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多灶性脱髓鞘:

1.多发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患者脑和脊髓内发生多灶性脱髓鞘斑块为其主要表现。

1.1病理:病灶主要位于脑和脊髓的白质内,呈弥散分布。大脑半球大体观可正常,部分人有脑回轻度萎缩及脑沟增宽;切面可见大小不等的软化坏死灶和边缘清楚的灰色斑块,以侧脑室周围和小脑多见。显微镜检查:早期病灶区髓鞘崩解,局部水肿,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中期随髓鞘崩解产物被吞噬细胞逐渐清除,形成斑点状软化坏死灶,可见格子细胞形成和轴索消失。晚期病灶区有胶质细胞与星形细胞增生,网状与胶原纤维增生,形成边界清楚的灰色斑块,直径一般在0.1cm~4.5cm。病灶可新旧并存。重症、晚期患者可见脑室扩大,脑回变平,脑沟增宽和脊髓变细等脑脊髓萎缩改变。偶尔MS可伴胶质瘤,肿瘤起源于多发硬化的斑块。

1.2影像学:MRI T1加权像见多发斑点状低信号病灶,通常与侧脑室壁垂直排列,与脑室周围白质内小血管的走行方向一致。陈旧性斑块呈等信号。由于多发硬化是少突神经胶质-血管髓磷脂复合疾病,因此有5%者,皮质和基底节亦受累,半卵圆中心的病灶可有占位效应。脊髓病灶呈长条形,与脊髓长轴走行一致,一般脊髓不增粗。T2加权像病灶呈高信号,边缘清晰。质子密度加权像有利于显示靠近脑室边缘、脑干及小脑MS病灶。Gd- DTPA

增强扫描T1加权像急性脱髓鞘病灶强化,陈旧病灶无强化。MRI可判断MS的分期:MRI 显示病灶大小不变、病灶缩小或数目减少,则提示为缓解期;若病灶增大或数目增多,则提示病情加重。MRI还可用来随访治疗效果。

MRI平扫示双侧侧脑室周围及深部脑白质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区,T1WI(A、B)呈低信号,T2WI(C、D)呈高信号,未见占位效应

MRI平扫示双侧半卵圆区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区,呈长T1(A)和长T2(B)改变;增强扫描(C、D)病变明显强化

双侧幕上半球放射冠区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区。T1WI(A)为稍低信号,T2WI(B)为高信号,FLAIR(C)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占位效应不明显。

肿块样的ms,但较之肿瘤水肿轻,和对白质压迫的作用。

1.3MS影像学鉴别诊断:

1.3.1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病):Binswanger病与高血压有关,对长期高血压和进行性痴呆的患者,结合脑MRI表现可诊断此病.为老年人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大脑半球白质弥漫性脱髓鞘性脑病。主要累及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等皮层下脑深部白质,多为双侧性,常伴有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痴呆。

MRI平扫示双侧侧脑室稍扩大,双侧额叶深部及放射冠区可见斑片状异常信号区,T2WI (A、B)及水抑制序列(C、D)呈高信号;双侧基底节及右侧放射区可见多灶腔隙性梗塞灶,呈长T2改变。

双侧侧脑室周围及放射冠区对称性月晕状信号异常。T1WI(A)呈稍低信号,T2WI(B)及FLAIR(C)呈稍高信号,占位效应不明显。围绕侧脑室呈大片状,其边缘多模糊不清,可伴有脑深部腔隙软化灶,无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无强化。

MRI为异常信号,多为一侧性,病灶周围有水肿带并有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大部分病灶呈轻度边缘强化、或无明显强化。

MRI平扫示左侧颞叶、岛叶、顶叶斑片状、斑点状异常信号区,T2WI(A、B)及水抑制序列(C、D)呈高信号,T1WI(E、F)呈略低信号,左侧颞叶脑沟内少量出血,呈长条状高信号

MRI平扫示双侧丘脑区片状异常信号(↑),T1WI(A)呈稍低信号,T2WI(B)及水抑制序列(C)呈高信号,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后(D)病变区呈轻度不均匀强化

2.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ML)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多发脱髓鞘疾病,多见

于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淋巴瘤、肾移植后、结核、结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巨球蛋白血症等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岁~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

