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重要知识点

中特重要知识点
中特重要知识点

一、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三、简述“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

(2)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重要的思想保证。

(3)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四、中共十八大报告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国家层面对应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对应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而公民层面对应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践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包含了追求知识、热爱科学的内容,也包含了在社会中立足和增强竞争力的各种品质要求,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当代大学生要在主动学习和自觉实践中,明确价值取向,引领风气之先。

五、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请结合实际分析为什么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及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原因

1.民生是社会建设的根本

民生问题的实质是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没有人的幸福生活和基本

生存条件的改善,就不可能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与人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自然成了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

2.民生是社会建设的核心

社会建设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发展社会事业,壮大社会组织,完善社会保障,规导社会秩序,理顺社会结构,扩大社会参与。而民生是贯穿各个任务的一根红线,社会建设的每一个方面都和民生密切相关,都服务于民生。在此意义上,社会建设反映的是公共诉求,凝聚的是社情民意,关乎的是公共利益。

3.民生是社会建设的归宿

社会建设的目的是为人类社会生活创造出更加美好、更加有效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然体现在作为主体的人身上,只有人的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了,才能真正体现出社会建设的作用与意义。因此,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二)推进措施

1.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重申了教育的“立德育人”导向和培育“接班人”使命。

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扩大教育规模,发展多种教育模式,使人们享有更多受教育的机会,高度重视不同层次的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努力实现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跨越式发展;

(3)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积极探索公民接受再教育的新形式,发展多样化的社会教育,建设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努力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4)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彰显人性,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包括函授!

(5)加强各式培训教育在内的完备的社会教育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和业务学习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推动买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形势严峻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因此,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以发展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2)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3)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方面的指导工作。鼓励和引导大学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就业"。

(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

(5)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3)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就是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强化支农惠农政策,适当提高最低生活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节过高收入,通过税收手段,防止贫富悬殊。取缔非法收入,加大执法力度。

4.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 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

(2)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

(3)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

(4)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确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

5.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改善民生,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而看病难仍是目前鱼待解决的问题,应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并把重点放到农村去。

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安定团结的社会大环境,更好地加快民生建设。

(1)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2)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力,增加和谐因素。

(3)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

六、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请结合社会实际问题阐述你的理解。

(一)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取决于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质和内在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

(二)推进文化传承、借鉴与创新

1.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3.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4.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

2.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

3.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完善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政策,不断开拓国际文化市场。

七、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内涵: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社会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状态。

(一)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二)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和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和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五)安定有序就是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以上六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公平与效率、活力与秩序、科学与人文、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

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八、共同富裕

(一)内涵

“共同富裕”是人民大众最终达到富裕,但绝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我们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从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所以,那些声称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富裕、就是绝对平均主义的说法是错误而片面的。

1.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就是说社会成员因其素质的不同、对社会贡献的不同,在财富占有的多寡上也必然不一样。事实上,也只有承认富裕程度上的差别性,才能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才能为高层次的富裕提供示范。

2.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

3.共同富裕是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

4.共同富裕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富裕

(二)如何实现

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成为我国在达到小康时实施先富带后富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

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九、人民军队与国防建设

(一)习近平的治军理念

1、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2、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强军之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3、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

4、实干兴邦、实干兴军

5、要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

6、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必须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

7、要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关心关爱基层官兵,注意把人力物力财力向边防、向基层、向一线倾斜

8、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9、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10、军转安置工作十分重要,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国防军队建设(二)习近平的军队建设

1.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

2.国防和军队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要牢牢把握积极稳妥这个总要求,该改的就要抓紧改,大胆改,坚决改。

3.军队党的建设:搞好军队党的建设,是军队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军队全部工作的关键,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我军性质宗旨,关系到部队战斗力。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队党的

建设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努力走在全党前列。

4.思想政治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官兵牢记强军目标,努力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军梦,强化使命担当,矢志扎根军营、建功军营。

5.作风纪律建设:要着力加强作风纪律建设,抓好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落实。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严肃各项纪律,确保政令军令畅通。

6.军事斗争准备:要坚持用打仗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不断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的思想。

7.军事人才建设:习近平视察沈阳战区部队时强调要牢牢扭住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个中心任务,深入研究现代军事教育特点和规律,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

8.武警部队建设:武警部队官兵天天在一线,时时接受考验,必须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教育引导广大官兵继承和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

十、群众路线教育

(一)含义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二)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

