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2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管理学发展史概述

1、早期管理活动或实践阶段: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

2、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零碎,没形成体系。

3、管理理论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至今,逐渐形成管理理论

管理发展三阶段关系

二、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1、管理的活动或实践自古以来就存在,它是随人类集体协作、共同劳动而产生的。

2、有关管理思想的最早记载,是《圣经》中的一个例子。我国古代典籍中也有不少有

关管理思想的记载。

3、在中世纪,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都有很大发展。

三、管理学理论的萌芽

1、有关管理职能、原则方面

这方面的学说散见于当时经济学家的一些著作,大体上说来,所涉及的管理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关于工商关系;关于分工的意义及其必然性。包括劳动的地域分工、劳动的组织分工、劳动的职业分工;关于劳动效率与工资的关系。所谓“劳动效率递减等级论”;关于管理的职能。理论形成启蒙是亚当斯密“生产合理化”概念

2、有关具体的管理技求和方法方面

1)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斯威茨主要观点如下

①管理大型组织的必要条件是精心的计划工作,规定组织的目标;

②管理者应该承认不肯定性,使不肯定性减少到最低限度来全面分析与计划;

③决策要以科学而不是预感为根据,管理要以分析而不是以直觉为根据。

2)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专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3)工业革命后的管理实践:苏霍制造厂,运用科学管理最早。

4)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国的罗伯特·欧文为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而进行的“纽兰纳克”、“新协和村”的试验虽然未获成功,但他的实践与思想却对管理学的

形成做出了贡献。

四、管理学的产生与形成

1、美国出现“管理运动”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1)“管理运动”(主要部分是科学管理)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一个过程,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大体上有四五十年的时间。

2)历史必然性:

①工业革命以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所发生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组织规模的

扩大和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文化当中出现的新概念,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人们重视管理。

②当时经营管理仍是以传统的手工业方式为特点,使得美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中

的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国内外经济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

2、管理运动的“三次高潮”

1)第一次高潮是1911年东方铁路公司提高票价的意见听证会和1912年美国国会为泰罗举行的听证会;科学管理引入社会

2)第二次高潮是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改组;集中政策下的分权制

3)第三次高潮是1924-1932年梅约在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注意人的因素。

3、科学管理—泰罗及其同代人

1)“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

①泰罗:米德瓦尔试验(金属切削试验,工时、工作量研究);搬运生铁块试验、

铁锹试验(工作定额、标准化工具)。

②理论: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工作定额原理);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标准化原理

(操作方法、标准化工具机器材料、作业环境标准化);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提高效率对工人、雇主都有利,需合作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工作法,分开计

划与执行;职能工长制;组织机构管理控制例外原则。

2)卡尔·乔治·巴思,美籍数学家。

①亨利·甘特。美国管理学家、机械工程师。

②吉尔布雷斯夫妇。美国工程师与夫人(心理学博士莉莲·吉尔布雷斯)

③哈林顿·埃默森。美国早期的科学管理研究工作者

4、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理论

1)法约尔及其管理理论

①亨利·法约尔,法国人,1860年从圣艾帝安国立矿业学院毕业后进入康门塔里福

尔香堡采矿冶金公司,采矿工程师,管理过程之父。

②法约尔于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③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公平、满足)、集中化、等级链(法约尔桥)、秩序、公正、保持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

2)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组织理论之父。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

系理论,《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核心: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他也认识到个人魅力对领导作用的重要性。高度结构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人们进行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

3)巴纳德的自觉协作活动系统

切斯特·巴纳德,美国的高级经理人员和管理学家,组织是一个由人们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各种活动的系统,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经理人员。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为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4)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①研究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

A、雨果·孟斯特伯格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研究。德国人,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B、梅约及其霍桑试验。乔治·埃尔顿·梅约,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

霍桑试验分四个阶段:工场照明试验(1924—1927年);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1927—1928年);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1928—1931年);接线板接线工作试

验(1931-1932年)

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

观点,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

的“经济人”;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

导在于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

的。

②行为科学理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二战后发展主要

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关于人的需要和动机的理论;关于管理中的“人性”的理

论;关于领导方式的理论;关于企业中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理论。

五、管理科学理论

1、运筹学

“管理科学”理论的基础,二战中以杰出的物理学家布莱克特为首的一部分英国科学家为了解决雷达的合理布置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分支主要有:规划论、库存论、排队论、对策论、搜索论、网络分析。

