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由微粒构成1

物质由微粒构成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探究物质构成的基本观点与意识。

(2)知到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粒构成。

(3)知到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构成。

二、教学流程

首先设置构成物质结构的情景(通过试验来完成达到效果)

【师】:今天老师将与大家一起进入一个关于物质结构的神奇世界,而各位手中的蔗糖将是进入这个神奇世界的钥匙哦。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我们手中的蔗糖,你可以看到什么?

学生:蔗糖是由一粒一粒的小颗粒组成的。

【师】:嗯,是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看到了蔗糖,所以我们可以确定蔗糖的确是存在于我们眼前的。【师】:那么,当我们把蔗糖溶解到水当中以后,蔗糖不见了,蔗糖到哪里去了?蔗糖是不是消失了?

学生:蔗糖没有消失,蔗糖跑到水当去了(有可能会说出蔗糖以某种微粒的形式扩散到溶液当中去了)。【师】:那么请问,你是怎么确认蔗糖没有消失而是跑到水当中去的呢?

学生:因为糖水的味道和蔗糖的味道是一样的,都是甜的。

【师】:回答的真好,蔗糖没有消失,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溶解了蔗糖的糖水的滋味与蔗糖的滋味都是甜的,只是当蔗糖溶解以后就以一种非常小的,小到无法用肉眼看到的微粒存在于水当中或者说扩散到水中。(配合ppt)

过渡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并强化这种意识

【师】:我们把这种微粒就叫做蔗糖分子。蔗糖就是由无数个蔗糖分子构成。分子的种类有很多,所以由分子这种微粒构成的物质种类自然也就很多了。比如,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水就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构成的,这就是水分子(配合ppt)。

【师】:今天老师有幸请到了一位特邀嘉宾水分子。有请水分子。(出示水分子模型和放大的水分子模型ppt 图片)

【师】:这是一个放大无数倍的水分子模型,从这个水分子模型里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了3个小球。

【师】:那么请你再猜测一下这三个小球与这个水分子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学生:这三个小球构成了水分子。

【师】:回答得很好,如果老师现在拔下一个小球,这还是水分子吗?当然不是了。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水

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也就是刚才大家所指的那三个小球,我们把这种构成分子的微粒称为原子。一个水分子就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ppt配合)。分子的种类之所以丰富这是和原子的种类以及原子的排列顺序分不开的,如果我们现在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水电解我们不难发现原来通电后一个水分子被拆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这些原子进行重新组合两个氧原子就可以构成一个氧气分子,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气分子(边模型演示),而氧气就是由许许多多的氧气分子构成,氢气就是由许许多多的氢气分子构成(ppt配合)这就如同大家可以用26个英文字母拼出许许多多的英语单词一样。

【师】:再比如说起着保护地球不被太阳紫外线暴晒的臭氧就是由许许多多的臭氧分子构成的,一个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ppt配合);

【师】:我们再看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学生:由许许多多的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师】:对,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又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师】:当碳燃烧不完全时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气体,在冬天,由于操作不当,特别容易发生这种气体的中毒事件,在北方种情况更为突出。那么一氧化碳气体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学生:由许许多多的一氧化碳分子构成。

【师】:而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又是由(让学生配合我展示出的ppt图片接着往下回答)

学生:一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

ppt提问:在新屋装潢好以后,有一种叫甲醛的气体是对人体有害的,那么构成甲醛气体的分子是什么分子?(配合ppt,也放出甲醛分子的模型图)

学生:甲醛分子。(我补充:甲醛分子的构成相对刚才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分子而言就比较复杂了,它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师】:那么从刚才的学习中,大家想一想你可以得到一个怎样的结论?

学生: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分子这种微粒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师】:这个结论的得到相信这位同学是动过脑筋了,但是老师觉得这个结论还不够严谨,但是不怪大家,由于我们刚才所举的例子都是由分子所构成的,而事实上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物质也的确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是分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介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把刚才的结论进一步的完善。

学生:一部分物质是由分子这种微粒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师】:“很好,现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学生:老师,那么除了分子外还有其他什么样的微粒可以构成物质呢?

【师】:问得好,对阿,除了分子外还有哪种微粒可以直接构成的物质呢?刚才提到的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的物质吗?答案是肯定。我们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金属就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比如,金银铜铁这些金属就分别是由金原子,银原子,铜原子,铁原子直接构成的。

ppt提问:下列金属是由什么原子构成的?铝、锌、镁

【师】:好,我们经过了刚才的学习后,我们是否又可以把刚才的结论作进一步的补充了?

