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旅游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旅游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论文

旅游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摘要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由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巨大成功,旅游业作为本地经济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来培养。分析研究旅游业对经济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由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巨大成的影响也成为经济界和旅游界的热点。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很重要,而且对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探讨旅游业对目的经济的影响力,对于促进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旅游业对经济的增长作用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河南省为例,研究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就做出了“以旅游业为龙头,推动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及远景发展规划都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政府制定和完善了促进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了对宏观指导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国旅游业发展仍不完善,本文首先从理论入手,系统介绍了旅游业对经济影响的理论,然后分析了旅游业发展中的优势、劣势、对策,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旅游业经济影响对策

abstract

At present, tourism has become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industry.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huge success, tourism as the leading industry of the local economy and pillar industry to develop. Analysis and study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ourism has also become a hot economic circles and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is important position i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to the statu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Discuss economic influence of tourism on purpos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related industries,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tourism on economic growth h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aking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study the effects of tourism on the economy. Our country rich tourism resources,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with uniqu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articular, in the early 1990 s, the government province has made "to a tourism, to promote all-rou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of the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for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planning will be identified as pillar industry to develop tourism.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provincial government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further, strengthen the macro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But tourism development is still not perfect, in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the system is introduced on 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economic theory, then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conclusion.

Key words :Tourism The economic impact C ountermeasure

目录

摘要 0

Abstract 0

引言 (1)

1理论基础 (1)

1.1乘数效应 (1)

1.2投入—产出分析 (1)

1.3旅游卫星账户 (2)

1.4一般均衡模型 (2)

2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3)

2.1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 (3)

2.2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3)

2.3旅游业带动与外界交流 (3)

2.4具体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3)

2.4.1旅游能够增加内需,回笼货币 (3)

2.4.2旅游业带动相关部门或行业发展 (4)

2.4.3旅游业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5)

2.4.4旅游业能够增加就业机会 (5)

2.4.5旅游业能够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5)

3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

3.1旅游景区配套设施不完善 (6)

3.2旅游行业—散 (6)

3.3缺乏一致的管理体制 (6)

3.4盲目开发旅游区 (6)

4提升经济影响的建议 (7)

4.1加大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 (7)

4.1.1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 (7)

4.1.2发展西部旅游业 (7)

4.2旅游点的人文价值 (7)

4.3区域联合发展 (8)

4.4对旅游业定位 (8)

4.5行业管理 (8)

4.6环境保护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9)

引言

当前,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已发展成为“朝阳产业”之一。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综合性产业,旅游业能够起到改善国民经济结构的作用,对国民经济有显著的影响。旅游业作为崛起的支柱产业,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对经济的改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资料查阅与整理分析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第1章理论基础

评价旅游经济则必然需要建立一定的评价标准收集被评价对象的相关信息,这更适合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

1.1乘数效应

旅游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研究的第一个时期是以利用“乘数原理”为主要分析工具的简单数学模型时期。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所谓“乘数原理”,本来是考察投资增量与国民收入增加量的倍数关系的一种宏观经济模型。乘数原理应用于旅游研究时,变为考察旅游收入的增量和国民收入增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考察旅游就业的增量和国民就业增量的倍数关系。在1996匡林关于乘数理论的几个问题中有所论述。但是乘数关注的是这一变化的最初原因和最终结果之间的关系,而实际过程并不在它的研究视野之内。因而学者又进一步设计出其它模型。

1.2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I/O,Input/Output)可以清楚地显示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的复杂性,解决乘数研究无法回答的旅游区域经济影响的过程问题。有广泛的应用。如2007年宋增文写的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度研究,2010年钟歆玥、钟方雷写的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旅游业产业关联分析。并且分析结果很好的表明了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具有广泛的波及影响作用、相对较强的前向带动作用等特点。但是投入产出分析还存在着局限性,因为它假设:“技术系数”的不变倾向,即在同一张分析表中,一个单位的产品所需的各种投入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即将投入增加一倍,则产出可以增加一倍。投入产出分析的批评主要集中于它相对重视GDP受益于旅游经济的影