2、系统分析

美国兰德公司1949年首先提出系统分析的概念,把系统的观点和思想引入管理的方法之中,认为事物是极其复杂的系统,运用科学和数学的方法对系统中事件的研究和分析,就是系统分析。一般有如下步骤:

1)弄清并确定这一系统的最终目的,同时明确每个特定阶段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2)把研究对象看做一个整体,是一个统一的系统,然后确定每个局部要解决的任务,研究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总体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3)寻求达到总体目标及与其相联系的各个局部任务的可供选择的方案;

4)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最优方案;

5)组织各项工作的实施。

3、决策科学化

决策时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采取严密的逻辑思考方法,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程序,作出正确决策

4、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

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为现代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计划、控制以解决各项生产与经营问题。管理就是应用各种数学模型和特征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决方案,达到企业目标。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管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字:管理理论泰勒法约尔工人个人战略管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到现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一些科学的管理理论。 自古以来,管理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始终。有例为证,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闻名于世,同样闻名于世的还有《汉穆拉比法典》,当时的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在法典中,针对各种职业﹑各种层面上的人员,从责﹑权﹑利等方面出发,制定了282条法律,作为管理国家的制度。内容涉及人民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这使得巴比伦成为当时管理最完善的帝国。而公元前5世纪的《孙子兵法》则因为探索战略的一般规律被认为是最早、最系统的战略管理学著作。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古代中国都创建出了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总结出管理智慧。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伴随着组织运作所要求的连续性﹑规范性﹑精确性导致的管理难度逐渐加大,管理成本上升,管理不善导致企业倒闭的例子的增多,一些人开始真正重视管理理论的研究,但主要局限于工厂内部的运作问题,并没有全面推广,直到美国铁路的大兴修建,这种情况才发生变化。 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铁路企业因为铁路的建设的热潮而成长起来,为了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股份制的出现使企业规模突破了个人资本量的限制,企业规模日益扩张,内部结构日益复杂,现代职业经理阶层应运而生。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人泰勒开始思考如何使用秒表研究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法国人法约尔也在思考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独立的规律,这标志着传统管理学的诞生。在过去的这100年中,管理已经从一种虚幻的的非正式的活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目录,人们不仅认识到管理活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人类组织和人类有组织的活动中,而且从各种可能的角度、采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对管理活动和问题进行规范分析和研究。由于管理科学知识被广泛地用于指导管理实践,从而管理效率被大幅度地提高,管理科学化进程不断被推进,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不断地扩张发展。所以很多人说,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管理的世纪。经过整整一百年的发展,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庞大知识体系和复杂分支的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和智慧宝库中占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管理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管理理论经历了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早期管理阶段)、到行为科学阶段(传统管理阶段),再到管理理论阶段,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例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完善了庞大的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二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二 单项选择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D) A.提高人的积极性 B.提高管理水平 C提高企业盈利率D提高劳动生产率 2.科学管理中能体现权利下放分权尝试的原理是(C) A差别计件工资制B职能原理 C例外原理D工时研究 3.泰勒认为,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B) A合适的操作流程B第一流的人员 C严格的规章制度D适当的管理人员 4.霍桑试验的证明企业中存在着(B) A正式组织B非正式组织 C自主管理的员工D社会人 5.霍桑试验标志着(A)的产生 A人际关系学说B管理科学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D运筹学 6.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有六种基本活动或职能,即(B) A生产经营安全销售核算管理B技术商业财务安全核算管理 C技术经济安全财务核算管理D生产商业财务安全组织管理 7.法约尔提出的原则有(B) A5项B14项C10项D6项 8.组织理论之父是(D) A梅奥B法约尔C泰勒D韦伯 9.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C) A复杂人B自我实现人C经济人 D 社会人 10.科学管理之父是(C) A韦伯B法约尔C泰勒C梅奥 11.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A) A法约尔B韦伯C泰勒D巴纳德 12.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有其作为基础的某种形式的(D) A职责 B 制度C管理D权力 13.提出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的是(B) A切削金属试验B霍桑试验C铁揪试验D搬运生铁试验 14.提出“管理的十四条原则”的是(D) A泰勒B巴纳德C韦伯D法约尔 15.法约尔的(A)强调在组织中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A等级链原则B分工原则C程序原则D集中化原则 16.(B )是法约尔的代表作。 A《科学管理原理》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D《车间管理》 17.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D)

