高血压与冠心病

高血压与冠心病
高血压与冠心病

简述老年高血压与心力衰竭

作者:王丽萍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

【摘要】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群中,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9.1%。据此患病率和2005年我国人口数推算,目前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达8346万,约每2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而且,老年高血压患病人数呈持续增加的趋势。2000~2001年顾东风等对全国12省市人群的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64~74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是48.8%,与1991年相比增加了16.5%。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1]。高血压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高血压是心力衰竭基础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根据Framingham研究,在高血压患者中,有80%伴有心力衰竭;有报道认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比健康人高3~4倍。据SHEP和SYST2EUR等的研究报道,老年患者心力衰竭发病率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相比可高出2倍以上。因此,必须重视老年高血压的防治,预防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发生和进展。然而,目前有关老年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防治研究尚十分缺乏,循证医学治疗有限,传统诊疗手段在此领域尚存在一些误区。因此,本文就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降压目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特点等作简要阐述。(1)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1、诱发因素多样化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常有多种诱因,包括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饱餐等。但最为常见的还是呼吸道感染和心律失常。呼吸道感染在长期吸烟的老年患者更为常见,由于长期吸烟,导致这类老年高血压患者经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从而产生发热、低氧和心脏负荷加重等,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另一大诱因是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房颤在老年患者中较常见,我国学者研究显示,年龄>80岁的人群心房颤动患病率达7.5%。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和左心房增大都是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患者一旦发生房颤,心脏功能将下降30%,使许多患者心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产生心力衰竭症状。2、症状不典型老年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症状常不典型或无明显症状,有些人只有头晕、心悸等症状,却没有气短、呼吸困难等典型心力衰竭症状;还有些老人合并肺部疾病,常被误诊为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所以,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咳嗽、气喘、乏力、肺部啰音及血压升高等症状都应该考虑到心力衰竭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3、舒张性心力衰竭常见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常见到舒张性心力衰竭,大多数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88%)患有高血压,血压控制不良是诱发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最常见因素,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的出现也加速了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发生。

4、治疗药物选择困难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常常伴有多系统疾病,包括缓慢型心律失常、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使许多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应用使患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显著增加。(2)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降压治疗目标根据1999年《WHO/国际高血压学会高血压防治指南》,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定义为老年高血压。若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有关老年人高血压应用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为主的药物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如果收缩压下降19~44mmHg,舒张压下降9~21mmHg,则心力衰竭即可减少45%。这提示老年心力衰竭的发病和进展与血压值密切相关。美国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报告(JNC7)指出,老年人应尽可能使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以此做为治疗目标。合并有心力衰竭的早期

《老年高血高血压状态(收缩压120~139mmHg,或者舒张压80~89mmHg)也应该开始药物治疗。

压诊断与治疗2008中国专家共识》指出,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血压控制目标为

<130/80mmHg。可选用ACEI、β受体阻滞剂及利值。但是,在老年人由于多合并有其他脏器疾病,因此,必须在降压的同时考虑保护其他脏器。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专为≥80岁老年患者设计的临床试验不多。高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研究(HYVET)是迄今唯一针对年龄≥80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共入选3845例≥80岁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活性药物治疗组(缓释吲达帕胺1.5mg或加用培哚普利2~4mg)与安慰剂组。随访2年的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活性药物治疗组总病死率降低21%(P=0.02),致死性卒中减少39%(P=0.05),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力衰竭减少64%(P<0.001)。HYVET研究结果提示,经选择的年龄≥80岁的老年人群,将血压控制在<150/80mmHg,可使患者获益。但进一步降低血压是否可使患者获益尚需更多研究证实。国内的高血压最佳治疗中国研究(HOT拟CHINA)研究对3050例80~90岁老年亚组分析显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显著,达标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因此,根据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可将年龄≥80岁的老年人群血压控制在<150/80mmHg。由于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等,临床和用药情况复杂,所以应注意合并疾病治疗和靶器官的保护,合理应用降压药物。(3)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早期以舒张功能不全常见,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一般症状较轻,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较典型心力衰竭症状。预防左室肥厚和冠心病是避免出现此种心功能不全的根本措施。老年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时,首先要积极降压治疗,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有助于逆转左室肥厚或阻止肥厚加重,利尿剂亦可以改善症状,另外还需重视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除非合并快速房颤情况,应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常继发于长期高血压或冠心病,此时患者常常逐渐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以后甚至出现全心衰竭。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左心室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JNC7的多数临床试验积极推荐有心脏收缩功能低下但无症状的病人服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而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病人,可以在应用ACEI同时加用襻利尿剂、ARB、β受体阻滞剂及抗醛固酮药物。因此,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治疗上除降血压治疗外,应用利尿剂和严格控制入量可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应用利尿剂时应注意补充钾和钠等电解质。在充分利尿的基础上应采用滴定方法逐渐增加β受体阻滞剂和ACEI或ARB用量至可以耐受并坚持长期服用。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达到靶剂量的ACEI或ARB和β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证据表明加用醛固酮拮抗剂可进一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应用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可以改善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的症状,硝酸酯类药物适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洋地黄类药物虽然也可改善症状,减少因心力衰竭而住院,但并不改善预后。目前的临床试验尚不支持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ARB和ACEI药物。一般情况下应避免使用短效的钙通道拮抗剂,如果必须应用,可选用长效制剂。在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同时应注意控制心肌缺血、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防治。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力衰竭或肺水肿,此时常伴有血压显著升高。治疗上除按急性心力衰竭的常规进行处理,尽快降低血压往往也十分关键,应用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可以较快地控制血压和心力衰竭症状。(4)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老年高血压治疗的基本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目的是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策略主要包括:①合理膳食及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天食盐量≤6g;多选择新鲜蔬菜、水果、脱脂牛奶以及富含钾、钙、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但过于严格的饮食控制及食盐摄入限制可能导致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营养障碍及电解质紊乱,应选择个体化饮食治疗方案;②控制体质量,建议体质量指数控制在24以下;③控制好血脂、血糖水平;④戒烟,以减少吸烟导致的心血管危害;⑤限制饮酒,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男性饮用纯酒精量<25g/d,成年女性饮用酒精量<15g/d,饮酒会降低降

