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学设计:8 木兰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学设计:8 木兰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学设计:8 木兰诗

1

8 木兰诗

上课素材

知识链接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为训练乐工、制谱度曲、采集民间歌谣等。后人将乐府中搜集编录的诗称为“汉乐府诗”,简称汉乐府。六朝时,乐府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上课笔记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朗读诗歌,复述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诗中的修辞手法,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花木兰的品质。

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学习花木兰的品质。

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质疑法、讨论法。

朗读音频、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成人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最原始版的花木兰形象。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2

3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作品简介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2.生难字词

(1)字音

唧.唧(jī) 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 辔.头(pèi) 溅.溅(jiān) 燕.山(yān) 啾.啾(jiū) 朔.气(shuò) 金柝.(tuò) 策勋.(xūn) 霍.霍(huò) 阿姊.(zǐ) 云鬓.(bìn) (2)词义

①军书十二

卷: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

②旦.辞爷娘去:早晨。

③胡骑.:胡人的战马。

:战事。

④万里赴戎机

..

⑤朔.气传金柝:北方。

⑥赏赐百千强.:有余。

⑦愿.驰千里足:希望。

⑧出郭.相扶将:外城。

⑨著.我旧时裳:穿。

⑩双兔傍地走.:跑。

(3)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同“贴”)

(4)古今异义

4

①木兰当户.织(古义:门;今义:窗户)

②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④赏赐百千强.(古义:有余;今义:强壮,强大)

⑤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古义: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⑥雌兔眼迷离

..

⑦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5)一词多义

①市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②帖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

对镜帖.花黄(动词,同“贴”,粘贴)

③将将.军百战死(名词,将领)

5

出郭相扶将.(动词,搀扶)

④愿愿.为市鞍马(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

(6)词类活用

①问女何.所思(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

②策.勋十二转(名词作动词,登记)

③当窗理云.鬓(名词作状语,像云那样的)

(7)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问女何所思(宾语前置,应为“问女所思何”)

②省略句:愿为市鞍马[省略“此”,“此”指代替父亲出征这件事,应为“愿为(此)市鞍马”]

3.文言翻译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

(给木兰)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厢房的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像云那样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面部装饰物。

(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一)梳理结构

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3):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4):征战沙场。

第三部分(5):还朝辞官。

7

第四部分(6~7):辞官归家。

(二)整体感知

1.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赏析语言写法分析

1.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交流点拨】“赴”和“度”形象地描绘出木兰出征路途的遥远和艰难;“传”和“照”生动地描绘出雄壮悲凉的边塞夜景。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8

【交流点拨】“开”“坐”“脱”“著”“理”“帖”,一系列的动词,传神地表现出木兰归家后的喜悦心情。

2.第3段用排比句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这样写烦琐吗?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烦琐。这是乐府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形象地写出木兰连赴集市,匆忙而有序地购置战马及马具的情景,渲染了战前紧张的气氛,突出了战事的紧迫。

3.“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排比。渲染木兰归家时的喜庆气氛,也表现了家人的喜悦之情。

4.第7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比喻。以双兔为喻,妙趣横生,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令人回味。“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表达了作者对木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步骤四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1.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9

【交流点拨】首先,诗中木兰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纯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完美的女性形象。其次,与故事情节也密不可分。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建功立业后,却又辞官还乡。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

2.这首诗歌中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而复杂,作者是如何作出详略安排的?

【交流点拨】详写的内容有: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

略写的内容主要是战斗的过程。十年征战,寥寥几句就交代完了。

3.从课文内容的详略安排来看,本文作者是想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交流点拨】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完美心灵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这一详一略之间,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0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本诗集中叙述了木兰代父出征的缘由、出征前的准备、征途中的境况、归乡时家人的兴奋喜悦的情景和木兰恢复女儿本色时的一系列行为。塑造了木兰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纯朴的优秀品质。

2.拓展延伸

从古至今,我们也知道许多巾帼英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英雄行为并与同学们交流。

3.布置作业

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11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按照“朗读诗歌——了解情节——疏通文意——揣摩语言——体会主题——背诵积累”的步骤来欣赏这首乐府民歌,课前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实际课堂组织教学当中,效果却不够理想。课后认真思考了一下,最大的原因还是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问题,在这堂课的组织教学上我仍然使用了传统的串讲法进行教学,过分注重了教师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没有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通过这堂课,我认识到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1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8木兰诗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互文、顶真等修辞手法。 3.体会文中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二、能力训练点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象扩写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学法引导】 1.本诗诗韵婉转,朗朗上口,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①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熟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或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至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本文为何如此安排材料的详略?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音频、《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2.有条件的可播放关于木兰代父从军的影视节目片段。 3.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名句、重点词语理解的胶片。 4.学生将重点词语、句子制成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闻名全球的迪士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位奇女子的故事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魅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明确目标

