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的作品

中国作家的作品
中国作家的作品

中国作家的作品:

(一)春秋时代

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关雌》《氓》、《伐植》、《硕鼠》、《七月》。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

之一。

3·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为《左传》,《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曹刿论战》、《曹崤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我国第1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二)战国时代

4·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儿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为《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

6·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7·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

论》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

8.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为《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鹘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诸子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9·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主要作品为《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

10·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11《故国策》33篇《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都出于此书。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三)两汉

12·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为《新书》58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出于此书。另有《论积贮疏》等奏疏《吊屈原赋》等赋《过秦论》等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13.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14·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

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出于此书。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15·班固,字孟坚,"班马"之一。主要作品为《汉书》《苏武传》出于此。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16·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情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凌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17·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追尊为武帝,"三曹"之首。主要作品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18、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后称陈思王,"三曹"之一。主要作品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

19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20·陈寿,字承祚。主要作品为《三国志》《隆中对》出于此。

21·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22·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23·范晔,著《后汉书》《乐羊子妻》、《张衡传》等出于此。纪传体断代史,前"四史"之一。

24·刘义庆,袭封临川王。主要作品为《世说》唐时称为《世说新书》宋时称《世说新语》《周处》《陈太丘与友人期》等出于此书。属笔记小说,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铁事,与"志怪小说"相对,可看作"志人小说"的开端。

25·刘勰,字彦和,晚年为僧·法名慧地。主要作品为《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26·北朝乐府。主要作品有《木兰诗》、《敕勒歌》《折扬柳歌辞》都被收入《乐府诗集》其中《木兰诗》为"乐府双璧。之一。

(五)唐

27·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8·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29·王之涣,字季陵。主要作品为《凉州词》《登鹤雀楼》。绝句《凉州词》被誉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属边塞诗派。

30·孟浩然,襄阳人。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结为《孟襄阳集》

31·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七绝圣手。主要作品为《出塞》《从军行》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善边塞诗、宫怨诗。

32·王维,字摩洁,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相思》《观猎》《辆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结为《王右巫集》苏拭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3·高适·字达夫,曾任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主要作品为《燕歌行》《别董大》等,后人辑有《高常侍集》

34·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秋登宣城谢跳北楼》等,结为《李太白集》属浪漫主义豪放派,古典诗歌艺术的高蜂。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35·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36·岑参,曾任嘉州刺使,世称岑嘉州。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结为《岑嘉州诗集》。

37·盂郊,字东野。与贾岛并称,著名苦吟诗人。主要作品为《秋怀》《贫女词》、《游子吟》等,结为《孟东野诗集》。:郊寒岛瘦"。长于五言,多寒苦之音。

38·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溢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为《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掘弃南北朝以来的骄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

39·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为《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结为《刘宾客集》、《刘梦得文

40·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41·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使,又称柳柳州。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门《童区寄信》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42·李贺,字长吉。主要作品为《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结为《昌谷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独特。被称为李鬼才。

43·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主要作品为《阿房宫赋》《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结为《樊川文集大他尤擅七律七绝。赋作的散文化倾向对后世影响较大。

44·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主要作品为《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乐游原》、《锦瑟》、(无题》等。结为《李义山诗集》另有《樊南文集》《行次》是一首长篇政治诗。《无题》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绣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

45·李煜,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主要作品为《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等,与其父李碾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46·范仲淹,字希文,溢文正。主要作品为《岳阳楼记》、《渔家傲》等,结为《范文正公集》兼工诗词散文,属豪放派。

47·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别称柳七,柳屯田。主要作品为《雨霖铃》《八声甘州》等,有《乐章集》传世。大量创制慢词(长调),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48·晏殊,字同叔,溢元献。主要作品为《浣溪沙》《蝶恋花》等,存《珠玉词》《曼元献遗文》。尤擅小令,风调闲雅,气象富贵。

49·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溢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出于此)。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阳文忠集》《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50·苏询,字明允,号老泉。"八大家"之一,与子拭、辙合称"三苏"。主要作品有《嘉右集》<六国论》出于此)。作品以史论、政论为主。

51·曾巩,字子固,溢文定。南丰人,又称南丰先生。"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元丰类稿》(以年号命名)。

52·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溢文,世称王荆公、王文公。"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州》等,乡贯临川,集为《王临川集况》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53司马光,字君实,封温国公,溢文正,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史界"两司马。之一。主要作品为主编《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泥水之战》皆出于此。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上自战国下至五代计1362年的史实。史书"双璧"之一。

54·沈括,字存中。晚年居梦溪园。主要作品为《梦溪笔谈》,《采草药》《雁荡山》《活板》出于此。

55·苏拭,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溢文忠。"八大家"之一,在书法上与蔡囊、黄庭坚、米蒂并称"宋四家"。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结为《东坡七集》。宋代最伟大的文人。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创了豪放词派。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

