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

编辑锁定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革命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1]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2] 2004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文名称

义勇军进行曲

外文名称

March of the Volunteers

歌曲时长

0:46(演奏一遍)

发行时间

1935年

歌曲原唱

合唱

填词

田汉

谱曲

聂耳

编曲

聂耳

音乐风格

进行曲

歌曲语言

汉语

目录

1 创作背景

2 歌曲歌词

? 1978年—1982年

? 1949年—1978年、1982年以后

3 歌曲鉴赏

4 歌曲MV

5 社会影响

?影响

?国歌

?使用情况

?中国大陆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

?奏唱礼仪

?法律规定

6 获奖记录

7 重要演出

8 作者简介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乐谱

1934年春,上海电通公司为了支援抗日救亡,聘请田汉写了一个文学剧本,田汉创作了名为《凤凰的再生》的剧本梗概,但就在影片筹拍之时,田汉被反动当局以“宣传赤化”的罪名逮捕,电通公司为了尽快开拍,决定请孙师毅、夏衍把田汉的文学剧本改写成电影剧本,孙师毅征得田汉的同意后,将影片改名为《风云儿女》。1935年2月,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一段歌词,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聂耳得知后,主动要求谱曲并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3]

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又修改了《风云儿女》主题歌的初稿并三次修改歌词,曲谱定稿后,寄回中国。[4] 聂耳从日本寄回来的歌词谱曲的名称只写了3个字“进行曲”,电影《风云儿女》投资人的朱庆澜将军便在“进行曲”3个字前面加上了“义勇军”3个字,歌曲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成唱片,于1935年5月16日公开发行。[3-4]

义勇军进行曲歌曲歌词

编辑

义勇军进行曲1978年—1982年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

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

前进!前进!前进!

我们千秋万代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前进!前进、进![5]

义勇军进行曲1949年—1978年、1982年以后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6]

义勇军进行曲歌曲鉴赏

编辑

这是一首极富于创造性的歌曲。这首进行曲在战争年代曾激励着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去战斗。[7] 作曲家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创作。成功地把这首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和口语化;在旋律创作上,他既吸收了国际上革命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此歌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发挥其战斗作用。更增强了歌曲的战斗气氛。我们还可以从中窥见全曲所采用的音阶、调式和音域概貌。前奏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整个歌曲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这是很值得我们在欣赏中加以注意和分析的地方。歌曲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聂耳根据歌词分句的特点,把这首歌曲处理成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所形成的自由体结构。虽然每个乐句的旋律、结构都各不相同,但乐句与乐句之间,衔接紧密,发展自然,唱起来起伏跌宕、浑然一体。歌词第一、二句都是带有号召性的。作曲家把这两句旋律按“5—1—3—5”的上行趋势处理,特别是节奏的安排,采用了后半拍起句,更能给人以紧迫感。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歌词第三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全部歌词中最重要的警句。聂耳在这里不仅运用了全曲中的最高、最强音,而且创造性地在“中华民族到了”之后,突然休止半拍,从而使“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得到突出的强调。我们似乎听到了曲作者在奋力呐喊、疾呼!这一字一音都包含着号召人民奋起挽救祖国危亡的情感和力量。

[7]

义勇军进行曲歌曲MV

编辑

央视所播出的国歌MV曾出现过两种版本(伴奏也出现过两种,其中前者使用的版本目前仅在央视14、15套使用,后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于1989年演奏的版本),之前使用的版本还设有央视三套使用的版本,目前使用的版本于2013年作出了小修改。前者使用的版本画面依次是国徽、天安门前的华表、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队员、国旗、故宫、人民大会堂、56个民族、长城、天安门广场鸟瞰和国旗(央视三套所使用的版本依次为夕阳、国旗、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后的画面与其他频道的版本相同);后者使用的版本画面依次是天安门门前的石狮子、天安门前的华表、两名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队员升国旗、庐山、黄河壶口瀑布、长城、人民英雄纪念碑、放飞和平鸽、农田、工厂、火箭升空、56个民族聚集在天安门、气球升空、国旗和国徽。

义勇军进行曲社会影响

编辑

义勇军进行曲影响

抗战期间在苏联、法国、捷克等地《义勇军进行曲》被灌录成唱片被翻译成不同语言,歌名大多被翻译为《起来》(CHEE LAI)[2]

1940年,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在纽约演唱了这首歌,接着他又灌制了一套名为《起来》的中国革命歌曲唱片,宋庆龄亲自为这套唱片撰写了序言。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代表了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其中。[3]

