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秦的暴政与陈胜吴广的关系,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朝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秦亡和楚汉相争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二、教学重点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秦的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巨鹿之战》的视频,

师:我们刚看的视频,项羽的军队为什么和秦朝的军队打仗?秦朝当时发生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穿越回秦朝,看看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二)讲授新课

师:我把这4个问题分别交给4组的同学来回答,第一第二组从课本第**页第*段找出答案。第三组从第**页第*段找,第四组在第**页第*段找。我说的够清楚了吗?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

三分钟到

师:请第一组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妇女、老人和小孩在田地里劳作,秦国的男子去哪了?

生:回答(或不知道)

师: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计算,当时全国人口,假设妇女有1000万人,老幼病残有600

万,还剩下400万的青壮年。这400万青壮年有40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50万南攻越族,戍守五岭;70万修阿房宫,修骊山墓;200修驰道,运粮饷。那这些服徭役、兵役的青壮年占全国青壮年的百分多少呢?

师:大约占了90%,同学们说这些徭役、兵役对农民来说是繁重的,还是轻松的?

生:繁重的

师点出结论(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师:那90%的青壮年都背井离乡去服徭役和兵役了,田里的农活只能谁来完成?

生:妇女、老人和小孩

师:说的没错(放映秦修的巨大工程)

师:我们来看下个问题(下一张PPT)

师:请第二组来回答,为什么村民都饿得骨瘦如柴呢?

生:回答或不知道

师:农民被迫把自家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剩下的1/3够一大家子吃吗?

生:不够

师:由于粮食不够吃,村民饿瘦了

师:这些赋税对农民来说是轻松的吗?

生:不是

师:没错,赋税沉重(点出结论)

师:下面请第三组的同学来回答,为什么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生:回答或不知道

师:因为秦朝的法律很严苛,其中有一条是砍脚,我们可以看第**页的材料研读,五个人偷一钱以上就要被砍脚。被砍脚的人多了,什么东西就畅销了?

生:拐杖

所以我们说秦朝的法律很——严苛

下一张PPT(秦朝的几种刑罚)

师:请第四组的同学来回答,为什么把鹿说成马?

生:指鹿为马

师继续问:秦二世都做了什么?

生:秦二世······

师: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

生:能(或不能)

点出下一张PPT,点出“秦二世更加残暴”

点出“秦的暴政”PPT

师:我们刚说的这4点结论都是秦的暴政的表现,但是还有一点,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焚书坑儒(或不知道)

师: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怎样呢?我们来看一个秦朝的老人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师: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百姓敢怒不敢言,面对秦朝如此残暴的统治,作为当时的老百姓,你会怎么做呢?

生:反抗(或是其他)

下一张PPT

师:接下来我们看这张图,农民起来反抗了,中间的壮士说了句流传千古的话,他说:壮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死得轰轰烈烈,难道那些做王侯将相的,都是天生的贵种吗?

下一张PPT

Q1,Q2,Q3,Q4

陈胜想让大家跟着他一起起义,那怎样让大家服从自己呢?他决定利用鬼神的威力。陈胜用朱砂在一块白布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偷偷地塞进鱼肚子里面。又让人假装从市上把这条鱼买回来。人们发现了鱼肚子中的白布,就开始信服陈胜。当天晚上,陈胜又派吴广悄悄溜进附近祠堂里,点起火,再用竹笼子盖上,从远处看一闪一闪的,好像鬼火一样,又模仿狐狸的声音叫喊着:“大楚兴,陈胜王!”

于是人们都认为陈胜当王是上天安排的,都怕他,也服从他。

放映秦末农民起义图

师(结合地图说明):陈胜和吴广带领900多个农民把树木砍了,削好当作兵器,举起竹竿当作军旗。在大泽乡开始起义,所以陈胜、吴广起义也叫大泽乡起义,同学们下次看到大泽乡起义不要说不懂啊,老师都没教过我们,我不背这锅啊!好了,回归正题,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起义后,队伍发展很快,他们攻占了陈县,陈胜在这里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起义军的队伍不断扩大,陈胜派主力大军向西边进攻,一直打到了咸阳。秦二世这才不敢小看起义军,赶紧调动大军进行反击。由于秦军力量强大,而且起义军后方没有救援。起义最终失败了,陈胜、吴广先后被部下杀害。

下一张PPT

师: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生:会

师:即使没有陈胜、吴广因雨误期,也会有张三、李四因为其他原因爆发。因为农民受不了1.繁重的徭役和兵役,2.沉重的赋税,3.严苛的法律,4.更加残暴的秦二世。这四点都是秦暴政的表现,所以总的概括就是农民受不了秦的暴政。

下一张PPT

秦末农民起义的意义

师: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后来的起义会不会受到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

生:会

师:秦朝的统治有没有被这次起义打击到?