压药物疗效,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应严格限制饮酒量;⑥结合患者体质状况及并存疾病等情况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⑦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避免情绪波动。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非药物治疗还包括左心辅助装置、心脏移植等治疗措施。总之,高血压对老年人的危害更大,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以及相关死亡的危险显著增加。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目标血压,≥60岁的老年人群应尽量控制在<130/80mmHg,≥80岁的老人应尽量控制在<150/80mmHg。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老年人群中有效控制血压可获得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相同甚至更大的益处。然而长期以来,在临床实践中,老年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压治疗率、控制率均低于普通人群,同时此类人群常常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心力衰竭的表现又差异性很大。这些都无疑加大了临床防治的难度。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防治心力衰竭的工作任重道远,亟待加强。希望通过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不断认识提高,临床医生和患者人群对老年人降压治疗的关注,使更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减缓或者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获得更长的无事件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范富辉,马腾寰,金国梅解读((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8(9):153拟156.

2、欧家满,吴平生。心房颤动的现状。当代医学,2009,15(13):28拟29.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作者:沈潞华 关键词:冠心病高血压药物治疗沈潞华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持续呈上升趋势,每年死于冠心病的患者超过70万人。冠心病有许多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是后者的3~4倍。 在冠心病二级预防长期治疗过程中,除了生活方式治疗、多重危险因素控制(戒烟、体重控制、降压及降糖治疗,调脂治疗等)外,仍然需要应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等药物。对有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降压治疗十分重要,可单用或联合应用降压药物,使血压降至130/80 mm Hg以下。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目标在于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生存及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改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首先要考虑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包括两类:改善预后药物(阿司匹林,不能用时可用氯吡格雷替代;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酯药物;ACEI)及减轻缺血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 ACS药物治疗包括抗缺血药物、抗血小板与抗凝药物,他汀类调酯药物;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溶栓药物。 一抗血小板药物 1 阿司匹林多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临床试验显示了阿司匹林治疗的获益,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TXA2)的合成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最佳剂量是75~150 mg/d。ACS患者开始服用300 mg,以后75~150 mg/d。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可持续存在于血小板的整个生存周期(7±2天)。所有冠心病的患者只要无禁忌证均需服用阿司匹林。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刺激症状和出血。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 2 氯吡格雷通过选择性的、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ADP受体而抑制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常用剂量为75 mg/d,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或需要支架置入者可顿服300 mg。ACS患者、置入药物支架患者需要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维持12个月左右,但仍需注意出血等不良反应。 3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主要作用在血小板聚集的终末环节阻断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a受体结合,主要用于介入治疗和ACS高危的患者,需静脉用药。 二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性能,降低心肌耗氧量;能延长舒张期冠状动脉灌注时间,增加心肌血流和氧的供应;能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有抗心律失常、改善左室结构与功能的作用;可防止斑块破裂,用于冠心病的各种类型及长期二级预防。尤其用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可缓解症状、减少心肌缺血的反复发作。多项循证医学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无禁忌证的患者应该早期开始应用。一般为口服给药,剂量可逐渐递增,直至达可耐受的目标剂量。治疗的目标心率为50~60次/分,应选用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药物。对ACS高危、进行性静息胸痛加重者,也可以先静脉用药,以后再口服。有支气管哮喘、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者应视为禁忌证。对明显低血压者需血液动力学稳定后再用。 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ACEI可降低血压、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HOPE研究结果显示,雷米普利使高危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相对危险性降低22%,EUROPA研究显示培哚普利使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相对危险性降低20%。2008年3月底公布的ONTARGET

