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专用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优质专用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优质专用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优质专用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近年来,优质专用小麦如郑麦366、郑麦004、太空6号等在我省种植面积日益扩大,而春季又是小麦管理的关键时期。因此,本报特邀请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吴政卿、赵献林两位研究员撰写优质专用小麦春季管理技术,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小麦春季管理的要点是促弱控旺,确保个体生长健壮、群体结构合理,为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打下坚实基础。

看苗管理,推广“前氮后移”施肥技术

“前氮后移”施肥技术是在氮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减少基肥和小麦生长前期氮肥的比例,加大拔节期氮肥的比例。在生产中运用“前氮后移”施肥技术必须与看苗管理、应变措施结合起来。在小麦返青期,对于三类苗或弱苗,应重点管理并适当早管,以促为主,可趁墒或结合浇水每亩追施7.5~10公斤尿素;对于一、二类苗或壮苗,以中耕除草为主。到拔节期,亩群体在80万左右的一般壮苗麦田,当小麦基部第一节间固定、开始出现两极分化时(我省中部地区在3月20日左右),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在拔节期追肥,可以有效地防止小穗、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3粒左右,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子粒蛋白质含量1~2个百分点,提高面筋数量和质量,是强筋小麦栽培中提高品质的一个关键措施,也是产量、质量同步优化

的一个关键措施。

中耕除草,积极推广化控、化除技术

在小麦返青期,应进行中耕。中耕可以通气、保墒,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同时可以铲除部分杂草。对于冬前杂草防治效果不好或没有防治的田块,在小麦返青前,一定要尽快防治。

返青期如果小麦亩群体大,一定要及早采取化控防倒措施。一般返青期亩群体超过100万的麦田,豫北地区要在2月下旬至3月5日,豫中、南地区要在2月15日至2月29日,当麦苗返青开始生长时(此期小麦的生育阶段处于生理拔节期)采取化控防倒措施,每亩可用30~40毫升壮丰安或多效唑粉剂40克对水50公斤进行喷施。实践证明,若喷施时期掌握得好,就可以有效控制倒伏;若喷施时期过晚(到拔节期),则起不到防止倒伏的作用,费工费钱,甚至还会带来不良后果。另外化控要在晴天无风的天气进行,日平均温度在10℃左右时喷施利于麦苗吸收,可达到理想效果。

注意防治小麦纹枯病

小麦苗期或起身前,病虫害发生较少,主要有纹枯病、红蜘蛛和蚜虫。纹枯病在小麦越冬、返青、拔节期均可发生,小麦起身前是防

治纹枯病的较佳时期。纹枯病主要发生在植株基部,一般危害叶鞘,严重时会造成“白穗”而减产。纹枯病在田间湿度大时易发生,若返青、拔节期经常下雨,则发生严重,要注意防治。

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侯其林 (安徽省涡阳县义门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涡阳233600) 摘要从水肥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小麦防冻害技术、喷施叶面肥技术等方面总结了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关键词小麦;田间管理;春季中图分类号S5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12-1278-01 作者简介 侯其林(1962-),男,安徽涡阳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 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12-05春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春季小麦管理要因地因苗制宜, 做到早抓早管、分类指导、合理运筹肥水,实现中期稳健生长保大穗,后期不早衰增粒重,达到“穗多、穗大、粒重”,为涡阳县小麦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自2011年11月下旬以来,涡阳县平均气温异常偏低,小麦播种到越冬期的有效积温明显偏少, 加之播期较常年推迟,目前小麦生长量不足,苗情总体偏弱。为争取早春有利时机,促进苗情转化,就加强小麦早春田间管理提出了技术措施。1水肥管理1.1 水分管理 弱苗早施返青肥,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升级。 返青至拔节期间是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要抓住早春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 因苗实施管理,确保小麦返青起身期有充足的肥水供应, 以巩固年前分蘖,加快春生分蘖生长,促进分蘖成穗,实现苗情转化升级,确保小麦有足够的有效穗。对于二、 三类苗早施返青肥,一般于2月上旬追施尿素75 105kg /hm 2,趁雨撒施,促进春季分蘖早生快长,弥 补冬前茎蘖数不足,增加穗数。1.2 肥料运筹 应根据苗情长势,科学进行管理。涡阳县 自11月以来气温比常平偏低, 小麦生长量不足,越冬小麦苗情、个体小、群体不足的弱苗。针对壮苗以采取氮肥后移技术,主攻大穗,就是不施返青分蘖肥,改施拔节肥为主,在3 月20日以后施尿素150 225kg /hm 2 ,有条件的最好加钾肥 75 150kg /hm 2。对于弱苗田块以促为主,促进早发苗、早分蘖、 早长根。早施返青分蘖肥,于2月上中旬可施尿素75 112.5kg /hm 2,拔节后可根据苗情适当施拔节肥,可施尿素75 112.5kg /hm 2即可。2病虫草害综合防治2.1 及时进行化除 冬前没有进行化除的田块,返青期要 及时进行化除。对于禾本科杂草宜选用6.9%精噁唑禾草灵(膘马)水乳剂600 900ml /hm 2,于小麦拔节期前,对水600kg /hm 2 茎叶喷雾。防除阔叶杂草:用20%使它隆乳油750 ml /hm 2,对水600kg /hm 2 茎叶喷雾,或用10%苯磺隆可湿性 粉剂150 225g /hm 2, 小麦拔节前,对水600kg /hm 2 喷雾,或用75%苯磺隆(巨星)干悬浮剂15 22.5g /hm 2,于小麦拔节 前,对水600kg /hm 2 茎叶喷雾。2.2 病虫害防治 小麦病虫害发生以小麦纹枯病、小麦赤 霉病、 小麦蚜虫、红蜘蛛为主。小麦纹枯病:春季小麦病株率达20%的田块及时喷药,喷药时期为小麦拔节初期,以阻止 病害侵入茎秆, 喷雾所用药剂为20%三唑酮乳油、15%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等,此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多菌灵悬浮剂、5%井冈霉素水剂等农药也可继续使用。常规喷洒加水的药液600 750kg /hm 2,连喷2次,每次间隔7 10d 。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加强田间管理,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应预防为主,其关键在于首次用药时间,当扬花10% 50%时即可喷药保护预防病菌侵染和传播,若用药时遇雨,可补喷1次,第1次用药后7d 左右再喷药1次。在小麦初花期,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性较好的农药,可选用40%多菌灵悬乳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g /hm 2,或80%多菌灵超 微粉750g /hm 2, 也可用28%复方多菌灵2250g /hm 2 。机动弥雾机施药:药液量225kg /hm 2 ;手动喷雾器喷雾:药液量 450 600kg /hm 2。小麦红蜘蛛:小麦返青后每周进行调查,当平均每尺长有虫200头或每株有虫6头时即可施药防治,可用2%混灭威粉剂或1.8%阿维菌素乳油120 150ml /hm 2;40%乐果乳油、 40%毒死蜱乳油600 750ml /hm 2加水750kg /hm 2 喷雾, 并兼治麦蚜等。小麦蚜虫:防治指标为拔节初期百株平均蚜量达50头,有蚜株率达20% 40%,孕穗期百株平均蚜量达200 250头,有蚜株率达50%,灌浆初期百株平均蚜量达500头, 有蚜株率达70%左右,即可用药防治,可用10%吡虫啉或50%抗蚜雾可湿性粉剂150 225g /hm 2,40%乐果、25%唑蚜威或25%快杀灵乳油600 750ml /hm 2, 2.5%功夫或10%氯氰菊酯乳油300 450ml /hm 2,1.8%阿维菌素乳油105 150ml /hm 2,对水750kg /hm 2 左右 喷雾。尤其是小麦扬花后至灌浆期间,蚜量上升迅速,危害严重,应适期早治。3小麦防冻害技术 3.1 小麦遭受早春冻害的原因早春冻害(倒春寒)是指小 麦在过了“立春”季节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降温, 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因为此时气候已逐渐转暖, 又突然来寒潮,所以也称为倒春寒。在3、4月份,本地小麦先后完成了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的发育,小麦完成春化阶段发育抗寒力就降低,通过光照阶段后开始拔节,完全失去了抗御0?以下低温的能力,便会发生早春冻害。3.2 早春冻害的早春预防和冻害补救措施 一是对生长过 旺麦田适度抑制生长,主要措施是早春镇压起身期喷施壮丰 安;二是灌水防早春冻害, 在寒潮来前喷水,可以起到调节地(下转第1320页) 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 农技服务,2012,29(12):1278,1320