56苏辙,字子由,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栾城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中学语文-初中语文专题讲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 一、要点梳理 中考语文常考重要作家作品汇总 (一)先秦时期 1.《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各地的歌谣。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里面的名篇《关雎》《蒹葭》是我国最早的爱情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为孔门弟子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相传,《诗经》为孔子删定。 3.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4.《曹刿论战》:《左传》里的精彩章节,记述了齐鲁长勺之战,叙述了曹刿战前献策和战中协助鲁庄公。文章以简明的问答形式,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见解和军事才能。 5.《孟子》:孟子和弟子著,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代表,有“亚圣”之称,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后世“孔孟”常并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等都是里面的名篇。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表明作者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逆境对人才成长、国家兴衰的重要性。两篇短文运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充分证明了观点。《鱼我所欲也》也出自《孟子》,论述了“舍生取义”的重要主张。学习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生动活泼”的特点。 7.《公输》选自《墨子·公输》,《墨子》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叙述性文章,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表现他“兼爱”“非攻”的主张。 (二)两汉时期 1.刘向:汉朝人。《战国策》是汉朝刘向所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赵国依次分国编写,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唐雎不辱使命》都是《战国策》里的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知识精讲

中国现当代作家简介

中国著名作家简介 中国现代、当代作家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每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已》《药》《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集成小说集《呐喊》,为革命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杀后,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杂文《记念刘和珍君》《“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建国后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1)作品集简况: ①小说集两部:《呐喊》(1918-1922);《彷徨》(1924-1926) ②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篇》(1922-1935) ③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原名《旧事重提》) ④散文诗集一部:《野草》(1927) ⑤杂文集十六部: 《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6)《而已集》(1927)《三闲集》《二心集》(1930)《南腔北调集》(1922-1933)《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1934-1936)《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⑥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原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作品。 (2)鲁迅小说集所收作品 ①《呐喊》:《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免和猫》《鸭的喜剧》《社戏》。 ②《彷徨》:《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涓生、子君》《弟兄》《离婚》。 ③《故事新编》:《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怀旧》。 周作人(1884-1967)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五四”运动时期提倡“人的文学”,三十年代和林语堂一起鼓吹“闲适幽默”小品,抗战时期曾任伪职,著有《自己的园地》及《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等。 柳亚子(1887-1958)江苏吴江人,现代著名诗人。工于旧诗,尤长于七言,诗词具有爱国精神,著有《磨剑室诗集、词集、文集》。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文学家、学者。首先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揭开了“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序幕;发表新诗集《尝试集》。对“五四”运动有一定贡献。主要作品有《胡适文存》等。 郭沫若(1892-1978)我国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一署郭鼎堂。四川乐山人,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女神》。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解放后,发表了《蔡文姬》等戏剧,著有《奴隶制时代》等书,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叶圣陶(1894-1988)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他编过《小说月报》和《中学生》等刊物,1921年,他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及答案