响,但是对旅游行业本身受到的影响分析不够,同时忽视进口漏损等问题,甚至完全不考虑其他行业受到的负面影响,这就可能夸大旅游区域经济影响的正面效应。

1.3旅游卫星账户

目前旅游卫星账户(TSA,T o u r i s m S a t e l l i t e A c c o u n t s)已经逐渐成为旅游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研究最重要的工具,在西方发达国家和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加拿大在1994年于世界上首次开发出综合性的旅游卫星账户。与I/O分析比较,TSA的优势比较明显。它也关注旅游消费的类型和数量,并通过小规模的抽样调查,将旅游需求与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即旅游供给)联系在一起。TSA 弥补了I/O所缺失的细节性的游产业信息。但然而,我国目前还采用的是自行制定的国民经济统计账户体系,要利用TSA框架分析旅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影响,还存在着产业分类、指标含义、数据结构等方面的对接问题。

1.4一般均衡模型

旅游CGE模型的建立在实际应用当中必须依托于一个完整的国民核算体系,因此澳大利亚、美国等一般拥有旅游卫星账户、SAM(国民社会核算矩阵)账户的国家及地区应用该模型较为广泛。CGE模型揭示了部门间的相互联系,而且反映出产出的价格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的政策变化对投入价格变化的间接影响,是国外旅游经济影响测度的研究热点之一。宋涛,牛亚菲在2008年《旅游学刊》发表国外基于CGE模型的旅游经济影响评价研究中有详细的总结分析。但这个模型在国内并没有太多应用。我国也可以尝试运用适合自己的软件,运用此理论,以计算路由的影响。

第2章旅游业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2.1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几年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是微乎其微的,旅游业收人在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0.6%。而最近几年则有了显著变化,国内旅游收入达270亿元人民币,旅游业总收人占国内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了6.8%,并明显地呈现出了增长的势头。

2.2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带来了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也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收人。如旅游景区、景点的门票收人,旅游过程中的产品消费也刺激了地方有关生产、储运、销售部门的发展,景区、景点及旅游设施的修建、维护,刺激了地方建筑业的发展,游客增多也引起。国情研究了对交通、住宿、饮食通讯等方面的需求,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尤其重要的是,最近一些年新开发的旅游景区景点大都处在经济不发达地区,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收人水平,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

2.3旅游业带动与外界交流

旅游业发展加强了国内与外界的交流,扩大了对外开放,改善了投资环境。旅游业发展吸引来的不仅是游客本身,也包括了由各方游客所带来的各种信息交流,通过他们,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旅游业的对外开放效果也很显著,首先,发展旅游业本身就是对外开放的一部分,同时它也带来了中外文化交流,商务信息交流以及金融与投资信息交流等等,这又促进了对外开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旅游业发展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与吸引外来投资所要求的环境条件极其相似,所以,旅游业发展对河南投资环境的改善作用非常明显。本国的一些地方紧紧抓住了这个机遇,在旅游招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洛阳孟津县境内的小浪底黄河旅游度假区工程项目就吸引了马来西亚金钻集团的8000万美元投资,占股份70%,同时由中方人股30%,共同开发。

2.4具体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2.4.1旅游能够增加内需,回笼货币

就国内旅游速度而言,它对经济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有助于拓宽货币回笼的渠道,加速货币回笼速度和扩大回笼货币量。目前,居民手中的结存购买力很大,这对市场形成了很大的潜在冲击力。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又缺少直接的个人投资机会。因此,发展国内旅游就成为吸纳居民结余购买力,回笼货币,减少市场压力,促进市场稳定的重要渠道。

2.4.2旅游业带动相关部门或行业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关联性很强的最终产业主导型产业。旅游的发展会拉动其先行产业的发展,而先行产业又会拉动其相关产业或部门的发展,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旅游业的这一经济波动有三条波及线路。一是逆向波及线路,即旅游业的发展会沿着旅游业→生产旅游业中间产品的先行产业→先行产业的先行产业线路,向先行产业发生逆向波及。据测算,旅游业每增加100单位产品的产出,就会拉动其先行产业部门增加74单位的中间产品;二是顺向波及线路,即旅游业的发展会沿着旅游业→以旅游服务为中间产品的后续产业→后续产业的后续产业路线,向后续产业发生顺向波及。据测算,旅游服务产品的17%被其后续产业用做中间产品;三是间接波及线路,即旅游业的发展会沿着旅游业→与旅游也具有消费互补性的产业→这些互补产业的先行产业和后续产业→这些先行产业和后续产业的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产业的路线,向具有消费互补性的产业产生间接波及。旅游业的变化会波及与旅游也具有消费互补性的产业,如交通业、通讯业、文娱康体业、餐饮业、商品等行业进而导致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文娱康体设备、旅游用品和食品制造业、旅馆建筑装修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变化,从而对整个国民经济发生间接波及。