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春小麦孕穗期及抽穗期;冬小麦抽穗扬花及灌浆期。其主攻目标防倒伏、防病虫害,养根护叶,增加粒重。 ⒈及时灌溉。要浇好孕穗、扬花、灌浆水,避免大风和暴雨时灌水。同时要根据麦田墒情,浇好麦黄水,采取大水快灌方式浇,即“跑马水”,促进子粒饱满;但切忌高温干旱天气中午浇水,以免小麦逼熟而减产。 ⒉病害防治。小麦孕穗后,往往是小麦叶片及穗部多种病害发生危害的重要时期。 ⑴锈病、白粉病及赤霉病等防治。当上部叶片有病症且病情指数达25%左右时,要及时亩用20%三唑酮水剂45-50克加水16公斤进行叶面喷施1-2次,中间间隔7-10天。 ⑵细菌性条斑病防治。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加水16公斤进行叶面喷施1-2次,中间间隔7-10天。 若麦田同时有上述多种病害混合发生时,可将三唑酮与多菌灵混配施用,能增强防病治病效果。其各用药量同上,亩用水量16-20公斤。 ⒊看苗追肥。 ⑴追穗肥。对于叶色淡黄缺肥麦田,孕穗期可结合灌水,亩追尿素3-5公斤,以增加穗期营养,防早衰。 ⑵后期叶面追肥。在小麦扬花后,可亩用磷酸二氢钾120克加尿素50克加水16公斤,进行叶面喷施,既能防早衰,又兼防干热风。 上述无论施药或施叶面肥,一定要在早晚麦田墒情好的情况下进行,且施药浓度不可过大,以免灼伤叶片反而导致上部功能叶加速发黄枯死,造成严重减产;收获前20天应禁止使用任何叶面肥和农药,确保小麦产品无污染。 ⒋收获。 当95%的小麦进入黄熟期时,即可进行机械收获。收获过程中要防止淋雨、芽变降低品质,确保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对于要复播冬菜或其它早熟农作物的麦田,除及时突击收获麦穗外,还应随即将麦秆拉出地外,给复播提供场地,以免贻误播期。

小麦种植的技术

小麦种植的技术 (一)建设高产、稳产麦田 1.小麦高产对土壤的要求,小麦适应性强,各种类型土壤均可种植,但要高产稳产,必须有综合性能较好的土壤,主要表现是: 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耕层较深,有利于蓄水保肥,促进根系发育。土壤结构是指固体(有机体和无机体)、液体、气体的组成比例,它 与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养分有着密切关系,如沙土、重粘土结 构不良,难以形成高产。 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有机质能直接为作物及微生物提供养分,并在转化过程中形成腐殖质,既改变沙土的松散状态和粘土的坚韧 状态,又能提高蓄水及通气性能,并有利于耕作,所以是量度土壤 肥力的重要内容。西南区高产麦田有机质应在2~3%以上,全氮 0.2%,全磷0.12~0.25%、速效钾40~100pppm,养分平衡。 土地平整,能灌能排这是防止水、土、肥流失,保证田间作业质量,使小麦生长均匀一致,实现旱涝保收的重要条件之一,特别是 丘陵山区更应重视土地平整工作。 最后,土壤酸碱度(pH)对小麦生长也有影响。pH6~8均可种植,但以6.8~7的中性土壤较宜。 2.低产田、土的改良,不同地区所谓低产田土是与高产相对而言,并无统一指标。据统计,西南三省中低产田土约为1 3.8~40.0%, 根据其理化特性对于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归纳为以下主要问题, 并提出简要改良措施。 (1)山区、丘陵旱地,土层浅薄,又无结构,水土流失,跑水跑肥,形成旱、薄、瘦、蚀等特点。应以聚土种植为中心,逐年加深 耕层,增施有机肥,强化培肥;横坡种植,烂蓄水土,平整土地,坡 改梯田等,提高土壤生产潜力。

