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临床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临床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临床路径

**医院内二科

急性心肌梗死(AMI)护理临床路径(非溶栓部分)

者姓名

性别年龄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到达急诊科时间年月日时分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0-14 实际住院日天

住院日第一天年月日

护理记录

护理处置执行时间签名建立入院病历

戴腕带、卫生处置、更换病员服,去除发夹、假牙、眼镜、口红、首饰等

测量生命体征:T:°C P:次/分R:次/分BP:mmHg

随机抽血化验心肌酶

抗生素皮试():□阴性□阳性

记录出入量

□卧床休息,禁止活动□半卧位

□禁食□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糖尿病饮食□低盐低脂饮食

给予氧气吸入□鼻导管吸氧L/分□面罩吸氧

建立静脉通路,执行医嘱□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扩张血管药物□升压药物□抗心衰药物

遵医嘱实施□持续心电监测□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

监测心电变化□偶发房早□偶发室早□心房纤颤□短阵室速□室颤其他:

遵医嘱实施溶栓□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尿激酶□低分子量肝素钙

观察出血倾向□皮肤、粘膜青紫,面积()□针刺处青紫□大小便颜色改变

观察胸痛症状□胸骨后压痛□胸前区不适□针刺样疼痛□压榨样疼痛□闷痛□无胸痛

不痛微痛有些痛很痛疼痛剧烈疼痛难忍

疼痛评分:——分

胸痛处置□无处置□服止痛药缓解□打止痛针缓解

一般护理指导预期目标结果评价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及医护团队,注意安全防范,办齐证件(医保、新农合),给予饮食指导熟悉病房环境、设施,

掌握宣教内容

□不了解

□部分了解

□完全了解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排便用力、饮食过饱、感染等不良刺激,训练床上大小便。消除恐惧,稳定情绪□情绪稳定

□紧张、焦虑

□躁动

变异:□有□无变异原因其他护理记录:

护士签名:白班中班夜班

**医院内二科

急性心肌梗死(AMI)护理临床路径(非溶栓部分)

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住院日第二~三天年月日

护理记录执行时间签名护理处置

测量生命体征:T:°C P:次/分R:次/分BP:mmHg

□卧床休息□半卧位□平卧位

氧气吸入□鼻导管吸氧L/分□面罩

□禁食□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糖尿病饮食□低盐低脂饮食

记录出入量

心电变化□偶发房早□偶发室早□心房纤颤□短阵室速□室颤

其他:

执行医嘱□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扩张血管药物□升压药物□抗心衰药物

观察出血倾向□皮肤、粘膜青紫,面积()□针刺处青紫□大小便颜色改变

患者睡眠情况□好□间断入睡□差□服用安定

观察情绪稳定□情绪稳定□紧张、焦虑□躁动

观察胸痛症状□胸骨后压痛□胸前区不适□针刺样疼痛□压榨样疼痛□闷痛□无胸

不痛微痛有些痛很痛疼痛剧烈疼痛难忍

疼痛评分:——分

变异:□有□无变异原因

其他护理记录:

护士签名:白班中班夜班

**医院内二科

急性心肌梗死(AMI)护理临床路径(非溶栓部分)

