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总复习资料

农业经济管理总复习资料
农业经济管理总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是人们培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或仅指农作物栽培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2、现在的露地农业成为“绿色农业”,把工厂农业称为“白色农业”,把海洋农业称为“蓝色农业”,简称“三色农业”。

3、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产品是人类生存最必需、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国民经济基础作用的大小是由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来决定的。

国民经济:是有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生活服务、信息、文教卫生、科学研究等生产和劳动部门组成的庞大系统。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表现在?

(1)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2)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生和独立化的基础;

(3)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规律。

2、农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表现在?

(1)农业是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2)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

(3)农业是其他部门劳动力的主要来源;(4)农业是现代化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

(5)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是换汇的重要物资;(6)农业是广阔的工业品市场;

(7)农业可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8)农业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政治方面。

3、农业生产的具体特点?

(1)土地在农业中处于特殊地位;(2)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大;

(3)农业的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不一致性特别明显,农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上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4、我国现阶段农业的经济特征?我国农业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所有制的基本形式;(2)自认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

(3)农业人口多,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4)我国农业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但现代科学技术水平较低;(5)我国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且差异性较大。

第二章农业现代化

1、农业现代化:就是要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农业,与现代经济管理方法管

理农业,从而是传统农业转化为具有当代世界水平的现代化的过程。

1.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

(2)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

(3)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

1、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用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设备,代替了人蓄力的工具和设备;

(2)在农业中广泛地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农业生产已越来越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

(3)农业生产日益社会化;(4)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5)农业的生产的效率空前提高。

2、我国农业现代的道路?

(1)要以生物技术现代化为重点并和机械技术现代相结合;

(2)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之路;

(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搞好农村集镇建设。

论述题:

1、衡量我国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有哪些?

(1)反映农业发达程度的指标主要有:①平均每人的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②单位土地面积的农业产值和农场品产量;③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2)反映农村富裕和文明程度的指标主要有:①农业净产值(农业中农、林、牧、副、渔各业创造的国民收入总和);

②农村经济净产值(农村农、工、商、服务等全部产业的国民收入);③按人口计算的农民纯收入水平;④农

村人口的文化程度结构。

(3)反映环境良好的指标有:①森林覆盖率;②水土流失量;③土壤有机质含量;④自然灾害成灾面积。

2、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应采用那些措施?

(1)要坚持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发展战略;(2)以高产、优质、高效为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

(3)要加快农业和农村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和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战略转变;

(4)要在实现粮食稳步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

(5)要大力推进农业的技术改革;(6)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7)加速农业生产的社会化;

(8)搞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控制人口增长;(9)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9)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

第三章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化

1、农业生产社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

2、农业企业专业化:指农业企业之间实行明显的社会分工,专门为市场生产某类农成品,其他生产项目降为次要地位。

3、农业地区的综合化发展:是指在农业地区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专业化生产部门发展的需要和充分利用当

地资源,各地区内部还应发展一些辅助性的生产项目与之相配合。

4、农业地区专业化:又称农业生产区域化,是指农业生存在较大的地区之间实行日益明显的分工,亦即各地区逐步有

“千遍一律”、“万事俱全”、自给自足的生产结构,日益转变为比较集中地为市场生产某些农产品的专业化地区。

5、农业生产商品化:指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或自给自足经济,向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商品经济转行。

6、农艺过程专业化:是指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作业环节,由原来一个生产单位独立完成,转变为若干个专门企业

分别完成。

1、农业企业专业化的优越性?

(1)有利于充分发挥各企业的优势,提高企业的赢利水平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效益。

(2)利于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技术科学化的发展。

(3)有利于劳动者技术水平的提高。

(4)有利于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社会化服务;

(5)有利于提高规模效益。

2、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的条件?

(1)交通运输条件;(2)市场需求条件;(3)科学技术条件;

3、商品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农业生产商品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2)农业商品化是整个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

(3)发展商品生产是农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日趋完善的客观需要。

4、农艺过程专业化的特点是什么?

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被分解为若干个阶段或作业过程,分别由不同的企业去完成,一个企业只承担某项产品的某些作业环节,使该产品成为若干个企业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共同生产的产品。这是农业生产的社会化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所有制形式:又被称作“经济形式”或“经济成份”,它是社会上的生产资料或企业的资产归谁所有,由谁支配,由

谁受益并承担经济责任的基本生产关系或基本经济制度的概括。

2、全民所有制的经济形式:是指企业生产资料和资产归代表全体人民的国家所有,由国家支配,并由国家来决定其经营

管理的办法和收入分配方式的一种经济形式。

3、个体所有制的经济形式:指企业或经济单位的生产资料和资产主要归劳动者个人所有,有个人分配,并有个人主要使

用家庭成员的劳动力,从事自负盈亏经营的一种经济形式。

4、私营企业经济:指企业的生产资料和资产主要归私人企业所有,由私人企业支配,并由主要使用雇工经营和由企业主

对企业的管理以及盈亏负责的一种经济形式。

简答题:

1、为什么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

(1)所有制的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及其发展要求;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要求;

2、现阶段我国农业存在哪几种所有制形式?各自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1)公有制及其作用(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

(2)个体所有制及其作用;

(3)私营企业的经济形式及其作用;

(4)联合经济形式及其作用;

(5)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经济形式及其作用;

第五章家庭承包经营与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

1、家庭承包经营:是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个经营层次,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不能把它与集体同业经营割裂开来,

对立起来。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家庭承包经营适合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与现状?

(1)家庭承包经营与现阶段农业中整体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2)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生产特征相适应;

(3)家庭承包经营与血缘、历史关系相适应;

(4)家庭承包经营的发展趋势。

2、家庭承包经营可能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1)参加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

(2)参加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

(3)成为集团经济、合作经济、股份经济的分散“车间”组成部分;

(4)发展为个体经济或私营经济;

(5)组建新的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经济;

3、集体统一经营的职能主要有哪些?怎样进一步地完善集体统一经营的职能?

(1)集体统一的职能有:搞好土地承包管理和农户提供机耕、灌溉、种苗、植保等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2)进一步完善集体统一的职能有:

①服务领域相应扩大;②乡村集体企业同家庭经营配合发展;

②③耕地承包管理进一步加强;④建立和完试公共积累制度;

4、为什么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与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长期不变?

