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复习第12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12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12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生活与哲学》期末同步复习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本课重难点】

1、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2、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3、价值观的内涵和特征

【方法突破】

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关系

1.区别:(1)含义不同

(2)外延不同:价值包括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人生价值仅仅包括人生领域的价值;价值是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属于主观范畴。

2.联系:人生价值是价值在人生领域的具体体现;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价值观。

3.正确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内涵

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出判断,被称为价值判断。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3)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因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不同;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②如何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4.人生价值的实现

(1)正确理解人生价值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②人生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从创造的角度来看的。

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他的幸福感也就越强。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是从实现的客观角度来看的。

A.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B.正确认识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而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是从实现的主观角度来看的。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时政热点链接】关注民生和谐共存

材料一:2010年8月1日,重庆渝中区解放碑派出所民警向合川区龙市镇龙头村村民陈刚发放居民户口簿。陈刚成为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启动后转户进城的第一个农民。当日,《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居民转户实施办法(试行)》开始实施,重庆全市40个区县807个派出所开始全面受理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转户变市民的申请。这标志着重庆以适度放宽主城区、进一步放开区县城、全面放开乡镇落户条件,推动千万农民进城的户籍制度改革正式进入到了实施阶段。

材料二:2010年7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防汛抗洪工作。会议指出,今年入汛以来,我国极端灾害性天气突发多发,江南、华南、西南和江淮等地区先后出现多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汛情发生早,洪涝灾害种类多,受灾程度重。目前全国正处于防汛抗洪的关键时期,长江、淮河、太湖等江河湖泊仍超警戒水位运行,台风活跃期已经到来,形势十分严峻。会议强调,做好防汛抗洪工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分析角度一:请你分析我国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唯物史观依据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户籍制度改革是依据我国城乡变化的现实实际作出的重要决策。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实现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水平。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从而巩固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是实现城乡平等,维护人民利益的需要。

分析角度二:分析国家防汛抗洪维护民生的哲学依据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防汛抗洪维护民生,是由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决定的。

(2)群众观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防汛抗洪是我党贯彻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的体现。

(3)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防汛抗洪,是我党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价值追求的要求。

分析角度三:分析政府关注民生,维护人民利益的政治原因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关注民生是我国国家性质的要求。

(2)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注民生是政府对人民负责的要求,更是政府性质的体现。

(3)政府的职能是管理与服务,政府通过履行经济建设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做到维护人民利益。

【知能演练提升】

1.叶启明(网名怀望行)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多次用他的“点子”开展慈善活动,为白血病人发动募捐,这种经过策划后的慈善行为在网络和传统媒婆体上引起了争议。有人说他炒作,有人赞扬他创意了民间慈善的新形式。上述材料说明

①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④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下列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价值取向相同的是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一分耕坛,一分收获③先下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④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3.吴奇修1987年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回尖北涟源县工作,次年到一个省级贫固乡扶贫,一干就是三年。1995年任茅塘镇石门村支部书记,短时间内将一个贫困村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60元,石门村成为湘中“首富村”、全国文明村。从大学生到村官,吴奇修扎根基层16年,走过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结合吴奇修的事迹,说明知识青年如何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十二课答案

1. D 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中等难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是正确的,③表述错误;①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2. A本题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依据,中等难度。“天下兴亡,匹夫有则”体现

的哲理是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①③均体现了上述思想;②

④不符合题意。

3. 答案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主观条件,尤其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吴奇修主动申请到农村扶贫,扎根斟层16年,顽强奋斗,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对改变农村面貌作出了重大贡献。②吴奇修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本题以吴奇修的事迹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答时要结合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结合具体材料组织答案以。