中国当代作家专题《中国当代作家专题》期末作业中国当代作家专题》期末作业 1、寻根文学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立足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土壤,发扬我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因素,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理想价值,努力创造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2、寻根文学的代表作有哪些? 贾平凹的《腊月正月》、郑义的《远村》《老井》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王安忆的《小鲍庄》、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等。 3、寻根文学”兴起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 文学本身的刺激:当时反思文学由对“文革”的政治批判到对十七年越演越烈的极“左”思潮的反思,进而把矛头指向造成这场大劫难的群众基础,以及它背后的封建文化积淀,由政治反思走向文化反思;与此同时,改革文学在揭示改革的深层阻力时,触及到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引导人们深入思考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机制,二者殊途同归,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都引起了文学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回顾,所以,“寻根”文学作为一种自然的延续,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和创作现象。 4、寻根文学”兴起的外在原因是什么? “ 在世界文化既相互融合又彼此独立的趋势下,各个民族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中国在现代化第几页共几页中国当代作家专题的路上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势必到民族文化中去寻找支撑点。再者,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略萨为代表的拉美结构主义小说的轰动,给中国文坛以极大的震惊,使得处于以欧美大陆为中心的20 世纪世界文学格局中而倍感自卑的中国文学看到了希望,同时也暗示出文学的出路。 5、王一生形象的文化意蕴是什么? 第一、王一生这一形象是独特的,作品写了王一生生活内容的两方面——下棋和吃饭。“下棋” 和“吃饭”作为王一生的生存中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两极,前者代表王一生对人生境界的不息的追求,后者代表对人的基本生存的维护。第二、王一生对对这两件事的痴迷和体味,却又有着明显的道家风范。第三、作者王一生身上概括出民族精神最深刻的现实关系,在现代意义上重新阐释老庄关于“不为物役” ,在一种充分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中获得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的超越,并与永恒、无限的自然宇宙合为一体的审美人格。 6、阿城的《棋王》艺术特点是什么? (1)、作者将主人公令人叹息的遭遇都平淡道来,不作任何渲染与呼喊,行文造句,力避繁冗,一切出之以简洁质朴。(2 )、不避“俗” ,写人的俗像、俗态。(3)、语言精炼,用字“拙、俗、苦” ,尤其是其中一些形容词和动词用得尤为独特。(4)、小说结构缺乏鲜明的结构形式痕迹,信手拈来的“闲笔” ,构成了阿城小说中特有的氛围和境界。7、《棋王》表现的寻根意识主要表现是什么? 《棋王》围绕棋和吃的故事展开,主人公在“棋”上表现出的是他的为人之道:“通达”的人生态度,这正是道家文化的核心所在。“吃”表现出的是人物的生存之道,是受佛道思想的影响。从王一生吃的故事, 棋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于庄禅哲学的肯定与传统文化价值的思考。 8、什么是“新写实主义”? 新写实主义,就是在这一现代主义思潮下,在中国产生的一类文学现象。它把注意力全部放在现实主义遗弃掉的、不屑一顾的“实存”的另一层面的真实上。他们一门心事地专注于庸常。 9、新写实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哪些?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作家部分 先秦文学 一、诗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一般是民歌;雅分“大雅”、“小雅”,一般为文人作品;颂是庙堂祭祀的歌曲) 。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基础。其中有《蒹葭》《硕鼠》《无衣》《伐檀》等名篇。 《楚辞》西汉末年,刘向把屈原、宋玉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一些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中心。 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楚国的贵族。是我国第一位独立创作的诗人,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创造了新诗体“楚辞”。他的代表作有《离骚》(一首抒情长诗)、《九歌》(是屈原以民间乐歌为基础,为朝廷祀典所做的祭歌,内有名篇《国殇》)、《九章》(写屈原两次放逐的经历,中有名篇《涉江》《橘颂》)、《天问》等。《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风骚,“风”本指《诗经》“国风”,“骚”本指《楚量辞》中的《离骚》,后以此概指《诗经》和《楚辞》,作为我国古代文学优秀传统的代表;又常作诗歌辞赋的-代称;有时也借指文采或文学修养。

二、散文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我们学的《秦晋淆之战》、《烛之武退秦师》、《曹刿论战》等课文均出自《左传》。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我们学的《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等均出于此。 《山海经》,中国古代地理著作,又是神话传说故事集。书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故事广泛流传。 《淮南子》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孔子,名丘,字仲尼(前551--前479),春秋时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弟子三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及《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儒家经典,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家典籍,老子所著或谓老子后学编纂。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道家学派著作,唐人称其《南华经》。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著名的如《逍遥游》、《养生主》、《秋水》。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1

1.1.魏连殳形象出自鲁迅小说(A)A.《孤独者》B.《在酒楼上》C.《长明灯》D.《白光》1.2.《肥皂》中的封建卫道士形象是(B)A.高尔础B.四铭C.赵太爷D.丁举人 1.3.鲁迅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创作的历史小说是(A)A.《补天》B.《理水》C.《采薇》D.《起死》 1.4.《出关》的主人公是(B)A.墨子B.老子C.庄子D.孟子 1.5.鲁迅讽刺“无为无不为”哲学的小说是(D)A.《非攻》B.《采薇》C.《起死》D.《出关》1.6.鲁迅讽刺庄子虚无主义思想的小说是(C)A.《非攻》B.《采薇》C.《起死》D.《出关》1.7.鲁迅讽刺“离开战斗而独立”倾向的小说是(B)A.《非攻》B.《采薇》C.《起死》D.《出关》 1.8.鲁迅小说《故乡》的叙事模式属于(B)A.全知叙事B.第一人称限制叙事C.第三人称限制叙事D.纯客观叙事 1.9.鲁迅小说《祝福》的叙事模式属于(B)A.全知叙事B.第一人称限制叙事C.第三人称限制叙事D.纯客观叙事 1.10.下列哪部作品属于纯客观叙事(A)A.《示众》B.《白光》C.《孔乙己》D.《伤逝》 2.1.茅盾创作的日记体小说是(D)A.《虹》B.《追求》C.《创造》D.《腐蚀》 2.2.下列人物不属于《腐蚀》的有(D)A.赵惠明B.K;C.萍D.王仲昭 2.3.茅盾小说《追求》中,以献身主义的精神来拯救弱者的人物是(B)A.孙舞阳B.章秋柳C.梅行素D.章静 2.4.“象牙兔子”的意象出现于茅盾哪部小说中(A)A.《创造》B.《自杀》C.《一个女性》D.《陀螺》 2.5.茅盾小说中象征似是而非的革命者的是(D)A.《蚀》B.《虹》C.《子夜》D.《霜叶红似二月花》 16.9.师陀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D)A.《果园城记》B.《里门拾记》C.《落日光》D.《谷》16.10.中篇小说《无望村的馆主》的作者是(A)A.师陀B.姚雪垠C.李淮D.尚钺 16.11.小说集《劫灰》的作者是(C)A.徐玉诺B.尚钺C.冯沅君D.师陀 16.12.徐立刚这个人物出自师陀《果园城记》中的(B)A.《过岭记》B.《期待》C.《灯》D.《三个小人物》 16.13.全篇贯穿着敲打的木鱼声的小说是(A)A.《灯》B.《颜料盒》C.《桃红》D.《葛天民》16.14.卖油郎这一人物出自师陀的小说(D)A.《葛天民》B.《城主》C.《三个小人物》D.《灯》16.15.李麦这一人物出自小说(C)A.《城主》B.《长夜》C.《黄河东流去》D.《灯》