(2)黄、红壤以及由它们发育成的水稻土,质地粘重,通气不良,“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包糟”,耕性很差;pH多为5~6,酸性较强,有效磷奇缺,形成粘、酸、冷、烂等特点。应在深耕晒垡、稿秆还 田或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客土掺砂,施用石灰,改良土壤结构, 提高土温。 (3)麦田湿害是小麦生产的又一障碍因素,尤其土质粘重,地势 低洼之地,在秋雨较多年份影响更大。应彻底搞好排水系统,降低 地下水位,结合深沟高厢,实行炕土硒垡,或采用少耕免耕,以达 到合理利用并战胜湿害。 (二)耕作与整地 耕作整地可使耕层松软,土碎地平,于湿适宜,促进小麦苗全苗壮,保证地下部与地上部协调生长,所以是创造高产土壤条件的重 要环节。具体方法,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 1.稻麦复种的麦田整地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所以要通过水旱轮作,干湿交暂,促进土壤熟化。整地特点是,前作收获较早时,应抓住宜耕期尽早翻耕,以利用初秋的高温晴朗 天气,充分炕土晒垡播种前再行浅耕细耙,达到深软细乎,上虚下实;前作为晚稻或杂交稻制种田,由于收播间距很短,应在水稻散籽 时即开沟排水,力争薄片晒垡,短期炕田;在不贻误小麦适时播种的 前提下,也可浅旋整地,为小麦创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长基地。 2.旱地小麦的整地要立足于逐年加深耕层,结合增施有机肥,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复种形式进行整地。即前作收获较 早者,如春玉米、高粱、烟草等,收获应首先浅耕灭茬,然后深翻 炕土,使残茬腐烂并接纳秋雨,雨后浅耙,减少蒸发,另一类如甘薯,棉花等,收获时间紧迫,如果用常规之法,势必贻误播期,这 是西南区小麦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后期 行间松土保墒,种麦时再耕细整平,另一方面提倡挖薯,平地、施肥、播种等连续作业,保证小麦适时播种。 (三)少耕、免耕与半旱式栽培

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摘要:春季冬小麦要因苗管理,运筹肥水,促弱控旺,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关键词:春季;冬小麦;管理技术 春季是冬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管理要以多成穗,成大穗、防倒伏为主要管理目标。 一、因苗管理,运筹肥水 春季在小麦的返青、起身、拔节和挑旗各期,要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麦苗生育状况确定肥水的施用。 1、返青期。是冬小麦进入以根、蘖、叶为生长中心的营养生长时期,对氮素营养的需要虽然不多,但却是决定小麦产量的氮素反应敏感期,即氮营养临界期。如果氮营养不足,就会造成根少、苗小、分蘖少,不能形成高产群体;而氮素过多,则叶大,分蘖多,群体过大,营养消耗多,对生殖生长造成影响。因此,返青肥水应根据苗情而定。在底肥充足,冬季已施肥、浇水或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可以不施用返青期肥水。在旱地麦田或晚播麦田,麦苗长势弱,返青期肥水具有促分蘖,提高成穗率的重要作用,可在返青后追施尿素15~25kg或碳铵50~70kg。地力较差的麦田氮肥不应过多,如果基肥磷钾肥不足还要追施磷、钾肥。

2、起身期。起身期施用肥水,可以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特别是对群体较小的壮苗效果最好,可以亩施尿素10~15kg。对冬季未施肥且群体大小适中的田块,此期肥水也有较好的效果。对返青期经过深中耕控制且群体过大的田块,此期应少施或不施肥。 3、拔节期。对苗情好、分蘖多、群体和个体生长适宜的麦田,应促控结合,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为目标,每亩施尿素15kg左右。返青期追肥量不足的麦田,在拔节中期再追施尿素10kg。如果小麦出现微量元素缺素症状,还要在这个时期有针对性地喷施锌、锰、钼等微肥,可以有效地提高结实率,促进籽粒饱满,增加产量。 4、对于强筋小麦,要在扬花期追施一次氮肥,亩施尿素4~5kg。 二、划锄镇压,增温保墒,促弱控旺 中耕划锄具有防止土壤板结、除草、保墒防旱、提高地温、促进生长以及控制旺长等多种功效,降雨、灌溉后以及早春季节,应对小麦进行中耕、划锄。对于肥力充足,群体生长旺盛的麦田,为了促进保墒,应加强中耕,通过深中耕伤根控制植株长势,促进麦苗早发稳长。但是,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管理的重要措施,经过浅划锄减少蒸发,保持水分。对晚播小麦则应该及时进行浅中耕划锄,划锄时要防止锄断根系和掩埋麦苗。对

太和县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精选文档

太和县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2010年9月27日以来,太和县已连续4个多月无有效降雨。 由于干旱持续时间长,加之2010 年冬季强寒流南下频繁,形成旱冻叠加,造成部分地块苗情青枯和黄苗现象,冻害级别达级。太和县大部分小 1~3 麦在越冬前浇灌1~2 遍,但2010年由于受 上述因素特别是持续旱情的影响,又出现旱情导致苗情降级。未浇水的麦 田受害更重,已有个别地块出现青枯死亡现象。在砂礓黑土地中旋耕整 地、镇压不实的田块,小麦根系缺水造成植株长势不良,群体不足甚至干 枯死亡。立春季节已过,气温逐渐回升,小麦进入旺盛生长阶段,此阶段是决定小麦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为了使麦田苗情有效转化,稳健生 长,夺取丰收,结合太和县生产实际,将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科学浇水,抗旱保苗 1.1适期灌溉 小麦的灌溉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在立春前,当气温回升时,根据苗情和土壤墒情进行灌溉。在立春之后,要大面积对小麦进 行灌溉,防止出现干旱现象。一般要求在2月20日前对缺水麦 田进行第1次浇灌。为避免浇水后土壤结冰,宜在10: 00—16: 00 进行灌溉。 1.2适量灌溉 在对小麦进行灌溉时要控制灌水量,不宜过多或过少。一般 灌水量为450 m3/hm2 左右,一般灌溉以田块表面不积水为宜。 1.3 按照次序灌溉 首先应该浇灌旱情较重的砂礓黑土、淤土地以及秸秆还田的地块。然 后浇灌沙土、两合土地;弱苗、黄苗要比旺长苗、壮苗先浇水。高岗坡地先 于洼地、河滩地浇水。

