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振华汽车服务公司企业形象塑造个案

上海振华汽车服务公司企业形象塑造个案
上海振华汽车服务公司企业形象塑造个案

上海振华汽车服务公司企业形象塑造个案

一、活动背景

出租汽车市场是一个为各行业所看好、竞争相当激烈的市场。市场调査和社会调査显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一共有440多家出租公司,营业性小客车24 000 余辆,按需要出租车服务与人口总数相比的概率,岀租车市场的机会是很多的,但同时竞争也十分激烈。另外,当时的上海市民工嶄阶层最多,他们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要岀租车。上海振华汽车服务公司成立于1987年3月,旗下拥有1 600多轲员工、1 300多辆中小型客车,而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其在开业第二年便推岀了一项公关决策。

二、事件过程

1988年,上海振华汽车服务公司推岀了"救死扶伤,不收车费”的活动。公司领导人对于开展此次活动的初衷和目的作了如下的解释:首先,绝大多数的被救对象是属于工薪阶层的市民,一般情况下身上的钱不会带很多,一旦在路上发生意外或者突然患病,就很可能影响到医疗费的支付,而公司对这点损失是完全能够承受的。

其次,相对于投资巨大、而且不能立竿见影的媒体广告来说,本次活动的成本实际上要小得多。一般来说,国内公司每年花在“救死扶伤,不收车费”上的成本开支连同奖励费用总共不过3万元左右,并且公司预测这样做带来的社会效益和影响会优于广告。

再次,如果开展本活动,实际上对于员工来讲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道徳熏陶,使驾驶员懂得应当怎样履行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这样培养出高素质的员工不仅使公司能够最终获益,而且也有助整个上海市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建设。

最后,公司这样的做法,尽了自己的社会义务,义利相悖时先取义,这样的做法与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政策和以此营造岀来的大环境并行不悖,更容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活动的执行过程中,振华公司注意了把握以下两点:

第一,公司一再重申"员工形象是公司形象的具体化”,“公司信誉和信箱与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些观点,从而加深了广大驾驶员对公司推行的这项公关决策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公司涌现出了一批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救死扶伤责任的优秀个人。并且,有一些员工的事迹还被评为1991年度上海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事。

第二,公司十分重视社会信息对这项公关决策的反应,努力通过各种新闻媒介手段来加深广大市民对“振华”的认识,力求使得“救死扶伤有振华”在市民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并产生良好的口碑。为此,公司向社会公开了监督举报电话,肚期举办由新闻界、理论界有关人士参加的研讨会,经常保持与%大报刊、电台记者的联系,及时向他们反映情况,供给报道内容。同时,在企业内部不左期地编写《救死扶伤人物事迹》和《救死扶伤来信选编》,使广大驾驶员既为自己作岀的救死扶伤的高尚行为感到自豪,又为被救者对振华员工作出的高度评价而深感责

任重大。

三、影响反应

在本次活动开展了 5年多之后,振华公司一共收到了救死扶伤感谢信、表扬信868 封,

受到新闻界表扬百余次。活动的影响还超越了上海市内本身,有的外商启程来上海之前,还会打来长途电话预约"振华”的岀租车。据一次民意调査显示,在被访的公众中,有80% 的人回答,当他们需要乘出租车的时候,将优先选择振华车。

另外,公司还在1987 - 1992年连续三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1992年3 月还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办公厅、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命冬为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8月被上海市红十字会接纳为团体会员。而且从1988年至1992年,公司年平均创利也以47.5%的幅度递增。

四、分析点评

成功的创意已经是成功的一半,但成功的创意除了需要公关策划人员丰富的经验以外, 其更加根植于对社会的和市场的详尽的调査和了解。在振华公司了解了自己市场竞争激烈,并且市民们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考虑打车这一社会现实之后,做岀了如上的活动方案。该方案从现实出发,将“服务”作为其活动的落脚点,成为其价值判断的最髙点。再加上在活动执行过程中,领导和职工的共同努力,使得公司借此活动成为了具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的楷模,从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这个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公关策划,往往开始的时候热热闹闹,但是却很难持续进行下去,往往曲终人散之后,并没有能够在公众中造成广泛的影响力。

企业的终极目的在于盈利,振华这样的策划表而看来是一项取义舍利的活动,但实际上,不收车费的“流动救护车”并不是作慈善事业和亏本生意,相比于巨额的广告费用,这些花费算不得什么,而且通过此种方式在公众树立的口碑,是一般的广告甚至是媒体的报道效果所不能及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