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体温的控制 教案

3.3 体温的控制 教案
3.3 体温的控制 教案

3.3 神经调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和过程;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2.过程与方法

能表述体温调节的整个过程和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调节

难点:体温调节控制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上第3章第五节体温的调控,大家把书本翻到课本109页。都翻到没有?

生:翻到了

师:好,接下来我们来共同看个视频,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同学们认真看,看完之后老师会提问大家从这个视频中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活动:看视频。

2讲授新课

一、体温恒定的意义

师:好,视频看好了,有谁能告诉老师,你从视频中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

师:恩,同学们发现了了很多信息,从视频当中我们知道了动物可以分为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这和我们说的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是一个意思。我们在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常见的动物中知道了鸟类和哺乳类是属于恒温动物的,那恒温动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动物的体温都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师:那变温动物是什么呢?

生: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

师:好,我们讲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是不相同的,变温动物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恒温动物的体温是不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的,讲了那么多体温,那体温究竟是什么呢?

生:……

师:通常所说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实际这是一种简化了的说法。生理学上所说的体温是指人体平均深部温度而言。由于深部温度特别是血液温度不易测量,所以临床上用直肠、口腔及腋窝温度来代替体温。因为直肠不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所以更能反映人体体温的实际情况。这里向我们展示的是腋窝、口腔和直肠正常的温度范围。那同学们来认真的观察这个表格你能发现什么呢?

生:……

师:你们看,这里向我们展示的是正常的温度范围,而不是一个确定的值,这里给我们展示的是人体不同部位的温度,那每个部位的温度一样吗?

生:这个表格中我可以看出正常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而且同一个人的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

师:恩,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而且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不同,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一般体温是在2-6时最低,下午5-6时最高,但是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女子温度高于男子,成年人高于老年人,新生儿和儿童高于成年人。当我们兴奋激动的时候体温会相对比较高。当我们做完运动体温也会升高,但是这个升高的幅度不大,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

二、产热与散热平衡

师:我们说我们人体的温度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持着体温的相对恒定,那我们人体为什么能保证体温恒定在37摄氏度呢?

生:机体产生热量

师:机体只有产生热量就能保持体温恒定在37℃左右吗?我们人体要使温度达到37摄氏度

所需的能量占我们产生的能量的比例是非常小的,除了维持我们体温的那部分能量,剩下来多余的能量要怎么办?继续留在人体内吗?

生:不是,如果继续留在人体内会使体温持续升高。

师:既然我们不能让他们留在体内,所以我们人体就要想办法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简单来说就是散热。所以说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那我们机体是如何产热和散热的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首先我们来看机体是如何产热的。

这幅表格向我们展示的是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情况下的产热量百分比。根据这个表格你认为人体在安静和运动状态时,主要的产热器官分别是什么?

生:在安静状态下主要是内脏产热,在活动的状态下是主要是骨骼肌进行产热的。

师:对,对在安静状态下主要是由内脏在产热,而在活动状态下90%的热都是骨骼肌产的。骨骼肌的产热效率是非常高的,如寒冷时骨骼肌的颤抖可使产热成倍增加,另外,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影响产热。

在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出体外,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我们现在知道了产热的器官是什么,那散热的器官是什么呢?我们人体是通过什么器官将体内多余的能量散发到外界环境中呢?

生:皮肤。

师: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因此皮肤是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还有一小部分热量通过肺、肾和消化道等途径,随着呼吸、尿和粪便散出体外。好,现在我们知道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那它是如何散热的呢?它散热的方式有哪些呢?

首先我们来看其中的一种,当我们在寒冷的环境中,比如说今天,今天大概是十几摄食度,我们的体温大概是在37摄氏度,对于外界环境的温度而言,我们是高温物体,外界是低温物体。那我们都知道高温物体会把自己的热量传导给低温物体,所以说在常温或者低温的条件下,我们的皮肤的温度会比外界环境温度高,这是我们的皮肤会把体内多余的能量传递给外界环境,达到散热的要求,这就是皮肤的直接散热。

那如果是在温度可以达到37摄氏度以上的夏天,皮肤的直接散热还能发挥作用吗?

生:不能

师:不能,那该怎么办呢?