2020高中政治第4单元第12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1框价值与价值观随堂巩固训练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随堂巩固训练 1.西红柿生长在野外,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并不具有价值。后来人们逐渐发现它能用来观赏和食用,它才具有价值。这说明( ) ①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②只要客观事物的属性存在,它就有价值③主体需要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④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 价值是主体需要与客观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故②错误,应排除。①③④符合题意。 2.雾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的天气现象,傍晚的雾常引发人的诸多想象,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霾则是各种污染气体的混合物,会危害人的健康,被人们视为“恶魔”。这说明( ) ①价值是一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雾与霾的特殊性决定了二者有不同价值④事物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事物的固有属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雾和霾性质不同,二者的价值不同,人们对二者的态度也不同,这说明雾与霾的特殊性决定了二者有不同价值,也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③符合题意。价值是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①不准确。事物价值的实现取决于该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④不准确。 3.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是国家激励奖赏的一种制度性安排。一个人为党、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功勋,具有崇高的精神风范,就应该给予很高的荣誉、得到全党全社会的尊重。这告诉我们( )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②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精神贡献③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是实现自我满足的前提④能不能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社会是否认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材料表明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是实现自我满足的前提,也说明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①③符合题意;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这里的贡献既包括物质贡献也包括精神贡献,②不准确;④错误。 4.下面对价值观的理解错误的是( )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第12课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 第12课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学习目标) 1.了解理想、信念与意志的关系: 2.加强自身修养,磨炼坚强意志,坚定理想信念,承担社会责任。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在第21届冬奥会上,我国花样滑冰老将申雪、赵宏博夺得金牌,20多年的执着追求终于如愿以偿,这启示我们()。 A.只要执着追求,任何理想都能实现 B.理想的实现是一个一一帆风顺的过程 C. 理想的实现需要踏实肯干、坚忍不拔 D.理想是一成不变的,要终身为之奋斗 2.杭州司机吴斌驾车行驶途中被异物击中身负重伤。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将公交大巴车靠边停稳,拉住手刹,亮起双闪,打开车门,甚至还叮嘱乘客“别乱跑”。英雄的壮举主要源自他( ) 。 A.稳定的心理索质 B.本能的习惯动作 C.强烈的责任意识 D.职业的条件反射 3.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人生远大目标是美好的,但人生目标不能自动实现,必须做到( A.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B.不断调整人生目标 C.逐步确立坚定的信念 D.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格言表明( ) A.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因此难以实现 B.理想一旦确定,就一定能够转化为现实 C.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必须的主观条件

D.只要艰苦奋斗,理想就定能够转化为现实 5.中职生小康在校学习期间,多次与志愿者一起走进农村,在清理垃圾的同时,向村民宣传环保的理念。作为中职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为了( )。 A.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B.得到别人的赞许 C.获得更多的荣誉 D.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6.屈原被放逐而作《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欧阳修两岁丧父笃学而成才。这些事例说明了( )。 A.经历挫折后,肯定会成功 B.挫折会让人失去信心 C.挫折对人的意志是考验也是磨炼 D.要想成为名人就要经受住挫折 7.街子说:“德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 )。 A.遇事有主见 B.成功需要坚强的意志 C.善于抓住机会 D.善于约束自己 8.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 A.对自身而言,只有付出,没有收获 B.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C.对社会有益,对已无利 D.给别人带来幸福,给自己带来不便 9.现实生活中,如何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意志( )。 ①坚定的意志、信念对人生成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坚定的意志、信念是天生俱有的,不是自发形成的 ③坚定的信念、意志是部分优秀人物天生的 ④坚定的信念、意志,需要有恒心、从小事做起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1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诗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B.理想能转化为现实 C.理想转化为现实必须具备主客观条件 D.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主观条件 二、是非题(以下各题中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第四单元第12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4)

第四单元第12课《实现人生的价值》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4)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这说明() 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B.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C.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D.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故C正确。 答案:C 2.对于孤岛上的鲁宾逊来说,农作物种子的价值要高于黄金。而对于愿意以一张100元纸币换99元零钱的人来说,99元零钱的价值要高于一张100元的纸币。这就是说() ①价值判断的内容是主观的 ②价值判断是关于客体对主体意义的断言 ③人们的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 ④价值判断所表达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欲望、需要与满足程度的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价值判断的内容是客观的,①错误,运用排除法,选C。 答案:C 3.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角度看,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国家干部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B.国家干部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该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C.国家干部只要以人民的利益为立足点,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D.国家干部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B、D不是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角度说的;C说法太绝对。本题选A。 答案:A 4.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 ①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②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

