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

第六章植物群落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第四节植物群落动态

植物群落的定义

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

类组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

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外貌及结构,

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植物

集合体。

植物群落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物种

?具有一定外貌

?具有一定群落结构

?形成群落环境

?是一个功能集体

?一定分布范围和分布规律

?一定的动态特征

?群落的边界特征

每个植物群落都是由一定的植物种群组成的。因此,种类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首要特征。一个群落中种类成分的多少及每种个体的数量,是度量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一个群落中的植物个体,分别处于不同高度和密度,从而决定群落的外部形态。

植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元,它本身除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外,还具有一系列结构特点。例如,生活型组成、种的分布格局、成层性、季相、捕食者和被食者的关系等。

一定类型的植物群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形成,且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群落环境。

群落中的物种有规律的共处,即在有序状态下共存,不是一些种的任意组合。主要表现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方面。

1.一个群落必须经过生物对环境适应;

2.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适应、相互竞争,形成具有一定外貌、种类组成、结构和集合体。

任一植物群落分布在特定地段或特定生境上,不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

植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生命的特征是不停地运动,群落也是如此。其运动形式包括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在自然条件下,有些群落具有明显的边界,如水

生群落与陆生群落之间的边界,可以清楚地加以区

分;有的则不具有明显边界,而处于连续变化中。如

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过渡带,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

的过渡带等。前者见于环境梯度变化较陡,或者环境

梯度突然中断的情形。例如,地势变化较陡的山地的

垂直带,陆地环境和水生环境的边界处(池塘、湖

泊、岛屿等)。

群落交错区(ecotone):不同群落之间的过渡

带。

第二节植物群落的组成

?植物种类组成

?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量特征

?物种多样性

?种—面积曲线和种丰富度

?群落成员型

?进行群落研究,一般从分析种类组成开始。

?确定样方面积:通常采用逐步扩大样地面积的方法,根据所得数据可绘制种类-面积曲线图。在曲线转折处所示的面积,称为群落的最小面积,即包含了群落大多数种类的最小空间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

制作用的植物。他们通常是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

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

较大的种。

伴生种为群落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

不起主要作用。它依赖于优势种所提供的条件,如果

优势种被排除,则导致它们在生境中丧失,如附生性

植物、寄生生物、专性阴地植物等。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类型

?α多样性:栖息地或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测度群落内的物种多样性。

?β多样性:测度区域尺度上物种组成沿着某个梯度方向从一个群落到另一个群落的变化率。

?γ多样性:测度最大地理尺度上的多样

性,体现一个地区或许多地区内穿过一系列群

落的物种多样性总和。

物种多样测度—多样性指数

辛普生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物种多样测度--物种均匀性指数

均匀度

物种多样性梯度

?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从热带到两极随纬度的增加,物种多样性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在海洋和淡水水体物种多样性随深度而降低

决定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进化时间学说

?生态时间学说

?空间异质性学说

?气候稳定学说

?竞争学说

?捕食学说

?生产力学说

?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量特征(静态)

?多度

?密度

?盖度

?频度

?高度

?重量

?体积

?重要值

?总优势度

?年龄结构

多度Abundance: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量。统计方法:一是个体的直接计算法,即“记名计算法”,在树木种类,或者详细的群落研究常用;另一是目测估计法。一般在植物个体数量多而植物体形小的群落(如灌木、草本群落),或者在踏察中,常用目测估计法。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的多少。

物种多样测度—丰富度指数

?Gleason指数

?Margalef指数

几种常用的多度等级

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植物株数,用公式表示:

d(密度)=N/S

式中:d——密度;

N——样地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S——样地面积。

相对密度(relative density): 样地内某一种的个体

数占全部种个体数的百分比。

密度比(density ratio):某一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

度最高的物种密度的百分比。

4.盖度

投影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

积的百分比,简称盖度。

基部盖度:植物基部覆盖面积。

相对盖度:群落中某一物种的盖度占所有种盖度

之和的百分比。

盖度比:某一物种的盖度与盖度最大的种的盖度

比。林业上常用郁闭度表示林木层的盖度。

?频度是指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频度=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

?相对频度:某一物种的频度与全部物种频度之

和的比

重要值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相对简单、明确。

森林群落: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基部盖度)(%)

草原群落: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

第三节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生活型组成特征

?生活型(life form):是生物对综合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是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进行趋同适应的结果。

?植物的生活型类型(Raunkiaer 生活型系统):

?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cm以上。

?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cm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地面芽植物:又称浅地下芽植物或半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枯死,即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以种子越冬。

不同群落类型的生活型谱

叶片大小、性质及叶级

?叶片大小、形状和性质直接影响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叶子性质:针叶、阔叶、常绿、落叶

?叶级

对生活型与生态类群组成的综合分析,能够更好反映群落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季相-定义

群落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

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植物环境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层片

?格局

?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陆地群落的分层与光的利用有关,群落层次主要是由植物的生长型和生活型所决定。 随着光强渐减,依次发展为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

与阳光、温度、食物和溶氧等因素有关。

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光强密切相关,一个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

群落内的温度、湿度、CO2浓度、群落截留降水的能力等的变化在植物群落中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指群落的配

置状况或水平

格局,有人称

之为群落的二

维结构。

图陆地生物群落中水平格局的主要决定因素(Smith,1980)

是群落的结构单元,具有一定的生活型和一定小环境的种类组合。

第一级层片是同种的个体组合

第二级层片是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的组合

第三级层片是不同生活型不同种类植物的组合。

层片的特征

?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生活型类别。

?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有一定小环境,不同层片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其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