中国历代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㈠先秦时期作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曾整理《诗经》、《春秋》。《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作品,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共二十篇。 墨子:名翟,春秋时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现存五十三篇,部分为墨子自著,其余出自其弟子及后学者之手。 孙子:名武,春秋时齐国人,军事家著有《孙子》十三篇,又名《孙子兵法》,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孟子》一书的思想核心是“仁义”,共七篇。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著作《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又名《南华经》。其代表作品是《逍遥游》。 屈原:名平,子原,战国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爱国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他用楚地民歌的形式创造了一种新诗体“楚辞体”(又称“骚体”)。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㈡两汉时期作家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其历史巨著《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 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说苑》、《新序》,整理了《战国策》和楚辞》。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其历史著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㈢魏晋南北朝作家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文学”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三国时文学家,代表作为《燕歌行》。其《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曹植:字子建,三国时诗人,曹操曾子,五言诗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白马篇》、《洛神赋》。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居士。出生在山东沂南县,中国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丞相以及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其代表作有《出师表》。 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著有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隆中对》 陆机:西晋文学家,著有文学论文《文赋》。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号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东晋田园诗人。主要著作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等。 谢灵运:南朝山水诗人,著有《谢康乐集》。 刘勰:字彦和,南朝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文学家,所撰《水经注》,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 刘义庆:南朝宁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字叔痒。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代表作有《朱元思书》。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居士,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晚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代表作有《答谢中书书》。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 七月派取得显著成就的两个方面是小说和( C ) A. 散文诗 B. 话剧 C. 诗歌 D. 报告文学 2. 文坛上形成“王蒙热”是在20世纪( C ) A. 50年代中期 B. 70年代末 C. 80年代初期 D. 80年代中后期 3. “古衣冠的小丈夫”出现于鲁迅小说( A ) A. 《补天》 B. 《理水》 C. 《采薇》 D. 《起死》 4. 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走向成熟是在( C ) A. 50年代前期 B. 50年代后期 C. 60年代 D. 70年代 5. 《预言》的作者是( A ) A. 何其芳 B. 李广田 C. 卞之琳 D. 戴望舒 6. 吕宗桢和吴翠远形象出自张爱玲小说( D ) A. 《倾城之恋》 B. 《金锁记》 C. 《十八春》 D. 《封锁》 7. 艾青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创作的诗是( D ) A. 《煤的对话》 B. 《黎明》 C. 《笑》 D. 《春》 8. 对京派小说悲剧风格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 微笑的悲剧 B. 命运悲剧 C. 社会压迫悲剧 D. 人性悲剧 9. 下列诗作中,艾青创作于延安时期的是( A ) A. 《献给乡村的诗》 B. 《播谷鸟集》 C. 《旷野》 D. 《北方》 10. 徐志摩《婴儿》一诗的主题是( C ) A. 歌颂爱情 B. 歌颂大自然 C. 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 D. 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11. 诗集《草莽集》的作者是( B ) A. 闻一多 B. 朱湘 C. 徐志摩 D. 戴望舒 12. 《梦之谷》是下列哪个作家的作品( A ) A. 萧乾 B. 废名 C. 师陀 D. 汪曾祺 13. 翠翠是沈从文哪部小说的主人公 ( D ) A. 《长河》 B. 《牛》 C. 《丈夫》 D. 《边城》 14. 鲁迅小说《示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A ) A. 看客形象 B. 农民形象 C. 知识分子形象 D. 卫道士形象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河南考区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河南考区.txt如果背叛是一种勇气,那么接受背叛则需要更大 的勇气。爱情是块砖,婚姻是座山。砖不在多,有一块就灵;山不在高,守一生就行。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第一章《诗经》研究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殷商末年至春秋中叶六百余年的社会生活,先秦时称为诗、诗三百、诗三百篇,诗经是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梁启超说现存先 秦古籍…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在《周礼-春官》中有记载,诗序认为是从思想意义的角度划分的,朱熹认为是依据作者不同而划分的,较为接近事实的是音乐说:风诗是乡土之音,雅 诗为朝廷之音,颂诗为宗庙之音(章太炎认为雅是一种类似鼓的乐器,郭沫若提出诗之周南、 召南、大小雅当以乐器为名)。 3、毛诗认为二南为西周初年的作品,应有西周末至东周时的作品。王风是东周后的作品,郑风全部是春秋时的作品,魏风中讽刺统治者的诗作别具一格,秦风崇尚气力、武功,其创作 时间应在东周至春秋时;周颂都是西周时代的祭祀之作,鲁颂均为春秋时的作品,古文经学派认为商颂应作于商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商颂是春秋时宋国的作品。 4、献诗说记载于国语-周语、晋语、左传,采诗说见于礼记、汉书-食货志、艺文志;孔子第一个将诗经选作教学内容的教师,又是第一位研究诗经的大师,他提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宋人大胆质疑诗序的是欧阳修,集大成者是朱熹。 5、三家诗:汉初讲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 韩太傅(韩婴),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得名,合称三家诗;用汉隶书写,与较晚的毛诗学派区别,称为今文诗经学派;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在当时影响最大但消亡最早,以韩诗传世文献为最多(齐诗亡于三国纷争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6、毛诗学派:毛诗因其传授人的姓氏得名,秦汉鲁人毛享传诗于赵人毛苌,毛苌广为传授; 至西汉末经今古文之争,有别于三家诗,归于古文经学派;东汉时古文经学派抬头,毛诗立于官学,与齐、鲁、韩并称为四家诗。(毛诗胜在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诗序较 为合理,又得到大学者郑玄为之作笺) 7、《毛诗正义》,毛享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这是一部全面总结两汉至初唐诗经研究 成果,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专著;朱熹《诗集传》,这是一部代表宋学诗经研究成果,同样具有 里程碑性质的专著。 明《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这是一部突破经学之桎梏,开始从文学角度看待诗经的专著。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此作摆脱汉学、宋学之争,独立阐发自己的思想,与崔述《读风偶识》、方玉润《诗经原始》被誉为独立思考派的三部鼎立之书。 清段玉裁《诗经小学》,这是一部自觉地运用文字音韵学理论对诗经文学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这是清代古文经学派集大成之作,为研究毛诗的必读之作。(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被誉为清代三大治诗之作) 8、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全面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1)全面反映了周人的劳动生活,如农耕、 蚕桑、采摘、建筑、畜牧等,有助于了解周代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2)反映周人的爱情、婚姻及家庭生活,为了解当时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社会风俗、婚礼仪式等提供史料;(3)反映周人兵役、徭役及战争生活;(4)反映周人的政治生活、宗教生活、贵族的燕飨生活。 9、诗经反映的社会思想:作为一部抒情诗集,诗经不仅记录了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而且反映了那一时代各个阶层的思想意识,(1)反映了早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为后世知识分子 人品、人格、理想、情操的建立和健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2)反映那个时代的宗教意识;(3)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意识;(4)反映周人的道德意识;(5)反映先民们的审美观念及文