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住院日第四~七天年月日

护理记录执行时间签名

急性心梗的护理查房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查房 【定义】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又叫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按病变发展过程,心肌梗塞可分为急性心肌梗塞与陈旧性心肌梗塞。 【病因】 灌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并发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动脉内膜下出血或动脉持续性痉挛,使管腔迅速发生持久而完全的闭塞时,如该动脉与其他冠状动脉间侧支循环原先为充分建立,即可导致该动脉所供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1h以上即可致心肌坏死,在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心排血量骤降(出血、休克或严重那个的心律失常)或左心室负荷剧增(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大便时)也可使心肌严重持久缺血,引起心肌坏死、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时)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增高,引起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而致血栓形成,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冠状动脉痉挛,都可加重心肌缺血而致坏死,心肌梗死即可发生于频发心绞痛的病人,也可发生在原来并无症状者中。 【临床表现】 (一)先兆/前驱症状 约1/3病人突然发病,无先兆症状。2/3病人发病前数日至数周可有胸部不适、活动时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恶化最为严重。 (二)主要表现 1.疼痛:最常见,也是最先出现的症状,性质可与过去曾发作的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前者严重,难以忍受,大汗,有濒死感;疼痛持续时间长,一般>30分钟;休息或口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少数不典型者可表现为上腹痛,易误认为急腹症;部分病人疼痛可放射至下颌、咽部、牙龈、颈部,常被误诊为相应的其他疾病。 2.全身症状:可有发热,T38°C左右,持续约1周,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一般在发病24~48小时出现,为坏死物质吸收所致。 3.胃肠道症状:上腹痛可以是首发症状和主要症状,也可以是放射痛的表现;伴有恶心、呕吐等;多见于下壁心肌梗死,一般认为是坏死心肌对迷走神经的刺激。 4.心律失常:可以有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频繁发作,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室性期前收缩最普遍,室扑/室颤最致命。心肌梗死后在24小时内发生心律失常最多见和最为严重,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最新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诊断备课讲稿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诊断:1 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有关 2 部分自理能力缺陷:与疼痛不适,心律失常及需要卧床休息有关 3 活动无耐力: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4 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5 恐惧:与剧烈疼痛导致濒死感有关 6 气体交换受损:与急性左心衰有关 7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出血 措施: 1 一般护理: ①休息与活动,②饮食指导,③保持大便通畅 2 病情观察:心电图,血压,呼吸,神志,出入量,末梢循环,血流动力学监测 3 疼痛护理:应用吗啡——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观察血压,脉搏。 给予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调整氧流量. 4 溶栓治疗的护理: 询问病人有无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脑血管病,近期手术,外伤史,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血型。 5 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负面影响,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及时解决病人的问题。 6 康复护理: ①住院期间:指导病人卧床休息,进行低强度体力活动。实施健康教育。 ②恢复期:鼓励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 ③维持期: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进一步保持体力,心功能。 7 健康指导: ①运动指导,病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因为运动引起过度疲劳。 ②生活指导:应合理膳食,防止过饱,应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并根据天气 的变化适量增减衣服,防止感冒。 ③避免危险因素,积极治疗梗死后心绞痛,高血压等疾病,控制危险因素,保持 情绪稳定,避免寒冷,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 ④用药指导坚持每天按时服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定期复查。 ⑤心肌梗死发作时自救。 a)立刻就地休息,保持靠坐姿势,心情放松,并保证环境安静而温和。 b)积极与急救站联系,呼叫急救车将病人送往医院,切忌搀扶病人步行。 c)如果有条件的话应立刻吸入吸氧。 d)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连续多次服用,并可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 丸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 2018年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1 、按危重症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遵守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2、除颤器、抢救车预先放置床旁;立即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解除焦虑,必要时给与镇静剂。 3、立即给氧气吸入3-5L/min,24h持续吸入。 4、立即给与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变化。 5、立即建立留置针静脉通路并同时抽血送检。 6、遵嘱给与扩冠、抗凝、镇痛、镇静、溶栓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必要时做好急症冠脉介入前准备工作。 7、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及尿量情况,观察皮肤粘膜牙龈及尿便颜色有无出血倾向。 8、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1)心律失常(1室颤的立即电除颤;(2快速室速的遵嘱应用利多卡因或可达龙;(3房室传导阻滞的尤其前壁心梗合并Ⅲ度A VB做好立即行人工起搏器治疗的准备。(4心率<50次/分,遵嘱给与阿托品静推,654-2或异丙肾上腺素泵入。 (2)急性左心衰氧气调制4-6 L/min,面罩加压给氧或简

