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初中数学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初中数学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08数学1班 20081360 林夕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节内容是在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从而达到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和性质的全面研究。从知识的前后联系来看,相似三角形可看作是全等三角形的拓展,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研究也可看成是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进一步拓展研究。另外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还是研究相似多边形性质的基础,也是今后研究圆中线段关系的有效工具。

从新课程对几何部分的的编写来看,几何知识的结论较之老教材已经大为减少,教材首要关注的不是掌握多少几何知识的结论,相对更重视的是对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训和培养。从这个角度上说,不论是全等还是相似,教材只是将它们作为训练学生合理推理的一个有效素材而已,正因为此,本节课应重视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有条理的表达。

(二)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纲要》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情,我从“三维”角度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直观感觉――理性思维――合情推理――应用拓展”的活动过程,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会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开发、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因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与相似三角形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相似多边形性质的基础,因此它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八年级学生推理归纳的能力还较低,所以相似三角形性质的推导是本节教材的难点。

学好本节内容的关键是理解相似三角形各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正确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并归纳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二说教法

1、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几何课上的有趣、生动和高效,教学中使学生经历“直观感觉――理性思维――合情推理――应用拓展”的活动过程,发现并归纳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于始终。

2、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能够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增加课堂的容量,同时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强教学条理性,形象性,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学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纲要》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这一要求,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这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索与合情推理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类比、探索、归纳、猜想、论证等能力。

四教学过程

通过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从一道具体题目入手,证明三角形相似,猜测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从具体推广到一般,从而得到性质。)——性质的简单应用——通过学一学、做一做、想一想三个环节来进行

复习回顾设计意图

本环节采用开门见山、以旧引新的方式直接提出学习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为下一步引入新知指明了思考的方向,避免了盲目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顺利实行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本P146引例;

2、引例拓展;

3、议一议。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采用探索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思考及合理的推导,自己发现结论。而且通过三角形中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的推理,类似地得出三角形中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也等于相似比的结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有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新旧知识技能得到了有机地结合。

应用拓展,达成目标

1.学一学,初步应用

2.做一做,达成目标

3.想一想,发散探究

设计意图:

1、学一学,直接运用性质,巩固知识,加深理解,为后边的例题做好铺垫。

2、做一做,通过例题讲解,既复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又运用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使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

3、想一想,通过例题的拓广,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本环节的练习设计,层层递进,既加深了对所学性质的掌握,也为下节

课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归纳总结,深化目标

设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从不同的方面谈)

同桌对讲,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发言,老师总结与归纳:相似三

角形的性质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小结,活跃了课堂气氛,做到全员参与,理清了知识脉络,强化了重点,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检测反馈

必做题:习题4.10第1、2题;

选做题:习题4.10第3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自我检验与评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照

顾到学有余力的学生。体现分层教学的原则。

板书设计

4.8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一)

引例:1、--------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 -------------

----------------- ---------------------- -------------

----------------- ---------------------- -------------

2、-------------- 学一学:-------------- 练习:-------

----------------- 想一想:-------------- -------------

3、-------------- 做一做:-------------- -------------

----------------- ---------------------- ------------------ ---------------------- -------------

(完整版)初中数学竞赛相似三角形专题

初二竞赛专题:相似三角形 1.如图,AB BD ⊥,CD BD ⊥,垂足分别为B 、D ,AC 和BD 相交于点E ,EF BD ⊥,垂足为F .证明: 111 AB CD EF += . 2.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 129AB CD ==,,过对角线交点O 作EF CD ∥交AD BC ,于E F ,,求EF 的长. 3.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396AD BC AB ===,,,4CD =,若EF BC ∥,且 梯形AEFD 与梯形EBCF 的周长相等,求EF 的长. 两个常见模型:如图,已知直线EF BC ∥,直线EF 分别与直线AB 、AC 、AD 相交于E 、F 、G 点, 则 BD EG DC FG = . O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G F E D C B A B D A E G F C

