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用量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用量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用量计算公式

一、确定电缆的长度

要计算整座楼宇的水平布线用线量和光纤用量,首先要计算出每个楼层的用线量,然后对各楼层用线量进行汇总即可。每个楼层用线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1、L为平均每个信息点用线量,LMAX为最远的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LMIN 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6为端对容差(主要考虑到施工时线缆的损耗、线缆布设长度误差等因素),其中10%为备用余量。2、H为总用光纤长度,C为楼层高度,N为楼层,12为端对容差(主要考虑施工光纤溶接和走线长度,因两端都需要熔接即为12+12)。3、n为一箱网线可布置的信息点数量,305m为平均每箱电缆的长度。

二、应用示例

大楼共5层,层高3.5米,楼长40米,楼宽30米,每层信息点数为60个,弱电井设于楼的一角,配线间与弱电井在同一角,为10平方米小房间,水平电缆最长Lmax=60米,最短Lmin=15米。估算出整座楼宇的用线量。

1、每个信息点平均长度:

L = 1.1 ×(LMAX+LMIN(最小)) / 2 + 6 = 1.1 ×(60+15)/ 2 + 6 = 47.25米

2、室内光缆长度:H = 3.5 ×(1+2+3+4) + 4 ×(12+12) = 131米

3、n = 305 / 47.25 = 6.45 取N = 6(即一箱网线可以布6个信息点)

所有信息点需要电缆数据用缆= 数据点总数量/ n = 5 x 60 / 6 = 50(箱)

综合布线线缆计量单位长度:本工程使用线缆箱数:数据用缆A=50箱

(注意:在计算工程中所需线缆的箱数时,因为网络线不容许接续,即每箱零头要浪费,所以切不可用:

本工程使用线缆箱数= L ×信息点数量/ 305)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目录 第一部分导电线芯 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 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1) 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1) 二、绞线 1.绞合线芯的结构计算 (2) 2.绞合线芯的重量计算 (5) 3.绞入系数K的理论计算 (6) 4、紧压圆形线芯的重量计算 (7) 5、扇形线芯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7) 6、通讯电缆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8) 第二部分挤压式绝缘层及护层 一、圆形挤压式 1.绝缘层 (11) 1)单线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11) 2)绞线(或束线)芯边隙无填充物挤压绝缘层的重量 (11) 3)复绞线(束绞线)芯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11) 4)其他形式的绝缘层重量 (12) 2.护层 1)有填充物和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2) 2)不填充和不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2) 3)金属纺织后挤包和嵌隙护层的重量计算 (13) 4)皱纹式挤压护层的重量计算 (13) 二、扇形挤压式 1)两芯平行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2)两芯平行有填充、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3)两芯平行不填充或不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4)套管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5)三芯平行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6)椭圆形护层的重量计算 (15) 第三部分绕包、浸涂、浸渍和编织 一、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带状式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8) 2)纤维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8)

3)绳状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9) 二、浸涂及浸渍层的重量计算 1)漆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19) 2)玻璃丝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19) 3)浸渍剂的重量计算 (19) 4)浸渍电缆纸和电缆麻重量的计算 (19) 三、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1.纤维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20) 2.金属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21) 第四部分成缆填充材料和外护层 1、成缆填充材料的重量计算 (22) 2、外护层材料重量计算 (22) 附录 常用材料比重、单根重量及导电线芯绞入系数及成缆绞入系数 (23)