易麻醉机给氧;遵嘱给与利尿剂、吗啡药物治疗。 (3)纠正休克遵嘱调整前后负荷,适当补充碱液。 9.被动或主动活动下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注意观察有无栓塞表现。 10、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做好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1)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 (2)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不宜过快、过饱。第一周流食,第二周半流食,第三周软食,第四周恢复普通饮食。 (3)保持排便通畅,多食富含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11.健康指导 (1)合理饮食 (2)防治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 (3)调整生活方式,保持乐观情绪,减轻工作压力。(4)如没并发症,6周后科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适度。 (5)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以备急用。 (6)教育家属配合并支持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常见病之一,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随着冠心病诊治技术的进步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发展,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对于基层医院无条件实施介入治疗,静脉溶栓治疗仍是AMI早期开通“罪犯”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多种原因使临床AMI静脉溶栓率仍很低,为进一步改变这种状态,提高AMI的静脉溶栓率,减少心肌重构,维护正常的心肌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收治住院的25例AMI患者进行了全面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5例均系本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AMI患者,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40~85岁,40~50岁2例,男女各1例;51~60岁2例,均为男性;61~70岁11例,男8例,女3例;71~80岁8例,男女各4例;>80岁2例,均为男性。基础疾病:原发性高血压4例;2型糖尿病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冠心病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1例;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5例;既往健康5例。危险因素:高血脂13例;高血糖7例;有冠心病家族史2例;高血脂并发高血糖1例;血脂和血糖均高且有冠心病家族史2例。诱因:有明显劳累或情绪激动17例;无明显诱因8例。并发症:休克3例,心力衰竭5例,心律失常8例。 1.2临床表现 1.2.1发病时间<3h2例;3~6h5例;6~12h7例;>12h11例。 1.2.2症状胸闷痛20例;上腹痛2例;胸闷3例。 1.2.3心电图下壁AMI10例;前壁AMI5例;心内膜下AMI3例;前间壁AMI2例;前壁加后壁AMI3例;下壁加右室AMI2例。 1.2.4心脏彩超左室壁阶段性运动异常6例;左房扩大3例;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3例;肺动脉高压1例;左室、左房大加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1例。 1.2.5心肌坏死标记物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钙蛋白定性或定量异常18例;正常4例;未查3例。 1.3诊断及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1]和《2011欧洲心脏病学会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处理指南》[2]确诊为AMI;常规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应用阿司匹林片300mg嚼服,氯吡格雷片300mg口服,止痛,无低血压者静脉泵入硝酸甘油,同时化验血常规、血生化、心肌坏死标记物、凝血功能,查心电图,不符合静脉溶栓条件或家属拒绝静脉溶栓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每12小时1次,静脉溶栓者给予注射用尿激酶150万单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内,0.5h内滴完,同时监测心电图、心肌酶谱,静脉溶栓再通与否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判断,所有患者只要情况允许,无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禁忌证,均尽早小剂量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并逐渐加量;所有患者均应用他汀类药物。 2结果 25例患者中达到静脉溶栓治疗条件13例,占AMI患者的52%(13/25),仅有3例选择静脉溶栓,占12%(3/25);静脉溶栓治疗中2例成功,1例失败。患者中有基础疾病20例,占80%,其中冠心病是AMI的一级预防及危险因素。本组患者死亡3例,好转22例。 3讨论 AMI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其基本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偶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创伤、痉挛等,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20~30min以上即可发生AMI。大量研究证明绝大多数AMI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溃破,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而使管腔闭塞。常见诱因为饱餐、机体应激能力增强、重体力劳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骤升、大便用力等。治疗的目标是:(1)尽快、充分、持续开通静脉血管;(2)挽救心肌、抢救生命;(3)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到达医院后30min内开始静脉溶栓或90min内开始介入治疗),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或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患者不但能度过急性期,而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3]。 本组患者中有基础疾病20例,占80%,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的危险因素存在,达到静脉溶栓条件患者13例,而实际静脉溶栓者仅3例;患者未选择静脉溶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从就诊到确诊时间较长、患者及家属对AMI缺乏足够的了解,以至于沟通时间延长,患者家属不能立即决定同意静脉溶栓。近年国外大规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 来庆芝(上海市东方医院集团宿迁市东方医院内科,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住院AMI患者共25例,从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发病诱因、发病时间、症状、心电图表现、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测、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等多方面观察分析AMI的发病和治疗情况。结果25例患者中达到静脉溶栓治疗条件的13例,占AMI患者的52%(13/25),仅有3例选择静脉溶栓,占12%(3/25);静脉溶栓治疗中2例成功,1例失败。所有患者中有基础疾病者20例,占80%,其中冠心病是AMI的一级预防及危险因素。结论基层医院对AMI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比率低,强化冠心病的基础治疗,提高全民对冠心病的认识、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每一名医生对AMI的重视程度,是提高AMI再灌注治疗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根本。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病;诊断;治疗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0-1514-02中图法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B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而使相应心肌严重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心肌坏死,称急性心肌梗死。 1.【护理评估】 1.1胸痛询问病人有无胸痛,评估胸痛发作的特征,与以前心绞痛比较,其部位、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有无区别,有无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伴随症状,胸痛发作前有无情绪激动、劳累、饱餐等诱发因素。 1.2症状有无呼吸急促、憋气、濒死感等;是否感到虚弱、乏力、眩晕等。 1.3生命体征变化除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所有病人均有血压降低。大多数病人心率增快,少数也可减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伴有心律失常、休克、心衰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1.4既往史病人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是否系统地进行过治疗和用药情况。 1.5日常生活形态了解病人是否抽烟,每天抽多少;平常是否很少运动,是否过于肥胖;病人是否嗜食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 1.6心理社会评估评估病人是否焦虑、恐惧。病人常表现烦躁不安,不听劝解,甚至治疗欠合作。病人因憋气,心前区压痛,有窒息感受而感到恐惧、害怕死亡,加之入住监护病房,更进一步增加了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1.7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为重要手段之一,大约有95%的急性心肌梗死都会出现心电图的变化。急性期可有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及T波倒置。血清心肌酶学测定及血清肌钙蛋白定量为较可靠的诊断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心肌显像检查。 2.【护理问题】 2.1、疼痛 2.2、恐惧