中国作家作品—现、当代(小学生必备文学常识)

中国作家作品(十)现、当代 89、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傍惶》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90、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主要作品为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包括《凤凰涅樊》《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91、叶圣陶,名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有《多收了三五斗》《夜》等,童话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92、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主要作品为《蚀》三部曲《幻灭》、《动

摇》、《追求》《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93、郁达夫,现代作家。主要作品为《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94、徐志摩,现代诗人。主要作品为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等,著名篇目有《再别康桥》《在病中》《沙扬娜拉》《偶然》等。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95、田汉,著名戏剧家,我国革命戏剧的奠基人。主要剧作有《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另有京剧《白蛇传》《谢瑶环》等。他是"五四"以后最有成就的剧作家之一。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广为流传,后定为国歌。 96、朱自清,现代作家。主要作品为诗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学术著作《经典常谈》著宅篇目有(背影》《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价格-- 七毛钱》等。 97、闻一多。著名爱国诗人、学者。主要作品为诗集《红烛》《死

(精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家及其代表作

中国古代文学----作家 先秦作家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学说是中国两千多年文化的主流,对世界的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影响深远。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相传其弟子3000,贤者72人。《论语》(论,择也,选择摘录的意思),“四书”之一,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专集,儒家经典之一。被选入教材的有《论语二则》、《季氏将伐颛臾》、《荷蓧丈人》等。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有八十一章。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又名《孙子兵法》)十三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长期住在鲁国。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弟子众多,在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虽然保留记录言行的语录体形式,但已是初具规模的论说文。入选教材的有《公输》等。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后世称为“亚圣”。他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对后世儒学影响很大。《孟子》是“四书”之一,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善于雄辩,长于譬喻,对后世韩愈、柳宗元、苏轼等人的散文有很大影响。选入教材的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等。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和老子同为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称“老庄”。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又宣扬虚无主义和宿命论。他愤世嫉俗,鄙视富贵利禄,作品揭露了统治者“仁义”的虚伪。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庄子》一书,唐代以后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其文想像丰富,言辞瑰奇,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他创作的许多寓言故事,如“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广为人所称引。选入教材的有《庖丁解牛》、《秋水》、《逍遥游》等。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伟大诗人,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传统的奠基人,与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并称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后遭谗被逐,因不忍目睹国家沦亡,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而自沉汩罗江。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他的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涉江》等,《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汩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虽然继承了孔子学说,但又能扬弃其消极部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六篇为荀子所著,末六篇或许为其门人弟子所记。选入教材的有《劝学》(节选)等。 【韩非】(约公元前280 —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重赏、重罚、重农、重战等,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曾屡次进谏韩王,要求变革,均未被采纳。后得秦王嬴政赏识,入秦任客卿,不久由于李斯等嫉妒,遭谗下狱,被迫自杀。《韩非子》一书为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的文章而编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的著作。书中许多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等融入了国人的口语之中。选入教材的有《扁鹊见蔡桓公》、《五蠹》(节选)等。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列子】名列御寇,战国时期人,生卒年不可考。所著《列子》一书已散佚,现存《列子》可能是晋人托名编写而成。书中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内容丰富,风格清新,文学价值颇高。