(1)家庭承包经营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符合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2)这种经营方式,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3)家庭承包经营是集团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个层次,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有利于两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当前的重点是要壮大集体经济的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搞好社会化服务;

(4)稳定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此项政策,有利于接触农民的后顾之忧,安心生产,增加收入;

(5)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行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途径;

(6)从农村经济现状和发展要求出发,继续完善所有制结构;

第六章农业产业化经营

3、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上要做到:(1)布局区域化;(2)经营集约化;(3)服务系列化;(4)产销合同化;

4、完善经营机制要做到:(1)建立生产扶持制度;(2)建立利益均沾制度;(3)建立自我保护制度;

名词解释

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

段,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系起来,形成一体的利益集团或利益共同体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

2、约束机制:是指通过各个经济主体行为的规范,以提高产业组织的整合功能、效率功能和抗逆功能。

简答题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生产专业化;(2)经营集约化;(3)经营一体化;(4)管理企业化;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内在需求;

(3)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市场农业的客观需要;

(4)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济功能是什么?

(1)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2)有利于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户引入市场;

(3)有利于缓解农业资金短缺的矛盾;(4)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

4、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1)“企业+农户”型;(2)“合作组织+农户”型(3“专业市场+农户”型(4)“主导产业+农户”型;

5、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是什么?

(一)利益机制

(1)“龙头”企业按合同保护价收购签约农户的产品,农户可获得一定的利润;

(2)实行股份制的按股份红;(3)利益返还和让利于农;

(4)企业与农户有租赁关系的,以租金方式付给租让其承包地的农户;(5)预付资金和免费扶持;

(二)约束机制

(1)市场约束机制;(2)契约约束机制;(3)系统内非市场安排;(4)股份合作约束机制;(5)租赁约束机制;

6、论述如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一)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1)一定要有剩余产品;(2)当地农民有共同致富的要求,干部群众乐意接受先行者们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效法;(3)当地或邻近地区已建有农业企业,并愿与农户构建新的关系;(4)已建有某种农民组织

(二)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引导与扶持

(1)积极开拓市场;(2)搞好“龙头”企业建设;(3)抓好生产基地建设;

(4)积极推广科学技术;(5)完善经营机制;(6)抓好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

第七章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

适度土地规模经营:指农业生产单位在最适当的土地面积上的经营,亦即土地面积能保证最佳经济效益要求的经营;

在推进适度土地规模经营中,应当注意以下一些原则:(1)适度原则;(2)坚持农民自愿原则;(3)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原则;

13、集中的规模经营分:(1)专业种植大户;(2)家庭农场;(3)机械化农场;(4)合作农场;(5)工厂化专业队;

14、水资源又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我国在水资源方面面临着三大威胁即:(1)洪水威胁;(2)干旱缺水威胁;(3)水环境恶化威胁;

1、土地:是人类进行生活、生产等一切活动的场所,是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生活资料的生产基地,没有土地,人类就不

可能进行任何实际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2、集约经营: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不仅要扩大农业用地,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已有的农业土地,向农业生

产的深度进军,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

3、农业基本建设:是指较长时期固定在农业土地上的投资,它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对提高农业生

产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4、集中的规模经营:是指把适量的土地集中到经营者手中,实行统一经营;

5、水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以不断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主要包括地表示和地下水两个组成部分,其补给来源

于大气降水;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2)土地质量下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3)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态环境恶化;2、保护和扩大农业用地的途径是什么?

(一)保护已纳入生产使用的农业用地,特别是耕地不被乱占用;

(1)强化全国土地的统一管理;(2)做好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3)强化土地使用的法制管理;(4)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控制;

(二)有计划地扩大农业用地

(1)有计划地开发荒地资源,变宜垦地为耕地;

(2)因地制宜多方向利用荒地资源;

(3)推进能够调动农业扩大农业有地积极性的改革措施;

3、提高我国农业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是什么?

(1)加强农业投入的同时,加速农业技术改造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扩大复种面积;

(3)改革农业生产结构,提高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业生产部门比重;

(4)完善农村经济政策,调动农民集约经营积极性;

4、衡量农业集约经营水平及其经济效益的指标有哪些?

(1)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摊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是衡量农业集约化水平的最主要的指标;

(2)全面综合地反映农业集约化水平,就需要采用单位土地面积上所摊得的生产成本这个指标;

5、搞好农业基本建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因地制宜地制定全面规划;

(2)要贯彻等价交换的原则,处理好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

(3)进行投入产出分析,进求经济效益;

(4)重视劳动积累,发挥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6、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有哪些?

重要性:从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及资源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认识;

措施:(1)加强土地立法、执法与管理、规划并用;

(3)坚持“开源”、“节流”并举;

(4)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确定城镇建设控制区;

(5)大量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增加投入,提高耕地生产力;

(6)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

7、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有哪些?

(1)根据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平衡的特点,有计划地调整工农和城市建设及生产布局;

(2)开发水资源;

(3)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4)保护水源,防止污染;

(5)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

第八章农业技术进步及农业技术装备

1、农业技术进步的经济类型有:劳动节约型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和中性技术三种。

2、农业机械化的完整概念包括三个基本内涵:(1)量的规定性;(2)动态性;(3)系统协调性

名词解释

1、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在发展农业生产中,不断地利用生产效率更高、农业生态不断改善的先进科学技术代替生产效率

低下、生态效益不佳的落后技术。

2、农业技术装备:是农业中使用的生产工具盒其他劳动资料的总称,包括各种农具、农业机械、运输工具、生产性建筑

设备、役蓄、种蓄等。

3、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生产中,用以机器为主要劳动资料的农业生产力系统代替以手工工具和蓄力工具为主的农业生

产力系统的转变过程。

简答题

1、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包括哪些?

(1)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2)农业生产手段及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进步;

(3)农业管理技术的进步;

(4)农业生产劳动者与管理者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及管理技能的进步;

2、科学技术在推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1)科学技术是农业产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因素;

(2)科学技术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强有力的杠杆;

(3)科学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成本和价格,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4)科学技术在促进农业的良性循环,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3、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是什么?

(1)在今后想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重点应放在资源节约型技术上,充分挖掘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努力

提高资源生产率;

(2)要有步骤、有选择地发展劳动节约型技术,逐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主要是大力推广以良种为中心的生物技术,

积极使用化学技术,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继承和推广传统技术的精华综合运用农业资源开发技术,有步骤有选择地推广农业机械技术。

4、怎样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1)坚持试验、示范、逐步推广的原则;

(2)合理确定农业技术结构,选择农业适用技术;

(3)要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

(4)做好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

(5)健全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5、农业技术装备的要求和特点是是什么?

(1)现代农业技术装备主要依靠工业来生产供应;

(2)农业技术装备具有多样性和配套性;

(3)农业技术装备使用具有分散性;

(4)农业技术装备的利用率低;

(5)农业技术装备的使用需要较好的投资;

6、农业机械化所依赖的社会经济条件是什么?

(1)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状况;(2)农机工业的发展水平;(3)能源的保障程度;

(5)农业机械化的资金筹集能力;(5)农业机械的作用环境;(6)政府有关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

7、我国农业机械化道路应遵循哪些原则?