2 因苗追肥,促弱转壮 春季的4 个月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小麦起身期是争穗数的关键时期;拔节期是争大穗的关键时期。春季田管要达到 保穗数、争大穗”的预期目标,在做好抗旱浇麦的同时,还要看苗追肥。追肥时间掌握在3 月20 日至4 月20 日,以3 月底4 月初追施最好。追施量视苗情而定,一般施尿素75~150 kg/hm2。 瘦弱发黄、群体不足的麦田多追,旺长苗少追并延迟到清明以后追施[1-2] 。有雨趁雨撒施,无雨在墒情充足的情况下,用独腿楼隔行穿施。 中耕划锄既能疏松土壤,消除板结,提高地温,通气保墒,促根生长,健壮植株,又能消除杂草,减少病虫发生,深锄还可控旺。要结合灌溉进行 中耕,宜在浇水后地皮泛白时进行。一般中耕深度为3?5 cm,三类苗田块应浅锄,苗稠、苗旺的田块适 中耕划锄应在2 月底前结束。 4 预防倒春寒 太和县4 月上中旬往往出现倒春寒天气,形成小麦冻害或冷

冬小麦播种标准化技术

冬小麦播种标准化技术

冬小麦节水标准化播种技术,适用于耕层土壤为壤土,土体以壤土或壤土、黏土混合为主,土层深厚,保墒保肥能力强。小麦标准化播种技术包括整地、播种的10个技术环节。 高质量整地技术 秸秆还田前茬作物为玉米的,从玉米收获开始,应按规范化作业程序进行秸秆还田、整地和播种作业。在机械收获玉米的同时或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2~3遍,粉碎长度3~5厘米,并铺匀待播前整地。 足墒播种小麦播种必须要求底墒充足,这是确保小麦节水栽培一播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和安全越冬的必要前提。小麦播种底墒指标为耕层土壤含水量在70%以上田间持水量(即攥把土捏成团落地散)。底墒足时可趁墒播种。底墒不足时,在保证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玉米收获后及时浇水造墒,并本着“宁晚勿滥”的原则造好底墒,底墒水每亩灌水量20~40立方米。提倡玉米收获前10~15天带棵洇地,做到一水两用,既可促进玉米灌浆又可为小麦播种造足底墒,每亩灌水量20~30立方米。重黏土地可在播种后适时浇灌蒙头水。 施足底肥小麦施用底肥要根据地力基础和肥源情况,适量施用有机肥,每亩施用烘干鸡粪200~250公斤,或其他有机肥1.5~2.0立方米。一般化肥施用量,山前平原冬麦区每亩底施纯氮7~7.5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5~7公斤,硫酸锌1~1.5公斤;中低产田冬麦区每亩底施纯氮7~8公斤,五氧化二磷8~10公斤,氧化钾4~6公斤,硫酸锌1~1.5公斤;一般平原冬麦区每亩底施纯

氮6~7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4~6公斤,硫酸锌1~1.5公斤。 精细整地秸秆还田后,播前进行整地,一般需进行旋耕2遍,旋耕深度15厘米左右;已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须深松25厘米以上,也可进行翻耕整地。旋耕、深松或翻耕后要进行耙耱、耢地,做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提倡采用地下管道输水和小白龙灌溉,采用地上垄沟输水的,田间垄沟宽度不超过0.7米。 精细播种技术 药剂拌种播前种子药剂拌种是保证苗齐、苗壮的重要措施,主要预防土传、种传病害以及地下害虫,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及生长调节物质包衣或药剂拌种,病虫害混发区要选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重点预防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病和灰飞虱、蛴螬、金针虫、蝼蛄等。 播期播量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4~16℃为适宜播种期。适宜播种期内,每亩播种量10~13公斤。以后每推迟播种1天,每亩增加播种量0.5~0.6公斤。 播种形式采用等行距机械条播,行距12~15厘米,播种均匀,保证田间出苗整齐一致。黑龙港中低产地区可采用匀播技术。 播种深度播种深度3~5厘米。在此深度范围内,要掌握早播宜深,晚播宜浅;偏沙地宜深,黏土地宜浅;墒情差宜深,墒情好宜浅的原则。 播后镇压播种后,采用专用镇压器进行强力镇压1~2遍,镇压

2021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2021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当前,“立春”将至,气温回升,黄淮海等主产区冬小麦即将返青,正是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搭好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目前,主产区土壤底墒总体较好,苗情长势好于上年和常年,但部分地区存在苗情长势不平衡、病虫草害基数大、冻害发生等不利因素,初春天气不确定性也较大。针对当前冬小麦苗情长势和气候特点,春季田间管理要重点抓好“一促(促弱转壮)、两控(控旺长、控病虫)、三防(防冻害、防干旱、防干热风)”,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一、黄淮和北部冬麦区 去年秋播以来,大部分地区降水充沛、热量充足,土壤墒情适宜,播种质量高,出苗质量好,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形成冬前壮苗,越冬期苗情好于上年和常年。但部分地区受秋季连阴雨的影响,前茬作物收获推迟,小麦播期拉长,加之出苗后气温偏高,旺苗弱苗并存;部分抢墒播种的麦田出现旱情;小麦条锈病存在潜在的重度流行风险,部分地块茎基腐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较重,杂草发生密度较大。春季田管重点是:强化分类指导,科学肥水运筹,促弱苗早发增蘖、稳壮苗生长保蘖、控旺苗过多分蘖,构建合理群体;突出防灾减灾,防控病虫草害,力夺夏粮丰收。 一是镇压划锄,提温保墒。开春后进行麦田镇压,以踏实土壤,促根生长。及时划锄,破除板结,改善土壤通透条件,消灭杂草;弱苗浅中耕增温促长,旺苗深中耕控长。 二是分类管理,肥水调控。对地力水平一般的一二类苗,起身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5公斤,促苗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对地力水平较高的一二类苗,前控后促,拔节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公斤,促穗大粒多。对晚播弱苗,控制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而影响麦苗生长,返青期趁墒追施氮肥,促苗早发快长,促弱转壮。对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在镇压和喷施化控剂等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将追肥浇水时期推迟到拔节中后期,控制群体旺长。 三是防控病虫,化学除草。加强小麦条锈病监测防控,做好纹枯病、茎基腐病、麦蜘蛛、蚜虫等病虫害综合防治,选用对路药剂,早防早治,统防统治。对冬前没有化除的麦田,根据田间杂草种类、草相,选择适宜除草剂,严格按照使用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化除,以免发生药害。 四是防控冻害,控旺防倒。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来临前及时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减轻冻害发生。冻害发生后,应及时采取追肥等补救措施,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对长势偏旺的麦田,要及时采取深中耕、镇压、化控等措施,保苗稳健生长,为预防后期倒伏打好基础。 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去年秋播时气象条件较好,有利于提高稻茬小麦播种质量,适期播种面积比例是近年来最高的,苗情基础总体较好。但存在两极分化现象,部分早播田块有旺长趋势,部分晚播麦叶龄偏小、群体茎蘖数不足,受几次冬季低温寒潮影响,旺长苗、弱小苗及不当使用除草剂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年县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县是小麦生产大县,小麦常年播种面积万亩左右,因此,小麦生产事关县粮食生产大局,事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去年全县小麦播种期间,土壤墒情好,小麦出苗齐全,苗情较好,但由于部分田块播种早、播量大,出现旺长现象,还有部分麦田由于去年月底持续阴雨播种较晚,导致麦苗素质较差,因此,当前麦田管理应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时机、早促、早管、巧管,分类指导,特别对于旺长麦田和弱苗田,更要立足一个“早”字,抓好一个“促”字。因苗管理,合理运筹肥水,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为壮苗,为多成穗、成大穗打好基础,确保丰产丰收。那么,小麦的春季管理一般分为返青—抽穗期管理和抽穗—成熟期管理这样两个阶段。 1、返青抽穗期管理:‘ 管理目标:因地因苗分类管理,促弱控旺转壮,保苗稳健生长,构建高质量群体,培育壮杆大穗,搭好丰产架子。 1.1、看苗管理: 1.1.1、对于整地质量差,亩群体小于万头、长势弱的麦田追肥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尽早趁雨雪天或浇水时亩追尿素—公斤,同时配施磷酸二氢钾公斤左右,以促弱转壮,巩固