生:流汗

师:对,其实我们人体是非常聪明的,你阻断了我的一条路,那我就想另外一条路来解决问,

我们机体就通过排汗来达到散热的要求。这就是皮肤的汗液蒸发散热。那有的同学就会问了,平时我们出的冷汗是不是皮肤汗液蒸发散热的一种呀?其实不是的,其实当外界温度不超过28摄氏度的环境人是很少出汗的,但在精神紧张的时候可以出汗,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出冷汗。老师现在可是精神高度紧张,出了好多冷汗呢。这个出冷汗叫做精神性出汗,与体温调节无关。

我们说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那在寒冷的冬天你是希望散热快一点好还是慢一点好呢?生:慢一点好

师: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当然是希望散热慢一点,在炎热的夏天希望散热快一点,那散热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

生:……

师:我们人体多余的热量会在血液当中,当血液流经皮肤表面的血管时会把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所以你们说流经皮肤表面的血管多的时候他的散热是快了还是慢了?

生:快了

师:对,我们人体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他会想办法控制流经皮肤表面的血流量,它控制皮肤表面的血流量是通过调节血管的收缩与舒张来完成的。

这是血管在三种温度下的状态,你们说我们人体的血管做出这些反应对吗?

生:对,因为冬天温度低,所以我们要减少血流量,所以我们的血管会收缩,减少血流量,减慢散热的速度。而夏天的时候,温度高,我们要想办法使血流量增加,就要使血管舒张,这样才能加快散热的速度。

我们现在知道了皮肤有散热的功能,一般情况下人体的皮肤能及时的将人体产生的热散出去,但是人总是有不舒服的时候,当我们人体不舒服时不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体温调节的功能,或因为外界温度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的最大能力,出现产热多散热困难的情况,你们知道产热多散热少会出现什么情况吗?

生:中暑

师:那你们知道中暑的变现有哪些吗?

生: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等。

师:恩,中暑严重的时候会危机生命。我们知道中暑的主要原因是体内多余的热量散不出去,那你有什么办法能治疗中暑的人?

生:用酒精擦身降温;服用人丹、十滴水;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

三、体温受脑控制

师:我们现在知道恒温动物和人之所以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那人体是如何使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呢?是什么结构在调节着机体的产热和散热呢?

生:脑

师:对,是由脑结构中脑干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控制的。那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怎么调节的?

生:……

师:好,那老师先来说一个在高温的时候机体是怎么调节的,老师说完高温你们来说寒冷的时候是如何调节的。

生:……

师:好,我们现在知道了人体体温是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的,神经系统能调节我们各种的生理代谢过程,使我们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3课堂小结

师:好,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已经学好了,老师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然后老师请你与同学和老师一起分享一下。

生:……

师:恩,

4课内练习

5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3.5 体温的控制

一、恒定的体温

二、产热与散热平衡

1、产热:

2、散热——皮肤

3、体温受脑控制

2019届二轮复习 体温调节 学案(适用全国)

体温调节 (1)相关结构的位置 名称位置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体温感觉中枢大脑皮层 温度感受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 产热部位安静时主要是肝脏,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 散热部位主要是皮肤 (2)体温调节的原理: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相对平衡的过程。 (3)散热和产热的过程:散热途径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产热途径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在增加产热方面,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属于协同关系。 (4)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完善如下图解) (5)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完善如下图解)