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摘要: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血压升高,冠心病发病率升高;高血压显著增加冠脉的狭窄;高血压导致心脏肥厚,从而影响冠脉病变的支数;高血压可能影响心脏结构,导致冠脉的严重狭窄;高血压与其它因素共同导致了冠心病的发生及进一步加重。因此认为高血压严重影响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应加强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综述 高血压是一个长期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大量纵向随访资料证实,高血压最终将导致心、脑、肾和血管病变。高血压同时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与冠心病(CAD)的关系极为密切。 1 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发病 高血压是一个长期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大量纵向随访资料证实高血压最终将导致心、脑、肾和血管病变。高血压同时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首都钢铁公司职工的调查资料表明,高血压患者心肌梗塞患病率与冠心病发生率是正常血压者的 2.8~3.5倍。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已由Framingham研究所证实,这些研究表明,血压升高在任何年龄、性别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研究显示血压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连续的、逐步升高的关联性。美国联合方案(Pooling Project)由5个前瞻性研究人群组成,研究表明舒张压的水平与日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呈正相关,收缩压(SBP)升高对冠心病的影响与舒张压相似,收缩压越高,发生冠心病的危险越大。我国北京首钢5298名男工冠心病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显示:随着收缩压或舒张压水平的增高,冠心病发病率也明显增高;值得提出的是,SBP在120~139 mmHg冠心病的发病相对危险比SBP 0.05);不同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关。有研究认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与左房及左室内径呈正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主要与左室形态及构型有关,不对称型的左室肥厚与冠脉狭窄呈正相关[11]。 5 多因素分析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 鲍百丽等[4]以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无为应变量,分别以高血压的有无、收缩压异常、舒张压异常及性别、吸烟史、年龄、甘油三脂、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的有无、收缩压异常及年龄因素均进入模型(P<0.05)。其OR值分别为2.593、2.813、1.062,均大于1,说明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狭窄有关,是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患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性是无高血压者的 2.593倍,其中收缩压异常和冠状动脉狭窄有关,舒张压与之无关。年龄因素是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性越大。这与我们前面单因素分析结果相同,进一步证实了高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异常及年龄是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冠心病讲座

冠心病 本讲提要:什么是冠心病?它是怎样产生的?冠心病的预防? 冠心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闭塞,影响冠状动脉循环血流,引起心肌缺血的一种心脏病。临床可见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冠心病怎样产生的?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 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功能失调。在本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多先实而后致虚,亦有先虚而后致实者。但临床表现,多虚实夹杂或以实证为主,或以虚证为主。 冠心病与痰饮病、胃脘痛、真心痛进行鉴别: (1) 痰饮痰饮的胸痛与冠心病相似,但本病为胸闷痛,并可引及左侧肩背或左臂内侧,常于劳累、饱餐、受寒、情绪激动后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而痰饮病胸胁胀痛,持续不解,且多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并有咳嗽、咯痰等肺系证候。 (2)胃脘痛冠心病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而易与胃脘痛混淆,但胃脘痛多伴有嗳气、呃逆、泛吐酸水或清涎等脾胃证候,可予以鉴别。 (3)真心痛本病进一步发展,可成真心痛,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细或结代等危重证候。 中成药治疗冠心病: 麝香保心丸:每次1-2粒,于心绞痛发作时含服。或每次1粒,每日3次含服。 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 速效救心丸:每次15粒,于心绞痛发作时含服。或每次10粒,每日3次含服。 预防冠心病有那些注意点? 1. 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保持情绪乐观,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参加适合自身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保持大便通畅。 2. 注意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植物蛋白,戒烟,不喝烈性酒。 3. 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定期随防,采用适当的自疗方法。 4. 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卧床休息,含服麝香保心丸或硝酸甘油,并联系医院,切忌勉强行走、努挣大便。若心绞痛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恶心、呕吐、大汗、严重心律失常等,可能是心肌梗塞先兆,应提高警惕,及时救护取医院检查和治疗。