2.1病因和病理:已证明乳头空泡病毒科的JC病毒和SV-40(Simian Virus 猴病毒)是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的病原体,临床上病毒携带者是否发病还与机体有免疫异常有关。大脑白质有广泛多发脱髓鞘改变,呈散在不对称性分布,小脑、脑干与脊髓病灶较少见,病灶内有少突胶质细胞破坏和星形细胞核变性,晚期病灶呈囊性萎缩。超微结构分析,免疫荧光法及原位杂交研究表明,乳头空泡病毒感染免疫抑制患者脑星形细胞和少突神经胶质细胞为本病的病因。

2.2影像学:病灶远离脑室系统,位于皮层下脑白质,好发于顶枕部,分布不均。早期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随后病灶逐渐融合、扩大。病灶呈低密度,境界不清,无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多数病灶不强化,极少数可有强化表现。病程晚期,可出现脑萎缩改变。MRI显示病灶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为均匀高信号,边界清楚。少数患者有胼胝体水肿和病灶内出血。艾滋病并发本病者,有50%同时累及脑灰质。

3.急性散发性脑脊髓炎:急性散发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n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是一种发生在感染后(例如:麻疹、风疹、天花、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又称感染后脑脊髓炎。偶发于牛痘、狂犬病疫苗接种后。

3.1病因与病理:本病有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病毒感染后诱发自身免疫反应两种发病学说。病灶中心是扩张的小静脉,静脉周围脑组织有脱髓鞘改变,小胶质细胞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病灶可融合成大片软化坏死区。

3.2影像学:早期CT检查可阴性。急性期CT平扫示两侧大脑半球白质、特别是半卵圆中心有弥漫低密度病灶,边界不清,周围有水肿。继之病灶不断蔓延、融合,可挤压脑室使之变小。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慢性期有弥漫性脑萎缩。MRI病灶呈异常信号,边缘呈波浪状,境界清楚。

A and B, ADEM. Axial FLAIR spin-echo MR scan shows multifocal subcortical hyperintense foci with confluent white matter disease in basal ganglia. C and D, MS. Axial FLAIR spin-echo MR scans show high signal foci similar to ADEM. MS lesions were more likely enhancing, ovoid, periventricular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long axis of the ventricles than ADEM lesions.

(A) MRI brain (T2 weighted) in MS showing well demarcated lesions in the region of the 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B) MRI brain (T2 weighted) in ADEM showing a large mass-like les ion in the white matter. (C) MRI brain in ADEM

showing multiple large les ions with poorly defined margins and relative periventricular sparing.

3.3鉴别诊断:

4.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罕见脑部慢性感染,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

4.1 病因及病理:由麻疹病毒引起。本病广泛累及大脑白质与灰质,也可侵犯脑干、小脑、

丘脑及颈髓。大体观脑外表正常,触之较硬,可有弥漫性脑萎缩,以额、颞叶为著,皮质偶有小灶坏死。镜下见神经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有噬神经细胞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严重浸润,胶质细胞增生明显,伴有白质脱髓鞘改变。有时在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的胞核中及胞浆内,可见特征性的嗜酸性包涵体。

4.2影像学:表现为大脑皮层和皮层下脑白质的多发斑片状病灶,T1加权像呈低或等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少数病例有脑膜或脑实质强化。晚期累及脑室周围白质。胼胝体、丘脑、基底节及脑干亦可受累。本病的mri改变无特异性。

大脑皮层轻度萎缩,白质高信号

5.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是一种罕见的脱髓鞘疾病,好发于慢性酒精中毒者,病因不明。

5.1病因及病理:桥脑基底部中央处对称性脱髓鞘,从中缝处开始,向两侧发展,髓鞘脱失严重,但神经细胞与轴突仍相对完整,无炎性反应。显微镜下主要表现为髓鞘破坏,神经元、轴索和血管相对完好,胶质细胞的胞浆肿胀和核浓缩。病灶可扩散至桥脑被盖,并向上波及中脑,不累及软脑膜下及脑室周围区。除桥脑外,约10%的病例,在基底节、丘脑、皮层下白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和小脑亦可见散在的脱髓鞘病灶。