考向体温调节图解及曲线分析 1.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 B.甲的含义是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舒张 C.如果乙表示激素的作用,则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D.如果丙表示相关骨骼肌的活动,则通过战栗增加无氧呼吸的强度 【参考答案】C 易错警示 体温调节过程中关于产热和散热的3个误区 (1)体温调节过程中,改变的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而不是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的状态。 (2)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学科*网 (3)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温度的改变超出了机体的调节能力时,则体温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2.如图表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 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C.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D.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C 1.体温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下列与人体体温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炎热环境中机体增加排尿量是促进散热的重要途径 B.寒冷环境中体温恒定是因为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人体骨骼肌细胞中产热量最多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 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但不能直接感受体温的变化 2.当人处于高温炎热的环境中时,不会发生的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皮肤血流量增加 C.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 D.温觉感受器兴奋增强 3.如图是正常人体处在温度变化的环境中,机体散热量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教案 王进超 知识目标:1、知道体温的常识和意义;2、掌握体温调节的生理调节过程;3、培养学生对人体科学的探索精神。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生活相关图片联系来引入人体温度的调节现象。 2.生活实践来讨论寒冷时产热与减少散热的变化, 3通过PPT演示产热与散热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体温的意义及其生理调节过程。 教学难点:体温的调节。 教学安排:一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导入: Ppt展示1910年英国斯科特(Scott Robert Falcon l868~1912)探险队和挪威阿蒙森探险队都宣布将向南极点进军,两支探险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阿蒙森一行五人,用狗拉雪橇,经过千辛万苦于1911年12月14日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极点的人。而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使用的是马拉和人拉的雪橇,结果马在严寒中陷入了泥沼。他们用雪橇拉着设备,顶风冒雪经过82天,于1912年1月16日终于到达南极点。在南极探险的路上跋涉了1 450 km之后,归途中因饥饿劳累倒下。攀登南极点的角逐是南极考察热中光辉的一页。 两支探险队都在零下三十七度的南极艰难跋涉,阿蒙森队的胜利表明人类可以战胜严寒,而斯科特队永远留在了南极也表明如果严寒加上饥饿、疲惫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命。 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60 ℃,低至零下70 ℃。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呢。然后引入体温调节。 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 【教师活动】(设疑)同学们认为什么是体温学生是身体的温度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明确:体温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而自己感觉到的是体表温度不是体温,只是体表温度体温。 【教师活动】(讲授)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用口腔、腋窝和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 出示学生测的腋温,请同学读出数值。 出示《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腋窝温度)》。 提问,从这个表的数据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 ①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但不超过1℃; ②不同年龄、性别的人体温有差别,年轻者体温高于年长者、女性的体温比男性高。 【教师活动】提示,温度在37 ℃上下浮动。 学生明确:体温的相对恒定。 提问,体温的相对恒定有何意义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明确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是各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发生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教师活动】总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光与热》教学设计

《光与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本课开始,将研究光与热的关系,这里的“光”主要是指太阳光。许多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在发热,比如白炽灯、蜡烛、太阳。学生都有这样的亲身体会:冬日,太阳底下暖洋洋的;夏日,树荫底下比阳光下凉快;手靠近点燃的蜡烛,有热的感觉。但是光和热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不一定很清楚。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第二部分知道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能会聚光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越强温度越高,光越弱温度越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观察、测量阴影下、阳光下、不同面镜子反射光和凸透镜聚光等多种阳光的强度和温度,对比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3、整理获得的信息,根据实验的数据绘制出柱状图。 4、能够对实验结果和假设进行对比。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2、认识到认真观察、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教学重点:探究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资源准备 1、每小组两支温度计、实验记录单、一个放大镜、五面小镜子 2、演示用40W、100W白炽灯及灯座、插头两套、温度计、凹面镜和凸透镜 3、自制课件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疑导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工是怎么孵化小鸡的吗?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观看孵化室(亮着电灯)人工孵化小鸡的过程。 师: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孵化小鸡时都有电灯) 师:为什么孵化室都要亮盏电灯呢,这有什么用呢?(让学生纷纷猜测) 师:是这样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光与热》,探究这其中的

体温的调节教学设计

体温的调节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五节体温的控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了解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说出产热与散热的的主要部位、方式与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体温计的使用。 能够对调查数据分析、对比得出产热、散热的主要部位、方式和过程。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人的体温过高或过低并非一定是坏事,应辩证对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难点: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设计: 通过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活动、阅读、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及小组合作等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5幅照片:老虎、鹰、鱼、青蛙和乌龟,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分类学的知识,根据“体温”这一个分类标准将其分为两大类。教师并给予适当的提示。 【学生活动】归纳得出结果。 1、恒温动物:可以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保持相应体温的动物。如狮子和鹰。 2、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如鱼、青蛙和乌龟。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

【教师活动】恒温动物我们又叫做温血动物,变温动物又叫做冷血动物。 【教师活动】讨论维持体温恒定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维持恒定的体温的好处: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扩大它们的生存范围,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1)恒定体温是动物进行正常新陈代射的基本条件。 (2)可以扩大动物生存的空间。 (3)适应恶劣的环境。 【教师活动】人的正常恒定温度是多少(一般学生都会回答是37摄氏度). 【教师活动】那是不是人的体温一定是37℃呢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教师自然而然转到对人体体温的测量上面,让学生自己动手测一测自己的体温。 【教师活动】安排指定学生,分发温度计。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片,明确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1、什么是体温(体温是指人体的内部温度)。 2、体温测量可在直肠、口腔、腋窝等处进行,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是有所不同的。一般而言,直肠处的体温略高于口腔处的体温略高于腋窝处的体温。所以我们要准确测量人体的体温最准确的方法是要测量人体内的温度,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无法作到,所以我们一般选舌下作为测量温度的位置。 3、怎样准确读取体温计的读数根据动画的要求(一手拿体温计在手中慢慢转动,我们会看到一条黑色的线,即水银液柱所指示的刻度)。 4、注意实验时的安全,防止损坏体温计。 【学生活动】3分钟时间,让学生活动亲身测量一下体温。