怎样预防冠心病

怎样预防冠心病 1 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体重增加。 2 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足够的睡眠,培养多种情趣;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 3 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 4 不吸烟、酗酒:烟可使动脉壁收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酗酒则易情绪激动,血压升高。 5 积极防治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冠心病患者要加强心理的自我调整 冠心病患者大多与人的性格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我们生活当中,要注意,心理的调整,从以下四个方面去预防,治疗冠心病: 1、遇事心平气和。冠心病患者往往脾气急躁,故易生气和得罪别人。必须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心平气和,增加耐性。 2、要宽以待人。宽恕别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平静和安宁,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能赢得友谊,保持人际间的融洽。所以人们把宽恕称作“精神补品和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维生素”。 3、遇事要想得开,放得下。过于精细、求全责备常常导致自身孤立,而这种孤立的心理状态会产生精神压力,有损心脏。冠心病患者对子女、对金钱、名誉、地位以及对自己的疾病都要坦然、淡化。 4、掌握一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分类如下: (1)原发性心脏骤停 (2)心绞痛 (3)心肌梗塞 (4)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心力衰竭 (5)心律律常 冠心病症状表现 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及胃部。它跟心绞痛不一样,即使你停止运动,或在紧张情绪消失后,它还会存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疾病别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所属部位:胸部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老年科 症状体征: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心悸呼吸异常胸痛心脏杂音心脏震颤 身体检查:动态心电图心电图

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研究 刘辉

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研究刘辉 发表时间:2019-04-08T10:33:09.85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2期作者:刘辉 [导读] 针对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选择循证护理干预效果较佳,建议广泛应用。 常德市安乡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415600 【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并发冠心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抽选出病例数80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应护理干预手段分别为常规护理、循证护理;对比护理后2组患者的血压水平以及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以及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十分明显: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选择循证护理干预效果较佳,建议广泛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高血压;冠心病;应用效果 现如今,我国已经步入老年化社会,随着人们的生活、饮食方式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高血压作为诱导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近年来发病率显著提高。由于该疾病目前尚未出现治愈方式,患者只能通过药物控制。有关资料也曾经显示,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患者不仅需要接受药物治疗还需要加以护理干预。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循证护理得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在本文中,对本院在2017年到2018年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展开研究,探讨不同的护理模式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内容。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3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使用随机抽样法抽选出病例数80例,采用数字量分配法均分为2组,每组病例数各为40例。 对照组男性有24例,女性有16例,年龄在54岁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7±6.3岁。 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25/15;年龄范围上限值:79岁,下限值55岁,年龄平均值(67.8±6.1)岁。 比较上述患者的基本资料,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小:P值大于0.05,具有可比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服务。 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服务,具体护理内容为:①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组成,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护理方向。对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评估,告知患者选择何种手段进行护理干预,从而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在万方、知网等网站查阅资料,收集信息[1]。 ②制定计划通过小组讨论,明确护理方向,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内容。在护理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让患者了解到高血压的危害性,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还能够选择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从而使得患者的内心压力能够逐渐得到较好的释放,告知患者无需过度担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更加提高治疗效果。 ③生活指导告知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使得患者能够逐渐正确对待自身的生活习惯,能够逐渐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及心理状态。饮食方面注意戒烟酒、忌油腻食物,少食多餐。运动应以开展自身承受范围内的活动,例如打太极、散步、慢跑等。 ④用药指导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而言,按时用药十分重要。由于很多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中大多为老年患者,其自身记忆力下降程度较为明显,很容易出现误服、漏服等情况,因此对于特殊情况患者,应加以健康指导,或为患者设置闹钟提醒,在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还需要电联或其他方式定时提醒患者需要定期来医院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2组舒张压、收缩压、心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上述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PSS23.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将2组舒张压、收缩压、心功能作为计量资料,使用(X)均数±(S)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当数据对比存在p<0.05时,为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性十分明显:P<0.05(详细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疾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增加,与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密切相关。高血压所引起的并发症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虽然高血压本身对人们伤害性较小,但是持续性的高血压会造成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障碍,导致心脏、脑血管产生病变。目前,临床上针对上述疾病主要以降压为原则进行治疗,在进行降压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有助于

高血脂、高血压与冠心病和动脉硬化关系

高血脂、高血压与冠心病和动脉硬化关系 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高血压是因,冠心病、动脉硬化是果。 一、动脉粥样硬化 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厨房的下水管道经常堵,这是因为厨房的下水中油脂太多,经年累月粘附在管道内,管腔越来越窄最后堵塞。 如果管道内壁光滑,油脂就不容易贴壁粘附;如果管道内壁粗糙,油脂就很容易粘附在管壁。 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血管的“旅行”过程中,一旦发现动脉内膜有损伤(比如说高血压损伤血管内膜),就会停下来进行修补,并在该处聚集。这如同厨房油腻的下水,粘附在血管内壁,沉积在血管内膜下形成黄色斑块样物质,我们称动脉粥样硬化。而长期高血压导致血管内膜损伤,类似于管道内壁粗糙,更容易引起粥样硬化的发生,所以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是狼狈为奸,危害更大。 当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还有吸烟、糖尿病等,二者和高