西安市2019-2020学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C卷

西安市2019-2020学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组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B.《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作者安徒生是丹麦童话大师、作家。 C.《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2 .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 . 对下面语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①天空在草面前是屏息低眉的。②草原上天有多大,草就有多广。③天空像是草原的一件总不合体的蓝绸衣。草在长大在与天空赛跑,天空总是输。绸衣接了又接,还是捉襟见肘。④草愿意风和日丽,天就晴;草愿意雨雪风霜,天就阴;草什么也不愿意,天就只好走开,那是夜里。反正得由着草的性子来,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草才不把天看在眼里,它们讨好的是牛羊。 A.①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天空的渺小,赋予小草人的灵性。 B.②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草的旺盛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草的赞美之情。 C.③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草原的辽阔,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D.④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无拘无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 4 .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精品教案

《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教学过程应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内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接受健康的情感教育。 2.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阅读感受;师生相互交流、讨论,学习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3.重视语言的积累、品味和应用,旨在一课一得。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木兰诗》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本单元主要体现爱国感情,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爱国情感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木兰诗》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木兰诗》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语言,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学习各种修辞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结人物塑造的作用;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对话教学法 2.学法:预习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木兰 导入:播放豫剧《花木兰》经典片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这段戏文唱出了女子的心声——女子一点都不比男子差。在家种地纺织、操持家务,在外杀敌立功、保家卫国。这戏文中为女子鸣不平的人物是谁?(花木兰)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形象——花木兰,去听一听她那动人的故事。 二、美读诗歌,读准音韵 (一)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识记字音。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课文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五六世纪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景。 二、文体知识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有训练乐工,制定乐谱,采集歌词等。魏晋南北朝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 三、相关资料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它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她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 四、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 (二)古今异义: 1.军书十二卷 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 2.从此替爷征 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3.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4.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5.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 (三)一词多义 1.帖:昨夜见军帖(文告) 对镜帖花黄(同“贴”,贴上) 2.市: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 3.愿:愿为市鞍马(愿意)

人教部编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练习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语文试题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第8课《木兰诗》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1.1.《木兰诗》是我国________时北方的一首________民歌,选自________(朝 代)________编的《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合称“乐府双璧”。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木兰当.户织(______) (2)昨夜见军帖 ..(______) (3)旦.辞爷娘去(______) (4)万里赴戎机 ..(______) (5)朔气 ..传金柝(______) (6)木兰不用.尚书郎(______) (7)出郭.相扶将(______) (8)出门看火伴 ..(______) 二、选择题 3.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机杼.(zhù) 军帖.(tiē) 可汗 ..(kè hán) 鞍鞯.(jiān) B.辔.头(pèi) 胡骑.(qí) 啾.啾(jiū) 霍.霍(huò) C.阿姊.(zǐ) 红妆.(zhuāng) 溅.溅(jiān) 戎.机(róng) D.金柝.(tuò) 云鬓.(bìn) 铠.甲(kǎi) 燕.山(yàn) 4.对《木兰诗》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5.对第三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事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三、其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知识点总结归纳 《木兰诗》 常考知识盘点 1.资料链接 (1)文学常识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2)文体知识 《乐府诗集》为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是文人专门创作;二是从民间收集。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等。 2.文章中心概括 本诗通过对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纯朴的优秀品质。 3.写作特点 (1)浓郁的民歌特色。本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开篇以悬念“叹息”起笔,接着一问一答,这是民歌创作中常见的手法。全诗用口语写成,生动质朴,生活气息极浓。如“溅溅”“啾啾”“霍霍”这些拟声词,“十二”“百千”这些夸张的数字,“阿爷”“阿姊”这些口语化的称呼,都具有通俗文学的特色,不事雕琢,自然流畅。 (2)大量铺陈排比,感染力强。如文中的“东市买骏马……”“爷娘闻女来……”“开我东阁门……”,这些排比句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起着重要作用,使得整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叙事详略得当。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离家出征、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通假字①著我旧时裳“著”通“着”,穿 ②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③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计,同伴(2)古今异义 ①木兰当.户织 古义:门今义:门第 ②阿爷 ..无大儿 古义:父亲今义:父亲的父亲 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④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⑤雌兔眼迷离 .. 古义: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⑥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⑦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今义:强壮,强大 ⑧策勋十二转. 古义:次今义:旋转 (3)一词多义 ①市:东市买骏马(集市) 愿为市鞍马(买) ②将:将军百战死(高级将领) 出郭相扶将(搀扶) ③帖:昨夜见军帖(文书,告示) 对镜帖花黄(通“贴”,粘上) ④机:不闻机杼声(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重要的事务) ⑤愿:愿为市鞍马(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 ⑥策:策勋十二转(记) 策马扬鞭(鞭打) 执策而临之(鞭子) ⑦何:问女何所思(什么) 水何澹澹(多么) (4)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愿为市.鞍马 市:原意为集市,文中指买 策.勋十二转