4.一条直线与三角形ABC的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分别交于D,E,F(如图2-68所示).求证: 5.如图所示.P为△ABC内一点,过P点作线段DE,FG,HI分别平行于AB,BC和CA,且DE=FG=HI=d,AB=510,BC=450,CA=425.求d. 6.如图,边长为1的等边ABC △,BC边上有一点D,1 3 BD=,AC上有一点E ,60 ADE ∠=o,求EC的长.7.已知,B是AC中点,D、E在AC的同侧,且ADB EBC ∠=∠,DAB BCE ∠=∠,证明:BDE ADB ∠=∠. E D C B A D E B C A

8.如图,在ABC △中,60BAC ∠=o ,点P 是ABC △内一点,且APB BPC CPA ∠=∠=∠,若8PA =,6PC =,求PB 的长. 9.如图,在锐角ABC △中,AD 、CE 分别为BC 、AB 边上的高,ABC △和BDE △的面积分别等于18和2, 22DE =,求点B 到AC 的距离. 10.如图所示,已知3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相邻并排,求EBF EBG ∠+∠. 11.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AD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E ,交BC 的延长线于F ,求证: 2FD FB FC =?. E D C A B P C B A H G B A

27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隶属于初中数学三大板块中空间与图形一部分,是相似一章的重点内容。既是全等三角形研究的继续,也为后面测量和研究三角函数做铺垫。因此必须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学会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图形的全等和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也研究了几种图形的变换。相似作为图形变换的一种,学生对它的学习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另外学生在上两节也已了解了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掌握了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这为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识技能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情感态度通过画图、观察猜想、度量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猜想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从思维上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展开探索; 3、数学能力经历发现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的过程;体验画图操作、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结论的乐趣;会运用“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进行简单推理。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及应用。 2.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解决问题。 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教学中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多样的教法必带来多样的学法。一节课不能是单一的教法,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类比教学法: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探究。 (2)转化教学法:推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把新问题转化为我们已经解决的问题,从而把问题从未知转化为已知,从复杂转化为简单。 (3)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进入新课的学习。(4)启发性教学法: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二〉学法: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运用——提高”的主线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引起兴趣,主动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练习(中档题)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14?肥东县模拟)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2,△A′B′C′的两边长分别是1和,如果△ABC与△A′B′C′相似,那么△A′B′C′的第三边长应该是() A .B . C . D . 2.(2014?石城县校级模拟)两相似三角形的最短边分别是5cm和3cm,它们的面积之差为32cm2,那么小三角形的面积为() A .10cm2B . 14cm2C . 16cm2D . 18cm2 3.(2014?孝感一模)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4及x,那么x的值为() A .B . 5 C . 或5 D . 无数个 4.(2013?成都模拟)(新颖题)△ABC∽△A1B1C1,且相似比为,△A1B1C1∽△A2B2C2,且相似比为,则△ABC与△A2B2C2的相似比为() A .B . C . 或 D . 5.(2013秋?蚌埠期中)如图,DE∥BC,S△ADE=S四边形BCED,则AD:AB的值是() A .B . C . D . 6.(2012秋?慈溪市校级期中)如图,Rt△ABC中,∠C=90°,BC=3,AC=4,若△ABC∽△BDC,则CD=() A .2 B . C . D .

7.(2012秋?蓬江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ADE∽△ABC,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AED=∠ B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20小题) 8.(2015?上海模拟)已知△ABC与△A1B1C1的相似比为2:3,△A1B1C1与△A2B2C2的相似比为3:5,那么△ABC与△A2B2C2的相似比为. 9.(2015?宝山区一模)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则它们的面积之比为.10.(2015?石河子校级模拟)若△ABC∽△DEF,且相似比,当S△ABC=6cm2时,则S△DEF= cm2. 11.(2015?崇明县一模)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1:4,则它们的周长之比为. 12.(2015?临淄区校级模拟)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M是BC边上的动点,N在CD 上,且,若AB=1,设BM=x,当x=时,以A、B、M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N、C、M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13.(2015春?石家庄校级期中)如图,△AED∽△ABC,其中∠1=∠B,则AD: =:BC=:AB.

