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教案

昆虫教案
昆虫教案

《美丽的昆虫》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对称形状,色彩绚丽的昆虫,并能把自己认识的最美丽的昆虫凭记忆画出来。

2、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观察探索科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昆虫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昆虫花纹颜色的对称搭配。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学具准备:收集的昆虫资料、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首先给大家猜个谜语:你们听好了,看谁猜得又对又快。“头上两根须,身穿彩花袍。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运用谜语导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思考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踊跃的举手回答:“蝴蝶----”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回答出来了,谜语的谜底呀就是蝴蝶。蝴蝶是昆虫的一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美丽的昆虫》。

早在三亿五千万年前它就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一种动物了。不管是在寒冷的南极、北极,还是炎热干旱的沙漠、赤道,不管在水里,土壤里,草地上,石缝中到处都有它们的痕迹。它----就在我们的身

边。今天这节美术课,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进入神奇美丽的昆虫世界,去观察了解这些可爱的小生灵。(课件展示各种昆虫的图片,学生们都看的入迷了,看到那么美丽的生灵,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了。)

二、讲授新课:

1、交流: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你都认识哪些昆虫?

(请学生将各收集的昆虫资料拿出来交流分享)

概括(教师结合标本进行):大家说得可真棒,这些昆虫不管怎样变化多端,但通常都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形状各异,色彩丰富。

2、欣赏: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漂亮的昆虫图片和其他小朋友笔下的昆虫,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希望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最少记下一种昆虫身体的形状、图案和颜色等特征。观看过程中可以讨论交流。(播放配乐朗诵昆虫课件。)同学们你想不想把这些美丽的小动物收藏起来,那我们能不能把他们做成标本呢?学生:“不能!昆虫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那怎么办呀!学生们兴奋的说:“那我们就自己动手画!”。(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主动来学习,这样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勇于创新、大胆作画的同学予以表扬。提醒学生活学活用,多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鼓励学生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美丽的昆虫来。

四、作业展评:《我眼中的昆虫》画展

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选出最美的昆虫作业。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尽量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

五、课堂小结:

看了同学们画了这么多美丽的昆虫,老师心里真开心。昆虫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有的是益虫,如:蜻蜒、蜜蜂、七星飘虫等,我们要保护它。有的虽然是害虫,如:苍蝇、蚊子,但它们也为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帮助。老师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去观察了解这些昆虫,并且把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美的东西用画笔把它记录下来。

四年级美术上册 我身边的壁画教案 北京版

我身边的壁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现代建筑壁画是将优秀传统壁画和现代工艺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与建筑物融为一体,起着装点城市、美化环境的作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能力目标:在欣赏评述的基础上能够了解壁画的特点及美感。通过技能体验感受壁画的创作过程。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及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艺术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相互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及创造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组合作,探究壁画的材料、构图、色彩、情节及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要素,了解壁画的艺术成就。集体参与,共同体验壁画的艺术创作过程。 难点:分析不同材质壁画的艺术风格特点并加深认识。集体创作完成一幅有主题的壁画作品。学会美化环境。 三、教学准备 壁画图片、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1、检查学具,导入新课 教师: *播放一些校园壁画作品的录象资料。 *带全班学生一起到校园走走,引导学生留意学校创造墙的位置、大小、墙面材料等。 以美化学校绘制壁画为内容,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学生:*回忆和联想,小组讨论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壁画的知识。看录象,领略校园壁画的风貌。 *观察校园,感受校园环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热爱学校的情感及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 2、讲授新课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构思构图。 *学生确定主题。(要求:主题明确,视觉效果要强烈。) *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资料。 学生:*分组(每组约5—6人并完成一个版面)推选小组长。

*组派代表将设计想法汇总,大家共同协商。(注意画面的整体性及邻近两个版面的连贯性。)设计意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增强集体主义观念。 3、艺术实践 教师:*组织学生准备绘画颜料及工具。(指导学生把颜料按色系进行摆放。 *帮助学生在画面构图上进行整体把握。(考虑视觉形式的流畅性及画面的整体性。) *巡视辅导:提醒学生要掌握好调色的水分。 每支水彩笔限用一种颜色,以免把颜色弄混了。 若要叠色,要在底色干后再重叠着色。 学生:*分组确定本组负责的版面。(组长分工,人人参与) *擦干净将要绘制的墙面 *准备绘画工具及颜料并按色系顺序摆放。 *依冷暖调子用蓝色或褐色打搞。 *涂色:色彩对比的方法突出主题内容。 各版画间虽有间隔但要力求画面的连贯性及统一性。(用色彩或画面内容来体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4、展评 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自己的创作作品。 *鼓励学生表达艺术创作后的感受。 学生:*共同欣赏作品。 *各组代表说说本组作品的设计意图及优缺点。 *大家一起谈谈为学校画壁画美化校园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校园、热爱环境、的美好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小结:

有趣的昆虫主题教案

主题内容:寻找昆虫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2、体验寻找昆虫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各种各样的昆虫图、放大镜、画板、画纸、笔等 环境:选择有蚂蚁、蝴蝶的地方。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 提问:你们见过昆虫吗?昆虫是什么样子的?你认识什么昆虫? 小结:昆虫有各种各样的,我们常见的蚊子、苍蝇、蜜蜂、蜻蜓、螳螂等都是昆虫,他们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一对触角。 二、提出要求 1、引导幼儿讨论到操场寻找昆虫的办法:我们幼儿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昆虫?怎样才能找到它们? 2、为幼儿提供放大镜,告诉幼儿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3、提出观察要求:三人一组,到树下、草地上、花丛中等地方去找昆虫,然后把它们的样子画下来。 4、提醒幼儿观察昆虫长什么样子,在做什么。 三、交流分享 1、展示幼儿的昆虫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介绍,你是在哪里找到了昆虫?它长什么样子的? 2、引导幼儿分辨小朋友画的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 小结:昆虫生活在我们周围,昆虫有各种各样的种类,,昆虫一般有六条腿、两对翅膀、一对触角。

主题内容:小小蚂蚁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3、乐意与同伴合作表现蚂蚁的动态 物质准备:(1)师幼共同捕捉蚂蚁(分装入留有气孔的瓶子中,每组一瓶)。(2)面包渣、米饭粒、青菜、野草等(装在盘子里,每组一份),放大镜,介绍蚂蚁的少儿图书。(3)有关蚂蚁的教学课件、黑板、粉笔。(4)音乐《蚂蚁擞豆》、播放器、可当“豆子”的大软娘或大泡沫积木 活动过程: 一、蚂蚁引趣. 1、出示蚂蚁,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都捉了不少的蚂蚁,大家想要了解妈蚁哪些方面的知识? 2、教师将幼儿的问题汇总:蚂蚁是不是有眼睛?蚂蚁是吃什么东西的?为什么蚂蚁会一起抬着食物回家?…… 3、引导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黑板简要记录。 引导语:大家要了解的事情太多,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大家想了解的问题呢? 小结:想了解蚂蚁长什么样子?是不是有眼睛,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也可以看看介绍蚂蚁的图书;想了解蚂蚁怎么搬运东西、蚂蚁喜欢吃什么·可以给蚂蚁喂食盘子里的食物…… 二、探究蚂蚁。 1、引导幼儿和伙伴商量,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着手探究。 2、鼓励幼儿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可以再解决第二个问题。 3、幼儿分组研究蚂蚁,教师观察指导。 三、分享交流。 1、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你们小组用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 2、教师利用课件小结:有些小朋友采用了用放大镜看等方法观察了蚂蚁的外形,发现蚂蚁有两只触须、六条腿,没发现妈蚁有眼睛.有些小朋友给妈蚁喂了食物,发现蚂蚁比较爱吃面包渣和米饭粒,而不吃青菜和野草。蚂蚁是昆虫,所以蚂蚁有昆虫的基本特征—两只触须、六条腿;蚂蚁也有眼睛,但它们看东西不是很清楚。蚂蚁什么东西都吃,是杂食性动物·容易被甜食吸引。蚂蚁喜欢住在干操的地方,妈蚁王国的蚂蚁工作有明确的分工。 四、游戏“蚂蚁搬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昆虫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昆虫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爱护益虫。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昆虫挂图一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 ——教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讲述。

——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 ——教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 教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一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挂图,找一找藏在画中的昆虫。 ——教师:今天有许多小昆虫来和我们捉迷藏游戏,他们就藏在这幅画里面,请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虫?他们藏在哪里? ——教师: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是一下子就发现昆虫的?还是仔细看才发现的?为什么仔细看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 ——教师介绍昆虫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常识,让幼儿了解昆虫会变颜色保护自己,这种变色白虎自己的办法,叫保护色。 ——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保护色。 1、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 2、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 3、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有毒,不要伤害自己,如:瓢虫。 ——教师扩展幼儿思路: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虫和害虫。 ——教师:在昆虫的大家庭里,对我们人类来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教师:你知道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蝴蝶在幼虫时有爱吃嫩菜等危害,但在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和观赏的益处。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昆虫? 使幼儿知道: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聚集是害虫无法无法生存,同时,我们也要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杀和杀死益虫。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

《校园壁画》参考教案

《校园壁画》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壁画的历史、功能、设计方法和形式美。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壁画设计、绘制的一般规律,运用所学过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构思、设计。绘制表现校园内容,反映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情感世界的校园壁画。 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想像能力、设计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壁画的设计创作方法、设计要素和形式美的要求,初步掌握壁画设计、绘制的一般规律,运用所学过的美术知识技能设计制作校园壁画。 教学难点:壁画的没计构思、整合和在壁面上的绘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前准备,收集资料。 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本课,并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壁画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欣赏导人,认识壁画。 (1)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坐好,检查学生上课准备资料的情况,导人本课学习。 (2)教师把一些资料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和中国的《永乐宫壁画》和现代壁画等展现给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和评述。 3、讨论问题提示: 教师展示的壁画哪些是古代的,哪砦是现代的?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题材? 壁画与一般的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表现题材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壁画的表现形式有哪几种?说一说你对某件作品的看法。 (3)教师作壁画知识小归纳。 4、讲授新知,学习壁画。 (1)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有关壁画的图片资料,与小组同学一起欣赏讨