(暑期一日一练)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木兰诗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作者不详。《乐府诗集》是我国现存的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诗集,共100卷,12类,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乐府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比较深入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反映的历史背景应该与北魏和柔然之间发生的长期战争有密切关系。当时,柔然经常袭扰北魏。木兰出征,离家渡过黄河后,经过了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南百里)、燕山(燕然山,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这次出击柔然,迫使柔然退到大漠以北。接着,431年灭夏国,436年来北燕,439年灭北凉。在北魏十多年的经营下,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的黄河流域的战乱,北部重新统一。木兰参加了这十多年的统一北方的战争,打败袭扰者,胜利还乡。正因为这样,《木兰诗》千百年来流传不衰,木兰千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乐府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统治者也可借此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人们把由乐府采集的歌谣称作“乐府”,“乐府”从官署名称转变为诗体名称。乐府诗中既有民间歌谣,也有文人诗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译文】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不知怎的)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声声的叹息。

【段析】写木兰停织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译文】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木兰我也没想什么,木兰我也没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哥哥,愿意为此买马及马具,从此代替父亲出征。 【段析】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译文】到东边集市买骏马,到西边集市买马鞍和坐垫,到南边集市买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集市买长鞭。早晨告别父母离开,晚上住宿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的声响。早晨告别黄河离开,晚上到达黑山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的胡马嘶叫声。 【段析】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译文】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着铠甲。将士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将士转战数载胜利归来。 【段析】概写木兰多年的征战生活。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译文】回来拜见可汗,可汗坐在明堂。(给木兰)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财物。可汗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 【段析】写木兰还朝辞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译文】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互相搀扶着出城;姐姐听说妹妹回来,对着门梳洗打扮;小弟听说姐姐回来,霍霍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脱掉我作战时的战袍,穿上我往日的衣裙。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照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出门去看同伍的士兵,同伴都很惊异:同行作战十几年,不知木兰是姑娘。

2020年 第8课木兰诗导学案

第8课木兰诗导学案 知 识 积 累 重点词语 (1)唯. 闻女叹息(只) (2)愿为市. 鞍马(买) (3)旦. 辞爷娘去(早晨) (4)但.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只) (5)关山度. 若飞(过) (6)朔. 气传金柝(北方) (7)木兰不用.. 尚书郎(不愿做) (8)策勋.. 十二转(记功) (9)赏赐百千强. (有余) (10)出郭. 相扶将(外城) (11)著. 我旧时裳(穿) (12)雄兔脚扑朔.. (动弹) (13)雌兔眼迷离.. (眯着眼) (14)安. 能辨我是雄雌(怎么) (15)双兔傍. 地走(靠近,临近)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帖”同“贴”,粘贴。 一词多义 策勋十二转(记) (1)策 (2)强 (3)市策马加鞭(鞭打) 古今异义 :门 :只 (1)木兰当户. 织 户 (2)但.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但 :窗户 :但是,表转折 古义:眯着眼 :跑 (3)雌兔眼迷离.. 迷离 (4)双兔傍地走. 走 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今义:行走 词类活用 (1)愿为市. 鞍马 名词活用作动词,买。