学生:可以。

【师】:谁来补充?

学生: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同时原子也是直接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师】:很好,补充得相当。我们知道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有些物质也可以直接由原子构成,我们还知道了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大家想知道原子的结构又是如何的吗?

学生:想。

【师】:“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刚才所得到结论,总共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那是因为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才如此轻松的得到这个结论。但是大家知道吗?我们人类从得到这个结论并且用实验仪器观察到分子原子来验证这个结论却整整的走了几百年的时间。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认识,虽然有些认识对于今天的人类来说不一定是正确的结论,但是对于那个时代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沿着人类探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足迹去揭开原子结构的神秘面纱。

第三、由历史的发展逐渐让学生知道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组成。

【师】:“在人类探究原子结构的过程中,有这样几个人起到了突出的贡献。汤姆生、卢瑟福。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他的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仅仅就是一个类似实心球的微粒,无法再分,(ppt 配合)后来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研究低气压气体放电现象时发现了比原子还要小的电子,他的实验还证明了电子是一种带负电荷并且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的微粒。因此原子并不是最小微粒。而汤姆生所发现的原子模型就叫做西瓜模型(ppt配合)。其实科学家都知道,原子是不带电的。既然电子是原子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在原子中一定还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并且正负电荷的总量一定相等。在原子内部,正负电荷又是如何分布的呢?许多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在众多的科学家中卢瑟福的实验是最具说服力的。”

【师】:“1911年,卢瑟夫和他的助手已作了这样一个实验(flash动画配合)他们用一束高速运动的α粒子流轰击一片很薄的金箔,金箔虽然很薄但是也是由100层左右的金原子构成的。α粒子是一种带正电荷的微粒。大家想一想如果原子的结构就如同卢瑟福之前的科学家所说是实心的话,α粒子撞击过去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α粒子会被反弹回来,要么就钉在里面了,即使穿过去的也会很少。

【师】:不错,的确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事实上有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模仿卢瑟福实验的flash动画后告诉老师。

学生:没有出现我们刚才所估计的情况。

【师】:的确,卢瑟夫和他的助手和我们一样并没有看到预先设计的结果,反而发现绝大部分的α粒子通过金箔并按原方向行进,约有万分之一的α粒子改变了方向发生了散射,还有极其个别的粒子竟被反射回来。”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呢?”

学生:“”(万一回答成速度太快,所以把金箔打穿了,我“如果是因为速度快把金箔打穿了那么就应该是所有的α粒子都按原方向行进,又怎么解释约有万分之一的α粒子改变了方向发生了散射,但是还有个别的粒子竟被反射回来呢?显然这种解释是不成立的。”)

学生:可能原子是空心的,或者说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空隙很大。

【师】:“刚才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没有发生方向改变的α粒子很可能是从某些间隙中穿过的,而发生散射和被反射回来的α粒子则可能碰到什么质量比较大的东西了,并且这种质量比较大的物质体积不会很大而且是带正电荷的,对吗?可以想象原子或许不是实心的,而且极有可能在原子的正中心有一个体积不大但是质量不小的物体,卢瑟福认为这个体积不大质量不小的物体是就是原子的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量称为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电子所带电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半径约为10-15仅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乒乓球,那么原子核只有大头针的针尖那么小(ppt配合) 。绕着原子核作高速运转的是电子,因为在原子核之外,所以就叫核外电子。”(ppt配合)

【师】:假设原子核带n个单位的正电荷,1个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则核外电子电子数目与原子核所带电荷的数目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应得结论: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师】:我们一直在说构成物质这些微粒是十分微小的,那么到底有多小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来进行感受。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后,无色的溶液变红色。一滴酚酞溶液中有多少个酚酞分子呢?通过计算可知约有10亿亿个酚酞分子。请你算一算这个数是地球人口60亿的多少倍。每个酚酞分子由2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根据这些数字你能体会原子、分子有多么小么?