论。 (2)欣赏课本壁画图例,认识壁画的设计过程。 (3)教师讲授壁画知识。 壁画类型: 装饰性壁画:以特定的图形与建筑物结构有机结合,使主题具有美化环境,表达主体建筑的功能。 视觉性壁画:只注重形式,不考虑主题内容,只是一种视觉审美的意识,一个符号,一个概念,就可进行表达,通常运用几何形体作表现对象。 纪念性璧画:以纪念历史事件、政治、文化、风俗、宗教、伟人等历史上出现的重要事件、人物为主题,在公共建筑的环境中起到教育、宣传和弘扬时代精神之功能。 娱乐性壁画:这一类壁画是轻松的、抒情的、幽默的、想像力丰富的,在公共娱乐场所能让人调节生活节奏,唤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它合理地考虑环境特点,创造生动、活泼、神奇有趣的环境气氛。 5、壁画设计绘制方法步骤: (1)定主题:确定壁画所要反映的事物和表达的情感。 (2)构思起稿:根据主题所需反映的内容主题进行构思,把构思用铅笔画成草图。 (3)绘制:根据设计稿进行放大绘制。 6、自主探索,设计壁画,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幅校园壁画的设计创作。讨论后确定本小组的壁画所表现的主题。 (2)主题确定后,小组成员分工进行壁画设计稿件的创作设计。 7、学生动手创作时,教师巡视指导。 8、作品展示,整合设计。 (1)学生把个人所负责的壁画设计稿在小组内展示。各小组学生相互观摩,共同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把各人的设计稿整合在一起,形成初步的壁画设计草图。

三年级美术上册《走进昆虫世界》教案 桂美版

《走进昆虫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昆虫的基本形态和生理结构特点,学会巧妙运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有创意的立体和半立体的昆虫。 2、能力目标:能利用各种材料,大胆运用鲜艳明快的色彩创作表现美丽的昆虫。 3、情感目标:增强亲近自然、保护环境、爱护昆虫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身边的材料创造性地设计制作昆虫。 难点:巧妙地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有创意的昆虫。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学生猜:目前世界科学家描述过的名称种类有几种?(85万)中国有几种?(7万)因此,有人估计,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昆虫约有200—300万种。 2、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昆虫,并说说这些昆虫的形态、生活习性。 3、学生模仿昆虫的叫声,如知了、蜜蜂等。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昆虫,比较昆虫的颜色、外形、花纹、动态等,认识昆虫的特征。 2、小组讨论:昆虫形态的多样性及共性和不同特点。昆虫花纹的颜色的对称型。 3、教师小结:昆虫的生理结构及特点。 昆虫的身体分有三部分:头部,包括口器及一对触角;胸部,长着三对足和一对翅膀;腹部。有透明膜和有特明膜和网状的翅脉。这是昆虫区别其它节肢动物的特征。 三、欣赏 1、欣赏用各种材料和表现方法的昆虫作品。 2、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巧妙的运用各种材料制作昆虫的?用了哪些材料?你能看出是怎样制作的吗? 3、教师归纳制作方法。 4、教师示范制作立体的昆虫。 四、学生设计制作。

1、作业要求:用自己准备的材料,构思制作立体或半立体的昆虫。 2、教师巡堂指导。 四、作品展示。 五、课堂小结。 1、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学到什么?了解到什么? 2、收拾整理,清洁卫生。

(中班主题活动教案)昆虫教案

昆虫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昆虫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反馈,活动感想等内容,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昆虫与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运用各种美工材料制作昆虫、体验创作的乐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昆虫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昆虫与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运用各种美工材料制作昆虫、体验创作的乐趣。 3、尝试用不同方式表现对昆虫的认知。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过程: 1、提供笔、纱布、剪刀、胶水、枯树叶、竹枝、布等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运用画、折、剪、泥塑、小制作等多种方式制作各种昆虫作品,如制作昆虫头饰、昆虫玩具、昆虫吊饰、昆虫模型等作品,并进行展示。 2、启发幼儿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昆虫的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在活动室里为昆虫建一个家,并把自制的昆虫模型、玩具或昆虫标本放入昆虫的家。