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发展史

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发展史 案例1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案例 2: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徒弟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徒弟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 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徒弟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 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组织或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群体。企业最大的原动力来自员工。无论企业的潜力多么大,实力多么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员工积极性的发挥,而企业的领导者就是要做一个为员工画树叶的人。不论领导者多么优秀和能干,如果他不能成功地促进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就难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从这个角度来说,管理中的领导职能是通过对人的激励实现的。 一、中国古代激励思想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激励的论述极为丰富,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中即有 “欲以激励应审”之说,意即激发使其振作。西方学者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論、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和强化理论、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等激励理论都可以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找到影子。 (一)通过教育调动积极性的激励思想 儒家主张通过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相应措施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孔子提出,为政首先就是要考虑施恩惠于人民,使人民过着安逸的富裕生活,否则就是“不仁、不义”。 治理国家的目标,首先在于安民。民贫则怨,民富则安。儒家所阐述的以人为本的仁学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求企业领导人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他必须热爱企业,热爱全体员工,热爱所从事的事业。要办好企业,就必须“得民心” ,而要得民心,就必须“以仁心买人心” 。企业经营者要以爱心对待员工,进行“感情投资” ,它对于企业内部化解矛盾,增进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起着显著的作用。 (二)因人而异的激励方法 兵家提倡以心治心,因人而异,奖罚分明,赏罚及时的激励方法。兵家提出,管理者要注重下属的心向、态度,“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 。不同的部下,心态、个性各不相同,管理者要因人而异地进行管理、激励。企业中员工有个体差异,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类型的企业员工需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管理学的发展,可以简略分为三个阶段: 1)古典管理 2)现代管理 3)当代管理 1. 古典管理理论 1.1科学管理 弗莱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把管理看作科学并且强调管理者作用的第一人。 泰勒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分析了工作任务,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实验,从而开创了工业管理的新纪元。 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促进了传统工业的发展,并且为西方的组织结构设定了一个文化基础,同时也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1.1任务管理法 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工作任务,着重解决三个问题: 1)要做什么 2)怎样去做 3)何时以及用多长时间去做。 管理者的一切努力都是为解决这三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管理理论也被称为任务管理法。 1.1.2行为指导 泰勒把某一特定工作分成两个部分,被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以及管理者要做的工作。为了找出管理某项工作的科学方法,泰勒需要事先调查以建立一个实施的样本,调查包含以下五个步骤: 1)找到适合完成这一特定工作的适量的工作者 2)仔细研究并分清每一个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环节,以及他们完成相应环节所需使用的工具 3)用秒表记录下他们做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具体时间,选择其中最快的方法 4)去掉那些错误的、节奏慢的、无用的步骤 5)最终整理出一套最快最好的工作流程和最适用的工具 泰勒的目的是让管理者努力把工作任务分成相对明确环节的同时,用可以量化的标准对各个 环节进行控制。管理工作就是监控所有的环节。 此外,泰勒注意到要了解工作者的期望值,并且要提供培训使他们适应并满足他们所做的工 作。科学管理理论的奖励机制与工作者完成的工作有关,因而工人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 泰勒认为,在科学管理理论下,与培训教师合作融洽的员工有机会获得个人的发展,当所有的问题由他单独面对时,他会比在没有接受训练的情况下做得好”。科学管理理论在本质 上是重新协调员工能力的一种方式。 1.1.3工作定量系统

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 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 大卫?李嘉图(1772—1823)等。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出版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W?Taylor,1856-1915) 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1841-1925) 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Weber,1864-1920)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科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为此,泰罗提出了任务管理法和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法约尔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管理过程的职能划分理论,他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阐述了管理职能的划分,法约尔认为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马克斯?韦伯在管理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官僚组织体系理论,他认为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 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