具体来说,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功能表现在: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建筑工程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以吸引众多的旅客为依托。为了适应客源市场的需要,必须兴建、扩建旅游饭店,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建造会议大厦、博物馆、展览馆,建筑城乡道路、车站码头、机场等。与之相应的给水排水、煤气、通讯、供电等配套的市政工程要跟上。这为建筑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航空事业的发展。旅游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空间移动。交通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现代旅游正是现代交通运输业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旅游业的发展,有必然促进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轻工业、商业、工艺美术和农副业的发展。旅游是现代人们生活中一种高层次的消费,它可使多种消费需求得到综合性满足,因此旅游消费就成为了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以轻工业为例,目前我国旅游宾馆和高层建筑中使用的材料、用具轻工业占80%左右,涉及到轻工部门的十几个产业。购物是旅游的重要内容一个旅消费品、游者出游对旅游商品的需求可分为旅游用品、旅消费品、旅游纪念品和免税商品。据测算,一位旅客在异国旅行购物所花费用一般占全部旅游消费的50%,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给轻工业、商业、工艺美术、农副业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

2.4.3旅游业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以及科学技术水平有很大差异,使区域经济发展出现较大差距。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起产业连带功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4.4旅游业能够增加就业机会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就业机会和解决就业问题方面尤其具有重大意义。主要是因为:旅游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需要大量劳动力;旅游业就业的特点是就业层次比较丰富,特别是很多工作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所以可为广大妇女和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提供就业机会;旅游业的发展可带来更多的相关就业机会。根据世界许多地区的经验,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同其所带来其它行业相关就业人数之比为1:5。可见,旅游业创造就业机会的潜力是巨大的。

2.4.5旅游业能够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发挥旅游业关联度强、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必须对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第三产业和相关产叶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第3章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旅游景区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干线公路与旅游区之间连接不畅使一些有可能成为热点的旅游区无法得到开发和利用;二是旅游区内交通设施薄弱, 给游客观光游览带来不便;三是旅游区环保、卫生、电力等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3.2旅游行业—散

促进旅游业长足发展的软硬件环境改善不明显, 特别是旅行社的发展存在小、散、弱、差等问题。据相关统计资料,河南各类旅行社有600多家, 真正形成规模效应,效果好的旅行社所占比例较小,普遍存在着无序和恶意竞争的现象。

3.3缺乏一致的管理体制

旅游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出省旅游市场不规范且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目前,中国旅游业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都远远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一些旅行社、景区景点的管理者、导游人员违规违法经营,任意削价无序竞争,欺客宰客,既侵害了旅游者的权益,又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严重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另外,作为三大旅游市场之一的出国旅游,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而快速发展起来,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市场不规范问题,如虚假广告、违规经营等现象,因此,规范旅游市场,提高导游队伍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3.4盲目开发旅游区

不少地区不顾本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全社会、全民办旅游、旅游兴县旅游兴市的口号,不考虑本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不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就将本地区的一座山、一片水、一条沟作为重大旅游资源,采取大力招商引资的办法予以开发,结果精力没少费,却收效甚微。另外,有些地方政府还存在着短视行为,在不考虑市场容量、发展潜力的情况下,过于乐观估计旅游形势,兴办宾馆、饭店等高消费场所,盲目开发旅游资源,造成短期旅游市场火爆却难以为继的局面。

第4章提升经济影响的建议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旅游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旅游业将从这次百年不遇的大喜事中率先受益。据有关预测资料介绍,在以后的六年中,中国旅游业每年会有50亿元的收入增量,到举办当年会增加100亿美元的旅游收入,来华游客会增加100%,北京的旅游潜力将会远远超过悉尼。各国纷纷看到了中国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市场容量,跨国旅游企业将相继进入中国旅游市场,抢占市场份额。中国要想稳步立足于国内旅游市场,大力发展国外旅游市场,就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旅游业发展过程所存在的问题,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的旅游强国。具体对策与建议如下

4.1加大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

4.1.1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

从吃、行、游、住、食、购、娱这些主要环节出发,从游客的实际需要出发,重点建设为旅游景区(点)配套的通设施,环保、卫生设施,供水、供电设施,安全保障设施,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设施。