③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 ④从自己主观愿望出发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②③ 解析:参看课本P99—100。 答案:B 5.雷锋有一句名言:“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这句话体现了() A.每个人活着都是为了他人 B.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 C.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D.人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个人价值 解析:体会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A、B、D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C 6.“既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那么,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无所谓对错。”观点中的结论() A.正确,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属于主观范畴 B.错误,因为衡量人们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是有客观标准的 C.正确,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错误,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解析:认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无所谓对错,否定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的客观性,因而是错误的。D项判断正确,但解释的理由不能说明问题,故选B项而排除D项。 答案:B 7.漫画《关注民生》的哲学寓意是() 关注民生 A.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价值判断的依据 B.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C.人民群众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D.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B、D两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C项正确反映了漫画的寓意。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2.情感态度观念: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3.运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难点】 1. 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方法】 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教师播放歌曲:《从头再来》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日重又走进风雨”。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成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如同歌词中说的那样:“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 问题: 为什么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呢? 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实现人生成功呢? 以歌曲为切入点,设置感人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欣赏之余思考歌曲的内涵并讨论问题,归纳出:人生发展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顺心如意,当遭遇失败挫折或陷入低谷时,我们应该像歌曲中表达的那样,客观看待成败,认真总结得失,在此基础上知行统一、勇于实践,就一定会取得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以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生在歌曲中回味、思考,回答问题。 〈引思明理〉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板书)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板书) 由于该问题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该部分内容可以教师讲解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容易对实践内涵产生疑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形象图片和生动漫画“白卷”加以讲解。 材料1:一组各种类型实践的图片 问题:结合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谈谈你对“实践出真知”的看法。 材料2:漫画“白卷” 问题:没有做饭的实践,能写好做饭的文章吗? 通过师生共同解读各类型实践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2.情感态度观念: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导入。提问: 1. 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 2. 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讨论,回答。 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新课讲授〉 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大家说的理想涉及了各个方面,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

的。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现实的条件。 请同学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阐述的理想是否具有以上特征。(学生分析) 展示孙中山的理想与袁世凯的理想相比较。 (学生比较) 教师分析归纳:理想按性质来划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理想按内容来划分——生活理想: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家;道德理想:见贤思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社会理想是一个人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理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 社会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 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又会成为新的现实。 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理想脱离现实、用现实否认理想。 投影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请学生分析它们的含义: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

人教版必修4:第12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西红柿生长在野外,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并不具有价值,后来人们逐渐发现它能观赏和食用,它才具有价值,这说明() ①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 ②只要客观事物的属性存在,就有其价值 ③主体需要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④价值是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2010年10月30日,郭明义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南京举行,我省800多名企业职工、部队和武警官兵代表现场聆听了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把雷鸣般的掌声送给这位可敬可爱的新时代“雷锋传人”。郭明义事迹启示我们() 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②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③人生贡献越大,价值越大④要想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否定个人利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 该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 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需要选择自己的行为 B. 要抓住时机,努力实现人生理想 C. 要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 D. 要以自身利益为标准来衡量人生价值 4. 在广州亚运会志愿者队伍中,90%是在校大学生;在各个比赛服务站点志愿者队伍中,1/3以上也是在校学生。广州亚运会正在为新一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个终身受益的实践舞台。这主要表明() A.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贡献 B. 人生价值的实现就在于个人奋斗 C. 只有在重大社会历史事件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D.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5. (2011·厦门质检)2010年甘肃省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灾区活跃着一群第 一时间汇聚的热血“志愿者”。他们向灾区人民伸出“手与手相连、心与心相印”的援助之手,使“风雨同舟、坚强不屈、大爱无疆、众志成城”的暖流在这里成为永恒。“志愿者”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下列人生哲理() ①有价值的人生是不应考虑个人利益的②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③社会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

第十二实现人生的价值教案 第十二 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本设计意图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 〇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〇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〇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 〇如何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〇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 解 〇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〇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〇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〇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〇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〇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 运用 〇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

价值的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讨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要看他对社会、为人民贡献了多少,而不是为自己捞取了多少。 〇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和条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讨论分析为什么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〇剖析生活中价值冲突的实际事例,如竞争与友情、关爱与惩罚、传统与时尚等,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是最高的价值标准,从而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〇列举生活事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人的价值要在劳动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讨论分析追求个性发展和强调与社会统一之间的关系。 23 2.能力目标 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价值教学设计教案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价值的含义 (2)价值观的含义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 ◇理解: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 (3)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 (4)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结合史实,分析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3)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 (4)分析说明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2、能力目标 (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重点、难点】: 1、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2、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价值 3、价值观的内涵与特征 4、人民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三、【整体感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我们应怎样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并进而明确人的价值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的,在个人与 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四、【方法点津】: (1)结合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深入领会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 (2)搜集任长霞、牛玉儒等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悟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及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 (3)深入实际调查并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感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运用课堂讨论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形式,深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树立奉献意识。 五、【课文导语】: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着价值选择,也会产生各种烦恼与困惑。那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人为什么要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人活着应该追求什目标?怎样实现这些目标?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价值观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把握价值实现的正确途径。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价值原理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重点掌握】 〖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 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 行为选择。 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方法论〗:要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注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关系——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2)特点——社会历史性、阶级性、差异性。 (3)标准——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或根本利益。 2人的价值 〖内容〗:(1)定义: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内容: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3)评价标准: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 步事业的贡献。 〖方法论〗(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 发展自己的才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3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内容〗: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的各项工作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要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 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 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 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 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方法论〗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学设计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学设计 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一、教材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题。其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的含义、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等内容。第二目主要介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内容包括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以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3、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评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 能力目标: 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