(1)量力而行,循环渐进;(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3)应以小型、多用、通用型的农机为主;

(5)多方面筹集农业机械化的资金;(5)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多种经营形式相结合;

第九章农业中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的劳动耗费与其创造的产品数量之间的关系;

简答题

1、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上的特征及其配置的内容有哪些?

(一)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上的特征是:

(1)农业劳动时间具有强烈的季节性;(2)农业劳动的周期长,劳动的效益具有差异性;

(2)农业劳动场所的分散性;(4)农业劳动内容的多样性;

(二)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包括:

(1)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2)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之间的分配;

(1)农业内部各业之间的分配;(4)当年生产与基本建设之间的分配;

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涵义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是什么?

(一)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利用和劳动效率是提高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的主要途径;

(二)途径有:

(1)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设备;(2)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3)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4)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5)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加强劳动管理;

4、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1)它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2)它是增加积累的重要途径;(3)它是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决定性条件;(4)只有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更好地发挥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作用;

(5)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可为巩固和发展农村社会公有制坚实的物质基础;

5、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有哪些?

(1)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2)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3)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4)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5)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形式,加强劳动管理;

6、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哪些?

(1)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障碍;(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育还不健全;

(3)人口的阻滞效应明显;(4)资产结构高耗低效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5)产业结构失衡,吸纳劳动力能力低下;

7、(论述)实现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是什么?

(1)打开城门,双向流动;(2)要逐步开放与管好劳务市场,完善劳动力转移机制;

(3)对劳动力转移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4)推行多种形式的就业制度;

(5)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转移农村劳动力:①间离型转移;②游离型转移;③分离型转移;

(6)要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7)要进行农村非农产业产权制度的创新;(8)积极开拓国际劳务输出的道路;(9)开发人力资本,全面提高农民素质;(10)强化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第十章农业中的资金利用与管理

1、农业资金:是货币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占用的物质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形式和货币;

1、农业资金的来源?

(1)农户自有资金的投入;(2)乡镇企业对农业的支持;(3)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出;

(4)吸收来自多方面的信贷资金;(5)吸收各方面的直接投资;

2、农业资金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1)资金是农业生产单位获取和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的手段;

(2)资金是分配和使用是国家对农业实行管理的重要工具;

(3)资金是使用效益是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效益的主要表现;

3、农业资金具有哪些运动规律?

(1)资金的储备阶段,表现为各种生产资料和一定的现金或存款;

(2)生产阶段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3)资金进入流通阶段或销售阶段,表现为产品出售后的货币形态和再次转化为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实物形态两种。

4、农业资金的特点有哪些?

(1)周转速度慢,周期长;(2)具有较强的季节性;(3)利益效益不稳定;

5、农业资金主要投放哪些方向?

(1)要全面支持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2)要大力支持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的发展;

(3)要把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工程”作为重要的任务;(4)要重视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

(5)要重视对农业科技研究、开发及推广的投资;

(6)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7)要对贫困地区(户)优先照顾;

6、加快固定资金周转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1)要防止增置不必要的固定资产;(2)应尽可能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3)要合理安排生产性规定资产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比例关系。

7、加快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途径有哪些?

(1)尽可能缩短生产周期;(2)合理储备;

(3)要减少生产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的消耗;

(4)要合理确定农业生产结构;

(5)根据市场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并加强产品的推销,尽可能缩短产品的流通时间;

第十一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

1、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分析:是通过一系列指标对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状况进行计算和评价,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目的是要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

2、农产品成本:是指生产每一单位一定质量的农产品所消耗的各种生产资料和劳务等总的费用支出;

简答题

1、为什么要进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1)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是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

(2)进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分析是提高效益,避免盲目投资的重要保证;

2、如何正确使用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指标?

(1)分析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指标要相互结合使用,根据可靠的统计、会计资料和专门的调查研究或科学实验的资料取得;

(2)分析考察某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是,要根据当地在农业生产效益上应追求的主要目标,进行选择分析做出判断。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反映资金利用效果的指标,投资的净产值和单位投资的纯收入具有特殊重要性;(4)对不同的农业生产投入方案,在经济效益上可采用加权评分法计算;

(5)在分析评价不同的农业开发建设方案的经济效益时,需要利用一些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3、如何进行三种效益的综合分析?

(1)确定三种效益在综合评比时各自所使用的效益指标;

(2)确定各个指标在综合评比中的权重;

(3)确定各个指标的计分标准;

(4)根据以上规定计算出对方案各自的分数;

第十二章农业生产部门结构

6、农牧业在营养的转移中存在着三种关系:(1)供求关系;(2)连锁关系;(3)限制关系;

7

8、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的地域性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1)一国一地区对农产品的需求;(2)农业生产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

1、农业生产部门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农业各生产部门的组成,各生产部门间的内在联系;

1、农业生产部门结构包含哪些内容?

(1)农牧业结合的客观依据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物质互换性;

(2)农牧业在营养物质的转移过程中存在三种关系:供求、连锁及限制;

(3)林业对农牧业的作用不仅在于其产品的自身,更重要在于林木植物群落对生态环境的改变作用;

2、农业生产部门结构具有哪些特点?

(1)与自然环境有密切联系;(2)存在地区性差异;(3)具有稳定性和多变性;

3、评价敬业生产部门结构合理性的标志有哪些?

(1)能极大地满足国家和人民对农产品的需求;(2)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

(3)能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效益;(4)能保证长远利用和当前利用、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合理结合;

(5)能促进农业专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

4、怎样衡量的合理生产部门结构?

(1)对生产部门结构状况的评价,主要利用六项结构指标;①土地利用结构;②播种面积结构;③农业总产值机构;

④农业商品产值机构;⑤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⑥资金利用结构

(2)对生产部门结构合理程度的评价,主要是利用四个分析经济效益的指标;

①单位面积产量;②劳动生产率;③产品成本;④每元投资所得的产值、净产值和商品产值;

(2)选择合理农业生产部门机构的几个标准;

3、如何优化农业生产部门结构?

(1)要不断地调整部门结构;(2)注意林沐渔业自身结构的调整;(3)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来调整生产部门机构;

4、对农业生产结构改革方案进行选择是,应当坚持哪些标准?

(1)应保证土地生产率不能降低,并且还应有所增长;

(2)生态效益的指标不能降低,并且应有所改善;

(3)能在上述两个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收益率;

第十三章农业内部各部门经济

9、森林资源的特点有:(1)森林资源再生产周期长;(2)森林资源是可以再生的资源;(3)森林生产存在地域性;

(4)森林效益具有多样性;

10、我国林业落后的特征表现在:(1)森林面积小,分布不均匀;(2)采伐多,更新少;造林多,成活少;

(3)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木材浪费严重;

11、我国畜种构成中猪最多;

名词解释

1、种植业:它是利用植物转化和积蓄太阳能的生命机能,以土壤作为营养环境通过人工培养取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2、采育结构:就是木材采伐与森林培育之间的比例关系;

3、蓄群结构:是指蓄群的组成比例关系;

简答题

1、怎样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1)作物合理布局;(2)种植方式的选择;(3)轮作制度的设计;

2、怎样正确处理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关系的途径是什么?