4.1.2发展西部旅游业

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点产业来抓,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的资金投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发展旅游,包括利用民间资金和外资。努力营造有利于旅游企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对宾馆、饭店实行与一般工商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价格标准, 积极研究和制定对涉外旅游企业实行创汇、结汇的奖励办法,进一步加大对旅游市场开发和促销的资金投入。4.2旅游点的人文价值

加快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科技创新,深入挖掘旅游景观的人文价值。在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单纯依靠自然资源禀赋和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所提供的粗加工产品已风光不再,依靠现有资源禀赋获得的竞争优势会随着人们旅游兴趣的变化及资源禀赋的消耗而减少。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技术、规划技术、旅游环境保护技术等方面应大力倡导技术创新。旅游产品应由以粗加工、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为主向深加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为主转变,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4.3区域联合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走区域联合发展的道路。旅游业是凝聚力最强的行业,最有条件也最有必要加强联合,通过联合开发、联合促销打破地区壁垒,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全国性的旅游大市场。现代,旅游市场向多元化发展。深化改革, 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业发展, 积极培育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主体。

4.4对旅游业定位

正确定位旅游企业的竞争战略,实行科学化管理。由于未来的旅游业将变成一个受时间和信息驱动的产业,所以旅游企业竞争战略应确定为速度和全球销售,更快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更早地传递产品、服务,对顾客的要求做出更快的反应。发展方向上,加快旅游企业改革步伐, 坚持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方向。4.5行业管理

加强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旅游业的组织领导,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行业的管理,严格控制旅行社的审批权,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进一步规范旅游服务交易,健全旅游者投诉制度,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规范旅游价格,加强监督检查。旅游业是一个特殊的综合性的服务行业,这就决定了从业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要推动院校教育、在职培训、资格认证三项工作协调发展,多形式、多层次开发人力资源,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专业服务水平。对导游人员的管理应坚持属地化、企业化,企业和景区景点必须把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抓起来,省市旅游局要加强对导游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使导游和旅游团队的经营行为在企业和有关部门监督下进行。4.6环境保护

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跨入21世纪的共同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谋求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发展,这就要求在兼顾人类长期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前提下,合理配置资源,使旅游业与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习俗等方面保持和谐的关系。旅游业作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优势产业之一, 新一轮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对旅游业的发展会产生有利的影响。我们要抓住机遇,促进中国旅游业向着生态、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结论

旅游业对目的地和国家都有重要作用,是现代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新兴的第三产业。研究旅游业首先从理论基础着手,一步步点出旅游业与经济的相关性,突出其重要性。旅游业存在很多先天优势,它不仅有各种自然风光,还有人文风光,这些都是本国的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推动了我国经济多方面的发展,带动就业、促进产业调整、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也有需完善之地,基础设施不完备、景区缺乏保护设施、旅游提着不完善、盲目开发等需改进。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还有很多,对旅游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地区构建都有一定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旅游景地需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整顿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开发上档次的名牌旅游纪念品;加强宣传,拓展市场。

参考文献

[1]闫腾滕.国内旅游经济消极影响研究综述.山东青岛:青岛大学研究学院,2012

[2]倪慧颖.河南旅游业发展前景展望与对策研究.经法纵览,总第303期

[3]田爱国、王小旭.旅游业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科技广场,2013

[4]赵新濠、张旭建、杨敏.河南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省情研究

[5]李会宁.试分析河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实践与探索

[6]林梅.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及其经济影响分析.扬州大学,2007

[7]陈金花、吕敏、李翔宇.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分析.老区建设,2008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等挑战,虽然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基本稳定,但汇率不断升级、通胀压力不期而至、外部需求持续变化、资本流动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形势未可乐观,就如温总理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果说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不过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使得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0年前GDP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同期增幅加快1.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4554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689亿元,同比增长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65亿元,增长16.1%。2010年自8月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连续五个月保持在18%以上,国内市场销售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进出口额 201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从月度同比增幅来看,2010年12月进出口受2009年高基数影响,增速正常回落,国内生产的放缓也是导致本月进出口增幅回落的重要原因。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

