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规划图(全套)

西安规划图(全套)
西安规划图(全套)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全文

近日,备受关注的《西安市2004—2020城市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在建设中出现的新的规模、特色、交通、形态等问题,西安此次总体规划从宏观层面和战略发展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强西安对区域的幅射和带动作用,提升西安的战略地位等问题后进行了修编。 在修编过程中,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及各界专家和市民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支持。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和市长孙清云多次亲临市规划局进行指导,规划局也多次组织各方面专家对规划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根据总体规划,在未来16年内,西安的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人居环境等将会有较大的改变。 一、城市性质和城市特色 本次规划分为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规划在充分研究西安的城市特色后对城市性质做了重新定位,即: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中西部的主城区;陕西省省会。今后,西安将建设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 二、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201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955万人;市区(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未央区、雁塔区、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阎良区以及户县),人口规模为69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525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1030万人;市区人口规模为76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600万人。 用地规模:201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695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为525平方公里;202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788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6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三、城市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7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9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基本社会保障率达到85%,城市化水平达到80%,城市经济规模基本达到我国中等发达城市水平。规划提出要将西安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昌盛、基础设施完备、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生态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社会有序和谐、政治民主文明的国际性旅游城市、浓郁文化特色城市、科教创新城市、产业集群城市、枢纽中心城市、山水生态城市、最佳人居城市和西部金融中心。 四、城市总体布局 采取拉大城市骨架,发展外围新区;优化布局结构,完善城市功能;降低中心密度,保护古城风貌;显山露水增绿,塑造城市个性;南北拓展空间,东西延伸发展的城市布局原则,城市未来主要向西南、东北方向发展;远期主要向北跨过渭河发展。 布局形态为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未来西安城市将按照九宫格局、虚实相当的总体结构,形成几个外围副中心,即在西南方向形成以户县为主的副中心;在东北方向形成以新筑、临潼为主的副中心;在北部方向形成以阎良为主的副中心;在渭北方向形成以高陵(跨过渭河)、泾河工业区为主的副中心;在南部方向形成以长安为主的副中心。五、重点建设的外围新区 疏解老城功能,建设新的行政中心:为了降低中心区密度,更好地保护古城区内历史风貌,

西安市城市发展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 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概要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米,南北最宽约116千米,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地铁18条线路图

西安地铁 地铁1号线 标识色:蓝色起止站:纺织城—后卫寨—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沣东路—上林路—张家村)车站:23站 通车时间:2013年09月15日(1期) 2019年(2期) 地铁2号线 标识色:红色起止站:北客站—会展中心—韦曲南站—车站:21座 通车时间:(一期)2011年09月16日;(南延段)2014年06月16日 最新规划:2号线将向北、向南分别延伸两站,北端终点设在陈家堡,南端终点为常宁宫。 地铁3号线

起止站:鱼化寨——保税区车站:26座(19座地下站、7座高架站)开工时间:2011年05月通车时间:2016年四季度换乘站:与1号线在通化门站换乘,与2号线在小寨站换乘,与4号线在大雁塔站换乘。最新规划:3号线将由鱼化寨站向西南方向延伸5站,终点设于正在建设中的斗门水库(昆明池)畔。 地铁4号线 起止站:航天新城—北客站(北广场) 车站:29座(均为地下站) 开工时间:2012年6月 预计通车时间:2018年换乘站:与3号线在大雁塔站换乘,与1号线在五路口换乘,与2号线在行政中心换乘,与13号线在北客站换乘,亦可在北客站出站转乘西安地铁2号线。 地铁5号线 起止站:一期站点(加注()为换乘车站):(自西向东)和平村--阿房宫⑾--西窑头⑿--汉城南路--新桃园⑻--高新四路--劳动南路⑹--边家村⑺--黄雁村--南稍门⑵--文艺路--李家村⑷--太乙路--兴庆路--青龙寺⑶--岳家寨⑻--荣家寨--长鸣路--月登阁--三殿村--纺织城火车站[1] 二期站点(二期工程):自西向东:和平村-周吴村 -丰镐-镐京-牛角-张旺渠-文教园-中央公园-会展-西马坊-思路风情-王道-曹家滩-交大创新港 开工时间:2016年1月13日预计通车时间:2020年6月30日前 地铁6号线 起止站:南客站—纺织城发展区开工时间:2016年3月 预计通车时间:2020年 地铁7号线 站点走向:香积寺—火车站—洪庆组团(7号线南起长安区香积寺,途径大学城,穿经高新新区、南郊文教区和太白路一线客流走廊,向东折返经西安火车站、浐灞生态区至洪庆组团。) 部分换乘点:与1号线于玉祥门站换乘,与2号线于安远门站换乘,与3号线于科技路站换乘,与4号线于火车站换乘,与5号线于边家村站换乘,与6号线于安定门站换乘。 注:线路具体布设、开工时间等仍然未知,只确认大致走向。

