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真题

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真题
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真题

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5个小题,共60分)

1.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 . 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 . 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 . 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 . 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2. 如果为图X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应是()

A . “清王朝自救运动”

B . “近代工业的起步”

C . “实业救国的浪潮”

D . “民族工业的春天”

3. 据统计,1912年至1923年间,新建棉纺织厂达71家之多。纱厂、纱锭、布机分别增长3.8倍、

4.6倍和12,8倍。新建的面粉厂达177家,1928年,国内共有新式榨油厂280家。据统计仅上海一地,1913年有机器工厂91家,1924年增加到284家。到1924年,我国共有电厂219家。发电容量由1912年的1.2万千瓦增加到1928年的12.5万千瓦。材料表明当时()

A . 政府鼓励工业优先发展

B . 轻重工业得到协调发展

C . 轻重工业发展速度较快

D . 电力工业发展势头最好

4. 1958年海淀区四季青人民公社社员在进行“大辩论”时,有的社员提到反对将自己的新房、好房归公;有的认为1959年要达到“小麦亩产6000斤至1万斤”的高指标,是不可能的,但都不愿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怕被辩论成“右倾保守”。但社员也不相信报上刊登的那些所谓高产“卫星”。有的社员说:“徐水一棵白菜重几百斤还不像水缸一样粗吗,这怎么可能呢!”这次讨论发映出()

A . “三大改造”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错误

B . 人民公社分配制度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C . “大跃进”中出现的浮夸风已得到纠正

D . “共产风”和“浮夸风”对基层社会的困扰

5.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联产承包计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由此在全国掀起了农村改革的高潮。这一规定解决了农村人民公社体制下()

A . 土地所有制问题

B . 经济结构单一性

C . 劳动力出路问题

D . “一大二公”的弊端

6.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下列不符合其生产特征的是()

A .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 . 产品质量较高,技术精湛,但传承封闭,往往失传,难以推广

C .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 . 产品大多非常精美,畅销海内外,极受青睐

7. 农业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下列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土地属于国民所有

B .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 .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 . 唐代开始实行

的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8.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年份(年)

1684

1689

1701

售价(荷盾)

80

7.75

2.32

A . 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B .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 . 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D .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9. 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 . 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 . 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与他国

C . 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 . 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10.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A . 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

B . 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

C . 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

D .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11.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 .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 .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 .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 .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12. 李鸿章曾谈到:“中国长江外海生意,全被洋人轮船夹板占尽。……以中国内洋任人横行,独不令华商展足耶?……我既不能禁华商之勿搭洋船,又何必禁华商之自购轮船?”由此,他创办了。()

A . 江南制造总局

B . 上海轮船招商局

C . 福州船政局

D . 北洋水师

13. 武昌起义后,广东“无论老弱少壮男子以及士农工商,罔不争先恐后,纷纷将天然锁链剪去”,台湾“一夜之间,所有人都把辫子剪掉了”。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 移风易俗是革命的根本目的

B . 崇洋媚外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C . 武昌起义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

D . 政治局势变化影响生活习俗

14. 从1927年到1935年以前,民族工业中资本超过100万元的大厂寥寥无几。1935年以后,资本100万元乃至1000万元以上的工厂不断出现。从1935年7月到1936年6月,棉纱生产增长50%,火柴增长191%,水泥增长78%。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国民政府政策措施推动

B . 官僚资本实现经济垄断

C . 帝国主义放松对华侵略

D . 日本对华侵略不断加剧

15. 长期以来,英国妇女一生就是以男人和家庭为中心的。19世纪80年代,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

品等行业。材料主要反映了这一时期英国()

A . 妇女已经成为了经济活动的主体

B . 妇女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C . 经济结构调整促使妇女角色转型

D . 工业化给妇女带来了灾难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工作,获得如此迅速的进展,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不但克服了集体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病,而且通过劳动组织、计酬方法等环节的改进,带动了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纠正了长期存在的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的缺点。使之更加适合于我国农村的经济状况。

﹣﹣1982年1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后,村民更加关心的是个人自家的田地,而对于修建一些公共水渠和抗旱水坝等水利设施积极性不高,由于这些基础设施的缺乏,结果又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另外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各自为政,在对于水源的利用和病虫害的防治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由于各家各户在防治的时间上不一致,今天你去打药。害虫飞到别的田地,明天他去打药,害虫又飞回到你家的田地,这样防治的效果非常差,自然就会影响到作物的产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了土地的经营权,使得中国的农业效率非常低下。美国一个种田的人可以养活大约一百个不种田的人,而在中国一个种田的人只可以养活0.5个不种田的人。这种经营方式自然就增加了粮食的成本,使得中国农产品在与国外竞争中处于成本的劣势。

