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语与礼俗讲课讲稿

最新成语与礼俗讲课讲稿
最新成语与礼俗讲课讲稿

二、成语与礼俗

教学目标:

1、学生课前收集与礼俗有关的成语,使其在汉语成语方面的知识得到丰富,同时也进一步了解汉语成语的特点,明白成语中沉淀着丰富、生动的民族文化内涵。

2、通过课堂讲解、课后的运用,学生进一步了解汉语成语与汉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任务安排要具体,要落实到每一个学生,力求使每位学生都在课前准备中有所学习有所收获。

2 、梳理成语中蕴含的文化现象,并能灵活运用,激发他们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探究成语与文化间的关系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资源共享(学生展示,教师补充)

1、对成语的认识:成语凝聚了汉语的精华,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豹。

2、成语与礼俗:在我国,与礼俗有关的词语不计其数,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而在礼俗语海里,数量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当数成语。据统计,《成语词典》中就收录了500余条与礼俗有关的成语。这些礼俗成语兼有历史和文化的双重价值其源头大多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比如《史记》《左传》《后汉书》及诸子著作,也有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如《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在这些成语中,汉民族的礼俗观、礼俗风貌、礼俗制度等都有迹可寻。

3、举例说明:如:反映着古代服饰礼仪制度

成语以其结构精致、信息容量大的特点,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服饰成语兼有历史和文物的双重价值,在这些成语中,汉民族的古代服饰样式、着装观念、服饰礼仪制度等都能得到反映。

比如成语“圣主垂衣”,表现出在黄帝尧舜时期就开始出现了衣裳,不再是像原始社会的人们一样以树叶遮体或以草裙围体,从而结束了史前那种半遮半掩的围披状态;“胡服骑射”则反映了汉民族服饰与外民族服饰交流、融合的史实。而“广袖高髻”反映了汉时长安

城里妇女流行梳高髻和宽大的衣袖的风气;而“风鬟雾鬓”中的“雾鬓”即“蝉鬓”,指面颊两旁近耳朵的发薄如蝉翼,梳理蝉鬓,不仅需要一定的技巧,还需要借助梳妆用品。这说明先秦时期,妇女就已经具有梳妆技巧,并对美有一定的追求和欣赏艺术。而“蛾眉螓首”、“杨柳宫眉”、“愁眉啼妆”、“朱唇皓齿”、“美女簪花”等成语则给我们展示了古代女性多样的方式妆容、美丽的姿态和对美的追求。

我国古人的服饰不仅有多样的材质、丰富的装饰、繁复的身份区别标志,还讲究严格的着装礼俗。“颠倒衣裳”这个成语反映的就是这一方面的内容。“衣裳”这个词在现代汉语里表示衣服,不分上下,然而在古代却很有讲究,一般来说,古人称上为衣,下衣为裳,如果把上衣下裳颠倒了穿,就会不合礼制。因此服装是一种象征身份地位的符号,它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逾越。因此,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

在中国传统上,服装是政治的一部分,其重要性,远超出服装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如成语“紫绶金章”反映了汉代官员的装束,绶是汉代官员权力的象征,以其纺织的稀密、长短和色彩的不同标志着官职的高低。绶以紫色最贵。在古代,服装的颜色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的贵贱。如“黄袍加身”,古代把黄色看成中央正色,从此黄色就一直成为帝皇的象征。

而成语“衣冠礼乐”是指各种等级的穿戴服饰及各种礼仪规范。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服饰的礼制化是非常重要的。如成语“绿衣黄里”,古时以黄色为正色,绿为闲色,以绿色为衣,用黄色为里,旧喻尊卑反置,贵贱颠倒。可见,着装礼节是多么重要,所以“颠倒衣裳”“冠履倒置”是不合礼制的。

二、教师讲解

1、什么是礼仪: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

2、引证解释:礼节和仪式。《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史记·礼书》:“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北齐书·皇甫和传》:“及长,深沉有雅量,尤明礼仪。”

[1]

3、中国传统礼仪

“九宾之礼”。这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节。九位礼仪官员,迎接宾客时则高声呼唤,上下相传,声势威严。按古礼,“九宾之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但到了战国时代,周朝衰微,诸侯称霸,“九宾之礼”也为诸侯所用,演变为诸侯国接见外来使节的一种最高外交礼节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设九宾之礼”就是指此。还有“跪拜礼”、“揖让礼”、“袒臂礼”、“虚左礼”等

4、重点讲解几个蕴涵的礼仪成语:

礼尚往来:礼尚往来,是礼貌待人的一条重要准则。就是说,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礼敬。这样,人际交往才能平等友好地在一种良性循环中持续下去。葛静因此,《礼记》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注:《礼记·曲礼上》)。对于受恩者来说,应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古人眼中,没有比忘恩负义更伤仁德。孔子说:“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注:《礼记·表记》)。可见,“以德报德”,有恩必报,是待人接物的基本道德修养。当然,往来之礼,也该适度。送礼的本意,在于表达敬意答射之意,所谓礼轻意重,并非越多越好。正如《庄子·山木》篇说所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礼轻情意重:礼轻情意重,出自元·李致远《还牢末》: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比喻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话说唐朝贞观年间,西南回纥国(今云南境内)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湖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捡到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一时间,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愣地发呆,脑子里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么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湖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鹅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八拜之交: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指结拜的兄弟,姐妹为八拜之交。出处:邵伯温《闻见前录》:“公至北京,李稷谒见,坐客次,久之,公着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数拜之。”大致意思为:文彦博听说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教师总结:成语真不愧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承载文化信息最多的语言形式,一个典故,一则寓言,一首婉转低回的吟咏,就是一场场华美的历史文化盛宴。

三、课堂检测:

1、挑战自我。默写20个包含礼仪的成语(参考)

礼贤下士礼尚往来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礼轻义重礼让为国礼贤下士彬彬有礼博文约礼通书达礼虚文浮礼言之有礼平易近人知书识礼知书通礼父慈子孝谦和好礼推心置腹虚席以待彬彬有礼

2、看成语说故事相敬如宾

参考:春秋时一个叫冀芮的人在田里除草,他的妻子把午饭送到田头,恭恭敬敬地双手把饭捧给丈夫,丈夫庄重地接过来,毕恭毕敬地祝福以后再用饭。妻子在丈夫用饭时,恭敬地侍立在一旁等着他吃完,收拾餐具辞别丈夫而去。这件事被当时晋国的一个大夫看见了。左传记载了这段故事。

四、拓展运用:

读《成语故事》里有关礼仪的典故,写一篇成语与文明或成语与礼仪的读后感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资料(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1、成语特点:成语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每一个成语的形成都是生活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发展的指引和借鉴;成语是老百姓约定俗成的文化,结构固定不变的语言形式。

2、成语承载的文化信息,唐李商隐《无题》诗曰:“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人们取“心有灵犀”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用它比喻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3、关于汉语中关于爱情、婚姻的成语有很多

如“情窦初开”、“一见钟情”、“情有独钟”、“浓情蜜意”、“比翼双飞”、“白头相守”、“秦晋之好”“花好月圆”、“山盟海誓”、“天荒地老”、“海枯石烂”、“天长地久”、“百年好合”、“相濡以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郎才女貌”、“夫唱妇随”、“永结连理”、“伉俪情深”、“纸短情长”、“”甘棠之爱、“”心有灵犀、“魂牵梦萦”、“”青梅竹马、“”月下老人、“比翼双飞”、“劳燕分飞”、“燕尔新婚”、“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乱点鸳鸯”、“棒打鸳鸯”、“鸿雁传书”、“雁杳鱼沉”等等。这数目众多的成语中,有的描写青年男女热恋时的甜蜜与美好,如“一见钟情”、“浓情蜜意”、“山盟海誓”等;有的描写步入婚姻殿堂后夫妻生活的幸福与美满,如“伉俪情深”、“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等;有的描写离别后的思念及痛苦,如“纸短情长”、“雁杳鱼沉”、“魂牵梦萦”等;。

二、教师讲解

各个时代的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言语作品,其中一些最富于表现力的短语经过反复引用或加工,逐渐趋于定型,凝固为成语流传下来,成为人们长期习用、简洁精辟、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自然成语也就承载了中华民族众多的文化因子。其中,颇具民族、地域特色的中国婚姻爱情文化就在汉语成语中留下了许多“蛛丝马迹”,可以让当下的我们通过这些“语言化石”去寻绎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婚姻爱情文化。

所谓婚俗文化,是指围绕着人们的恋爱和嫁娶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中国的传统婚俗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体系。这个体系涉及中国人婚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礼记·昏义》说“昏礼者,礼之本也。”这就在崇尚礼制的古代社会中,把婚姻制度看成了全部社会制度的根基。《昏义》又云“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也是说婚姻关系构成了尊卑上下等级秩序的基础,从中可多挖掘出其内在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

成语中蕴含的婚俗文化体现了几千年来汉民族的婚姻观念和婚姻道德。

如成语“秦晋之好”,亦作“秦晋之偶”、“秦晋之盟”,反映出在特定社会环境下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表亲婚姻”形式正是讲究“血缘观念”“门当户对”等婚姻观念的体现。西周时期姬姜两姓的联姻,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国君世代互为婚嫁是表亲婚姻的典型事例,到汉代不同辈份间的表亲结婚则愈演愈剧烈,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贵族与贵族通婚、世家与世家通婚致使婚配范围越来越窄,以至在门当户对观念的严格禁制下不少贵族青年依然以血缘关系甚至是异辈婚配的形式组织家庭。古人认为宗族内的通婚能增加血缘的纯粹性。