(1)必须根据需要,正确确定粮食应占面积;

(2)充分利用多余的耕地及其它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经济作物;

(3)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配合比例;

3、如何认识发展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1)粮食是种植业中最主要的生产部门,对解决人们吃饱问题最为有效;

(2)我国有12亿人口,对粮食需求量很大,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一直是我国农业的重要任务;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部门发展的基础;

(4)发展粮食生产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政治意义;

4、经济作物生产的特点及意义是什么?

(一)经济作物的特点是:生产布局集中,生产技术型,商品率高,经济效益较高;

(二)经济作物的意义有:①经济作物产品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②其产品是重要的轻纺工业原料;

③经济作物一般收益较高;④许多产品是重要的出口物资;

5、经济作物生产集中布局的原因及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

(一)经济作物生产要求适当集中布局,这是由于经济作物生产的特点决定的;

(二)如何实现?①首先,取决于其产区粮食的供求状况;②其次,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合理规划;③再次,取决于其产品的加工能力和交通运输条件;④最后,取决于市场的供求状况;

6、怎样才能实现我国林业扩大再生产的任务?

(1)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2)加快林业生产的技术进步;(3)调整林业经营体制;

(4)合理确定木材和产品价格;(5)加强法治,依法治林;

7、如何认识畜牧业在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

(1)畜牧业能将低价值的农副产品转化为高价值的畜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

(2)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料和蓄力,促进种植业稳产高产;

(3)畜牧业还可以吸收种植业等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

(4)畜牧业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畜禽产品、工业原料和外贸出口物质;

(5)发展畜牧业对繁荣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巩固边防和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8、怎样确立合理的蓄群结构?

(1)必须明确企业经营方针和生产任务;

(2)要确定为了完成重要任务必需的最直接蓄组的头数,并以此为中心,安排和确定其它蓄组的头数;

(3)要运用经济效益指标对各蓄组的比例进行调整和优化;

10、畜牧业扩大再生产的影响因素及途径有哪些?

(1)投入的生产资料数量和质量;(2)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3)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4)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程度;(5)经营管理水平;

畜牧业扩大再生产的途径主要有: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在生产;

11、畜种结构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1)可供畜禽利用的饲料资源,这是决定畜种结构的物质基础;

(2)社会对畜产品的需要;(3)当地居民的消防习惯;(4)经济有效组织畜牧业生产的需要等;

12、畜牧业再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1)畜牧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畜禽动物;

(2)在适应自然环境方面,畜牧业的能力较强;

(3)在畜牧业生产中,畜禽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活资料;

13、我国渔业生产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捕捞渔业比重过大,养殖渔业不发达;(2)近海捕捞比重过大,外海和远洋捕捞很少;

解决的途径有:(1)积极发展海、淡水养殖;(2)稳步发展近海、内陆水域捕捞;

(3)开拓发展外海、远洋渔业;(4)加速发展保鲜与加工技术;

第十四章农业中的商品交换

1、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范畴;

2、农产品商品流通:即农产品通过买卖的形式,有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运动;

3、网络:是通过一定的通道,把具有相关关系的环节连接起来形成的纵横交织的统一体系,是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复杂

系统;

4、农产品比价: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市场各种农产品收购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

5、农产品单项比价:是指一种农产品同另一农产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教学计划

孝感市工业学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能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企业管理、会计、统计、市场营销、市场调研等工作,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一)业务范围 毕业生主要面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各类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村社区和公共事务管理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经济管理等工作。 (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1) 掌握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宏观经济学原理与部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 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 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中所需的法律、财会、公共关系、写作等知识。 (5)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有运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基本问题的能力。 (2)掌握会计、统计、审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3)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技能。 (4)具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初步能力。 (5)具有比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6)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素质结构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就业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心理卫生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质健康标准。 (4)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劳动态度和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 三、招生对象和修业年限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修业年限:三年。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公共课

农林经济管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

农林经济管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表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必然要改革创新。本文阐述了特色专业的内涵,结合重点农业大学建设国家特色专业实际,提出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以及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建设 本科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基础。专业特色是质量与创新的生命线,加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 一、深刻理解特色专业的建设内涵 特色专业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鲜明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特色专业是经过长期建设形成的,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等特征。特色专业是一所高校所有文化要素汇聚提升的体现,是一所高校办学经验趋于成熟的标志。建设特色专业,是高校在新形势下获得持续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质量工程”建设文件指出,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要紧密结合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教材建设,切实为同类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主要建设原则是:强化优势,突出特色。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强化优势为根本,以突出特色为关键,充分体现办学特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改革创新,提高效益。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专业建设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办学效益,与相关行业领域紧密结合,探索适应社会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专门人才;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强化专业建设实践成果积累和有效经验总结,主动宣传推广建设成果,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以改革精神积极推进特色专业建设 华中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历史底蕴较深厚,可追溯至1904年湖北农务学堂开设的财政、理财等课程,迄今已有百余年发展历史。1981年建立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点,1986年建立农业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点,1998年设立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批准为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7年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现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5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0人。特色专业立项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业经济管理试题

农业经济管理试题 年级: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般可以把经济划分为( ) 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 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D.自然经济和市场经济 2.一个国家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较大,则说明该国( ) A.发达 B.滞后 C.经济落后 D.经济发达 3.不是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的是( ) A.生物技术现代化和机构技术现代化相结合 B.精耕细作的传统技术和农业现代化技术相结合 C.机械工具以及半机械工具和手工工具相结合 D.石油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 4.不属 ..股份合作制的基本特征的是( ) A.企业资金按股形成 B.企业利润按股分配 C.企业财产属全民所有 D.职工工资按劳分配 5.社员代表大会是合作社的() A.权力机构 B.执行机构 C.管理机构 D.监察机构 6.农业基础性地位集中表现在它的( ) A.综合性 B.专业性 C.专门性 D.广泛性 7.不属于 ...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原则的是( ) A.因地制宜 B.加速利用 C.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 D.利用与保护相结合 8.土地资源主要包括( ) A.耕地、荒地、森林、丘陵、草地、江河、湖泊及海涂 B.耕地、荒地、森林、丘陵、草地 C.土壤、岩石、草地、森林、海涂 D.耕地、森林、山地、海涂 9.农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有两种:①农产品产量或产值/劳动消耗; ②劳动消耗/农产品产量或产值。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专业代码:110401)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专业代码:110401) 2010年5月11日 9:46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110401) ----------农村基层干部班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通过信息教育手段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与管理并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能够在基层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农林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受到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具备政策执行能力、农村发展规划能力、经营和经济开发等从事农村发展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农村社会学、资源环境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熟悉国家有关农业、农民、农村的方针政策,熟悉农林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 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从事农村发展规划、经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社区管理等农村发展管理工作。