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1、识记价值的含义、价值观的含义。 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四、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学习了前三单元内容。应该说已有相应的知识铺垫,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常识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做好了知识的准备。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伙伴合作能力。学生的心理包括情感、意志、注意、思维、能力、气质与性格等。高二的学生即将面临高考,因此,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疑惑。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在独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他们大多是不太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索取多而奉献少,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他

《哲学与人生》第十一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的第二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四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这节课侧重点是“运用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着重阐述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引导学生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发展中规划个人发展,并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需要的条件。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为本课程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预备,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正确树立正确的理想,如何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树立科学的思想和实现自己远大理想的基础。学生的理想往往比较片面,不够深入透彻,看到现实中阴暗的东西比较多。在这个问题上学生往往把现实“理想化”,容易把理想与现实对立起来,产生迷惑,找不到二者的“桥梁。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使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知识对于处于中职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运用Flash动画、图片、文字材料等资料,设置情境。通过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积极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主动获取知识,最优化达到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再从教学过程上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材料: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提出问题:“1. 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2. 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用这种情境讨论法展开新课,消除了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3时教案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 教育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1)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如何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 2、理解目标 (1)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3)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4)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5)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6)实现人的价值的主观条件; 3、运用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讨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要看他对社会、为人民贡献了多少,而不是为自己捞取了多少。(2)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原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和条件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讨论分析为什么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3)剖析生活中价值冲突的实际事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是否最高的价值标准,从而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列举生活事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人的价值要在劳动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讨论分析追求个性发展和强调与社会统一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深刻理解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拥有美好生活的指路航标,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找到人生的真谛,初步具有认识和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3、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深刻领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题性特征,做到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初步具有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起认同劳动的观点,承认奉献的价值。 2、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对社会对群众永远怀有感激之情,努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回报他人。 3、把自己放在社会中,放在集体中,放在和他人交往的社会环境中,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4、走出自我,勇于向命运挑战,铸就人生辉煌。 教学重点难点: 1、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2、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3、价值观的内涵和特征 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

中职《哲学与人生》复习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模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 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 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 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 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 2.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A.物质和意识 B .有神论和无神论 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 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 个月就要更新 一次。这一事实表明() A. 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 B.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 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B. 要不断地发现. 揭示规律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5.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这种看问 题的方法是 () A.两分法B.两点论 C. 一点论 D.一分为二 6. 下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有() 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④东施效颦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 郸学步 A.①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7. 鸟能筑巢,人能盖房。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 A. 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 D. 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 8. 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B. 强大和完善的 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9. 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 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高考试题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本课考点: 1.人生价值 (1)价值和价值观(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价值的实现方式(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测试题 选择题: 1.(2012·福建卷)在实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说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正确的价值观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③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转化为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力量 ④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2·新课标全国卷)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2012·北京文综)漫画中人的困境启示我们,实现人生目标要 A.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B.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C.百折不挠反复实践 D.努力发展自身才能 4.(2012·山东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光未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他们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B.优秀艺术作品可以主导社会关系的变革 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5.(2012·江苏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学到。”这句话说明,学习雷锋同志更加需要 A.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 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 6.(2011海南卷)斗牛是西班牙的历史传统。近年来,人们就斗牛运动的存废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反对斗牛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继1991年西班牙加那利自治区禁止斗牛之后,2010年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会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禁止斗牛。而支持者认为,斗牛代表西班牙的国家形象,应当发扬光大。人们之所以对斗牛运动持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客观的

中职哲学与人生第十二课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第十二课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第一课时实现理想离不开坚强的意志 教学内容分析 内容地位:本课时是十二课的第一课时,阐述了意志的涵义、意志的作用、理想信念和意志的关系;教育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意志教育极为重要。 教学重点:理解理想信念对人生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理想信念和意志的关系;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的意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的意志。 教学目标: 认知方面:了解实现理想离不开坚强的意志,理解理想信念与意志之间的辩证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方面:认识坚强意志和坚定信念对实现理想的重要作用,增强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的自觉性。 运用方面: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意志。 学情简要分析 授课对象是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方面对理想信念和意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缺少系统的学习。有些学生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大部分学生缺乏目标,把理想信念看做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在生活方面,因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长溺爱等原因,做事缺乏坚持和意志力。需要培养和锻炼坚强的意志。 课堂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配乐故事《独臂英雄的故事》。根据故事,讨论说明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坚强的意志。 引思明理 1.活动体验,体悟意志 具体做法:教师播放2首曲子,学生平举胳膊,保持不动,坚持下来的为胜利者。活动后,学生谈感悟,师生总结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状态和自觉能力,