当前xx宏观经济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现状可以从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着手。从经济增长来看,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复苏缓慢,复苏的基础还稳定;从就业上看,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失业人数上升,社会有效吸收就业,再就业的能力明显不足;从物价上看,当前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水平持续上涨;从国际收支看,总体顺差任然存在,但顺差额在减少。 1.经济增长GDP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日趋佳境。尤其是1996年底中国宏观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以来的十年间,中国经济走过了一段持续“高增长,低物价”的辉煌历程,从而使中国经济彻底摆脱十年前“大起大落”的周期性波动特征。2006年中国GDP更是大增 10.7%,GDP总量首次突破20亿大关。 从长远看,中国庞大的农业劳动数量和“三农”问题仍将是困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有转变的最大难题,尽管我们的工业GDP比重曾高达50%以上,但事实上我们仍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这便是矛盾的症结所在。同时,节能消耗和环保任务十分艰巨。 为此我们国家和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并采取相关措施,大力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国将大力发展无污染高技术的第三产业。 2.就业方面 劳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一国的国民收入中,很大一本分来自劳动力的贡献,因此,对劳动力必须加以充分利用。而劳动的实现就是就业。 只靠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充分就业,必须引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我国目前的失业率是4%,由于产业的转型,许多产业都向高技术方面发展,需要的劳动力急剧下降,由于现在许多企业都需要知识型人才,导致一大部分非知识型人失业找不到工作,在家滞留。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通货膨胀

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做出判断 在多重因素叠加的作用下,2012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持续回落中呈现出加速性和逐步内生性等特点,迫使政府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稳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各类刺激政策开始重返。在现有政策框架和利益激励格局中,“稳增长”将演化为“扩投资”,“微调性”的政策调整将演化为“扩张性”的放松,地方政府将大幅度放大“扩投资”的刺激效应,从而带动投资和消费出现较为强劲的反弹,中国宏观经济将快速扭转2012 年1 —2 季度加速下滑的态势,并于 2 季度末出现触底反弹。但由于外部环境持续疲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深层次结构问题更为严峻等原因,这种反弹不会十分强劲并面临严重的不确定。2012年GDP 增速将呈现“前低后扬”运行态势。 2012年,政府主动把经济增长速度放缓。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的GDP增速为8.1%,创3年来新低。可以看出,中国将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产业结构,未来5—10年发展新兴能源产业,这与“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及的“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谋而合。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对于过去高耗能上市公司存在不好预期,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出现的问题不利于其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扬。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拉开序幕,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开始陷入了一种四面楚歌的困境,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为此,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而这一切逐渐拉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虽然4万亿元的计划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影响,但造成的通货膨胀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滞涨,不利于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扬 自2011年末开始至今,央行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央行仍会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刺激流动性,不过下调幅度有限。就货币供应量而言,2008年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已然导致市场货币供应过剩,并进一步引发通货膨胀,可推断近期不会再度出台类似政策。因此,对于近期货币政策,投资者不宜过分乐观。 美国经济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并未全面开放,但我国的经济目前对外依存度百分比高达一半以上,而国内出口最大的地区就是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对外出口国家的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其需求也会大幅下降,因而势必影响到我国出口,而国内月度出口数据正说明了这一点。外国经济不景气,尤其影响了我国出口企业。由此,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价格的整体上扬 综上,未来几年,我们国家股市不具备整体上扬的条件。然而,我们应注意到,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及证券市场的稳定,是不会让证券价格进行大幅度的涨跌。同时,随着“十八大”这一里程碑的日益临近,最终将导致我国证券价格涨不了又不能跌,即在狭小空间振荡(2200点—2400点)。 意见建议:由于以上的若干陈述分析,笔者建议股市“中长线投资者”应该稍作休息,而“短线投资者”要活跃起来,因为未来几年很有可能会是“短线投资者”的“黄金时间”

宏观经济形势及金融热点问题(提纲)