冬前分蘖,争取春季多分蘖;第二次在拔节后期亩追尿素—公斤,为多成穗、成大穗奠定基础。 1.1.2、对于生长正常、群体适宜、底肥充足的麦田,应本着氮肥后移的原则,在返青起身期不追或少量追施肥料,拔节期亩追尿素—公斤,同时配施磷酸二氢钾公斤。 1.1.3、对于有旺长现象、群体偏大、冻害较轻的麦田,应先控后促,追肥时间推迟至拔节后期,一般亩追尿素—公斤,同时配施磷酸二氢钾—公斤。 1.1.4、对于主茎及大分蘖受冻害较为严重的麦田,要加大追肥量,亩追尿素—公斤,同时配施磷酸二氢钾—公斤。 1.1.5、对于播期早,播量大,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如群体过大,没有镇压或镇压不佳且出现倒伏风险时,应及时采取化控防倒伏措施,可在起身期(倒叶抽出)前,每亩用多效唑湿性粉剂—克或壮丰胺—毫升,加水—公斤均匀喷洒,控制旺长、防止倒伏。 1.2、防治病虫草害: 重点防治麦田草害和纹枯病,挑治麦蚜、麦蜘蛛、补治小麦全蚀病。 1.2.1、早控草害:对冬前未能及时除草,而杂草又重的麦田,此期应及时进行化除。播娘蒿、荠菜发生较重的田块用苯磺隆有效成分1.0克加水公斤喷雾;泽漆、猪殃殃、婆婆纳、播娘蒿、荠菜、繁缕较重地块,每亩用二甲四氯钠盐水剂毫升使它隆

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一、旱地、水浇地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1.旱地麦田 (1)趁墒追肥。早春趁墒追肥可有效促弱转壮、提高中后期良好生长和抗旱吸肥能力。对于未施基肥或基肥使用量不足的弱苗田,在返青~拔节前尽早趁墒亩追施尿素4~5公斤。追肥方法有二种:一是返青初期趁土壤返潮之际,行间耧施化肥,这是机播麦区首选方法;二是趁雨追肥。 (2)耙地与镇压。耙地与镇压可切断土壤水分散失通道、弥补裂缝,具有明显保墒增温促早发的效果。可在土壤化冻3~5厘米时,用人工丁字耙或机引耙地农具,顺行耙地;旺苗田、返青前失墒较多麦田、表土喧松且土坷垃较多麦田,返青初期可采取轻磙镇压办法,镇压避免在天寒地冻时进行。 (3)中耕除草。早春耙地或镇压后,结合除草,在起身~拔节初期再进行人工划锄1次。各类麦田都应划锄,划锄具有保墒、除草、松土多重功效,划锄要行间深(2~3厘米)、株边浅(1~2厘米)。 2.水浇地麦田 我区有少部分水浇地冬小麦。头水一般亩灌溉量40~70方,结合灌水、头肥可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水肥条件较好川区有少部分早播旺苗田,要促下控上,头次水肥使用可推迟到拔节期使用。在浇水时间上,注意选在日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的晴天中午浇水。尽量小水细浇,防止大水漫

灌,避免田间积水,出现夜间结冰。水浇地冬小麦一般不进行早春趁墒追肥、顶凌耙地和镇压作业,但也需在起身~拔节初期进行至少1次中耕除草的划锄作业,同时更应重视病虫草害和“倒春寒”的防控。 二、不同苗情分类指导,科学管理 春季肥水管理是调控群体和个体的关键措施,各乡镇一定要因地因苗管理,突出分类指导。 1.旺长麦田。该类麦田冬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该类麦田易遭受早春冻害,群体通风透光不良,后期易倒伏,春季管理应采取以控为主。一般早春化冻前用较重石磙镇压,可控制植株疯长;返青初期,用锄头适当深锄(3厘米左右),切断部分表层根系,促进根系下扎,防止后期根倒发生;起身期喷施矮壮素等化学药剂防倒伏。同时水肥管理上,旱地冬小麦如果没有因为旺长而出现脱肥症状,苗期不追肥。若有脱肥症状,起身~拔节期趁墒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水浇地冬小麦旺长田,一般要将水肥使用时间推迟到拔节期。但已出现发黄脱肥症状的旺长田,可在起身初期结合浅浇水(30~40方/亩),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如无脱肥症状,可在拔节中后期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约8公斤。 2.一类麦田。一类麦田多属于壮苗麦田,也是最理想的苗情,亩茎数60~80万,应促控结合、防止由壮转旺。一般返青期如果墒情较好,早春化冻前用轻型石磙镇压,耙地适当推迟,适当拉长镇压和耙地间隔期。锄地可在返青中期~起身期结合除草进行。同时水肥管理上主张氮肥后移,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二0一0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二0一0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 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鲁农发电[2010]11号 【发布部门】山东省农业厅 【发布日期】2010.02.07 【实施日期】2010.02.0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二〇一〇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鲁农发电〔2010〕11号) 各市农业局(农委): 2009年秋种期间,我省部分地区干旱严重,加之入冬时间早、寒潮次数多、气温降幅大、低温时间长,造成小麦个体发育不足,群体偏少,苗情复杂,给春季麦田管理增加了难度。近期,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在组织有关专家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多次考察会商的基础上,制定了《二〇一〇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参照执行。 今年“春脖子”短,春季农业生产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及早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小麦生产第一线,根据当地苗情、墒情、病虫草情及气候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