西安地铁线网规划 西安地铁线路图与详细站点

西安地铁线网规划西安地铁线路图与详细站点(图文) 时间:2009-11-09 14:46:35 来源:作者: 一号线:后围寨—纺织城 线路西起西安市西大门后围寨,沿枣园路一路东行,经阿房宫、汉城北路、城西客运站至丝绸之路群雕后,沿大庆路经沣惠路、桃园路、劳动路至玉祥门。线路穿越古城墙后沿莲湖路、西五路、东五路经北大街、解放路至朝阳门,穿越古城墙后,沿长乐路经康复路、西京医院、金花北路、万寿路,西行跨浐河后沿纺北路至终点纺织城车站。线路全长23.9千米,设车站17座。 远期规划一号线西延伸段:从一号线后围寨车站沿西兰公路一路西行,跨渭河后沿咸阳市人民路至咸阳市人民广场,长度约12.5千米;一号线东延伸段:从一号线纺织城车站东北向跨灞河,经洪庆、斜口镇至临潼,长度约17.4千米。 功能定位: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东西向主客流走廊。线路起点后围寨为西安市对外交通的西大门,后围寨连接西宝高速、西兰公路、西户公路、快速干道、西宝高速疏导线等,是西安市西向对外交通枢纽;终点纺织城东向连接西潼高速、西潼公路、西蓝高速、西韩公路等,是西安市东向对外交通枢纽。线路连接西郊汉城路、玉祥门,城市中心北大街、解放路,东郊金花路、长乐路以及城区内城西客运站、西安客运站、康复路批发市场、长乐路客运站、半坡客运站等大型客流集散点和长途客运枢纽。远期规划一号线向西延伸至咸阳市人民广场,为西咸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向东延伸至临潼旅游度假区,可大大促进西安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及沿线土地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西安作为国际级旅游城市的地位。因此,从一号线在城市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在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分析,将其确定为规划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 二号线:铁路北客站—韦曲 线路北起规划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西安北客站,向南经城运村,沿未央路经张家堡、方新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0.17 (1)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试行稿)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3) 第四章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 (15) 第五章建筑间距 (24) 第六章建筑退让 (25) 第七章建筑高度及空域保护 (30) 第八章建筑基地的绿地 (31) 第九章地下空间利用 (32) 第十章停车场 (33) 第十一章建设引导措施 (35) 第十二章附则 (3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西安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 本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分类(见《表1》)。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依据《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见《表2》)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城市分区:西安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依据建设用地所处区位分为城市更新改造区、城市新区、新城及县城、乡镇四个层级控制。(具体分区见附图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六条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容积率,下同),应按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人口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居住项目及用地规模1万平方米以上的非住宅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照本规定表3《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3》)及表4《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4》)的规定执行。 对于不适用本表约束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量在满足建筑后退距离、停车、绿地率、消防、日照、卫生视距、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容量、抗震、防灾、人流集散等规定的前提下,以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指标为准。 表3 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 区位 住宅建筑类办公建筑类商业建筑类 教育科研建 筑类 工业建筑类多层中高层高层多层高层多层高层—— 城市更新改造区≤28% ≤25% ≤20% ≤50% ≤40% ≤60% ≤55% ≥20%,≤ 45% ≥30%,≤50% 城市新区≤28% ≤25% ≤20% ≤40% ≤35% ≤50% ≤45% ≥20%,≤ 40% ≥30%,≤50% 新城及县城≤28% ≤25% ≤20% ≤40% ≤35% ≤50% ≤45% ≥20%,≤ 40% ≥30%,≤50% 乡镇≤28% ≤25% ≤20% ≤35% ≤30% ≤40% ≤30% ≥20%,≤ 35% ≥30%,≤50%