生:有

让学生抄完意义,点出刘邦、项羽进攻图

师配合地图:虽然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但农民并没有停止反抗秦朝,其中刘邦和项羽的队伍逐渐扩大。

点出公元前207年项羽领导巨鹿之战,大败秦军

师:巨鹿之战我们前面也看过视频了。与此同时,刘邦进入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师:是不是秦朝终于被推翻,战争结束了,老百姓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呢?

生:不是

下一张PPT——楚汉之争

让学生朗读楚汉之争段落

师:楚汉之争是谁胜利了?

生:刘邦

下一张PPT下一张PPT

师:课本与材料结合,说说刘邦为什么取得胜利

让学生朗读诗歌总结

作业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带答案)

第()次作业日期:()月()日得分: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单项选择题 (5个小题,每题4分,计20分) 1.一位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 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B.秦朝的刑法很残酷 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A.推行郡县制B.繁重的徭役C.沉重的赋税D.严酷的刑法 3.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表现在()①发动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②在陈建立“张楚”政权③消灭了秦军主力④推翻了秦朝统治 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秦末有一句流行谶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似乎是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最后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A.项羽B.陈胜C.吴广D.刘邦 5.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A.城濮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二、辨析改错题(2个小题,每题5分,计10分) 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渔阳揭竿而起,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错误: 更正: 7.秦朝灭亡后,刘邦拥有重兵,自封为“西楚霸王”,但由于刚愎自用、过于依赖武力,最终在争夺帝位的战争中失败。 错误: 更正: 三、材料分析题(2个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 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期全国青壮年男子仅有三四百万,秦始皇征调青壮年男子三十万……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占全国人口的

初中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3.感受生活中的历史。 4.深刻理解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教学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三、教学难点: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的性质区别 四、新课讲授: (一)导课 用实物展示中国象棋棋盘,棋盘上“”楚河汉界“”四个大字与楚汉战争有关,项羽的楚方和刘邦的汉方对峙,以此借鉴,全班分为两大阵营黑方和白方,进行一次实战演练,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行一次知识的大比拼(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展示目录 本课将从水深火热、揭竿而起、楚汉之争三个方面开始本课。(教学意图: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本课的内容,形成一个大的知识框架) 过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但是秦朝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却非常困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难以为继。秦朝有一名小女子名叫孟阿妹,让我们走进她的生活。 (四)秦的暴政 1.情景设计: 阿妹日记一:(插入音频) 小女子,名叫孟阿妹,秦朝人。我有三个哥哥,大哥被抓去筑长城,二哥被掳去修阿房宫、骊山墓,就连刚满17 岁的三哥也被抓走了。这都过去三年了,他们仍毫无音信,生死未知。家中只剩下年过六旬的老父老母,还有嫂嫂怀中吃奶的婴儿。 今天的夜,格外的冷,门外突然响起一阵急促而猛烈的敲门声,老父弯着身躯前去开门,只见几位凶神恶煞的官爷闯了进来,他们咆哮着、怒吼着:皇上有令,每家出壮丁,去服徭役!