5.2影像学:CT平扫示桥脑基底部低密度区,无占位效应,一般不侵犯中脑和向后侵犯中央纤维束。病灶常累及前额叶,偶可累及外侧基底节、丘脑、大脑皮层下白质;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MRI平扫示急性期患者桥脑上部中央出现三角形、或对称性圆形、卵圆形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的病灶,增强扫描有显著异常强化;不累及脑室周围白质区,但大脑皮层下白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丘脑、纹状体、中脑和小脑可见散在异常信号病灶。MRI为本病首选。

5.3鉴别诊断:

5.3.1脑干炎症:MRI T2WI(B)及水抑制像(C)示中脑内片状欠均匀高信号(↑),T1WI(A)病变区与脑实质信号相等

5.3.2脑干肿瘤:右侧桥脑近小脑半球占位。T1WI(A)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B)

脑白质病变的特点及影像特征

脑白质病变的特点及影像特征 全网发布:2011-06-23 19:48 一、概论 有多种疾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脑白质,而脑白质病灶又分为原发和继发性两类?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毒、变性和外伤等疾病的白质病灶,属继发性脑白质病;原发于脑白质的疾病称原发性脑白质病,简称脑白质病( Leukoencephalopathy ).脑白质病按发病时髓 鞘是否发育成熟再进一步分为2类: 1?先天性和遗传性脑白质病 此类脑白质病通常又称之为脑白质营养不良( Leukodystrophy )或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Heredity Leukodystrophy ),髓磷脂的产生、维持和分解异常是脑白质髓鞘形成障碍的病因?这类疾病通常包括: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类球状细胞型脑白质营养不良、海绵状脑病、亚历山大病、皮质外轴突发育不良等 2. 获得性脑白质病 获得性脑白质病主要指已经发育成熟的正常髓磷脂被破坏,即:脑白质脱髓鞘 (demyelination )疾病?它主要包括:多发硬化、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急性散发性脑脊髓 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胼胝体变性、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和同 心圆硬化等? 2、正常脑白质的结构、发育及影像诊断 (一)脑白质的结构 脑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而神经纤维分有髓和无髓两种?有髓神经纤维的外周有髓样结 构包裹,称之为髓鞘?在电子显微镜下,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突起末端的扁薄膜包卷轴突而形成?一个

板层”样结构,其主要 少突胶质细胞有多个突起,分别包卷多个轴突,其胞体位于神经纤维之间 ?一个轴 突可被邻近几个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包绕, 这些突起相互融合,形成轴突外层 绝缘”的髓鞘. 髓鞘伴轴突一起生长,并反复包卷轴突多次,形成多层同心圆的螺旋 化学成份是类脂质和蛋白质, 习惯上称之为髓磷脂?由于类脂质约占髓鞘的 80%, 呈嫌水性, 带离子的水不容易通过, 而起绝缘”作用.当其受损时,较多水进入髓磷脂内, 引起脑白质的 水含量增加. (2) 脑白质的发育 髓鞘形成是脑白质发育的最后阶段 ?胎儿在宫内第3个月~6个月期间,自脊神经根和脊索、 从尾侧向头侧发展开始形成髓鞘 ?出生时,已经有相当数量的髓磷脂位于脑干、桥脑臂、内 囊后肢和半卵圆中心的放射冠等部位 ?其成熟过程主要发生于出生后,并持续到 20岁以前, 脑白质的髓鞘终生都在改建 ?后天性脑白质疾病的病灶在脑内呈弥散分布,通常病灶较小, 不引起脑形态结构的显著改变,但是各种脑白质病的晚期均导致脑萎缩 ?少数先天性脑白质 疾病可引起脑体积增大,多数亦不引起脑的形态改变 (3) 影像学表现 1 . MRI 表现 MRI 是显示脑发育过程中脑内各种解剖结构形态变化的最佳影像学手段,显示脑白质髓鞘 发育成熟过程也以 MRI 为首选?在T1加权像上,无髓鞘的脑白质呈低信号,随 髓磷脂出现 并成熟,脑白质逐渐变为 高信号?相反,在T2力口权像上,无髓鞘脑白质呈高信号,随髓磷 脂成熟,脑白质信号强度 逐渐下降?通常,在出生后头6个月~8个月,监测髓磷脂发育,以 T1加权像为佳;而出生6个月后,则以T2加权像更为敏感?(髓鞘越多、T1信号越高、T2 信号越低) 脑白质各部位髓鞘形成和成熟并非同步进行,而有先后顺序 ?足月健康新生儿,在丘脑、小 脑臂有髓磷脂沉积;1个月后,内囊后肢也可见到髓磷脂沉积 ;6个月时,在视放射区、内囊 前肢、放射冠及中央前回均显示有髓磷脂沉积 ;8个月时,额顶叶脑白质出现髓磷脂沉积 ;1