楼层综合布线用线量计算

教你快速准确的计算综合布线用线量 (1)确定线缆的类型 要根据综合布线系统所包含的应用系统来确定线缆的类型。对于计算机网络和电话语音系统可以优先选择4对双绞线电缆,对于屏蔽要求较高的场合,可选择4对屏蔽双绞线;对于屏蔽要求不高的场合应尽量选择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对于有线电视系统,应选择75Ω的同轴电缆。对于要求传输速高或保密性高的场合,应选择光缆作为水平布线线缆。 (2)确定电缆的长度 要计算整座楼宇的水平布线用线量,首先要计算出每个楼层的用线量,然后对各楼层用线量进行汇总即可。每个楼层用线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C=[0.55(F+N)+6]×M 其中,C为每个楼层用线量,F为最远的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M为每层楼的信息插座的数量,6为端对容差(主要考虑到施工时线缆的损耗、线缆布设长度误差等因素)。 整座楼的用线量:S=ΣMC ,M为楼层数,C为每个楼层用线量。 应用示例:已知某一楼宇共有6层,每层信息点数为20个,每个楼层的最远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均为60米,每个楼层的最近信息插座离楼层管理间的距离均为10米,请估算出整座楼宇的用线量。 解答:根据题目要求知道: 楼层信息点数M=20 最远点信息插座距管理间的距离F=60m 最近点信息插座距管理间的距离N=10m 因此,每层楼用线量C=[0.55(60+10)+6]×20=890m 整座楼共6层,因此整座楼的用线量S=890×6=5340m (3).订购电缆 目前市场上的双绞线电缆一般都以箱为单位进行订购。常见装箱形式为:305m(1000ft) WE TOTE包装形式。因此在水平子系统设计中,计算出所有水平电缆用线总量后,应换算为箱数,然后进行电缆的订购工作。订购电缆箱数的公式应如下: 订购电缆箱数=INT(总用线量/305) ,INT()为向上取整函数。 例如,已知计算出整座楼的用线量为5340m,则要求订购的电缆箱数为: INT(5340/305)=INT(17.5)=18(箱)

弱电工程中常用设备材料数量计算方法

弱电工程中常用设备材料数量计算方法 弱电工程量计算: 一辅材的计算 1、统计信息点数,包括各房间和机房,填入点位分布表中; 2、确定是否超长?如超长,应在何处设置子配线间,几个?如有子配线间,那么交换机的数量也相应有变化。3、确定路由的走向;4、确定各处桥架的型号和长度。计算方法:(长×宽)×0.4/28,结果为信息点数,常用标准桥架有:300×100,200×100,100×100,100×50,50×50,其它桥架都需要定做。 一、辅材的计算 1、统计信息点数,包括各房间和机房,填入点位分布表中; 2、确定是否超长?如超长,应在何处设置子配线间,几个?如有子配线间,那么交换机的数量也相应有变化。 3、确定路由的走向; 4、确定各处桥架的型号和长度。计算方法:(长×宽)×0.4/28,结果为信息点数,常用标准桥架有:300×100,200×100,100×100,100×50,50×50,其它桥架都需要定做。 注:如果分支路由有相同的桥架型号,则分别计算其长度,最后才统计该桥架型号的总长度。 5、?25和?20管的计算(通常?25可以布6根线,?20可以布4根线)。计算时,以?20为准,平均某一信息点从桥架到终端需要?20的长度,如为A,那么就可以计算出所有信息点需要?20的长度了,即B=A×(总点数/4),而实际在工程中,?20=2/3×B,?25=1/3×B。