徭役猛于虎啊…… 阿妹日记二:(插入音频) 看着破败的房屋,纸糊的窗户,我们期待着收获季节的到来,但同时感到深深的寒意。我们朝的赋税太重了,有田租、口赋、杂赋,还有好多我不知名的。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我们收获物的三分之二。辛勤一年的我们,已所剩无几,老天啊,我们该如何活下去…… 赋税猛于虎啊…… 阿妹日记三:(插入音频) 我们村的市场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成为抢手货。因为秦律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只要在一钱以上,就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哪怕随地吐痰,砍伐了街道上的一棵树就要被砍掉鼻子。 秦律猛于虎啊…… (教学意图:三篇日记分别插入音频,能把学生代入到秦朝那种环境中,更深刻的感受到秦朝保证下人民生活的凄惨。) 过渡:秦的暴政不仅仅在于政治上的专制独裁,经济上的横征暴敛,刑法上的残酷,更让人痛心的是思想上的焚书坑儒 2、焚书坑儒 看图学史,让学生阅读教材48 页,焚书坑儒部分,找出“焚书”“坑儒”的概念,理解其危害(教学意图:高怀举老师讲过,历史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讲清历史概念,通过和百家争鸣对比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焚书坑儒的危害) 过渡:以上是秦始皇在位暴政的表现,秦始皇死后,人民本以为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但是继位的秦二世的统治确更加残暴。 3、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材料分析 始皇既殁mò(病逝),胡亥hài(秦二世)极愚,骊山未毕,复作阿房。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在言乎!虽居兴便之国,犹不得存。 ——司马迁《史记》 (教学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更加深刻的理解秦二世的昏庸) 过渡:学会总结是学习历史的一种能力,总结秦暴政的表现。 4、我会总结: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朝的农民最终忍无可忍,揭竿而起,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五)陈胜、吴广起义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习题(含答案)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单项选择题: 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和()https://www.360docs.net/doc/ce14933118.html, A.统一中国 B.焚书坑儒 C.楚汉之争 D.修筑长城 2.下列工程在秦始皇时修建的是 ( ) ①阿房宫②都江堰③灵渠④骊山陵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3.巨鹿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 ) A.刘邦与秦军 B.项羽与秦军 C.陈胜、吴广与秦军 D.刘邦与项羽 4.显赫一时的秦朝,亡于() A.匈奴进攻 B.农民起义 C.宫延政变 D.武将夺权 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①陈胜②项羽③吴广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请算算它共存在了多少年? A.10年 B.14年 C.25年 D.30年 7.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便无力抵抗农民起义军了()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8.请把对秦末农民战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挑选出来() A.爆发于大泽乡 B.建立过农民政权 C.推翻了秦朝统治 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9.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 A.晋楚争霸B.齐魏争霸 C.秦赵之争D.楚汉之争 10.大泽乡起义建立的政权名称是() A.张楚 B.楚 C.陈 D.吴 二、材料解析题: 11.材料解析: 材料一: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就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的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二:见右图 请回答: (1)这次起义的名称是什么?这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图中的两个中心人物可能是谁?其中哪一位后来自立为王。 (3)这次起义的口号是什么? (4)这次起义最终的结果如何?原因是什么?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识记与理解 了解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及楚汉之争;理解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之间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师引导,小组的讨论,课堂的展示等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课堂展示要及时给予奖励,以取得良好效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秦的暴政。 【导入新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始皇帝。他妄想自己创建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迅速灭亡了。秦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是谁推翻秦王朝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内容探究】 一、秦的暴政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47页秦的暴政一目中第一段、第二段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1)赋税重。“赋”指按人口征收的税。“税”是按田地征收的税。秦始皇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人民只能“衣牛马衣,食犬之食”。(2)徭役和兵役繁重。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50万士卒,修长城征派40万人,数量庞大。(3)刑罚残酷。多媒体出示“铁钳、铁镣”刑具,当时的刑罚极为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还有连坐和族诛,人民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抓起来,就是两个人一起偷偷的小声说话,也会被抓起来。每年秦政府判刑的达到100万人。秦朝时罪犯穿赫色囚服,由于被判罪的人多,以至于出现“赫衣塞路”的现象。) 2.教师讲解: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的路上病死,他的儿子胡亥继位,就是秦二世。请结合课本第48页秦的暴政的内容,归纳总结秦二世推行的暴政。(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教师过渡] 提问: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臣民,你对这种统治满意吗?(不满意。)有人不满意就会有反抗,我们来看看秦末人民是怎样进行反抗的。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8-49页,陈胜、吴广起义一目中的内容,请同学们找出该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如起义时间、地点、直接原因、结果等。) 2.教师待学生找出上述相关知识后,展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简要讲解战争的经过。并资料展示陈胜建立的“张楚”政权,以及陈胜、吴广兵败的经过。 3.待上述问题解决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如果陈胜、吴广前往渔阳的途中没有遇上大雨,秦末农民起义会爆发吗?为什么?(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3)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有何意义?其所具有的革命首创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1)会,因为秦朝政府推行残暴统治,人民生活苦不堪言。(2)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势力。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过秦论导学案及答案