特征

层片与层的区别

层可能属于一个层片,也可能属于不同的层

片;由于一个层的类型可由若干生活型的植物

所组成,因此,层片的范围比层的窄。

第四节植物群落动态

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

增长型种群:基部宽,顶部狭。表示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小,反映该种群比较年轻并且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稳定型种群:大致呈钟型,从基部到顶部具有缓慢变化或大体相似的结构,说明幼年个体和中老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等,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下降型种群:呈壶型,基部比较狭、而顶部比较宽。表示种群中幼体比例很小而老年个体的比例较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说明种群数量趋于下降,为衰退种群。

种群增长

自然种群的模型不象数学模型所预测的光滑、典型,

常常表现为两类增长型之间的过度类型。

单种群落的个体数量变化

自疏现象(self-thinning):同一种植物因密度引起的死亡。

高斯假说

高斯假说(竞争排斥原理):生态位相同(例如食物相同、利用资源的方式相同等)的两个种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若生活在同一地区,由于剧烈竞争,他们必然会出现栖息地、食物、活动时间或其他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

高斯假说

生态位理论(niche)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础生态位:在生物群落中,能够为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

上最大的空间。

?实际生态位:一个种实际占有的空间。

植物群落生产力的时间变化

群落变化的类型

植物群落的波动

?波动:限于群落内部的短期可逆的变化,

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

常不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

?特点:群落区系的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

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

?原因:环境条件的波动变化;生物本身的活

动周期;人为的活动干扰

植物群落演替

演替(succession):是某一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它是群落动态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演替与波动的区别

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变化的过程;而波动是短期的可逆的变化,其逐年的变化方向常常不同,一般不发生新种的定向代替

演替的类型

进展演替(progressive succession):群落的演替显示着群落是从先锋群落经过一系列的阶段,到达中生性顶极群落。这种沿着顺序阶段向着顶极群落的演替过程称之为进展演替。

逆行演替(retrogressive succession):发生在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干扰因素之后,原来稳定性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群落消失,代以结构简单、稳定性小的群落,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能力相对减弱,甚至倒退到裸地。

演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从定居开始

生物定居引起环境的变化

对不同演替阶段的适应

演替的顶级

演替的几个实例

从湖泊演替为森林

沙丘演替

从裸岩演替到森林

弃耕农田的演替

水生群落的演替—从湖泊演替为森林

一个湖泊经历一系列

演替后,可以演变为一

个森林群落,大体要经

历以下几个阶段:

?裸底阶段

?沉水植物阶段

?浮叶根生阶段

?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

?森林群落阶段

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机制

?促进作用理论

?抑制作用理论

?耐受作用理论

促进模型(facilitation model)

物种替代是由于先来物种的活动改变了环境条件,使它不利于自身生存,而促进了后来物种的繁荣;因此物种替代有顺序性,可预测和具方向性。多出现在环境条件严酷的原生演替中。(A、B、C、D代表4个物种,箭头代表被替代)

抑制模型(inhibition model)

先来物种抑制后来物种,使后者难以入侵和发育,因而物种替代没有固定的顺序,各种可能都有,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一种先到。演替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体的生活史对策,因而难以预测。在该模型中没有一个物种可以被认为是竞争的优胜者,而是决定于先到该地,所以演替往往是从短命种到长命种,而不是由规律、可预测的物种替代。(A、B、C、D代表4个物种,箭头代表被替代)

忍受模型(tolerance model)

介于上述二者之间,认为物种替代决定于物种的竞争能力。先来的机会种在决定演

替途径上并不重要,任何物种都可能开始演替,但有一些物种竞争能力优于其它种,因而它最后能在顶极群落中成为优势种。至于演替的推进是取决于后来入侵还是初始物种的逐渐减少,可能与开始的情形有关。(A、B、C、D代表4个物种,箭头代表被替代)

演替顶极

?单元顶极学说(F.E.Clements,1916)

?多元顶极学说(A.G.Tansley,1954)

?顶极格局学说(R.H.Whittaker,1953)

在同一个气候区内,只能有一个顶极群落,而这个顶极群落的特征完全是由当地的气候决定的,因此又叫气候顶极。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内,所有的演替系列最终都将趋向一个顶极群落(只要给它们足够的时间),而这个区域最终也将被一种单一的植物群落所覆盖。

任何一个区域的顶极群落都是多个的,都是由一定

的环境条件所控制和决定的,如土壤的湿度、土壤的

营养特性、地形和动物活动等。有人则分别将这些群

落称为地形顶极、土壤顶极和动物顶极。

自然群落是由许多环境因素决定的,除气候外,还包括土壤、生物、火、风等因素。在逐渐变化的环境梯度中,顶极群落类型也是连续地逐渐地变化的,它们彼此之间是难以彻底划分开。