如《纪昌学射》、《歧路亡羊》、《齐人攫金》等都很有教育意义。选入教材的有《愚公移山》,该文所倡导的不怕困难、锐意前行等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这是我以前看书的时候的资料,好像是自己打的。想不起具体来源了。 可能不太全,凑合着用吧。 秦 汉 公元前221 年 公元前206 年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基本国策-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政治上受道教影响,汉初-黄老之学清净无为 文学一片空白,今只能看到几篇散文,一些石铭文 西汉文学成就表现在-散文,辞赋。 政论文最为突出 秦代散文大低是歌颂帝王公德,秉受《诗经》 的“雅”“颂”风格。 西汉辞赋主要继承战国时期楚辞的余绪而发展起来的骚体赋 汉赋:汉武帝时开始繁盛大赋,再汉初还未形成 骚体赋:流行于汉高祖-汉武帝初,是楚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和变种 汉初骚体赋的优秀作品;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赋》 楚歌:汉初的韵文作品-楚声短歌。“楚声”是楚地民歌,其作者多为楚人。 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是楚声短歌的代表。 赋: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主要特点“不歌而诵”;着重铺叙和描写而少抒情成分,于行文时往往韵散间出,具有半诗半文的性质。 赋的结构多采用虚拟的人物的设为问答的形式。 大赋发轫于枚乘的《七法》,至武帝时,已产生了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等一批赋家。 魏晋以后把汉乐府保存的民歌称之为乐府,即乐府民歌的简称。 西汉后期和东汉初期的文学,词赋和散文是两种重要文体。 东汉前期,散文创造也较繁荣。内容上有较重的经学气和神学气,形式上成堆砌,排偶,模拟,繁缛,取向于类型化。 汉代文人诗歌不太发达

汉代最早的文人创作的五言诗-班固的《咏史》 贾谊-《过秦论》稀罕,政论文 司马相如,汉代最重要的一位大赋作家代表作-《子虚府》《上林赋》确立“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为以后的汉赋大家所相沿不改。 刘向-西汉后期的著名散文作家,其重要作品:《新序》《说苑》《列女传》,书中还保存了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 袁康的《越绝书》,赵晔的《吴越春秋》都是记述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史实的著名的杂 史散文 扬雄的代表作品-《甘泉赋》和《羽猎赋》 班固-《两都赋》包括《西都赋》《东都赋》 《论衡》从“疾虚妄”“求实诚”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批判了当时的天道神权迷信 思想,并提出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文学见解,对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汉书》沿袭《史记》的体例,记述了西汉200 余年的历史 《古诗十九首》汉代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的标志。作者多为失意文人。 建安以前无名氏的抒情诗,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汉赋兴盛演变和影响。 赋,西汉最流行的一种文学样式 旧时把汉赋看成汉代文学的代表,因而文学史上有“汉赋”的专称。 赋,最早在战国后期已经产生 汉赋的产生和楚辞有着密切的关系 赋既有别于诗,又有别于文的一种独具特点又自成体系的文学体载。 从文学本身的发展与继承关系而言,赋的产生受到时代的制约。 章学诚《文史通义》概括地阐述了前代文体对赋的影响,大体指出了赋确是周诗,楚辞,寓言及个体散文交汇融通的产物。 赋是一种共诵读的文学样式 汉高祖初年至汉武帝初年约70年间是汉赋形成期 骚体赋,篇幅多比较短小,内容多抒发作者的身世感慨,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 《七发》已脱骚体赋窠臼而在汉赋中首创一体成为一篇散体大赋。 散体大赋是汉赋的主要形式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中国现代文学主要作家 1、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树,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其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有《野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奠基人,同时又是一座高峰。 第一,鲁迅的文学创作是为了改造国民的劣根性,是为了重塑和振兴民族精神,是为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他将文学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途径,他的创作是真正的为人生而艺术 第二,鲁迅决不只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思想家,其作品的思想深度与众不同。这种深度来自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及深厚的文化修养。少年时代的鲁迅经历了家道中落,饱尝人间冷暖,体悟到人生真相。青年时代的他广为接纳中外文化,弃医从文,确立人生志向。他亲身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变革,对现实有清醒深刻的认识,这些都决定了其文学成就远远高于其他作家。鲁迅的创作始终饱含着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这些都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三,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又大量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附录一文学常识 2.胡适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糜,学名洪骍,笔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学者、诗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他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开新文学运动之风气,是胡适里程碑式的著作。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3.茅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主要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4.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主要作品有《女神》(包括《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最,开创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5.巴金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灭亡》及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憩园》《第四病室》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作品