血压一样,也是引起血管内膜损伤。 全身任何部位的血管都可能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但血流量大的血管更容易发生,比如心脏的冠状动脉、大脑的动脉、肾动脉、下肢动脉等。如果发生在冠状动脉,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如果发生在大脑动脉,就引起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出血等;如果发生在其他部位,就引起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等。 二、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措施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治理、有效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可有些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1、改善生活方式 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可联合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管理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调整心态等措施。 美国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提出,生活方式管理分四步走: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疑难病例讨论

2014年4月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68岁住院号:13070295 时间:2014年4月29日7PM 地点:内一科护士值班室 讨论目的:提高护理质量 参加人员: 主讲人:xxx 责任护士xxx进行病情介绍: 今天我们对一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护理病例讨论,患者xxx,女,68岁,因"反复上腹胀5年,心累3月,加重10天"入院,其病史特点如下: 1、老年女性,慢性起病,病程长。 2、5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上腹胀,与饮食无关,平卧时明显,坐位时减轻,无晕厥及黑蒙,无喘息、咯血,无胸闷、潮热、盗汗,无意识障碍及运动障碍等。3月前,患者上述症状再发,心累明显,伴双下肢水肿,到双路镇卫生院以"慢性胃炎"治疗后无好转。10天前患者心累加重,夜间不能平卧。 3、既往史:2年前于我院诊断为"高血压",最高血压160/98mmHg,口服药治疗。1年前于我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口服药治疗。 4、查体:T36.5℃,P96次/分,R20次/分,BP149/87mmHg,一般可,巩膜无黄染,无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阴性。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语颤无增强,叩诊呈浊音,双肺呼吸音稍低,闻及少许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内1.5cm处,叩诊心界不大,心率96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软,无腹壁静脉曲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5次/分。双下肢轻度水肿。 5、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怀疑前间壁心肌梗塞,ST-T异常。心肌酶谱:正常。血脂:TG 2.06mmol/L,CH 5.56mmol/L,HDL1.69mmol/L,LDL3.22mmol/L。随机血糖:18.3mmol/L. 初步诊断:1、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1全心衰,1.1.1双侧胸腔积液,1.2心功能Ⅲ级;2、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3、2型糖尿病。 诊断依据:1、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1全心衰,1.1.1心功能Ⅲ级,1.2双侧胸腔积液;依据:患者老年女性,慢性起病,病程长,以反复上腹胀5年,心累3月为主,伴双下肢水肿。查体:T36.5℃,P96次/分,R20次/分,BP149/87mmHg,一般可,巩膜无黄染,无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阴性。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语颤无增强,叩诊呈浊音,双肺呼吸音稍低,闻及少许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内1.5cm处,叩诊心界不大,心率96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软,无腹壁静脉曲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5次/分。双下肢轻度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怀疑前间壁心肌梗塞,ST-T异常。心肌酶谱:正常。诊断明确。 2、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既往史明确,最高血压160/98mmHg,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多个危险因素。 3、2型糖尿病:既往史明确。随机血糖:18.3mmol/L。 鉴别诊断:高血压心脏病:有高血压病病史,心脏彩超可见室间隔或左心室室壁增厚。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病例一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学习目标】 掌握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原则及相关药物。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68岁。头晕、头胀20年,发作性胸闷10年,加重半月。 患者于20年前,因劳累及情绪激动后出现头晕、头胀,无恶心、呕吐,无耳鸣,去当地医院就诊,测血压160/100mmHg,给予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等治疗,头晕、头胀消失,血压恢复正常。此后头晕症状时有发生,患者间断服用降压物,未监测血压。 10年前因劳累出现胸闷、胸痛,持续3~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测血压188/96mmHg,此后规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症状偶有发作。 1月前,患者自觉状况良好,遂停用降压1天前,患者在社区医院查体发现血压升高至170/120mmHg,无症状,未用药。 今晨7点,患者起床后发作头疼、头胀,伴眩晕,伴胸闷、大汗、恶心、呕吐,无胸痛,无腹胀、腹痛,无大小便失禁,无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未用药,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原发性高血压”收入院。 【体格检查】心率104次/分,血压154/88mmHg。检查未见心界扩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静脉曲张,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正

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入院诊断】 1.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 2.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入院治疗】 给予降压、抗凝、抗血小板、抗缺血、调脂等药物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po qd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 po qd 阿司匹林肠溶片0.1g po qd 硫酸氯吡格雷75mg po qd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4ml q12h 氟伐他汀钠胶囊40mg po qd 入院治疗第10天,患者好转出院。 【出院带药】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 po qd 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po qd 阿司匹林肠溶片0.1g Po qd 氟伐他汀钠胶囊40mg po qd 【思考题】 1. 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普萘洛尔治疗的药理学基础。