顶极群落的结构和生活史特征

群落结构

●有机质总量

●无机营养

●物种多样性

●生化多样性

●层次和空间异质性

生活史

●生态位特化

●生物大小

●生活周期

顶极群落的特征物质循环和内稳定性特征

物质循环

●无机物质循环

●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

●腐屑在营养物再生中的作用

内稳定性

●内部共生

●营养保持

●抗干扰能力

●熵

●信息

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人类的活动

植物群落调查分析示例

杭州疏林草地优秀案例之一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案例分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古代诗人对杭州西湖景色的描述,道出了杭州草坪是那么欣欣然而有生意。在杭州的园林绿地里,草坪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两个公园中,开阔的草坪约占整个公园陆地面积的40%左右[4]。但杭州夏季炎热,不宜多采用大面积的空旷草坪,以疏林草地为主,可提高草坪在夏季的利用率。疏林草地是杭州园林植物造景的主要特色之一,涌现出许多疏林草地的植物造景佳作。本专题将对杭州优秀的疏林草地案例进行分析。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平面图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 花港观鱼雪松大草坪面积约14080m2,是花港观鱼公园内最大的草坪活动空间,也是杭州疏林草地景观的杰出代表。 雪松大草坪以高大挺拔的雪松作为主要的植物材料,在体量上相互衬托,十分匹配。雪松单一树种的集中种植体现树种的群体美;适当的缓坡地形,更强调了雪松伟岸的树形。四角种植的方式,既明确限定了空间,又留出了中央充分的观景空间和活动空间,景观效果与功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根据植物景观的平面布局,雪松大草坪可基本划分为3组植物,下面分别分析各组植物的景观特色。 A组植物(图02)

为强调公园的休闲性质、适当缓和雪松围合形成的肃穆气氛,设计者在本组雪松林缘错落种植了8棵樱花,春季景观效果突出。 该组植物结构简单、层次分明。 雪松深绿色的背景为盛开的樱花提供了极佳的背景,折线状自然种植的单排樱花恰似一片浮云,蔚为壮观。 其合理的间距与冠幅体现了整体性与连续性。由于樱花的观赏时间较短,故大多数时间仍以欣赏雪松群植的形体美为主。 樱花的平均高度约为雪松平均高度的1/3,上下层次清晰。樱花间距5~8m,为现有平均冠幅的1倍以上,三三两两的组合彼此呼应,体现了视觉上的连续性,并预留了较大的生长空间。 在平面图上还可以发现,8株樱花的疏密变化与12株雪松的组合颇为类似,中间紧,两头松,模拟自然界从密林至林缘的生长模式产生自然的景观效果,并以类似的组合方式使两种植物具有内在的联系,和谐统一。 B组植物(图03-04)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 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样地法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 (一)样地的设置 样地不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对植物群落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其方法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是样方的边界。 2.样地面积 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热带雨林2500m2 3.样地数目 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4.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 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3)土壤条件。

第八章 植物群落结构

第八章植物群落结构 第一节:植物群落及其种类组成 一、植物群落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一)概念 1. 生物群落 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或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并具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 2. 植物群落 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植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 即一定地段上,群居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群所构成的一种有规律的集合体。 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是研究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物种数和个体数。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必须共同适应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它们内部的相互关系必须 取得协调和发展(种群构成群落的二个条件)。 ?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定居生物对生活环境的改造结果。 ?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营养结构。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特定的地段或特定的生境。 ?具有边界特征:或明确或不明确的边界。 群落的物种组成 ?实验原理: ?1. 取样方法——样方法 ?取样就是代表性群落的选取或确定,包括样地设置的方法、范围大小等。 ?样地大小的确定一般采用巢式样方法,通过绘制种——面积曲线来确定。 ?样地大小 不同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经验值 样地形状 a.传统形状——方形 故称样方(quadrat)

b.圆形 也称样圆 c.矩形 也称样带(belt)或样条(transect) (二)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研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下几类: 1.优势种和建群种 (1)优势种:在群落中能有效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的生物种。 特征: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活能力强。(2)建群种:吧优势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其中决定着群落的外貌,而且一控制着群落的生态环境和群落的其他组成成员。 如果群落中的建群种只有一个,则称为“单建群种群落”或“单优种群落”。如果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则称为“共建种群落”或“共优种群落”。 2.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3.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 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4.偶见种或罕见种(rare species) 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往往是由于种群自身数量稀少的缘故。偶见种可能是偶然的机会由人带入、或伴随着某种条件改变而侵入,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 (三)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个体数量指标 ?综合数量指标 个体数量指标 1 多度(abundance)与密度(density) 多度是对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德鲁提(Drude)的七级制多度。即:查。国内多采用Drude七级制多度,即: Soc 极多,植物地上部分郁闭,形成背景 Cop3 数量很多 Cop2 数量多 Cop1 数量尚多 Sp 数量不多而分散 Sol 数量很少而稀疏 UN 个别或单株

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刘璐学号20082501055 专业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实验项目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2011年 3 月21 日 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评分 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一、目的意义 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1]。植物种类不同,群落的类型和结构也不相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1]。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来更好地认识群落的组成,变化,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状况。而草本植物的分布与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研究草本植物群落的特征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我们了解和保护草本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采样测定方法 1、仪器和材料 样方框(50cm×50cm),皮尺,卷尺 2、测定方法 (1)样地调查: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于2011年3月21日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网络学院门口的草坪上选好样地,在样地中每隔2m 设置1个50cm×50cm的样方,共计19个样方。调查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的植物名、株数、盖度、高度及物候相等。 (2)数据分析:本次实验采用重要值作为多样性指数计算和群落划分的依据,而群落多样性的测度选用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和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 重要值 = 相对多度 + 相对频度 + 相对盖度 其中,相对多度 = 某种的多度 所有种的多度之和 × 100% ;多度 = 某种的个体数 所有种的个体数之和