所以人类一直到了1982年在IBM公司的苏黎世实验室发明了可分辨10-10m大小物体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后才使人们第一次清晰的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分子与原子。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拼图。请大家选择信封中有用的信息拼组出你心目中的理想的组合,撕开双面胶黏在白纸上。

注:学生在拼组时候要关注学生拼组的过程,发现不对的要及时纠正。

然后选出几位学生的拼组,评价,在学生的拼组的基础上最后进行总结性板书并最后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学习了物质的结构,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的物质有的是由分子构成,有的是由原子直接

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比较小却占据了整个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因为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所以可以知道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即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至于还有没有构成物质的其他微粒以及原子核的结构又是怎样的我们就留在下节课来讲。

第四、课内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

物质

原子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的教学设计

分子的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2、过程与方法: (1)、建立分子、原子,完成对化学变化现象的微观解释;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教学方法】 交流讨论、实验探究、合作归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板书)§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引入)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它们的性质也不同。 (提问)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什么特征呢?(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微粒间有空隙) (创设情景)(提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呢?阅读教材P63图3-6 (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小结)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我们今天首先学习分子 (板书)专题一分子 (创设情景)说明分子的真实存在:金秋十月桂花香、“流感”、“非典”时期带上口罩、 (提问)什么是分子呢?

(板书)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由氢分子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强调是保持化学性质,是否保持物理性质呢?氧气是无色的,而液氧是淡蓝色的) 分子有什么特点呢?阅读教材P64第二段 (归纳) 2、分子的特点: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一滴水中含有1.67X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3.0X10-26千克) ②、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③、分子间有间隔;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初中化学中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呢?(氢气、氮气、氧气、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提问)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吗?用化学式表示氢分子?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高锰酸钾固体的颜色为_______,高锰酸钾溶液_______色。 2.冰、水、水蒸气是同种物质吗?___________;干冰和冰是同种物质吗?____ 3.水的电解和水的蒸发是同种变化吗?你能解释吗? 4.汞俗称水银,可作为温度计的材料,你能解释原因吗? 水能否作为制作温度计的材料呢? 夏天,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你知道原因吗? 二、合作~研讨~点拨 活动一、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 [观察实验] 见课本中p63的“观察与思考” [现象记录] 【实验1】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_____。 实验2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实验2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_____ [观察实验] 见课本中p63的“活动与探究”。 [现象记录] 实验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实验1说明了什么?实验2说明了什么? [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_____ 三、总结~反思~提升 1.活动一、活动二。 2.反思“预习交流”中的第4题,你能用微粒的观点来分析吗? 3.你能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解释“预习交流”中的第2、3题吗? 4.沙尘暴现象的存在能证明微粒具有运动的性质吗?海绵能够吸水的事实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性质吗? 5.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是多少? 50ml酒精与50ml酒精呢? 6.从热水瓶中倒完开水,塞瓶塞时,瓶塞总是往上蹦,这是什么原因? 四、自检~反馈~巩固 【课堂反馈】完成课本中“练习与实践”1-6题。

微粒构成物质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微粒构成物质 抚顺市胜利中学md 一、知识网络建构 分子 原子核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电子 阴离子 离子 阳离子 二、考点全息整合 考点1、原子结构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注意:原子时不显电性的,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考点2: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1)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形成()离子。非金属元素的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形成()离子。 (2)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个(氦为2个)。是一种()结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注意 1、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He为2个)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3、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在离子中: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考点3: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2)表达式 (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 注意:(1)电子质量很小,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4: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注意: 1、由于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因此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

粒子也有多种。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铁由铁原子构成,铁原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 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其他条件下,可以再分。3原子团与原子分子区别 三、专题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微粒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离子 B 分子 C 原子 D电子 2.在教室里也能闻到教室外的花香,原因是 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之间有空隙 3.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1.物质可以再分; 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二、微粒的性质 1、微粒是运动的(闻到花香说明构成香气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2、微粒间有空隙(半杯酒精和半杯水混合后小于一杯) 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的性质:A、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B、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C、分子之间有空隙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硬度等,都是大量分子的集合体表现出来的。不能说一个氧气分子的状态是固态、液态或是气态。 四、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小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题〗1. 判断:分子大,原子小。 2.判断: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3.简答: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描述氢气燃烧的化学过程? 五、原子的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中子(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小结:①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如氢原子中中子数为零;②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③质子数与中子数没有等量关系;④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同。 四、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注》(1)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单位为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试题及答案