第3章 高血压和冠心病 主要内容

第3章:高血压和冠心病 ( 任课教师:高文臣 ) 一、高血压(hypertension) 1、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 2、正常人的收缩压不高于140mmHg,舒张压不高于90mmHg。 3、当血压≥140/90毫米汞柱时就诊断为高血压。 4、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无声杀手。 5、高血压有三高,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 6、高血压有三低,即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 7、高血压有三不,即不爱用药,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 8、高血压目前是全球发病率最高、并发症最多、病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9、一般来说,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10、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由于多种后天因素的作用所致。 1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肥胖、高盐饮食、嗜酒、精神紧张等容易诱发高血压。 12、高血压的发病有较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者。 13、过多的摄入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以使血压升高。

14、高血压病在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又缺少体力活动者中易发生。 15、高血压与遗传有关,高血压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 16、盐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 17、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日每人摄入食盐﹤5g,我国的标准为每日每人摄入食盐﹤6g。 18、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 19、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高。 20、高血压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其症状主要为头晕、乏力、肢体麻木等。 21、高血压的并发症有脑中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肾功能损伤和视网膜病变等。 22、在我国,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血管意外,即出血性梗塞或脑出血。 23、长期高血压导致肾功能减退,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严重者可出现尿毒症。 24、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形成主动脉瘤。 25、高血压导致视网膜动脉痉挛、硬化、出血或渗出。 26、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以唤起人们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 27、预防高血压应保持乐观,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低盐饮食,减轻体重。

浅谈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浅谈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 用血压测量和血脂测量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在单纯冠心病患者中apoA 和apoA/apoB的值显著低于健康人组,apoB的值显著高于健康人组。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中apoA和apoA/apoB的值显著低于健康人组,apoB的值显著高于健 康人组。结论当健康人发展为冠心病时,再进一步发展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时,apoA的持续降低及apoB的持续增高。 关键词:血脂;冠心病;高血压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yslipidemia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studied by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and blood lipid measurement. Results the values of apoA and apoA/apoB in patients with simp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persons,and the value of apo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person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group,the values of apoA and apoA/apoB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persons,and the value of apo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persons. Conclusion when healthy people develop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develop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will further decrease apoA and apoB. Hyperlipidemia;coronary heart disease;hypertension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系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研究显示,血脂异常的患者即使经 过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胆固醇治疗后仍面临很高的心血管剩留风险[1]。在心血管病患者中,甘油三酯(TG)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构成心血管剩留风险的主 要血脂异常表型[2]。迄今为止,大量临床发现,即使在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至正常后,仍然会发生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动脉硬化血管病的共同特点 是动脉管壁变硬失去弹性和官腔缩小,导致其顺应性较小,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弱,动 脉压增大,即:收缩压更高,舒张压更低。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其它危险因素有协同作用。据统计,高血压患者 与同龄同性别的正常血压者相比,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较早、病情较重。高血压促 进AS的发生机制不十分清楚。研究证明,高血压时,血流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压力和冲击作用,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障碍,使内膜对脂质的通透性增加。脂质蛋白渗入内膜,单核细胞黏附并迁入内膜,血小板的黏附以及中膜平滑肌细胞迁入内膜等变化,均可促进AS 的发生。 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apoAI、apoB及apoAI/apoB比值在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冠 心病时的异常,并探讨是否存在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10月~2017年9月门诊、住院、体检患者,选择其中确诊 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20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120例、正常人群120例。 纳入标准: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依据采用国际上统一标准即凡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并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冠心 病诊断标准依据国际通用的直径法即冠脉造影示至少一支冠脉血管管腔直径狭窄≥50%定为冠 心病。 排除标准:均剔除肝肾功能损害、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