《过秦论》编号19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2.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学习重点】 第1段重点实词积累 【学习难点】 文章从秦孝公写起的原因探究 【学习方法】 1.朗读。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议论的节奏、韵味,力求语言通畅,读准字音 2.解义,结合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解读字词的意义,必要时再借助工具书。 【课前预习】 一、【知识储备】(认真阅读相关材料,提取重要信息) 1.关于作者: 贾谊,西汉洛阳(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倚重。后因提议改革政治,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屈贾”。 贾谊主张政治改革,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他的改革主张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打击、诬陷,死时仅33岁。 贾谊的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代表作品:辞赋以《吊屈原赋》、《鹏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为代表。后人编有他的政论文集《新书》十卷。 2.解题:“过”,名词(过失、过错)作动词(指出…过失、过错);“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过秦论》是史论,名为“过秦”,实是“戒汉”。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篇,中篇和下篇分论秦二世、秦三世的过失。 二、【预习检测】 1.看清字形,标出注音(A级) 膏腴.()陈轸.()遗镞.()孝公既没.() 鞭笞.()蒙恬.()藩.篱()俯首系.颈() 召.滑()墨翟.()瓮牖 ..()度长絜.大() 劲.弩()朝.同列()一夫作难.()蹑足行.伍() 践华.为城()不及中.人()将.数百之众() 比权量.力()万乘.之势() 2.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课上探究】 1、参看注释,翻译古文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 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 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2. 文章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孝公以前的一国君(如秦穆公)写起从本段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点

秦末农民大起义参考教案

秦末农民大起义参考教 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 秦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愿呢是,没有。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一)秦的暴政 教师: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教师:思考:秦的暴政都有哪些表现? 学生:赋税沉重 学生:徭役繁重 学生:刑法残酷 学生: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秦暴政的表现? 1.繁重的徭役 教师: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40万人。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大家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范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征发去修长城,由于承受不了沉重劳役的折磨,终于死在长城上。孟姜女在家里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饱含深情地为丈夫缝制好一件御寒的大衣,就历尽艰辛,跋涉千山万水,满怀希望地去看望丈夫。可是,来到长城边上却得到丈夫已经死去的消息。她伤心欲绝,放声痛哭,哭声震动天地,泪水溅到长城上,城墙立刻倒塌了一大段,形成了一个四十里长的大缺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境况的悲惨,也是当时劳动人民对秦始皇修筑陵墓、宫殿、驰道、长城这么多劳民伤财工程的控诉。 教师:秦始皇役使70多万人在咸阳南边修建阿房宫,秦始皇役使70多万人在咸阳南边修建阿房宫 多媒体展示图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 1.知道秦的灭亡史实。熟记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史实。 2.学习本课,学会用全面、辩证的眼光分析问题。 3.感知秦朝的灭亡,体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秦朝的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关系,秦朝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 难点:秦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你听过“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典故吗?教师出示图片。 归纳导入:秦始皇虽然留下来很多功绩,但是他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名臭名昭著的暴君。他和他的后代对人民都实行暴政。这也导致了人民的反抗。上面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课吧!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探究一:秦的暴政 【活动一】观察阿房宫图,图中展示的场景是什么?是怎么修建的? 小组讨论:1.秦的暴政有哪些?2.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归纳】秦的暴政体现在焚书坑儒、徭役繁重、法律残酷,秦二世的暴政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秦的暴政。 探究二:陈胜吴广起义及历史意义 【活动二】揭竿而起(教材剧表演) (道具组:播放下雨声和轰隆的雷声,营造狂风卷地,大雨倾盆的天气情况) 地点:大泽乡附近的一座破庙。 人物:陈胜、吴广、押送的差役和一批贫苦的农民。 差役:(手挥鞭子,鞭打贫苦农民)快点走,不准停留,延误了时间,把你们通通处死。 吴广:官爷,这大泽乡在古代是一片沼泽,因而才取了这样的名字,如今连日暴雨,四周一片汪洋,让我们如何行走。我们的命不值钱,但官爷你的命却很重要呀! (大家浑身湿淋淋的,拥挤在破庙里,焦急万分,一筹莫展。差役在角落里喝酒) 陈胜:广弟,此处距渔阳好几千里路,就是雨停上路,也不能按期到达了。如今逃亡是死,举大计也不过是死,同样是死,不如反抗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含答案)