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作品 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是个的奠基人。主要作品为《离骚》、《国殇》和《湘夫人》等。 2.司马迁,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4.贾谊,汉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著有政论文《过秦论》和《论积贮疏》等。 5.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6.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著有《观沧海》、《短歌行》等。 7.阮籍,三国时期魏诗人、思想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著有《咏怀》82首。 8.李密,西晋武阳人,有《陈情表》一文流传于后世。 9.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10.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著有《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诗并序》等。 11.范晔,南朝宋代史学家,著有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 12.鲍照,南朝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著有《拟行路难》18首。 13.王勃,初唐诗人、儒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著有《滕王阁序》。

14.张若虚,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在初唐诗风转变中有重要地位。著有《春江花月夜》。 15.刘知几,盛唐著名史学家,著有《史通》、《直书》等。 16.吴兢,盛唐著名史学家,著有《贞观政要》。 17.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著有《鸟鸣涧》、《积雨辋川庄作》等。 18.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著有《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将进酒》等。 19.杜甫,字子美,曾任工部员外郎,人称杜工部。有“诗圣”之称,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著有《登高》、《登岳阳楼》等。名篇“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和“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0.孟浩然,盛唐时期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著有《夜归鹿门歌》、《孟襄阳集》等。 21.高适,盛唐时期边塞诗人。著有《燕歌行》。 22.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又称韩文公。唐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师说》、《祭十二郎文》等。 23.柳宗元,中唐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柳州,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永州八记》、《柳河东集》等。 24.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诗人,其诗善于讽喻和铺陈言事,语言通俗易懂。著有名篇《琵琶行》、《长恨歌》等。 25.李贺,中唐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著有《雁门太守行》、《老夫采玉歌》等。