义勇军进行曲国歌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设立由55人

组成的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马叙伦为召集人。截至当日,第六小组共收到应征国歌632件,歌词694首。[8]

1949年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郭沫若、茅盾、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马叙伦、田汉、徐悲鸿、李立三、洪深、艾青、马寅初、梁思成、马思聪、吕骥、贺绿汀等人。经过讨论,除国徽一项继续由原小组设计外,其他各项议题均获一致意见。会议结束时,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大家一起放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3]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就国歌一致通过了决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6]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唱了17年。十年动乱期间,田汉受到“四人帮”迫害,他写的歌词不能再唱,正式场合只能演奏国歌的曲谱。[3]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义勇军进行曲》新词。[6]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5日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4]

2003年10月,举行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写进宪法,作为一条修改建议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3]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6]

义勇军进行曲使用情况

中国大陆

此外,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曾经播出过,后取消)、外语频道、付费频道除外,24小时频道在5:55分,非24小时频道6:00分,国庆节时,CCTV-1、CCTV-13因转播升旗仪式会提前至4:55播出,其中CCTV-5播出的版本画面为中国运动员的夺金时刻剪辑,其它频道为升旗、建设成就等画面,具体见下文)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二凌晨4:00前)开台之前,亦会播放国歌以表示对国家的尊重。在2004年9月1日之前,CCTV-1每天晚间在《新闻联播》之前播放国歌。本曲的开头部分也被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广播开始曲。

另外,1965年创作的管弦乐曲《红旗颂》也融入了《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元素。

香港

自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起,《义勇军进行曲》即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国歌使用及受到保护,国歌可适用于升旗仪式、纪念二次世界大战捐躯者活动或其他场合,如国际会议、太阳计划同根同心庆回归大汇演和特区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大学的重要仪式如开学典礼,全体师生皆会诵唱义勇军进行曲的英文版本。国歌也会在香港一些电视台以《心系家国》宣传片的形式播放。

澳门

自从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起,《义勇军进行曲》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作为国歌的使用及保护以第5/1999号法律(Lei de Macau 5 de 1999)订定。该法律第七条规定国歌应依照本法附件四的正式总乐谱的准确规定进行演奏,并且不得修改国歌的歌词。依据第九条,演奏国歌时蓄意不依歌谱或更改歌词,构成对国家象征的不尊重。第九条也规定,以言词、动作或散布文书、又或以其他与公众通讯的工具,公然侮辱国家象征,又或对之不尊重者,处最高3年徒刑,或最高360日罚金。另外澳广视各频道亦会在部分时段播放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中国大陆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

中国大陆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在官方活动场合演唱本曲,习惯上都使用汉语。不过,理论上该曲的少数民族语言版本与汉语版本是可以并行使用的。另外,在中国国歌是被列入小学课程的,少数民族学校的课本一般只有少数民族语言的版本。但是老师一般也会教汉语版。义勇军进行曲奏唱礼仪

国歌奏唱场合

1.国歌可以在下列场合奏唱。重要的庆典活动或者政治性公众集会开始时,正式的外交场合或者重大的国际性集会开始时,举行升旗仪式时,重大运动赛会开始或者我国运动员在国际体育赛事中获得冠军时,遇有维护祖国尊严的斗争场合,重大公益性文艺演出活动开始时,其他重要的正式场合。[9]

2.国歌不得在下列场合奏唱。私人婚丧庆悼,舞会、联谊会等娱乐活动,商业活动,非政治性节庆活动,其他在活动性质或者气氛上不适宜的场合。[9]

国歌奏唱礼仪

1.一般要求。奏唱国歌时,应当着装得体,精神饱满,肃立致敬,有仪式感和庄重感;自始至终跟唱,吐字清晰,节奏适当,不得改变曲调、配乐、歌词,不得中途停唱或者中途跟唱;不得交语、击节、走动或者鼓掌,不得接打电话或者从事其他无关行为。国歌不得与其他歌曲紧接奏唱。[9]

2.外事活动。除遵守一般要求外,着装应当符合外事活动要求;遇接待国宾仪式或者国际性集会时,可以连奏有关国家国歌或者有关国际组织会歌。[9]

3.运动赛会。除遵守一般要求外,国歌奏唱仪式开始前应当全体起立;比赛中遇奏国歌的情况,在不违反竞赛规则的前提下,应当遵循裁判指示暂停比赛活动。[9]

4.学校活动。除遵守一般要求外,少先队员应当行队礼。[9]

义勇军进行曲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四)》(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第三十一条宪法第四章章名“国旗、国徽、首都”修改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宪法第一百三十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国歌奏唱的暂行办法》(1984年8月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拟定):(一)国歌可于下列场合奏唱:

(1)重要的庆典或政治性公众集会开始时;

(2)正式的外交场合或重大的国际性集会开始时;

(3)遇有维护国家尊严的斗争场合。

(二)国歌不得在下列场合奏唱:

(1)私人婚丧庆悼;

(2)舞会、联谊会等娱乐活动;

(3)商业活动。

(三)集会奏唱国歌时,应肃立致敬,不得交谈、击节或鼓掌。

(四)国歌不得与其他歌曲紧接奏唱。但遇举行接待国宾的仪式和国际性的集会,则可连奏有关国家的国歌。

另外,军人在奏唱国歌的场合应立正,行举手礼,军容要严整,表情要肃穆。

中共中央宣传部还规定:国歌要求人人会唱。小学要将教唱国歌列入课程,应根据歌词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歌中体会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历史和中华先烈不屈的战斗精神,从而激发民族责任感,从小树立为祖国奋斗、献身的坚定信念。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发布):

29.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提倡必要的礼仪,特别要提倡有助于培养对国旗、国歌、国徽

崇敬感的必要礼仪,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32.唱国歌是公民表达爱国情感的一种神圣行为,在升国旗仪式和大型集会等活动中,要奏国歌,而且要提倡齐唱国歌。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在国际体育比赛的颁奖仪式上,升中国国旗、奏中国国歌时,运动员要向国旗肃立,唱国歌。

34.成年公民和小学三年以上学生都应当会唱国歌,并能理解国歌的内容和国旗、国徽的涵义。

义勇军进行曲获奖记录

编辑

义勇军进行曲重要演出

编辑

编辑

曲作者

聂耳(公元1912—1935年)

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1918年入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在校学业成绩出众,又喜爱音乐,课余从民间音乐家学习演奏笛子、胡琴、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熟悉传统乐曲。1922年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为该校“学生音乐团”的活跃成员。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时值第一次国内革命风暴在中国南方兴起,他开始受到进步书刊和《国际歌》等革命歌曲的影响。1927年考入云南第一师范高级部英文组,参与该校学生进步组织“读书会”的活动,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戏剧演出活动,并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928年后,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公开和秘密的革命活动。为逃避搜捕,于1930年7月潜离昆明,经越南转赴上海。1930年11月,聂耳在上海加入“反帝大同盟”。1931年3月,任明月歌剧社小提琴手,师从普杜什卡接受严格的小提琴训练,还自修钢琴、和声学、作曲法等。1932年4月,他认识了左翼剧作家兼诗人田汉,建立了与左翼文艺界的联系,进一步坚定了走革命音乐道路的信心。和田汉的友谊与合作,对聂耳的艺术成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32年8月前往北平,积极参与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和左翼音乐家联盟的演出活动和组织建设,并师从外籍教师托诺夫继续学习小提琴。11月重返上海。聂耳回上海不久即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他以炽烈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等多方面的工作,积极从事创作和评论活动。同时还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随后又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1934年4月,聂耳进入百代唱片公司,与任光共同主持音乐部,组织录制了一些进步歌曲唱片。1935年1月,他转入联华影业公司二厂任音乐部主任。日益严重的白色恐怖迫使他决定出国拟经日本前往苏联学习。他于4月18日抵东京。在日本,聂耳考察了日本音乐、戏剧、电影等方面的动态,向日本文艺界介绍了中国音乐的新发展,并加紧学习外语和音乐。7月17日,在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年仅23岁。聂耳一生共创作有37首歌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从事多方面活动的同时所写的,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

词作者

田汉(1898.3.12-1968.12.10)

湖南长沙人,原名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1916年随舅父去日本东京高等师范英文系学习,后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出版与郭沫若、宗白华的通信《三叶集》。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1922年回国后与妻子易漱瑜创办《南国半月刊》,继而组织南国电影剧社,从事话剧创作和演出活动。此时期创作的话剧《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等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1927年在上海艺术大学任教并被选为校长,此时与欧阳予倩、周信芳等举办艺术鱼龙会,会上演出他的剧作《名优之死》获得成功。同年冬成立南国社及南园艺术学院,1928至1929年率南国社先后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无锡各地举行话剧公演和其他艺术活动,推动了中国话剧的发展。同时期他也创作了大量剧本。1930年加入“左联”,写下了著名的《我们的自己批判》,创作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同年南国社被国民党查封。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戏剧家联盟党团书记等职。此时创作的《年夜饭》、《乱钟》、《顾正红之死》等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