﹣﹣吴剑平《浅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删的利弊及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趋势》

材料三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

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

﹣﹣2013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业生产责任制产生的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弊端。为此,材料三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3)综合上述材料和分析,可得出哪些认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古代海外贸易中,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是丝绸、瓷器、茶叶、铜钱等。进口商品主要是香料、药材、犀象、珠玉等,未经加工或技术含量较少,在中国消费范围和消费量有限。唐代以前,活跃在印度洋至中国的航线上的主要是波斯和阿拉伯商船。宋代时,中国海船取代了波斯和阿拉伯海船的地位,贸易活动远达东非沿岸,奠定了古代中国海上贸易的基本范围。该时期港口众多,海外贸易规模空前扩大。明代前期二百年,朝贡贸易成为唯一合法的贸易,排斥民间贸易,海外贸易下降。此后虽然有所回升,但远未得到充分发展。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材料二据统计,1864年中国的洋货进口额为4621万海关两(近代中国海关曾经长期使用的一种计算银两的单位),1880年为7929.4万海关两,1894年为16210.2万海关两。进口货物以鸦片、棉纺织品和棉纱为大宗,其中棉纺织品和棉纱自1884年后逐渐在进口总额中占据首位,其销售市场由华南沿海口岸逐渐推广到华北、东北和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在出口货物中,以茶、丝为大宗,棉花、大豆、烟叶、皮毛等出口数量也在持续增长,这使得棉花、蚕桑、茶、甘蔗、花生等经济作物

种植面积日益扩大。

﹣﹣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变化。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共30题 1.《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度。材料的意思是天子、诸侯和大夫都是把田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孙,这体现的是分封制。所以答案选B。 2.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 A.郡县官长 B.方国头领 C.商王子侄 D.三公九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A项是郡县制下的地方官吏,不是诸侯,排除。“叛殷会周者”不包括商王的子侄,C排除。D项是秦的中央官僚,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 A.促使西周强盛 B.导致诸侯割据 C.强化宗法体制 D.促成秦朝统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依据材料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的制度,且受封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导致诸侯割据的局面,故选B项。A项未能辩证分析分封制的作用,表述不全面,故排除;C项所述与材料相反;D项所述与此题无关。 4.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子)

B.“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项羽) C.“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左丘明)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C项选自左丘明《国语》,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心相同志向就相同。(异姓可通婚,同姓不可通婚)反映了家庭婚姻方面的内容,强调宗亲观念与同姓不婚的关系。与题意相符。A是强调仁爱,B是说荣归故里,D是表现思乡,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5.《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秦峄山刻石》肯定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材料“分土建邦”可知是分封制,材料“乃今皇帝,一家天下”与上面分封制对比,可知是郡县制,故选B项。 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②秦始皇十分勤于政事 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从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可以了解到,百姓对秦始皇独断专行十分不满;“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可反映秦始皇较为勤政;“未可为求仙药”可反映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第④项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故选C项。