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第一章《诗经》研究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殷商末年至春秋中叶六百余年的社会生活,先秦时称为诗、诗三百、诗三百篇,诗经是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梁启超说现存先秦古籍…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在《周礼-春官》中有记载,诗序认为是从思想意义的角度划分的,朱熹认为是依据作者不同而划分的,较为接近事实的是音乐说:风诗是乡土之音,雅诗为朝廷之音,颂诗为宗庙之音(章太炎认为雅是一种类似鼓的乐器,郭沫若提出诗之周南、召南、大小雅当以乐器为名)。 3、毛诗认为二南为西周初年的作品,应有西周末至东周时的作品。王风是东周后的作品,郑风全部是春秋时的作品,魏风中讽刺统治者的诗作别具一格,秦风崇尚气力、武功,其创作时间应在东周至春秋时;周颂都是西周时代的祭祀之作,鲁颂均为春秋时的作品,古文经学派认为商颂应作于商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商颂是春秋时宋国的作品。 4、献诗说记载于国语-周语、晋语、左传,采诗说见于礼记、汉书-食货志、艺文志;孔子第一个将诗经选作教学内容的教师,又是第一位研究诗经的大师,他提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宋人大胆质疑诗序的是欧阳修,集大成者是朱熹。 5、三家诗:汉初讲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韩婴),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得名,合称三家诗;用汉隶书写,与较晚的毛诗学派区别,称为今文诗经学派;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在当时影响最大但消亡最早,以韩诗传世文献为最多(齐诗亡于三国纷争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 6、毛诗学派:毛诗因其传 授人的姓氏得名,秦汉鲁人毛享 传诗于赵人毛苌,毛苌广为传 授;至西汉末经今古文之争,有 别于三家诗,归于古文经学派; 东汉时古文经学派抬头,毛诗立 于官学,与齐、鲁、韩并称为四 家诗。(毛诗胜在事实多联系左 传,训诂多同于尔雅,诗序较为 合理,又得到大学者郑玄为之作 笺) 7、《毛诗正义》,毛享传, 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这是 一部全面总结两汉至初唐诗经 研究成果,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专 著;朱熹《诗集传》,这是一部 代表宋学诗经研究成果,同样具 有里程碑性质的专著。 明《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 这是一部突破经学之桎梏,开始 从文学角度看待诗经的专著。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此 作摆脱汉学、宋学之争,独立阐 发自己的思想,与崔述《读风偶 识》、方玉润《诗经原始》被誉 为独立思考派的三部鼎立之书。 清段玉裁《诗经小学》,这 是一部自觉地运用文字音韵学 理论对诗经文学进行系统研究 的专著。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这 是清代古文经学派集大成之作, 为研究毛诗的必读之作。(马瑞 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谦《诗 三家义集疏》被誉为清代三大治 诗之作) 8、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 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 子,全面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 中叶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 想、文化及社会生活。(1)全面 反映了周人的劳动生活,如农 耕、蚕桑、采摘、建筑、畜牧等, 有助于了解周代经济制度和经 济思想;(2)反映周人的爱情、 婚姻及家庭生活,为了解当时价 值观念、审美观念、社会风俗、 婚礼仪式等提供史料;(3)反映 周人兵役、徭役及战争生活;(4) 反映周人的政治生活、宗教生 活、贵族的燕飨生活。 9、诗经反映的社会思想: 作为一部抒情诗集,诗经不仅记 录了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而且 反映了那一时代各个阶层的思 想意识,(1)反映了早期知识分 子的忧患意识,为后世知识分子 人品、人格、理想、情操的建立 和健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2)反映那个时代的宗教意识; (3)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意识; (4)反映周人的道德意识;(5) 反映先民们的审美观念及文学 创作的基本原则。 10、诗经的文学成就:(1) 质朴淳厚的艺术风格;(2)浓郁 的抒情风味;(3)情景交融的意 境;(4)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用赋笔直描、曲折情节、细节 描写、对比烘托);(5)赋、比、 兴的表现手法(王昌龄《诗格》 将兴分为14格,曰感时、引古、 叙事入兴等);(6)回环复沓的 篇章结构;(7)灵活多变的句式 (以四言为主);(8)丰富多采 的修辞手法;(9)鲜明、准确、 生动、丰富的语言;(10)和谐 自然的韵律。 11、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一)思想:首先是诗经中 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很朦 胧的、很原始的,他们所爱的仅 仅是自己的宗国而已,爱国主义 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成为 乐章的主旋律,诗经是其源头。 其次,忧国忧国、重视社会 责任、重视人生价值的积极入世 思想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诗经塑 造了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 具有满腔的政治热情,敏锐的洞 察力,关心国事,注意时局的发 展动向,我国历代有作为的政治 家、社会活动家都不同程度地受 到诗经忧患意识的感染和熏陶。 再次,诗经体现出的审美意 识及文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奠定了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及文 学理论的基础。 诗经的宗教意识与伦理意 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二)艺术:首先诗经的现 实主义精神,成为推动古代进步 文学创作的巨大动力,诗经中的 许多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公元前 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社会 现实,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 神,获得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 的美称,使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主要的 创作方法。 其次,诗经的表现手法对后 世有极大的影响,自诗经问世以 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 直是古代诗人进行文学创作的 基本表现手法。 再次,诗经其他艺术成就对 后世亦有极大影响,诗经生动、 形象、准确的用语,奠定了我国 诗歌创作的语言基础,诗经坦 直、爽快的语言深受后世作家的 喜爱多被借用到自己诗句中,诗 经中的用韵形式和节奏要求、修 辞手法、意境的创作被后世广泛 接受。(王立《中国古代文学十 大主题》原型均归于诗经) (三)雅俗文学:诗经是雅 俗文学结合的产物,三颂、二雅、 十五国风大部分是贵族创作的 雅文学,具有明显的典雅风格和 沉稳、庄重的贵族气质;二雅中 的《谷风、苕之华、何草不黄》 为西周民歌,常用回环沓手法及 清新活泼的用语,透露出雅文学 向俗文学靠拢的迹象,影响着后 世民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12、春秋时期为赋诗言志时 期,此时重在诗的应用,战国时 间为著书引诗时期,儒家学者已 将诗作为说理依据。 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文化政策,为诗经研究开拓了经 学研究的广阔天地;经学的今古 文之争,推动了诗经研究的第一 个高潮;郑玄成为两汉诗经研究 集大成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