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综合交通发展规划-4_1_.24

嘉善县综合交通发展规划-4_1_.24
嘉善县综合交通发展规划-4_1_.24

嘉善县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嘉善县交通局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九年四月

目录

一、发展基础 (2)

(一)发展现状 (2)

(二)存在问题 (4)

二、发展要求 (6)

三、发展思路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发展原则 (12)

(三)发展目标 (12)

四、发展规划 (14)

(一)规划方案 (14)

(二)效果展望 (27)

(三)近期行动计划 (29)

五、措施建议 (32)

附图:

附图1:嘉善县基本情况示意图

附图2:嘉善县综合交通现状示意图

附图3:嘉善县“五纵七横七联”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示意图

附图4:嘉善县“两横两纵八支”内河航道网布局规划示意图

附图5:嘉善县综合交通布局规划示意图

附图6:嘉善县交通近期建设重点项目示意图

附图7:嘉善县综合交通网络建设进展示意图

嘉善县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嘉善县毗邻上海,与苏南地区相接,地处上海、杭嘉湖、苏锡常三大都市圈的交汇处,区位优势明显,在浙江省接轨上海的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嘉善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机遇,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实施“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区域特色经济发展迅猛,城乡统筹发展卓有成效,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前30位,发展优势明显,基础不断增强。

作为浙江省尤其是嘉兴市全面接轨上海的重要战略支点,嘉善县有条件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嘉善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眼于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嘉善县区位特点和发展条件,提出了把嘉善打造为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长三角中心区经济重地、主动接轨上海前沿高地、城乡一体发展先行之地,建设新兴产业集聚区、精致自然休闲区、现代农业精品区、现代农村样板区、和谐建设示范区和生态环境优美区,为嘉善经济社会发展勾画了新的宏伟蓝图。

交通运输是嘉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加快综合交

通体系建设,是推动嘉善全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对于进一步发挥嘉善区位优势,促进产业集聚和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精神,以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和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为主线,以国家、省、市相关交通发展规划为指导,结合嘉善县相关交通规划,在重新审视嘉善县综合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新阶段嘉善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发展要求出发,分析把握交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坚持以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和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为理念,突出强调衔接、优化、提升、整合,从战略上谋划嘉善县未来综合交通发展方向和重点,以适应和支撑嘉善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本规划基年为2008年,近期着力于2009~2012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嘉善县交通运输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已初步形成铁路、公路、水路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框架,支撑和促进了嘉善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1.跨区域运输通道初步形成,对外交通联系显著增强

嘉善县已初步形成了方式齐全的对外运输通道。沪杭铁路穿境而过,在县域内设有一个三级铁路站;以沪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320国道等高等级公路为支撑的公路主骨架基本建成,高等级公路里程达到140公里;以杭申线、湖嘉申线等高等级航道为主干的航道网络不断完善,通航里程超过300公里。对外运输能力显著提高,有力促进了嘉善与上海等周边区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2.城乡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服务水平逐步提升

到2008年底,嘉善县公路总里程达到706公里,公路网面积密度达到了140公里/百平方公里。目前已实现县城到各镇通二级公路,各镇20分钟到县城和10分钟上高速公路。全县所有建制村通水泥路和公交,村道联网、公交线路港湾式停靠站覆盖等工程正逐步推进。城乡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服务水平逐步提升,有力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3.运输能力不断增强,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

全县2008年公路客货运输量分别达到了1663万人和368万吨,沪杭铁路嘉善站客货发送量分别达到了47万人和8万吨,全县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了1000万吨。从主要通道交通量情况来看,目前沪杭高速和320国道构成的东西向公路主通道年均日交通量已达到7.3万辆/日(标准小客车),近5年来年均增长率超过7%。

4.桥梁建设和改造工程逐步推进,居民出行条件不断改善

嘉善县处于水网地带,河网密布,水域面积占到了县域总面积的14.3%。为方便居民出行,嘉善县不断推进桥梁建设,于2007年全面完成了撤渡建桥任务。目前全县共有公路桥梁700座,3.9万延米。近年来,嘉善县又着力推进农危桥改造工程,投资2.6亿元完成农危桥改造411座,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居民出行条件。

(二)存在问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实现交通科学发展的角度,按照“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新的战略要求审视嘉善县交通发展水平,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对外通道能力不足、布局不完善,区域运输服务一体化程度有待提高

嘉善县高等级公路、重要航道和铁路等对外运输线路多为东西走向、且集中分布在县域中南部,北部区域外连上海的通道数量少、能力弱,南北向公路运输通道不足,航道等级偏低,通航条件亟待提高。连通周边地区乡镇的出口公路不畅,多数出口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运输服务一体化程度有待提高,不同运输方式间、不同行政区域间交通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信息系统不能互通互联,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滞后,不能提供省际间客运公交服务,尚未实现区域联网售票,难