2020年最新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

1 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 B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2、夏商时期的国家最高权位方面都实行 (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民主推选制 D.科举制 3、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福建省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A .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4、有学者在论述 “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 A .黄帝时代 B .西周 C .秦朝 D .西汉 5、在西周的宗法体系中,有资格成为大宗的是( ) ①天子 ②诸侯国君 ③周王的兄弟 ④卿大夫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成语故事“问鼎中原”所反映的实质历史问题是( ) A .了解周朝九鼎的轻重与大小 B.关心周朝镇国之宝的安危 C.有人想知道鼎放在哪里 D.分封制受到挑战 7、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的主要表现(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C.出现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激烈 D.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8、毛泽东善读史书,对嬴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 .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 .秦推行郡县制影响很大 C .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 .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9、“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10、右图反映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 A.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 1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发生洪灾,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隋、明 1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推荐,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的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的是非, 这说明( )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3、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清 B.明 C.汉 D.秦 14、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15、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16、中国最古老的飞天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终于在2007年变为现实。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为刘恒,为避讳改名为嫦娥,这件事反映出(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17、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期盼“朱”姓政权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18、右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历史)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次月考——历史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 A.1898~1900年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 2.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 C.物质生活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3.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西装传人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 D.西方饮食文化传人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 4.1840年鸦片战争后,北京的六国饭店是较高档的西餐饮食店,是中国达官贵人摆阔气的地方,所谓“海外珍奇费客猜,两洋风味一家开。外朋座上无多少,红顶花翎日日来”。晚清宫廷、王府和民国时期政府要员的官邸,或设有“番菜房”,或聘有番菜烹调师,有的甚至发展为“器必洋式,食必西餐”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都市西餐业的兴旺,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这一文化模式的体验②国人崇洋心理越来越浓③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也引起了中国近现代饮食生活的较大变化④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5. 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6.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其创办的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娱乐 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 7.1925年,浙江绍兴吴老太爷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 A.西式洋楼里,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轮船往来黄浦江上,汽车穿梭在马路上 C.报童手持报纸叫卖 D.居民正在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和“洋布” 8.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 9.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主要反映了中国当时什么社会现象() A.崇洋现象 B.洋货倾销严重 C.全盘西化 D.学习西方迫切 10.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是() ①轿子②马车③轮船④汽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民族危机的困境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C.文学革命的影响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12.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拥有它,谁就能支配他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欧洲人对黄金这种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欧洲人迫切的生活需要 B.新航路开辟的主观原因 C.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因素 D.欧洲黄金产量严重不足 13.新航路的开辟从本质上反映了() A.从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和黄金B.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D.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对外市场 14.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之为“扩张的时代”,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B.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时代开始 C.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D.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 15.下列关于麦哲伦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路线,正确的是()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16.我们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其主要依据是() A.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也意味着世界市场雏形开始B.价格革命引起的社会分化 C.揭开了殖民扩张之路 D.冲击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 17.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血腥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增强殖民者国家实力 B.满足殖民统治者奢侈生活 C.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D.加强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物质基础 18.英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商业的利益,争做世界霸主,而采取的政策是() A.圈地运动B.重商主义 C.对外殖民D.奴隶贸易 19.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从本质上说明了() A.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战胜封建主义农业文明是一大进步B.工业革命使工人生产积极性倍增 C.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的一切因素 D.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产生成效 20.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产生的新兴工业不包括() A.电力工业B.煤炭开采业 C.石油化工工业 D.飞机制造业 21.彼得?盖伊在起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 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22.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 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套真题

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 一、单选题(40*1.5=60分) 1. 西周以前,丝织品主要被人们用作奉献给鬼神的礼物。到了西周时期,丝织品更多地成为人们相互赠送的礼物,亦被用于贵族举行的各种仪式的道具上,甚至连屏风、垫席这样的物品也用丝织品。这反映了() A . 丝织品失去等级意义 B . 西周礼制开始遭破坏 C . 桑蚕文化起源于礼制 D . 丝织品与礼制的互动 2. 如图邮票是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B .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 . 男耕女织的生产劳作状态 D . 曲辕犁已经普及全国各地 3. 汉初政府对铸币大开方便之门,允许民间铸币,政策上只规定铸币的面额(重量),其余一切包括师铜料开采、冶炼、铸造等都交由铸币者自行处理,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皆因封地内有铜山,成为巨富。汉初的铸币政策() A . 增加人民财富 B . 影响经济恢复 C . 增强地方实力 D . 造成通货膨胀 4. 古代国家把从事工商业的市民编入一种特殊的户口,即“市籍”。西汉征发徭役时,先征发有“市籍”的人,然后征发父祖之代有“市籍”的人,最后征发无“市籍”的农民。这表明,西汉时期()