上海市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经典题型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练习 例题分析: 例1:已知如图,在△ABC 中,D 是AB 上的一点,连结CD ,∠ACD=∠B,求证:2 AE AD AC = 例2:如图,在Rt ΔABC 中,∠ACB=90°,CD ⊥AB ,垂足为D , (1)求证:△ACD ∽△ABC ∽△CBD (2)求证:222(1) (2) (3)AC AD AB CD AD DB BC BD AB === 例3:已知如图,点D 是AB 上的一点,CA ⊥AB,EB ⊥AB,CD ⊥DE,求证:△ACD ∽△BDE 例4:在△ABC 中,AB=6,AC=9,D 为AC 上的一点,AD=3,在AB 上找一点E ,使得△ADE 与△ABC 相似?并求出AE 的长。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六种图形: 1. 如图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且AD=AC,DE⊥BC,交AB于点E,EC交AD于点F. 求证:△ABC∽△FCD; A E F B D C 2、已知:如图,△ABC中,∠ACB=90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BC延长线于F。 求证:CD2=DE·DF 3. 如图3,△ABC中,AD平分∠BAC,AD的垂直平分线FE交BC的延长线于E.求证:DE2=BE·CE. 4.如图,已知△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CF∥BA,BF交AD于P点,交AC于E点。求证:BP2=PE·PF。

5.如图,CD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BAC的平分线分别交BC、CD于点E、F,AC·AE=AF·AB 6.如图4,在△ABC中,∠BAC=90°,AD⊥BC,E是AC的中点,ED交AB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B DF AC AF . 7.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求证:△AOB∽△ABC 8. 已知:如图,ΔABC中,CE⊥AB,BF⊥AC.求证:(1)△AEC∽△AFB (2) △AEF∽△ACB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相似三角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5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线段的比,形状相同的图形及相似多边形 ,这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本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既是性质又是判定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课是为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情境和应用深化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培养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练习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进行应用; 3、情感目标: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系,进一步认识特殊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课在本章及初中数学中的地位,新课标及大纲的要求,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征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为: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正确运用 (四)教材处理《数学课程标准》中“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的教学要求根据从实物让学生经历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的过程,让学生先学,总结

概念,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通过适当的交流合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突破重点,通过大量的练习应用让学生由对概念的理解变为运用,使学生共同进步。 二、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法上采用让学生先学,借助“读(看)—议—讲”结合法,完成概念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合作探讨或独立完成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再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练习的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等方法解决概念的应用。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先学,在复习相似多边形的基础上,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深入理解,认识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并应用它来解决问题。借助练习,通过合作探究,独立思考来完成本课的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将学生以前后排4人为一小组,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安排学生准备好两幅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 (课件演示:两幅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 教师T:这两幅地图之间有何关系?(让学生从大小、形状上观察。) 学生:(同桌交流,某代表发言)这两幅地图大小不等,形状相同。 教师T:哪位同学能在这两幅地图上分别找到三个城市的位置(如:昆明、上海、西安)? 学生1:(上台用鼠标点出所选位置)顺次连接三个城市,得到两个三角形。 T:这两个三角形有何关系? S:(同桌交流)是相似三角形(也有学生回答不一定相似)。 T:今天我们来学习相似三角形(板书:相似三角形)。 (创设问题情景,从学生熟悉的两幅中国地图入手,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练习题

4.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 1.判断题: (1)如果把一个三角形各边同时扩大为原来的10倍,那么它的周长也扩大为原来的10倍。 (2)如果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扩大为原来的9倍,那么它的三边也扩大为原来的9倍。 2. (1)已知ΔABC与ΔA′B′C′的相似比为2:3,则对应边上中线之比,周长比为 ,面积之比为。 (2)已知ΔABC∽ΔA′B′C′,且面积之比为9:4,则相似比,周长之比为 ,对应边上的高线之比。 3.把一个三角形变成和它相似的三角形,如果面积扩大为原来的100倍,那么边长扩大为原来的______倍。 4.两个相似三角形的一对对应边分别是3厘米和2 厘米, (1)它们的周长之差是6厘米,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分别是。 (2)它们的面积之和是26平方厘米,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是_____________。 例2: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ABC与△DEF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一半。已知BC=2,求△ABC平移的距离。 C F E