2.3、活动无耐力 2.4、自理缺陷 2.5、知识缺乏 2.6、有便秘的危险 2.7潜在并发症:猝死 3.【护理措施】 3.1、ICU一般护理常规 3.2、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稳定患者情绪,以减少组织耗氧量,减慢心率、减轻心脏负荷。 3.3、备齐各类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3.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心电监护仪持续观察生命体征和心电图的变化,重点监测有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 3.5、给予持续吸氧,每分钟2-4升,胸痛发作时可适当调高氧流量。 3.6、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持续微量泵注入,注意调整注入速度,观察血压的变化。 3.7、观察疼痛的部位及程度、伴随症状,遵医嘱给予镇痛或镇静药物,同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情况。 3.8、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如出现便秘可应用缓泻剂或开塞露通便,避免屏气和用力过度二发生意外。 3.9、定时、定量抽取血标本,进行血清心肌酶的检查。 3.10、指导患者进食低盐(2g/日)低脂易消化饮食,少时多餐。 3.11、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一、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v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 程 v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vSTEMI)vICD10:I21.0- I21.3)b5E2RGbCAP v 二)诊断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地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 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 年ACC/AHA 及2008年ESC 相关指南p1EanqFDPw 1.持续剧烈胸痛>30分,含服硝酸甘油<NTG)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 3.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肌特异地肌钙蛋 白cTNT和cTNI、肌红蛋白)异常升高<注:符合前两项条件时,即确定诊断为STEMI,不能因为等待心肌标志物检测地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疗地开始).DXDiTa9E3d v 三)治疗方案地选择及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地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 心血管病分会,2001 年)、2007 年ACC/AHA 及2008年ESC 相关指南RTCrpUDGiT 1.一般治疗 2.再灌注治疗

<1)直接PCIv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以下为优先选择指 征): ①具备急诊PCI 地条件,发病<12 小时地所有患者;尤其是发 病时间>3 小时地患者;5PCzVD7HxA ②高危患者.如并发心源性休克,但AMI<36 小时,休克<18 小 时,尤其是发病时间>3 小时地患者;jLBHrnAILg ③有溶栓禁忌证者; ④高度疑诊为STEMI 者. 急诊PCI 指标:从急诊室至血管开通90 分钟)丄DAYtRyKfE 溶栓指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观察要点】 1、疼痛:为早期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 不明显,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灼烧样疼痛,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 可持续3—7天。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因坏死物被吸收引起。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和肠胀气,严 重者可发生呃逆。与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以及心排血量下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有关。 4、心律失常:多在发病1—2天内,24小时内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最 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的、成对出现的、多源性或呈R on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阵发室性心动过速为心室颤动的先兆。心