医学影像学重点 自己整理的

5、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 的年龄。(对诊断内分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综合征有一定价值) 6、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见于炎症、 肿瘤、肉芽肿) 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消失,骨皮质边缘模糊。 1、骨质疏松:指一定体积单位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 钙盐都减少,但故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变细,间隙变宽。 2 骨质软化: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 量减少。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7、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 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也见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 3、骨膜增生: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新 生骨。通常有病变存在。X线:骨骼密度上升,骨皮质、小梁增厚。 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 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9、 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 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Colles’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答:Colles’骨折为桡骨远端3cm范围内横行或粉碎性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跌倒时,前臂旋前,手掌着地,引起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观察患肢呈银叉畸形、刺枪刀样畸形。 X线表现为:桡骨骨折远端向桡侧、背侧移位,掌侧成角,可见骨折线。常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尺骨茎突骨折。 1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 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11、骨“气鼓”(骨囊样结核):骨干结核初期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 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故称为骨“气鼓”或骨囊样结核。 12、骺离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骨折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 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3、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14、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由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15、肺门角: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的夹角,称为肺门角,而相交点称肺门点, 右侧显示较清楚。 16、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 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包括: ①原发浸润灶②淋巴管炎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17、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 代替,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气肿、肺出血、肺结核、肺泡癌等。 空洞:是由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Image Diag no sis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71 (理论总学时32/实践总学时39)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相关各专业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病的基本病变影像学变化。 (二)了解影像学诊断的成像原理,诊断价值及其限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发展概况。 (三)了解影像学中各种检查方法,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应用范围,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 (四)学会观察、分析各种影像的表现、方法和诊断原则。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是以解剖学、病理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要 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基础知识。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临床CT 诊断学》李果珍主编《X 线诊断学》荣独山主编《CT 与 MRI 影像解剖学图谱》姜树学主编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考核分三部分:包括平时实习课考核、期末理论知识考核、期末实习读片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 10%,理论知识考核占 70%,期末实习读片考核占 20%,要求三项成绩总分相加大于 60 分为及格。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性,理论与实习课课时数比约1:1.25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配以大量的影像图像,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为直观的理解。实习课分为四部分,包括带教老师简单介绍实习内容要求、带教老师讲解见习片内容、学生独立读片及带教老师疑难解答、带教老师分析学生在阅片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重点内容做总结分析。

肺癌的分类及影像学鉴别诊断

肺癌的类型包括: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两种类型。 (一)中央型肺癌 中央型肺癌系起自三级支气管以内的肺癌。病理组织分型发生于支气管的肺癌多数为鳞癌,也可为未分化癌,腺癌少见。按生长类型分为: 1、管壁型:癌瘤沿支气管壁内浸润生长,管壁轻度增厚或明显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或梗阻。 2、管外型:癌瘤穿过支气管外膜,在支气管壁外形成肿块,支气管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3、管内型:癌肿自支气管粘膜表面向管腔内生长,形成乳头、息肉或菜花样肿块,逐渐引起支气管阻塞。 中央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①癌瘤局限于粘膜,未构成支气管的狭窄及阻塞者,X线上可无阳性表现。②癌瘤致支气管狭窄,可出现一侧或叶的肺气肿。深呼气位照片易于显示。③癌瘤致支气管狭窄,造成分泌物引流不畅,则出现阻塞性肺炎。④癌瘤致支气管阻塞则出现阻塞性肺不张。另外,癌瘤向支气管外蔓延,形成肺门区肿块。右上叶肺癌可出现典型的横“S”征。⑤癌瘤主要向支气管管外蔓延,在肺门区形成肿块及结节,边缘多呈分叶状或欠规则。右侧者可示肺门角消失。⑥支气管体层示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局限性不规则狭窄甚至截断。可见软组织肿块。⑦支气管造影示管腔对称性或不规则狭窄,支气管阻断及杯口样充盈缺损。 2.CT表现: ①肿瘤沿支气管壁生长,显示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和管腔狭窄,甚至造成支气管闭塞。②肿瘤致支气管狭窄而发生阻塞性气肿、阻塞性肺炎,甚至发生肺脓肿。 ③肿瘤形成较大肺门肿块,此时多合并肺不张,肿块与不张肺相连,形成“S”状或反“S”状边缘。④中央型肺癌可直接侵犯纵隔,表现为与肺门肿瘤相连的纵隔肿块,增强检查不但有助于鉴别肺门肿块与血管,且可显示肺门及与之相连的纵隔肿块呈同样程度强化。 3.MRI表现:①受累支气管呈鼠尾状或管状狭窄,甚至完全闭塞。②正常肺门区支气管和肺血管为无信号结构且肺组织也无信号,因而易于发现肺门区肿块。 ③肿块常呈分叶状,T1加权像其信号略高于肌肉,而在T2加权像,肿块常为非均质高信号。④肿块内发生坏死时,坏死区组织的T1和T2值均延长。⑤肿瘤阻塞支气管可造成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在周围无信号肺组织衬托下得以显示。肺癌肿块与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信号强度不一,两者可以鉴别。⑥当肿瘤直接侵犯纵隔时,由于肿瘤与纵隔血管和脂肪间有明显信号差,且能横断、冠、矢状多方位显示,因此 MRI对纵隔受累的显示常优于 CT。⑦MRI检查易于发现