以适应同城化发展的需要。

2.城乡交通网络布局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城乡公共运输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嘉善县境内水网纵横,受河道影响和资金制约,多数农村公路是在原有便道上改建而成,弯道较多、线形不畅,升级改造任务较重。部分乡镇间缺乏便捷连通的高等级公路,建制村之间联网公路尚未形成。通村公路技术等级偏低,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尚未完成,安保设施不够完善,部分路段街道化严重,服务水平较低。全县虽已实现村村通公交,但线路网络化程度低、站点配置少,城乡公交营运和税收政策不统一。城乡交通发展和运输服务水平与城乡基本公共运输服务均等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3.枢纽站场衔接不畅、内河码头发展滞后,综合交通整体效益有待发挥

嘉善县综合运输体系缺乏统筹规划,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协调不够,交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沪杭客运专线嘉善南站与公路新客运中心之间的衔接有待优化。内河港口码头布局分散、规模小,专业化码头和规模化公用作业区缺乏,码头后方集疏运公路标准低、能力不足、运行不畅,制约了内河水运优势的发挥。

二、发展要求

长三角地区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已经建立了雄厚的发展基础。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国土面积占全国的2.2%,人口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但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三分之一以上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外向型经济最活跃、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

未来一段时期,长三角地区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长三角地区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高技术产业以及石化、钢铁、汽车、船舶和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支柱产业;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等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上海市将继续发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以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和高端服务功能,率先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

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城市。浙江省尤其是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将以融入上海为方向,更大程度上承担上海大都市的外围产业与居住功能,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现代医药、石化、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嘉兴市将加大接轨上海力度,重点发展临港型产业、高附加值传统特色产业和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上海产业转移的吸纳基地、产业协作的配套基地、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和跨国公司的出口加工基地。

嘉善县作为浙江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和长三角区域交通的重要节点,将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坚持科学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各方面建设,努力把嘉善建设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长三角中心区经济重地、主动接轨上海前沿高地、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之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将对嘉善县交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1.发挥接轨上海的“桥头堡”作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外交通联系

嘉善县地处苏、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是浙江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嘉善县抓住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机遇,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与上海的交往与联系日益紧密,工业发展积极接轨上海并实现互动,农副产品产量的40%销往上海市场,旅游市场60%客源来自上海。随着对外对内开放水

平的提高,嘉善县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3亿美元,引进县外内资25.7亿元。

上海市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战略,将为周边地区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嘉善县经济发展将以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为突破口,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引导产业发展由块状经济向产业集聚转变,加快建设成为上海产业转移、技术扩散的承载地和产业链延伸的密集区。区域间人流、物流的迅速增长,企业向产业带集中、向园区集聚的发展模式,要求嘉善县加快对外交通通道建设,尤其是通往沿海港口的疏港公路与航道建设,积极发展与上海对接的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与上海的同城效应,与周边地区一起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区域快速交通网络。

2.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体系

嘉善县城乡发展比较均衡,城乡差距相对较小,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较好。下阶段,嘉善县将按照建设科学发展示范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体制基本接轨、城乡产业相互融合、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差距明显缩小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成为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之地。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嘉善县交通发展始终

贯彻“三个服务”理念,按照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交通在统筹城乡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加强城乡交通联系。农民居住集聚化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模式的深入推进,汽车下乡政策的推广实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要求进一步加大农村交通发展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农村“两分两换”居住模式改革,将形成农村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拆迁与征地分开,农民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必将加快新集镇建设步伐,带来大量建筑材料运输需求,要求加快内河水运发展,满足大宗货物运输需要。农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的不断上升,要求进一步加快乡镇客运站点建设,优化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模式,提高城乡交通公共服务的网络化程度。

3.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进一步推进综合交通协调发展

公路、水路、铁路等单一运输方式各自建设与发展,容易产生土地分割、枢纽设施不兼顾、运输方式不衔接等问题,造成资源浪费,增加社会建设成本。嘉善县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农田保护压力较大,环境承载力非常有限,交通发展受土地、能源等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制约日趋突出。交通作为资源密集型行业,必须推动由单一运输方式各自发展向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转变,在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努力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发挥综合运输组合优势。

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要求继续发挥公路在中短途客货运输中的主导作用,加强铁路在中长途客运和大批量物资运输方面的优势;利用水网密布的自然资源条件,加快发展内河航运,发挥其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满足大宗物资运输和集装箱江海联运发展需要;积极发展与上海对接的城市轨道交通,发挥其安全、舒适、快捷、准点、容量大的优势,满足嘉善与上海实现同城效应后人民群众便捷出行的需要。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要求注重各种运输方式的统一规划,统筹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建设立体式多功能综合运输枢纽,实现综合交通的协调发展和集约化发展。

4.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消费结构逐步升级,要求进一步提高交通服务水平

嘉善县已经进入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业结构正在由五金机械、木业家具、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向数码电子、精密机械、太阳能光伏产业转变,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80.8亿元,同比增长25.1%;农业结构正在由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现代养殖业转变,2008年实现农业产值35.0亿元,同比增长15.4%;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古镇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温泉旅游各具特色,2008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6.9亿元,同比增长了42.8%。嘉善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持续升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