西安地铁规划

1号线(一期) 后卫寨——纺织城 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于2008年10月开工,预计2013年9月通车运营。线路西起市西大门后卫寨站,经三桥站,沿枣园路一路东行,经皂河、汉城路、枣园站后,沿路经开远门、劳动路至玉祥门站。线路穿越古城墙后沿莲湖路、西五路、东五路经洒金桥、北大街、五路口至门站,穿越古城墙后,沿长乐路经康复路、门、万寿路、长乐坡站,西行下穿浐河后经浐河、半坡站后沿纺北路至终点纺织城站。线路全长23.9千米,设车站19座,全部为地下车站:后卫寨-三桥-皂河-枣园-汉城路-开远门-劳动路-玉祥门-洒金桥-北大街-五路口-门-康复路-门-万寿路-长乐坡-浐河-半坡-纺织城,与2号线在北大街站换乘,与3号线在门换乘。 2号线(南段) 会展中心——韦曲南 地铁2号线南段工程于2009年10月开工,预计2014年6月建成,并与2号线一期工程贯通运营。线路北起会展中心站,绕电视塔继续南行,经三爻、凤栖原、航天城站后设终点站韦曲南站。全线共设4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三爻-凤栖原-航天城-韦曲南,与2号线一期在会展中心站贯通运营(与1号线在北大街站换乘,与3号线在小寨站换乘)。线路全长5.9公里,设车站4座,全部为地下车站: (会展中心)-三爻-凤栖原-航天城-韦曲南 运营时间 首班车:北客站始发——6:15;会展中心始发——6:30; 末班车:北客站始发——22:20;会展中心始发——22:35。 计费方法 单程票:6站以2元,7至10站3元,11至17站4元,17站以上五元; 购买单程票采用自动售票:在自动售票机选择目的车站及票数后,投入纸币5元、10元或硬币1元,即可出票和找零。找零面额为5元纸币或1元硬币; 单程票为IC卡式,只需要在入站闸机处感应便可进入付费区;出站时只需将车票塞入出站闸机的插票口即可;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0.17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3) 第四章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 (15) 第五章建筑间距 (24) 第六章建筑退让 (25) 第七章建筑高度及空域保护 (30) 第八章建筑基地的绿地 (31) 第九章地下空间利用 (32) 第十章停车场 (33) 第十一章建设引导措施 (35) 第十二章附则 (3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西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西安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 本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分类(见《表1》)。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可兼容性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依据《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见《表2》)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城市分区:西安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依据建设用地所处区位分为城市更新改造区、城市新区、新城及县城、乡镇四个层级控制。(具体分区见附图1)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六条建筑基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容积率,下同),应按照本章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人口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居住项目及用地规模1万平方米以上的非住宅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参照本规定表3《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3》)及表4《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容积率控制指标表》(以下简称《表4》)的规定执行。 对于不适用本表约束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量在满足建筑后退距离、停车、绿地率、消防、日照、卫生视距、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容量、抗震、防灾、人流集散等规定的前提下,以修建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指标为准。 表3 西安市各类建设用地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

西安城市空间风貌管控总体构思

西安城市空间风貌管控总体构思 ——以西安市城市设计导则为例 吴淼,米炜嵩 摘要:立足于西安市城市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要求,结合现状城市空间风貌建设的存在问题,在总结梳理国内外理论研究和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西安市城市设计导则,指导西安市城市空间风貌管控。通过编制导则,优化和完善西安现有规划管控体系,提升西安市城市空间风貌管控水平,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关键词:城市设计导则空间风貌精细化管理西安 1、新型城镇化时代的西安城市空间风貌诉求与问题 1.1 西安城市空间风貌建设的新要求 西安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悠久厚重的历史缔造了西安在华夏文明、中华历史中的地位。西安的城市建设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演进史,西安历代城市建设一直尊崇传统营城的法则,呈现了自周、秦、汉、唐、及至明、清的完整历史画卷,其中隋唐长安城更是第一个严格按照规划建设的城市,是古代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史上最辉煌壮丽的篇章。伴随着国家“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西安的城市建设在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突出特色,彰显气质,践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战略的重要挑战。西安作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负载了更多的历史期待和新时期的责任担当。如何切实有效地践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战略,使城市建设凸显传统文化,探索一条属于西安也适合西安的特色之路,始终是西安规划人的追求。 1.2 西安城市空间风貌建设存在问题 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是西安的城市文脉和灵魂,使隐性的文化内涵体现于显性的城市建设中。西安城市空间风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下城市空间风貌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2.1城市空间风貌特色不够鲜明 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空间的急剧扩张,西安既有的城市特色和建筑风格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空间风貌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风貌分区模糊,风貌特色需要进一步凸显;历史文化片区的文化内涵需进一步挖掘;建筑设计群体控制需要加强,部分“豆