医学影像学面试精选考题

胸肺部 1、胸部影像学检查常采用哪些方法? 一、胸部透视二、拍片(正、侧位) 三、高仟伏拍片四、体层摄影 五、支气管造影六、CT七、MRI 2、肺部病变得基本X线表现有哪些? 一、渗出性病变:表现为边缘模糊,密度均匀得片状阴影,范围可从小叶到大叶,当病变累及大叶时,其形态与肺叶一致,边缘锐利,并可见支气管气象 二、纤维性病变:表现为密度较高,边界清楚,走行僵直,形态不规则得条索状影 三、增殖性病变:表现为局限性结节状或花瓣状,密度较高边缘较清,一般无融合趋势 四、钙化性病变:表现为边缘锐利,密度极高形状不一,大小不等得斑点状或斑块状影 五、空洞性病变:1、虫蚀样空洞:表现为大片肺实变中有多发性小透光区。形态不规则,呈虫蚀状。2、薄壁空洞:空洞壁厚<3mm,边界清楚,内壁光滑得圆形透光区。3、厚壁空洞:壁厚>3mm,空洞呈圆形或不规则,周边有或无实变区,内壁光滑整齐或凸凹不平,洞内可有或无气液平面 六、肿块性病变:良性肿块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密度均匀得球形致密影,恶性肿块多为分叶状,边界不锐利,可有短细毛或脐凹征,中心可发生坏死 3、一侧胸腔均为密实影,应考虑哪几种病得可能?在鉴别时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量胸腔积液二、一侧性肺实变三、一侧性肺不张四、一侧性胸膜肥厚粘连五、先天性一侧肺不发育六、一侧性肺硬变 在鉴别时应注意:一、纵隔位置二、横膈高低三、肋间隙宽窄四、胸廓大小五、在平片上观察有无支气管气象六、在体层片上观察主支气管就是否通畅七、结合临床其它资料 4、支气管肺癌(中心型)得直接、间接X线征象有哪些? 一、直接征象:1、肿块,位于肺门区,呈圆形或分叶状 2、支气管内息肉样充盈缺损 3、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阻塞,呈鼠尾状或杯口状 二、间接征象:1、阻塞性肺不张,上移之水平裂与肺门肿块构成反“S”征(指右上叶) 2、阻塞性肺炎:反复发作,吸收缓慢得渗出性病变 3、阻塞性肺气肿:被阻塞肺叶含气量增加,透亮度增高 5、大叶性肺炎得典型X线表现? 大叶性肺炎按照病变形态变化得过程,通常分成充血期,肝变期或实变期及消散期,可累及肺叶得大部或全部。前者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缘模糊得阴影后者表现为密度均匀得大片致密影。边缘清楚,以叶间裂为界,其形状与肺叶,轮廓一致,其内可见支气管气象。不同大叶性肺炎得形态,各不相同。 6、急性血性播散型肺结核得典型X线表现? 病变早期两肺密度增高呈毛玻璃样改变。约10天后两肺呈弥漫性均匀分布,大小相同,密度均匀一致,边界清楚得粟粒状结节影。两肺纹理显示不清。 肺结核,经典得肺结核表现为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行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与结核性胸膜炎,肺结核得基本x线表现包括云絮状阴影,肺段,肺叶或一侧肺阴影,结节状阴影,球状或肿快阴影,空洞影,条索状,星状阴影及钙化阴影。 7、支气管扩张得影像学表现? 支气管扩张分囊状,柱状与混合型扩张,诊断时一就是要确定支扩得有无,二就是确定其范围。沿支气管走行得囊状影,并且周围可发现伴行得较细血管影则诊断不困难,X线病变区肺纹理增多、增粗、排列紊乱,有时可见支气管呈柱状增粗或"轨道征",典型呈蜂窝状或卷发状阴影,其间夹有液平面得囊区。需要鉴别得就是多发支气管囊肿与其她弥漫性囊性病变,后者一般没有伴血管影,如果病变内有气液平面则说明支扩合并感染,另外,在胸下区如果出现典型得小叶中央性圆形影,则应考虑细支气管扩张得存在。