(2)策.勋十二转 名词活用作动词,记。 文言句式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倒装句,应为“所思何”“所忆何”) 节拍的把握 (1)唧唧/复/唧唧 (2)昨夜/见/军帖 (3)可汗/大/点兵 (4)万里/赴/戎机 (5)归来/见/天子 (6)天子/坐/明堂 作者简介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郭茂倩(1041——1099),北宋人,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都是乐府诗集中的长篇叙事诗,被后人合称“乐府双璧”。 内容主旨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不慕名利的女英雄形象。这首诗歌在结尾处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重点难点 《木兰诗》 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 第二部分,写木兰方里征程,十几年征战沙场的生活。 第三部分,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如弟迎接木兰,木“和亲人团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类比,赞美木兰。 中 考 对 接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杼.(zhù) 朔.气(shuò) 复唧.唧(j ī) B.可汗.(hán ) 鞍鞯. (ji ān ) 鸣溅. 溅(jiàn ) C.燕.山(yàn ) 金柝.(tuò) 理云鬓.(bìn ) D.胡骑.(qí) 戎. 机(róng ) 傍. 地走(bàng ) 2.下面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 B.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木兰/不用尚书/郎 D.安能/辨我/是雄雌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面各句的朗读节奏(用“/”标示)和重音处理(文字下面用“.”标示)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B.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驰向/另一个港湾 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 . 下列各句中不是比拟句的一项是()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入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 . 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女儿)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飞奔的马) B.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遂用猖蹶(失败) C.马无故亡而入胡(死亡)卷卷有爷名(父亲) D.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若为佣耕(如果) 4 . 下面加点字注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愿为市鞍马市:买B.赏赐百千强强:强盛 C.双兔傍地走走:跑D.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二、对比阅读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①,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②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③之。育将鬻④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 (注释)①豕(shǐ):猪。②蒲:水杨树。③笞(chī):用竹板、荆条打。④鬻(yù):卖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B.腰白玉之环在腰间佩戴 C.王育少孤贫孤独 D.育将鬻己以偿偿还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鲜肥滋味之享何陋之有(《陋室铭》) B.以中有足乐者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C.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令育与其子同学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3)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从穿着佩戴方面写出“同舍生”生活之奢华,生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木兰诗》导学案学习目标、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1 、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2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3 4、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学习重点文言词汇积累;理清故事情节。学习难点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花木兰。千百年来,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燕()山() 可汗( 机杼) ....) 胡骑() ()气金柝( 朔...)()(理云)(傍地走鞍鞯nbì..()头雄()阿()zǐipècí.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 (1)旦辞爷娘去().(2)唯闻女叹息().(3)出郭相扶将().(4)木兰不用尚书郎()..(5)朔气传金柝()..(6)策勋十二转()..(7)军书十二卷()..(8)赏赐百千强().三、知识积累 1.简介郭茂倩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祖籍太原,编有《乐府诗集》等。 2、简介“乐府” 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祖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满怀激情地记叙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四、初读感知 1.诗歌诵读。 ①听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把握情感。 ③小组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这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木兰的哪些故事?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合作探究. 1.这首叙事诗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木兰的征途和战地生活时,诗中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这跟表现木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概括出主要信息。 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也是文艺创作的永恒追求。坚持唯物史观,不管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8.木兰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新词,能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2、掌握文言重点词的含义,并能够准确的翻译课文。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诗歌的主旨。 【相关链接】 文学常识: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编的《》,是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和《》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听教师范读,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2)正确、流畅、放声地自由朗读; (3)指名几位同学朗读,师生共同纠错并评价。 2、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独立完成。不会的字词小组商量。(1)给加点字注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 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 戎机()金柝()策勋()十二转() 红妆()磨刀霍霍()著()我旧时裳() 云鬓()扑朔()雄雌() 3、初读感知,了解木兰。 (1)说说你以前所了解的木兰,你认为花木兰的故事之所以被人们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2)课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形象?你喜欢吗?跟小组同学说说喜欢的原因。 4、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 【合作探究】 1、开篇写“惟闻女叹息”的作用是什么?从下文看,木兰叹息的是什么? 2、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 3、文中描写了一个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有的同学读后会问“她在军营中十多年,真的没人发现她是女子吗?文章这样写是否有失真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4、文中结尾是吟唱者的赞词,有何作用? 5、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拓展提升】 一、下面是豫剧《花木兰》选段的唱词,读一读,回答问题。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喝喝穿。你要不相信,就往这身上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基础知识巩固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基础知识巩固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基础知识巩固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_____)鞍鞯.(_____)胡骑.(_____)金柝.(_____)策勋.(_____)赏赐.(_____)理云bìn(_____)pèi头(_____)扑shuò(_____)雄cí(_____)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杼.(zhù) 朔.气(shuò) 复唧.唧(jī) B.可汗.(hán) 鞍鞯.(jiān) 鸣溅.溅(jiàn) C.燕.山(yàn) 金柝.(tuò) 理云鬓.(bìn) D.胡骑.(qí) 戎.机(rónɡ) 傍.地走(bànɡ)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市:买 东市买骏马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愿做 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4.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5.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对偶,突出了木兰的忧虑)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设问,突出了识别的困难) 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写出了操办的急切,渲染了紧张气氛,同时又显得井然有序)