西安市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VIP专享】

西安市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摘要: 一、第四轮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西安市1995-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以来,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布局、道路交通骨架、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近期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城市骨架尚未拉开,“中心集团、外围组团”的城市结构模式尚需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依然存在。 1、城市建设用地十分紧张等,国务院批准我市1997—2010年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为13.5万亩,到2002年底我市城市建设实际占用耕地已达到了12.37万亩;到2003年底我市城市建设用地实际所剩无几。在城市土地的使用上,古城区利用强度过大,南郊、北郊土地过紧,东郊、西郊土地开发利用偏低,全市现 有土地利用失衡。这些问题都需要制定新的规划来进行调整。 2、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省委、省政府于2002年提出了关于加快关中“一线两带”经济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这些措施都对西安城市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3、西安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依托关中城市群,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城市竞争力,在更大范围内研究西安的发展环境,是西安今后发展的先决条件。西安与咸阳是关中经济带的核心区,两市在经济发展中已提出了“西咸一体化”发展思路,因此,西安在关中城市群中必须进行重新定位,提升城市的幅射力。 4、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开发区发展速度较快,高校扩招,教育科研用地发展需求也较大,已提前完成了各项规划指标,急需尽快提出建设发展的新思路,使开发区的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以便有效管理。 5、撤县设区的机遇:临潼县于1997年撤县设区,长安县也于2002年撤县设区并入西安市。行政区划的调整扩大了城市规模,适应了城市急速发展的需要,按照2002年5月15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行政区划调整的城市,应当及时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综上所述,我市总体规划修编势在必行。 二、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展 2002年10月,西安市政府组织编制了“西安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对西安的城市定位、战略发展目标、产业调整方向、空间发展方向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建设、综合交通和城市特色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研究成果,为第四次总体规划修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7月,市政府向建设部作了专题汇报,征求了建设部对西安修编第四次总体规划的意见。2004年1月,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同意修编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同意正式修编。2004年8月20日,建设部和省建设厅联合组织技术审查组对《西安市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进行了审查,原则通过《纲要》,并下发了《关于反馈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审查意见的函》。根据建设部审查意见,我市对《纲要》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开始规划成果修编工作,29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同时展开,2004年12月基本完成了规划修编成果草案。成果包括文本、图纸和附件三部分,附件包括说明书、29项专业规划、10个专题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等。2005年1月28日,国务院曾培炎副总理听取了我市第四轮城市规划修编工作汇报,认为“本次规划修编原则是正确的”,规划草案“内容比较充实,思路清晰”。要求我市加以完善后,尽快上报。按照曾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简述古都西安交通和城市空间布局的相互关系

简述古都西安交通和城市空间布局的相互关系 李颖 3130100303 园林1301 这周清明去西安古都旅游,顺便考察一下西安的交通和城市空间布局的相互关系。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文献记载多,城市建设较为频繁,我简单阐述其中的几个时期和现在的交通城市布局。 交通会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规模和总体布局。城市的形成必然包含交通的发展,而且一般现有过境交通,然后沿线发展成城市,再对城市的内部交通进行不断的建设完善。紧接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城市规模的扩大,从而产生拥挤和一系列的交通问题,速度成了交通的改进方向。交通工具的提速,也进一步扩大了人们出行范围,基本上城市和交通速度的协调结果是1小时出行范围圈,即城市扩大的同时,人们仍然能够以1小时左右的时间达到城市边缘。 一、历史的西安 秦朝: 秦朝都城最初兴建于渭水之北的咸阳,后来扩展到渭河南岸,现今西安。 从栎阳到咸阳:栎阳在现今西安阎良区武屯东北,是秦朝在西安境内建立的第一个都城。栎阳城交通便利,,北却戎狄,东通三晋,位于渭河北岸的交通枢纽,兼顾南北。 栎阳成呈长方形,东西2500m,南北1600m。三条东西干道横贯全城,东西城墙各有单个城门;三条南北向干道只有两条通向城外。南北城墙个

