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基于一种理论的某方面研究型文章文献综述写作内容参考)

文献综述(基于一种理论的某方面研究型文章文献综述写作内容参考)
文献综述(基于一种理论的某方面研究型文章文献综述写作内容参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年月日

公共选择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公共选择文献综述从政治学的经济学思路为主线,由公共选择的先驱者、现代公共选择研究、第一代学者的有关规范的研究、第二代学者有关模式和假设的经验实证等各个层面的论述构成。文献将证明的是:唯独经济学家推动了政治学研究,从而把政治学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研究天地。

关键词:公共选择、规范、经验、模式

一、公共选择的先驱

公共选择理论把经济学的方法论运用于政治学科领域的研究,它产生于200年以前2位法国数学家勃劳德(Jean-Charles de Borda 1781)和孔多塞(Marquis de Condorcet1785)的杰作。两位数学家对投票规则特性的研究作为开端,一门新的学科——公共选择开始形成。公共选择对于投票规则的分析研究,一般都由数学家来承担。在这些研究公共选择的数学家中间,有一位作为数学家的英国童话作家、剑桥(Cambridge)大学讲师道格森(Reverend Charles L. Dodgson),他以笔名Lewis Carroll撰写的童话作品享有盛名。

有关投票程序的论说,从1873年开始经过了12年才得以发表(Black 1958 chap.20)。而道格森的同乡米尔(John Stuart Mill)在1861发表的《代议政府论》中,几乎看不到道格森论说中所能看到的数学证明,然而,这本专著是对政治学的一大贡献。可以说,这是经济学家对政治制度的最初研究。

1896年瑞典经济学家维克赛尔(Knut Wicksell)在的重要贡献令人注目。那一年他发表了《公平赋税的新原理》这篇论文,这一“财政学的古典”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给予了重要的、并且是直接的影响。维克赛尔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公共选择理论的三个构成要素:“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以及看作交易的政治”[1]。在1948年,当布坎南偶然读到维克赛尔的论文时,这对年轻的布坎南来说,“似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冲击力”。无可置疑,维克赛尔的思想通过布坎南的发展,在其充满着公共选择色彩的契约论框架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布坎南承认,“我的许多著作,尤其是政治经济学和财政理论方面的著作,可以看作是维克赛尔论题的复述、推敲和扩展-----”[2]。

维克赛尔的论文对公共选择的发展给予了重大影响,然而,这一影响从他论文发表以来的半个世纪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他欧洲大陆的学者也在20世纪初对公共选择理论作出了相关贡献。但是,在公共选择这一研究领域尚未成熟之前,他们的业绩也不被人们所知悉。例如,道格森和米尔所研究的比例代表

制这一选举方法。19世纪围绕代表制度理论的争论比较激烈,可是,除了英国以外,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采用了比例代表制,可以说,这是道格森和米尔的比例代表制所给予的影响。

孔多塞和道格森以及他们同时代的学者都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投票程序,20世纪前半期,这一方法还没有运用于研究政治的学者。然而,这些理论价值的大部分被现代专家布坎南所注意,但是,这一注意并不是在布坎南对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开始,而是在布坎南进行独自研究以后才注意到的。

以上经济学家对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他们对公共选择理论的三大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其一,霍特林(Harold Hotelling)在对两个竞选者选举时的空间竞争特征作了明确论述。霍特林模式在1957年被唐斯(Anthorly Downs)所引用。其二,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一书的发表开创了公共选择理论。

[3]唐斯1957年说,“自己的主张,以及所有与自己主张有关的设想和基础,与熊比特194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以及民主主义》相比,差距甚大”,唐斯承认自己不如熊彼特。[4]不可否认的是,熊彼特和唐斯两人的研究,从广义的角度,他们的研究与公共选择的关联主要集中于强调政治家利己心的追求以及政治领域竞争的作用。唐斯认为,“政党是为了赢得选举而制定政策,而不是为了制定政策而赢得选举”。一般认为,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以及民主主义》对政治学的影响远远超过经济学。其三,勃文(Howard Bowen)1943年对于投票以及与公共资源配置关系的研究,也可以看作是一大贡献。

二、现代公共选择研究:推进政治学研究的经济学思路

勃文的论文,涵盖了公共选择一系列特征,然而,这还不是公共选择领域的出发点。作为独特的学科领域——公共选择的登场,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3位经济学家所创建,即布莱克(Duncan Black)《论集体决策原理》(1948), 布坎南(James Buchanan)《政府财政的纯理论》(1949),阿罗(Kenneth Arrow)《社会选择的个人价值》(1951)。

阿罗的论文以及以后相继出版的系列著作,很少有出自数学家的研究,基本上是来自经济学家的成果。1957年孔多塞、道格森的《民主主义的经济理论》(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1962年的布坎南与塔洛克(Gorbon Tullock)合著的《合意的计算》(the Calculus of Consent )、1965年奥尔森(Mancur Olson)的《集合行动的理论》(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等一系列专著的出版,都是用经济学的思路进行政治学的研究,即用经济学方法来论证政治制度运作过程。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经济学是一门交易

科学,经济学研究的特定主题就是人们在市场关系中的行为。把经济学的这一方法运用于政治学研究,它所展现的政治是个人、集团之间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得出的结论是:政治市场上的基本活动也是交易。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在公共选择的运用,可以说,经济学家把政治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熊彼特认为,“一切行为都是人的行为,当个体成员的行为被排除以后,就不会有社会团体的存在和现实性”[5]。所以,经济学所使用的“经济人”、生产者、消费者,实际上是把个人的偏好、个人的目的性作为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公共选择把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运用于自身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表明,“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6],而政府只是在个人相互作用基础上的一种制度安排,所以,政府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一个抽象实体,政府也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一心一意给予社会全体以最大的福利这一理想为目标,政府的行动反映了追求自身利益的各种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政府为这些利益关系去作出决策,这一决策过程是被官员所操纵的。所以,在公共选择理论体系中,所谓的“公益”、“社会正义”等这些暧昧的概念是不存在的。“人是自利的,效用的最大化,在市场中是如此,在公共领域中也是如此。当个人由市场中的买者或卖者转变为政治过程中的投票者、政治家、纳税人或官员时,他们的品性不会发生变化”[7]。可以说,公共选择把个人的目的性放在首位,用个人的行为目的来解释政治过程,它展现的是政治过程的个人主义理论。