6.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7.对《木兰诗》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关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8.8.《木兰诗》是我国________时北方的一首________民歌,选自________(朝 代)________编的《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合称“乐府双璧”。 9.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______)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______)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______)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______)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木兰当户.织(______) (2)万里赴戎机 ..(_________) (3)关山度.若飞(_______) (4)木兰不用 ..尚书郎(____________) (5)出郭.相扶将(_______) (6)对镜帖.花黄(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双兔傍地走.(______) A.走.马观花B.茶走.味了C.车刚走.D.走.亲戚 (2)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安.能辨我是雄雌(______) A.坐立不安.B.安.敢如此C.安.的什么心D.安.个头衔 (3)木兰当.户织(______)

第8课 木兰诗

第8课木兰诗 1、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机杼.声()军帖.()可汗 ..大点兵()()鞍鞯.()辔.头()燕山胡骑.鸣啾.啾()()策勋.()赏赐.()朔.气( )阿姊()著()我旧时裳()磨刀霍霍()相扶将()理云bìn() 扑shuò()雄 chí()阿zǐ()鸣jiān jiān()赴róng()机 金tuò() 2.形似字注音组词 拆()戎()傍() 折()戍()滂() 柝()戊()榜() 析()戌()谤() 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旦辞爷娘去旦()(2)万里赴戎机戎() (3)出郭相扶将郭()(4)双兔傍地走傍() (5)木兰当户织()(6)寒光照铁衣()(7)策勋十二转()(8)赏赐百千强()(9)对镜帖花黄()(10)出郭相扶将()(11)惟闻女叹息()(12)愿为市鞍马()(1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14)关山度若飞()(15)朔气传金柝()(16)木兰不用尚书郎()(17)著我旧时裳()(18)雄兔脚扑朔()(19)雌兔眼迷离() (20)安能辨我是雄雌()(21)昨夜见军帖 ..()(2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23)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24)可汗问所欲.() (25)当户.理红妆()窗户 4、古今异义词 (1)木兰当户织(2)军书十二卷(3)从此替爷征(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5)出郭相扶将 (6)双兔傍地走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 ..尚书郎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 ..十二转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一词多义) (1)、愿A、愿为市鞍马()B、愿驰千里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优秀教案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兰诗》有关的文学常识;反复诵读,理清故事基本脉络,背诵;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高尚情感及爱国热情。总结本文特色;掌握“互文”“复沓”“对偶”“排比”等句式特点,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活动。 2 反复朗读,理解性背诵,讨论理解作品思想。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作品;学生疏通文义;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教与学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下面请几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屏。请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打出几个精彩的镜头。)看后,自然的导入新课。 2、简介《木兰诗》及《乐府诗集》(用课件打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

人教版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木兰诗》教案 新人教版

《木兰诗》 《木兰诗》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木兰诗》教学设计 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提供者 课时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木兰诗》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本单元五篇课文以多样的体裁,通过与祖国息息相关的事物来表现爱国主义主题。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这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民歌的“双璧”。学习《木兰诗》,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帮助学生习得古诗文鉴赏的技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操。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标依据: 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全诗,能结合注释、工具书了解故事的大意。 2.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她的优秀品质,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增强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透彻的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诗详略相宜的写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尽管学生已经进行了上册以及本册一单元中古诗文的学习,但阅读理解古诗文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学习本课时要加强文言词语的积累,以丰富词汇;加强文章的诵读,以培养语感。同时,作为一个鲜活生动的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课文原文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知识点 五六世纪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

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景。 二、文体知识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其职责有训练乐工,制定乐谱,采集歌词等。魏晋南北朝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 三、相关资料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它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她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 四、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 (二)古今异义: 1.军书十二卷 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 2.从此替爷征 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3.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练习新人教版

《木兰诗》练习 一、字音、字形 1. 给加粗的字注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 燕山()鸣溅溅()鸣啾啾()胡骑() 戎机()金柝()著( )衣傍地走() 2.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愿为市鞍马(市:买) B.问女何所思(思:思念) C.万里赴戎机(戎机:指战争) D.赏赐百千强(强:强壮)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问女/何所思 B.关山/度若/飞 C.壮士/十年/归 D.可汗/问/所欲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4)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常识 《木兰诗》是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____________编的《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它属于____________,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____________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三、语言应用 1. 翻译下列句子。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2. 判断下列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髻头,北市买长鞭。()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三、阅读理解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策勋 ..十二转() ②当户理红妆 ..() 2.第①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表达了什么? 3.木兰代父从军的事例,表现了她怎样的精神? 4.从遣词造句角度赏析第③段“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参考答案 一、字音、字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