相对频度 = 某种的频度 所有种的频度之和× 100% ;频度 = 某种出现的样方数 样方总数 相对盖度 = 某种的盖度 所有种的盖度之和 × 100% 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bit)= –∑P i log e P i 其中,P i——种i个体在全部个体中的比例 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 1 –Σ(N i / N)2 其中,N i——种i的个体数; N ——群落中全部物种的个体数。 三、结果与分析 1、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优势种 表1 两耳草 + 地毯草 + 天胡荽群落表 种名总株数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重要值两耳草1416 25.22 9.88 33.16 68.26 地毯草897 15.98 11.05 24.4 49.43 天胡荽1054 18.77 9.3 9.5 37.57 黄花酢浆草505 9 5.81 7.59 22.4 水蜈蚣398 7.09 7.56 3.73 18.38 假俭草322 5.74 4.07 7.7 17.51 丰花草68 1.21 8.14 7.61 16.96 三点金267 4.76 7.56 3.71 15.94 堇菜113 2.01 8.14 1.02 11.17 纤毛鸭嘴草176 3.14 4.07 1.35 8.56 狗牙根100 1.78 4.65 1.09 7.52 崩大碗46 0.82 4.07 1.55 6.44 马唐147 2.62 2.9 0.49 6.01 雾水葛26 0.46 4.07 0.5 5.03 车前草21 0.37 1.74 1.92 4.03

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草本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 一、目的意义 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1]。植物种类不同,群落的类型和结构也不相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1]。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来更好地认识群落的组成,变化,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状况。而草本植物的分布与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2],研究草本植物群落的特征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我们了解和保护草本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采样测定方法 1、仪器和材料 样方框(50cm×50cm),皮尺,卷尺 2、测定方法 (1)样地调查: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于2011年3月21日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网络学院门口的草坪上选好样地,在样地中每隔2m 设置1个50cm×50cm的样方,共计19个样方。调查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的植物名、株数、盖度、高度及物候相等。 (2)数据分析:本次实验采用重要值作为多样性指数计算和群落划分的依据,而群落多样性的测度选用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和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 重要值 = 相对多度 + 相对频度 + 相对盖度 其中,相对多度 = 某种的多度 所有种的多度之和× 100% ;多度 = 某种的个体数 所有种的个体数之和 相对频度 = 某种的频度 所有种的频度之和 × 100% ;频度 = 某种出现的样方数 样方总数 相对盖度 = 某种的盖度 所有种的盖度之和 × 100% 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bit)= –∑P i log e P i

其中,P ——种i个体在全部个体中的比例 i 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 1 –Σ(N i / N)2 其中,N ——种i的个体数; i N ——群落中全部物种的个体数。 三、结果与分析 1、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优势种 表1 两耳草 + 地毯草 + 天胡荽群落表 种名总株数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重要值两耳草1416 25.22 9.88 33.16 68.26 地毯草897 15.98 11.05 24.4 49.43 天胡荽1054 18.77 9.3 9.5 37.57 黄花酢浆草505 9 5.81 7.59 22.4 水蜈蚣398 7.09 7.56 3.73 18.38 假俭草322 5.74 4.07 7.7 17.51 丰花草68 1.21 8.14 7.61 16.96 三点金267 4.76 7.56 3.71 15.94 堇菜113 2.01 8.14 1.02 11.17 纤毛鸭嘴草176 3.14 4.07 1.35 8.56 狗牙根100 1.78 4.65 1.09 7.52 崩大碗46 0.82 4.07 1.55 6.44 马唐147 2.62 2.9 0.49 6.01 雾水葛26 0.46 4.07 0.5 5.03 车前草21 0.37 1.74 1.92 4.03 铺地黍15 0.27 1.74 0.57 2.58 瓶尔小草31 0.55 1.16 0.64 2.35 蛇莓8 0.14 1.16 0.17 1.47 黄鹌菜 2 0.04 0.58 0.1 0.72 苦麦菜 1 0.02 0.58 0.1 0.7