管理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管理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李传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从理论上总结管理学的研究现状,并结合管理实践预测其发展趋势,对于管理学科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管理学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主体(组织)、管理方法(工具)、管理对象(人和物)等方面;而我国管理学尚处于理论建构阶段,对于管理学学科体系尚存在不同的意见。近年来,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管理学呈现出以下明显的趋势:管理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管理学发展的理论化、哲学化趋势;新的管理学分支的发展将更加迅速;管理学将更多地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数学等紧密地结合;管理学研究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特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 一、管理学的研究现状 管理学发展到今天,尽管管理理论的各个学派在建构各自的理论体系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技巧各有千秋,但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冲突,甚至互有借鉴。它们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组织的发展,并且是在系统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人力资源的深层挖掘去提高效率增加效益。 管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组织的发展,为了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组织要在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效率和增加效益。正是基于这一点,各管理学派都在努力寻找更有利于组织发展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在它们看来完全合乎理性的各种假设,展开论述:古典管理理论第一次把管理作为一个科学领域进行研究,它对理论的主要过程、管理的职能和技能的论述在今天仍是大家的共识,并指导着管理的实践;组织行为科学理论学派对激励诱导、群体及组织内人际关系作了详细论述,确定了工人是有价值的资源;管理科学学派运用数学模式和程序求得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特别是运用最新的信息情报系统,大大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高;决策学派注重效果,它从“效果”出发,充分考虑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并认为效率是实现效果的必要条件;经验管理学派则试图通过成功与失败的实例分析,寻找在同类条件下如何有效管理的方式,认为一个有效的组织必须以管理者的有效性为基础,而且管理者的有效性本身是对组织发展的最重要的贡献;系统管理理论强调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认为系统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果;权变管理理论则提出根据不同情况随机应变,从而使管理更为有效。 在管理方法方面,体现出显著的量化特征。就决策工具而言,它必须能够实际做出或建议做出决策,将真实世界中现有的那些种类的经验数据作为它们的输入,用量化的方法做出评估。在这种严格条件下的模型设计,选择了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保留最优化;第二个方向是设计满足模型,以合理的计算成本提供足够好的决策。这两个方向共存于管理理论的世界中,不论组织行为理论、决策理论,还是后起的系统分析学派、选择学派有、权变理论,都不同程度地在这两个方向徘徊。 关于人在组织中作用的认识,是管理理论在构建理论体系的过程中所无法回避的问题。传统管理理论将重点放在对“事”和“物”的管理上,漠视个人的需要和个人目标,从而看不到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这并不是说科学管理学派完全走向了人作为“经济人”的极端,事实上,不仅科学管理学派中的甘特、吉尔布雷斯等人有较多关于重视人的价值的论述,就是泰罗本人关于“精神革命”和培训工人的见解,以及雇主应以平等态度对待工人并了解其真实思想与感情的主张,都表明了他还是注意到了人这一因素。行为科学理论正是为了弥补传统管理理论的不足,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并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学中的许多理论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方向

浅析管理学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赵程伟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处处闪烁着管理思想的光辉,但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一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和工厂管理实践的发展,在西方逐渐形成并蓬勃发展起来。本文旨在对19世纪末至今的管理学发展历程和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及其特点、发展趋势作一总结、评析,在了解过去的基础上,对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管理理论服务。 关键词:管理学理论;发展历程;特点;趋势; 1 管理学理论的传统管理阶段 1.1中国早期管理学理论思想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一书。该书共 13 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这句名言就是一例。这种辩证的策略思想在书中比比皆是。孙武的策略思想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管理上也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日本和美国的一些大公司甚至把《孙子兵法》作为培训的必备书籍。 战国时代的另一本书《周礼》对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理想化的设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财政、教育、军事、司法和工程等方面。该书对封建国家经济管理的论述和设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许多著作中都有体现,如《孙子兵法》、《周礼》、《墨子》、《老子》、《管子》、《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 1.2外国早期管理学理论思想 外国的管理实践和思想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奴隶社会,管理实践和思想主要体现在指挥军队作战、治国施政和管理教会等活动上。古巴比伦人、古埃及人以及古罗马人在这些方面都有过重要贡献。 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不自觉地进行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