因为所有的古典经济学著作都是由经济学家撰写,所以,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公共选择进入政治领域的研究,这不仅仅是经济学的方法,而是作为一种方法论,唯独经济学家推进了政治学研究。布坎南在“公共选择与财政理论”一文中阐述了经济学家对政治学研究的推进作用:“毫不奇怪,现代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创始人都是一些受过欧洲财政理论传统训练的经济学家”。[8]经济学对政治学的推动,这一经济学家的功效至今还是深信不疑。。

可是,有一种不同的观点指出,赖克(Riker)在1961年就阿罗的定理所作的文献综述在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美国政治科学评论)发表。他的“政治联合理论”(The Theory of Political Coalitions)在1年后出版。显然,这是对政治学的贡献。实际上应该说,研究者们对公共选择领域里的研究都是紧密联系的。

1966年,社会学家科里曼(James Coleman)对有关政治的2篇论文,1篇在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美国社会学评论员)发表,另一篇论文发表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美国经济学评论),在这篇论文里,他使用了公共选择的方法论。科里曼担任过公共选择学会会长。从公共选择的发展历史来看,他

的初期贡献奠定了公共选择学科领域,并预示着公共选择学科向更深层次的展开。

三、研究的主要课题

(一)第一代学者:有关规范的研究

经济学的方法论、是以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假定为基础,每个主体成为一切经济分析的基本构成要素。主体设定具有某种目的和偏好,在特定的制度环境(如市场)下相互影响。作为公共选择整体的结果,它研究每个主体设定的行动以及在其行动中制度的制约结果,这就是公共选择的特征所在。在经济学中,作为整体的结果,最有名的莫过于“看不见的手”定理,那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竞争市场的制度可以使整体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特最优。

在经济分析方面,以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以及“看不见的手”为前提的话,当经济学家把自己的关心锁定在研究政治制度的时候,他们自然会采用同样的方法论的构成要素,去构筑同样统计的结果。进一步来看,这些方法论与经济学的结合,显示出公共选择从一开始就具有其严格的规范。

初期的公共选择研究,强调规范的层面,这表明了公共选择自体的特征和主题,即规范的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设定的是一个民主的政府,并且是设定接近理想模式的民主主义。所以,布坎南与塔洛克合著的《合意的计算》(the Calculus of Consent ),详细研究了为了促进共同利益而由市民设计的政治制度。布坎南的契约论,把经济学的帕累特最优的规范运用于政治领域,从而构筑一个民主选择的帕累特最优。

阿罗(Arrow)在1951年出版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一书中提出,如何满足某种规范的理想制度?作为一种公理,它包含着帕累特最优。阿罗的著作,在初期的古典著作中最明确地论述了满足某种规范标准的社会选择函数。他在多数票规则的研究中指出,如果我们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性,那么把个人偏好总合成为表达社会偏好的所谓最理想的方法必然是强加的,或者是独裁的。[9]也就是说,由于获取信息的差异和利益的多元,每个人的偏好是不同的,因此,从个人偏好次序推导出社会偏好次序是不可能的。在这一基础上,产生了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基本上阐述的是规范问题。

布莱克1948年发表的《论集体决策原理》中对规范进行了探究,并提出“多数票规则”。作为研究多数票规则的先驱,他明确提出,多数票规则通过对偏好的统计导入均衡的结果。所以,偏好是均衡结果的条件。以后,作为众多实证分析出发点的唐斯的代议民主主义的研究认为,政党之间的竞争,能否出现像市场

企业间的竞争那样,在相同的规范下出现有魅力的政治结果呢?

赖克的《政治联合的理论》与奥尔森的《集合的行动理论》对联合与利益集团的形成作了研究,研究认为,“有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10]。在初期的古典理论中,这一研究被称作政治行动的实证研究。

总得来说,初期的古典理论,作为前期研究流派的出发点,其作用是无可置疑的。在经济学家中间,阿罗定理所给予的直接影响是最大的。一个定理的延续,企图来证明所有统计手续的非整合性,从而又产生出其他定理。可能性定理出现的时候,该定理是以相当奇特的条件为基础的,它是站在否定阿罗“不可能性定理”这一层面。在这领域,研究的最初动向是以独裁性和稳定性的对立作为焦点。不稳定性及其循环,都具有所有的偏好统计手续的普遍特点。以后的研究表明,相同类型的公理,不管是非独裁的手续,对每个人来说,都包含着受到一种偏好,或者是一种战略的、表明虚伪的影响。只要是被限定的自由主义概念,那么它必然表现出在统计方面的弱公理和非整合性。帕特奈克(Prasanta Pattanaik)对这一公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杨(Peyton Young)对各种各样统计规则的公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法国数学家博尔特(Jean-Charles de Borda)和孔多塞(Marquis de Condorcet)的初期研究结合。18世纪的数学家,与他们站在同一立场的20世纪的经济学家比较,数学家们对于偏好统计的可能性持肯定的态度。

阿罗与他们同行中的大多数人对所有偏好统计手续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可是,该研究团体几乎所有的人都热衷于对特定的投票规则、即多数决定规则的研究。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两个流派。其一,确定多数决定规则带来均衡结果的条件。其二,以2项选择作为焦点,回避循环问题,这一思路主要记述了多数决定规则的规范特性。规定单纯多数决定规则带来均衡结果条件的研究,主要是由埃尼罗(James Enelow)、道格拉斯·雷(Dounglas Rea)和斯切克勒(Eric Schickler)加以研究的。在2项选择方面,对于多数决定规则特性的研究,孔多塞进行了较为艰苦的研究。另外,现代的研究,由肯尼思·梅(Kenneth May)(1952)继续。

阿罗对单纯多数决定规则作为焦点来研究,其研究旨在架构一种合理的程序。多数决定规则,在某种设定的状态下能够产生一种均衡,对每个人来说,在两种可能的结果中作出最佳选择。这主要是通过信息的作用。可以说,这是从民主主义联想中产生的平等主义或者是公平的特征。可是,多数决定规则伴随着3个或者是3个以上的可能结果,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某种均衡条件;或者是不会仅仅存在2个可能的结果的条件下所产生的某种均衡,这一切都是在一个非常限定的范围内,偏好统计的所有问题由于需要一致的决定,所以,众多的公共选择