第十章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第十章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陆地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如在潮湿热带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更替出现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寒温带暗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 我国的植被分区 原则:是分地理地带性和植被地带性,尤其是水平地带性作为基础,并结合考虑非地带性规律。 ①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大兴安岭北部山地、用材基地。 ②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垂直分布带较明显,木材重要基地。 ③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植被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4左右。 ⑤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是我国森林类型中植被种类最为丰富的类型。广东分布于湛江、化 州、高州和阳江一线以南。 ⑥温带草原区域:是欧亚草原区域的一部分。 ⑦温带荒漠区域:本区内有一系列巨大山系,如天山、昆仑山等。 ⑧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发育着以山地森林垂直带为代表的植被。 第二节自然植被的群落类型 一、植物群落分类 分类方法: ①按外貌分类:以优势植物的生活型(生长型)作为分类基础。 森林、矮疏林、密灌丛、草地、稀树干草原、灌木稀树干草原、树丛、稀树草地、草甸、干草原、草甸性草原、真草原、灌木干草原、草本沼泽、木本沼泽、荒原 缺点:把生态学关系差异很大的群落混淆在一起。 ②按结构分类:忽视生态特征,没注意群落与环境的统一 ③按植物区系分类:注意植物生态、生活型和地理型 ④按优势度分类:以优势树种的生态学特征作为基础 ⑤按生态分类:主要以植物群落分布的生态条件或环境状况作为分类基础. ⑥按外貌——生态分类:以群落主要层优势种的外貌(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特征(生活型) 和生态学指标(生态环境)为划分原则。 ⑦按演替分类:强调演替在植物群落分类上的重要性。 (二)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 1.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 主要分类单位分三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其系统如下: 植被型组:如草地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 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样地法就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 (一)样地的设置 样地不就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就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对植物群落 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与地形)一致。(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 漠中的群落。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其方法就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 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就是样方的边 界。 2.样地面积 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 热带雨林2500m2 3.样地数目 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 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4.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 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3)土壤条件。(4)人类影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我国生态学家在《中国植被》一书中,参照了国外一些植物生态学派的分类原则和方法,采用了不重叠的等级分类法,贯穿了“群落生态”原则,即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拄为分类依据,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地理分布、动态演替、生态环境等特征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均作了相应的反映。所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分3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其系统如下: 植被型:凡建群生活型(一级或二级)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如寒温性针叶林、夏绿阔叶林、温带草原、热带荒漠等。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被型联合为植被型组,如针叶林、阔叶林、草地、荒漠等。 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可划分植被亚型。这种层片结构的差异一般是由于气候亚带的差异或一定的地貌、基质条件的差异而引起。例如,温带草原可分为3个亚型:草甸草原(半湿润)、典型草原(半干旱)和荒漠草原(干旱)。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例如,凡是以大针茅为建群种的任何群落都可归为大针茅群系。以此类推,如兴安落叶松群系,羊草群系、红沙群系等。如果群落具共建种,则称共建种群系,如落叶松、白桦(Betulaplatyphylla)混交林。将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同属或相近属)、生活型(三级和四级)近似或生境相近的群系可连合为群系组。例如,落叶栎林;丛生禾草草原;根茎禾草草原等。 在生态幅度比较宽的群系内,根据次优势层片及其反映的生境条件的差异而划分亚群系。如羊草草原群系可划出:羊草+中生杂类草草原(也叫羊草草甸草原),生长于森林草原带的显域生境或典型草原带的沟谷黑钙土和暗栗钙土;羊草+旱生丛生禾草草原(也叫羊草典型草原),生于典型草原带的显域生境栗钙土;羊草+盐中生杂类草草原(或称羊草盐湿草原),生于轻度盐渍化湿地,碱化栗钙土、碱化草甸土、柱状碱土。对于大多数群系来讲,不需要划分亚群系。 群从:是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犹如植物分类中的种。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如羊草+大针茅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目的意义:过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调查,掌握群落多样性调查方法。通过对植 物群落多样性分析,掌握群落内多样性和群落间多样性分析方法;通过对校内外荒地杂草群落多样性的调研,分析人为因素对于杂草生长的影响。 调查内容: 调查的植物包括狗尾巴草(禾本科)、马唐(早熟禾科马唐属)、狗牙根草(禾本科狗牙根属)、灰枝笕、灰绿藜、葎草(桑科)、龙葵(茄科)、臭草(禾本科)、草熟禾、打破碗碗 花等常见野生杂草。 一.基本概念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它只计算给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在数学公式里用S代表。 物种的丰富程度跟纬度呈明显的反比关系。即使考虑高纬度地区地表面积减少等因素的修正,离赤道越远,物种就越稀少。 物种多样性的其它度量包括种群的稀有程度,以及他们具备的进化稀有特征的数量。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群落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群落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差异。城市植物的多样性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是其他生物重要的栖息地,是生物流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并决定其他生物的多样性,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调查研究,对植物群落作综合分析,找出群落本身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类群落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测绳。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 三.内容与方法 (一)样地的设置 1.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 2.取样技术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基础生态学实验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实验原理】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是群落中所含不同物种数量和它们的多度的函数。多样性依赖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或物种多度的均匀性。两个具有相同物种的群落,可能由于相对多度的分布不同而在结构和多样性上有很大差异。 【实验目的】 1、掌握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定方法 2、加深对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群落重要意义的认识

【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样方测绳(4m),卷尺 【实验步骤】 1、选择样方 在人工草地、野生草地中各选取2个1m2的样方。要求每种草地中选择的样方的植物种类要大致一致,生境条件大致相同,且群落结构较为完整,植被覆盖度较大,尽量选择群落中心较为典型的部分。注意要将样方划为标准的正方形。 2、测量并记录样方中植物的总盖度、各物种分盖度、各物种多度,并多次在各个物种中取样测量株高,取平均值记为该物种的平均高度。 3、比较各个样方和两种草地之间的差异。 【实验结果与分析】 测量得到的数据如下表1—表4所示。 (一)人工草地 表1 人工草地样方一中各植物的盖度、多度及高度

表2 人工草地样方二中各植物的盖度、多度及高度 分析与讨论: (1) 人工草地两处样方的植物种类基本一致,但优势物种不同,各植物种类的比例也不同;样方一以绿地早熟禾为主,分盖度大约为87.5%;样方二以酢浆草为主,分盖度大约为62.5%;而该人工草地中播种的是绿地早熟禾,说明样方二被酢浆草侵染较严重。

(2) 各种植物物种在生长时相距紧密,叶片有所重叠,因此各个植物物种的分盖度相加之和会略大于植被总盖度。 (3) 该人工草地中播种的是绿地早熟禾,但即使是绿地早熟禾为优势种的区域内,仍然有较多其他物种如早开堇菜、酢浆草、旋覆花的生长,说明即使是纯人工种植的绿地中也往往不只生长着单一物种,其他物种的种子也会由风媒等方式传播而来,在此扎根生长。 (二)自然草地 表3 自然草地样方一中各植物的盖度、多度及高度 表4 自然草地样方二中各植物的盖度、多度及高度