3、学习欣赏有关昆虫的儿歌、故事、歌舞等文艺作品,让幼儿进一步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4、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组织幼儿讨论;怎能样把探究昆虫的结果展示出来,与他人分享?激发幼儿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的愿望。 5、请家长和别班的老师、小朋友们来参观,鼓励幼儿主动向老师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昆虫作品,大胆为他们表演节目。 活动反馈: 1、通过主题活动《昆虫》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2、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帮我们收集了大量昆虫的资料、图片。他们利用节假日带幼儿捕捉昆虫,探索昆虫的秘密,促使我们主题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活动感想:

有趣的昆虫主题教案

主题内容:寻找昆虫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2、体验寻找昆虫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各种各样的昆虫图、放大镜、画板、画纸、笔等 环境:选择有蚂蚁、蝴蝶的地方。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 提问:你们见过昆虫吗?昆虫是什么样子的?你认识什么昆虫? 小结:昆虫有各种各样的,我们常见的蚊子、苍蝇、蜜蜂、蜻蜓、螳螂等都是昆虫,他们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一对触角。 二、提出要求 1、弓I导幼儿讨论到操场寻找昆虫的办法:我们幼儿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昆虫?怎样才能找到它们? 2、为幼儿提供放大镜,告诉幼儿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3、提出观察要求:三人一组,到树下、草地上、花丛中等地方去找昆虫,然后把它们的样子画下来。 4、提醒幼儿观察昆虫长什么样子,在做什么。 三、交流分享 1、展示幼儿的昆虫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介绍,你是在哪里找到了昆虫?它长什么样子的? 2、引导幼儿分辨小朋友画的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 小结:昆虫生活在我们周围,昆虫有各种各样的种类,,昆虫一般有六条腿、两对翅膀、一对触角。

主题内容:小小蚂蚁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3、乐意与同伴合作表现蚂蚁的动态 物质准备:(1)师幼共同捕捉蚂蚁(分装入留有气孔的瓶子中,每组一瓶)。(2)面包渣、米饭粒、青菜、野草等(装在盘子里,每组一份),放大镜,介绍蚂蚁 的少儿图书。(3)有关蚂蚁的教学课件、黑板、粉笔。(4)音乐《蚂蚁擞豆》、播放器、可当“豆子”的大软娘或大泡沫积木 活动过程: 一、蚂蚁引趣. 1、出示蚂蚁,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都捉了不少的蚂蚁,大家想要了解妈蚁哪些方面的知识? 2、教师将幼儿的问题汇总:蚂蚁是不是有眼睛?蚂蚁是吃什么东西的?为什么蚂 蚁会一起抬着食物回家?…… 3、引导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黑板简要记录。 引导语:大家要了解的事情太多,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大家想了解的问题呢? 小结:想了解蚂蚁长什么样子?是不是有眼睛,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也可以看看介绍蚂蚁的图书;想了解蚂蚁怎么搬运东西、蚂蚁喜欢吃什么?可以给蚂蚁喂食盘子里的食物…… 二、探究蚂蚁。 1、引导幼儿和伙伴商量,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着手探究。 2、鼓励幼儿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可以再解决第二个问题。 3、幼儿分组研究蚂蚁,教师观察指导。 三、分享交流。 1、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你们小组用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 2、教师利用课件小结:有些小朋友采用了用放大镜看等方法观察了蚂蚁的外形,发现蚂蚁有两只触须、六条腿,没发现妈蚁有眼睛.有些小朋友给妈蚁喂了食物,发现蚂蚁比较爱吃面包渣和米饭粒,而不吃青菜和野草。蚂蚁是昆虫,所以蚂蚁有昆虫的基本特征一两只触须、六条腿;蚂蚁也有眼睛,但它们看东西不是很清楚。蚂蚁什么东西都吃,是杂食性动物?容易被甜食吸引。蚂蚁喜欢住在干操的地方,妈蚁王国的蚂蚁工作有明确的分工。 四、游戏“蚂蚁搬豆”。 1、组织幼儿讨论如何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蚂蚁的外形特征。

小学科学教案《昆虫》两篇

小学科学教案《昆虫》两篇 1.指导学生理解昆虫的特点,初步理解昆虫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水平和演绎推理水平;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科学态度,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蝴蝶等昆虫。 学具准备: 1.每人捉一些当地常见易捉的各种小虫子; 2.每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课前,老师让大家捉虫子,都带来了吗? (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调查学生是否完成了捉虫子 的任务;二是看看学生带来了哪些虫子,带来了多少虫子。让学生带 来一部分虫子,既增加学生的感性理解,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又丰 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2.再看看桌子上摆的是什么?猜猜看,这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虫子) 3.这堂课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发挥学 生的主体作用) [此设计的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 习的冲动。]