学者都没有作出根据单纯多数决定规则来解决这一问题的结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多数决定规则并没有因阿罗定理而逊色。

从阿罗的著作来看,对公共选择一个更大的冲击是对经济学家提出了如何运用数学的方法。而唐斯的著书对政治学家予以巨大影响。确实的说,由经济学家撰写的公共选择理论,在初期的古典理论中,给政治学家以巨大影响。再进一步说,有来自两方面的影响,一种影响来自方法论,另一种影响是实质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的论文,唐斯以自己的思路做成图表,给当时的经济学家提示了一种经常运用的、流行的格式。可是,投票者偏好和候选人选择用图式进行描写,对政治学来说,是充满新意的尝试,在那里,被取名为“投票的空间理论”。(the spatial theory of voting)

唐斯理论与布莱克一样,比阿罗的研究更有趣味。两党制的前提下,为了获得选票而展开竞争,可以说,它带来一种均衡。可是,与布莱克理论同样,这一发现是以一元的争点空间为假定而判断出“人为的结果”。在多元争点空间,寻求选票展开竞争的候选人与委员会的情形相同,很容易陷入循环。

唐斯在选举和政治有关的空间投票研究方面有很大影响,他研究的另一领域是有关民主主义的结果。唐斯在考察熊彼特有关民主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吸取了他的合理的投票者行动这一概念。一个人的投票所给予的选举结果,是一种极小的概率,以此为前提的话,个人的合理行动所产生的选举结果,在这方面的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如果他们关心自己的投票给结果以何种影响的话,也许他们不会特意去投票。人们为什么去投票?怎样去投票?有关这一问题,熊彼特和唐斯产生的研究思路,由阿尔德里奇(John Aldrich)和费奥里纳(Morris Fiorina)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全体的联合为什么向最小胜利联合的转换?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赖克的说明给予了巨大影响。由多党形成的议会,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联合产生出政治。赖克的最小胜利联合假说,对制度分析是极其有效的。另外,肖费尔德(Norman Schofield)对多党制和联合政治的有关文献进行了研究。

奥尔森在1965年出版的《集合行动的理论》中提出,与唐斯著书中有关来自选举的政治空间模式的关联相同,很难与某种特定的研究领域相联系。可是,利益集团在政治领域里是主要的行为者,奥尔森的业绩在于把利益集团的研究置于公共选择分析的框架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从David Austen-Smith、Thomas Borcherding 、Thoms Stratmann、Cheryl Holsey的论文中均能看到。

尼斯卡兰(Willian Niskanen)在1971年出版的《官员与代议制政府》中运用官员供给理论来弥补公共选择理论只有对代议制政府服务需求的理论,可以说,

这是公共选择研究的一个流派,也就是说是与官僚相关的一个流派的出发点。有关官僚制的公共选择研究,主要由Ronaid Wintrode 和Terry Moe在进行。

在初期的古典理论中,布坎南与塔洛克合著的《合意的计算》(the Calculus of Consent ),提示了民主主义实证的可能性。对于政治,吸取了维克赛尔自发交换的手法,为了促进所有的市民利益,强调政府具有的潜在可能,明确市场失败的存在和政府创出之间本质的关联。政府以及为了集合决定的组织的其他形态为什么会存在?有关这一方面问题,主要由Russel Hardin、Elinor Ostrom、James Walker 、Bruno Frey着手进行研究。

对于在《合意的计算》中展开的政治,在立宪方法中居于中心的是,在立宪的阶段,规则的选择以及在规则中以后所要决定的事项之间的区别。

《合意的计算》重新证实了单纯多数规则导致政府支出的无限膨胀和效率的低下,这一观点重新论证了Tullock在1959年的证明。一般来说,Buchanan和Tullock几乎没有论述有关单纯多数决定规则,可是,劳罗?劳林古的投票交易理论考虑的是投票者偏好强度,所以,多数决定规则与劳罗?劳林古结合,在实际中得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对劳罗?劳林古有关公共选择研究的归纳,由Thomas Stratmann来完成。

(二)第二代学者的研究:模式和假设的经验实证

古典经济学对公共选择初期的影响,在该学科有几个派别。可是,在公共选择领域主要的发展脉络,初期的古典理论并没有涉及到。

正如以上已经强调的,有关民主制度潜在的可能性,初期的公共选择对于信息研究,基本显示了一种否定态度。缪勒Dennis C.Mueller在1976年对这领域的最初论述,被这种否定论调所支配。可是,就在缪勒对这一问题进行实政调查的时候,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研究结果。克拉克(Edward Clarke 1971、1972)和格罗维斯(Theodore Groves 1972)分别在发表的论文中提出“需要显示过程”(the demand revelationProcess)。不久,众多发表的论文显示了这一过程中人们的偏好、以及通过在规范方面的说服力和作法,能够对这一现象进行统计的种种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是泰德曼(Nicholas Tideman)。

以上所述的公共选择初期的古典主义色彩,全部是理论的贡献。可是,公共选择的第二代学者,热衷于模式和假设的经验实证。例如,有关压力集团的斯蒂勒模型、佩茨曼模型、贝克尔模型;公共支出的微观经济模型;公共部门投入价格的鲍莫尔模型;Morris Fiorina有关公民如何投票的研究;Martin Paldam有关政治景气循环的研究;Stephen Magee有关保护主义的研究,等等,均取材于经

验的研究。

投票程序的规范和其他形式的民主主义,基本上依存于经验的问题。每个人如何进行战略的行动?反复过程如何尽早复原?对于这些疑问的回答,恐怕实验室是最合适的。史密斯(VermonSmith)和波尔特(Charles Plott)两为经济学家是实验室研究的先锋。但是并不能由此认为他们在公共选择领域有着杰出贡献,仅仅与公共选择有关的实验的研究,由霍夫曼(Elizabeth Hoffman)、奥斯特洛姆和沃卡进行了深入论述。