论管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论管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赵乐 【摘要】管理学的发展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管理经历了传统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思想理论都是前一阶段的扬弃、修正,最终形成了系统的管理学体系。管理学的实质是探求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与管理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人类社会总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即管理主体的外部环境总是变化的。 【关键词】管理学;发展趋势;类社会 一、管理学的发展过程是一部人类社会变革的编年史 人是社会动物。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都是集体进行的,要组织和协调集体活动就需要管理。但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直接影响到管理水平、管理范围和管理的复杂程度,因而对管理学的发展也会产生影响。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当时的管理水平也与之相适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管理思想有了很大发展,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颁布的第一部法典、古罗马建立的层次分明的中央集权帝国以及古中国的《孙子兵法》都闪现出了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火花。18世纪中叶开始的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管理思想也发生了一次深刻的革命,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相继产生。在这一期间,亚当?斯密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国富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他的分工理论为管理学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根基。 进入前工业社会,社会分工、分层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日趋复杂,资本主义国家中劳资双方矛盾日趋突出,生产力水平也日趋提高,急需一套系统的管理理论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与之适应。尽管早期的管理思想有其科学的一面,但毕竟非常零散,没有系统化,工厂主不可能完全认识到怎样进行管理才能既解决劳资关系问题,又不减少所获取的剩余价值。因此,如何改进工厂和车间的管理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时,泰罗抱着解决劳资双方矛盾的初衷,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人类的基本需要这一经济人假设,重点研究了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建立了一套企业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泰罗制” 。与此同时,法约尔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系统地提出了十四条原则、五种管理职能,创立了组织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与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使管理学体系初具雏形。 泰罗的科学管理论和方法在20世纪初对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起了很大作用,但要彻底解决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一个专门研究人的因素、以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学派———人际关系学派应运而生。它超越了泰罗的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为以后的行为科学学派奠定了基础,成为科学管理向现代管理过渡的跳板。 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力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迅速提高,市场不断扩大,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以适应新的经营环境。因此,许多管理学者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积极从事管理研究,创立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出现了管理学说丛林。如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管理的关键在决策” 的思路,对社会人假设进行了升华,提出决策人假设。综上所述,管理经历了传统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思想理论都是前一阶段的扬弃、修正,最终形成了系统的管理学体系。 二、管理学的发展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管理学的实质是探求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与管理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人类社会总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即管理主体的外部环境总是变化的。因此,为了寻求三者之间的平衡,管理学也必须动态地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后工业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必将推动管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从它的发展趋势看,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 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以及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全书主要包括5部分:第一部分涵盖了管理与管理者、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介绍管理的概念、职能、管理者及其管理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使人们理解管理、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之间的关系,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整体过程。第二至第五部分分别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它们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分别介绍每一职能的含义、基本原理、具体的方法、措施、途径等,这样人们对管理的全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能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新颖性和应用性并重。每部分在体例的编排上,设置引导案例、学习目标、职业指导、管理资料、相关链接、应用案例等。适当增加图形、表格、实例的比例,力求通过上述形式引导学生运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实践工作中的问题,强化知识的应用性,同时极大方便读者对管理工作的学习,加深理解。 I篇绪论 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认知第二节如何做管理者第三节管理环境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第一节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第二节西方管理思想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 II篇计划 第三章决策管理第一节决策概述第二节决策类型第三节决策方法