宏观经济形势及金融热点问题(提纲)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博导雎国余 一.宏观经济形势 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家又面临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企业小胜靠技巧,中胜靠功底,大胜靠企业的凝聚力和企业家的魅力。 企业制胜除了有赖于企业家的正确判断和合理的经济行为,也必须有赖于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正确把握和判断。 宏观经济运行是否正常的衡量指标主要有六个: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居民收入平等状况、进出口贸易、环境保护。 1.29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双重转轨条件下的高增长,低通胀。 GDP平均年增长%,而通胀率出现负增长、低增长。并且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转轨过程中实现的,在全世界没有先例。 当前人们关注的两个经济热点问题: (1).关于当前经济增长是否过热问题。 总的判断:中国经济进入新的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宏观经济运行基本上平稳、快速、健康,但在局部领域出现“过热”和生产能力过剩。政府宏观调控必须采取差别措施。 (2).人民币是否会升值,从而调高人民币汇率问题。 总的判断:人民币确实存在升值的压力,但并不存在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必须看到,人民币存在贬值的可能性。 2.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变。一个重要指标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从二亿八千万下降到二千万左右,恩格尔系数从60%以上降到40%。 3.对外开放取得明显成就。入世是重要标志。 4.经济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国有经济比重在下降,民营经济比重上升,作用加大。 5.上层建筑领域方方面面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深刻变化。 但是,随着渐进式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现出来,成为21世纪一个相当长时期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这些问题是:(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如何真正摆脱困境,提高竞争力,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小幅回落;通胀压力上升,价格调节面临“二难选择”。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全年 GDP 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与 2010 年正好相反,增长 9.5%左右,比 2010 年回落 0.5 个百分点,CPI 增长在 4%左右,高于 2010年 0.7个百分点。 ●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重在“调结构”和“控物价”;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稳增长”;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注重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货币信贷回归常态。2010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09 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恢复性较快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明显增强。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2011 年世界经济形势谨慎乐观。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外需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预计 2011 年我国 GDP 增长9.5%左右,比 2010年回落约 0.5个百分点;CPI 上涨 4%左右,高于2010 年 0.7个

百分点左右。在经济减速、通胀增压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积极稳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社会和谐;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强调审慎灵活,把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信贷规模适度增长,加强利率和汇率调节。 一、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前高后低”,协调性显著增强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1.受政策效应衰减和基数两大因素的影响,GDP增长“前高后低”在外部环境改善、政策刺激和低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下,2010 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前三季度,GDP 增长 10.6%,比上年同期加快了 2.5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 4.0%,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增长 12.6%,比上年同期加快 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 9.5%,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但分季度看,经济增长则呈逐季放缓态势。第一、二、三季度 GDP 分别增长 11.9%、10.3%和 9.6%,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还将有所放缓。今年季度之间经济增长逐季放缓,前高后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数不断抬高。去年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影响明显。二是政策主动调控。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两次房地产“新政”、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和加大节能减排等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尽管 2010 年前 11个月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 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 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

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 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 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 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 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

第一章2016-2020年宏观经济形势总结 第一节2010-2015时期世界经济发展概况2010-2015期间,世界经济整体处于疲软态势之中,各国在复苏之路上走走停停。主要国家相继实施深度的政策调整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10-2015的五年期间,中国面临着高度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国际形势十分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时和势总体对我国有利。 一、2010-2015全球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008年,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重创。此后,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但由于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导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化。2009年全球经济回升,但从2010年开始,增速明显降低。2011年至2014年,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到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形势基本得以巩固,但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从世界经济具体表现来说,本研究分别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贸易、社会问题这五个方面着手,对2011年-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展望。 (一)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回暖 表1.2009-2015年(预测)世界经济增长趋势 单位:%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4年10月。 如表1所示,2009年世界经济经历严重衰退,于2010年反弹至高速增长状态。2011年,发达经济体平均增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速,以及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均比2010年各自增速降低1.3个百分点,说明2011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产出与发达经济体经济产出基本持平。 2012年-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分别低于上年,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是由于自身总需求不足、市场信心匮乏;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则受到自身控制通胀政策的影响以及发达经济体拖累。 2014年,尽管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但增速相比2013年仍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家庭债务调整、缩小财政赤字工作取得进展,增长动力部分恢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则比2013年放缓0.3个百分点。 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表现将略好于2014年,IMF预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为3.8%。 (二)全球就业情况略有改善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失业率大幅下降。2011年-2014年世界平均就业水平有所好转,但各主要经济体就业状况差异较大。此外,以欧元区为典型的青年失业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会导致诸多社会问题,还将长期制约劳动生产率提高。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仍面临着不少下行压力,如企业利润增速低迷,过剩产能仍有待消化,出口需求疲软,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等等。但总体上看,支持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仍然存在。 一、就业形势较为平稳 近几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越来越严峻。在我国,就业吸纳人员最多的就是服务业了,并且这几年来服务业所容纳的就业人员也越来越多,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服务在加速发展,创造了许多的就业岗位,解决了许多的就业人员,这也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发展与就业之间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有一定的增强作用,预计在2015年新增的就业人数可超过1000万人,总体的就业压力不大,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农民工的就业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国家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较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以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物价温和回升 从物价方面来看,我国的工业消费品的物价基本上保持稳定,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处于平稳运行的状态之下,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大。从服务价格来看,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者的工资逐步上涨,使得一部分生活服务品的价格上涨。从食品价格来看,大部分的粮食都增产,粮食价格比较稳定,但是相对来说,蔬菜、肉类的价格会微涨,这可能与劳动力工资上涨有一定的联系。除此之外,从资源产品方面来看,近几年的资源性产品在不断地改革,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涨,出现高物价的局面,这与国家实行的节能减排,提倡节能减排的政策有一定的联系。此外,纵观全国的房地产业,房价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房价实现了小幅度上涨。 三、国民经济依然保持平稳增速 纵观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我国的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其发展的潜力还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 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16.07,0.00,0.00%)产量。四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将有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五是沿海地区通过提高工资解决“招工难”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二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 二、经济增速创危机以来新高点 1.经济并未“过热” 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季回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达到本轮经济回升新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整体快速拉升。