美国总统威斯康兴大学的2位社会学家马勒维尔和阿密斯(Marwell and Ames 1979,1980,1981)对有关公共物品的分配与自发贡献作了实验研究,可以说,这是第一次对“逃票乘车”(free rider)作的实证研究。他们着重研究的是2个问题。第一,自然发生的公共产品分配体系中的条件,以及在同样条件下“逃票乘车”问题的深刻程度。第二,采用何种政策可以在公共物品的供给方面增加公众的自发贡献,或者是减少这种贡献。实验的设计是:“用电话劝诱高中生参与这场实验。交给每位高中生一组可以兑换钱的代用纸弊,学生对个人帐户和集团帐户进行投资分配决定。在个人帐户上,收到了一组当作投资的纸弊。集团帐户(公共财产)是根据集团全体成员向集团帐户投资的纸弊总数的函数来决定个人的利益。在低投资水平情况下,对集团帐户作出贡献的各个人的纸弊,它所带来的利益,低于个人贡献的一组纸弊以下,而只能是全体成员参加的一种高投资,才能带来全体参加者的高利益。这一实验反复进行了多次,其中有一次由经济学的研究生代替高中生。一般来说,实验的参加者大约有一半对集团的帐户进行投资。而经济学研究生的实验却出了以外,他们对集团帐户几乎不投资。对此他们认为,“逃票乘车”问题对经济学者以外的人来说,并不深刻”[11]。这一结果是经济学家对“逃票乘车”进行的第一次实验研究。

塔洛克在1967年发表的评述兰特?希金的论文,在公共选择领域,作为初期的古典主义具有独创的地位。可是,兰特?希金的理想和公共选择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了解,是在10年以后一些经济学家的著作中显示出来的。1970年以后,兰特?希金的研究进入高潮,对这一文献的再研究是特里森(Tollison)。另外,还有马格(Magee)对兰特?希金保护主义的论述;豪尔塞(Holsey)和伯切丁(Borcherding)对于政府成长的可能性论述。

布坎南与奥尔森松对公共选择初期的重要贡献是在财政学领域。初期研究的侧重点在于政府规范的层面,以及政府存在的理由,财政支出的与公共选择密切的联系,等等。其他如哈丁(Hardin)和奥斯特洛姆(Ostrom)对政府存在理由和政府形态的研究;豪尔塞和伯切丁对政府规模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尽

管经济学家们对财政支出与公共选择的密切关系作了研究,可是他们却忽略了课税方面的研究。海奇(Walter Hettich)和韦纳(Stanley Winer)最先弥补了这一缺陷。最近几年,有关课税的公共选择研究论文逐渐增多。

有关财政联邦主义的经济研究,传统的研究是把它作为财政学的一部分来进行的。查尔斯·蒂埃伯特(Charies Tiebout)在1956年的论文中提出“用脚投票”(voting with the feet),可以说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论文,对财政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公共选择领域,可以看到初期的古典主义色彩。与课税一样,有关财政联邦主义的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是作为财政学的一部分来展开的。财政联邦主义与公共选择的关系,是罗伯特·英曼(Robert Inman)和丹尼尔·罗宾肥尔德(Daniel Rubinfeld)论文的主题。

四、研究成果与潜在的可能性

(一)规范的成果

运用于政治领域的公共选择,在方法上一个明显的特征,也就是说公共选择与其他方法的特征,是个人合理的利己心的行动假设这一特征。这一作用是相当突出的。在一般的观察和体系的经验证据下,每个人不会以公共选择模式所设定那样,以超合理的方法来行动。合理的、利己的个人,不会是为了影响选举的结果而去投票,从表面上看,大多数人都是为了选举而投票。所以,某些合理行为者的模式必须要进行修正。然而,有关合理行为者模式,经验的观察,作为预测装置,尽管总是让人失望,可是,这一观察,决不会失去公共选择的规范研究的价值和重要性。

阿罗的定理告诉我们,人们不可能根据自己个人的选择来排列出一个顺序,人们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种种结果根据一定的顺序把它排列出来。如果我们不能从合理的个人选好中构筑一个社会顺序的话,那么,人们非合理的话,就可能构筑一个社会顺序吗?也就是说,设定市民进行的是非合理行动,为了社会,人们应该选择怎样的政治制度。

塔洛克分析了合理的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是为了促进集团的利益,应该选择怎样的政治制度。他们的分析所描绘的基本制度是一种规范的基准。在公共选择领域里,规范理论都是以合理的利己心为基点,对它作出的解释和整合,所以,根据合理的利己心的特定的定义,一种具有数据的模式,不管怎么说是适合的,并且是有效的。

(二)实证的成果

最近几年公共选择成果的大部分是在实证的层面。也就是说,实证所强调的是,公共选择模式所起的作用是让我们理解政府的实际行动。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对自己研究的事必须要知道它的正确。劳格洛林Logrolling一个重要的贡献是在正确的定义方面。例如争点的X、Y,在正确表明自己选好的时候,2个争点一起否决;而另一些人在进行选票交易的时候,却一起赞同。这一定理最重要的是证明了选好的组合,同时,在诚实的投票下诱发循环。

其次是政府规模的问题。民主主义过程中的一个结果,可以观察到公共部门的规模。瑞典GDP的60%以上是通过政府分配,而瑞士只有它的一半。1929年美国的联邦支出只是GDP的3%,而今天是它的8倍。同样的国民收入水平的2个欧洲小国,政府规模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这必须用政府理论来说明这一差异。

当然,民主主义的一个考虑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国家,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市民对政府服务的要求有很大差异。可是,市民需要的是怎样的模式?市民的期望如何得以实现?作为公共选择的一个方法是中位投票者定理。对于政府提供的服务,推计中位投票者的需要。对于这种投票者特征的比较,可以说明政府支出的差异。

实际上,公共选择方法的一个重要内核是坎贝尔(Frank Capra)的“思考实验”。例如,人们对政府规模的差异如何来说明?投票者的偏好、官吏的偏好如何使它模式化?如果以上模式定型的话,公共选择的模式应该如何去开发?如果回避以上模式的话,取而代之的是怎样的模式?