6、角钢(30×30)的计算。角钢的长度=30cm×(桥架的总长m/1.5m),即每根角钢的平均长度为30cm,每隔1.5m的距离就需要一根角钢。 7、龙骨(75×45)的计算。龙骨的长度=70cm×(总点数/2),即每根龙骨的长度为70cm,通常布置为双口面板。 8、龙骨卡子、管接、盒接、铆钉、钢锯条等辅料的计算。=总辅料价格×10% 9、底盒(86×86)的计算。底盒的数量=总点数/2 二、设备材料的计算 1、线缆的计算:(最远+最近)/2×点数×1.1/305 说明: 最远为从机房到信息点的最远点;最近为机房内的信息点,一般为20米; 点数为从机房开始所覆盖的信息点,如果有子配线间,那么该点数就为从子配线间开始路由所覆盖的信息点数,1.1中的0.1为富裕量,即10%。305为每箱线的长度为305米。 如果有子配线间,则应该分别计算,公式是一致的。即:中心机房覆盖信息点所需的线缆数量+子配线间覆盖信息点所需的线缆数量+子配线间到中心机房级联线所需的线缆数量。 还有一点请注意网线的数量一般为300米左右,不到305米,如果这个工程线缆数量比较大的时候,这个也有考虑。比如穿线设备端预留的线缆长度,也要综合考虑,这个也会根据您的施工队伍的整体施工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说明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说明 ——小蚂蚁算量工厂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办公室建设数字化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是将所有语音、数据等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为办公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物质介质,支持将来语音、数据、图文、多媒体等综合应用。是安装工程的一部分,今天小蚂蚁算量工厂为大家总结整理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量计算规则,希望大家能用上。 一、工程量计算规则 1.双绞线缆、光缆、漏泄同轴电缆、电话线和广播线敷设、穿放、明布放以"m"计算。电缆敷设单根延长米计算,如一个架上敷设3根各长100m的电缆,应按300m计算,以此类推。电缆附加及预留的长度是电缆敷设长度的组成部分,应计入电缆长度量之内。电缆进入建筑物预留长度2m;电缆进入沟或吊架上引上(下)预留1.5m;电缆中间接头盒。预留长度两端各留2m。 2.制作跳线以"条"计算,卡接双绞线缆以"对"计算,跳线架、配线架安装"条"计算。 3.安装各类信息插座、过线(路)盒、信息插座的底盒(接线盒)、光缆终端盒和跳块打接以"个"计算。 4.双绞线缆测试,以"链路''或"信息点"计算,光纤测试以"链路"或"芯"计算。 5.光纤连接以"芯"(磨制法)以"端口"计算。 6.布放尾纤以"根"计算。 7.室外架设架空光缆以"m"计算。 8.光缆接线以"头"计算。

9.制作光缆成端接头以"套"计算。 10.安装漏泄同轴电缆接头以"个"计算。 11.成套电话组线箱、机柜、机架、抗震底座安装以"台"计算。 12.安装电话出线口、中途箱、电话电缆架空引入装置以"个"计算。 二、说明 1.综合布线包括:双绞线、光缆、漏泄同轴电缆、电话线和广播线的敷设、布放和测试工程。 2.综合布线不包括的内容:钢管、PVC管、桥架、线槽敷设工程、管道工程、杆路工 程、设备基础和埋式光纤的填挖土工程,若发生时执行《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和有关土建工程消耗项目。 3.综合布线双绞线布放是按六类以下(含六类)系统编制的,六类以上的布线系统工程所用消耗量的综合工日的用量按增加20%计列: 4.在已建天棚内敷设线缆时,所用消耗量的综合工日的用量按增加80%计列。 三、计算工程量套用消耗量标准时的要点 1.工程造价预算需计算工程量的项目 (1)水平布线系统(包含工作区子系统) 水平线缆种类、数量:目前多用五类、超五类或六类双绞线。 信息模块种类、数量:数量=信息点+语音点。 面板型号、数量:数量:信息点+语音点。 用户区跳线类型、数量:数量=信息点+语音点。 (2)垂直主干布线系统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大全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 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 ;;;PEF(发泡);;Teflon(FEP);;; 棉布带;PP绳;棉纱线 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 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 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 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 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 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 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 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 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

综合布线线长计算方法

水平子系统订购线缆计算实例 1、平均电缆长度=(最远F+最近N两条电缆总长)÷2 总电缆长度L=(平均电缆长度+备用部分(平均长度的10%)+端接容差(一般设为6 m))×信息总点数楼层用线量L=[0.55(F+N)+6 ]×n n楼层信息点数 总用线量L=?Li i=1,….,m m为总楼层数 此计算方式目前正在项目实施中验证,待查! 2、鉴于双绞线一般按箱订购,每箱305 m(1000英尺,每圈约1 m),而且网络线不容许接续,即每箱零头要浪费,所以 每箱布线根数=(305÷平均电缆长度),并取整 则 所需的总箱数=(总点数÷每箱布线根数),并向上取整 3、计算实例 a) 例题(错误计算) 设有140个信息点。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 解:24 ×140 = 3360m 3360÷305 = 11 箱 需要11箱电缆 b) 例题(正确计算) 设有140个信息点。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 解:305 ÷24 = 12.7 每箱12根双绞线(正确取整) 140 ÷12 = 11.6 舍入得12 需要12箱线 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 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 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 A:最近信息点距离 B:最远信息点距离;