5.如图1,在△ABC 中,D 是AB 的中点,DE//BC , 则(1)S △ADE ﹕S △ABC = ; (2)S △ADE ﹕S 梯形DBCE = . 6.如图2,在△ABC 中,D 、F 是AB 的三 等分点,DE//FG//BC , 则(1)S △ADE ﹕S △AFG ﹕S △ABC = ; (2)S △ADE ﹕S 梯形DFGE ﹕S 梯形FBCG= . 7.在△ABC 中,DE//BC ,且△ADE 的面积等于梯形BCED 的面积,则△ADE 与△ABC 的相似比是_______。 8.在△ABC 中, DE// FG// BC ,且△ADE 的面积,梯形FBCG 的面积,梯形DFGE 的面积均相等,则△ADE 与△ABC 的相似比是_______;△AFG 与△ABC 的相似比是_______. 9.已知:如图,在△ABC 中,DE//BC ,EF//AB ,△ADE 和△EFC 的面积分别为4和9。 求:△ABC 的面积。 10.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EB=1:2, (1)求△AEF 与△CDF 周长的比; (2)如果S △AEF=6 cm 2,求S △CDF 。 图2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提纲 (何老师归纳) 一:比例的性质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一)相关概念:1.两条线段的比: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 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为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 的比是,或写成a :b=m :n ; 其中 a 叫做比的前项,b 叫做比的后项 2: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成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记作:c d a b =(或a :b=c :d ) ① 线段a ,d 叫做比例外项,线段b ,c 叫做比例内项, ② 线段a 叫首项,d 叫a ,b ,c 的第四比例项。 ③ 比例中项:若 c a b c a b c b b a ,,2是则即?==的比例中项. (二)比例式的性质 1.比例的基本性质:b c a d d c b a =?= 2. 合比:若 ,则或a b c d a b b c d d a b a c d c =±=±±=± 3. 等比:若 ……(若……)a b c d e f m n k b d f n =====++++≠0 4、黄金分割: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BC (AC>BC ),并且使AC 是AB 和BC 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C=2 1 5-AB ≈0.618AB , (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当AD∥BE∥CF 时,都可得到 = . = , = , 语言描述如下: = , = , = . (4)上述结论也适合下列情况的图形: n m b a =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课稿范文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华师版初中三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对于相似三角形的研究,实际上是对平面几何中两个封闭图形关系研究的进一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初中数学“相似形”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特性,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全面研究。它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这些性质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学会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学习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掌握了相似三角形判定的这为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识别三角形全等的知识,通过类比,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方