经济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对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便捷舒适的交通服务需求不断增强,要求进一步扩大交通服务领域、完善服务网络、提高服务水平、注重交通安全。下阶段,要着力提高运输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和运输组织效能,整合交通信息资源,提高交通公共服务信息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加快开展省际毗邻客运班线的公交化改造,建立客运“一卡通”服务体系,完善区域小件货物快运网络和城乡配送体系;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重点是加快农村危桥改造,加强道路客运和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建立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三、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做好“三个服务”,按照“推进三大建设,打造畅通浙江”的交通发展战略,以嘉善县区位优势和交通发展资源条件为基础,以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为要求,以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方向,坚持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推动区域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综合交通一体化,构建安全、通畅、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嘉善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坚持率先发展,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

嘉善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基础条件较好,交通发展要坚持率先发展,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注重省际间、区域间的有机衔接,建立一个内外协调、接轨上海、面向长三角的开放型综合运输网络,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

2.坚持和谐发展,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嘉善县交通发展要坚持和谐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强和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城乡公共运输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推动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

3.坚持协调发展,促进综合交通一体化

嘉善县交通发展要坚持协调发展,在充分发挥公路、水路、铁路、城市轨道等交通方式各自优势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和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发挥综合交通整体效益,促进综合交通一体化。

(三)发展目标

未来嘉善县综合交通发展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抓机遇、突出重点,着力强化区域骨干交通网络,构筑城乡快速交通网络,完善城乡集散交通网络,构建运输枢纽站场系统,发展运输服务保障系

统,加快推进嘉善县现代交通运输业率先发展。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外交通实现同城化,城乡交通实现一体化,基本公共运输服务实现均等化,运输服务和管理实现信息化,形成快速高效、便捷顺畅、集约环保、安全可靠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嘉善县打造成为浙江省交通全面对接上海和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先行示范地。

2.近期目标

到2012年,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运输管理与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更加协调、衔接更加紧密,基本适应嘉善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加快区域交通干线建设,进一步加密、升级与上海及周边地区联系的干线交通网络;

——加快完善县域公路网络,大部分镇之间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连通,基本形成城乡交通网络化;

——内河航道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强港口规模化公用作业区建设,加快连接嘉兴港航道建设,满足工业发展原材料进口需要;

——建成以新客运中心为代表的一批客运枢纽站场,基本完成城乡公交港湾式停靠站点建设,优化完善城乡公交线路网络,城乡公共客运系统便捷可靠,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四、发展规划

(一)规划方案

根据嘉善县综合交通发展思路及发展要求,结合国家、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各级交通部门相关规划,通过规划建设“三级网络、两大系统”——区域骨干交通网络、城乡快速交通网络、城乡集散交通网络、运输枢纽站场系统、运输服务保障系统,为嘉善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1.区域骨干交通网络

区域骨干交通网络是由跨县域干线铁路、公路、航道以及城市轨道共同组成,与周边区域和全国运输网络充分衔接,主要承担过境和出入县域的快速、大容量客货运输,是嘉善县接轨上海、沟通周边区域、通达临近空港和沿海港口的主要交通依托。

区域骨干交通网络规划总里程约318公里。其中,铁路及城市轨道69公里(电气化铁路15公里、客运专线13公里、磁悬浮线13公里、城市轨道28公里);公路164公里(高速公路63公里、一级公路68公里、二级公路33公里);内河航道85公里(三级航道34公里、四级航道25公里、五级航道26公里)。嘉善县周边区域主要交通网布局示意图见图1,嘉善县区域骨干交通网络布局规划示意图见图2,具体规划线路见表1。

表1 嘉善县区域骨干交通网络布局规划线路

15

其中,规划的城市轨道线位是初步设想方案,考虑到上海市最新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初步调整方案中把20号线延伸到朱家角镇东方绿舟、9号线缩短至松江新区等情况,调整嘉兴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方案中的1号线支线B在嘉善县的走向,与上海城市轨道20号线相接。具体规划线位及站点设置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2.城乡快速交通网络

城乡快速交通网络是依托于区域骨干交通网络,由县城辐射各镇、各镇间互通、连通周边地区乡镇和主要枢纽站场(含港口作业区,下同)、重要产业园区、主要旅游区等公路组成,主要承担县域内及与周边城镇间的快速客货运输,是嘉善县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交通基础。

城乡快速交通网络规划里程约177公里,规划等级全部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其中一级公路74公里、二级公路103公里,对城镇化发展较快地区的路段,公路标准应与城市道路标准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和建设。城乡快速交通网络布局规划示意图见图3,具体规划线路见表2。

表2 嘉善县城乡快速交通网络布局规划线路

17

城乡快速交通网络和区域骨干公路网络共同构成了嘉善县干线公路网,布局方案为“五纵、七横、七联”,总规模341公里(见附表1及附图3)。规划等级为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其中高速公路63公里,一级公路142公里,二级公路136公里。

嘉善县干线公路网规划方案具体路线如下:

五纵:

纵1:嘉善-独山港区疏港公路。该线路北接上海市莲盛镇,经丁栅、姚庄、惠民,南连独山港区,是嘉善县通往独山港区的重要疏港公路。规划等级为二级公路,里程30公里。

纵2:嘉善-温岭公路(平黎公路)。该线路为浙江省规划省道,北接江苏省黎里镇,经大云、魏塘、干窑、西塘、陶庄,通往平湖市和乍浦港区,是嘉善与江苏、平湖等周边区域联系的重要对外通道。规划等级为一级公路,里程36公里。