二、探讨创设情景 (一)提出问题 1.你桌面上有哪些虫子? (让学生说出各自带的虫子的名称,增加对虫子的熟悉水准,在 学生头脑中再现一次捉虫子的情景以及回想这些虫子的生活习性的情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水平、想像力,并为下一步的研究打好基础。) 2.按照学生的回答,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依次出示各种小虫。 (通过放大的虫子逼真有趣,既能够让学生全面理解,又充分利 用了学生的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引导探究 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桌面上的虫子,他们具有什 么特点?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最仔细,发现的特点最多。 (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大量虫子的观察, 找出每一只虫子的特点,这样一来,既给学生一个发散思维的机会, 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又让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办法找出虫子的特点, 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行观察探究。 (这个过程在于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的探究氛围,时间放长一 些给学生以观察的“自由”,讨论的“自由”,相互交流的“自由”。在观察完自己组的虫子之后,能够到其他组去观察虫子,实行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机会,让学生更具体地感知虫 子的外部特征。) 3.汇报观察结果。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归纳形成科学认知

高中美术《中国古代壁画》教案

高中美术《中国古代壁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壁画这种古老独立的绘画形式,了解壁画艺术发展的悠久历史和当时社会经济文化。 2.通过作品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壁画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技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 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赏析中国古代墓室壁画的特点; 2.赏评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3.通过敦煌壁画的鉴赏了解古代洞窟壁画的各种题材与类型。 (二)教学难点 把握中国古代壁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了解当时社会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等。 四、教具准备 图片、视频资料、自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展示:精美的壁画图片(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讨论:什么是壁画?(壁画的概念) 总结:壁画,是以绘制、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装饰性图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

个重要方面。壁画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国壁画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特的气派与风格,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占领有重要的地位,是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古代墓室壁画 介绍: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壁画是汉代作品,其分布较广,河南、山西、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的汉墓都有壁画。画的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表现生活场景的。 【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 介绍:《仪卫出行》这组骑卫绘于墓道西壁中栏,画面有八人三马。八人皆戴黑弁帽,蹬长靴,执旌旗仪仗。其中年长者二人,一著红衫,一著白衫,分别骑乘橘红色及大戏色牡马,处在队伍前列;备用红马一匹。居中之马神态自若,悠然前行;两旁之马,侧首注视观众。六名青年步随其后。此乃北齐贵戚外出时从行部众的写照。画面构图紧凑,人物顾盼传神,艺术水平卓越,从中不难窥见北齐画圣杨子华鞍马人物的风貌。 讨论:《仪卫出行》的艺术特色。 1.以写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画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2.画家善于描写动态,从动静对比中表达画意; 3.以透视的基本原理,表现凹凸明暗画法和远近景深的绘画手法; 4.在形象塑造上,更注重人物表情和马匹神态的刻画。造型逼真,用线刚柔并济,形象更具空间感和真实感,与汉画只注重动态,用笔稚拙率真的面貌拉开了距离。 5.描写的人间富贵,天界幻境是吸取了汉画中的封建意识形态,又以佛教思想为特征,展现出更加宏伟壮观的场面。 (三)中国古代洞窟壁画 介绍:自佛教传入我国,除墓室壁画外,还大量出现宣传佛教内容的壁画。在甘肃、河南等地的石窟寺中,就存留着许多美丽的佛教壁画。 【敦煌莫高窟壁画】 介绍:莫高窟壁画总面积达4.5万平方米,题材主要是佛像画、神怪画、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像(肖像画)、装饰图案等。其中多数是依据佛经绘制的佛教宣传画,但在通过造型艺术表现时,古代艺术匠师们是根据现实和当时社会生活塑造神灵和人物形象、生活场景以表现故事情节内容,

大班主题活动《爱上昆虫》教案(精选3篇)

大班主题活动《爱上昆虫》教案(精选3篇) 大班主题活动《爱上昆虫》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大班主题活动《爱上昆虫》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主题活动《爱上昆虫》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昆虫的居住环境。 2、学习根据昆虫生活习性进行分类,并在饲养中实施。 活动准备: 捕虫网、饲养箱、郊外指导要点: 1、请家长带幼儿到附近小花园、菜园、郊外等地方观察昆虫,了解几种昆虫的居住环境。 2、在家长的帮助下,捕捉几只容易饲养的昆虫放在饲养箱中,学习饲养昆虫。 3、以拜访昆虫的形式,让幼儿将饲养箱中的昆虫带回园,组织幼儿分享交流捕捉中的见闻及饲养昆虫的经验。 4、教育幼儿不伤害昆虫的生命,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并能很好地照顾和饲养。 5、幼儿讨论如何给昆虫布置一个家,并教育幼儿在饲养过程中,

昆虫可能死亡,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处理已死亡的昆虫,培养幼儿尊重生命的态度。 大班主题活动《爱上昆虫》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昆虫的特征,观察昆虫的居住环境。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态度。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昆虫挂图、玩具、标本、模型等。 2、有关描述昆虫的图画书。 3、环境创设“昆虫王国”。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讨论:请幼儿说说哪些昆虫是曾经见过的,叫什么名字? 2、请幼儿比较这些图片上的昆虫哪些地方是一样的?教师记录幼儿的观察结果。如都有六只脚,大部分有翅膀,身体分成头、胸、腹部,有触角,有壳等。教师引导幼儿将其按益虫、害虫进行分类。 3、找一找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昆虫,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小心爱护昆虫。 4、说一说引导幼儿分享观察经验,让幼儿互相交流:你找到了什么昆虫,是否找到了我们“昆虫王国”里的昆虫?在哪里找到?这