室颤动是心肌梗死病人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下壁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中常见血压下降不一定是休克,而是低血压。 但疼痛缓解而病人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晕厥为心源性休克。为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骤减所致。休克多在起病数小时内至一周发生,发生率为20%左右。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 调所致。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随后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体征。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伴血压下降。 【护理措施】 1、休息与饮食发病12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 制探视,并告知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肥胖病人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克服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2、吸氧持续鼻导管吸氧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 3、心理护理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向病人讲述会严密监测病人的 病情变化,并及时得到治疗,以缓解病人的恐惧心理。向病人讲述疾病的过程及配合要点,说明不良情绪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而不利于病情控制。医护人员工作应紧张有序,避免忙乱给病人带来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监护仪报警声应尽量调低,以免加重病人负担。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使病人镇静。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ICD10 : I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持续剧烈胸痛>30分,不缓解(NIG); 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 ; 3.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脏特异的肌钙蛋白和 肌红蛋白)升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直接PCI; 2.静脉溶栓治疗; 3.一般治疗; 4.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再灌治疗目标: 1.急诊PCl目标:从急诊室到血管开通(door-to ballon time)<90分钟; 2.溶栓目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 <30分钟。 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六、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ICD10 : 121疾病编码; 2.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同时存在合并症.并发症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 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七、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ECG; 2.心电监护; 3.血常规+血型; 4.凝血五项;

5.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 6.肝、肾功能、离子、血糖; 7.D-Dimer ; 8.感染筛查血样采集(甲、乙、丙型肝炎、HIV、梅毒)。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查: 1.血脂、BNP、UCG; 2.尿、便常规+OB、酮体; 3.血气分析; 4.X-ray (胸片); 5.心功能及心肌缺血评估。 八、选择用药: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TP n b m a受体拮抗剂) 九、手术时间:为AMI起病24小时内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手术内置物:冠状动脉内支架; 3.术中用药:抗血栓药、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 4.住院术后第1天需检查项目:血生化全项、心脏超声心动图、胸片、心肌血清生化标记物、血气分析、BNP、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BPC聚集率、凝血功能、CRP、D-Dimer、凝血功能。 十、术后住院恢复乙進天 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生命体征平稳; 2.血动力学稳定; 3.心电稳定。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冠脉造影后转外科行急诊冠脉搭桥; 2.等待二次PCI; 3.病情重不能出CCU; 4.等待择期CABG ; 5.患者拒绝出院。 注:适用于STEMI发病<12hrs,择期PCI患者不适用本流程

心肌梗死定义及临床分型

心肌梗死定义及临床分型 更新时间:2013-05-06 | 权威编辑:快速问医生(医生组)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肌梗死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身体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 1 心肌梗死定义 2007年10月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全球心肌梗死的统一定义,将急性心肌梗死定义为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此定义在新版中没有变化。新版定义的心肌梗死标准为: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 (1) 缺血症状; (2) 新发生的缺血性ECG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3) ECG病理性Q波形成; (4) 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5) 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新定义中的第5条是新增加的内容,其意义是强调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后在就职的过程中,应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来验证心肌梗死的原因,并尽早开始冠脉在通的治疗。从07版和12版的定义还可以看出,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的改变对诊断心肌梗死具有绝对重要的价值。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可见于I型和II型心肌梗死,但仅仅是心肌缺血而没有坏死时,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没有多大改变。新版中强调,如果患者有典型的急性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并伴有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就可以确诊为心肌梗死,因为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标志着缺血的心肌开始死亡。通过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病人的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对指导我们采用何种治疗措施很有帮助。 2 心肌梗死的临床分型 新版心肌梗死的临床分型与2007年定义大致相同。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诊断