法,能运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类比学习,树立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通过先实验后归纳再推理强化学生“实践出真知”的求知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因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与相似三角形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相似多边形性质的基础,根据教学目标我设置了本节的 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过程。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高效,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反馈测试展开教学,并采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其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去学习体会。 六、学法指导。 在学法指导上,充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解决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练习卷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练习卷 一、填空题 1、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3,则它们的周长比为 ; 2、若△ABC ∽△A ′B ′C ′,且 4 3 =''B A AB ,△ABC 的周长为12cm ,则△A ′ B ′ C ′的周长为 ; 3、如图1,在△ABC 中,中线BE 、C D 相交于点G ,则BC DE = ;S △GED :S △GBC = ; 4、如图2,在△ABC 中, ∠B=∠AED ,AB=5,AD=3,CE=6,则AE= ; 5、如图3,△ABC 中,M 是AB 的中点,N 在BC 上,BC=2AB ,∠BMN=∠C ,则△ ∽△ ,相似比为 , NC BN = ; 6、如图4,在梯形ABCD 中,AD ∥BC ,S △ADE :S △BCE =4:9,则S △ABD :S △ABC = ; 7、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5cm 和16cm ,则它们的对应角的平分线的比为 ; 8、如图5,在△ABC 中,BC=12cm ,点D 、F 是AB 的三等分点,点E 、G 是AC 的三等分点,则DE+FG+BC= ; 9、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2:3,则它们对应角的比为 ,对应边的高的比为 ; 10、已知有两个三角形相似,一个边长分别为2、3、4,另一个边长分别为x 、y 、12,则x 、y 的值分别 为 ; 二、选择题 11、下列多边形一定相似的为( ) A 、两个矩形 B 、两个菱形 C 、两个正方形 D 、两个平行四边形 12、在△ABC 中,BC=15cm ,CA=45cm ,AB=63cm ,另一个和它相似的三角形的最短边是5cm ,则最长边是( ) A 、18cm B 、21cm C 、24cm D 、19.5cm 13、如图,在△ABC 中,高BD 、CE 交于点O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CO ·CE=CD ·CA B 、OE ·OC=OD ·OB C 、A D ·AC=A E ·AB D 、CO ·DO=BO ·EO 14、已知,在△ABC 中,∠ACB=900 ,CD ⊥AB 于D ,若BC=5,CD=3,则AD 的长为( ) A 、2.25 B 、2.5 C 、2.75 D 、3 15、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BC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QR 的底边QR 上, 其余两个顶点A 、D 在PQ 、PR 上,则PA :PQ 等于( ) A 、1:3 B 、1:2 C 、1:3 D 、2:3 16、如图,D 、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 AD BD =CE AE =3, 且∠AED=∠B ,则△AED 与△ABC 的面积比是( ) A 、1:2 B 、1:3 C 、1:4 D 、4:9 三、解答题 A B C D E G 图1 A B D E 图2 A B M 图3 A B C D E 图4 A B C D F 图5 G E A E C D O A P B C D Q R A B C D E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优秀教案

相似三角形 一、知识概述 (一)相似三角形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温馨提示: ①当且仅当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与另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且三条对应边的比相等时,这两个(或几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即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②相似三角形的特征: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相等; ③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得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其应用广泛.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温馨提示: ①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其相似比k=1.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其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 ②相似比具有顺序性.例如△ABC∽△A′B′C′的对应边的比,即相似比为k,则△A′B′C′∽△ABC的相似比,当且仅当它们全等时,才有k=k′=1. ③相似比是一个重要概念,后继学习时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实质它是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这一点借助相似三角形可观察得出. 3、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4、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条边,且这条直线与原三角形的两条边(或其延长线)分别相交,那么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①定理的基本图形有三种情况,如图其符号语言: ∵DE∥BC,∴△ABC∽△ADE; ②这个定理是用相似三角形定义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它不但本身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证明下节相似三角形三个判定定理的基础,故把它称为“预备定理”; ③有了预备定理后,在解题时不但要想到上一节“见平行,想比例”,还要想到“见平行,想相似”. (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温馨提示: ①有平行线时,用上节学习的预备定理; ②已有一对对应角相等(包括隐含的公共角或对顶角)时,可考虑利用判定定理(1)或判定定理(2); ③已有两边对应成比例时,可考虑利用判定定理2或判定定理3.但是,在选择利用判定定理2时,一对对应角相等必须是成比例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 2、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赵勇连。今天我讲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5节《相似三角形》。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三角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5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线段的比,形状相同的图形及相似多边形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在本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既是性质又是判定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节课是为学习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 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正确运用,及其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关系 (三)教材处理 通过多媒体教学,演示相似三角形演变的过程,获得感性认识,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掌握技能。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证明预备定理的一致性问题的思维方法(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的概念(掌握)预备定理,灵活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通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索概括、表达、论证的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了解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教学的科学意义和文化内涵,欣赏教学的美学价值,熟悉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先学,在复习相似多边形的基础上,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深入理解,认识

相似三角形性质练习题(一)