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昆虫》

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昆虫》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昆虫》,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别放于5-6个透明玻璃瓶内,用纱布封住瓶口。 2.记录表、记录笔5-6套。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1)教师分别说出蟋蟀、螳螂的谜面,请幼儿猜猜是什么,猜对后出示装有蟋蟀、螳螂的玻璃瓶,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2)请幼儿自由观察蟋蟀、螳螂,满足好奇心。 2.分组观察记录,比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异同 (1)教师交代观察要求:4-5名幼儿分为一组,一起观察蟋蟀和螳螂。看一看它们身上都长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请一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在记录表里圈记出来。 (2)幼儿分组进行自由观察和交流。教师加入幼儿的观察,一起交流发现,解答幼儿的疑问,重点指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两只昆虫的异同。 (3)展示观察记录,分享观察收获。请幼儿根据观察记录,说一说在蟋蟀和

螳螂身上的发现。教师对幼儿的介绍进行提升总结,提出昆虫的概念和特征。 提问:蟋蟀和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小结:蟋蟀、螳螂的身上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习性 小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阅读幼儿学习资源,拓展幼儿关于昆虫的经验 活动延伸 1.将蟋蟀、螳螂放在自然角,带领幼儿饲养并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后带领幼儿进行放生活动。 2.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或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蚂蚁、蟋蟀等昆虫,观察它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知。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昆虫世界探秘教案

“昆虫世界探秘”活动设计 一、活动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着重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我和孩子们在语文课上学习了《蟋蟀的住宅》一课,共同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的昆虫家——法布尔,并被他笔下的《昆虫记》所深深吸引,他充满爱心地在田野里观察那些可爱的小昆虫,跟它们亲密相处;他用诗人的语言,描绘着这些鲜活的小生命;小昆虫们在他的笔下勤劳、美丽、聪明、勇敢……而最近《微观世界》的热播,更让我们认识了小昆虫不为人知的一面:大力士小蚂蚁可以举起自己体重几十倍的事物,勤劳的小蜜蜂被装在密封的袋子里带到1公里外的陌生地方,依然可以找到回家的路……它们有着许多神奇的本领和不为人知的奥秘,激发了孩子们浓浓的探究欲望,于是我们开始了昆虫世界探秘之旅。

“昆虫世界探秘”主题活动隶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领域。在设计时紧紧围绕“亲近与探究自然,”这个维度,遵循“亲历实践,主动探究”的原则,以神秘而有趣的小昆虫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亲历体验“外出实践观察、收集昆虫知识、饲养小昆虫、策划昆虫图片展”全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体验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继续落实能力生根计划。 本学期的四年级学生,经历一年多综合实践活动经历,对课程的特点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但又处于比较粗浅的程度。而在此次主题活动中,学生也会经历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主题活动的策划等活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突出问题中心,注重能力发展,将能力训练点梯化、细化,实现能力培养的螺旋上升。 二、活动总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等相关知识,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灵感来源于昆虫,初步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2、通过查阅工具书、网络搜索、实证研究等途径搜集到较多与研究目的相应的资料,通过筛选、分类、汇总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学会留存并使用过程性资料,学生形成搜集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 3、通过开展本主题活动,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昆虫的踪迹;饲养小昆虫,继续学习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和比较,辩证地思考问题;提高科学观察以及分析比较的能力。

昆虫主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我和昆虫有个约会》主题阅读 活动方案和实践反思 课程设计:彭志辉 一、活动目标 1、阅读昆虫的相关书籍等,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 2、诵读昆虫类的诗词,阅读昆虫类经典文章,感悟语言文字之美。 3、观察昆虫的成长,亲近自然,爱护每一个小生命。 4、通过昆虫类好书推荐、昆虫之旅学习展示等,学会表达,勇于展示。 5、爱上阅读、学会思考,敢于多动手实践。 二、资源的选取 1、有关昆虫的诗词(古体和近代,乃至于童谣) 2、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亲亲自然系列等等 3、整本书:法布尔昆虫记(10本张广学推荐版) 《小牛顿科学馆 14 独角仙—昆虫家族大集合》等等 提前购买准备昆虫类的上百本书籍。 4、影视:《昆虫总动员》、《自然密码》、《昆虫生死斗》等等 5、实践:观察一只或一群昆虫,写出自然笔记 养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昆虫标本制作 6、写作和展示:我们的昆虫之旅