第四章计划职能第一节计划概述第二节计划方法 第三节计划的组织实施 III篇组织 第五章组织职能第一节组织概述第二节组织结构设计第三节组织结构的类型 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概述第二节人力资源规划第三节招聘与配置第四节培训与开发第五 节绩效管理第六节薪酬管理 第七章组织文化第一节组织文化概述第二节组织文化的建设 第八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创新第一节组织变革概述 第二节组织变革的模式第三节组织创新 Ⅳ篇领导 第九章领导职能第一节领导概述第二节领导者的权力 第三节领导理论 第十章激励第一节激励概述第二节激励理论 第三节激励员工的方法 第十一章沟通第一节沟通概述第二节沟通的模式与网络第三节有效沟通 V篇控制 第十二章控制职能第一节控制概述第二节控制的过程第三节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管理学发展史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初到30年代)这一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 W. Taylor)、"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 Weber)。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代表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科学管理的理论要点具体包括: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必须配备"第一流的工人",并且要使他们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对工人的激励采取"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变对抗为信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相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泰罗的追随者们依其理论进行了动作与工时等效率问题的研究;傅勒还 首先提出领导的权力要与员工共享,而非加诸于员工,并把这个想法叫做参与式管理。 法约尔的理论贡献体现在他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当中,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理论: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十四条原则;管理五要素问题,其中,关于管理组织与管理过程职能划分理论,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马克斯韦伯则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他认为这是对个人进行强制控制的最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而且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他的这一套思想体现在其著作《社会和经济理论》之中. 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其中贡献较为突出的是英国的厄威克(L. F. Urwick)与美国的古利克(L. Gulick),前者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十条原则,后者概括提出了"POSDCRB",即管理七项职能——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在实践上,各个公司开始将理论付诸于行动,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对公司的改组——采用集中控制下的分权制,建立事业部,成为分权的始作俑者。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研究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效率问题,对人的心

体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体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李汉林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国内外体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体育管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美好的憧憬和展望。 关键词:体育管理学发展历程现状 一、体育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1、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当人类产生后,开始共同劳动和生活的时候,管理活动就开始了管理实践活动成为管理思想产生、发展的基础与源泉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继而法、德、美等国开展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技术的大变革,也促成了管理思想的革命此时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却为后来管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在总结前人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管理原理”,成了管理科学建立的标志此后,许多学者都力求将各派观点兼容并蓄,建立统一的管理理论体系这些理论逐步趋于统一,形成新的、全面的、统一的现代管理学。 2、国际体育管理学的发展 萌芽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初) 体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开始将企业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体育领域中,这是人们对体育管理进行专门研究的开始。苏联也从20世纪40 年代开始对体有管理学进行研究。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研究人员各自为战,研究处于自发阶段,研究成果也十分零散,没有形成统一体系。 创立时期(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随着人们对体育管理的研究的逐渐深入,体育管理体系逐渐建立起来。20世纪50年代,体育管理学在美国北正式列为大学课程,开始体系培养管理的专门人才。20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在体育大学、院系中推出各自的体育管理学,并有大批体育管理学教程和专著问世,标志着体育管理开始由降雨层次上升到科学层次。 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对于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对于管理学的形成与发长祈祷了怎样的作用? 答:泰罗的科学管理的创始人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是费雷德里克?泰罗,他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是确定一个合理的日工作量,采用正确的工作方法和适用的工具。其次是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应用友好的合作和互相帮助来代替对抗和斗争,双方应把注意力从盈利的分配转到增加盈利上来,那他们就能够生产出比过去大得多的盈利,从而使工人的工资大大增加,企业主的利润也大大增加。所以,他从1880 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进行了长期的管理实验,总结出一些管理原理和方法,将它系统化,最终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 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2) 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找到最合适的工作雇员, 培训他成为第一流的工人, 激励他尽最大的努力来工作。 ( 3)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差别计件工资制度就是确定两种不同的工资率, 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 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工作定额的工人, 则以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甚至使他们得不到基本的日工资。 (4) 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是管理和劳动分离,明确划 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 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来从事调查研究

为定额和操作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科学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及工具, 拟定计划并发布指示和命令, 比较“标准”和“实际情况” , 进行有效的控制工作。至于现场的工人, 则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 使用规定的标准工具, 从事实际的操作, 不得自行改变, 即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科学管理论的产生对于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一下的作用:(1)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就方法。这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也为挂你时间开辟了新局面。(2)由于采用了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的发展的需要。(3)由于管理职能与 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这就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泰罗科学管理思想,虽然反映了人类管理实践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实践条件,不同国家有不同历史文化传统。我们今天所处环境与泰罗时代相去甚远,不可能完全照搬。况且,泰罗也一贯认为没有适用于一切情况的固定的管理模式,理论必须随实践