开辟两个城门。 但是由于栎阳在渭水以北,距离渭水还有一段距离,无法控制渭河的航运。并且距离函谷关和武关不够便利,与魏国争夺河西之地的重要性下降,难保都城的位置。但是咸阳正处于东出函谷,西去雍陇大道的渭河渡口之上,直接控制贯穿关中平原的主干道,与诸雄逐鹿中原更加近便,咸阳还控制了东南翻越秦岭到达荆楚的武关大道,可以和出国争夺中南的战略要地。咸阳在东向三晋与北通戎翟两方的优势也没有削弱。总之咸阳市关中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重要的军事战略基地。所以在商鞅的第二次变法中,秦国定都咸阳。 秦昭王时,秦国由于国力强盛,开疆扩土,秦人顺理成章向南发展。渭北有咸阳宫,渭南修建了兴乐宫、甘泉宫、章台、诸庙、上林苑等,秦昭王欲通咸阳和兴乐二宫,造横桥。 秦始皇时,通过渭桥、复道、甬道、阁道吧渭南和渭北相连,于是形成了渭

西安地铁规划样本

地铁五号线分一、二两期建设。 五号线一期西起西郊和平工业园, 东至纺织城火车站。最新发布的规划显示, 这条线路全长25.2km, 共设21座车站, 其中高架线1.1km, 高架站1座。五号线一期底将全面开工, 计划2020年建成运营。届时, 乘客在五号线上将可一览雁鸣湖、浐河的风景。 五号线二期将向西延伸至渭河畔的交大创新港, 线路全长20.1km, 其中地下线为3.2km, 其余均为高架线, 共设车站13座, 其中11座高架站。 6 和五号线一样, 地铁六号线也分一、二期建设。 六号线一期自南客站至劳动南路站, 线路全长19.9公里, 均为地下线, 设车站15座, 车辆段1处, 总投资118.37亿元。计划上半年开工建设, 2020年底建成通车。

今年6月, 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六号线二期工程沿东、西大街避 绕钟楼方案, 这标志着西安未来将形成以钟楼为中心的东西、南北两 条地铁换乘线路, 届时将大大缓解钟楼附近的交通压力。 六号线二期自劳动南路站至一号线起点纺织城站, 全长19.7公里, 均为地下线, 设车站16座, 计划明年8月份开工建设, 争取2020年底 与一期工程同步开通试运营。 地铁六号线站名( 暂定名) 一览 六号线一期: 南客站、侧坡、纬二十八路、纬十八路、 西部大道、锦业二路、锦业路、丈八六路、丈八四路、 丈八一路、省游泳馆、木塔寺、科技路、劳动南路 六号线二期: 丰庆路、西关正街、贡院门、广济街、钟 楼、大差市、东关正街、兴庆路、咸宁路、万寿南路、 东胜北路、田家湾、纺南路、纺五路、纺三路、纺织 城 8 西安地铁规划最新修编方案已将地铁八号线调整为环线, 北沿凤 城二路, 东沿幸福路、万寿路, 南走丈八东路一线, 向北沿沣惠南路、唐延路一线, 至大兴东路转向东, 沿朱宏路向北止于凤城二路。地铁环 线可将城市各片区紧密地连在一起, 快速分散客流, 缓解换乘压力。八 号线周长近50公里, 比二环还要大一圈, 与北京地铁十号线相近。这 条环线将于”十三五”时期开工建设。

西安地铁线路规划图

西安地铁线路规划图 一号线:后围寨—纺织城 线路西起西安市西大门后围寨,沿枣园路一路东行,经阿房宫、汉城北路、城西客运站至丝绸之路群雕后,沿大庆路经沣惠路、桃园路、劳动路至玉祥门。线路穿越古城墙后沿莲湖路、西五路、东五路经北大街、解放路至朝阳门,穿越古城墙后,沿长乐路经康复路、西京医院、金花北路、万寿路,西行跨浐河后沿纺北路至终点纺织城车站。线路全长23.9千米,设车站17座。 远期规划一号线西延伸段:从一号线后围寨车站沿西兰公路一路西行,跨渭河后沿咸阳市人民路至咸阳市人民广场,长度约12.5千米;一号线东延伸段:从一号线纺织城车站东北向跨灞河,经洪庆、斜口镇至临潼,长度约17.4千米。 功能定位: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东西向主客流走廊。线路起点后围寨为西安市对外交通