三、活动课时建议 第一课时 了解昆虫相关知识,读昆虫诗词。(借助《我和昆虫的约会》的课件、全班发放昆虫诗词的文 稿) 第二、三、四课时 1、全班共读绘本《好饿的毛毛虫》、《蝴蝶,如此耐心》等。 2、全班共读《法布尔昆虫记1》,借助全书扫描的ppt,老师大声读。 3、发放有关昆虫类的各类书籍,自由选择阅读最喜欢的。(为此全班购入 上百本有关昆虫类的书籍,再加上班上孩子们自己家里有的,昆虫类书籍摆满书柜一整层。) 第五、六课时 影视阅读《昆虫总动员》、《昆虫生死斗》部分片段。 第七、八课时 1、寻找并观察昆虫,班级交流自己观察所得,结合已经有的书本阅读。

2、家长来教室给孩子们讲解昆虫标本的制作过程,并带着孩子们一起动手 实践。 3、老师给每人发放几条蚕宝宝,自己喂养长大,图文记录蚕宝宝的生长过 程。 第八、九课时交流展示课 1、每人上台两分钟介绍自己这段阅读过的最喜欢的一本昆虫类书籍,并把 它要推销给同学们。 2、每人完成一份(我和昆虫的约会)的阅读小报。小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 部分: (1)昆虫百科知识 (2)昆虫类好书推荐(至少5种以上) (3)昆虫诗词(1-2首) (4)我的观察和发现 (5)我的学习小结和思考 在给出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后,在全班介绍交流,给完成认真的孩子们颁发勋章。 3、同步展出每人的昆虫学习的记录本。 四、教学反思 原定于一个月完成的昆虫学习之旅,竟然花到了将近两个月才落下帷幕。 从开学前的策划,到过程中的不断调整方案,我和班主任老师自己也在尽力学习,很欣喜看到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到校园草丛中去寻找观察昆虫,欣喜 于每个孩子都至少阅读了2本以上的昆虫类书籍,每个孩子都把自己的蚕宝 宝养成了飞蛾,但对于孩子们此次的探索学习,我也没有把握每个孩子对昆虫有了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都真正敬畏昆虫这一个个小生命,在此,把我在此次课程探索过程中的一些尝试和反思以简单的文字记录于此。 (一)课程的缘起 在十年前,我深入钻研并实践过综合实践课程,我和孩子们花了将近两个月时间完成的《走近白沙古井》综合实践案例获评全

敦煌壁画美术教案

敦煌壁画美术教案 敦煌壁画建于十六国晚期的北凉到蒙元时代,其敦煌石窟现存五万平方米壁画,是寺院壁画同类题材保存相对完整的文化艺术遗产之一。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敦煌壁画美术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敦煌壁画美术教案篇1 教学内容:敦煌壁画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认识敦煌壁画的艺术成就,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领略敦煌壁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敦煌壁画。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和感悟敦煌壁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敦煌壁画吗?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二、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

壁画就是画在墙壁上的画。敦煌壁画博大精深,气魄宏伟,是民间画师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它不仅是民间壁画艺术的奇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1、了解敦煌壁画 如果按1米的高度连接起来,壁画长度可达30公里。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它是佛教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2、欣赏图片 (1)中国画《窟的艺术创造者》 这幅画画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敦煌莫高窟外景。它坐落在漫漫黄沙之中。 (3)羽人藻井 提问:什么是藻井?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羽人藻井给你什么感觉?

虫虫世界教案

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自然界中各种昆虫,了解它们的共有特征,欣赏自然界中的美。 2、能运用涂、拼、画、卷、剪、贴、揉搓、纸制等表现昆虫。 3、增强亲近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昆虫的外形,色彩的对称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巧妙地利用不同纸材的质地和象征意义,大胆联想,发散制作出自己熟悉的美丽可爱的昆虫。 教学准备:昆虫图片、范作、各种有关资料。 学具:水彩笔、色卡纸、皱纹纸、挂历纸、胶水、剪刀、油画棒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游戏:猜谜语 师:身穿花衣爱打扮, 一对翅膀光闪闪, 不会唱歌爱跳舞, 花丛里面跳得欢。(蝴蝶) 师:尖细嘴长尾巴,嗡嗡嗡满天飞,白天躲着不敢动,夜里出来吸血乐。(蚊子) 师:脱掉外套,爬上树梢,不懂装懂,硬说知道。(知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刚刚说的那些都是什么呀?(昆虫) 师:那你们还知道哪些昆虫呢?