相似三角形性质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 ) A 、2:3 B 、2:3 C 、4:9 D 、不确定 2两个相似多边形的一组对分别是3cm 和4.5cm ,如果它们的面积之和是78cm 2, 那么较大的多边形的面积是 cm 2 ( ) (A)44.8 (B)42 (C)52 (D)54 3、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是16∶81,其中较小多边形周长为24 cm,则较大多边形周长为( ) A.52 cm B.54 cm C.66 cm D.74 cm 已知:如图1,DE ∥BC ,AD: DB=1:2,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12DE BC = B 、 19A D E AB C ?=?的面积的面积 C 、13 ADE ABC ?=?的周长的周长 D 、18 ADE ?=的面积四边形BCED 的面积 4、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角平分线的比为16:25,那么它们的面积比为( ) A .4:5 B .16:25 C .196:225 D .256:625 如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比是1∶2,那么它们的面积的比是( ) A .1∶1 B .1∶2 C .1∶2 D .1∶4 5.若ABC △的周长为20cm ,点D E F ,,分别是ABC △三边的中点, 则DEF △的周长为( ) A.5cm B.10cm C.15cm D.20cm 3 6、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1:4,那么它们的对应中线的比为( ) A .1:2 B. 2:1 C.2:1 D. 1:2 7、在一张由复印机复印出来的纸上,一个多边形图案的一条边由原来的1cm 变成2cm ,那么这次复印出来的多边形图案面积是原来的( ) A .1倍 B .2倍 C .3倍 D .4倍 8、如图,已知DE ∥BC ,CD 和BE 相交于点O ,DOE S ?∶COB S ?=4∶9, 则AE ∶EC 为( ) A 、2∶1 B 、2∶3 C 、4∶9 D 、5∶4

最新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难题-易错题(附详解)

2013初中相似三角形难题易错题 一.填空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已知AB∥EF∥CD,若AB=6厘米,CD=9厘米.求EF. 2.如图,?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在AB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E,连接OE交BC于点F.若AB=a,AD=c,BE=b,则BF=_________. 二.解答题(共17小题) 3.如图所示.在△ABC中,∠BAC=120°,AD平分∠BAC交BC于D.求证:. 4.如图所示,?ABCD中,AC与BD交于O点,E为AD延长线上一点,OE交CD于F,EO延长线交AB于G.求 证:.

5.一条直线截△ABC的边BC、CA、AB(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D、E、F.求证:. 6.如图所示.P为△ABC内一点,过P点作线段DE,FG,HI分别平行于AB,BC和CA,且DE=FG=HI=d,AB=510,BC=450,CA=425.求d. 7.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D∥BC,BD,AC交于O点,过O的直线分别交AB,CD于E,F,且EF∥BC.AD=12厘米,BC=20厘米.求EF.

8.已知:P为?ABCD边BC上任意一点,DP交AB的延长线于Q点,求证:. 9.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D∥BC,MN∥BC,且MN与对角线BD交于O.若AD=DO=a,BC=BO=b,求MN. 10.P为△ABC内一点,过P点作DE,FG,IH分别平行于AB,BC,CA(如图所示). 求证:.

11.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B∥CD,AB<CD.一条直线交BA延长线于E,交DC延长线于J,交AD于F,交BD于G,交AC于H,交BC于I.已知EF=FG=GH=HI=IJ,求DC:AB. 12.已知P为△ABC内任意一点,连AP,BP,CP并延长分别交对边于D,E,F. 求证:(1)(2)三者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也至少有一个不少于2. 13.如图所示.在△ABC中,AM是BC边上的中线,AE平分∠BAC,BD⊥AE的延长线于D,且交AM延长线于F.求证:EF∥AB.

相似三角形判定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xxx,我说课的题目是: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课时的内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谈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在这之前,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拓广和发展,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相似三角形的主要内容之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进一步对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和定义的全面研究,也是相似三角形性质的研究基础,同时还是研究圆中比例线段和三角函数的重要工具,可见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依据现代教学理念,综合教材内容,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熟练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会用相似条件“两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强化数形结合重要思想,及观察、比较、抽象、归纳、概括等数学思维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获取数学知识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简单图形的证明,培养学生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活动中,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通过我对教材的认真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分别为: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我教的是初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已处于理论型逻辑思维阶段,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他们的思维极为活跃,他们乐于探索、勇于探究。这为我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和保证。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一原则,再结合初三年级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为了更好的实现事先确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采用情境----问题教学法。具体做法是:设置情境----教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数学应用。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_练习题(有答案)word版本

18.6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步课堂检测学 考试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王华晚上由路灯下的处走到处时,测得影子的长为,继续往前走到达处时,测得影子的长为,他的身高是,那么路灯的高度 A. B. C. D. 2.如图,在中,若,,若的面积等于,则的面积等于() A. B. C. D. 3.如图,中,,如果,,那么的值为() A. B. C. D. 4.如图,在中,,是边上的高,,,则 A. B. C. D.