即人的思维过程见之于行动的心理状态和自觉能力。意志和行动紧密相连,称为意志行动。 2.案例分析,明晰意志作用 播放视频《感动中国----钱伟长》片段,让学生根据视频讨论意志的作用。 师生总结:意志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坚强的意志是行动的强大动力,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意志是人生发展的精神支柱。实现理想离不开坚强的意志。 3.讲述故事,感悟理想信念与意志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说一说:体育名将等名人成长成功的故事。故事带给自己的启示。启示从两个方面引导:一是有理想信念,二是有坚强意志。 (2)分享自己的理想。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想。 通过合作探究,学生明确:理想和信念既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理想是人们为自己确立的奋斗目标和方向,信念是人们对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目标表现出来的孜孜以求、不懈奋斗的意志力(这是区别)。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这是联系)。 教师多媒体展示案例,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一壶沙子变成了一壶清冽的水 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险队在艰难地跋涉。头顶骄阳似火,烤得探险队员们口干舌燥,挥汗如雨。最糟糕的是,他们没有水了。水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信念,信念破灭了,队员们一个个像塌了架,丢了魂,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队长。这可怎么办 队长从腰间取出一个水壶,两手举起来,用力晃了晃,惊喜地喊道:“哦,我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沉甸甸的水壶从队员们的手中依次传递,原来那种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撑他们踉跄着,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看着那水壶,他们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增添了力量。

人版政治必修4_第12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一课一练(含答案)

一课一练12 实现人生的价值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1.第四届全国道德模候选人、省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主任科员权卿,在无数次与爆炸打交道的人生经历中,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被人们称为“与死神打交道的人”。上述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③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④获得社会的尊重是奉献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价值等知识。材料没有涉及不同的价值观,②排除;奉献社会是获得社会尊重的基础和前提,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9年8月8日,“2018北京榜样”大型评选活动投票启动仪式隆重举行。88岁的锦陶老人是年纪最大的榜样候选人代表,同时她也是北京光爱学校年龄最长的志愿者。老人不顾年岁已高,多次坐车去学校为孩子们捐赠文具、生活

用品等,甚至还把自己老家的房子卖了捐钱给光爱学校。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物质贡献③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④人的价值就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并非主要指物质贡献,②错误;人的价值就是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④排除。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C 3.在省文登市环山街道办事处宋家沟小区,有一位名叫林基文的退休老教师,他20多年如一日地为小区义务修路、扫街,小区的一条主路因此被大家称为“老林路”。材料中的林老师( ) ①因为得到大家认可而实现了人生价值②通过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实现了人生价值③因为创造了价值而实现了人生价值④因为满足了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实现了人生价值 A.①③④ B.①②③

哲学与人生教案中专中职第十一课第十二课

哲学与人生教案中专中职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2.情感态度观念: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导入。提问: 1. 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 2. 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讨论,回答。 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新课讲授〉 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大家说的理想涉及了各个方面,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不

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的。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现实的条件。 请同学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阐述的理想是否具有以上特征。(学生分析) 展示孙中山的理想与袁世凯的理想相比较。 (学生比较) 教师分析归纳:理想按性质来划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理想按内容来划分——生活理想: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家;道德理想:见贤思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社会理想是一个人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理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 社会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 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又会成为新的现实。 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理想脱离现实、用现实否认理想。 投影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请学生分析它们的含义: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

《哲学与人生》第十二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 《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的第三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四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这节课侧重点是“运用理想信念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着重阐述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发到实现理想信念必须有意志和责任作为保证,要具有实现理想信念所必需的意志和责任。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不仅是为本课程的学习做了充分的预备,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让处理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加强社会责任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坚定信念,增强意志,肩负起社会责任,在履行职责中把理想变为现实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勇担责任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理想信念对人生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人才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居于重要地位,而理想信念又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中职生不仅较系统的掌握了专科知识,而且拥有较系统的实践操作能力,他们身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职生,应在学好文化知识、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同时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依靠意志付诸行动,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青年学生树立为实现理想信念所必需的意志与责任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使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知识对于处于中职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运用Flash动画、图片、文字材料等资料,设置情境。通过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积极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主动获取知识,最优化达到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再从教学过程上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阅读教材《马克思》的故事,结合材料,提问:“结合马克思的奋斗历程,谈一谈你对理想信念与责任意志关系的认识?结合自身实际,想以想怎样为实现周记的理想信念而奋斗?”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