具备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具有调查研究与决策、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主要课程 高起专层次: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企业经济管理、村政管理、经济法、农业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专升本层次:农业政策学、农业经济学、财务管理、财政金融、货币银行学、项目投资与评估、国家税收等 四、基本学习年限、毕业学分与学位 基本学习年限:高起专层次2~8年、专升本层次2~8年 毕业学分:实行学分制。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与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即准予毕业。高起专、专升本最低毕业学分为80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环节一览表

农业经济与管理模拟试题与答案

农业经济与管理模拟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以下哪个不是农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A.输送高科技人才 B.提供食品和工业原料 C.积累生产要素 D.争取外汇 2.下面哪一个条件不是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所需要的社会经济及技术条件() A.职工的工资要有大幅度上涨 B.工业要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C.教育水平要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D.商品经济必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3.下列哪类国家选择的是劳动集约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A.日本 B.法国、德国 C.美国 D.加拿大 4.我国国营农场的土地、资产归()所有。 A.集中 B.国家 C.农场职工 D.联合体 5.只有在一个()的市场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才能充分反映要素的稀缺程度,产品价格才能真正体现供求关系。 A.完全垄断 B.完全竞争 C.垄断竞争 D.竞争垄断 6.()属于气候资源。 A.降水 B.地表水 C.地下水 D.土壤 7.农业自然资源的整体性是指() A.自然资源中各种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个系统的 B.自然资源中各种资源数量上有一定比例关系 C.农业自然资源由多种资源组成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就一般情况讲,我国目前农业集约经营类型主要是()集约。 A.技术 B.资金 C.劳动 D.知识 9.级差地租第一形态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投入水平不同 B.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不同

C.土地的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 D.劳动者的经营管理水平不同 10.在我国国家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 A.农业科技推广 B.治理大江大河 C.购买农机具 D.购买化肥和农药 11.我国饲料工业的分布主要是() A.靠近饲料原料产地 B.集中于粮食大省 C.西北牧区 D.适应养殖业分布 12.我国必须走资源节约、技术密集的农业发展道路,这决定于我国的() A.基本国情 B.经济发展速度 C.人口素质 D.改革环境 13.某些鲜活易腐且不易储存的农产品,在短期内其供给弹性() A.很大 B.很小 C.为零 D.无限大 14.农产品储存的时间界定是() A.包含生产过程、不包含消费领域 B.从生产过程到消费领域 C.从离开生产过程到尚未进入消费领域之前 D.消费领域 15.一种农产品在市场的零售价和批发价的差额称为() A.时间差价 B.季节差价 C.地区差价 D.批零差价 16.使用年限长,可以多次参加生产过程而不改变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属于() A.流动资产 B.固定资产 C.无形资产 D.有形资产 17.信贷资金的基本特征是() A.有偿性 B.效益性 C.强制性 D.固定性 18.农业税的平均税率最高不得超过常年产量的() A.5% B.10% C.15% D.25% 19.在农业生产中被当作极其重要的劳动对象发挥作用,最主要的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是() A.劳动力 B.土地 C.资金 D.农业生产工具 20.某农户种植小麦,总产量5000公斤,总成本5000元,副产品成本1000元,则小

农村经济管理试卷及答案

农村经济管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同一项生产经营活动,效益大小同劳动成果或产出成——,同劳动占用和消耗或投入成——。 2.由于农业效益在形成上有其特点,所以在考核时也表现出它所具有的与其它效益核算不同的地方,一般表现为成本——、计价——。 3.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有_______、——————————————————和——————————————. 4.我国劳动力流向的基本格局是中西部向——流动、——向城市流动。 5.考察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较为理想的方式是采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收入,最好是累积的——收入。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农村经济决策中,对确定型决策来说,一个方案只有( )结果。 A.一个 B. 两个 C. 三个D.多个 2.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实质上是一个( )的问题。 A.上级服从下级 B. 物质利益 C.关系协调D.局部服从整体 3.乡镇企业( )承担支农的义务。 A. 可以B.不必 C.必须 D. 不能 4.可持续发展理论把( )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A.保护环境B.发展 C. 节约资源D.减少人口增长 5.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界定范围是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的( )资产。 A.经营性B.非经营性 C. 资源性D.非资源性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现代农业是以( )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A.工业B.生物 C. 信息D.资本 2.经济发展指标包括( )。 A.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B.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 C. 小城镇人口比重D.农业产值比重 3.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社区性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体制,包括 ( )等多方面的统与分。 A. 所有权 B.经营权 C. 劳动方式 D.分配方式 4.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农业承包合同,有( )情况的,应确定为无效承

中国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经济管理学院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各级政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教育和科研单位,培养掌握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知识,能够从事宏观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和微观的企业管理、营销,以及农业经济研究、教学和农业推广工作的公共管理与经营管理人才。 二、主干学科(中英文对照) 农林经济管理(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 农业经济管理(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三、学制与授予学位门类 四年制本科,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总学分:160 ,其中必修学分: 120占75%,选修学分:40 占 25%。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教育:45学分 此外,还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安排在1秋。 1-2、大学外语:12学分 设大学英语、大学日语、大学俄语,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语种。大学外语1-4级每级3学分,学生修完学校四级且考试及格即可取得12学分。学校开设第二外语和外语提高类课程,供学生自愿选修。 1-3、计算机:5学分: 1-4、体育:4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体育类课程4学分。 1-5、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类课程:12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文学艺术类课程各4学分; 2、基础教育:53学分 2-1、基础课:要求学分:53

2-2、学科大类基础课:要求学分: 36学分 3、专业教育:要求学分:39学分 4、实验实践:23学分

《农业经济管理》在线作业答案

精心整理农业经济管理_在线作业_1. 一单项选择题 1.城乡人口迁移学说是由哪一个经济学家提出来的?()(5.0 分) a 托达罗b 刘易斯c 拉文斯坦d 舒尔茨 d 提高 (5.0 ) a a 6. 按来源,可把农业资金分成()。(5.0 分) a 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b 基本建设资金、生产资金和专用资金c 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d 财政资金和借贷资金 7. 按分配形式,可把农业资金分成()。(5.0 分) a 基本建设资金、生产资金和专用资金b 财政资金和借贷资金c 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d 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