5.如图,是斜边上的高,,,则的长为() A. B. C. D. 6.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则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比为() A. B. C. D. 7.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另一个与它相似的三角形中有一条边长为,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不可能是() B. C. D. A. 8.一个的面积被平行于它的一边的两条线段三等分,如果,则这两条线段中较长的一条是() A. B. C. D. 9.如图,中,,平分交于点,交于点,为的中点,交的延长线于点,,.下列结论①; ②;③;④,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A.个 B.个 C.个 D.个 10.如图,、分别是边、上的点,,若,则的值为() A. B. C. D. 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若(型(图)和型(图))则________. 射影定理:若为斜边上的高(双直角图形)图则 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2.如图,,,已知,,则图中线段的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数学的相似三角形的常见模型

相似三角形常见模型一【知识清单】 【典例剖析】 知识点一:A字型的相似三角形 A字型、反A字型(斜A字型) B(平行) B (不平行)

(1)如图,若BC DE ∥,则ABC ADE ∽△△ (2)如图,如果B AED ∠=∠,或C ADE ∠=∠,则 ACB ADE ∽△△ 1、如图,已知////AB EF CD ,若AB a =,CD b =,EF c =,求证: 111c a b =+. 2、已知在ABC △中,D 是AB 上的点,E 是AC 上的点,连接DE ,可得?=∠+∠180C BDE ,线段BC DE 21=,AE AD 3 2=, 求AC AB 的值。 变式练习: 1、如图,111EE FF MM ∥∥,若AE EF FM MB ===,则 111111:::_________AEE EE F F FF M M MM CB S S S S ?=四边形四边形四边形 2、如图,AD EF MN BC ∥∥∥,若9AD =,18BC =, F E D C B A B M 1F 1E 1M E F A B C M N A B C D E F

::2:3:4AE EM MB =,则_____EF =,_____MN = 3、(2014?乌鲁木齐)如图,AD ∥BC ,∠D=90°,AD=2,BC=5,DC=8.若在边DC 上有点P ,使△PAD 与△PBC 相似,则这样的点P 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知识点二:8字型相似三角形 J O A D B C A B C D (蝴蝶型) (平行) (不平行) (1)如图,若CD AB ∥,则DOC AOB ∽△△ (2)如图,若C A ∠=∠,则CDJ ABJ ∽△△ 1、已知,P 为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AC 上一点,过点 P 的直线与AD ,BC ,CD 的延长线,AB 的延长线分别相 交于点E ,F ,G ,H 求证:PE PH PF PG = P H G F E D C B A

相似三角形的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的说课稿范文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华师版初中三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对于相似三角形的研究,实际上是对平面几何中两个封闭图形关系研究的进一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初中数学“相似形”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特性,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全面研究。它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这些性质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学会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学习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掌握了相似三角形判定的这为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识别三角形全等的知识,通过类比,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方