A .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 抑制商帮的形成 C . 市民社会地位最低 D . 商业地位无足轻重 5. 如表是汉代有关名田(占有土地)规定的记载。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内容 出处 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 田以便农,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 有田,犯令者没入田货 《汉书?食货志》 贾人皆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 《汉书?衮帝纪》 A . 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稳定 B . 严厉地打击了商业违法行为 C . 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D . 严格限制了商业规模的扩大 6.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民间在订立买卖、租佃、借贷、雇佣契约中往往有“先和后可,乃为券书”“两共对面平章为定”(平:协调;章:明确)的语句。这反映民间契约的订立() A . 不受官府的控制和约束 B . 强调双方协商一致原则 C . 完全符合双方各自意愿 D . 是城市商业发展的产物 7. 杜甫在田园诗《春水》中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己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该诗反映当时() A . 农业耕作工具改进 B . 水排用于农田灌溉 C . 出现提水机具筒车 D . 高转筒车普遍使用 8. 唐初,“均给天下民田”达到了“力业相称,细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必修1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 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 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5.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 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 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 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客观题(共40题,每个1.5分,共60分) 1.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公报》的一篇社论说:“三年多的抗战军事,‘应战’二字可以尽之,敌军来攻,我们应战;敌军不攻,我们转战;敌军此处攻,我们他处不战,形式上几乎完全是被动的。这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敌军将南侵,我们先北战,这在战略上讲,也是一种进步。”“北线之战”指的是() A. 太原会战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平型关人捷 2.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3.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耆英,1844年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笼络)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这反映了耆英 A.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B.主张主动与西方交往 C.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强大 D. 倡导应向西方学习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6.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由此看来,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之所以结果迥异,中国方面主要的背景因素是()A.领导抗战的不再是腐朽的政治集团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战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D.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敌我力量对比变化7.“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按照这一西方学者的理论和逻辑中国历史如果也分成两部分,那么具有分水岭作用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 8.以下是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 第一组: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第二组: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第三组: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 其共同的危害是() A.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B.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 C.严重危害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D.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9.“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D.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10.下面统计表整理自姜涛与卞修跃所著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之初步估计》,该统计表说明()

第三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思南县许家坝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2.彼得?盖伊在起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3.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4.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5.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 6.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7.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主义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沿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B.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政策性调整 C.政治上民主,经济上专制 D.既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又实行社会主义制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1、对西周王位世袭制理解最准确的是() A.嫡长子继承王位B.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C.兄终弟及D.父子相传 2、《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3、2010年世博会山东馆非常引人注目,其主题“齐鲁情未了”渗透了山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齐鲁”代表山东,起源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粮食 B、土地和种子 C、土地和人民 D、人民和粮食 5、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6、一位同学对“秦始皇加强中央政权的措施”进行史料收集,形成了下列观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B.创始王位世袭制 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D.统一文字 7、分封制使西周奴隶主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卿大夫——士——诸侯” 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D、“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8、秦汉时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其中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A、牵制丞相,监察百官 B、代替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C、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任命郡守和县令 9、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统一度量衡

辽宁省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辽宁省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 (2017高三下·河西模拟)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 . 中国当时处于社会转型之中 B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益高涨 C . 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人人心 D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 2. (2分) (2019高一下·惠州期中)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 . 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 . 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 . 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D . 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3. (2分) (2019高一上·芜湖月考) 2019年3月13日,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通过一项决议,终止美国对沙特在也门战争中的援助。美国媒体称,预计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将轻易通过这项决议。之后,决议将递交总统特朗普批准。但特朗普已表态,他会使用总统否决权否决这一决议。这说明() A . 宪法赋予美国总统极大的权力 B . 美国政治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C . 美国党派纷争致使政局的动荡 D . 总统做法违背了民主共和原则 4. (2分) (2018高一下·台州开学考) 元世祖忽必烈设立了某一机构,因蒙古人信奉藏传佛教,因此该机构的地位相当高。刚开始以国师八思巴为其长官,后来该职一般由朝廷大臣担任,官员为僧俗并用。这一机构是() A . 枢密院 B . 中书省 C . 宣政院 D . 政事堂 5. (2分) (2016高一上·双峰月考) 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

高一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精心整理 高一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 1.A 2.A 3.是A B C 东汉时,二牛抬杠犁耕法完全被一牛挽犁所取代 D 唐朝时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4.《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侯)之为宝。”《农书•

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业。”《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 C. 5. A 6. A 7. A. 8.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9.当代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着《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C 10. A. C. A 业 A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B地区、行业间存在社会分工 C织造技术全国其他地区D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13.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