高中生物:第一节 体温调节教案苏教版必修3

第一节体温调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体温的调节方式。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3能力:培养识别、理解图表的能力,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人体稳态的基础知识,体温的调节方式。 教学过程 导入:无论春夏秋冬,我们的体温都保持37°C左右,这是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不断协调表现出的相对平衡。机体是怎样保持这种平衡呢? 实施目标: 二、体温调节 (一)了解“体温” 讲解:在动物界,许多动物的体温是不恒定的,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变温动物通常通过一定的行为来调节体温,保护自身。如鱼类通过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改变栖息的场所来调节体温。两栖类和爬行类通过冬眠来调节体温。 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才获得维持自身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人类具有较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在一定条件下,能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人体体温的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人的体温指身体内部的温度。用直肠温度(36.9-37.9°C),口腔温度 (36.7-37.7°C),腋窝温度(36.0-37.4°C)来表示。直肠温度最接近人的体温。 (二)提出问题 具有恒定的体温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致关重要的。保持正常的体温是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体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导致人体死亡。 那么,人体是如何通过神经系统来调节体温的呢? (三)自学讨论,弄清原理 我们知道,人体由于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不断产生着热量,所以人体本身是一个产热体。因此,人体的温度就决定于人体产生的热量能否及时地散发出去。体温调节的核心问题就是产热与散热相互平衡的问题。 人体产热的部位有哪些呢?人体又是通过哪些渠道散发热量的呢? 带着这两个问题,请同学们阅读书本“积极思维”部分内容。 请学生就刚才的两个问题作答后教师小结: 1.产热部位:内脏(安静时)、骨骼肌(运动时),精神活动和进食也能影响产热量。 2.散热部位:皮肤(由血液循环带到皮肤)。 3.散热方式:直接散热和间接散热。 在对直接散热和间接散热作进一步介绍后,强调:环境温度决定散热方式;在特定的环境温度下,采用何种散热方式是由神经系统来控制的。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对温度调节的控制,教师可根据“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画出下图协助讲解(见板书)。 生完成“分析1” 补充: 当环境温度升高到28℃~30℃以上时,汗液分泌增加; 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主要靠汗液蒸发散热。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 冷和热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冷的热教学设计 13.冷水和热水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感觉器官感知物体的冷热。 2.能预测冷水与热水接触时各自温度的变化及最后的结果。3.能通过控制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及水量,来达到最佳实验效果。4.能够用曲线图来整理数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及对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2.能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什么是冷和热。 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是温度。 3.能描述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 4.能把自己知道的其他物体的温度介绍给其他同学。 5.能举例说明温度计的用途。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测量水温变化的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描述。 难点:水温变化曲线图的绘制及分析。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问题:我们都感受过冬天的寒风刺骨和夏天的烈日炎炎,那么,应该怎样科学的描述冷与热呢?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手指的感觉 1.冷与热的描述 教师准备好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倒入适量的热水、冷水和温水,请一位同学上来试一试:分别将左右手的手指浸入冷水和热水中一分钟左右,再同时放入温水中。 提问: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请你向大家说一说。 学生:从热水里出来的感觉凉,从冷水中出来的感觉热。 讨论:如何解释上述现象? 提问:手指能准确感觉冷与热吗?(不能) 谈话:怎样才能准确知道物体的冷与热呢? 2.温度与温度计 ①学生阅读书上51页的“科学在线”。 ②教师强调:

温度: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 教师讲温度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练习使用温度计:学生试着测一下冷水的温度,教师指导。 ◆活动2:测量水温的变化 1.问题与猜想 提问: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它们的温度会如何变化?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学生猜想: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 2.分组设计实验 学生设计实验: (1)如何进行实验。 (2)如何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完善。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学生不要被热水烫伤)。 3.记录数据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记录两个容器中水的初温度,并且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水温的变化,填在书上52页的表格中。 绘制曲线图:

科学八年级上浙教版3.5体温的控制教案2.