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 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 (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3、C=[0。55(F+N)+6]Xn(m) 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 简单公式: 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 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 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 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 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 3. (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 不按公式的算法: 按公式算线长,以我的经验是一定不准的 但是也没有一定准确方法 在施工的过程里还有不可预测的变动呢 我们国家对八芯双绞线(包括五类,超五类,六类)最长布线距离规定在一百米以内 设计院设计图纸的时候一定也会考虑到 那么一般情况下最短的线应该在十米左右,最长的线在九十米左右(留十米的余量) 平均一下,每根线在五十米左右 如果穿越楼层的话,每根再加个楼层高度就可以了

实用线缆用量计算公式

实用线缆用量计算公式 一、综合布线系统 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 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2 主干子系统 ①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需要轴数=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 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②光缆用量计算方法: 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 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 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二、安全防范系统 1 电视监控系统

弱电工程管线工程量计算

一辅材的计算 1、统计信息点数,包括各房间和机房,填入点位分布表中; 2、确定是否超长?如超长,应在何处设置子配线间,几个?如有子配线间,那么交换机的数量也相应有变化。 3、确定路由的走向; 4、确定各处桥架的型号和长度。计算方法:(长×宽)×0.4/28,结果为信息点数,常用标准桥架有:300×100,200×100,100×100,100×50,50×50,其它桥架都需要定做。 注:如果分支路由有相同的桥架型号,则分别计算其长度,最后才统计该桥架型号的总长度。 5、?25和?20管的计算(通常?25可以布6根线,?20可以布4根线)。计算时,以?20为准,平均某一信息点从桥架到终端需要?20的长度,如为A,那么就可以计算出所有信息点需要?20的长度了,即B=A×(总点数/4),而实际在工程中,?20=2/3×B,?25=1/3×B。 6、角钢(30×30)的计算。角钢的长度=30cm×(桥架的总长m/1.5m),即每根角钢的平均长度为30cm,每隔1.5m的距离就需要一根角钢。 7、龙骨(75×45)的计算。龙骨的长度=70cm×(总点数/2),即每根龙骨的长度为70cm,通常布置为双口面板。 8、龙骨卡子、管接、盒接、铆钉、钢锯条等辅料的计算。=总辅料价格×10% 9、底盒(86×86)的计算。底盒的数量=总点数/2