的西大门,后围寨连接西宝高速、西兰公路、西户公路、快速干道、西宝高速疏导线等,是西安市西向对外交通枢纽;终点纺织城东向连接西潼高速、西潼公路、西蓝高速、西韩公路等,是西安市东向对外交通枢纽。线路连接西郊汉城路、玉祥门,城市中心北大街、解放路,东郊金花路、长乐路以及城区内城西客运站、西安客运站、康复路批发市场、长乐路客运站、半坡客运站等大型客流集散点和长途客运枢纽。远期规划一号线向西延伸至咸阳市人民广场,为西咸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向东延伸至临潼旅游度假区,可大大促进西安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及沿线土地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西安作为国际级旅游城市的地位。因此,从一号线在城市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在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分析,将其确定为规划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 二号线:铁路北客站—韦曲 线路北起规划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西安北客站,向南经城运村,沿未央路经张家堡、方新村、龙首村、自强路至北门,线路穿越古城墙后,沿北大街经莲湖路,绕钟楼沿南大街至南门,穿越古城墙后,沿长安路经南稍门、友谊路、省体育场、小寨、八里村至长延堡,绕电视塔继续南行,经长安区长安北街、长安南街至终点西寨村,设终点站韦曲站。线路全长26.4千米,设车站20座。 远期规划二号线从西安铁路北客站向东北方向延伸至草滩镇陈家堡,长度约为6.13千米。 功能定位: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线路将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西安北客站、张家堡广场、城市中心北大街及钟楼、南郊省体育场、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国际展览中心、长安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串联起来,沿途分布有张家堡客运站、城北客运站、明德门客运站等长途客运枢纽。线路北端连接西铜高速、西延高速、210国道,南端连接西康高速,是南北向对外交通要道。二号线与一号线构成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十字骨架,是线网中的骨干线。 三号线:新筑—侧坡村 线路北起灞桥新筑镇,向南延伸至香湖湾后折向西南,跨灞河后南行经浮沱寨、辛家庙,沿东二环经长缨路、长乐路、互助路、咸宁路、建工路至西影路后折向西,沿西影路经三兆路、大雁塔、小寨、吉祥村继续西行,经太白南路、唐延路、丈八北路至周家寨后折向南,经东焦村、袁旗寨、邓店新村至终点长安侧坡村。线路全长44.3千米,共设车站30座。 功能定位:该线路为东北、西南走向。线路起于新筑镇,沿城市主要客流走廊东二环敷设,毗邻西安浐河综合开发区、兴庆公园,经国家级历史文物景点大雁塔、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安科技产业园等客流及人口密集区,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规 定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三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四章建筑规划管理 第五章道路、管线工程规划管理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西安市城市规划的实施,在保持古都风貌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郊区以及本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在本市城市规化区内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领导。 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是本市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辖区内的规划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市规划管理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集中领导,统一管理,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协调发展。 第二章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五条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第六条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须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由市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城市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编制分区规划的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审批外,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批准机关备案;但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重大变更的,须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八条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区改建必须依照城市总体规划,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第九条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第十条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区改建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实施。需要变更规划的,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经批准的各类开发区建设应当服从城市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概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概要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简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204千M,南北最宽约116千M,总面积10108平方千M,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9区4县。到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830.54万人。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13%的增长速度,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737.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25.33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2.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40%,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3.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是国家重要的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近期陆续安排了国家级公路、铁路、战略物资储备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重要的工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建设工程,这些大型工程的落实,已经超出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改变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

城市道路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

Urbanization and Land Use 城镇化与集约用地, 2019, 7(3), 87-97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d011390316.html,/journal/ulu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d011390316.html,/10.12677/ulu.2019.73010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Urban Road and Spatial Pattern —A Case Study of Xi’an City Yang Sun1,2,3, Manping Xie1,2,3, Famei Shang1,2,3 1College of Tourism and Geography Scienc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2Key Laboratory of Plateau Lake Ecology & Global Change, Kunming Yunnan 3Yun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Geographical Proces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on the Plateau,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Aug. 16th, 2019; accepted: Sep. 5th, 2019; published: Sep. 12th, 2019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mutual influence mechanism of urban road network structure and urban spa- tial pattern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for exploring the traffic problems and rational layout of urban spatial pattern. Taking Xi’a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road development and urban spatial pattern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1996, 2006 and 2016.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impact of road construction and urban spatial pattern is mutually synergistic. Road construction affects the change of spatial pattern, and the spatial pattern also determines the direction of road construction; 2) The spatial pattern of Xi'an is developed in the form of “checkerboard” and “radia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oad is also distributed along with the pattern of spatial pattern, forming a “three-horizontal, three-vertical, three-ring and eight-radiation” pattern; 3) Due to the disorderly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road construction cannot fully cover this area, showing a scattered spatial pattern. Keywords Development of Urban Road, Evolution of Urban Spatial Pattern, Xi’an City 城市道路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 孙杨1,2,3,谢曼平1,2,3,尚发美1,2,3 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 2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