体温的控制 学习目标 1.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过程。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4.能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课堂学习设计 [科学探究] 一、恒定的体温 1.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 低等动物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称为变温动物。 鸟类、哺乳类动物的体温相对恒定,称为恒温动物。 2.人的体温也保持恒定,保持在 37℃左右。 3.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 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 4.保持正常的体温是恒温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因此恒定的体温对动物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产热。 (1)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 (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3)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 3.散热。

(1)散热有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两种方式 (2)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量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 (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4.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 中暑的表现是:体温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严重时危及生命 三、体温受脑控制 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2.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 [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 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冻得“发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 当寒冷时,人与外界的温度差比较大,会散发比较多的热量,此时内脏产生的热量不足以维持人的正常体温。当骨骼肌颤抖时,能产生大量的热,以维持人在寒冷时的正常体温。 [答] 骨骼肌的颤抖能使人的产热成倍增加。 对人在寒冷的环境中维持体温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课内练习] 1.恒温动物和人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但温度的变化幅度不大。 2.保持正常的体温是恒温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3.人体的体温主要是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使人体的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相对平衡,才得以相对稳定。 4.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 ( C )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导学案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的导学案 【考纲点击】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3、水盐调节、体温调节(Ⅱ)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命题趋势】 1、本专题学科内综合性较强,容易形成学科内综合简答题,有可能以实验题形式出现 2、结合人类的实际生活,以调节机制为出发点,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调节的生理过程 3、注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这是命题的热点 4、吞噬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过敏反应的过程、也是高考的重点 【知识框架构建】 【易混知识辩析】 一、内环境稳态 【重温高考经典】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内环境成分中含有神 经递质、呼吸酶、载体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③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④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⑤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

⑥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⑦若由图中m表示免疫分子,则m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⑧若由图中n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n的分泌量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回归命题本源】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的媒介,主要由、组织液和等组成。2.存在于内环境的、等都属于内环境成分。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和含量。 3.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组成成分、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4.血浆中对(H2CO3/NaHCO3等)进入血浆的酸碱物质进行调节,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5.免疫调节清除病原体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 6.内环境稳态维持的基本途径 (1)机体各种、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二、体温与水平衡调节 【重温高考经典】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具有分泌功能,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还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②我国科考队员登上南极“冰盖之巅”后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有机体耗氧量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下丘脑兴奋性增强、a激素分泌量增加 ③人在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这一反射的感受器主要分布于身体的皮肤中,效应器为骨骼肌,而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④当健康人体处于环境温度38℃时,会引起下丘脑分泌e激素量增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致使尿量减少 ⑤调节水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

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3.5《体温的控制》教案 浙教版教学内容

2016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3.5《体温的控 制》教案浙教版

课题:3.5体温的控制 教学目标:1.了解体温及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4.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重点难点:1.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2、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56.8 ℃,低至零下89.2 ℃。而目前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来控制自己的体温的呢? 一、恒定的体温 这是从一个小孩身上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测得的),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呢? 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 36.7 ℃ 37.2 ℃ 37.4 ℃ 解答: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体温实际上是一种简化了的说法。由于人体的内部温度不易测试,所以临床上常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 1、鸟类和哺乳类是恒温动物,可以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保持相对温度的体温。 2、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是指它们变温的幅度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的关系

3、保持正常的体温是动物进行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导致动物的死亡。因此恒定的体温对动物体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 答:体温恒定是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既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扩大了活动的范围。 4、人的体温测量的部位有:腋窝、口腔、直肠 结论: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人的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 总结: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一度。 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性别不同体温也会有个体差异,一般女子的体温比男子略高。 4.体温会因活动量、精神状态、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等等。 二、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P110图表分析】 1.产热: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肌肉和皮肤。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肌肉和皮肤产热为主,尤其是骨骼肌,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安静时(内脏)

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2.1人体的稳态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学案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2.1人体的稳态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学案苏 教版必修3 1、描述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过程。(重点) 2、说出体温恒定的意义。 3、分析体温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的机制。(重难点) 体温调节 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1)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通常用直肠温度( 36、9~ 37、9 ℃)、口腔温度( 36、7~ 37、7 ℃)和腋窝温度( 36、0~ 37、4 ℃)来表示。其中直肠的温度最接近人的体温。(2)人的体温总是维持在37℃左右,日变化量一般不超过1℃。体温恒定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①产热②散热 2、体温恒定的调节体温恒定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实现的。(1)在寒冷环境中,一方面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