宏观经济形势报告

成绩 宏观形势与市场分析报告 课程名称:金融模拟 专业:金融银行 学号:0819148-0819151 学生姓名:张业陈宁媛严倩璐宓琳晔 2011 年11月

目录 ●全球经济大环境--------------------------------------------1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 ●证券资本市场概况-----------------------------------------2 ●行业分析-----------------------------------------------------3 ●公司财务分析-----------------------------------------------4

一、全球经济大环境 1.世界经济现状简述: 今年注定又是复杂多变的一年,且不说日本因受地震引发核泄漏导致的经济复苏缓慢(日本经济自2010年4季度起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严格来说已再次陷入衰退),从美国的债务上限风暴、评级首次下降;欧洲继希腊经济动荡后各国都日益疲软,欧元贬值;到如今“占领华尔街运动”更是风生水起,大有遍布全球的趋势;不得不令人感叹,如今全球经济形势已经到了一个很严峻的局面,需要国际社会密切沟通,建立良好的风险抵御机制。目前,发达经济体的疲软表现拖累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并为未来的经济稳定增长埋下隐患。联合国预计,世界生产总值将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增长3.1%和3.5%,但是复苏可能遭遇挫折,使得增长降至2%以下。如果一些风险因素转变成为现实的话,部分发达国家甚至可能重新陷入衰退。因此,总体来说,2011年对于大部分国家不是腾飞的一年,而是复苏的一年。之后,笔者想具体表达下对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看法。 2.占领华尔街运动 这是一场对不公金融体制表达不满而举行的运动,始于今年9月17日,上千名美国公民通过互联网聚集在曼哈顿,视图用抗议声、横幅来“占领”华尔街,他们认为那些金融高管正在把他们的获利建构在基层群众的重压、损失之上。你要问是怎样的损失?我们用数据说话,美国人口普查局9月发布的报告,对金融危机三年来美国经济社会状况做出了悲观的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贫困率为15.1%,贫困人口达到4620 万人,为52年来最高;收入在贫困线一半以下的“深度贫困”人口为2050万人,为36年来最高;没有医疗保险的美国人数量从2009年的4900万人上升至2010年的4990万人。同时,美国的贫富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收入最低的10%的人的所得,相比1999年下降了12.1%,收入最高的10%的人同期只下降了1.5%,而同期收入显著增长的唯一人群是最富有的1%的人群,他们拥有总收入的约1/5。显然那社会1%在享受着富裕的乐趣,而剩下了百分之九十多却不得不为就业、生活必需品等发愁。这样极度的社会不平衡必然会引起动荡。 对于此次事件最多的思考是有关于资本主义是否“没有未来”,笔者认为这不是此次事件的本质,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如今经济金融体制的问题,而无关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难道财富的分配不均只出现在资本主义?显然不是,亚洲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贫富差距的显著性也不低。这也是笔者想重点讨论此次事件的原因。这次运动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游戏,而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诱因。健康的金融市场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因为它唤醒了闲置睡大觉的资金,让钱快速流动起来,提高货币使用效率。而当这个市场不稳定的时候,许多危机便浮上水面,这从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噩梦”可以体会到,政府救市是拯救金融市场的最大方法,但是从总体和长远利益看,政府救市就是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满足少数人的贪婪,救的不是百姓,而是金融机构的高管和一些金融投机客,让赌局别散,他们好继续捞钱。 所以,政府一定要理性地分析金融市场,切不可盲目地用简单注资的方式救市,因为政府救市的钱都来自百姓的纳税,决不能牺牲99%的人的利益去满足1%的人的贪婪,否则,必然会引起公众的愤怒。经济大环境的不稳定,已经更加重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迫切性、重要性,因此,好好思考如何正确救市,是各个政府的当务之急。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研究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作者:————————————————————————————————日期: 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由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经过2009、2010年两年的经济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又逐渐恢复。随后2011年和2012年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两年,“复杂性”“多变性”贯穿其中,发展和变化多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过剩流动下通胀压力加大,国际保护主义升温。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更趋复杂,中国处于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国内投资不足,通货膨胀不减,经济周期波动,急需结构调整。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投资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须先由具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始:一、GDP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GDP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GDP绝对额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7.5%,拉动GDP 4.6个百分点;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更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任达轩 2009年,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超常规的经济刺激计划,而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更是值得关注。从加大投资,到刺激消费;从两年新增投资4万亿,到全年新增信贷近10万亿;从减税降费、贴现降息,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一系列刺激方案使中国经济以顽强的“V”形反转。在中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后,我们迎来了2010这个承上启下之年,这是年轻共和国的下一个航程、又一个甲子的开启。