纵3: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该线路北连318国道,经陶庄、洪溪、大云,南接杭州湾跨海大桥,是长三角地区南北向重要通道。规划等级为高速公路,里程25公里。

纵4:芦墟-杨庙公路。该线路北通江苏芦墟镇,经洪溪、杨庙,南连320国道,是纵贯嘉善西部区域的重要干线公路。规划等级为二级公路,里程24公里。

纵5:秦山-田乐公路。该线路是浙江省规划省道,北接王江泾

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 划纲要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一一年六月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发展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形势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发展思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指导方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总体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主要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大力加强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保障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完善人才领导体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开展人才资源统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强化人才资金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能交通系统资料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课程论文 (2013—2014 学年度第 2 学期) 智能交通系统 摘要 1.智能交通系统(r 巧)的基本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卫星定位导航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地运用于交通的运输、服务、控制、管理和车辆制造,从而使车辆靠自身的智能在道路上安全、自由地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调整至最佳状态,驾驶员靠系统的智能对道路交通情况了如指掌,交通和运输管理人员靠系统的智能对道路上的车辆行驶和交通状况一清二楚。使人、车、路密切地结合,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 2.智能交通系统(1

书)的主要功能对车辆能提供道路障碍物自动识别、自动报警、自动转向、自动制动、自动保持安全车距、车速和巡航控制功能; 对交通出行者能提供道路条件、交通状况、交通服务的实时信息,及车辆定位导航功能; 对交通运输企业能提供道路和交通信息,以及车辆定位、跟踪、通讯、调度功能; 对道路管理部门能提供交通流的实时信息,以及不停车的自动收费功能; 对交通管理部门能提供对道路交通流进行实时疏导、控制,和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功能。 关键词:城市交通;智能交通系统;现状和发展;应用及前景分析;发展对策; 前言 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前面有效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的根本途径,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资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ITS的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我国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起步比较晚,但各级政府对发展智能运输系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清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地十五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建立健全综合的现代运输体系,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 智能运输系统利用现代科学系统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起职能的联系。优化和调整道路交通流量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人车路的和谐统一。ITS在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里有效率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以其机动性好、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以及运送速度快的特点,成为我国城市和城间中短途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GPS和GIS等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公害对加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内容简介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内容简介 一、综合交通网规模与构成 1、规划2020年综合交通网总规模为338万公里以上(不含空中、海上航线、城市内道路和农村公路村道里程)。 2、综合交通网构成为:公路网总规模达到300万公里以上(不含村道),其中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65万公里,高速公路10万公里左右。铁路网总规模达到12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其中铁路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交通线路1.5万公里以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500公里。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3万公里,其中国家高等级航道1.9万公里,五级以上航道2.4万公里。民用机场数量达到244个。沿海主要港口25个。输油气管道达到12万公里。 3、港口能力。沿海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65亿吨以上,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4亿标准箱,沿海及沿江港口煤炭吞吐能力达到12亿吨以上,港口的铁矿石接卸转运能力达到3.5亿吨以上。 二、综合运输大通道布局方案 综合交通网骨架由“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国

际区域运输通道组成。其中, “五纵”综合运输大通道为: 1、南北沿海运输大通道。 2、京沪运输大通道。 3、满洲里至港澳台运输大通道。 4、包头至广州运输大通道。 5、临河至防城港运输大通道。 “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为: 6、西北北部出海运输大通道。 7、青岛至拉萨运输大通道。 8、陆桥运输大通道。 9、沿江运输大通道。 10、上海至瑞丽运输大通道。 国际区域运输通道为: 1、东北亚国际运输通道(含中蒙通道)。 2、中亚国际运输通道。 3、南亚国际运输通道。 4、东南亚国际运输通道。 三、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方案 1、综合交通枢纽层次划分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ITS 目录 背景及需求4 形势与背景4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4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4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4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4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4 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合理规划勤务信息5 规划定位5 强化指挥中心职能,紧密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城市ITS建设5 依托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细分业务重点,构筑城市ITS感知网格5 “打基础、上业绩、出成效”三年三大步,合理推进城市ITS进程6 以人为本,推进人、车、路、环境协同发展6 规划目标6 提升全城路网实时态势监控和交通秩序监管水平6 打造全城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数据中心6 提升交通管理分析的智能化程度,加强涉牌违法目标车辆的打击能力7 提升应急指挥协作水平,加强应急处突综合调度能力7 提升道路科学辅助决策能力,优化路网渠化、信号配时等交通管理措施7 增加互联网+智能交通应用,增加道路交通信息交互能力,提升城市交通形象8 提高系统运维和数据运维的自主分析能力,提高智能交通系统健壮性8 提升业务需求迅速转换为实际系统建设落地的能力,打造城市交通管理亮点8 系统总体设计9 城市智能交通总体建设规划9 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ITS子系统建设10 以人为本开展交通信息交换平台建设18