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1.品红扩散的实验证明了()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分子在不断运动着的 C.分子是看得见的粒子 D.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屋里喷了香水后充满香味 B.化学实验室内充满药品味 C.汽车疾驶而过,车后卷起烟尘 D.用樟脑保存衣物,衣柜内充满樟脑味 3.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事实是() A.冰受热融化成水 B.面粉中掺和砂糖 C.各为10 mL的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 D.打满气的气球可以被压缩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混合物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 C.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D.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糖水是纯净物 B.分子很小,没有质量 C.分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粒子 D.在水汽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了 6.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7.将深色的衣服和浅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 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色染料中的 () A.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 B.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 8.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 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 发生的变化是() 9.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D.分子是静止不动的微粒 10.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 B.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C.氧气加压降温形成液氧 D.1体积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小于2体积 1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在日照下比在阴暗处干的更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 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 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 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通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 法的教育。 3.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教育中结合中科院通过原子绘的中国地图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教学 过程中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组织对铟、锑等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和修正,对学生进行 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点、难点: 1.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 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思维方法。 2.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4.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5.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3、知道物质、分子与原子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分子、原子等微粒的抽象理解

§3-2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二)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 2、知道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4、熟悉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原子核的结构、离子的概念

专题复习《微粒构成物质》教案

专题复习《微粒构成物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认识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能说出微粒的三种基本特征;学会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能运用微粒的角度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及原子中粒子的带电情况。 4、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会画出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会辨别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现象的分析,得知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和微粒的基本特征。使学生进一步建立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和思考宏观物质,学会建立宏观和微观的思维方式。通过微粒的模型构造来了解微观粒子的结构,知道微观结构决定宏观物质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通过物质的微观学习,让学生体验物质的微观世界,培养学生的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和分析等能力。认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物质及运动的科学视角是化学不同与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形成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及微粒的基本特征,能运用微粒的角度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难点】1、能运用微粒的角度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通过微粒的模型构造来想象微观粒子的结构 2、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辨别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一瓶香水,然后喷洒香水,让学生闻到香水的味道。 [设问] 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水的味道? 二、合作交流 1、微粒的基本特征 [设疑] 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香水的味道呢?你们有看到香水的粒子吗? [填空] 现象说明物质是由构成,这些微粒的小、小,这些微粒在运动。[设疑] 为什么我们可以将空气打进车轮胎中? [填空] 微粒之间存在。 [投影] 物质状态的变化微观三维模拟动画。 [填空] 物质微粒之间的间隙:固态液态气态(填“>、=、<) 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填空]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投影] 干冰是由构成的,铜是由构成的,金刚石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和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设计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设计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一中学吕甫金 一、理论指导 1.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中,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自我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我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在文化基础中强调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2.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各种各样的示例进行分析、概括得到理论性知识,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这个学习过程是很有意义的。在这一过程中,对具体示例选择和分析,对概念关键特征的提炼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影响概念学习的重要因素。 所以,我认为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科技、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分析课标后我们可知,这个课题隶属于《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个版块,学生需要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树立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念,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及其三态变化。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学习情境,运用简单的实验启发学生感知和想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本节课的内容是继教材前两章的学习,在学生认识氧气、二氧化碳、水等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之后,从宏观世界步入微观世界的开端。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溶解现象、明了物质结构与化学式之间的关系,也为以后学习金属、酸、碱、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理念 1.化学课堂要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宏微结合与变化平衡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学科特征;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立场。 2.化学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观察、描述与解释简单化学现象的能力;初步运用

物质与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元素之间关系

编织一张“网”,让化学微粒无处可逃 [教学问题]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质与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元素之间关系的相关问题,具体说来就是判断物质的组成、构成及有关分子的构成一类的问题。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由于学习化学的时间不长,对有关概念及其关系都不够熟悉,所以分析解答起来较为困难,常常对题目混淆不清,导致解答出错。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对这种类型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就会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 [教学思路]我们可以整理出几个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见下图),在此基础上,再围绕有关题型的内容归纳出以下四种基本格式,现逐一举例说明。 问题格式一:某物质由 组成;某物质由 种元素组成。(填组成该物质的元素名称或种类) 说明:1、此种题型只是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几组 成 物质 元素 构 成 分子 原子 离子 构 成 具 有 相 同 核 电 荷 数 一 类 原 子 的 总 称 构 成 构 成 得 失 电 子 相 互 转 化