《东汉的兴衰》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东汉建立的基本史实,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2、了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3、了解黄巾起义的相关史实 二、【重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乱政和黄巾起义 难点: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58-60,用笔划出关键词) 1、找出光武中兴的背景、时间、措施和影响? 2、找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后果(影响) 3、归纳黄巾起义的背景、时间、人物、结果和作用?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 一、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陈胜吴广起义与黄巾起义的异同? 五、【当堂训练】 1.2014年2月27日,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 A.秦朝 B.新朝 C.隋朝 D.元朝 2.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3.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4 .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5.“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西汉绿林赤眉起义 D.东汉黄巾起义6.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时间:公元184年 领导人:张角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作用: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A.时间 B.领导人 C.口号 D.作用 7.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8.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州牧势力的膨胀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王莽施政的危害 9.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10. 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初中一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 基本历史知识;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 重点难点: 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教学基本过程: 导入新课: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不朽的功业。秦朝的力量强大啊!我们知道,夏朝存在了400多年,商朝存在了500多年,周朝(从西周到战国)存在了800年左右。按理说,秦朝存在的时间应该更长。秦始皇也希望他的皇位能传之万代。可事实上秦朝只存在15年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会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 感知理解: 一、秦的暴政 1.提问:现在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来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思考老师之前提到的问题:为什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王朝。 2.引导:那农民为什么要发动起义呢? 秦朝推行暴政,迫使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 3.引导:很好。那么秦的暴政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为了修宫殿、陵墓、长城和驰道等,秦朝每年服役的不下300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朝的赋税也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1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 秦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原呢?是,没有。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一)秦的暴政 教师: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教师:思考:秦的暴政都有哪些表现? 学生:赋税沉重 学生:徭役繁重 学生:刑法残酷学生: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教师: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秦暴政的表现? 1.繁重的徭役 教师: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40 万人。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大家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范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征发去修长城,由于承受不了沉重劳役的折磨,终于死在长城上。孟姜女在家里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饱含深情地为丈夫缝制好一件御寒的大衣,就历尽艰辛,跋涉千山万

秦帝国的灭亡学案教案

秦帝国的灭亡学案教案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科教案. 主备人:李英贤 第13课秦帝国的灭亡 【学习目标】 1. 了解秦统一的背景,知道秦兼并六国的情况,完成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时间。 2. 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3.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反对暴政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4. 阅读,绘制秦朝疆域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 认识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酷统治,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 秦兼并六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秦统一中国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从“纸上谈兵”的成语典故引起,再由李白的诗引出秦始皇“秦王扫六合”的伟业。 二.自学指导 (一)自学“亲王扫六合” 1. 看课本P64—P65,思考问题: (1)了解长平之战的过程。 (2)秦统一的过程。 (3)秦为什么能兼并六国,实现统一 2. 探讨交流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讨论方式:小组讨论 教师启发:联系秦统一以前战国割据纷争的史实, 秦统一后比较安定的局面,消除分裂等,秦统一对汉朝 及以后中国发展的主流的关系,形成认识. (二)自学”陈胜吴广起义” 1.角色扮演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片段. 2.看课本P66,思考问题: (1)起义爆发的原因. (2)起义的主要经过,结果和影响. (三)楚汉之争 教师讲解:

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4

《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江安县汉安中学马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秦朝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强大的秦王朝却昙花一现,很快就走向灭亡,本课通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本课条理清晰,因果分明,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具体表现;认识到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并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组织学生分析探讨,动脑思考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究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史料论证的历史学习方法。 通过讲述讲述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历史地图的使用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学以致用,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比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成语故事的运用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2.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材分析】 《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上承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建立,下启民富国强的西汉王朝的建立,处于秦统一和西汉统一这两段大统一历史时期中间的过度阶段。专门用一整棵介绍一个朝代的灭亡,这在全册章节中十绝无仅有的。秦朝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吸取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从这一点上来看,本课对以后的内容来说,又是一个转折点,所以本课再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主要地位。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 3、理解秦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突破方法:通过史料分析法和合作探究 难点:分析秦朝灭亡原因 【教法】 1、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资料后自己得出结论; 2、地图描述法:在讲经过时,让学生结合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边指图边讲用简练语言,叙述清楚整个农民战争的简单经过。 【学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由于秦末农民大起义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农民战争,在学习中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学习农民战争的方法,如掌握农民战争的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经过,影响) 2、年代尺:训练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秦朝历史的发展线索。 课前:放自制的视频配自己的照片,学校照片,本课相关图片配《相逢是首歌》(目的是为了和学生拉近距离,缓和气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问:谁在什么时候统一中国的?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学习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使新旧知识很好衔接)二、新课学习: (一)出示学习目标(同时写板书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自主学习(一) 1、时间:3分钟任务: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本有P47---P48关“秦朝暴政”的大小文字,然后思考:秦朝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2、3分钟过后老师以启发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回答。 (三)史料实证,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田租、口赋、盐铁之利,20倍于古。”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上缴国 -----《汉书·食货志》 从材料一学生得出暴政特点:赋税沉重 从材料一过渡材料二秦始皇伟大的功绩不仅统一中国,还干了五大工程。那五大工程那?出示五大工程。问:大家想想那需要多少人啊?具《汉书》记载导入材料二材料二:材料二:秦人口约两千万,长年服役者约三百万; ——《汉书·食货志》 从材料二学生得出暴政特点:繁重的徭役 材料三:“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汉书·刑法志》 (译文:秦朝时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 当时在秦朝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从材料三学生得出暴政特点:兴奋残酷 材料四:“刑者相半於道,而死人日成积於市。杀人众者为忠臣…… ——《史记·李斯列传》 从材料四学生得出暴政特点:秦二世更加昏庸残暴 (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得出结论的能力,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让学生懂得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要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依据,引导学生体会历史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过渡:综合以上分析秦的暴政,使老百姓苦秦久矣,老百姓痛恨秦统治者,阶级矛盾激化,人民的出路在哪里?学生答起义,出示大泽乡起义,过渡到陈胜,吴广起义。 (四)自主学习(二) 1、(1)时间:5分钟,任务:快速的阅读课本有关“陈胜吴广起义”的文字; (2)分组完成“陈胜吴广起义”以下知识点(时间,地点,领导人,口号,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小组自主选择问题); (3):完成方法:自主阅读,再小组讨论,选出发言人。 2、大显身手: (1)学生回答问题 (2)将讲经过同学上讲台讲经过。(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师问:(拓展延伸)如果陈胜吴广在前行渔阳戍边的途中没遇雨,秦末的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启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 (老师视情况而定,多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深入的探讨) 过渡:陈胜吴广虽然失败了,但是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谁又领导继续领导农民起义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无答案)-福建省石狮市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习目标】 1.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史实。 2.增强比较归纳能力。 3.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 【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自主学习】 一、秦的暴政 1.赋税沉重:迫使农民将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谣役、兵役繁重: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和 3.严刑峻法: 4. 的暴政 5.结果:秦的暴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终于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②直接原因:戍边途中在遇雨误期,按律当斩,被迫揭竿起义。 2、时间:公元前年 3、领导人:、。 4、过程: ①爆发:在的号召下,戍边民夫发起了中国历史上农民大起义。 ②经过:起义后,起义军攻占陈县,称王,建立“”政权。起义军 曾直逼咸阳,但最终被秦军镇压,起义失败。 5、灭秦: ①项羽:之战以少胜多,击败秦军主力。(成语:破釜沉舟) ②刘邦:抓住时机,直逼,迫使秦降,秦朝仅存15年就灭亡。(成语:约法三章) 三、楚汉之争: 1、概况:秦灭亡后,项羽自封为,封刘邦为,双方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 称“”。(成语:楚河汉界) 2、结果: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 刘邦注重收揽,善用人才,实力逐渐由弱变强 在包围项羽及其部下(成语:四面楚歌),项羽兵败自刎,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最终的胜利。 【达标检测】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7、某位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根据所学知识,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该选择的是()。 A、楚汉之争 B、春秋争霸 C、战国风云 D、武王伐纣 8、微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成为朋友间互相联系交流的主要方式。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项羽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被拉入黑名单的是()。 A、范增 B、刘邦 C、刘备 D、项庄 9、象棋是中国传统棋类益智游戏,起源于先秦,后不断改进发展,源袭至今。象棋棋盘中间有“楚河汉界”作为对弈双方分界线,可见对这一游戏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长平之战 B、吴越争霸 C、楚汉之争 D、晋楚争霸 1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春秋和战国 B、秦初和汉初 C、战国和三国 D、秦末和春秋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公开课教案(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实验中学石国红 一.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 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 2、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 二.教学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灭亡 三.教学难点: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过渡: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