(三)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

(四)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1.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2.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3.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五)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为民、务实、清廉。

(六)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七)教育实践活动的原则

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

坚持讲求实效,坚持分类指导,坚持领导带头

(八)群众工作“四个方面能力”

调查研究、掌握实情能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

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能力;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能力。

(九)教育实践活动的环节

一是学习教育、听取意见;

二是查摆问题、开展批评;

三是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十)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直接关系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

2.直接关系夯实基层基础、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

3.直接关系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5.直接关系推动整个教育实践活动健康有序发展

(十一)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任务

1.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

2.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3.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十二)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对象

重点抓好市、县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突出抓好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注重抓好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等与群众联系密切的基层组织。(十三)加强制度建设要求

1.建立健全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的制度规定

2.强化制度执行,提高党员、干部依法按制度办事意识

毛中特重点总结(总结类)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年会议确立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年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年七大,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选择、简答)()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在要求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选择、简答、辨析)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论成果的关系(选择、简答、辨析) ()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思想 】最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节、思想的科学涵、灵魂和主要容。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选择) 实事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群众路线是根本工作路线 独立自主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 .思想主要容:()新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

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的十九个高频考点总结

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的十九个高频考点 总结 毛中特作为考研政治中分值最高的科目,是同学们在考研政治复习中的重点。在此整理2015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19个高频考点,赶快来收藏吧! 1、三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2、正确评价毛泽东及其意义 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的重要观点: 1.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2.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3.在社会主义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4.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党成立初期,工作重心放在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特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依据:(1)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决定的;(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是统治薄弱环节。 4、两个“不能否定”(毛中特与史纲交叉考点) 我们既不能以改革开放以后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时期,也不能以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否定改革开放以后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30年的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功迈出了重要一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在中国这话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从而也找到了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并且通过坚定不移地开拓这条道路而取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近现代史上”社会主要矛盾线索“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近现代史上”社会主要矛盾线索“ 近现代史上“路线、道路、纲领”线索 1.新民主主义革命 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 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纲领: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 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指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阶级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其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对于封建时代创造的文化,应该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他们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道路: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依据:首先,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其次,近代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最后,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现实可能性:第一,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国民革命的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19个考点汇总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19个考点汇总 一、三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二、正确评价毛泽东及其意义 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的重要观点: 1.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2.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3.在社会主义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4.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党成立初期,工作重心放在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特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依据:(1)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决定的;(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是统治薄弱环节。 四、两个“不能否定”(毛中特与史纲交叉考点) 我们既不能以改革开放以后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时期,也不能以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否定改革开放以后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30年的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功迈出了重要一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在中国这话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从而也找到了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

毛中特考试重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2·马克思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1·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失误。大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为我们完整的的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道路。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的内容:

2016考研政治复习毛中特核心知识点总结(4)

2016考研政治复习毛中特核心知识点总 结(4)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九)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①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③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九) (1)思想道德建设解决整个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分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②思想道德建设分为:理论建设、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③首先要抓好理论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根本;理想建设是核心,道德建设是主体内容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2)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①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②通过教育,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③科学技术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决定性因素。④发展各项文化事业,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3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九)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马列、毛邓为指导,坚持党路线和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①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②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③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 34,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九)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提高相伴随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①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②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35,“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十) (1)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①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②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统一③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高度自治,和平谈判 ①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②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③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前提。

2015年考研政治毛中特核心知识点总结3

2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实施意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07新改) 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 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人、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④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理论)(七)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①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②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③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④建立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共性) ①经济活动市场化②企业经营自主化③政府调节间接化④经济运行法治化。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自己的特征(个性):①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②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共同富裕为目标;③宏观调控能力可以较资本主义国家更强。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意义 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②有利于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

中特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中特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复习提要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政治知识《中特易混淆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对于中特做题中经常遇到的各种易混知识点,总结如下: 一、各种任务 1、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党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党现阶段的根本任务: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社会主义的首要(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出发点和中心 1、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 三、立足点 1、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立足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四、生命线 1、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

2、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 3、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党的基本路线 4、法治的生命线:公正、公平 五、现代化建设 1、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发展、稳定 4、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 5、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国防建设 六、各种主线 1、党的建设的主线: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2、党的主题教育的主线: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经济建设的主线: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七、各种路线 1、党的思想路线(认识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毛中特概论》复习重点

《毛中特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 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2)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使之提升为创新的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让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现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2)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要求。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 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毛中特章节重点知识点整理