节,皮肤血管收缩进而减少散热量;骨骼肌的紧张性增强进而增加产热量,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增多提高了细胞的代谢水平,也引起机体增加产热量。(2)在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也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 3、体温恒定的意义(1)体温过低―→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变慢。(2)体温过高―→酶的活性也会降低,甚至丧失―→生命活动异常。(3)体温相对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探讨:人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易中暑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机体散热受阻,从而超出人体体温调节范围,导致机体体温升高。探讨:为什么人在剧烈运动后会“面红耳赤”?提示:剧烈运动使机体产热增多,为维持体温恒定,机体散热也会增多,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速度加快,所以人会出现“面红耳赤”。探讨:寒冷条件下,人体会不自觉打寒颤,起“鸡皮疙瘩”等现象的原因及意义是什么?提示:寒颤:骨骼肌战栗,以增加产热;起鸡皮疙瘩:立毛肌收缩,以减少散热。 1、人体调节体温相对恒定的机制 2、人体体温调节的特点(1)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2)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上,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教案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第一节控制理论的发展 自动控制的萌芽:自动化技术学科萌芽于18世纪,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如何进一步降低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被提到了议程。 特点:简单的单一对象控制。 1. 经典控制理论分类 线性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采样控制理论 2. 现代控制理论 3. 大系统理论 4. 智能控制理论 发展历程: 1. 经典控制理论时期(1940-1960) 研究单变量的系统,如:调节电压改变电机的速度;调整方向盘改变汽车的运动轨迹等。 ?1945年美国人Bode出版了《网络分析与放大器的设计》,奠定了控制理论的 基础; ?1942年哈里斯引入传递函数; ?1948年伊万恩提出了根轨迹法; ?1949年维纳关于经典控制的专著。 特点:以传递函数为数学工具,采用频率域法,研究“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而对复杂多变量系统、时变和非线性系统无能为力。 2. 现代控制理论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研究多变量的系统,如,汽车看成是一个具有两个输入(驾驶盘和加速踏板)和两个输出(方向和速度)的控制系统。空间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复杂的控制问题,用于导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对自动控制的精密性和经济性指标提出了极严格的要求。并推动了控制理论的发展。 ?Kalman的能控性观测性和最优滤波理论; ?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 ?贝尔曼的动态规划。 特点:采用状态空间法(时域法),研究“对输入-多输出”、时变、非线性系统等高精度和高复杂度的控制问题。 3. 大系统控制时期(1970s-) 各学科相互渗透,要分析的系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 大系统控制理论是一种过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相结合的动态系统工程理论,研究的对象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目标多样、因素众多等特点。它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多干扰、多变量的系统。 如:人体,我们就可以看作为一个大系统,其中有体温的控制、情感的控制、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5节体温的控制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5节体温的控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体温及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4.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2.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三、教学课时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引言】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56.8 ℃,也可低至零下89.2 ℃。而目前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来控制自己的体温的呢? (一)恒定的体温 这是从一个小孩身上得到的三个不同的数值(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测得的),那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呢? 解答: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体温实际上是一种简化了的说法。由于人体的内部温度不易测试,所以临床上常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或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 1. 鸟类和哺乳类是恒温动物,可以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2. 恒温动物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它们变温的幅度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 与外界温度无直接的关系。 3. 保持正常的体温是动物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和过低,都会影 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导致动物的死亡。因此恒定的体温对动物体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

答: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都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体温恒定既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也有利于扩大活动的范围。 4. 人体温的测量部位有:腋窝、口腔、直肠。 结论: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人的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 总结: 1. 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 ℃。 2. 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 性别不同,体温也会有差异,一般女子的体温略高于男子。 4. 体温会因活动量、精神状态、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等等。 (二)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P115图表分析】 1.产热: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肌肉和皮肤。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肌肉 和皮肤产热为主,尤其是骨骼肌,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安静时(内脏);运动时(皮肤和肌肉——骨骼肌),如寒冷时骨骼肌的颤抖可使产热成倍增加。另外,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影响产热。 2. 散热:散热的方式主要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人体有90%以上的热量是 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 差,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皮肤内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 随之减少;相反,当外界温度上升时,则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 升,散热也随之增加。但在炎热的夏天,主要的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散热,此时皮 肤的直接散热已远远不能达到满足。 直接散热——通过热传递散热,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皮肤的温度可以通过血流量来控制。 蒸发散热——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血管口径的调节:冷时,皮肤血管收缩,皮肤温度降低;热时,皮肤温度升高,散热增加。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复习学案