(三)潜在的可能性

在其15年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公共选择理论家均论述了合理性的假设以及其矛盾的实验结果,这些文章分别在经济学杂志和政治学杂志上发表。结果致使经济学家和公共选择理论家们对他们的行动假设作了修正。在今天,在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的论文里出现了“认知上的不协和”、“赋予某种条件的行动”等等用语。实际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在这些领域,人们行动是有差异的。各种方法在其运用过程中,个人的行动和社会的行动也有所不同。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差异,主要是依存于经济学形式的模式以及构筑这一模式的单一的方法论。

公共选择经济学家成功地把经济人范式用于大量非商业性的(如政治领域)人类及社会状况,他们试图证实以下一种假设:在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目前掌握

的全部工具中,经济学的工具可能是最有效的工具。

注释

[1][2]J.M.Buchaman, The constitution of economic policy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une1987,V ol,77,243

[3]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16版中译本P232)。

[4]Dennis C.Mueller 公共选择展望关谷登译日本多贺出版P4

[5]Ludwig Edler von Mises(1949), Human Action : A Treatise on Economics, Chicago :Regnery, 1966, p.42

[6]Dennis C. Mueller, Public Choice Ⅱ,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1-2

[7]布坎南《宪法经济学》摘自《经济学动态》1992、(4)68—69

[8][美] 布坎南著,罗根基译《经济学家应该做什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P161

[9]K.J.Arrow ,Social Choice and Individual Values ,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1963,59.

[10][美] 奥尔森《集合的行动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P5-6

[11]Elizabeth Hoffman“公共选择实验”关谷登译,多贺出版P512—503)

参考文献

1、J.M.Buchanan, The constitution of economic policy, Th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une1987, V ol77,243

2、Dennis C.Mueller 公共选择展望关谷登译日本多贺出版

3、A..Downs: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 :Harpet &Row.1957.28

4、Duncan Black(布莱克)《论集体决策原理》1948

5、James Buchanan(布坎南),《政府财政的纯理论》1949

6、Kenneth Arrow(阿罗)《社会选择的个人价值》1951

7、Condorcel、Dodgson的《民主主义的经济理论》1957

8、James Buchanan与Gorbon Tullock(戈登塔洛克)合著的《合意的计算》1962、

9、Mancur Oison 《集合行动的理论》1965

10、阿罗(Arrow)《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1951

11、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2、

12、布莱克(Duncan Black)《论集体决策原理》1948

13、Mancur Olson(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

14、Willian Niskanen(尼斯卡兰)《官员与代议制政府》1971

15、(美)希尔斯蔓、曹大鹏译、“美国是如何治理的”商务印书馆1986

16、(美)布坎南、罗根基译“经济学家应该做什么”西南大学出版社1988

17、(法)亨利?勒伯日“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18、(美)布坎南、吴良建译“自由、市场和国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9、(美)布坎南穆怀朋译“民主财政论”商务印书馆1993

20、(美)熊彼特吴良建译“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

如何读文献与写论文(精华版)

如何看国外文献的方法总结 (从Ph.D到现在工作半年,发了12 篇paper, 7 篇first author.)我现在每天还保持读至少2-3 篇的文献的习惯.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读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明白,一合上就什么都不知道,这是读文献的大忌,既浪费时间,最重要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导致以后不愿意读文献. 1. 每次读完文献(不管是细读还是粗读), 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 是什么, 如果不知道,就从abstract,conclusion 里找, 并且从discuss 里最好确认一下. 这样一来, 一篇文章就过关了. 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 基本上是一些concepts, 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读到重点. 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重点读introduction, 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读好的review 也行, 但这样人容易懒惰. 3. 为了写文章的读法, 读文章的时候, 尤其是看discussion 的时候,看到好的英文句型, 最好有意识的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 这样以后照猫画虎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 当然,读的多,写的多,你需要记得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的去总结和记亿, 就不容易忘记. 科研牛人二告诉研究生怎么看文献,怎么写论文

一、先看综述 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二、有针对地选择文献 针对你自己的方向,找相近的论文来读,从中理解文章中回答什么问题,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证明,有哪些结论?从这些文章中,了解研究思路,逻辑推论,学习技术方法. 1.关键词、主题词检索: 关键词、主题词一定要选好,这样,才能保证你所要的内容的全面。因为,换个主题词,可以有新的内容出现。 2. 检索某个学者: 查SCI,知道了某个在这个领域有建树的学者,找他近期发表的文章。 3. 参考综述检索: 如果有与自己课题相关或有切入点的综述,可以根据相应的参考文献找到那些原始的研究论文。 4.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怎样写文献回顾(文献综述)

怎样写文献综述? ? 小综述”,目的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缺点在哪 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侧重介绍与自己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 综述与述评 ? 述评是对某学术专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说、评论、展望和预测,因此对作者的素质要求较高,一般由专家或学科领头人撰写,故又称“专家述评”; ? 文献综述是根据科研、教学和医疗的需要,围绕某一学术专题,收集某时期内的有关文献资料予以加工整理而成的综合性文献。 ? 专题述评的重点在“评”,包括对专题研究状况的评价、展望、预测和建议,而“述“只是“概述”,处于次要地位,是评论的辅垫,不强调面面俱到,更不要材料罗列; ? 文献综述则重点在“述”,因本身就是经过加工的二次文献,因此讲究材料详实,有检索价值。 综述的分类 ? 文摘性综述,是对原始文献进行客观地综合性摘述,以提供详尽的资料为目的,不掺杂撰写者本人的观点,由读者对综述的内容作出判断; ? 分析性综述,它通过对原始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后表达作者的意见和见解,既有回顾又有瞻望,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提炼新思路、新方法。 类似的文章及区别 ? 读书报告、文献复习和研究进展等文章有相似的地方,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归纳出来的。 ?读书报告”、“文献复习”是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 ?研究进展只讲科学进程 综述的目的 ?一、供发表。为同行提供经归纳提炼的相关课题的大量医学信息。帮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掌握相关研究课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争论焦点、已解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前景展望等,是他们选择研究方向,寻找科研课题的重要线索。 ?二、研究课题论证。通过广泛地查阅文献,从他人的研究中吸取经验、教训,为开展新的课题研 究进行选题论证做必要的知识准备。 综述应具备的特点 ?①新颖:尽可能查阅和引用最新文献资料,普赖斯指数,即引用最近5年内发表的文献数,应达70%左右,普赖斯指数越高,越能反映文献综述的新颖程度,也越易于发表或引导新课题研究。 ?②综合性强,焦点集中: 应能够紧紧围绕中心论题旁征博引,做到放得开、收得拢,即为了集中于焦点,广泛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 ?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应在综述文献的基础上,对所引用的原理、方法、成果或结论等发表自 己的意见。 ?④引证准确,评价客观:应尽可能阅读原刊发表的论文或其复印件,确实读懂原意,以免以讹传讹或断章取义;既要注意引证与自己观点相同的文献,也要引证不同的文献;发表观点和见解做到论据充足, 分析客观,决不臆断、拔高。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