管理学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

浅谈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通过长期总结管理经验,人们对早期管理活动加以探索研究,形成了简单的管理思想。没有管理思想,人类的管理活动就会毫无章法,甚至失败。管理思想对管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就是西方管理思想。 纵观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史,我认为这就是一个从“资本”到“人本”的过程。西方管理思想最初注重“生产硬件”,通过改变工作方法、工作报酬等方面提高生产效率,认为人就是“经济人”。而20世纪5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管理活动的主体-----人。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人的需求、人的情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提出“社会人”理论。这种转变,不仅与管理思想本身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有关,与时代、科技的转变也密切相关。 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大量工厂开始兴起,这不仅需要大量劳动力与管理者,也为管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形成早期管理思想。最早对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就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斯密提出劳动分工与劳动价值论。在她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她认为劳动价值就是工资与利润的源泉,而生产分工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创造劳动价值。而在此经济行为中,人追求的完全就是私人利益,即“经济人”。 斯密之后,英国人查理巴贝奇对报酬制度进行了研究。她

认为分工可以减少工资支付,从而提出“边际熟练”原则。此外,巴贝奇提出工人收入应由固定工资、利润与奖励三部分组成,按生产效率不同分配工资。 以上管理思想的诞生,与当时工厂制度的发展与社会对管理方法的需求密切相关,可以说就是为了适应工业时代而产生的。这些思想比较零散,无法构成体系或学说,但奠定了管理理论的基本模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典管理理论”开始形成。此时的企业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规模,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管理职能与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市场不再就是“一座城的市场”,而就是一个国家的市场,甚至出现了国际市场。市场的扩大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旧的管理思想不再适用,这迫使管理思想发生转变。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思想发展迅速,形成了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的创始人就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罗强调科学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最高工作效率,为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用科学的手段使一切科学化、制度化。对此,泰罗提出了以下管理制度: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对工人进行科学培训、选择与提高;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以文件形式固定以推广;管理与劳动分离。 然而,泰罗制有其局限性。她仅仅研究了如何发展生产力,并未涉及组织结构等方面。法国亨利法约尔,提出有关企业

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战略管理的本质 一、战略管理定义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和对战略实施的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二、战略管理的本质 (一)、整合性管理理论、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1、管理基础、2、职能管理、战略管理。) (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 (三)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第一节战备管理的产生 第一阶段:生产管理时代 第二阶段:经营管理时代 第三阶段:战略管理时代 图1-1

出发点中心手段目的 工厂产品推销和促销通过扩大消费者需求来获取利润 (a)推销观念 目标市场顾客需求协调市场营销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来获取利润 (b) 市场营销观念 未来投入投入产出未来产出 图1-2 第三节战略管理在西方的发展 一.发展概况 60年代学起、70年代形成热潮、80年代回落、90年代重振与发展。 二.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历史沿革

图1-3 第四节.战略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一、战略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现状 初创时期、推进时期、发展时期 二、我国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一)、战备管理——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制胜利器 (二)战略管理——延长公司寿命的长青之术 (三)战略管理——着眼于未来管理的基本方法 1、它帮助你建立一个固定坐标 2、它迫近使你向前看 3、它能使各级管理人员集中注意主要经营业员所 4、它引导经理们按时间表完成任务 第二章战略管理的性质与原则 第一节企业战略的内涵和特征 一、企业战略的内涵 (一)、安德鲁斯的定义 (二)、魁因的定义 (三)安索夫的定义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相关事物的学科,管理实践是与人类历史的发展同步进行的。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提供有效的科学理论。这么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就决定它的研究对象的宽泛性,而管理学又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者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重复地履行各种职能的。对管理的过程和职能的研究,主要是研究管理的计划与决策、实施和执行、组织和人事、领导和指挥、控制和监督、评价和调整等,以便从中找到管理的循环规律,明确管理循环是往复不断、呈螺旋式上升的。由此又可看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决不是单一的、不变的。 众所周知,管理学的广义研究对象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这一宽泛的说法包含着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管理原理、管理职能、管理方法,管理者和管理历史等方面。从这个角度出发,结合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进行解读。 具体来说,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其自身的发展所决定的古典管理学大师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侧重于对管理方法的研究,他的理论通过实践和实验总结出来,他致力于寻求做每一件工作的最佳方法,他的理论有三个基本出发点:一是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谋求取得最高