第二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复习学案 一、必背知识 1.体液调节是指: _____________ 。 ____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调节 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2)联系 ①激素能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 ②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4.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机体的和保持动态平衡。 产热途径:细胞中的氧化放能,尤以、产热为多。 散热途径:的蒸发,皮肤内的散热等。 体温调节中枢:。 5.抗利尿激素是由分泌,由释放。 抗利尿激素作用是。 渗透压感受器在,产生渴觉的部位是 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二、重要问题 1、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过程是: 以上过程的调节方式是 2、①正常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产热量A1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散热量A2。 ②正常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产热量B1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散热量B2。 ③发烧过程中体温在升高,则产热量(填大于、等于、小于)散热量。 ④发烧过程中体温一直处于39C0,则产热量(填大于、等于、小于)散热量。 ⑤恒温动物寒冷环境中产热量A1 (填大于、等于、小于)炎热环境中产热量A2,解释原因?⑥若恒温动物的下丘脑被破坏了,在寒冷环境中产热量A1 (填大于、等于、小于)炎热环境中产热量A2。 ⑦变温动物在寒冷环境中产热量A1 (填大于、等于、小于)炎热环境中产热量A2。 3. 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4.①写出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 机体在寒冷环境中通过调节产热、散热。 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激素主要是,它们之间表现为作用。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器官主要是。 ②写出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 ③对上述两种情况总结,体温调节方式是 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广泛分布于 5. 水盐平衡调节 ①写出吃的食物过咸而产生渴感的过程: 该过程属于反射吗?,原因是: 吃的食物过咸而产生渴感,从而主动饮水的过程属于反射吗? ②写出吃的食物过咸而导致尿量减少的过程: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 释放 ______________增加――→ 作用于 ____________――→ 重吸收水 尿量减少。 ③水盐平衡调节的方式是:;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还存在着调节机制 ④若失水的比例大于失盐的比例,则细胞外液渗透压,结果尿量; 若失水的比例大于失盐的比例,则细胞外液渗透压,结果尿量; 若失水、失盐的比例相当,则细胞外液渗透压,结果尿量;

体温的控制教案

体温的控制教案 【教学内容】 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第1课时内容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②了解产热和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 ③了解脑干对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⑵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与学生平等相处,营造宽松、活跃的气氛,鼓励学生自由交流。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学探究的习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温调节表明人体是协调统一的整体,应热爱生命,加强自我保护;培养学生真诚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科学、用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和大脑对体温调节的控制。 ②教学难点:大脑对体温调节的控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图片出示红外线的测温仪,联系当前学校甲流的防控,说明体温控制对人的重要性。(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恒定的体温 【教师活动】展示自己儿子的不同部位的体温,让学生了解人的不同部位的体温是有所不同的. 儿子不同部位体温值 【学生活动】让学生回答:1、哪个温度能代表我儿子的体温? 2、他的体温正常吗? 3、你能从中发现怎样的规律? 思考:1、面对这些数据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2、你能想办法使这些数据更形象直观吗?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相关的处理数据的方法。

【教师活动】教师出示这些数据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从中寻找相关的规律。 1、比较每个人在不同时间段的体温有什么特点。 2、比较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体温是否一样?谁更高一些? 3、比较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体温是否一样?谁更高一些?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作答。教师小结相关规律。 【教师活动】让学生回忆哪些动物的体温是恒定的,属于恒温动物? 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作答。(教师可结合发高烧时的情况分析) 2、产热和散热 【教师活动】出示新闻资料2009年7月16日下午,气温高达40摄氏度。杭州一建筑工地,一位建筑工人顶着烈日作业,发现自己头痛,头晕,恶心,体温升高达40摄氏度。最后昏厥在工地上了。 并让学生想一想建筑工人得了什么病?分析此病发生的原因.(前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回答上来是中暑,后一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教师可以设疑激趣通过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来解决中暑病因的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情况下的产热量百分比统计表,要求学生用数学中已学过的统计图更形象直观地进行表示。同时得出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学生活动】画统计图后,分析讨论,明确: 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肌肉和皮肤。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肌肉和皮肤产热为主,尤其是骨骼肌,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教师活动】设疑”如果只产生热量而不散发热量会有怎样的结果?”(必定有学生回答,温度将会升高,这样就自然找到了建筑工人中暑的原因是由于散热机制出现了问题,或者是产热和散热平衡遭受到了破坏.) 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要使人体保持正常的恒定的体温,那么应该怎么办?”(学生必定会想到要产热和散热相互平衡.) 【学生活动】最后让学生回归书本找到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充当小医生,提出治疗预防中暑的方案. 【学生活动】学生可能会提出: “将病人立即搬离闷热环境外,还要脱去衣服,让其平卧,用冷水毛巾湿敷头部或包裹四肢和躯干,一边用电扇吹风,让病人体温尽快下降。或则用酒精擦拭全身。”等方案. 【教师活动】设问一边用电扇吹风,让病人体温尽快下降。或则用酒精擦拭全身。是什么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七年级所学的知识可以回答:由于风扇加速了身体表面的蒸发,从而降低了体温. 【教师活动】自然引出散热的第一种形式——蒸发散热。并且引导学生归纳出蒸发散热的条件——外界温度>体表温度 设问:如果,当外界温度≤体表温度时,人体的散热将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呢?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天,请同学们想一想,人体散热是多了还是少了?人体又是怎样来控制散热多少的? 【学生活动】回归书本,让学生独立阅读书本图3-36(血管分别在低温、高温和正常温度时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据图分析: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是如何调节人体表面温度的? 【教师活动】先让学生掌握“低温时,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再使学生利用对比记忆法掌握“高温时,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