背景及需求 形势与背景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公众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交通拥堵范围与程度扩大,需要ITS构建宏观调控手段。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在大规模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要ITS软环境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速。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管理需求,通过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打击机动车闯红灯、行人闯红灯、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非法占用公交车道、道路逆行压线等行为,规范出行交通新秩序。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引进先进的IT手段,通过交通物联网等技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实现“智慧交通、低碳出行”。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智慧交通、低碳出行、感知全程”的公众出行服务理念,全力打造城市ITS信息服务体系新架构。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目录 前言 一、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 (一)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 (二)综合交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十五”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 二、发展方针和目标 (一)发展方针 (二)“十五”发展目标 (三)2010年发展设想 三、“十五”综合交通建设重点 (一)铁路 (二)公路 (三)沿海港口 (四)内河航运 (五)民航 (六)管道 (七)城市交通 四、“十五”综合交通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 (二)广开资金渠道,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交通价格改革 (四)推进交通运输技术进步 (五)扶持西部地区交通发展 前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继续加快交通运输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 本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的重点专题规划,是指导和组织2001年至2005年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包括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和未来形势的分析,“十五”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方针和目标、发展重点以及主要的政策措施等内容。 一、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

(一)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消除交通运输严重的“瓶颈”制约,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增加投入并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推进了交通运输的改革与发展,使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落后被动的局面初步扭转。综合交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有: 1、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运输能力不断增强。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的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和装备技术水平,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和铁路提速成为九十年代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形象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2000年末,铁路营业里程6.8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6000公里,其中复线里程2.16万公里,电气化里程1.5万公里,分别比1995年增加4700公里和53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40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1.27万公里,公路已通达99%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分别比1995年提高1.9和10个百分点;民航机场129个,比1995年增加11个,航线1120条,比1995年增加323条,航线里程151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39万公里;输油(气)管道2.5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7800公里;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7855公里,比1995年增加1140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646个,比1995年增加164个。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使交通运输在满足运输需求、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时间、提高运输质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铁路运输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公路交通状况明显改善;港口压船压港减少;民航干线运输基本适应需求。2000年全社会货运总量135亿吨,比1995年增加11亿吨,货物周转量43359亿吨公里,比1995年增加7629亿吨公里;全社会旅客运输总量146亿人,比1995年增加29亿人,旅客周转量12188亿人公里,比1995年增加3186亿人公里。城市交通发展速度加快,目前全国668个设市城市中有613个城市有公交设施,公共交通车辆21万辆,地铁线路120公里,出租汽车79.1万辆;城市道路长度15万公里,道路面积18亿平方米。总体上,运输紧张状况有较大程度的缓解。 2、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始得到发挥。从“八五”开始着手建设的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骨架已初步形成,由铁路、公路、内河和沿海港口组成的煤炭运输通道,以沿海主要港口为龙头、后方各种运输方式为集疏运的外贸货物运输通道,以沿海和长江港口为重点的原油、铁矿石运输通道运输能力大幅度增加,运输效率不断提高,通过高速公路建设、民航运输发展、特别是铁路的提速,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客运快速通道框架基本形成,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经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客货运输依赖单一或少数运输方式的运输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始得到较好发挥。2000年与1980年相比,货物周转量中,铁路比重由48%降为31.4%,公路比重由6%上升为13.8%,水运比重由42%上升为53.2%,管道比重仍维持1.6%左右;旅客周转量中,铁路比重由60.6%降为36.8%,公路比重由32%上升为54.2%,水运比重由5.7%降为0.8%,民航比重由1.7%上升为8.2%。公路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铁路、水运的长距离、大运量的优势得到了较好发挥。 3、交通运输改革取得进展。运输管理体制与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取得一定进展,铁路全面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提出“网运分离”的改革方案,公路、内河和海上运输基本实现“政企分开”,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通过重组、改制,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立。交通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多元化格局正逐步形成。运输价格改革稳妥推进,公路、内河水运等运输方式运价基本与市场接轨。不同行业与多种经济成分参与运输经营,运输市场竞争机制正在建立,运输质量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用户已开始有可能通过运输市场选择经济、合理和服务质量高的运输方式及运输企业。