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三是要求管理人员互相协作、共同努力。他致力于对管理方法的研究、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而对管理中的人际关系及人的生理、心理研究不多。同时期法国的管理学家法约尔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包括其最初的管理职能理论,他把管理看成一组普遍的职能,对管理职能进行研究,为管理学体系打下重要的基础;他也重视管理者与员工间的和谐关系,强调公平、秩序及内部人员的稳定;倡导管理教育法约尔认为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缺少管理教育”是由于“没有管理理论”,每一个管理者都按照他自己的方法、原则和个人的经验行事,但是谁也不曾设法使那些被人们接受的规则和经验变成普遍的管理理论;看中管理者的能力,依靠管理人员的艺术,管理人员的精神特性决定其最终成果,法约尔和泰罗的观点有所不同,但都侧重改变方法手段,提高生产水平。 进入20世纪初期,随着大机器生产的规模投入使用,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员工的觉悟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改善其经济状况,且要求政治上的权力。工人消极怠工,发展成为有组织的向资本家进行罢工斗争。为调和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发展,西方学者开始专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在客观上有力的推动了对人的因素的深入研究。从行为科学理论开始发展。早期行为科学的代表玛丽福莱特提出的富人本导向的思想和处理冲突的方法,到中期的霍桑研究及人际关系理论,以前的管理对工人的思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2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管理学发展史概述 1、早期管理活动或实践阶段: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 2、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零碎,没形成体系。 3、管理理论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至今,逐渐形成管理理论 管理发展三阶段关系 二、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1、管理的活动或实践自古以来就存在,它是随人类集体协作、共同劳动而产生的。 2、有关管理思想的最早记载,是《圣经》中的一个例子。我国古代典籍中也有不少有 关管理思想的记载。 3、在中世纪,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都有很大发展。 三、管理学理论的萌芽 1、有关管理职能、原则方面 这方面的学说散见于当时经济学家的一些著作,大体上说来,所涉及的管理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关于工商关系;关于分工的意义及其必然性。包括劳动的地域分工、劳动的组织分工、劳动的职业分工;关于劳动效率与工资的关系。所谓“劳动效率递减等级论”;关于管理的职能。理论形成启蒙是亚当斯密“生产合理化”概念 2、有关具体的管理技求和方法方面 1)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斯威茨主要观点如下 ①管理大型组织的必要条件是精心的计划工作,规定组织的目标; ②管理者应该承认不肯定性,使不肯定性减少到最低限度来全面分析与计划;

③决策要以科学而不是预感为根据,管理要以分析而不是以直觉为根据。 2)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专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3)工业革命后的管理实践:苏霍制造厂,运用科学管理最早。 4)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国的罗伯特·欧文为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而进行的“纽兰纳克”、“新协和村”的试验虽然未获成功,但他的实践与思想却对管理学的 形成做出了贡献。 四、管理学的产生与形成 1、美国出现“管理运动”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1)“管理运动”(主要部分是科学管理)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一个过程,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大体上有四五十年的时间。 2)历史必然性: ①工业革命以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所发生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组织规模的 扩大和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文化当中出现的新概念,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人们重视管理。 ②当时经营管理仍是以传统的手工业方式为特点,使得美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中 的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国内外经济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 2、管理运动的“三次高潮” 1)第一次高潮是1911年东方铁路公司提高票价的意见听证会和1912年美国国会为泰罗举行的听证会;科学管理引入社会 2)第二次高潮是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改组;集中政策下的分权制 3)第三次高潮是1924-1932年梅约在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注意人的因素。 3、科学管理—泰罗及其同代人 1)“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 ①泰罗:米德瓦尔试验(金属切削试验,工时、工作量研究);搬运生铁块试验、 铁锹试验(工作定额、标准化工具)。 ②理论: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工作定额原理);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标准化原理 (操作方法、标准化工具机器材料、作业环境标准化);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提高效率对工人、雇主都有利,需合作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工作法,分开计

管理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管理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大卫?李嘉图(1772—1823)等。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出版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W?Taylor,1856-1915)、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H?Fayol,1841-1925)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Weber,1864-1920)。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科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为此,泰罗提出了任务管理法和配备“第一流”的工人。法约尔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管理过程的职能划分理论,他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阐述了管理职能的划分,法约尔认为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马克斯?韦伯在管理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官僚组织体系理论,他认为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 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其中贡献较为突出的是英国的厄威克(L?Urwick)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