种微粒没有关系,一般只要求填写元素的种类或者元素的名称,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 2、在化合物中不存在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单质或单质的分子。因为化合物是纯净物,如果其中存在单质或单质的分子,那么这个化合物便不止一种成分,显然与概念互相矛盾。所以如果说“二氧化碳是由氧气和碳组成”或者说“二氧化碳是由氧分子和碳组成”等均不正确。 问题格式二:某物质由构成。(填能够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即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的名称)。 说明:1、通常把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如硅等)看成直接由原子构成,而离子化合物(如NaCl等)由离子构成,其余的一般都由分子构成。 2、哪种微粒能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该物质就由这种微粒构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氦气由氦原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但不能说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因为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而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问题格式三:某分子由构成。(填构成该分子的原子名称。) 说明:只填写构成该分子的原子的名称即可,不需要说出个数,因为题目中没有说出分子的具体个数。如: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不能说氧化碳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 问题格式四:一个某分子由构成。(填一个该分子中的含的原子名称及个数) 说明:问题中提到了分子的具体个数,就要回答出原子的具体名称及个数。如: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

微粒构成物质讲义

图灵教育学科教师讲义

联 系 】 辨别: 1.三种微粒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等由构成,金刚石、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构成,氯化钠、硫酸铜等由构成。 2.原子可以构成分子:水H2O 就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一个水分子电解会分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晾晒衣服也是如此;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隔,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原因也是如此。 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的运动速度、分子间隔等发生改变,如挥发、扩散、热胀冷缩、两种液体混合体积减少等。 5.相对原子质量: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它是个比值。所以C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H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即氢原子实际质量是碳原子质量的1/12。氧:16,说明氧原子实际质量是碳原子质量的16/12. 6.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每个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电子质量极小,原子质量主要由原子核决定,即质子和中子。

二、@ 三、化合价与化学式 1.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区别与联系: 化合价离子符号表示方法用+1、+2、-2等表示,标在符号正上方用+、2+、2-等表示,标在符号右上角实例 …联系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离子的电荷数值相等,正负号相同,但位置不同,正 负号与数值顺序不同。 2.化学式的意义 宏观:表示一种物质,及由哪些元素组成 微观:可以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也可以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构成。 量的方面:可以表明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也可以表明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还可以表示物质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 3.化学式的读法与写法 写法读法 单质 ' 金属 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Ca,Mg,P, He,Ar等 直接读元素名称,如钙,镁,磷 固态非金属 稀有气体名称后加“气”氦气,氩气等 非金属气体 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 子数的数字,如N2,H2,O2 元素名称后加“气”,如氮气,氢气, 氧气 化合物 氧化物 一般其它元素在前,氧元素在后,如:CO2, CuO,MnO2 读氧化某,有时要读出各元素的原子 个数,如二氧化碳,氧化铜,二氧化 锰 , 其它化合物 一般金属元素(或氢元素)在前,其他非金 属元素在后,如NaCl,HCl,K2S 读作某化某,从右往左读,如:氯化 钠,氯化氢,硫化钾 3.确定微粒种类的方法: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阴离子。 例题(2011广东湛江赤坎区调研)10.从图3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错误 ..的是( )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随堂练习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一、选择题 1.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2.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变化,这一本质特点使化学处于所有自然科学的中心地位.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B.分子在物理变化中不会发生变化 C.原子化合形成分子,分子分裂变成原子 D.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②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③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⑤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也发生改变⑥氧化铜是由氧和铜组成,因此氧化铜是混合物() A.①⑦⑥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4.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 = n B.m = n +x C.m = n - x D.m = x - n

5.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分子、原子不显电性,离子显电性 C.原子、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解析:A、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 B、由于CO2分子很小,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 C、分子之间有间隔,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 D、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 故选:D。 2.A解析:A、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故A说法错误; B、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或排列方式,故B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C说法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3.C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来保持.如金属单质,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但原子不可分。 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说法错误;因为有些物质有原子、离子构成;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错误,应为化学性质; ③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说法正确,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 ⑤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也发生改变,说法正确; ⑥氧化铜是由氧和铜组成,因此氧化铜是混合物,说法错误,氧化铜是纯净物。故选C。 4.B解析:A、R 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不一定等于n;