《体温的调节》教学设计

第五节体温的控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 了解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说出产热与散热的的主要部位、方式与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体温计的使用。 能够对调查数据分析、对比得出产热、散热的主要部位、方式和过程。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人的体温过高或过低并非一定是坏事,应辩证对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难点: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设计: 通过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活动、阅读、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及小组合作等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5幅照片:老虎、鹰、鱼、青蛙和乌龟,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分类学的知识,根据“体温”这一个分类标准将其分为两大类。教师并给予适当的提示。 【学生活动】归纳得出结果。 1、恒温动物:可以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保持相应体温的动物。如狮子和鹰。 2、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如鱼、青蛙和乌龟。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 【教师活动】恒温动物我们又叫做温血动物,变温动物又叫做冷血动物。 【教师活动】讨论维持体温恒定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维持恒定的体温的好处: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扩大它们的生存范围,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1)恒定体温是动物进行正常新陈代射的基本条件。 (2)可以扩大动物生存的空间。 (3)适应恶劣的环境。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讲义与习题教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第七讲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一、人的体温恒定及其意义 人的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临床上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表示,直肠温度最接爱人体内部温度。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自稳态,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1、产热:主要依靠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人体产热主要是 来自骨骼肌和内脏。剧烈运动时,产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约点总产热量的90%。安静时,产热量主要来自内脏,约占总产热量的56%,其中以肝脏产热量最高。剧烈运动时的产热量要比安静时高10-15倍。 2、散热:人体的散热除随排尿和排遗散失约5%外,大多数是由皮肤经传 导、对流、辐射和蒸发而散失的。 3、(1)物理散热:①传导:通过皮肤与外界接触的空气或物体发生的传热;②对流:空 气比热低,紧贴人体皮肤的空气层很快变温,温热空气比重较轻于是上升,并为冷空气所补充。温冷空气不断流动,从而产生对流,有效地使人体表面不断散热。当气温和周围物体的温度都接近于体温时,则不发生对流;③辐射:皮肤的辐射散热是由它与周围物体的温差所决定的,辐射量还与辐射面积成比例关系,夏季伸展四肢睡觉可增加辐射而促进散热,冬季蜷缩睡觉可减少辐射面积而减少散热。辐射是重要的散热方式之一,但当周围物体的温度接近人体体温时,辐射散热就失去作用;④蒸发:是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热,体表水蒸发的过程(含汗液蒸发及体表水分蒸发)就是一个重要的散热过程。当气温和周围物体的温度接近体温时,辐射和对流都失去作用,这时的散热全靠蒸发。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体温的控制》教学设计

《体温的控制》教案 宁波东海实验学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体温及体温恒定的意义。 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 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4、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产热与散热的平衡调节。 难点: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 三、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作业,完成下表。 1、引言 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56.8 ℃,低至零下89.2 ℃。而目前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来控制自己的体温的呢? 2、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这是从我儿子身上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测得的),到底哪个是我儿子的体温呢? 学生明确: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体温实际上是一种简化了的说法。由于人体的内部温度不易测试,所以临床上常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第一次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预习作业,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可指导学生进行方法的训练:1.选择一个人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2.选择一个家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3.选择同一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得出: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一度。 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 3.性别不同体温也会有个体差异,一般女子的体温比男子略高。 4.体温会因活动量、精神状态、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等等。 【教师活动】(设疑)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体温恒定是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