第三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第三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一、植物群落结构相关概念 1、自然植物群落与人工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指在某一地段内全部植物在时空分布上的综合,在一定的生境条件下,具有相对的种类组成与数量比例和特定的结构与外貌,发挥着一定的功能。植物群落按照其形成可分为自然植物群落和人工植物群落。自然植物群落指植物在长期的历史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群落。人工植物群落是指通过人为干涉,按照人们意愿与功能需求,在模拟与借鉴自然植物群落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植物进行选择、配置、营造与管理而形成的植物群落,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是人工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学者王伯荪将城市植被定义为城市里覆盖的生活植物,是完全不同于自然植被的特点、性质以及生境的植物群落。通过概念的解析,城市绿地植物群落与自然植物群落两者之间的异同在于:首先,植物群落所处生境不同;“城市”为人工植物群落限定了范畴,是以城市环境为背景,伴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人工化典型特征的群落。所涉及的城市环境包含有城市的建筑,小气候、地形、土壤等综合因素,这些都有别于自然植物群落所具有的特征。其次,植物群落生长发育过程存在一定差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多是出自多元化的功能与服务等方面考虑,按照人们意愿进行的植物配置,人为选择决定了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2、植物种植设计与植物群落结构 植物种植设计,与之含义相近的概念有植物配置、植物造景、植物景观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植物种植设计:从美学角度出发,植物种植设计是

利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来营造景观空间,使其充分发挥植物群落或个体的形态、色彩、线条等方面的自然美。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植物种植设计是依据立地条件与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而营造的植物群落,使其满足植物最佳生长状态所需的环境资源,从而很好地发挥生态效益与服务功能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出发,植物种植设计是通过植物的巧妙组合来满足城市中的人们不同的生理与心理方面的需求。由此可见,植物种植设计是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不同植物种类在空间上的布置。植物种植设计是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形成的前提,绿地类型、功能以及种植设计形式的不同,都将会引起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异同。群落结构指某个等级或尺度(种群、群落)的生态系统中不同性状与大小的组成单元在空间上的分布与排列。植物群落结构体现了群落内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群落中个体在数量上的聚集程度,如密度、多度、尺度等;第二,群落中个体在空间上的组合关系,如水平分布与垂直结构等;第三,群落中个体在形态上的分化程度,如胸径、冠幅、树高等。此外,植物群落历经长时间的进化与演替,形成了相对稳定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结构与形态。因此,植物群落结构是不同生态学过程在不同时间与空间尺度上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植物群落各组件结构特征与属性 1、冠层结构特征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树冠有着密切联系,树冠不仅对太阳能等资源的分配起到关键作用,还对林下植物群落的组成及生长变化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树冠的形态、尺度以及健康状况与否对植物活力及生产力起到关键作用。植物群落中不同植物种类所组成的冠层结构在植物群落结

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报告

_____种群密度调查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野外调查时对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上的一个实测数据。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地质罗盘(指南针),GPS(经纬仪),海拔表(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测高仪,望远镜,照相机,大比例地图。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土壤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昆虫采集箱。 三、内容与方法 (一)取样方法的设计 在植被研究中取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这与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有关。常用的几种主要方法为:代表性样地法、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本实验采用代表性样地法。 1、代表性样地法 这是一种根据主观判断有意识地选出某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因此是主观选择取样。用这种方法取得的资料不能用于统计分析,但是却适用于像排序等某些多变量分析技术。 (二)取样技术 (1)标准样方法 (1)样方法:在一块样地单位上选定样点,将仪器放在样点的中心,水平向正北0°,东北45°,正东90°引方向线,量取相应的长度。则四点可构成所需大小的样方。 样方类型: 记名样方、面积样方、质量样方、永久样方。 1. 取样数目 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总面积的5%~10%或1%。 2、样方形状 样方形状为方形、长方形或圆形。 3、样方面积

①样方的范围(最小面积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面积统计植物种类数目,并逐步向外围扩大,同时登记新发现的植物种类,直到基本不再增加新种类为止。 ④植物群落调查所用的最适样方大小:乔木层惯用样方大小为10×10~40×50m2,灌木层为4×4~10×10m2,草本层为1×1~3×3.3m2。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结果与计算 2结果分析

样方法植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植物群落样方法的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掌握两种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掌握掌握植物群落数量指标的确定方法,从中学会绘制种—面积曲线。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习的能力,同时开阔我们的视野。 实习时间:2009年6月06日 实习地点:韶关学院后山 【概况】 (1).找到要设置样方的地点,然后确定样方的面积、形状。 (2).观察样方内有哪些乔木群落,记录各个乔木群落的数量、特征,投影到地面的面积,还有各个群落树木的平均树高,地表情况。 (3).整理样地调查数据和分析植物群落特征。 【实习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 参数的确定(1)密度D:某种群个体的数目/ 单位样方; 【内容】 根据之前记录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①密度(D)=某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样方面积 ②相对密度(RD)=(某种植物的密度/全部植物的总密度)×100 =(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全部植物的个体数)×100 ③.盖度(是指样地中个部植物个体遮盖地面的面积、或它们的地上部分(枝叶 等)垂直投影所覆盖的土地面积。一股用目测估计,按所占单位面积的百分率或十分数表示。基部盖度又称统盖度基盖度或真盖度,是指植物基都实际所占的面 积。)C:在样方中估计某一种植物的盖度。 ④相对盖度RC:相对盖度RC:某种群的盖度/ 样方内全部种群的盖度和= Ci/∑C; ⑤高度H:某种植物体的高度总合; ⑥相对高度RH:某种群的高度/ 样方内所有种群的高度和= Hi/∑H;