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长期发展规划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竹铺中心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深刻理解我县“促进公平,强基固本,提高质量,改革创新,服务发展”教育工作方针,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理清学校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有效的办学策略,加快我校的发展速度,特制订我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根据学校“两继三自四生成”的办学思路,确定学校2011—2020年的发展目标:2015年前,成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2020年前,将学校办成一所全区一流的、特色鲜明的示范性普通高中。把中山中学建成有深厚文化内涵、现代教育理念的自治区一流示范性普通高中,培养全面发展、有特长、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合格劳动者。(二)阶段目标: 1、2012年前,完成学校改造一期工程(新教学楼启用),成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立项建设学校。 2、2014年前学校改造全部完成;新校区完成规划。 3、2015年前,初中部完成剥离;在校高中生达到30个教学班,通过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新校区建设启动。 4、2017年,新校区启用。两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完成。 5、2020年前实现把中山中学建成有深厚文化内涵、现代教育理念的自治区一流示范性普通高中。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三风”。 1.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养成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五爱教育”为核心,以“八荣八耻”为指导,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活动主题,在学生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组织学生学习新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落实德育常规,以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拓宽德育途径,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 (1)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活动主题,以地方的德育基地、地方文化等教育资源为载体,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为目标,广泛进行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进一步细化、规范学校的德育活动,制定德育工作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计划,落实工作制度与要求。深入学习贯彻新的《中学生守则》为重点,通过开展“文明班级”评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语言文明习惯。有计划地抓好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契机的系列教育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读书、大手拉小手、学雷锋行动、社会实践、春秋季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祖国的思想,培养学习探究与体验的热情。 (3)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开展社会服务、劳动、社会实践与体验活动。艺术节、学雷锋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劳动思想与技能,增强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性,培养良好的学风。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动态趋势分析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动态趋势分析 0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确定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当前构建我国交通运输系统所必须认真考虑的个问题[1,2]。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该系统是否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蓝图,并以此为依据,具体指导该系统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其次,一个系统的合理发展,还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明确具体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该系统的发展目标[3,4]。因此,研究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动态趋势对我国的交通事业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1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1.1交通规划 目前,交通规划呈现出持续化、民主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月重视,人性化交通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体现人性化的方面,大家更为重视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方式,同时,对道路的分级和城市密度的改变也有了新的思想方法。 1.2决策模式 专家决策作为一种理性的决策,将人、环境、经济、社会、体制等一系列系统中的各种行为的发展趋势和动态的交互影响整合起来考虑。在具体决策技术上将经验规则、专家知识、系统关系等描述手段用于建立相应的定价模型[5]。同时,还要充分结合民主决策,考虑交通运输规划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便捷性,更好地为社会和经济系统做贡献,更好地服务人民。 1.3交通政策 提到交通政策,难免要考虑到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即战略层面、规划层面和应用层面。虽然这三个层面的交通政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但从国家层次及总体规划上来看,都体现了交通政策的可持续、一体化、民主化的原则。在具体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把应用层面的交通政策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针对交通设施硬件建设和针对交通工具两类。 1.4交通管理 目前,交通管理模式发展方向是一体化和智能化。一体化是传统交通管理模式在整体论、系统论指导思想下的新发展,包括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客运系统和货运系统、交通运输规划与交通运输运营、土地规划与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诱导、交通运输系统结构、交通运输系统资源、城市与乡村交通的一体化等。而在智能化的发展上,体现于计算机技术逐步引入交通规划中,包括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引导、交通运输系统结构的优化等方面。 1.5交通技术 交通运输系统制定了可达、快捷、安全、舒适、可持续的目标,在科技的保障下实现的。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现代科技提供了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各种智能技术的应用;在交通工具方面,现代科技提供了能源、材科、机械制造和控制等诸多技术的发展。 2交通运输发展方向 2.1智能运输系统的提出 目前,我国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交通拥挤阻塞、交通事故频发及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与日俱增。通常考虑到最直接的解决方法是修建道路,不过仅考虑单一因素道路因素或车辆因素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的。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将人、车、路进行综合考虑,融入了先进科技、有着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智能运输系统(its)就由此诞生了,这也是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一一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现状 (2) 二、形势要求 (3) 三、发展思路...........................................5(一)指导方针.................................................5(二)总体目标. (6) 四、主要任务...........................................7(一)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7(二)大力加强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10(三)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17) 五、保障措施..........................................18(一)完善人才领导体制........................................18(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9) (三)开展人才资源统计........................................20(四)强化人才资金保障. (20) 前言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人才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以至今后十年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关键时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人才保障能力,将深刻影响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进程和效率。

为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交通运输人才发展,按照中组部关于编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根据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部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工作。 1 一、发展现状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随着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大建设大发展,全行业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结构不断改善,人才素质不断提升。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共有从业人员3429万人,其中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1142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571万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03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17万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万人;共有技能人员1420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800万人,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38万人;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受到国家级和省(部)级表彰、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技能竞赛奖励、享受国务院和各省(市、区)人民政府“政府特殊津贴”的人数达到14142人;与此同时,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加大人才评价与发现力度,评选出一批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优秀人才。大批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已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行业人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面对日趋复杂的自然条件和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解决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建养、运输服务、安全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科技难题的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高 2 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有关目标要求。二是人才的专业与地区分布不够合理。现有人才尤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于交通工程科技研发、勘察设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解决规划方案.docx

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一、概述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必要性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目标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智能交通系统整体架构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架构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主要子系统应用设计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高清卡口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高清电子警察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道路监控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信号灯控制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交通诱导和信息发布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智能公交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作为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综合交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布局和结构得到改善,设施装备水平较大提高,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看,交通运输仍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瓶颈”制约尚未完全消除,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任务,需要加快建立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满足经济社会对运输的总需求。为明确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交通运输资源,发挥综合交通的整体优势,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综合交通网涵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通过在地理空间上和功能上的有机组合、衔接,形成网络布局,构成了综合交通体系的基础。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构建一体化整体最优的综合交通系统为目标,遵循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地理特征,对各种运输方式按照其经济技术特征进行合理布局、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突出各种运输方式优化、衔接和协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网络总体规模与构成、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方案,以及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从局部最优上升到整体最优,进而提高我国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综合效益。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是指导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和发展规划的依据。本规划已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能源、工业等相关规划进行了衔接,今后,将根据交通运输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本规划有关容进行修订和调整。 一、综合交通网现状评价 (一)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建设,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交通网络总量已初具规模,网络布局和结构明显改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到2005年底,全国运输线路总里程达