医学影像技术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篇总论 1.穿透作用:是指X线穿过物质时不被吸收的本领,X线的穿透力与管电压相关,与物质的密度和厚度相关。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作用: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它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 3.感光作用:由于电离作用,X线照射到胶片,使胶片上的卤化银发生光化学反应,出现银颗粒沉淀,称X线的感光作用。感光效应是X 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作用:物质受到X线照射,原子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这种作用称为电离作用。 5.造影检查:用人工的方法将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引入体内,使其改变组织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密度差,以显示成像区域内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6.对比剂:引入人体产生影像的化学物质。 7.阴性对比剂:原子序数低、吸收X线少,是一种密度低、比重小的物质。影像显示低密度或黑色。包括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8.阳性对比剂:原子序数高、吸收X线多,是一种密度高、比重大的物质,影像显示高密度或白色。包括钡制剂和碘制剂 9.直接引入法:通过人体自然管道、病理瘘管或体表穿刺等途径,将对比剂直接引入造影部位的检查方法。包括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 10.间接引入法: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将对比剂引入体内,利用某些器官的生理排泄功能将对比剂有选择性地排泄到需要检查的部位而

第二篇普通X线成像技术 1.实际焦点:X线管阳极靶面实际接受电子撞击的面积称之为实际焦点。 2.有效焦点:实际焦点在X线摄影方向上的投影。 3.标称焦点:实际焦点垂直于X线长轴方向的投影。X线管规格特性表中标注的焦点为标称焦点。其焦点的大小值称为有效焦点的标称值。 4.听眶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 5.听眦线: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的连线。 6.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的连线。 7.瞳间线:两侧瞳孔间的连线。 8.听眉线: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的连线。 9.眶下线:两眼眶下缘的连线。 10.中心线:X线束居中心的那一条线。

医学影像学期末考试试题

2004级《医学影像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0分) 1、肺血重新分布2、充盈缺损3、肺沟癌4、人工对比5、骨龄二、填空题:(20分) 1、中央型肺癌腔内生长引起的间接征象(平片)()、 ()、()。2、肺部出现()、()、()X现表现,三者结合起来称为原发综合征。 3、在心脏左前斜位片上,心前缘与前胸壁间的透明带称为()。 4、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性梗塞,直徑 10~15mm,称为()。 5、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典型的CT表现是()。 6、消化道钡剂造影中粘膜异常的X线表现包括()、()、()。 7、正常肾盂形态有()、()、()。 8、X线成像与组织的()和()有关。 9、佝偻病的早期X线改变出现在长骨生长最活跃的 ()。 10、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常见的X线征象有()、骨质破坏和死骨形成。三、单选题:(30分) 1、与X线成像相比,CT最大的优点是: A、很高的密度分辨力 B、很高的空间分辨力