宁波大红鹰学院金融贸易学院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一、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或选题虽末最终确定,但至少已确定了比较具体的研究方向),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性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 1、标题。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若选题尚未最终确定,也可以以研究方向为名)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2、提要或前言。此部分一般不用专设标题,而是直接做为整个文献综述的开篇部分。内容是简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本课题涉及到较前沿的理论,还应对该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最后要介绍研究者搜集的资料范围及资料来源,其中要讲清查阅了哪些主要著作、在网络中查询了哪些资料库(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并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搜索(如通过输入“关键词”或“作者名”或“文章名”进行搜索,一般用精确匹配),共搜索到的相关论文的篇目数量多少,对自己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有多少等信息。 3、正文。这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应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搜集到的有用资料进行系统介绍。撰写此部分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对已有成果要分类介绍,各类之间用小标题区分。以下是常见的分类线索:按时空分类(如: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与国内研究现状);按本课题所涉及的不同子课题分类;按已有成果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类,等等。其二、既要有概括的介绍,又要有重点介绍。根据自己的分类,对各类研究先做概括介绍,然后对此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重点介绍。重点介绍时要求要点明作者名、文献名及其具体观点。无论是概括介绍还是重点介绍的文献资料均要求将文献来源在参考文献中反映出来,但不要求一一对应。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1]《房屋建筑学》,邢双军主编 建筑学作为一门内容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它沙及到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建筑艺术以及环境规划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般说来,建筑物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一定的艺术形象,它必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且总是受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建筑物—一作为人们亲手创造的人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它除了具行满足物质功能的使用要求外,其空间组合和建筑形象又常会赋予人们以精神上的感受。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0m 的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24.0m 的单层公共建筑; 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5 厂房; 6 仓库; 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9 可燃材料堆场; 10 城市交通隧道。 注:1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 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 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 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 于 1.5m 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 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 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部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可按1 层计,其它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 多于2 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的建筑防火设计。 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企业、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等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现行标准时,宜从其规定。 1.0.4 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5 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要求

文献综述格式及要求 一、格式 文献综述包括摘要、引言、主题和参考文献 1、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须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2、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课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引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在综述的引言部分要写清以下内容: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定义综述主题、问题和研究领域。 (2)指出有关综述主题已发表文献的总体趋势,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课题涉及的学科范围和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解释、分析和比较文献以及组织综述次序的准则。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3、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 主题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不含引言部分)。 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 表格应精心设计,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并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主要内容 (1)该领域的研究意义(特点、应用范围、相关技术等)。 (2)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 (3)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及可能的原因(可包括国内外现状等)。 (4)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发展方向概况。 (5)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参考文献格式同毕业设计说明书要求的参考文献格式。 二、要求: 1、为了使开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在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应说明自己课题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文献综述结构与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一、撰写文献综述结构 (一)摘要、关键词 (二)正文 (1)正文结构: 前言主题结语三部分 前言或简介:包括问题的提出,背景,动机等; 主题: 参考文献的由来及主要观点及主要技术路线等;各种观点的评价及技术发展趋势; 结语: 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或目前本领域的空白;; (三)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格式:格式与期刊文献引用一致!! 总之,毕业设计的文献综述应找准,找全与毕业设计题目相关的文献,并对文献中的观点\方法\原理\材料\器件进行归纳总结并形成文字材料即可,不要写成说明书!!! 二、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著录格式及示例如下: a. 普通图书(包括教材等)、会议论文集、资料汇编、学位论文、报告(包括科研报告、技术报告、调查报告、考察报告等)、参考工具书(包括手册、百科全书、字典、图集等)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当整体引用时不注). [1] 戴龙基,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4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9-80. [2]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ce441483.html,s of Persons:national usages for entry in catalogues [M].3rd ed. London:IFLA International Office for UBC,1997. [3]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6] U.S. Departe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Guidelines for handling excavated acid-producing materials,PB 91-194001[R].Springfield:U.S.Department of Commerce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1990.

文献综述(参考)

文献综述 1概述 1.1概念的解释 1.1.1饭店营销理论 饭店营销指饭店的经营活动,即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识别目前未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确定需要量的大小、选择和决定饭店能最好地为它服务的目标市场,并且决定适当的产品、服务和计划,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的一种经营活动。 1.1.2微信与5R营销理论 20世纪末,美国西北大学唐·舒尔茨教授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他指出:对于营销部门而言,最大的挑战是更多的去理解客户和潜在客户的需求,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营销部门必须从原有的4P理论转移到5R理论。那么放眼目前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微信大热的前景之下,微信作为营销利器、最天然的CRM管理器,自然也可以适用于5R理论,即第一个R是Relevance(关联),指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企业能生产或者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第二个R是Receptivity(感受),指客户什么时候想买或什么时候从生产厂商那里认知产品;第三个R是Responsive(反应),指当客户产生需求时,企业如何去应对需求;第四个R是Recognition(回报),指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美誉度;第五个R是Relationship(关系),指买方和卖方之间的长期互相促进的所有的活动。 1.2研究问题的焦点 崔俊涛和栾坤在《饭店网络营销初探》一文中阐述了饭店网络营销所具备的优势、影响饭店网络营销的因素以及如何发展饭店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将工业时代大规模生产,大规模营销改进为小群体甚至是个体营销。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江浩从饭店预订业务角度也强调了网络营销的重要性。王国秀认为互联网是现代酒店营销的理想工具。酒店产品通过互联网直接与消费者个体进行双向沟通,充分体现现代酒店的个性化需求的定制营销和“一对一”营销,使顾客获得最佳满意度。 因此本文研究的问题焦点就是基于微信营销渠道的基础上,设计酒店的营销推广方案,从硬件、软件以及顾客感受的三方面,将单一化的扁平的微信广告式的推销,变成一种全方位的酒店顾客关怀式的生活工作服务平台,将酒店的产品、文化、知识、关怀等潜移默化的渗入到每一个微信终端的顾客或者潜在顾客的生活中。 2正文 2.1饭店营销理论与观点的归纳 1、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的4P理论 美国营销专家杰罗姆·麦卡锡教授提出“4P”策略组合:企业的营销就是以适当的产品(product)、适当的价格(price)、适当的渠道(place)、适当的促销(promotion)将产品和服务投放到特定的市场的行为以满足顾客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条件的变化,1986年科特勒增加了政治(politics)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提出了6P理论,之后他又在我国的演讲中提出了10P理论,增加了探查(probing)、分割(partioning)、优先(prioritizing)、和定位(positioning) 2、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的4C理论 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4C理论,即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明确提出企业应多研究顾客的需求和欲望,多研究顾客愿意为其付出代价,多研究如何让顾客购买更便利,多研究如何与消费者更好的进行有效的沟通。 3、以建立顾客忠诚为目标的4R理论