智能交通系统(ITS)市场分析和个人市场拓展规划

智能交通系统(ITS)市场分析和个人市场拓展规划 根据几日来对于公司课件的学习,以及网上资料的查阅,现将我对于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市场分析以及个人市场拓展规划罗列如下: 第一部分:智能交通系统(ITS)市场分析一、市场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交通管理和交通工程逐步发展成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在较完善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集成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所建立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它是充分发挥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潜力,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挤的有力措施。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交通智能化取得长足发展。以示范、试点工程建设为依托,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在交通运输动态信息采集和监控、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交通运行综合分析辅助决策和交通信息服务四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公路交通信息化发展开始进入协同使用和综合服务的新阶段。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对城市建设的格局,尤其是对道路建设的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它要求城市道路建设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可以提高城市道路的等级水平。其次,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可以影响城市的土地使用状况,减少道路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利用水平,扩大道路的容量。这样,和大量投资于道路建设来解决城市交通

问题来对比,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资金,而且保持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城市的发展预留了更多的空间。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立更加全面、高效的交通运输运行监测网络,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交通运输系统全网联动、协同使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在提升运行效率、服务公众出行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长远来看,我国的智能交通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在交通运输的各个行业和环节得到广泛使用。但从目前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发展战略、路网建设规模、道路交通管理以及ITS在中国的研究和使用情况,在未来几年内,ITS主要使用于我国的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这两个领域。“十二五”期间,中国在200个以上的大中型城市建立城市交通指挥中心。中心将集公安交通综合业务管理、视频监控、信号控制、交通信息检测、GPS车辆定位、通信调度指挥及交通信息发布等系统于一体,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和交通信息,以最小的资金投入和最大的性能指标实现面向中等以上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业务管理规范,科学组织交通,提高现有道路通行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逐步实现交通管理现代化。在城际交通方面,伴随着中国高速公路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管理所需工程设施,特别是高速公路的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需求量将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实现了跨省区市高速公路的联网收费管理和跨省区市示范工程,未来将进一步实现跨省区市区域联网收费,从而实现高速公路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

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大纲

附件1 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大纲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年12月

目录 一、发展现状 (1) (一)发展成就 (1) (二)存在问题 (3) 二、发展要求 (3) (一)形势要求 (3) (二)需求分析 (6)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9) (三)发展目标 (10) 四、主要任务 (13) (一)基础设施 (13) (二)运输服务 (15) (三)科技进步与信息化 (17) (四)绿色交通 (17) (五)安全与应急保障 (17) (六)全面深化改革 (17) 五、政策措施 (18) 附表: (20)

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大纲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进一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编制总体上要体现交通运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要体现国家重大战略和我省战略举措的任务要求,体现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发展要求,体现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要求,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近远结合、突出重点,为指导“十三五”时期我省综合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就 从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总结“十二五”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成就,有定量数据和典型案例支撑。总体评价“十二五”期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分析评价“十二五”期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转变方式、改善民生、规划制定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1、基础设施 重点分析“十二五”期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交通基础设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和建设及养护管理进展情况,各种运输方式营运总里程规模及等级结构优化情况,

智能交通系统

浅谈智能交通系统

————————————————————————————————作者:————————————————————————————————日期: 2

浅谈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简称ITS)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一、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 从国际上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历史来看,各国普遍认为起步于60-70年代的交通管理计算机化就是智能交通系统的萌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交通管理和交通工程逐步发展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但是智能交通系统与原来意义上的交通管理和交通该有着本质的区别,智能交通系统强调的是系统性、信息的交互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其核心技术是交通流理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系统工程等。 我国的ITS研究和实施起步较晚,90年带中期以来,在交通部的组织下,我国交通运输界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跟踪ITS技术,并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政府在继续加快基础建设的同时,已提出将智能交通作为我国未来交通运输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有限领域予以重点支持。 1998年1月交通部扑住成立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单位为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在交通部的组织下,该中心承担了部重点科研项目“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究“。通过开项目的研究,提出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整体框架,为交通运输界提供指导性意见。在”十五“期间,由科学技术部牵头,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全国20余所高校和研究所参与的国家重大攻关项目”ITS体系框架“和”ITS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制定“已经通过国家坚定。这将为我国顺利实施ITS 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ITS能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家政府部门的重视,已经产业化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国内一些公司也纷纷介入其中。这些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兴的IT 公司,一类是一直从事交通工程的公司。国内在ITS 领域的总体水平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缺乏在交通领域和信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没有实际ITS的经验,还没有成熟完善的系统可以应用于实际。总的来说,我国的ITS尚处在起步阶段,实际应应用的硬件设备大都采用国外的进口设备,以欧、美、日的产品为主,国内自主开发的系统仍出在使用阶段。 二、智能交通的应用 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一直处于国内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前列,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尤其是将在北京举行的2007年ITS世界大会和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这促使北京需要进一步全面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北京在智能交通方面建立几大应用系统。 1、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与服务系统 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是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支撑层,是连接其它9个应用系统的枢纽,负责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信息的存贮、处理和发布,是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建设内容。该平台将于2007年之前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可以实现向政府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向社会公众提供多方式、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为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条件。 2、客运枢纽站运营调度管理与乘客信息服务系统 北京动物园公共汽车枢纽站运营调度管理与乘客信息服务系统示范工程已于2004年7月正式启用,实现了枢纽站内运营车辆的实时优化调度,是国内公共交通行业第一个拥有智能调度系统的大型综合性枢纽站。它的启用,能实现乘客的集中、立体化换乘,有效缓解周围一带的交通拥堵状况。 3、公共电汽车区域运营组织与调度系统 公共电汽车区域运营组织调度将根本改变"一线一调"的传统调度方式。通过对区域内公交车进行统一组织和调度,提高公交线路的调配和服务能力,实现区域人员集中管理、车辆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前言 ”十二五”时期,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交通运输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根据国务院批准交通运输部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我部组织编制了《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以保障和改进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为着力点、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 积极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规划》包含了综合运输、公路交通、水路交通、民用航空、邮政服务以及城市客运管理等方面, 反映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提高运输服务水平, 加强养护管理, 强化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提高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 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大力提高行业发展软实力等内容, 体现了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描绘了交通运输未来发展的蓝图, 提出了交通运输发展的行动纲领, 对”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纵观国际国内形势, 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 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 发展格局面临深度调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 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 必须清醒地看到, 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面对新的发展形势, 交通运输发展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趋势, 紧紧抓住战略机遇, 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加快交通发展方式的转变, 大力发展现 代交通运输业。 第一节发展需求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进一步增强交通运输保障 能力 根据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预期, GDP将年均增长7%, 城市化率将从47.5%提高到51.5%, 外贸进出口将保持8%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交通客货运输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预计到”十二五”末, 公路客货运量分别达到400亿人、 300亿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8亿吨。内河货运量达到38.5亿吨。民航客货运量分别达到4.5亿人、 900万吨。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在的基