而“月下老人”“明媒正娶”“媒妁之言”等成语则反映了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婚姻道德观。在古代婚姻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无权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必须经媒人传言,由父母决定,严格按照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娶亲程式来确定婚姻关系。因此,婚礼的一切仪节几乎都由双方父母包办,否则就被视为大逆不道,且不被世人所认可。

又如“结发夫妻”旧时指初成年结婚的夫妻(结发是束发的意思,指初成年)。也泛指第一次结婚的夫妻,即原配夫妻。在我国古代,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那时男子到二十岁时要行“冠礼”,即把头发盘成发髻,叫做“结发”,再戴上冠(帽子),表示成年了。所以,男子二十岁也称“弱冠”。女子到十五岁行“笄簪子礼”,即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长大成人了。所以女子十五岁也叫“及笄”。可见“结发”一词原指男女年轻的时候。当女子订婚后,即用丝缨束住发辫,表示她已经有了对象,到成婚的当夜,由新郎解下。在古代有关于“结发夫妻”有“束发托身”与“投丝慰情”的民俗,反映了人们对夫妻双方的美好祝愿,希望能“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同时也表现了古人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和追求爱情长久的美好心愿。

总结:我们发现成语的确沉淀着丰富而生动的民族文化内涵。我们今天这堂课只是通过几个成语来引导同学们了解婚俗文化,为大家探究成语的文化内涵指出方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够努力学习语文,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做出贡献。

三、课堂检测:1、关于汉语中关于爱情、婚姻的成语有很多,你能说多少啊?

2、用一段话总结自己这节课的收获,要求用到若干成语。

3、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我们的成语和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1)由目前传统文化不断流失的现象引起思考

古人曾说:“一个民族可以在短期内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却不能创造文明,所以要毁灭一个民族,就摧毁它的文化,所谓:欲亡其国,先去其史。被摧毁了传统与道德基础的民族,就失去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处在这种状态下的民族,无论其体魄如何强健,科技如何发达,却是任何白痴都可以放心蹂躏与奴役的民族。

(投影九)随着活字印刷术、端午祭被韩国人申遗成功,他们继续将中国的中医、汉字、汉服等划归本国发明的同时,近日又着手将源于中国的”风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日

本人也是不堪落后,据悉,日前日本正准备将我们老祖宗发明的“麻将”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文化的不断流失,所有人都愤怒、心痛,疾呼我该怎样守护你我的文明,该怎么拯救你我的文化?

(2)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行为,并找到具体行为的支点。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陈汉东先生就历时六年之久,以中华文化为核心,坚持成语固有的形式,不改用不乱用,以一个爱国之心,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集合国际一百多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学家的力量,用2008个成语创作了《中华成语龙》。

这凝聚了众人智慧的作品不仅让世界了解并习惯通过成语来理解和表现中华文化,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中华成语龙》来熟读已连接好的成语,很快就可以把成语记住,而且记得很牢,不容易忘记。这样就能很好的保护我们的文化并让它代代相传。(投影十:《中华成语龙》)

教师总结:同学们,“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拯救和守护,是对祖辈怀想和感激的基本方式,作为民族的一份子,为了祖国的未来,就让我们的爱国之情变得具体些吧。

四、拓展运用:

请各组至少用两种创意进行成语设计,以设计方案趣味性、参与性和信息承载性为标准来评价各组的工作成果,成绩优秀的组可成为与兄弟班进行文化交流的代表。

崇明县2016学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数 学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2题,满分54分,其中1-6题每题4分,7-12题每题5分)

【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满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复数(2)i i +的虚部为 .

2.设函数2log ,0()4,0x x x f x x >??=???

≤,则((1))f f -= . 3.已知{}12,M x x x R =-∈≤,10,2x P x x R x -??=∈??+??

≥,则M P ∩等于 . 4.抛物线2y x =上一点M 到焦点的距离为1,则点M 的纵坐标为 .

5.已知无穷数列{}n a 满足1*1()2

n n a a n N +=∈,且21a =,记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 lim n n S →∞

= . 6.已知,x y R +∈,且21x y +=,则x y ?的最大值为 .

7.已知圆锥的母线10l =,母线与旋转轴的夹角30α=?,则圆锥的表面积为 .

8.若21(2)(*)n x n N x

+∈的二项展开式中的第9项是常数项,则n = .

9.已知A ,B 分别是函数2sin )(0()f x x ωω>=在轴右侧图像上的第一个最高点和第一个最低点,且2AOB π

∠=,则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

10.将序号分别为1、2、3、4、5的5张参观券全部分给4人,每人至少1张,如果分给同

一人的2张参观券连号,那么不同的分法种数是 .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叫做格点.若函数()y f x =的图像恰好

经过k 个格点,则称函数()y f x =为k 阶格点函数.已知函数:①2y x =;②2sin y x =;

③1x y π=-;④cos 3y x π??=+ ??

?.其中为一阶格点函数的序号为 (注:把你认为正确论断的序号都填上)

12.已知AB 为单位圆O 的一条弦,P 为单位圆O 上的点.若()f AP AB λλ=-()R 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