8. 按用途,可把农业资金分成()。(5.0 分) a 财政资金和借贷资金b 基本建设资金、生产资金和专用资金c 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d 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9. 按周转性质,可把农业资金分成()。(5.0 分) a 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b 财政资金和借贷资金c 基本建设资金、生产资金和专用资金d 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10. 资金的循环是指资金经过四个阶段。化肥、农药处于哪个阶段?()。(5.0 分) a 二 手武装 。(5.0 分) 产力 自给自足手工劳动生产力水平低下 6. 农业的农学(根本)特征包括()。(5.0 分) 农产品的多样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农业生态的平衡性。土地是农业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 7.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5.0 分) 植物动物微生物拖拉机

8. 自然环境是农业的依存条件。主要包括()。(5.0 分) 水分和养分气候和热量土地及土壤阳光和空气 9. 农业管理过程的目的是()。(5.0 分) 多打粮食农产品质量物质生产的时效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10. 农业的管理过程就是()生物的生命动活过程。(5.0 分) 强化管理控制服从 一 料d 产b 程。(5.0 分) a 劳动活动b 运动过程c 生命活动d 经济活动 6. 农业中,解决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是()。(5.0 分) a 服务业b 畜牧业c 水产业d 种植业 7.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要靠()农业。(5.0 分) a 狭义农业b 养殖业c 广义农业d 种植业

农业经济管理--满分在线作业(6套全)

农业经济管理_在线作业_A 最终成绩:100.0 一单项选择题 1. 城乡人口迁移学说是由哪一个经济学家提出来的?() 拉文斯坦 托达罗 刘易斯 舒尔茨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托达罗 知识点:7.3 农业劳动生产率 2. 由于市场是一种“效益和效率”为先的经济形态,所以当劳动力在某一生产部门形成劳动力成本过高而不经济的状态时,市场将迫使该生产部门或单位排除多余的劳动力。这是劳动力转移的()原则。 转移 提高 以上都是 节约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节约 知识点:7.4 农业劳动力转移 3.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非农就业机会和总量,赶不上农村人口绝对量的增长。也就是非农就业机会较快增长的效应,被更快的农村劳动力的增长抵消了。这就是人口()效应。 过快 增加 阻滞 过剩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阻滞 知识点:7.4 农业劳动力转移 4. 资金的储备阶段是农业资金运动的()阶段,也叫供应阶段。 第二 第四 第一

经典可读文档下载后可编辑第三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第一 知识点:8.1 农业资金概述 5. 固定资金的运动,从固定资产的购置开始,属于()投入。 两次性 多次性 不间断性 一次性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一次性 知识点:8.1 农业资金概述 6. 按来源,可把农业资金分成()。 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 基本建设资金、生产资金和专用资金 财政资金和借贷资金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 知识点:8.1 农业资金概述 7. 按分配形式,可把农业资金分成()。 基本建设资金、生产资金和专用资金 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 财政资金和借贷资金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财政资金和借贷资金 知识点:8.1 农业资金概述 8. 按用途,可把农业资金分成()。 基本建设资金、生产资金和专用资金

农村经济管理教学计划

农村经济管理》教学具体安排 一、指导思想和要求:学习《农村经济管理》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重点掌握农村经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工业管理、农村市场管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等内容。通过教学实践,使学员了解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熟悉市场经济基本原理,掌握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成为具备农村经济管理素质和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二、学习书目:陈和平教授主编的《农村经济管理》(2009年7月印刷)。 三、学习时间:安排19周,每周7学时,共133学时。其中面授辅导7次,28学时;讨论2次,4学时;其余学时为自学、作业和复习考试时间。 四、教学安排:分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 (一)学习时数:21学时(第1-3周)。 (二)学习内容:第1、2章。 (三)学习重点:1、农村经济管理的特点;2、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农村经济管理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4、农村经济体制;5、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结构的特点;6、我国现阶段农村的经营形式。 (四)实施方式:面授辅导1次,4学时;自学、作业17学时。 (五)作业题: 1、名词解释: 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管理经济体制农村经济体制农村合作经济社区合作经济联合型合作经济生产型合作经济服务型合作经济农村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农村经营形式租赁经营 2、简答题: (1)试述农村经济管理的特点。 (2)农村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哪些阶段? (4)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5)简述农村个体经济的作用。 (6)简述发展混合经济的重大意义。 3、论述题: (1)论加强农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试论私营经济的作用。 第二单元 (一)学习时数:28学时(第4—7周)。 (二)学习内容:第3、4章。 (三)学习重点: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和原则;2、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和措施;4、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发展农村经济的作用;5、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措施;6、农村生产要素合理组合的前提;7、土地在农村生产中的作用及特点;8、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意义;9、农业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与趋势

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理念更加现代化 随着我国传统农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经济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理念已经渗透到农业经济,以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农业经济管理中也更加注重农业产品质量,重视对农业产品的深加工,同时更加注重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关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改变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就需要让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更加现代化。 2.信息化应用更加广泛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工作模式。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经济中的信息化规模不断扩大,信息化逐渐渗透到农业经济的各个环节中。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是农业技术成果转变为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动力,也有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农民经济效益。推行农业经济管理有助于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大力提高农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

水平,以此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实现农业管理信息化便于收集整理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等多方面的信息,不仅能够为农业经济、生产和管理提供服务,还能够为农业经济政策提供支撑。农业管理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经济的重要手段,也能促进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利用。 3.农业经济日趋产业化 农业经济产业化带动了农业产品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出台农业合作政策后,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农业经济相关的各种中介服务机构也发展迅速,通过利益联结在一起的农业经济产业化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一些大型企业实现了农业产品生产标准化,大大提升了农业产品质量,很多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大型企业的生产供应提供了保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水平。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农业产业化中,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业管理的经济效益。 4.管理体制不断创新 农业经济体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也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才能克服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障碍。政府部门应该增强对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扶持力度,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大力推广各种高新农业技术,逐步

农村经济管理考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我国劳动力流向的基本格局是中西部向东部流动、农村向城市流动。 2.我国对种子管理实行许可证制度,包括种子生产许可证制度、种子经营许可 C. 农产品定购合同 D. 农田水利设施承包合同 3.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牛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A )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A. 产品B.利润 C. 价值D.财富 4.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收入(B )无关。

A. 份额B.绝对水平C.比例D.相对水平 5.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其固定总成本的数额随产量的变化而(A )。 A.保持不变B.同增减 C. 反向变化D,不一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lo分) 1)。 4 )等模式。 5.农产品促销是指生产者运用各种手段,向消费者推销产品,以激励顾客购买,促使产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一种活动。—般的,一个促销手段应由( DCD )等要素构成。 A.推销B.奖励 C. 发送方法 D. 传播途径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农业产业化 答: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多种形式的—体化经营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一种新型、现代化农业经营形式。 2 3 4 5.股份合作制 答: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股份制与合作制相结合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有别于单纯的股份制和单纯的合作制,也不是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简单叠加,而是把合作制成员参加劳动、按劳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与股份制筹集资金、按股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农业经济与管理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与管理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与管理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下列哪个特点不是农业生产的特点?( ) A.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B.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较强的影响力 C.农业生产的周期长 D.资金需要量小 2.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市场经济阶段开始于( )