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第一节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一、生活型组成特征 人们观察和区别植物群落时,首先关注的是群落中占优势的生活型,正是它赋予该群落一定的外貌形象,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植物群落生活型的组成特征是当地各类植物与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反映。研究表明,一个大地域的典型植被,均有一定的生活型谱(表4-1 ),而且一定的植被类型,一般都以某 一两种生活型为主,各拥有较丰富的植物种类。 表4-1 不同群落类型的生活型谱 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森林均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如对高位芽植物作进一步划分即可比较出差异。 对每一群落,均可作叶级的分析,并作出叶级谱。不同植被类型的叶级谱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往往以某一叶级占优势,并以此与其他类型相区别(表4-2 )。叶面积的大小,与气候带有某种相关性。在热带地区,大叶的比例最高,随着逐渐离开赤道,叶面积较小的类型亦渐增多,而大叶的比例逐渐减少。 表4-2 不同群落类型叶级的比较 表4-3 贝加尔针茅草原生物学类群与生态类群综合分析表 (据内蒙古植被,1985,简化) 对生活型与生态类群组成的综合分析,能够更好地反映群落与所处环境的关系。对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 )草原作此类分析(内蒙古植被,1985)可显示出它的群落重要属性,即中旱生和旱中生的杂类草(双子叶植物)占有很大比重,也表明它的所在地环境并非十分干旱。 以上只涉及生活型内所含种数的多少,进一步分析还需考虑它们在群落中的各种数量特征,才能判别其所起的作用。 二、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植物环境 群落中的各种植物,在群落内占据一定的生存空间,而全部植物(按所属生活型)的分布状况,构成了植物群落垂直的和水平的结构,并将原有生境改变为特殊的群落内部环境(植物环境)。

实验报告:草本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草本群落调查与分析 二、实验目的 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植物种类不同,群落的类型和结构也不相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来更好地认识群落的组成,变化,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状况。同时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群落分析方法。 三、采集方法 1、仪器和材料 样方框(50cm×50cm),皮尺,卷尺 2、测定方法 (1)样地调查: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于2011年3月21日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网络学院门口的草坪上选好样地,在样地中每隔2m 设臵1个50cm ×50cm的样方,共计19个样方。调查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的植物名、株数、盖度、高度及物候相等。 (2)数据分析:本次实验采用重要值作为多样性指数计算和群落划分的依据,而群落多样性的测度选用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和Shannon – Weiner多样性指数H 。 四、实验材料 皮尺、卷尺、25cm*25cm的铝合金取样框。 五、实验步骤 在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旁的草地上,采取东西走向每3米取一样方,每组取3个样方,且实验小组间距离为两米。样方取好后即可统计草本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各自的盖度,频度等数据。 六、实验结果

1、草本植物群落样方测定记录 (1)物种组成 根据调查统计,春季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旁草坪共有草本植物15科24种。其中,主要优势科是禾本科。呈现出整体科数多,但种类稀少、单种科较多的分布特点。 表1 华师网络学院旁草坪草本植物的种类构成统计(取样地点: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旁草坪记录时间:2012-5-10)科种科种禾本科8 车前草科 1 菊科 2 大戟目 1 伞形科 2 蝶形花 1 炸酱草科 2 豆科 1 秋海棠科 1 爵床科 1 苋科 1 鳞毛蕨科 1 玄参科 1 蔷薇科 1 荨麻科 1 (2)相对多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重要值 相对多度。在样方中各种草本植物的平均多度5.26%,相对多度最大的是红花酢浆草,达22.79%。其次为两耳草,相对多度17.73%。 相对盖度。样方中草本植物的平均盖度4.16%,相对盖度最大的是两耳草,达19.57%。其次为地毯草,相对盖度14.56%。在样方中,各种草本植物的多度和植株的多度、植株大小有关,一般是物种株数越多和植株越大,盖度就越大【1】。 相对频度。相对频度最大的草本植物分别有:地毯草和两耳草,均为11.09%;其次是马塘,为9.84%。 重要值是研究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经过调查,重要值最大的是禾本科的两耳草,达48.39%。 实验结果表明,相对多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重要值最大的都是两耳草,因此,该草坪草本植物群落中的优势种是两耳草。

植物群落调查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120*班 姓名懵懂 学号 成绩 日期 2014/6/3 星期二

目录 一、实习目的 ............................................................ 二、实习内容 ............................................................ 三、实习线路 ............................................................ 四、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

一、实习目的 1、认识实习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组成、结构、分布规律、动态变化特征; 2、掌握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3、培养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4、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1)植物群落的概念:地球表面各地区内的植物不是杂乱无章地分布,而是在一定地段形成有规律的组合。任何地段内,具有相同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植物组合。(2)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①植物群落是植物的同住结合,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自然界中环境相同的地段,可能出现基本相同的植物生态类群结合; ②植物群落内各种植物间相互作用。它表现在争夺空间、光线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也可能发生某些相互有利的影响;③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外貌与结构。表现为群落中的植物有机体处于空间上的不同层次与时间上的季相更替,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外部形态;④植物群落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一定类型的植物群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形成,并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⑤植物群落是一个功能集体。主要表现为能量转换和有机质物质生产,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对土壤形成与改造作用,以及群落本身的增长、扩展和更新等;⑥植物群落在空间上占有一定位置,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⑦植物群落在时间上有其形成与发展过程。 二、实习内容 1、环境条件调查: (1)地理位置,植物群落调查地点位于湖北省黄石市湖北师范学院大文家山,