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关系的队列研究

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关系的队列研究 发表时间:2016-03-28T14:41:54.4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7期供稿作者:甘庆雷 [导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关系密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高血压科 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6例选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合并冠心病,均接受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探讨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5.4±5.4)μmol/L,维生素B12为(305.7±25.8)ng/L,叶酸为(4.0±1.1)μg/L,与高血压组对比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关系密切。 关键词: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冠心病 同型半胱氨酸为含硫氨基酸,机体生成途径主要为蛋氨酸转化,为机体必需氨基酸。经流行学调查表明[1],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上升密切关联于冠心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降低3μmol/L冠心病发生风险可降低18%。本文为探讨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关系,现选取86例高血压患者,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6例选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41例合并冠心病,可划分为高血压组(n=45)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n=41)。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与冠心病诊断标准,且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后确诊。排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肾功能异常者。高血压组男女比例为29:16,年龄为42~78岁,平均(58.4±8.6)岁;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男女比例为27:14,年龄为41~79岁,平均(59.3±9.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叮嘱患者采血前晚8点后不可进食,次日清晨8点~9点应用抗凝管对5ml静脉血予以采集,3h内送至实验室开展离心处理与检测。应用循环酶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检测叶酸与维生素B12。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0.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用标准差()以及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t检验,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检测指标对比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血压组为(18.6±4.2)μmol/L,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为(25.4±5.4)μmol/L,对比P<0.05,t=4.16;②叶酸:高血压组为(4.4±1.2)μg/L,合并冠心病组为(4.0±1.1)μg/L,对比P<0.05,t=3.15;③维生素B12:高血压组为(389.5±27.3)ng/L,合并冠心病组为(305.7±25.8)ng/L,对比P<0.05,t=6.48。 3 讨论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后而导致的血管腔阻塞或狭窄现象,或冠状动脉功能性变化致使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而致使的心脏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疾病,经研究后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其关系密切。 同型半胱氨酸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甲硫氨酸,经水解反应后形成,且亦为CBS(胱硫醚-β-合成酶)向胱硫醚合成的产物,在代谢过程中若缺少营养物质或酶出现遗传代谢障碍则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在血中聚集[2]。本文经研究后发现,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5.4±5.4)μmol/L,高于高血压组(18.6±4.2)μmol/L,与文献报道相近[3]。由此可知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而言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独立标志物。而合并冠心病组维生素B12与叶酸均比高血压组低,说明维生素B12与叶酸降低可能会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其水平表现为负相关。因此,高血压伴冠心病重要且独立为危险因素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对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予以定期检测,可有效预防冠心病。其作用机制可能为同型半胱氨酸产生自由基量较大,使得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速度加快,增生血管平滑肌后使得动脉粥样斑块快速形成并集聚,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一致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有学者[4]经动物实验后发现,大鼠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较低时血管平滑肌被刺激12~48h后会加快其细胞增殖,其原因可能为对纤维斑块中胶原类型进行改变后导致斑块易损伤且不稳定,进而促进斑块形成。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而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独立危险因素,且可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为此一定要定时监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预防并尽早诊治冠心病,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孙飞,马向红,李广平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预测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3):1469-1471 [2]张琛涛,莫新玲.冠心病、高血压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1035-1037 [3]黄少芬,陈丽芳,胡峥等.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6):416-420 [4]李艳军,冯天保,徐丽晓等.高血压及其合并冠心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关系的探讨[J].血栓与止血学,2014,20(2):82-8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波动特点及心脏结构功能与分析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波动特点及心脏结构功能与分 析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波动特点及心脏结构功能。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7月到2016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科、心内科收治的确诊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 院体检的单纯高血压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匹配(如性别、 年龄、病程、吸烟史、血脂、血糖、肌酐、尿素)。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 测比较两组的血压波动差异。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结果:在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情况下,高血压 合并冠心病患者24h动态血压中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平均动 脉压(MAP)、昼夜平均血压、昼夜脉压(PP)均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昼夜勺型/本组患者数比例低于单纯高 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单纯高血压 组心脏结构、功能发生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室舒张末 期壁厚度、心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的射血分数明显 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4h动态血压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昼夜平均血压、脉压均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昼夜勺型/本组患者数比例降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发生明显变化:左室舒张末期容量、 左室舒张末期壁厚度、心左室末舒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射血分数下降。提示合 并冠心病组的血压控制不佳及波动加大,出现了左室顺应性的下降及功能改变。 所以,通过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的变化和心脏彩超的变化可以对高血压患者的 冠心病风险进行预测和及时干预治疗。 【关键词】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左室肥厚;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078-02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入选标准 本研究选取2015年7月到2016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科、心内科收治的确诊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来我院体 检既往患有单纯高血压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仅服用ACEI类或ARB类 行单药治疗。 1.2 诊断和排除标准 观察组74例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1]:左 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或者右冠脉中一支或者一支以上直径狭窄≥50%。根据 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 所有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行24h动态血压监 测患者24小时血压的情况。检验患者血清相关生化指标(血脂、血糖、肌酐、 尿素)。 高血压诊断标准为[2]: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吸烟史的定义[3]:每日吸烟大于等于1支,连续吸烟1年以上,或戒烟未超