A.1978年 B.1990年 C.1989年 D.1992年 3.下列哪类国家选择的是劳动集约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 A.日本 B.美国 C.法国、德国 D.加拿大 4.下列哪一个不是股份合作制的基本特征?( ) A.企业资金按股形成 B.企业利润按股分配 C.企业财产属全民所有 D.职工工资按劳分配 5.农业合作社最初产生于( ) A.中国 B.中等发达国家 C.欧美发达国家 D.欠发达地区

6.农业对生态环境具有极强的( ) A.适应性 B.可塑性 C.独立性 D.依赖性 7.下列各选项中属于气候资源的是( ) A.降水 B.地表水 C.地中水 D.地下水 8.级差土地收入第一形态产生的原因是( ) A.对土地的投入水平不同 B.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 C.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不同 D.劳动者的经营管理水平不同 9.农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有两种:①农产品产

量或产值/劳动消耗;②劳动消耗/农产品产量或产值。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①不正确 B.①正确 C.①和②相互矛盾 D.①和②都不正确 10.流动资金利用效果是指企业所占用的流动资金与生产经营成果的比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衡量流动资金利用效果的指标是( ) A.产值资金率 B.资金利润率 C.流动资金占用率 D.流动资金周转率 11.我国饲料工业的分布主要是( ) A.靠近饲料原料产地 B.集中于粮食大省 C.西北牧区 D.适应养殖业分布 12.农业增产最重要的物质要素是( )

畜牧业经济管理》习题试卷及答案

《畜牧业经济管理》习题 一、单选题 1、畜牧业再生产过程即是()运动过程,又是()运动过程。 A物资/资金 B资金/货币 C物资/原料 D机器/牲畜 2、对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研究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唯物辩证法为研究基本方法B广泛运用调查研究法 C广泛采用实验和对比分析法 D定性分析而不需要定量分析方法 3、我国畜牧业经济所有制结构是以家庭畜牧业经济为主的()的所有制结构。 A多种经济成份并存B单一经济成份C非公有制D公有制 4、我国畜牧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状况是由我国目前畜牧业()状况所决定的。 A生产关系B生产力C生产规模D市场 5、畜牧业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特点是()。 A家庭经营 B统一经营C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统一经营 D集体经营 6、下列哪项属于公有制畜牧业经济()。 A个体所有制经济B私营经济 C外商投资经济D集体畜牧业经济7、下列哪项不属于非公有制畜牧业经济()。 A个体所有制经济B私营经济C外商投资经济D合作经济8.下列哪项不属于外资畜牧业经济()。 A个体所有制经济B中外合作经济C外商独资经济D外商合资经济9.一种所有制可以有()经营制度。 A多种B一种C只有两种D只有三种 10对畜牧业现代化的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采用现代化畜牧业科学技术B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 C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D采用传统的生产技术 11.对畜牧业现代化的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创造一个高产、优质、低消耗的生产系统 B创造一个合理的、高效的畜牧业生态系统 C以相对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和好的产出

D以相对少的投入,获得一般的经济效果 12.对衡量畜牧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较高的畜牧业劳动生产率 B一般的资金利用率 C与资金占用和利用无关D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无关 13.市场机制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失灵,以下表现不属于失灵的是()。 A农牧业的外部性B农牧业的弱质性和波动性 C农牧业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性D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14.对国外畜牧业现代化道路的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注重智力投资 B注意保持生态平衡 C制定了相关法令D财政和金融上不大力支持 15.对我国饲料工业发展趋势叙述错误的是()。 A饲料需要量将趋向增长B饲料品种结构发生变化 C预混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产量快速增长D生产规模趋于缩小 16、一种商品畜产品大幅度的价格变动只引起供给量较小幅度的变动,说明这种 商品() A富有弹性B缺乏弹性C完全有弹性D完全无弹性 17、一般情况下,当一种产品的价格上涨时,往往会引起此产品()。 A供给增加需求减少B需求增加供给减少 C供给需求同时减少D供给需求同时增加 18、一般情况下,当一种产品的价格下降时,往往会引起此产品()。 A供给增加需求减少B需求增加供给减少 C供给需求同时减少D供给需求同时增加 19、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 ),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 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A.超过一年; B.超过半年; C.超过二年; D.超过五个月 20、资产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 A.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B.财产、效益和其他权利 C.财产、资产和其他权利 D.财产、债权和利润。 21、畜牧业劳动生产率=( )。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列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品行优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备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社会经济调查方法,灵活应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分析方法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熟练地应用英语收集国外资料和国际交流,能独立和创造性地开展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或专门的经济管理工作,能主持较大型科学研究、探索学科发展的前沿课题。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2、农产品市场与贸易 3、制度经济与农村发展 4、农村金融 三、学习年限 1、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为3年。 2、在职攻读博士,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 3、硕博士连续,学习年限为5-6。 四、培养方式 1、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由导师和相关研究方

向的高级职称教师组成3-5人的指导小组,具体指导博士生的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可聘请一名副导师协助指导工作。 2、博士研究生应以科学研究为主,少上课。课程学习应密切与科学研究和时间环节相结合。要提高自学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和社会经济调查能力。学位课一般在第一学期完成,第二学期进入调查研究阶段。导师根据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论文需要指定选修和补修课程,可跨学科、跨学校听课。 五、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20学分(不含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六、实践教育 博士生除进行自己的论文课题研究外,还要兼任教学和科研的助理工作,配合导师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独立进行若干次社会经济调查,为政府部门和企业献计献策,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教学实践一般从第二年开始,教学实践工作量不少于120学时。

农村经济管理试题及答案

农村经济管理 、筹资的经济效益,要看资金成本的高低。对1 2、国家预算通过银行提供给企业专项拨款,应属国家所有。不对 对3、企业筹集的资本金,必须出具验资报告。对4、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1 000万元。 对5、企业筹集的资本金,在生产经营期内,任何人不得随意抽走。 6、金融市场可能是无形的市场。对 7、银行资金的内部调拨,属于金融市场的范围。不对、资金市场按交易性质分为证券市场和借贷市场。对8不对9、股票能还本付息。 10、企业获得土地使用权后,不可以出售或抵押。对不对11、中国农业银行是股份公司。对、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向发起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法人发行的股票,应当为记名股票。12. 13、生产周转借款属长期借款范围。不对 14、某企业借入一笔款项,名义利率为8%,补偿性余额为10%,则其实际利率为8.8%。对 15、企业负债比例越高,财务风险越大。对 16、融资租赁的租赁费,不能计入企业制造成本。对 17、商业汇票在同城、异地均可使用。对 18、资金成本率越高,使用资金效益越大。不对 19、资金成本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金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而形成的一种财务概念。对