姓名: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

☆★☆毛中特重要知识点梳理☆★☆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选择(放弃)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P178)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是它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了它们都是经济手段。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三是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结合而形成的经济制度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3.主要概念:经济制度 = 经济基础 = 生产关系★★ (1)经济制度 ..,即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经法律确认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它构成社会上层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即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的社会方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注: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适合这些观点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2)经济体制 ..,是指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属于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了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包括计划_和平均_) 4.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答: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联系(共性) ......:(1)经济关系市场化(2)企业经营自主化(3)宏观调控间接化(4)经济运行法制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区别 ..: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 符合“三个有利于”(注▲●▲加引号的还有:“三个代表 ....”)标准的 ..”、“一国两制 ....”、“三农 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注:我国基本的分配方式).....................。(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 民的利益为出发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综合总结

2013考研政治总结一毛泽东著作汇总 1.关于革命道路的文章 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1928年10月和11月,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实际上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③《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5月,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首次明确反对教条主义,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阐述了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奠定了理论(哲学)依据。 ④《战争和战略问题》 1938年11月,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关于思想路线的文章 ①《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5月,针对当时党和红军内部普遍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②《实践论》、《矛盾论》 1937年夏,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对思想路线做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③《<共产党人>发刊词》 1939年,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个完整的概念,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已经形成。 ④《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1年5月,对“实事求是”这个概念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3.关于抗战的文章 ①《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该报告。瓦窑堡会议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②《论持久战》 1938年5、6月间,毛泽东发表该讲演,集中全党智慧,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考研毛中特重要章节知识点总结

2017考研:毛中特重要章节知识点总结 (3) 八、5项要求(改革经验)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找准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的着力点。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 第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推进。 第三,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的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第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第五,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九、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1.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3.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现象)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十、分配制度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

考研政治《毛中特》第二章重点整理笔记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_______是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2.近代中国逐步沦为_______社会性质,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3._______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_______。 4.______和_____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______。 5.______和_____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______。 6.新民主主义革命以______为开端。 7.______大会,我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8.______大会,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 9.______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2.《》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总路线内容:______。 3.近代中国的______和_____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______。 4.______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5.______是阻碍近代中国进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6.______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7.______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8.1924-1927年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______。 9.1927-1937年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______。 10.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______。 11.1946-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______。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______。 13.______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 14.______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15.______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______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______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2015年考研政治毛中特核心知识点总结2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四)★★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关键是要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本质前两个目标是生产力目标,后三个是生产关系目标。 3、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四)三大历史任务: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为:社会主义根本原则①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②共同富裕。 ①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内在要求。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并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 2、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①我国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工作的中心,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③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也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④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回答为什么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回答如何发展)

(1)、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 (2)、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清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 (3)、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五)1956-2050 初级阶段含义: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定性),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定位)。特征:①发展水平: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②实现目标: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56年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简明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87年13大提出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政治路线也叫总路线。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先有路线后有纲领 (1)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要:(区分本质、特征、制度、体制、模式) 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③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④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要: ①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②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毛中特重点讲解学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历史性创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的理论成果,是科学的真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3)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5)这个科学理论体系,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研究对象,系统科学的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并提出了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内容: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第三、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第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第五、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第六、党的建设的理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6.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定义: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作了科学的阐述,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精华知识点:实事求是的内容和意义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精华知识点:实事求是的内容和意义 考研政治毛中特部分有哪些需要重点看的精华知识点?小编为大家梳理 下文,介绍知识点:实事求是的内容和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中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由此可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四个基本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反对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两种错误的思想。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分离为特征的。 2.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在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从书本出发的教条主义,一种是从狭隘的经验出发的经验主义,二者都是以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为基本特征的主观主义。 3.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求是还内在的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需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基础,我们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事求是还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考点总结——毛中特

常考主观题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理解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关于基本路线的几个提法)(选择或简答) ①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保证;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③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的力量源泉。 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论述) ①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选择),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动摇了基本路线,这方面有过深刻教训。 为什么必须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简答) ●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第七章将专题论述)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统一(即二者的关系)(简答) 二者相互贯通,互相依存,被概括为“两个基本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发展生产力,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1.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内涵(选择) (1978年,邓小平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1988年9月,邓小平明确提

最新考研政治毛中特基础知识点之全面深化改革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基础知识点之全面深化改革 一、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2.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 (1)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统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开放。 (2)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入民福祉方向前进。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入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要继续朝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努力,着力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即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1.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3.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