二设备材料的计算 1、线缆的计算:(最远+最近)/2×点数×1.1/305 说明: 最远为从机房到信息点的最远点;最近为机房内的信息点,一般为20米;点数为从机房开始所覆盖的信息点,如果有子配线间,那么该点数就为从子配线间开始路由所覆盖的信息点数,1.1中的0.1为富裕量,即10%。305为每箱线的长度为305米。 如果有子配线间,则应该分别计算,公式是一致的。即:中心机房覆盖信息点所需的线缆数量+子配线间覆盖信息点所需的线缆数量+子配线间到中心机房级联线所需的线缆数量。 还有一点请注意网线的数量一般为300米左右,不到305米,如果这个工程线缆数量比较大的时候,这个也有考虑。比如穿线设备端预留的线缆长度,也要综合考虑,这个也会根据您的施工队伍的整体施工工艺来判断。 2、模块的计算。为信息点的数量; 3、双口面板的数量:总点数/2; 4、48口配线架的计算。总点数/48,如果有子配线间应分别计算,即各自覆盖的信息点数/48,然后相加,4U; 5、线管理器的计算。48口配线架不需要线管理器(自带),主要是给交换机,如有子配线间应分别计算。1U; 6、机柜跳线(2m)。从配线架跳接到交换机的跳线+交换机之间的级联线。 7、工作站的跳线。总点数的数量; 8、RJ45头。(机柜跳线+工作站跳线)×2×1.1;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 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单一材料的圆单线: 截面F=0.25π*d12(mm2) 重量W1=F*r=0.25π*d12*r (kg/km) W1铜=6.982 d12 (kg/km)W1铝=2.121 d12 (kg/km)W1钢=6.126 d12 (kg/km)F—圆单线截面积mm2 W1 --导线重量kg/km d1—圆单线直径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 (2)双金属线: 1)重量系数法: W2=W1*K W2锡=W1铜*K=6.982d12 *K 2)综合比重法: W2=0.25π*d12*r2 *(r-r1)/(r2-r1) W2—镀层材料重量kg/km K --镀层的重量系数见表1 d2—镀层单线的直径mm r –有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r1—内层材料的比重g/cm3 r2—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表1. 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截面F=a*b - f=a*b-[(2R)2-πR2] = a*b - 0.358 R2 (mm2) (2)周长C=2(a+b) - L=2(a+b)-(8R-2πR) =2(a+b) - 1.72R (mm) (3)重量W1=F*r (kg/km) a—扁线厚度mm b—扁线宽度mm R—扁线的圆角半径mm r—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mm2 L—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mm F—扁线截面积mm2 C—扁线的周长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 2)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 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然后相加而得,或使用求积仪测得。但在计算重量时可用标称截面计算。 (1)铜电车线 W=F*8.89 (kg/km)F—标称截面mm2 (2)铝合金电车线 W=F*r (kg/km) r—铝合金比重g/cm3 (3)钢铝电车线 W=W铜+W铝=F钢*r钢+F铝*r铝(kg/km) (参照电线电缆手册第二册709页表12—5) 3)高压电缆用型线芯重量计算 (1)空心绞合线芯直径D D=D0+2(t z+t弓) (mm) (2)重量 W=(F Z n Z+F弓n弓)*r*K (kg/km) tz、t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D0 —油道直径mm F Z、F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n Z、n弓—Z形及弓形线根数 r —所用材料比重g/cm3K—线芯绞入系数

综合布线网线长度的计算公式

计算需要多少线的公式 1、最长的线距+最短的线距)/2=平均值 (平均值+5米)X点数=总长度 总长度/305(标准每箱米数)+2箱=总箱数 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 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 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 A:最近信息点距离 B:最远信息点距离; 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

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C=[0。55(F+N)+6]Xn(m) 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 简单公式: 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 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

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 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 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 3. (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其中:1.1系数是损耗;层高是楼层高度,如果水平线槽走天花板,则必须计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计;305是1000英尺换算。 4. 最长的网线和最短网线的平均值X总的点数,然后再加10%的冗余 不按公式的算法: 按公式算线长,以我的经验是一定不准的 但是也没有一定准确方法

在施工的过程里还有不可预测的变动呢 我们国家对八芯双绞线(包括五类,超五类,六类)最长布线距离规定在一百米以内 设计院设计图纸的时候一定也会考虑到 那么一般情况下最短的线应该在十米左右,最长的线在九十米左右(留十米的余量) 平均一下,每根线在五十米左右 如果穿越楼层的话,每根再加个楼层高度就可以了 误差不会太大 最关键还是要看现场情况,以及要熟练看懂图纸,这个是要时间和磨练的 RJ-45头的需求量:m=n*4+n*4*15% m:表示RJ-45接头的总需求量