关于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怎么写 1)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7. 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3、注意事项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

网上购物参考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研究分析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2009年调查报告指出,网上购物的网民是一群相对比较高层次的人群,在我国4640万网络购物人数中,拥有本科学历的网民进行网络购物的比例达到36.7%。在网络消费水平方面,有关研究也表明虽然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但其网络消费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加上现在拥有电脑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商品交易的频率不断增大。在网络购物渠道方面,三类网站是大学生的首选:主要进行网上零售的B2C网站、拍卖网以及门户网站。 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络购物的主流群体,在人数比例上占有绝对优势,在消费水平方面呈上升趋势。研究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我国网络购物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 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网络购物的研究,有很多关于我国网络购物的现状的研究,如呈雯(2006)通过对网络购物的优势以及我国网络购物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网络购物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网络购物在地域上发展相当不平衡;网站的功能设计和配套措施先对落后。她认为应该大力宣传网络购物优势,扩大网络购物的影响;整合传统实体销售,推动网络购物的发展;同时建立相关法律体系,保障网络购物中的权益。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型的购物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C2C网站如何在网络购物中得到每一个消费者信任,让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在他们的网站上进行购物。在C2C网络购物环境下,如果网站能够提高消费者对网站有用性的感知,就能够帮助消费者快速有效地完成购买,从而在消费者心中有用性的评价就会提高。宋小玉(2007)从理论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写法及格式参考范本)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文献综述参考

文献综述 一、前言 杜邦分析法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经理创造的一种利用各个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财务比率分析的综合模型,来综合地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方法。它就像是一座金字塔,以权益净利率为核心,往下逐层分解,层层深入,构建起来的一个财务指标分析系统,能清楚、直观的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当指标发生与预期设定的目标不一致,甚至差别很大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查明原因并且加以修正,能够解释指标变动原因金额变动趋势以及采取措施指明方向,能够方便管理者更好、更科学的管理,能够使债权人和投资者更好的做出正确的决策。 杜邦分析法作为财务分析方法中的一种,随着经营的多元化,企业的动态发展,本身也是有缺陷的,例如缺乏考虑现金流量这个动态因素。但由于杜邦分析法能够较好的帮助管理者发现企业财务和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企业管理效益指明方向,因而得到普遍的认可,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国外研究状况 早在二十世纪初,美国就出现了财务分析。当时,财务分析的重点仅是围绕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增加投资、查明企业借贷情况等等,并未提出具体的概念。直到1900年,报表分析这一概念在托马斯·乌都洛发表《铁道财务诸表分析》中被正式提出。随后,人们在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渐渐发觉单项财务指标分析的不足,开始向综合财务分析体系靠近。 1919年,美国杜邦公司创立并最先使用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该体系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它从股东权益报酬率(Return On Equity,ROE)出发,以资产报酬率为龙头,将一个个综合的指标层层分解为简单的指标,最终分解为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单个项目,在分解过程中可以清楚的反映企业在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各方面财务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其他财务分析方法一样,关键不在于指标的计算,而在于对指标的理解和运用,其作用是解释指标变动的原因和趋势,为采取措施指明方向。 随后又出现了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系统(Financial Distress Forecasting Analysis System)。虽然,该系统主要是用于预测企业是否存在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但其实质也是一种综合财务分析。目前,国际上关于企业财务危机预测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中在运用单变量预警模型或多变量预警模型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威廉·比弗(William Beaver)1966年提出的多变量组合模型。 综合财务分析体系在20世纪得到了重大发展,其中,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就是美国杜邦公司发明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它的优点在于不仅给出了一系列财务分析指标,而且揭示出各指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便于经营控制。尽管它在实务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在理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实例

文献综述的写法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好处 要求同学们学写文献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有利于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4.毕业设计(论文)的文献综述,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撰写。 三、文献综述的结构 文献综述要求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

最新 参考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的要素-精品

参考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的要素 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 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论文文献综述格式

学校图标名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年级班级: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标题 XXXXXXXXXXXXXX——文献综述 (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1.5倍行距) (空一行) (空两格)摘要(黑体小四号字):具体内容(楷体小四号字不加粗,1.5倍行距) (空两格)关键词(黑体小四号字):**;**;** (3~5个,楷体小四号字不加粗,1.5倍行距) (空一行) 注意:整个文献综述正文中,凡是数字和字母,一律用TimesNewRoman字体,包括标题。 (空两格)引言(宋体四号字加粗) 引言内容(宋体小四号字不加粗,1.5倍行距) 1.XXXXXX(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字加粗,1.5倍行距,顶格) 1.1XXXXXX(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加粗,1.5倍行距,顶格) 1.1.1XXXXX(三级标题仿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顶格) (空两格)正文内容(宋体小四号字不加粗1.5倍行距)、 如出现图的话,可以参考下列格式 表1 (5号宋体)标题(居中,(5号宋体) (空两格)注:XX(宋体小五号字)(对表格没有需要说明解释的,这项可以不写。) (顶线和底线均为1.5磅,或者加粗) 全文的表格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编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表序必须连续。