诊断:1 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有关 2 部分自理能力缺陷:与疼痛不适,心律失常及需要卧床休息有关 3 活动无耐力: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4 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 5 恐惧:与剧烈疼痛导致濒死感有关 6 气体交换受损:与急性左心衰有关 7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出血 措施: 1 一般护理: ①休息与活动,②饮食指导,③保持大便通畅 2 病情观察:心电图,血压,呼吸,神志,出入量,末梢循环,血流动力学监测 3 疼痛护理:应用吗啡——注意呼吸功能的抑制,观察血压,脉搏。 给予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调整氧流量. 4 溶栓治疗的护理: 询问病人有无活动性出血,消化性溃疡,脑血管病,近期手术,外伤史,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血型。 5 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负面影响,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及时解决病人的问题。 6 康复护理: ①住院期间:指导病人卧床休息,进行低强度体力活动。实施健康教育。 ②恢复期:鼓励病人逐渐增加活动量。 ③维持期: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进一步保持体力,心功能。 7 健康指导: ①运动指导,病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因为运动引起过度疲劳。 ②生活指导:应合理膳食,防止过饱,应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并根据天气

的变化适量增减衣服,防止感冒。 ③避免危险因素,积极治疗梗死后心绞痛,高血压等疾病,控制危险因素,保持 情绪稳定,避免寒冷,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 ④用药指导坚持每天按时服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定期复查。 ⑤心肌梗死发作时自救。 a)立刻就地休息,保持靠坐姿势,心情放松,并保证环境安静而温和。 b)积极与急救站联系,呼叫急救车将病人送往医院,切忌搀扶病人步行。 c)如果有条件的话应立刻吸入吸氧。 d)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连续多次服用,并可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 丸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

(急诊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时间到达急诊科(0—10分钟)到达急诊科(11—30分钟)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建立静脉通道 □心电和血压监测 □描记并评价“18导联”心电图 □开始急救和常规治疗 □急请心血管内科二线医师会诊(5分钟 内到达):复核诊断、组织急救治疗 □迅速评估“溶栓治疗”或“直接PCI治疗” 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确定再灌注治疗方案 □对拟行“直接PCI”者,尽快术前准备(药 物、实验室检查、交待病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通知术者和导管室、运送准备等) □对拟行“溶栓治疗”者,立即准备、签署 知情同意书并尽早实施 重点医嘱□描记“18导联”心电图 □卧床、禁活动 □吸氧(鼻导管、面罩无创通气、有创 通气 □重症监护(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 和度监测等) □开始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和“常规治疗” 咀嚼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300 mg(无禁忌症)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特级护理、卧床、禁食 □镇静止痛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尽快准备和开始急诊“溶栓”治疗 □从速准备和开始急诊PCI治疗 □实验室检查(溶栓或急诊PCI前必查项 目) □建立静脉通道 □血清心肌酶学和损伤标志物测定(不必