指导和培训,狠抓各项增产措施的落实,为确保全省小麦生产再夺丰收提供技术支撑。 山东省农业厅 二〇一〇年二月七日 二〇一〇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一、小麦苗情分析 今年,我省小麦播种面积5342.8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从冬前调查情况看,全省小麦苗情主要特点表现为: 一是群体偏小,个体偏弱。一类苗面积减少,二、三类苗面积增加。全省一类苗面积1921.9万亩,占36%,比上年减少6.7个百分点;二类苗面积2353.5万亩,占44%,比上年多3.4个百分点;三类苗面积1025.8万亩,占19.2%,比上年多5.2个百分点,旺长苗41.7万亩,占0.8%,比上年少1.8个百分点;基本苗18.09万,比上年多0.96万;群体50.6万,比上年少7.3万;单株分蘖2.78个,比上年少0.65个;单株次生根3.84条,比上年少0.82条。 究其原因,主要是去年11月以来,我省小麦分蘖初期遭遇了有气象记录(1958年)以来历史上同期少有的降雪和强寒流天气,旬均温(11月中旬)降至-0.1℃,10月11日-11月底的积温比2008年同期偏少94.4度,冬前分蘖期较常年减少10~15天,导致了小麦冬前主茎叶普遍少约1片,冬前单株分蘖和每亩群体较往年减少。 二是部分麦田遭受冻害。去年10月和11月上旬气温较常年偏高,小麦叶片生长速度较快,但是,11月中旬突然降温,全省遭遇多次低温寒流袭击,极端最低气温达-15℃以下,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小麦没有经过抗寒锻炼,致使部分麦田出现不同程度的冻

春 小 麦 的 栽 培 技 术

春小麦的栽培技术 春小麦其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短、三少、一早”。三短即生育期短,冬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约260天左右,春小麦仅95天左右,如从出苗期计算,春麦生育期只占冬麦的三分之一;营养生长期短,冬小麦秋播气温由高到低,日照由长到短,通过春化阶段缓慢,除去越冬期,营养生长期长达70天左右。而春小麦春播气温由低到高,日照由短到长,通过春化阶段很快就进入光照阶段,从出苗到单棱期不足20天。因此,就形成了分蘖期也短的发育特点。三少即主茎叶片少,冬小麦主茎叶片10片~13片,春小麦仅7片~9片;分蘖少,由于春小麦分蘖期短,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也低,主要靠主茎成穗;次生根少,而且根浅根弱,后期易因脱肥、缺水而早衰。一早即穗分化早,一般三叶期生长锥开始分化,进入伸长期,四叶进入二棱期,五叶小花原始体分化。 根据春小麦这些生物学特性,在种植管理上就为前重型栽培体系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集中概括为:“两足一早,两浅一密,巧用肥水,治蚜保粒重。” 两足一早:即底墒足,底肥足,早播种。底墒足,是指春麦地均应秋耕冬灌,为早种作好准备。底肥足是指在秋耕前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播前施足氮磷化肥。春麦田和冬麦地一样,普遍缺氮,严重缺磷,加之施肥习惯上的重氮轻磷,致使当前麦田氮磷失调严重,并已成为春麦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春小麦比冬小麦对磷素更为敏感,而且春小麦生长发育快,三叶期开始穗分化,又值离乳阶段,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需要吸收大量肥料。此时脱肥,一是容不得时间追补,二是即使追补也不能弥补脱肥所造成的减产损失。所以底肥一定要施足,要增施磷肥,调整氮磷比例,一般公顷产量为4500千克(300公斤/亩)左右,应施二铵300千克(20公斤/亩)左右,混尿素75千克~105千克(5~7公斤/亩)。早播种就是顶凌播种;当日平均温度达2℃~4℃,白天化冻6厘米~7厘米,夜间仍然冻结时播种。天津地区一般应掌握2月20日播种,3月5日前结束。 两浅一密:即浅施肥,浅播种,合理密植。施肥深度以7厘米~

当前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当前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拔节期是小麦从以营养生长为主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重要时期,是决定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调控小麦群体的最后时期,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最后一道关口。所以加强小麦返青拔节期管理,对奠定小麦丰收基础,挖掘小麦增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1、及时追施拔节肥孕穗肥 普施重施小麦拔节孕穗肥。小麦拔节孕穗肥是指从起身拔节到剑叶露尖期间施用的肥料。施好拔节孕穗肥,提高供肥强度,可满足小麦需肥高峰对肥料的需求,它可巩固分蘖成穗,确保足穗;减少小穗和小花退化,增大穗型,提高每穗实粒数;增强光合能力,防早衰、争粒重。因此,小麦拔节孕穗肥是小麦一生中最为关键性的肥料,是一次当家肥。 2、纹枯病的防治 小麦纹枯病要在返青拔节期及时进行1-2次防治。纹枯病的防治要做好喷洒用药、喷洒时期、喷洒方法三个环节。喷洒用药以井冈霉素、三唑酮、禾果利效果较好,喷洒时期以返青至起身期为最佳时机,同时拔节期应继续补治。喷药时一般每亩用5%井冈霉素150-20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或20%的三唑酮乳油80~100毫升,加水量50公斤以上,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喷洒三唑酮还有控制中后期锈病、白粉病发展蔓延的效果。 3、黄花叶病的防治 感病小麦秋苗期一般不表现症状,春节后小麦返青期才显症。发病初期,心叶上出现长短不等的褪绿条状斑,随着病情扩展,多个条斑联合形成不规则的淡黄色条状斑块或斑纹,成黄色花叶状。感病小麦植株矮化,穗小粒少,子粒秕瘦。小麦土传花