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秦朝呢? 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要求:看课本47~48页第一目“秦的暴政”及相关史事,完成问题。) 1秦暴政的表现(简练的词句概括) 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略) 小结:秦朝的暴政表现在:1赋税沉重 2徭役兵役繁重 3刑法严苛 4二世更残暴 过渡:秦朝残暴统治下,如果你是秦朝老百姓,你打算怎么办?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二世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二、陈胜.吴广起义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要求:看课本48~49页第二目“陈胜吴广起义”,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政权、结果 2是谁的起义军在哪次战役中击败了秦军主力? 3秦朝的残暴统治最终是被谁推翻的?(学生回答略) 探究一: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 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分组讨论,学生活动略) 能力拓展: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新人教版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选择题 1.(2015·烟台模拟)《史记·秦始皇本纪》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此语一出,秦颁行了哪一项措施(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诛尽百家学者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书生们谈论诗书,以古非今,不利于秦朝的统治,于是秦始皇采纳了这个建议,实行焚书坑儒。所以选B。 2.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于( ) A.繁重的徭役 B.沉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罚 D.可怕的殉葬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骊山陵墓、长城、驰道等工程属于土木工程,修建这些就必须要大量役使民力,这属于徭役的范畴。故选A。 3.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社会治安混乱 B.刑罚严酷 C.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 D.国民素质不高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秦朝的法律非常严酷,法律规定既细密又严苛,当时的人民动不动就会触犯到法律。因此,才使得监狱里面人满为患。故选B。 4.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至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其根本原因是( ) A.严刑酷法 B.沉重赋税 C.繁重徭役兵役 D.秦的暴政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秦朝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A、B、C都是秦的暴政的表现。 5.(2015·龙东质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于( ) A.公元前209年、今安徽省 B.公元前221年、今陕西省 C.公元209年、今河北省 D.公元前260年、今河南省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秦末农民战争爆发于大泽乡,在今安徽省境内,所以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课题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理解得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陈胜、吴文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记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 教学重 点 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 点 项羽、刘邦胜败的原因 教学方 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当堂达标 教学手 段 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型新授 教学环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节学 内 容 一、激情导入师:播放《天下英雄》的歌曲 及视频,这首悲壮豪迈的歌曲 演绎了秦末群雄并起的局面, 让我们一起去探寻那段历史吧 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生:观看视频, 预习课本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秦 的 暴 政 — — 苛 政 猛 于 虎 师:出示课件。 1、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 面? 2、应用课件(材料、图片) 对秦的暴政进行讲解。 (1)赋税沉重 (2)徭役繁重 (3)刑罚残酷 (4)焚书坑儒 (5)二世残暴 秦朝的一系列暴政必须引 起人民的反抗。 生:根据课件 出示的材料小 组讨论,论从 史出,归纳概 括并汇报结 果。 培养学生 分析问 题、解决 问题的能 力“天下 苦秦久 矣”“天下 愁怨,溃 而败之” 激发学生 情感,有 压迫就有 反抗。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含答案)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点】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学习难点】 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 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

知识点(4') 3、基础巩固题。(7') 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秦始皇残酷统治的表现? 2)、秦末农民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直接原因? 3)、如果陈胜吴广在前行渔阳戍边的途中没遇雨,秦末的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4)、是谁消灭了秦的主力?是谁推翻了秦朝统治? 5)、秦朝的起止时间? 6)、西汉的建立者、建立时间? 4、师生共同探究(12') (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2') (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 1.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如何评价认识秦始皇这个人。 功绩: 1)、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此后的各代所效仿。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4)、筑长城,修灵渠。加强了对边疆的开发 过错: 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实行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3.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五、〔课堂小结〕:(2') 陈胜、吴广、项羽和刘邦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