法,能运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类比学习,树立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通过先实验后归纳再推理强化学生“实践出真知”的求知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因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与相似三角形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相似多边形性质的基础,根据教学目标我设置了本节的重难点: 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过程。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高效,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反馈测试展开教学,并采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其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去学习体会。 六、学法指导。 在学法指导上,充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最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巩固练习(提高--带答案)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知识讲解(提高) 【学习目标】1、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典型实例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能运用图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2. 相似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要点诠释:要特别注意“对应”两个字,在应用时,要注意找准对应线段. 3.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 ,则 由比例性质可得: 4.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 ,则 分别作出 与 的高 和 ,则 2 11 22=1122 ABC A B C BC AD k B C k A D S k S B C A D B C A D '''''''????=='''''''''??△△ 要点诠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通过比例线段的性质推证出来的. 要点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1.测量高度测量不能到达顶部的物体的高度,通常使用“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的比例相等”的原理解决. 要点诠释:测量旗杆的高度的几种方法: 平面镜测量法 影子测量法 手臂测量法 标杆测量法 2测量距离 2.测量距离 测量不能直接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常构造如下两种相似三角形求解。 1.如甲图所示,通常可先测量图中的线段DC 、BD 、CE 的距离(长度),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 的长. 2.如乙图所示,可先测AC 、DC 及DE 的长,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AB 的长. 要点诠释: 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2.太阳离我们非常遥远,因此可以把太阳光近似看成平行光线.在同一时刻,两物体影子之比等于其对应高的比; 3.视点:观察事物的着眼点(一般指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4. 仰(俯)角:观察者向上(下)看时,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典型例题】类型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拓广何延伸,也是全等三角形的特例,同时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也是相似三角形性质、判定及三角函数的基础;而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是对比例线段的再认识,也是进一步学习判定定理的依据,而预备定理在光学例如小孔成像,建筑测量等等方面也应用广泛,所以学好本节课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2、教学重、难点 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预备定理 难点: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 关键:用类比的数学思想学习知识 二、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的概念 掌握:预备定理 应用:能运用定理证明三角形相似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能力:1、通过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2、通过变式教学(形变而意不变),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和深刻性 情感:1、通过人文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尝试和建构,培养学生探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构想 首先我要为学生展示土地辽阔土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三的中国地图,然后通过动画演示把地图等比例的缩小,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进行思考… 经过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概念形成 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表示法:∽,读作“相似于” 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k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注:求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要注意顺序性 对应顶点一定要写在对应位置,这样可以准确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 应角和对应边。 定理的探究 如图,已知DE ∥ BC 则......

若DE ∥ BC 则∠DAE=∠BAC, ∠ADE=∠ A BC,∠AED=∠ACB , 故△ADE ∽ △ABC, 若DE ∥ BC 则∠C=∠D,∠B=∠E,∠BAC=∠DAE 故△ABC ∽ △AED 从上面的解答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 A B C D E C B D E A .AD AE DE A B A C BC ==.DE BC A D AC A E AB ==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步练习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综合、拓展练习 综合练习 1.选择题 (1)如图5-92,DE∥FG∥BC,且DE、FG把△ABC的面积三等分,若BC=12,则FG的长是(). 图5-92 A.8 B.6 C.6 4 4D.3 (2)如图5-93,正方形ABCD的边BC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QR的底边QR上,其余两个顶点A、D分别在PQ、PR上,则PA∶AQ=(). A.1∶2 B.1∶2 C.1∶3 D.2∶3 图5-93 (3)如图5-94,矩形ABCD中,AB=8cm,AD=6cm,EF是对角线BD的垂直平分线,则EF的长为().

图5-94 A . cm 4 15 B . cm 3 15 C . cm 2 15 D .8cm (4)如图5-95,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点,若AOD S ?∶ACD S ?=1∶3,则AOD S ?∶BOC S ?=( ). 图5-95 A . 6 1 B . 3 1 C . 4 1 D . 6 6 2.如图5-96,△ABC 中,AB =AC ,BD ⊥AC .求证:2 BC =CD CA ?2. 图5-96 3.已知:如图5-97,等腰△ABC 中,AB =AC ,AD ⊥BC 于D ,CG ∥AB ,BG 分别交AD 、AC

于E 、F .求证:EG EF BE ?=2 . 图5-97 4.如图5-98,已知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EF 为AD 的垂直平分线.求证: FC FB FD ?=2 . 图5-98 5.如图5-99,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BE ∥CD 交CA 延长线于E .求证:OE OA OC ?=2 . 图5-99 6.已知:△ABC 中,∠BAC =135°,D 、E 在BC 上(D 在B 、E 之间),且AD =AE ,∠DA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