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 14.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 A. 15. () A C 16. A.徽商、京商 B.粤商、晋商 C.徽商、晋商 D.沪商、晋商 17.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A.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1)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年底到,交通忙,载游子,送归客”,表达了深存于中国人心底的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追根溯源,与这种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 井田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2.从某种程度上说,周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诸侯即一国之大宗。同姓诸侯相当于天子之小宗,异姓诸侯则通过婚姻与天子维持关系,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自天下大宗天子以下,逐次分出小家。这说明在周代() A.诸侯拥有了与周天子同等的权利与义务 B.以分封制作为政治统治的核心 C.以宗法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 D.中央集权的体制已经初具规模 3.《诗经·大雅·板》中有“大邦维屏,大宗维翰”的表述。学者刘宗绪将“大邦维屏”解释为:把经由——而建立的大国尊为周王室的屏障。根据刘宗绪的解释,其中空格处为()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度 D.世袭制 4.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 A.分封制受到冲击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5、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A.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B.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D.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6、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7.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和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机构最大的变化是 A.出现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 B.扩大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监察体系 C.加强了三公九卿的官僚体系 D.增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 8.《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将第Ⅰ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计分。请用蓝色或黑色笔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 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光武中兴 B、秦统一六国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3.君主专制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C、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D、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 是基于习俗。”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5. 以下有关雅典民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城邦内居住的每一个人都享有充分的民主 B、创造了一系列法治基础上的民主政治的新方式 C、有利于调动雅典人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D、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盛时期的到来 6.自秦汉以来我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不正确的是().A、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渐趋加强B、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皇权,分散相权 D、强化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7.右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周初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B.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C.有利于稳定统治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传国玉玺是王朝宫廷珍宝,国之重器,由秦始皇下令镌造,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自秦以后,传国玉玺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五代时消失于战乱中,虽历代不懈搜寻,但最终还是下落不明。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在于() A.证明皇位正统合法B.体现专制独尊权力 C.保证皇位世代永续D.震慑割据篡权企图 3.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为强化地方管理,汉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纵观这一现象,据此可知()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B.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 C.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础D.中央集权遭遇地方挑战倍增 4.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D.学而优则仕 5.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6.清朝在东北、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广泛建立了台站、卡伦、哨所、塘汛,并派兵驻守,并以驿站连接,形成遍布边疆的交通网络。其深远意义是() A.这些地区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B.推动了“改土归流” C.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7.1792年,英国借口给乾隆皇帝祝寿,派出以马戛尔尼为首的访华使团来到中国,并趁机提出

高一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2、导致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国承认对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渐推广 C.封建剥削方式的逐步产生和发展 D.农民对于土地的热爱 3、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中不断总结经验,创造了先进的农业生产灌溉工具,下列属于利用自然力的农具是①翻车②耧车③高转筒车④风力水车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④D.③④ 4、下列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产品的手工业种类是 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冶铜业 5、北魏至唐朝前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均田制C.屯田制D.绘制“鱼鳞图册” 6、下列关于清代“闭关锁国”政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B.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禁止一切对外贸易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 7、15世纪,欧洲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并出现“寻金热”,这主要是 A.世风日下,奢侈腐化的生活方式需求

B.东西方贸易畅通,金银大量外流所致 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需求 D.资产阶级国家支持海外贸易 8、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到 A.地中海沿岸B.亚洲太平洋地区C.大西洋沿岸D.北美地区 9、20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是 ①资本的原始积累②有大量的雇佣劳动力 ③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④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10、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之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现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行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 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 11、下列源于第二次工业中出现的交通工具是 A.蒸汽机车和汽车B.汽车和飞机 C.蒸汽轮船和飞机D.火车和拖拉机 12、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高一历史必修二月考试题(主题一到专题五)

高一年级3月份历史月考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实行的土地制度的性质是( ) A.土地国有制 B.土地公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封建土地国有制 2.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 3.以下项目中不属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特点的是( ) A.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 B.主要采用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耕作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进步 4.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 )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5.某编导在拍摄《孔子》的影片中,设计了如下一些孔子生活时期的场景,请你根据史实推断,下列设计正确的是( ) A.孔子与弟子们吃着葡萄 B.墙上挂着一柄青铜宝剑 C.孔子缓缓将纸铺在桌上 D.孔子用隶书写下“仁者爱人” 6.《礼记》记载西周时期一种社会现象,“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才”,材料说明了当时已经存在着(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手工工场

7.“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 A.瓷器 B.丝绸 C.铁器 D.青铜器 8.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 9.“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陆游《杂赋》诗中提到的“草市”最早出现于( ) A.秦代B.南北朝时代C.唐代D.宋代 10.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11.在世界步入近代的潮流时,中国日益落伍的直接原因是( ) A.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 D.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 1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此时,作为一位投资者,你的选择主要是受到(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影响 B.国外投资者的影 响 C.外商企业投资赚钱的刺激 D.清政府官僚的大力支持 1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的外部因素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