图2 标题(5号宋体、居中) (空两格)注:XX (宋体小五号字)(对图没有需要说明解释的,这项可以不写。) 注:毕业论文(设计)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要匀称,图面要整洁美观,插图应与正文呼应,不得与正文脱节。全文插图统一编序,不得重复或跳缺。由于若干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 b. c. ……表序。途中各种代号的意义,以图注形式写在图题下方,或写在图的一侧。图应在描纸或洁白纸上用墨绘成,或用计算机绘图,电气图或机械图应符合相应的国际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为四号字粗体居中,具体参考文献是五号字楷体,靠左对齐,阿拉伯数字标引序号(行距1.5倍) 示例如下: [1]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J].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卷(期数):页码. [2]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 高等教育研究,2003,5(1):18-19. 没有卷的就直接写2003(1)(本条为期刊杂志著录格式) [3]谭丙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M].2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5-6.(本条为中文 图书著录格式) [4]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2:页码.(本条为硕士、博士论 文著录格式) [5]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N].人民日报,2005-06-12.(本条为报纸著录格式) [6]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C]// 作者姓名.论文集名称.城市:出版单位(社),年代:页 码.(本条为论文集著录格式) [7]外国作者姓名. 参考文献题目[M].译者(名字),译.城市:出版单位,年代:页码.(本 条为原著翻译中文的著录格式,多个译者可写为:***,***,***,等译.) 010 20 30 40 50 60 70 80 百

文献综述范文-仅供参考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如今的市场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在现代市场的营销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的价值更高。本文对品牌、品牌战略的定义分类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 一、引言 1、品牌的起源、定义 品牌(BRAND),来源于英文的本意是“烙印”的意思,是自然经济时代放牧主给自己的牲口打上的财产归属标记,以区分与他人的财物。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贸易的增长,需要一种能普遍用来辨认商品的标记,即需要在商品的自然名称之外起个名字,品牌由此广泛流行。现代品牌与早期品牌标记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己不是一种单纯的品牌标记,而成为一种可以转让买卖的工业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品牌作为无形资产与其他财产一样受法律保护。 “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兹在其《唐舒尔兹论品牌》一书中表述道“品牌是为买卖双方所识别并能够为双方带来价值的东西。”在唐舒尔兹的营销世界里“品牌”不过是所有者赖以赚钱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是一种产品、一种服务、一件东西、一个观念、一个过程、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者几乎任何东西。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大卫阿诺德认为:“品牌就是一种类似成见的偏见。”“成功的品牌是长期、持续地建立产品定位及个性的成果, 消费者对它有较高的认同。一旦成为成功的品牌, 市场领导地位及高利润自然就会随之而来。”吉尼斯

公司前董事长安东尼特纳法认为:“从本质上讲,品牌是识别标志, 是区分你的产品和你的竞争对手产品的标牌。品牌也是一种简约的标识、用容易识别和记忆的方式描述产品的重要特征,如形象、用途和价格。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2、品牌的性质 从本质上来看,品牌是一种资本。它符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界定,即是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流动性和赢利性等特征。同时,品牌又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有着与其他类型的资本相区别的独特性: (1)非实物性。品牌不具有独立实体,只是表示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和获取超额利润的非实体资本。 (2)高价值性。品牌凝结了大量的劳动,具有很强的收益效用,因而价值都比较高。 (3)增值性。品牌产品由于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垄断性,所以可以使自己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4)重复使用性。品牌作为一种资本,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本身不会发生有形磨损,相反使用次数越多,其价值也越大。基于品牌的上述本质和特征,可以从资本的角度将品牌定义为“企业使用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能为其产权所有者或合法使用者提供权益或优势,并能带来经营收益的非货币性资产,其价值是依据已经耗费的资金和未来创造的收益估算的”。 二、国内外品牌战略学派理论 (一)品牌整合战略学派

文献阅读与论文撰写的一些感悟

文献阅读与论文撰写的一些感悟下面分享一些我这几年研究生活的个人体会,主要从这三个方面,首先是选题,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选题要做到新颖,有意义,契合大论文,其次实验的安排要注意几条思路并行,懂得取舍以及及时总结,最后在论文撰写方面,要做到全面,立意鲜明,分析深刻,接下来从这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下:在选题的时候,可能根据实验室的情况,个人的学习背景和兴趣,再通过与导师交流之后确定了一个大的框架,接下来我们自己要在这个框架里面构建好支架,再通过实验,填满枝叶。此时构建支架即确定实验思路,我们要先阅读大量的文献,有些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刚接触课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后产生了很多想法,这时候为了提高效率,我们要读这些想法进行塞选,为了以后能撰写并发表论文,需要确定由新颖性的思路,对我们的课题的开展有意义的,或是为了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或是为了阐述某一机理,又或是预示着今后的某一发展方向,这时候值得注意就是确定实验思路时候要全面的调研文献,有时候你发现一个很感兴趣的问题,变馒头苦干,做了很多实验后发现这个问题早就被很多人做过了,并且得到了结论,那么你就浪费了很多时间。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充分的调研文献,这是一个贯穿科研生活始终的任务,特别是再刚刚接触课题的前两三个月里面,大部分的时间要来干这个事情,并且最好写出相应的文献综述,有利于整理我们的思路,也对以后大小论文撰写很有帮助。文献综述就是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是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的最新的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最新动态,新水平,新原理,新技术,为后续的研究需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常出现的问题,一个是之前说到的文献阅读不够,也可能是自己不能有效的找到相应的文献引起的,所以我们必须事先学习一些文献搜集的方法和技巧,另一个问题是也有些人分析不深入,找不到自己研究的出发点和突破口,即找不到对自己有利的前人的肩膀。这时候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有发散的思维,并随时和导师以及同学交流。 最后在选题的时候构建实验思路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自己大小论文的撰写,特别是最后的毕业论文。硕士和博士毕业论文可能是我们这辈子最精华的部分,论文的撰写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即安排实验的时候虽然要有发散的思维,但是要围

文献综述格式及要求仅供参考

国家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题目) 前言(引言) ×××××(格式: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意义、范围、前人研究情况及其与本课题的关系。要求: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范例]:FDI影响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分析与研究综述(前言)FDI的理论研究,基本上围绕两大主题而展开,一是什么因素引起FDI,即FDI产生和发展的动因问题;二是FDI的效应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的加剧和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关FDI与贸易关系研究的重点正在发生转移,FDI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问题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并日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正文:××××× 格式:正文一级标题采用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小二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排列;二级标题采用两边加圆括号的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三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三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如1. 2. 3. ……)标引、小四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各级标题中的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字体。各级标题与正文前后段间距0.5行或6磅。从此页开始编页码。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宋体小四号、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所有标点符号采用宋体全角、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体的要求排版,每段首行缩进两个汉字。 要求:正文是综述的主体,综合前人文献中提出的理论和事实,比较各种学术观点,阐明所提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等。一般可以按照题目大小、内

文献综述写作要求及格式

【综述写作要求】 一、文献综述概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

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注意事项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