弱电工程中常用设备材料数量计算方法

弱电工程中常用设备材料数量计算方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弱电工程中常用设备材料数量计算方法 弱电工程量计算: 一辅材的计算 1、统计信息点数,包括各房间和机房,填入点位分布表中; 2、确定是否超长如超长,应在何处设置子配线间,几个如有子配线间,那么交换机的数量也相应有变化。3、确定路由的走向;4、确定各处桥架的型号和长度。计算方法:(长×宽)×28,结果为信息点数,常用标准桥架有:300×100,200×100,100×100,100×50,50×50,其它桥架都需要定做。 一、辅材的计算 1、统计信息点数,包括各房间和机房,填入点位分布表中; 2、确定是否超长如超长,应在何处设置子配线间,几个如有子配线间,那么交换机的数量也相应有变化。 3、确定路由的走向; 4、确定各处桥架的型号和长度。计算方法:(长×宽)×28,结果为信息点数,常用标准桥架有:300×100,200×100,100×100,100×50,50×50,其它桥架都需要定做。 注:如果分支路由有相同的桥架型号,则分别计算其长度,最后才统计该桥架型号的总长度。 5、?25和?20管的计算(通常?25可以布6根线,?20可以布4根线)。计算时,以?20为准,平均某一信息点从桥架到终端需要?20的长度,如为A,那么就可以计算出所有信息点需要?20的长度

了,即B=A×(总点数/4),而实际在工程中,?20=2/3×B,?25=1/3×B。 6、角钢(30×30)的计算。角钢的长度=30cm×(桥架的总长m/,即每根角钢的平均长度为30cm,每隔的距离就需要一根角钢。 7、龙骨(75×45)的计算。龙骨的长度=70cm×(总点数/2),即每根龙骨的长度为70cm,通常布置为双口面板。 8、龙骨卡子、管接、盒接、铆钉、钢锯条等辅料的计算。=总辅料价格×10% 9、底盒(86×86)的计算。底盒的数量=总点数/2 二、设备材料的计算 1、线缆的计算:(最远+最近)/2×点数×305 说明: 最远为从机房到信息点的最远点;最近为机房内的信息点,一般为20米; 点数为从机房开始所覆盖的信息点,如果有子配线间,那么该点数就为从子配线间开始路由所覆盖的信息点数,中的为富裕量,即10%。305为每箱线的长度为305米。 如果有子配线间,则应该分别计算,公式是一致的。即:中心机房覆盖信息点所需的线缆数量+子配线间覆盖信息点所需的线缆数量+子配线间到中心机房级联线所需的线缆数量。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 2010年11月29日08:37 生意社 生意社11月29日讯 1、导体的截面 1)单根导体 S = πd2/4 (mm2) 2)正规绞合导体 S = (πd2/4)* n * k1 其中d——导体外径(mm) n——绞线根数 k1——绞入系数 π——圆周率, 2、导体的重量 W = S * ρ* L 其中W——导体重量(kg) ρ——材料密度,铜,铝 L——导体的长度(km) 3、绝缘外径 D = d + 2*t (mm) 其中D——绝缘外径 (mm) d——导体外径 (mm) t——绝缘厚度 (mm) 4、绝缘层截面积 S1 = (D2–d2)*π/4

或S1= π*(d+t)* t 5、绝缘层的重量 W1 = S1* ρ* L 其中W1——重量(kg) ρ——材料密度,PVC为~,XLPE为 L——线芯的长度(km) 护套的外径、截面积、重量与绝缘层计算方法相同。截~ = (D2 -D2k1—— 6、绞合外径 以下介绍的是正规绞合结构的绞合外径计算方法: 正规绞合一般外层的根数比内层多6根。 1+6的结构:D0 = 3 * d 2+8的结构:D0 = 4 * d 3+9的结构:D0 = * d 4+10的结构:D0 = * d 5+11的结构:D0 = * d

如果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则 D = D0 + 2 * n * d 其中n——绞合层数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 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 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 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 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T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 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 一、综合布线系统 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 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需要轴数=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