生:蜜蜂、蜗牛、萤火虫、七星瓢虫…… 师:那蜜蜂喜欢呆在什么地方呢?(花丛中……) 师:小朋友们了解的真不少!好,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中的昆虫世界吧! (3)揭题:昆虫世界 二、授新 在昆虫世界里有几百万种昆虫,有的有翅膀,有的没有,有的是益虫,有的是害虫。 (1)出示各种昆虫的图片 师:看看老师带来的这些昆虫朋友说一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生:益虫:蜻蜓、螳螂、蜜蜂、七星瓢虫、蝴蝶; 害虫:蜗牛、知了、蚱蜢、蚊子 我们再看一看这些昆虫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昆虫通常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两对翅膀,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形状各异,色彩丰富) 小朋友你发现蝴蝶翅膀左右两边怎么样?(一样大) 像这样左右一样大小,我们称它为:对称 (2)讲解步骤:(边示范边板书和配色方法) 示范一: 老师从中选好了一只蝴蝶,看看是怎样做的,看仔细。 板书:一想 先想好自己要做什么,再想好一张自己喜欢的颜色纸。

有趣的昆虫主题教案

主题内容:寻找昆虫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2、体验寻找昆虫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各种各样的昆虫图、放大镜、画板、画纸、笔等 环境:选择有蚂蚁、蝴蝶的地方。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 提问:您们见过昆虫不?昆虫就是什么样子的?您认识什么昆虫? 小结:昆虫有各种各样的,我们常见的蚊子、苍蝇、蜜蜂、蜻蜓、螳螂等都就是昆虫,她们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一对触角。 二、提出要求 1、引导幼儿讨论到操场寻找昆虫的办法:我们幼儿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昆虫?怎样才能找到它们? 2、为幼儿提供放大镜,告诉幼儿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3、提出观察要求:三人一组,到树下、草地上、花丛中等地方去找昆虫,然后把它们的样子画下来。 4、提醒幼儿观察昆虫长什么样子,在做什么。 三、交流分享 1、展示幼儿的昆虫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介绍,您就是在哪里找到了昆虫?它长什么样子的? 2、引导幼儿分辨小朋友画的哪些就是昆虫?哪些不就是昆虫? 小结:昆虫生活在我们周围,昆虫有各种各样的种类,,昆虫一般有六条腿、两对翅膀、一对触角。

主题内容:小小蚂蚁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3、乐意与同伴合作表现蚂蚁的动态 物质准备:(1)师幼共同捕捉蚂蚁(分装入留有气孔的瓶子中,每组一瓶)。(2)面包渣、米饭粒、青菜、野草等(装在盘子里,每组一份),放大镜,介绍蚂蚁的少儿图书。(3)有关蚂蚁的教学课件、黑板、粉笔。(4)音乐《蚂蚁擞豆》、播放器、可当“豆子”的大软娘或大泡沫积木 活动过程: 一、蚂蚁引趣、 1、出示蚂蚁,激发幼儿兴趣:小朋友们都捉了不少的蚂蚁,大家想要了解妈蚁哪些方面的知识? 2、教师将幼儿的问题汇总:蚂蚁就是不就是有眼睛?蚂蚁就是吃什么东西的?为什么蚂蚁会一起抬着食物回家?…… 3、引导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黑板简要记录。 引导语:大家要了解的事情太多,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大家想了解的问题呢? 小结:想了解蚂蚁长什么样子?就是不就是有眼睛,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也可以瞧瞧介绍蚂蚁的图书;想了解蚂蚁怎么搬运东西、蚂蚁喜欢吃什么·可以给蚂蚁喂食盘子里的食物…… 二、探究蚂蚁。 1、引导幼儿与伙伴商量,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着手探究。 2、鼓励幼儿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可以再解决第二个问题。 3、幼儿分组研究蚂蚁,教师观察指导。 三、分享交流。 1、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您们小组用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 2、教师利用课件小结:有些小朋友采用了用放大镜瞧等方法观察了蚂蚁的外形,发现蚂蚁有两只触须、六条腿,没发现妈蚁有眼睛、有些小朋友给妈蚁喂了食物,发现蚂蚁比较爱吃面包渣与米饭粒,而不吃青菜与野草。蚂蚁就是昆虫,所以蚂蚁有昆虫的基本特征—两只触须、六条腿;蚂蚁也有眼睛,但它们瞧东西不就是很清楚。蚂蚁什么东西都吃,就是杂食性动物·容易被甜食吸引。蚂蚁喜欢住在干操的地方,妈蚁王国的蚂蚁工作有明确的分工。 四、游戏“蚂蚁搬豆”。

《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2019-05-01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爱护益虫。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昆虫挂图一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 教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讲述。 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 教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教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一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挂图,找一找藏在画中的昆虫。 教师:今天有许多小昆虫来和我们捉迷藏游戏,他们就藏在这幅画里面,请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虫?他们藏在哪里? 教师: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是一下子就发现昆虫的?还是仔细看才发现的?为什么仔细看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 教师介绍昆虫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常识,让幼儿了解昆虫会变颜色保护自己,这种变色白虎自己的办法,叫保护色。 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保护色。 1、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 2、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 3、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有毒,不要伤害自己,如:瓢虫。 ――教师扩展幼儿思路: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虫和害虫。 ――教师:在昆虫的大家庭里,对我们人类来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教师:你知道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蝴蝶在幼虫时有爱吃嫩菜等危害,但在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和观赏的益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