等结果) 主要护理工作□建立静脉通道 □给予吸氧 □实施重症监护、做好除颤准备 □配合急救治疗(静脉/口服给药等) □静脉抽血准备 □完成护理记录 □指导家属完成急诊挂号、交费和办理 “入院手续”等工作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特级护理 □观察并记录溶栓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 及救治过程 □配合监护和急救治疗 □配合急诊PCI术前准备 □做好急诊PCI患者转运准备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白班夜班白班夜班 医师 签名 注:适用于STEMI发病<12小时者,择期PCI患者不适用本流程。时间到达急诊科(31—90分钟) 住院第1天 (进入CCU24h内) 主要诊疗工作□ 做好患者“急诊室导管室CCU”安全转运准备 □ 密切观察并记录溶栓过程中的病情变 化和救治情况 □ 尽早运送患者到导管室,实施“直接 PCI”治疗 □ 密切观察并记录“直接PCI”治疗中的病情变化和 救治过程 □ 溶栓或介入治疗后患者安全运送至CCU继续治 疗 □ 重症监护和救治 □ 监护、急救和常规药物治疗 □ 密切观察、防治心肌梗死并发症 □ 密切观察和防治溶栓和介入并 发症 □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 上级医师查房:诊断、鉴别诊断、危险性 分层分析、确定诊疗方案 □ 预防感染(必要时) □ 实验室检查 □ 梗死范围和心功能评价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要点 【摘要】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急诊,严重地威胁着病人的生命,病人在住院期间,除积极有效的抢救治疗外,还应得到合理的护理,才能使患者脱离危险,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病程,早日恢复。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急症,严重地威胁着病人的生命。我院心内科从2004年到2010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121例,男,108例,女13例,年龄在34岁至74岁,121例病人在住院期间经积极抢救治疗及合理的护理,除5例死亡外,其余116例均治愈出院,本文结合笔者的护理经验就AMI的护理原则介绍如下: 1 严密监护原则上做到“五勤”:勤监护、勤观察、勤汇报、勤处理、勤记录。有报道,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30-60分钟。有56%-80%的病人发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动过速或室早等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绝大部分死于原发性室颤,而室颤又往往继发于复杂性心律失常之后,所以,特别要重视发病最初6小时3天内的监护。如条件允许应将患者迅速送入冠心病监护病房进行连续的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液动力学的监测,定时观察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时采集标本送检,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早汇报、处理。一般监护一周,有并发症时随时监测。 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原则上做到“三要”、“三不要”:一要保持管道通畅;二要准确执行医嘱;三要根据监测指导输液。一不要滴数过快;二不要输液过量;三不要下肢输液。立即开辟静脉通道,用以维持血压,及时用药,补充血容量,调节电解质,酸、碱平衡,输液量每日不超过1000-1500ml,滴数每分钟在20-30滴,血液动力学监测,可根据监测数据指导输液,保留一条静脉通道,以便急用,为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尽管避免下肢静脉输液。 3 止痛原则上选用安全、有效的止痛剂,老人从小剂量开始,持续剧烈的疼痛表明心肌缺氧、缺血,病情仍在进展,常可导致梗塞面积扩大、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应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给予止痛处理,可选用硝酸盐类、杜冷丁、吗啡类等止痛剂,老年患者应用扩冠止痛药物时,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应用中注意观察血压情况。 4 吸氧原则上做到“三要”:一要持续高流量吸氧48小时左右;二要根据病情调整氧流量及吸氧时间;三要在进餐后、睡前及排便时给予吸氧。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主要死于三大并发症而并发症的出现,又取决于梗塞的面积,梗塞的面积又取决于心肌缺氧的程度,急性期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降低,加重了心肌缺氧状态,故给病人高流量吸氧,3-5升/分,持续48小时,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缩小梗塞面积,为减轻心肌缺氧,应注意患者在排便时、睡前15分钟及进餐后给予吸氧,吸氧时间及氧流量可根据病情调节。 5 休息原则上做到“四要”:一要绝对卧床二周以上;二要减少搬动;三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2009版) 一、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0- I21.3)(二)诊断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 相关指南 1.持续剧烈胸痛>30分,含服硝酸甘油(NTG)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 3.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肌特异的 肌钙蛋白cTNT和cTNI、肌红蛋白)异常升高(注:符合前两 项条件时,即确定诊断为STEMI,不能因为等待心肌标志物检 测的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疗的开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 相关指南 1.一般治疗 2.再灌注治疗 (1)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具备急诊PCI的条件,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 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②高危患者。如并发心源性休克,但AMI<36小时,休克<18 小时,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③有溶栓禁忌证者; ④高度疑诊为STEMI者。 急诊PCI指标:从急诊室至血管开通(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2)静脉溶栓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无溶栓禁忌证,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 ≤3小时的患者; ②无条件行急诊PCI; ③PCI需延误时间者(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溶栓指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30分钟。(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1.0- I21.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 死疾病编码; 2.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疾病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 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就诊当天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 心电、血压监护;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建议收藏)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常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同时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观察要点】 1、疼痛:为早期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安静时,诱因多不 明显,疼痛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较重,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灼烧样疼痛,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部分病人疼痛可向上腹部、下颌、颈部、背部放射。少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文档交流 2、全身症状:疼痛后24—48小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 可持续3—7天。伴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因坏死物被吸收引起...。。.。文档交流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和肠胀气,严 重者可发生呃逆。与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以及心排血量下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有关.。...。。文档交流 4、心律失常:多在发病1-2天内,24小时内最常见。室性心律失常最