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 ?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 ?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 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二、有线电视系统 2.1 星型布线计算法: 此方法定义为:所有的楼层分支分配器集中在弱电间内,从每个用户终端(插座)独立敷设一根射频电缆到相应的弱电间与分支分配器联接。 水平部分电缆(通常为RG6),线缆用量计算方法: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用户终端水平距离+最近用户终端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度)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3) ?电缆需要总数=用户终端总数x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米) 注:最远、最近用户终端水平距离是从楼层分配箱到最远、最近终端用户插座的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楼层分配箱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主干电缆(通常为RG11/RG9),线缆用量计算方法: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楼层分配箱距离+最近楼层分配箱距离)/2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电缆需要总数=楼层分配间总数x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米) 注:最远、最近楼层分配箱距离是从楼层分配箱到卫星或有线电视中心机房(或延续放大器)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有线电视中心机房的水平距离。 2.2 分支器串接布线计算法:

综合布线线缆长度计算公式

综合布线线缆长度计算公式水平子系统订购线缆计算实例 1、平均电缆长度=(最远F+最近N两条电缆总长)÷2 总电缆长度L=(平均电缆长度+备用部分(平均长度的10%)+端接容差(一般设为6 m))×信息总点数 楼层用线量L=[0.55(F+N)+6 ]×n n楼层信息点数 总用线量L=?Li i=1,….,m m为总楼层数 此计算方式目前正在项目实施中验证,待查! 2、鉴于双绞线一般按箱订购,每箱305 m(1000英尺,每圈约1 m),而且网络线不容许接续,即每箱零头要浪费,所以 每箱布线根数=(305÷平均电缆长度),并取整 则 所需的总箱数=(总点数÷每箱布线根数),并向上取整 3、计算实例 a) 例题(错误计算)

设有140个信息点。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 (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 解:24 ×140 = 3360m 3360÷ 305 = 11 箱 需要11箱电缆 b) 例题(正确计算) 设有140个信息点。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 (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 解:305 ÷ 24 = 12.7 每箱12根双绞线(正确取整) 140 ÷ 12 = 11.6 舍入得12 需要12箱线 2、每个服务需一条4对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缆; 每个通讯间中水平电缆的总数量=(由通讯间提供服务的工作区的数量)*(每一工作区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工作区水平布线计算: A:最近信息点距离 B:最远信息点距离;

C:每层工作区信息点数量 每层所需电缆长度=(A+B)/2*1.1*C 总共所需电缆箱数=各层电缆长总和/305米/箱 (电子工业出版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3、C=[0。55(F+N)+6]Xn(m) C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F为最远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最近的信息插座离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信息插座的数量 简单公式: 1.(最长线距+最短的线距)/2*1.1= 平均线长 平均线长*信息点=需要的线缆总数 线缆总数/305=需要多少箱线 2. 线数:(最长+最短)/2x1.1+2x楼高 箱数:线数x信息点数/305 3. (最远距离+ 最近距离)/ 2 *1.1 + 层高)* 节点数)/ 305 = 线缆箱数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

弱电工程项目综合布线估算方法和公式(实用) 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技术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公式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一、综合布线系统1.1 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 ×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 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1.2 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

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1.3 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 ×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二、有线电视系统2.1 星型布线计算法:此方法定义为:所有的楼层分支分配器集中在弱电间内,从每个用户终端(插座)独立敷设一根射频电缆到相应的弱电间与分支分配器联接。水平部分电缆(通常为RG6),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用户终端水平距离+最近用户终端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3)电缆需要总数=用户终端总数x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米)注:最远、最近用户终端水平距离是从楼层分配箱到最远、最近终端用户插座的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楼层分配箱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主干电缆(通常为RG11/RG9),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楼层分配箱距离+