2010年无论对于实现经济全面复苏,还是谋求发展方式转变而言,都是关键之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当今的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中国的经济又该走向何方?为此,我们将从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期隐忧、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长期问题和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展望4个部分进行分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一、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 全球经济在经历了2009年第一季度大幅下滑、第二季度降速放缓之后,复苏势头在第三季度开始显现。第三季度,美国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环比负增长的局面,GDP增长率达2.8%;日本经济也结束了连续4个季度的负增长,二、三季度分别增长0.7%和1.2%;欧元区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三季度增长0.4%。中国经济在2009年则演绎了奇迹。从经济增长率上看,如图1所示,中国经济从2009年一季度跌入谷底(GDP增长率仅为6.1%),再到三季度GDP增长率达到8.9%,划出了一个漂亮的“V”形轨迹。更为可贵的是2009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一种均衡的增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全面复苏。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看,如图2所示,2009年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17,924亿元,同比增长32.10%,环比增长2.23%,自年初累计额为168,634亿元。从企业景气及企业家信心指数看,如表1所示,2009年第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4.4,同比增长24.40%,环比增长8.50%。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0.1,同比增长20.10%,环比增长9.90%。由此可知,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经济衰退的低谷,而中国经济已率先在全球经济中实现复苏。 图12008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3季度中国GDP增长率的变动情况 图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情况 部分学者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持续上升的轨道,而中国经济无论是从实体经济指标如钢铁、发电、汽车销量等,还是从楼市、股市等资本市场经济指标,或更具有全局意义的GDP等指标看,经济复苏的基础都已经巩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复苏之快超出预期,目前经济正处于从局部恢复到全面恢复时期,全年经济很可能在今年呈现“V”型复苏。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认为,无论是从生产还是需求看,2009年经济都处于回升的态势,经济增长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研究员认为,中国经济正经历“V”型复苏,并不会出现一些人所担心的“W”型波动。2009年中国经济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式分析我国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重点

一、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现状 (一近年来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 财政政策取向是与对应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均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定调必然以积极的政策措施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保证社会就业率不受较大冲击。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历年财政政策毫无例外全部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这也充分显示了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补充推动作用。 (二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指向 在政策指向方面,财政政策因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质,一般以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和公共福利事业为主。本部分中,我们以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报告中指出,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以财政投资的形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两年来新增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为1.26万亿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政策具体指向需以那些私人资本所无力或不愿进入的领域为主,从而起到补充社会投资失灵的作用。其中,居民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事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是财政政策通常指向的具体领域。 (三近年来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效 最近几年来政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经济形式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从效果上说是值得肯定和认可的。具体来看,金融危机后五年来我国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使得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在“三农”工作领域,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共支出4.47万亿元,建立健全了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国民教育领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达到7.79万亿元,全面实现了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在自主创新领域,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同方讲席教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 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

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