样本 冠心病病人临床处置

样本 冠心心衰的临床处置 【学习目标】 一、技能目标 1.熟练收集冠心病患者的资料。 2.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具体资料判断疾病和护理问题。 3.根据判断熟练进行处置。 4.学会监测血压、吸氧。 二、知识目标 1.掌握冠心病病人病因、冠心病急症的临床表现、现场急救、用药注意事项、健康教育、护理要点。2.熟悉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分型、特异性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3.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任务描述】 患者,男,71岁,因反复胸闷气促心悸2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浮肿3天,来院就诊。 作为接诊医生,请对新病人进行接诊和临床处置。 【任务实施】 一、接诊及收集资料用心倾听,开放式引导,重视与患者沟通。 1.S(主观资料): ⑴病史:于20余年前发现胸闷气促、心悸、头晕、无胸痛、无头痛、无恶心呕吐等不适,长期口服“欣康”等药物治疗,3天前出现双下肢浮肿,夜尿增多,胃纳减退。 ⑵心理-社会状况:患者高中文化,(退休前办公室职员)退休人员,不锻炼。饮食口味偏重,常吸烟偶饮酒。性格内外型,自信心强,忍耐性好。无医疗费用顾虑,但担心疾病复发与出院后正常活动受限。五口之家,家庭关系和睦,邻里关系融洽。享受退休职工医疗保险。 2.O(客观资料) ⑴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 140/95mmHg,身高175cm,体重68.9Kg,肺部听诊有湿罗音,听诊心律绝对不齐,检查无明显异常,腹部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⑵辅助检查: 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4.39*10^9/L,中性75.4%,大生化,甲状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甘油三酯 3.50mmol/L,血清总胆固醇6.70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52mmol/L。 ②心电图检查:房颤心律。 ③胸部X线检查:心影增大,B超检查检查正常。

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治疗联合声明要点(中文版)

2015 美国AHA/ACC/ASH 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治疗 联合声明要点(中文版) 最近,AHA/ACC/ASH 更新了 2007 旧版的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高血压管理指南。本文将为大家系统地介绍该指南的要点。 一、序言 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和肾衰竭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虽然流行病学调查将冠心病和高血压建立起了强有力的联系。然而降压方案的最优选择仍有争议。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高血压预防和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上,仅有部分得到了答案: 1. 冠心病患者合适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目标值是多少? 2. 治疗中的获益是单纯来自于降压,还是有药物独特的保护作用? 3. 在缺血性心脏病的二级预防中,降压药有没有展现出独特的有效性? 4. 冠心病中的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含不稳定型心绞痛、 非 ST 段抬高型心梗、ST 段抬高型心梗)以及由其引起心力衰竭分别应该使用何种降压药? 该指南意在根据现有的循证证据,对冠心病不同的临床表现推荐合适的降压和管理策略。如果证据较少或不足时,编写组委会推出一个共识,并且选取一部分前瞻性的临床试验来填补知识空白。本指南仅适用于成人。此外,本指南没有讨论血压监测的不同形式,如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二、高血压和冠心病的联系 1. 流行病学 血压增高的形式因年龄不同而不同,年轻人主要以舒张期血压增高为主,老年人以收缩期血压增高多见(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随着年龄而改变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是一项重要的风险指标。50 岁以前,舒张压增高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60 岁以后,收缩压则显得更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大于 60 岁的人群,舒张压的降低和脉压增大反倒成了冠心病强有力的预测指标。

高血压伴冠心病应如何选用降压药

高血压伴冠心病应如何选用降压药 一、降压目标值 降压治疗的目标水平推荐<140/90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mmHg。注意:收缩压切勿小于120mmHg;舒张压切勿小于70mmHg。 1、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2、钙离子拮抗剂(CCB):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尼群地平;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 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氯沙坦、替米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利尿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螺内酯等。 二、降压药选择 1、高血压合并稳定性心绞痛: β受体阻滞剂、CCB可以降低心肌氧耗量,减少心绞痛发作,应作为首选;血压控制不理想,可以联合使用ACEI/ARB以及利尿剂。 2、高血压合并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仍以β受体阻滞剂、CCB作为首选;血压控制不理想,可联合使用ACEI/ARB以及利尿剂;当考虑血管痉挛因素存在时,应该注意避免使用大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因有可能诱发冠脉痉挛。

3、高血压合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在心梗后长期服用作为二级预防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没有禁忌证者应早期使用;血压控制不理想时可以联合使用CCB及利尿剂。 三、用药注意事项 1、β受体阻滞剂: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疲乏、肢体冷、激动不安、胃肠不适等; 二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患者禁用;长期使用者突然停药可发生反跳现象。 2、二氢吡啶类CCB:应选用长效制剂;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心悸、面红、头痛及下肢水肿等,有时也会出现牙龈增生。 3、 ACEI: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持续性干咳,不能耐受者可改用ARB;ACEI/ARB长期应用可能导致血钾水平升高,应定期监测血钾和血肌酐水平。 4、利尿剂:应用时应监测循环血量,避免利尿导致血容量不足,诱发或加重冠状动脉灌注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