综合布线线材计算公式

做工程的朋友经常会遇到需要计算线缆的时候,比如工程设计的时候,审计的时候,需要有说服力,下面我把搜集的一些常见的线缆计算公式介绍给大家。 订货总量(总长度M)=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总点数*6 1、平均电缆长度=(最远F+最近N两条电缆总长)÷2 总电缆长度L=(平均电缆长度+备用部分(平均长度的10%)+端接容差(一般设为6 m))×信息总点数 楼层用线量L=[0.55(F+N)+6 ]×n n楼层 信息点数 总用线量L= L i i=1,….,m m为总楼层数 2、鉴于双绞线一般按箱订购,每箱305 m(1000英尺,每圈约1 m),而且网络线不容许接续,即每箱零头要浪费,所以 每箱布线根数=(305÷平均电缆长度),并取整 则 所需的总箱数=(总点数÷每箱布线根数),并向上取整 3、计算实例 a) 例题(错误计算) 设有140个信息点。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 解:24 ×140 = 3360m 3360÷305 = 11 箱 需要11箱电缆 b) 例题(正确计算) 设有140个信息点。单位走线长度24m,线缆包装305m(1000英尺)一箱,需要多少箱线? 解:305 ÷24 = 12.7 每箱12根双绞线(正确取整) 140 ÷12 = 11.6 舍入得12 需要12箱线 以上例题仅供参考... 管槽线缆容量对照表 1 PVC槽(型号)20*10 24*14 39*19 59*2 2 99*27 99*40 2 五类线(根数) 2 4 9 16 32 48 3 PVC管(型号)ф16 ф20 ф25 ф32 ф40 ф50 4 五类线(根数) 2 3 6 9 1 5 24

弱电智能化取费标准计算

弱电智能化取费标准计 算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工程设计费计算方法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 以下内容摘录自《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 1总则 工程设计收费是指设计人根据发包人的委托,提供编制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非标准设备设计文件、施工图预算文件、竣工图文件等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工程设计收费采取按照建设项目单项工程概算投资额分档定额计费方法计算收费。 工程设计收费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1工程设计收费=工程设计收费基准价×(1±浮动幅度值) 2工程设计收费基准价=基本设计收费+其他设计收费 3基本设计收费=工程设计收费基价×专业调整系数×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附加调整系数 工程设计收费基准价 工程设计收费基准价是按照本收费标准计算出的工程设计基准收费额,发包人和设计人根据实际情况,在规定的浮动幅度内协商确定工程设计收费合同额。 基本设计收费 基本设计收费是指在工程设计中提供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收取的费用,并相应提供设计技术交底、解决施工中的设计技术问题、参加试车考核和竣工验收等服务。 其他设计收费

其他设计收费是指根据工程设计实际需要或者发包人要求提供相关服务收取的费用,包括总体设计费、主体设计协调费、采用标准设计和复用设计费、非标准设备设计文件编制费、施工图预算编制费、竣工图编制费等。 工程设计收费基价 工程设计收费基价是完成基本服务的价格。工程设计收费基价在《工程设计收费基价表》(附表一)中查找确定,计费额处于两个数值区间的,采用直线内插法确定工程设计收费基价。 工程设计收费计费额 工程设计收费计费额,为经过批准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中的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与工器具购置费和联合试运转费之和。 工程中有利用原有设备的,以签订工程设计合同时同类设备的当期价格作为工程设计收费的计费额;工程中有缓配设备,但按照合同要求以既配设备进行工程设计并达到设备安装和工艺条件的,以既配设备的当期价格作为工程设计收费的计费额;工程中有引进设备的,按照购进设备的离岸价折换成人民币作为工程设计收费的计费额。 工程设计收费调整系数 工程设计收费标准的调整系数包括:专业调整系数、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和附加调整系数。 1专业调整系数是对不同专业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差异进行调整的系数。计算工程设计收费时,专业调整系数在《工程设计收费专业调整系数表》(附表二)中查找确定。 2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是对同一专业不同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复杂程度和工作量差异进行调整的系数。工程复杂程度分为一般、较复杂和复杂三个等级,其调整系数分别

电缆及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

1、电线的载流量是这样计算的:对于、、4、6、1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5倍。 对于16、2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4倍。 对于35、5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3倍。 对于70、95mm2 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倍。 对于120、150、18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倍。 看你的开关是多少安的用上面的工式反算一下就可以了。 2、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 (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 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