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频发的、成对出现的、多源性或呈R on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阵发室性心动过速为心室颤动的先兆。心室颤动是心肌梗死病人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下壁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文档交流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中常见血压下降不一定是休克,而是低血压。 但疼痛缓解而病人收缩压仍低于80mmHg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晕厥为心源性休克。为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骤减所致。休克多在起病数小时内至一周发生,发生率为20%左右。.。.。.. 文档交流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 调所致。病人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烦躁、发绀等,重者出现肺水肿,随后发生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体征。右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即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伴血压下降..。.。.. 文档交流 【护理措施】 1、休息与饮食发病12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 探视,并告知家属休息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利于缓解疼痛,以取得合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餐;肥胖病人限制热量摄入,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克服焦虑情绪,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文档交流 2、吸氧持续鼻导管吸氧2-5L/min,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最新版)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2011版) 一、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ICD10:I21.0- I21.3)(二)诊断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相关指南 1.持续剧烈胸痛>30分,含服硝酸甘油(NTG)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0.1mv; 3.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CK同功酶MB、心肌特异的肌钙蛋白cTNT 和cTNI、肌红蛋白)异常升高(注:符合前两项条件时,即确定诊断为 STEMI,不能因为等待心肌标志物检测的结果而延误再灌注治疗的开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2007年ACC/AHA及2008年ESC相关指南 1.一般治疗 2.再灌注治疗 (1)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具备急诊PCI的条件,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3 小时的患者; ②高危患者。如并发心源性休克,但AMI<36小时,休克<18小时,尤 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③有溶栓禁忌证者; ④高度疑诊为STEMI者。 急诊PCI指标:从急诊室至血管开通(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2)静脉溶栓治疗(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无溶栓禁忌证,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 ≤3小时的患者; ②无条件行急诊PCI; ③PCI需延误时间者(door-to-balloon time>90分钟)。 溶栓指标:从急诊室到溶栓治疗开始(door-to needle time)<30分钟。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21.0- I21.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疾病编 码; 2.除外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疾病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就诊当天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 心电、血压监护; 2. 血常规+血型; 3. 凝血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ICD-10:~V)。 (二)诊断依据。 根据ICD10标准:~V。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心肌梗死新定义(全球统一定义):因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均为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1) 典型心肌缺血症状(持续胸痛>30 分钟,含NTG 1-2片不缓解,伴出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2) 新发生的缺血/缺血性ECG改变[包括T波增宽增高、新发生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ECG病理性Q波形成; (3) 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发生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4) 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编码(ICD-10:~V)。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除外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或严重机械性并发症者。 、溶栓或保守治疗的患者均可进入路径。PCI、溶栓须符合适应证。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根据病情轻重及复杂程度,1-2周。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大便隐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随机血糖、DIC全套、CRP、proBNP、传染病筛查(3)心梗一套、心电图(随时),心脏彩超,必要时胸部CT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冠脉造影、CTA、MRI、同位素、B超、肝炎系列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一般治疗:心电血压监护,吸氧(SO2<95%),镇痛等治疗。 2.药物治疗: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ⅡbⅢa受体抑制剂)、抗凝(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调脂(他汀类药物)、抗心肌缺血治疗(β阻滞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 3.再灌注治疗:PCI、溶栓 4.对症支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或治疗应激性溃疡,心肌保护)。(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无需预防使用抗生素 (八)手术日。 发病6-12小时内的STEMI应立即行再灌注治疗,根据病情可选择溶栓或直接PCI。发病12小时的STEMI,若还有胸痛,仍可行再灌注治疗。发病12小时以上仍有缺血症状、血液动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200万。 目录 1病因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并发症 6治疗 7预后 8预防 1病因 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如下: 1.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6.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2临床表现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 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 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少数患者无疼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