微粒构成物质教案

课题微粒构成物质教师赵迎春课型复习课 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含原子团)等都是构成物 质的微粒,并认识分子的主要性质。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知道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5.知道各微粒间的关系,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类、想象、比较、讨论、模型化、归纳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微 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学会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 维方式。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复习课中知识构建的过程,体验求知的 成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多样的,物质是可分的”等辨证唯物 主义认识观 重点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及各微粒间的关系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难点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联系实际→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板书】微粒构成物质 【出示】学习目标 思考回答 阅读 引入新课 明确本节课的复习内 容 环节一 微粒与物质的关系微粒与物质的关系 哪些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分子: 小结:物质原子 离子 练习:请判断 1.硫是由硫原子组成的。 2.CO2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举例说明 通过例子共同总结 讨论回答问题 考察学生对物质与微 粒关系的掌握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并使其更好地理顺二者 之间的关系 对物质的微观构成语 言描述进行更规范化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第四单元 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识点 1、 原子的构成 (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三决定:①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③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 ,Ne 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都是8个电子(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3)相对原子质量 ① 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 ② 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③ 没有单位。 (4)核外电子的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下图)。 上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5)电子电子层的规律: 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②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决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注意: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 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3)、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4)、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 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三位:氧、碳、氢。(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不带电)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反思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感触最深就是以观念统领化学教学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帮助学生在原有的零散的微粒知识的基础上,完善学生的微粒观。 一、从教学设计看 课前延伸部分: 在第一次备课中,让学生自己回顾整理所学的微粒观的知识,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在第二次备课中,通过几个题目,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自主回忆所学的微粒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归纳所学的微粒的知识,费时较多。因此,在第三次备课中,在这两个题的后面又加上了让学生归纳所学的微粒知识。 课内探究探究 第一次备课中,我把与微粒相关的内容都放在课内探究部分,课堂内容太多,学生遗忘比较严重,并且很多简答题学生知道是那么回事,但不知道怎么表达。整个课堂是老师硬拖着学生往前赶。因此在第二次备课中,把部分微粒的性质和构成的知识点放在课前延伸部分,让学生在课前回顾、整理有关微粒的知识,为课堂上完善学生的微粒观做好基础。学生画出水蒸发和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但不知如何解释,因此在第三次备课时将问题分解,让学生在画微观示意图的同时思考一些问题。在自主应用,内化观念部分的题目,第一题与课前延伸有些重复,于是在第三次备课中改为信息题。 二、从效果达成看 本节课主要时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引导学生用微粒的观点去学习化学。主要通过观察、想象、类比、理想模型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进入奇妙的微观世界,反过来会用微粒观的知识去解释宏观现象中的许多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以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思维,帮助完善物质的微粒观。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有课前延伸部分通过构成物质的微粒和微粒性质的运用,引导学生物质的三种表述形式是统一的,化学符号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帮助学生梳理出初中化学所包含的微粒观的内容。在课内探究部分,通过学生的展示,

构成物质的微粒—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构成物质的微粒 复习目标:梳理汇总零散的微粒知识,提炼出物质的微粒观,通过物质的微粒观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自主构建】 请同学们回顾以下知识: 1.下列物质各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干冰____________ 铜___________ 氯化钠______________ 金刚石______________ 2.请同学们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以下事实: (1)在报纸上的一个墨点就含有1018个碳原子,一万个氧气分子连接起来的长度还不到1微 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银温度计可以指示温度的高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的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而水却不容易被压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通电分解分成氢气和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 在初中化学中你学习了微粒的哪些知识 【课内探究】 一、联系整合,形成观念 探究点一:微粒间的关系 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及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有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对照下面的网络图进行说明。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 (填“原子”、“分子”或 “离子”,下同)构成的,硫酸铜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 “阴离子”)其符号为 。 (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 探究点二:用微粒的观点分析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微观结构是物质宏观变化的依据,化学符号是联系宏观变化与微观结构的中间桥梁, 原 子 结合 结合 分解 分子 氢气、氧气、水、氯化氢等 金属、稀有气体等 (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 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钙等 离子 得到或失去电子 结合 (静电作用) 集聚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组成。 2.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情感目标: 逐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教学重点: 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相对质量的计算 原子的构成 探究实验:通过虚拟实验来探究原子的结构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那么我这个物质世界构成的微粒主要有原子(atom)、离子(ion)和分子(molecule)等。 介绍: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红磷、氯化氢、味精、蔗糖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铜、铁、镁、金刚石等都是有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等是由离子构成的。我们人类也是有很多细胞构成的,而细胞则是由许多蛋白质分子构成的。 一、分子和原子 共同点: 1.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2.分子和原子都是微粒