叶病主要靠病土、病根残体和病田流水的扩散自然传播;传播的直接生物媒介是一种习居于土壤的真菌——禾谷多黏菌,一般侵染温度为12.2~15.6℃,潜育2周后表现症状。春季长期阴雨、低温也能加重病害的发生。一是加强肥水管理,增施基肥和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健田与病田不串灌、漫灌;二是加强栽培管理,防止病残体、病土等传入无病区。三是化学防治,对发病区域可追施尿素每亩5~6公斤补充营养2~3次,或2%的尿素溶液加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3~5次,也可用2%菌克毒克200ml,也可按照说明书加入病毒快克等药剂,加水50kg喷雾,加速苗情转化;对点片发生的地块,可将病株连土一起挖除,在病穴中撒入生石灰填平。 4、搞好化控,防止倒伏 对于高产壮苗麦田,以及群体偏大有倒伏趋势的麦田,为控制植株旺长,缩短基部节间,降低株高,防止倒伏,要在小麦起身期喷施20%的壮丰安乳油,每亩用量40~50毫升对水30~4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喷施化控剂一定要注意喷匀,严防重喷和漏喷。 5、蚜虫的防治 蚜虫刚发生时多在小麦底部叶片上,所以不易被发现,当发现上部叶片被危害时,就已对小麦产量造成了影响,严重时影响小麦抽穗,所以应注意观察,早发现、早防治。拔节及孕穗期当有蚜株率达15%或平均每株有蚜虫10头左右就要及时防治。可每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80毫升、20%百蚜净60毫升、40%保得丰80毫升、2%蚜必杀80毫升、35%乐斯本30~35毫升,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上述农药品种任选一种,对水35~50公斤,于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以后均匀喷雾。如发生较严重,每桶水再加1包10%的吡虫啉混合喷施。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早春是苗情转化的关键时候,也是决定小麦穗数和粒数的重要时期。新乡县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调查苗情,研究对策,抓点带面,分类指导,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切实做好小麦春季管理工作。 一、苗情分析 由于去年小麦苗期干旱、播期不集中、冬季低温、雾霾天气时间长等原因,今年的小麦返青苗情整体上明显不如去年。我县小麦种植面积27.9万亩,据今年1月28日苗情调查,全县一类苗6.8万亩,占麦播面积的24.4%;二类苗15.5万亩,占55.5%;三类苗5.6万亩,占20.1%。一类苗比例较上年同期减少50.9个百分点,二类苗、三类苗分别增加34个、16.9个百分点。其中一类苗单株分蘖2.8个,比去年同期少1.8个;主茎叶龄6.3 片,比去年同期少1.2片;次生根4.6条,比去年同期少3.9条;亩群体84.3万头,比去年同期少17.6万头。 二、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部分地块整地质量差,特别是秸秆还田后旋耕两遍,旋耕过后未耙实加之秸秆量大,表层土壤过虚,易造成小麦缺苗断垄、个体发育较差、冻害严重。二是麦蜘蛛发

生早、数量多,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三是不利气象因素的影响,加重冻害发生。播种以来气温低,阴天多,雾霾时间长:11月份积温192.5℃,较常年减少34.5℃(-15.2%),10月下旬-12月中旬日照时数较常年减少165.3小时,减幅58.6%;苗期干旱:主要表现在10月-11月上中旬,降水量7.6毫米,较常年偏少60%以上,11月23-24日突降大雪,两日降水量19.1毫米,虽然解除一时旱象,但是降温导致小麦冻害加重,提前越冬,造成今年小麦苗情个体发育差,生长量小,主茎第三分蘖缺位率90%以上。因此,要及早抓好小麦春季管理,促进苗情升级转化,为今年夏粮丰收奠定基础。 三、管理意见 1.因苗制宜,及早施肥浇水。对长势一般、未进行冬灌、墒情较差、群体较小的麦田,开春后及早进行春季水肥管理。追肥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或配方肥30公斤左右。 对已进行冬灌、长势较好的麦田,春季水肥管理宜在小麦拔节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进行,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20-25公斤。以加速两极分化,促进大蘖生长,保花增粒,提高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 对播种时未施肥、地力差、麦苗小、冻害产生的麦田,在温度回升到0℃以上时及早追肥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或配方肥20公斤左右,随即浇小水,促进早发快长;

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摘要总结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包括冬前管理、越冬管理、早春管理、中后期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冬小麦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098-01 1 冬前管理(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 1.1 主攻目标 这一时期主攻目标是促根增蘖、培育壮苗。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因为小麦最忌苗期干旱,浇水时应浇透水,且浇水后及时中耕破除地表板结,增强土壤保墒能力。一般基本苗数达到240万~270万株/hm2,12月中旬主茎叶龄7.5叶,单株分蘖4~5个最佳。 1.2 主要措施 一是播种出苗后及时对大田进行查苗补缺,对播种过稀或过密或出现疙瘩苗的地块,应及时补种。对群体过大或疙瘩苗进行中耕,做到苗匀苗壮。二是开展化除。根据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一般10月20日至11月底为杂草出土高峰期,翌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次高峰。对水旱轮作或单子叶杂草和阔叶杂草混发麦田,用6.9%精恶唑禾草灵750 ml/hm2、75%苯磺隆干浮剂22.5~30.0 g/hm2或50%异丙隆1 800~2 250 g/hm2对水375 kg/hm2在冬前或早春进行喷雾防治。对泽漆、麦家公和其他阔叶杂草混生的麦田,用20%氯氟吡氧乙酸600~750 ml/hm2或40%唑草酯30~60 g/hm2对水375 kg/hm2喷雾防治。对猪秧秧、繁缕等恶性杂草多发生田,可将20%使它隆乳油375~450 ml/hm2与骠马6.9%乳油750 ml/hm2混用,兼治播娘蒿、荠菜、看麦娘、棒头草等。 2 越冬管理(12月下旬至2月上旬) 2.1 主攻目标 保主茎、促大蘖、安全越冬。要加强麦田水肥管理,如遇干旱要浇好越冬水,注意在浇水时一定要浇足浇透,为小麦分蘖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安全越冬作保障。 2.2 主要措施 一是中耕松土,除草保墒,每次大雨后或浇水后都要及时进行中耕,既可以防止土壤板结,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又可以提高地温保证小麦安全越冬。二是防止畜禽糟蹋和人为损害。三是镇压挖旺。对于麦苗生长过旺的田块要适时镇压,起到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促壮作用。在平均气温5 ℃以上、地表较干、没有冻土层时,选择晴天午后进行。压干不压湿、不压冻,连续镇压2~3次,隔10 d进行1次。镇压后及时中耕。冬前旺长麦田要在11月底或12月初进行横耕或深中耕。耙掉部分麦苗,切断部分次生根,抑制群体过快增长,控制发育进程,以防群体过大或拨节过早。同时也可开展化学调控,控旺防倒。在旺长麦田喷洒壮丰胺等生长调节剂,可控制旺长,并可防止麦田发生早春冻害[1-2]。为防旺长麦田中后期倒伏,可在小麦拔节期喷洒壮丰胺、矮壮素等抑制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3 早春管理(2月中旬至3月上旬) 3.1 主攻目标 这一时期为小麦的返青至拔节期,要控春蘖、促大蘖。 3.2 主要措施 要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发现主茎和大分蘖已经冻死的麦田,要分2次追肥。第1次在田间解冻后即追施速效氮肥,施尿素150 kg/hm2,开沟施入,以提高肥效。缺墒麦田对水施用;磷素有促进分蘖和根系发育的作用,缺磷的地块可以混合施用尿素和磷酸二铵。第2次在小麦拔节期,结合浇拔节水施肥,施尿素150 kg/hm2。一般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没有死蘖现象,早春应及早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在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但是对于过量滋生或生长过旺的田地应控春蘖、促大蘖、抑小蘖、育