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1.智能交通建设目标 交通的本质是将“人、车、路”的内部要素进行相互关联,其结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内部要素之间的整合协同,还受地理环境、产业结构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外部环境的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系统中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如何有效的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交通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基于此,智能交通的整体框架主要划分为物理感知层、软件应用平台及分析预测及优化管理的应用。其中,物理感知层主要是对交通状况和交通数据的感知采集;软件应用平台是将各感知终端的信息进行整合、转换处理,以支撑分析预警与优化管理的应用系统建设;分析预测及优化管理应用主要包括交通规划、交通监控、智能诱导、智能停车等应用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视频监控、智能识别和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可管理空间、时间和范围,不断提升管理广度、深度和精细度,以达到以下4各目标: ?提高通行能力; ?减少交通事故; ?打击违章事件; ?出行信息服务; 智能交通整体应用框架图如下图1所示: 球机 ... 高清摄像机 ... 交通信号、诱导屏

2. 智能交通组成部分 智能交通整体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信号控制、视频监控、智能卡口、电子警察、信息采集和处理、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等板块。 2.1 信息综合应用平台 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并非将各个子系统在数据和空间信息在物理上的简单堆砌,而是在数据层面实现真正的融合和统一,并基于这些统一的数据实现城市交通的综合管理职能,真正成为“无缝集成管理、综合信息分析”的应用平台。 通过整合集成各个子系统,集视频监控、事件检测、数据分析、诱导发布、违章记录为一体的先进交通综合控制平台。达到可视化智能管理与控制和管理决策辅助支持,实现常态下的日常综合交通管理和违章执法,以及面向事件的联动控制和应急处置具有系统监控功能、事件检测功能、交通诱导功能、电子警察功能、事故处理功能等。大幅提高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有效地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 当一个事故或报警产生上报或者发生时,由监视模块负责向管理员工作站发出警报提示,之后根据事故的级别地点等在地里信息系统上标注出相应的信息,并根据相应规则标注出有效的监控摄像机、信号机、GPS警车、卡口等电子设备为综合指挥提供支持。同时根据相应的预案提出需要通知的相关人员名单,由管理员确认后对相关人员发出通知。之后,指挥决策者可以根据电子地图上反映的情况快速合理的部署解决方案。直至事件处理完成。整个操作过程都会有相应的日志记录,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处理同类事件提供依据。 2.2 信号控制系统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管理系统的中枢,其管理和控制手段的优劣直接影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或疏通的效果。虽然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有改善交通流秩序与保障安全的优点,但是若不能提供优化的控制,将会产生交通流停顿与拥堵的负面效果,会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信号控制通常具有控制系统和网络发布控制指令,业务应用软件根据业务要求和规则提供现场及周边状况,与专业控制系统如“动态信号灯控制系统”联动发布控制指令,或者直接与技术信号设备如“特殊通道信号灯”联动发布控制指令。随着技术信号设备管理使用应用模型得以建议、验证和修正后,才会依据预案或是说方案,根据现场情况是说智能控制。 2.3视频监控系统 交通监控系统对摄像头实时采集交通路口信息,系统将传回的交通视频信息进行智能化提取和行为分析。根据城市监控区域的不同,根据不同的场景部署相应的采集设备。通常选择高清枪型网络摄像机对固定区域进行监视,选择高清至高云台摄像机作为至高点远距离大范围监控,或者高清高速球型网络摄像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