20、资金成本不包括投资风险价值。不对 21、留用利润成本率与普通股成本率相同。不对 22、筹资决策的目标,是要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以求得股东权益最大化。对 23、企业实际分担的债券利息=债务利息×(1+所得税率) 不对 24、融资租赁比较适用于使用寿命或技术寿命较长的生产设备。对 不对、在资金成本中,优先股资金成本最高。25. 26、一般来说,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小。不对 27、发行普通股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因此,其资金成本比发行债券低。不对 28、如果企业完全不负债,则财务杠杆系为0. 不对 29、企业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也就是企业最优化的资本结构。对 30、利用商业信用筹资不需要负担资金成本。不对 31、优先股股票是介于普通股股票和债券之间的一种混合性有价证券。对 32、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的界限主要是能否随时变现。对 33、证券投资的实际收益总是大于银行存款利率的。不对 34、紧密型联营企业大都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对 35、参加紧密型联营的各企业、单位都不是独立的法人。不对 36、松散型联营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对外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_______地位。A.基础产业B.引导产业C.核心产业D.尖端产业 2、我国农业的两个转化包括_______。A.由原料型农业向加工型农业转化B.由家庭经营型向集体合作经营转化C.由自给性农业向商品性农业转化D.社会主义农业的自我完善 3、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是_______。A.种植业B.畜牧业C.农业和乡镇企业D.经济开发区 4、农产品市场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是根据_______。A.农产品交易的性质不同B.农产品交易的空间不同C.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不同D.农产品交货的时间不同 5、农产品购销差价是由商业企业在组织农产品的购销活动中的流通费用、利润和_______构成。A.税金B.利息C.生产成本D.交易费用 6、农业概念的内涵是指_______。A.划定农业与非农业的界限B.农业产业部门具有的本质属性和特点C.种植业D.通过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繁殖以取得生物性产品的部门 7、生态系统结构有_______组成部分。A.动物、植物和微生物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系统 D.土壤、水、空气、营养元素等 8、农业基本建设是指_______。A.比较长期固定在土地上的资金投放,并且要形成固定资产 B.水利设施建设 C.建设农业高等院校 D.增加农业投入 9、作为资源的土地_______。A.是纯粹的自然产物,没有价值B.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体现价值C.虽是经济综合体,但不能增值D.具备价值属性,而且不断增值 10、级差地租是_______。A.等量资本投入到同一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B.等量资本投入到不同土地所获得收益不同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C.同一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D.不同块地连续投资,各次投资生产率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 11、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有建立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和_______。A.加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B.转移劳动力C.实行劳动集约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12、狭义农业是指_______。A.种植业B.林业C.畜牧业D.渔业 13、农业区划是指在全国或一个地区范围内,根据自然经济条件及生产状况的_______来划分不同的农业区域。A.地域性差异B.好坏程度C.等级与类型D.耕作特点 14、气候资源条件调查中的灾害性气候调查的内容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流、冰雹等情况,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预防或_______措施等。A.避免灾害的B.防止灾害的C.抗御灾害的 D.减轻灾害的 15、根据农业区划的原则和标准我国划分为_______一级农业区。A.9个B.8个C.10个D.11个 16、农林牧副渔各部门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称为农业生产的_______结构。A.一级B.初级C.二级D.次级 17、农业生产专业化的生产单位要根据自然和经济条件专门生产_______产品。A.一种B.一至三种C.几种D.一种或几种 18、农业自然资源是指_______。A.土地与生物资源B.土地与气候资源C.在农业自然条件中能被农业利用的各种因素D.农用土地与水利资源 19、农业自然资源更新系数的定义是指_______。A.资源再生量与资源消耗量的比值B.资源

农村经济管理 试题

农村经济管理试题 2011年7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与收入无关。 2.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它一般指业和业。 3.现代农业是以技术和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4.农村经济管理方法是指管理者执行管理职能和实现管理任务,运用各种旨在保证经济活动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的手段和途径的总和。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方法主要有方法、方法、方法、方法、方法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其固定总成本的数额随产量的变化而( )。 A.保持不变 B.同增减 C.反向变化 D.不一定 2.企业是市场经济中具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者和物质条件,以( )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A.盈利 B.提高产品质量 C.竞争 D.就业 3.从商品供求关系的角度看,市场分为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买方市场上,商品的供给( )需求: A. 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关 4.某种商品价格增加了10%,需求量相应地减少了5%,则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为 ( ) A. 2 B.-2 C. 0.5 D.-0.5 5.根据农业部、监察部的有关文件规定,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过程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财务( )制度。 A.民主管理 B.公开 C.集中管理 D.村民管理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我吾劳动力流向的基本格局是( )。 A.中西部向东部流动 B.东部向西部流动 C.农村向城市转移 D.城市向农村转移 2.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有 ( ) A.自给自足 B.依赖进口 C. 自给自足与进口结合 D.借贷 3.物质费用反映的是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物质资料,包括( )。

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大纲.doc

《农业经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门技术科学、经济科学与管理科学密切交叉的学科,它以农业经济为对象,研究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阐明农村经济的战略、方针政策以及经营管理对策。它是一门平台选修课。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在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熟悉和掌握农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协调运动的规律以及农业经济自身的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基本具备应用经济学特别是农业经济管理所特有的思维和分析方法,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解释和分析各种农业经济现象,加深对农业经济政策的理解,初步具备农业经济管理的能力。 三、课程基本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在理解中记住各章出现的基本概念、范畴、定理,并能用自己的认识和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要能联系实际或其他课程的知识,具体地落实这些从具体实际中抽象出来的概念、范畴和定理,学习时还要能较好地返回到具体实际中去。对这些概念、范畴、定理不仅要理解、记住,而且要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搞清区别和联系中理解、记住。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五、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 1、经济管理学导论 基本要求: (1)掌握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特征,管理学的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学习经济管理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主要内容: (1)经济学的内涵与特征; (2)管理学的内涵与特征; (3)学习经济管理的意义和方法。 重点: 经济学的内涵。 难点: 本章无。 2、农产品市场供求 基本要求: (1)理解农产品需求和供给的原理,农产品供求均衡的蛛网理论,农产品市场供求规律;(2)掌握农产品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农产品卖方和买方市场的特征; (3)了解农产品供给的特殊性,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形成。 教学主要内容: (1)农产品需求; (2)农产品供给; (3)农产品供求与均衡; (4)农产品供求规律的应用。 重点: (1)农产品需求和供给的原理及农产品供求均衡的蛛网理论; (2)农产品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 (3)农产品卖方和买方市场的特征; (4)农产品市场供求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