【农业】2020年山东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来了镇压是头等大事

2020年山东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来了!镇压是头等大事! 今年我省小麦生产,大部分地区秋种期间土壤墒情适宜,适期播种面积大,播种质量较好。但鲁东、鲁中等部分地区受干旱影响较大,小麦播种困难,导致播期延迟,冬前苗情普遍偏弱。从总体上看,全省小麦冬前个体、群体状况虽然不如上年度,但与常年相当。据农技部门调查,全省小麦平均亩茎数64.2万,比上年减少4.2万,单株分蘖和单株次生根分别为3.26个、4.43条,分别比上年减少0.22个、0.49条。全省一类苗面积占到总播种面积的45.69%,比上年减少5.78%;二、三类苗面积分别占到37.2%和14.31%,分别比上年增加3.62%和4.68%;旺苗面积占2.8%,比上年减少2.52%。一、二类苗占比达82.9%,苗情较为理想。进入1月份,全省降水增多,目前土壤墒情适宜,为春季麦田管理争取了主动。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地区因干旱导致播期偏晚,群体不足,三类苗面积较大;二是由于小麦播种以来,全省气温偏高,平均积温较常年多80℃以上,导致部分播种较早和播量偏大地块小麦出现旺长,存在遭受低温冻害、后期倒伏和熟前早衰的风险;三是个别地块由于没有进行冬前化学除草和病虫防治,春季发生病虫草害的隐患较大。

针对目前我省小麦苗情、墒情和病虫草特点,春季麦田管理要以保墒抗旱为基础,肥水调控为关键,病虫草害防控为保障,提高麦苗

群个体质量,搭好丰产架子,奠定夏粮丰收基础。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一、镇压划锄,保墒增温促早发 二、分类指导,科学肥水管理 三、做好预测预报,绿色防控病虫草害 四、关注天气变化,防止早春冻害 具体如下: 一、镇压划锄,保墒增温促早发 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土壤,减少水分蒸发,提升地温,使土壤与根系密接起来,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提高植株抗旱、抗寒能力,促苗早发稳长。对于吊根苗和田间坷垃较多、秸秆还田质量不高导致土壤暄松及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地块,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促使土壤下层水分向上移动,起到提墒、保墒、抗旱的作用;对长势过旺麦田,要在起身期前后镇压,可以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下扎,起到控旺转壮作用。早春镇压应和划锄结合起来,先压后锄,可一定程

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一、技术要点 1、播前准备。①小麦品种选择。《湖北省农业厅秋播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公告》确定的小麦品种主要有襄麦25,鄂麦596、襄麦55和郑麦9023等,各地可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②种子处理。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小麦种子质量应达到: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3%。提倡选用包衣种子,如购买未经包衣的种子,播前可采用药剂拌种方法进行处理,在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方,每50kg麦种用50%辛硫磷乳油50ml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加20%三唑酮乳油50ml或2%戊唑醇湿拌剂75g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kg搅匀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小时,待麦种晾干后即可播种,也可以单独使用粉锈宁拌种,每公斤麦种用药量为15%粉锈灵2g,但必须干拌,随拌随用。③田块准备。如预测播种时墒情不足,应提前灌水造墒。整地前,按农艺要求施足底肥。一是秸秆处理。前茬作物收获后,对田间剩余秸秆进行粉碎还田,要求粉碎后85%以上的秸秆长度≤10cm,且抛撒均匀。如采用灭茬、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联合复式机具作业,秸秆留茬高度应≤30cm。二是旋耕整地。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土壤含水率应控制在15%~25%,旋耕深浅一致,旋耕深度应达到8cm以上,耕深稳定性≥85%,耕后地表平整度≤5%,碎土率≥50%。为提高播种质量,提倡播后应及时

镇压。每隔3~4年应深松1次,打破犁底层,深松整地深度一般为35~40cm,稳定性≥80%,土壤膨松度≥40%。深松后应及时合墒。三是保护性耕作。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如田间秸秆覆盖状况或地表平整度影响免耕播种作业质量,应进行秸秆匀撒处理或地表平整,以确保证机械播种质量。四是耕翻整地。对上茬作物根茬较硬,没有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区,小麦播种前需进行耕翻整地。耕翻整地属于重负荷作业,需用大中型拖拉机牵引,其动力大小应根据不同作业耕深、土壤比阻选配。整地质量要求:耕深≥20cm,深浅一致,无重耕或漏耕,耕深及耕宽变异系数≤10%。犁沟平直,沟底平整,垡块翻转良好、扣实,以掩埋杂草、肥料和残茬。耕翻后应及时进行整地作业,要求土壤散碎良好,地表平整,满足播种要求。 品种类型、土壤墒情确定适宜播期。根据气候、①适期播种。、机械播种。2. 我区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15~25日。具体确定小麦播种适期时,还要考虑麦田的土壤类型、土壤墒情和安全越冬情况等,旱地小麦可在适宜播种期前后抢墒播种。②适量播种。稻茬小麦每亩基本苗应保证在18万~20万之间,正常情况下每亩播种量。但应根据播种时土壤墒情、整地质量、土壤质地和种子发芽率等情况适当增减。在干旱年份和晚播条件下,应适当增加播种量,但也要避免盲目加大播种量,导致基本苗过多。③提高播种质量。采用机械化播种技术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镇压等复式作业,播种深度为3~5cm,要求播量精确、下种均匀,无漏(重)播,覆土均匀严密,播后镇压效果良好(如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