植物群落调查报告

植物群落调查报告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植物地理学实习报告 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 120*班 姓名懵懂 学号 成绩 日期 2014/6/3 星期二

目录

一、实习目的 1、认识实习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组成、结构、分布规律、动态变化特征; 2、掌握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 3、培养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4、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1)植物群落的概念:地球表面各地区内的植物不是杂乱无章地分布,而是在一定地段形成有规律的组合。任何地段内,具有相同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植物组合。 (2)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①植物群落是植物的同住结合,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自然界中环境相同的地段,可能出现基本相同的植物生态类群结合;②植物群落内各种植物间相互作用。它表现在争夺空间、光线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也可能发生某些相互有利的影响;③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外貌与结构。表现为群落中的植物有机体处于空间上的不同层次与时间上的季相更替,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外部形态;④植物群落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一定类型的植物群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形成,并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⑤植物群落是一个功能集体。主要表现为能量转换和有机质物质生产,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对土壤形成与改造作用,以及群落本身的增长、扩展和更新等;⑥植物群落在空间上占有一定位置,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⑦植物群落在时间上有其形成与发展过程。 二、实习内容 1、环境条件调查: (1)地理位置,植物群落调查地点位于湖北省黄石市湖北师范学院大文家山,

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实验2 植物群落的调查及分析 植物群落的调查目的:a.对不同群落相互比较、进行分类,以达到认识和识别群落的目的。b.将植物群落的分布或变异和生境条件的变化加以比较,阐明群落与环境的联系。c.对同一群落类型进行分析,阐明它的内部结构与均匀程度。d.将同一群落在不同时期加以比较,说明它的动态变化规律。不管要达到哪个目的,都要对群落进行调查。群落的数量特征是群落调查的重要内容,在植物生态学日益成为定量科学的今天,尤其如此。 植物群落的样方取样法适用于所有主要植物类群,样方法可以取得群落结构、组成的定量数据,是研究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主要方法,它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详细、可靠,可作为其他调查方法,如估算法、目测法精确程度的对照依据,因而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植物群落取样技术。 在野外实习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个方法,并学会分析、整理样方法所获得的资料,认识实习地区植物群落的特征及分布规律。 1 样方的设置及其面积和数目的确定 实习地区的植物群落有多种类型,各类群落所占据的空间和位置不同,或大或小,或连续或分散。因而在野外进行群落数量特征的研究,涉及的对象是庞大的或无法确知的整体,由于时间、空间和人力的限制,一般不可能,也不需要将全部对象和所有地段进行全面的调查,特别是数量特征,更不可能全部查清。所以一般采用抽样调查技术完成这一任务,其实质是通过调查具代表性、有一定大小面积的植物群落的各项特征,以此估计、推断此类群落的整体特征。这种抽样技术选取的测量地块一般为方形或长方形,所以把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如果选取的地块为圆形,则称为样圆法)。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群落时,将涉及样方的设置(布局)、面积大小、数量等问题。 1.1 样方设置(布局) 样方的面积,可能仅占某个植物群落在一个地段总面积的几百分之一或几千分之一,在大范围内怎样合理设置样方,直接影响着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样方的设置有多种方式,这里介绍三种常见的设置方法,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群落的实际情况而加以选用。 ①代表性取样就是从群落所在空间中,调查者主观选择认为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或有某种特点的地段做为调查样方,虽然这样设置样方,调查获得的资料容易有偏差或遗漏,因而没有系统设置方式真实,也没有随机设置科学,但因为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又能学到调查的基本方法,比较适于野外实习中采用。实际上,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样方设置方法往往成为唯一可供选择的方法。 ②系统取样(规则取样、机械取样)就是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则(方向和距离)确定样方位置,如梅花形取样、对角线取样、方格法取样等,在面积十分广阔的森林和草地中这是一种通用的方法。其优点是布点均匀,定址简便。在群落调查中,就是使样方以相等的间隔占满整个群落;或在群落内设置几条等距离的样带,然后把样方以相等的间距安排在这些样带上。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o岳北农林襦祉大学N O f t fl "W 6 S t A & F U I V 6 r S I t y 2012—2013学年专业必修课 《植物资源调查》实践论文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学院:农学院 班级:植科112班 姓名:马宇丹 学号:2011010175

组员:马宇丹方辉李连军高波加孜依古丽?努拉泰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摘要:根据学校内或学校周边的某些地区植物群落样地资料为基础,对学校周围的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找出群落本身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类群落之间的相互联系。 调查时间:2012-12-10 至2012-12-13 调查人员:高波,李连军,方辉,马宇丹,加孜依古丽 调查地点:杨陵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及其周边村庄 关键词:群落多样性取样测定 正文: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它只计算给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在数学公式里用S代表。物种的丰富程度跟纬度呈明显的反比关系。若考虑高纬度地区地表面积减少等因素的修正,离赤道越远,物种就越稀少。物种多样性的其它度量包括种群的稀有程度,以及他们具备的进化稀有特征的数量。 群落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群落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差异。城市植物的多样性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是其他生物重要的栖息地是生物流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并决定其他生物的多样性,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调查研究,对植物群落作综合分析,找出群落本身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类群落之间的相互联系。 内容与方法: (一)样地的设置 1.取样数目。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