(1)质量小,体积小 18g 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质量大约为3×10-23g 。一滴水与一个水分子比较就相当于是一个地球和一个乒乓球的体积比。 (2)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隙 3.分子和原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能保持其化学性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能保持其化学性质 分析:水通电电解的微观分析 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水分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被解离出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所以在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认识到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 总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分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能分为原子,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又能形成新的分子,即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子???→?分解形成原子?? ?→?重新组合新分子 区分: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改变;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一般认为是不改变的;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改变 注意:我们并不能说分子大而原子小。 联系:原子不但能直接构成物质,而且还能构成分子。 讲述: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分成原子、分子、离子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有什么构成的?原子学说的提出者——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种极其微小,不可分割的微粒。对于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结构到底如何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讨、论证。 展示:汤姆生发现电子的阴极射线的实验过程,并介绍枣糕型原子模型。 展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 现象:绝大部分的α粒子沿着原来的行进方向,没有发生偏转;少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有很大的偏转,甚至是180度。

《1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案

《1 构成物质的微粒》教案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现象,来推导原子的组成; 2.能够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情感目标: 逐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教学重点: 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相对质量的计算; 原子的构成; 探究实验:通过虚拟实验来探究原子的结构。 教学过程: 引入: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那么我这个物质世界构成的微粒主要有原子(atom)、离子(ion)和分子(molecule)等。 介绍: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红磷、氯化氢、味精、蔗糖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铜、铁、镁、金刚石等都是有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等是由离子构成的。我们人类也是有很多细胞构成的,而细胞则是由许多蛋白质分子构成的。 一、分子和原子 共同点: 1.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2.分子和原子都是微粒。

(1)质量小,体积小: 18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质量大约为3×10—23g。一滴水与一个水分子比较就相当于是一个地球和一个乒乓球的体积比; (2)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 (3)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隙。 3.分子和原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能保持其化学性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能保持其化学性质。 分析:水通电电解的微观分析。 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水分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被解离出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氧分子,每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所以在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认识到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 总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分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能分为原子,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又能形成新的分子,即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子原子新分子 区分: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改变;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一般认为是不改变的;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改变。 注意:我们并不能说分子大而原子小。 联系:原子不但能直接构成物质,而且还能构成分子。 讲述: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分成原子、分子、离子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有什么构成的?原子学说的提出者——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种极其微小,不可分割的微粒。对于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结构到底如何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讨、论证。 展示:汤姆生发现电子的阴极射线的实验过程,并介绍枣糕型原子模型。 展示: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 现象:绝大部分的α粒子沿着原来的行进方向,没有发生偏转;少部分α粒子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有很大的偏转,甚至是180度。 提问:请大家来解释一下这种现象的原因?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真题

第三章(一)构成物质结构的基本微粒 一、单选题 1. (2017·深圳)“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C、甲、 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D、乙、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2. 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3. (2017?自贡)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 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4 B、58 C、82 D、140 4. (2017?甘肃)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能量观: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分类观:纯碱和烧碱从组成上都属于碱 D、守恒观: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5. (2017?内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水的三态变化说明分子间具有间隙 B、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C、五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5SO2 D、Al3+可表示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6. (2017?威海)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 量相差不大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7. (2017?上海)双氧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方框内应是() 8. (2017?来宾)下列各种粒子,带负电荷的是()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9. (2017?来宾)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D、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 10. (2017?临沂)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11. 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 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B、“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C、“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D、“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12. (2017?荆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13. (2017?怀化)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构成物质的微粒练习题

构成物质的微粒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品红扩散的实验证明了()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分子在不断运动着的 C.分子是看得见的粒子 D.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屋里喷了香水后充满香味 B.化学实验室内充满药品味 C.汽车疾驶而过,车后卷起烟尘 D.用樟脑保存衣物,衣柜内充满樟脑味 3.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事实是() A.冰受热融化成水 B.面粉中掺和砂糖 C.各为10 mL的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 D.打满气的气球可以被压缩 4.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B. 分子大、原子小 C.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糖水是纯净物 B.分子很小,没有质量 C.分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粒子 D.在水汽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了 6..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 B. 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C. 分子间有间隔而原子间没有间隔 D.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7. 水结冰是由于() A. 水分子不运动了 B. 水分子变小了 C. 水分子化学性质改变了 D. 水分子间的间隔改变了 8. 下列物质属纯净物的是() A. 生理盐水 B. 含冰的水 C. 澄清石灰水 D. 分离液态空气后得到氮气的剩余物 9.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内有很大空间 B. 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D. 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10 .构成原子核不可缺少的微粒是() A. 质子 B. 中子 C. 质子和中子 D. 电子 11.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