C、数字化成像 D、横断层影像 2、X线摄影具有X线哪些特性() A.穿透性 B.穿透性、荧光效应 C. 感光作用、荧光效应 D. 穿透性、感光作用 3、成人和儿童长骨的X线表现最大区别是: A、长骨大小不同 B、长骨长度不同 C、骨皮和骨髓腔质厚度不同 D、骨骺愈合不同 4、以下属于骨密度降低的基本病变是: A、骨质破坏、骨质疏松、骨膜反应 B、骨质破坏、骨质疏松、骨质坏死、死骨 C 、骨质破坏、骨质疏松、死骨 D、骨质破坏、骨质疏松、骨质软化 5、骨性关节强直与纤维关节强直的X线鉴别诊断要点主要观察: A、关节间隙是否狭窄 B、关节骨质是否破坏 C、关节间隙是否有骨性连接 D、关节骨质是否有骨质增生 6、脊椎结核与脊椎转移瘤鉴别主要观察内容是: A、多发脊椎骨质破坏 B、结核椎间盘破坏而转移瘤椎间盘完整 C、椎旁软组织肿胀 D、脊椎变形 7、哪些不是骨肉瘤的特点: A、多见于成人,男性较多,预后较差。 B、多见肿瘤骨的存在。 C、常见溶骨性破坏。 D、肿瘤骨X线所见无骨小梁结构。8、以下哪些不是关节结核的特点: A、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B、常单发,好侵犯髋关节及膝关节 C、邻

医学影像学word精品文档13页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归纳 第一章:成像技术 1. X线的概念:是波长极短,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 ★X线的四大特性:⑴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⑵荧光效应—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 ⑶感光效应—是x线成像的基础、 ⑷电离效应—是放射治疗和防护的基础 ①白→高密度组织②灰→中等密度组织③黑→低密度组织 2.MRI:长T1→黑影低信号→纵向弛豫时间;长T2→低影高信号→横向弛豫时间 3.CT:计算机体层成像 CT的密度分辨率比X线的高但CT的空间分辨率不如X线高 4.超声(US): ⑴概念:是指振动频率大于20000赫兹以上,超过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医学上常用的超声频率为2.2-10.0兆赫兹 ⑵超声设备由:⑴换能器(又称为探头)⑵信息处理系统⑶显示器朝向探头的正向血流用红色表示;背向探头的负向血流用蓝色表示 ⑶声速=频率·波长 ★频率高→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穿透能力差 频率低→分辨率低→图像粗→穿透能力强 ⑷多普勒效应的概念(P14) ★⑸人体组织器官的图像表现分为无回声、低回声、高回声、强回声四种

类型具体见(P15)表格 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一、骨与软组织病变 ▲1.骨龄的概念→(P28) 2.基本病变表现:⑴骨质疏松;⑵骨质破坏;⑶骨质增生硬化;⑷骨质坏死;⑸⑹骨膜异常→具体见(P31)(掌握它们的概念以及X线检查) 3.疾病诊断: (一)、骨与软骨组织的创伤: ★⑴.骨折→儿童骨折的特点:①青枝骨折;②骺离骨折( P37) ⑵.脊柱骨折 (二)、骨与软骨组织的感染: ⑴化脓性骨髓炎:分为急性与慢性, 急性→发病两周内无明显变化,以破坏为主;慢性则以增生硬化为主 ⑵骨结核:(以骨质疏松与骨质破坏为主) 长骨结核:好发于骺与干骺端; ★脊柱结核X线表现为:(P48) ①病变椎体出现骨质破坏;②椎体间隙变窄;③椎体后突畸形;④椎旁冷脓肿形成;⑤破坏区出现沙粒样死骨; (三)、骨与软骨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P51)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P50) ⑴良性骨肿瘤(骨巨细胞瘤) ★X线特点:以偏性心膨胀性骨质破坏为主,内见粗细不等的骨嵴,形成

脑白质病变影像学鉴别诊断讲解

多灶性脱髓鞘: 1.多发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 ,MS ):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 型,患者脑和脊 髓内发生多灶性脱髓鞘斑块为其主要表现。 1.1 病理:病灶主要位于脑和脊髓的白质内,呈弥散分布。大脑半球大体观可正常,部分人 有脑回轻度萎缩及 脑沟增宽; 切面可见大小不等的软化坏死灶和边缘清楚的灰色斑块, 以侧 脑室周围和小脑多见。显微镜检 查:早期 病灶区髓鞘崩解,局部水肿,血管周围有淋巴细 胞、浆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 中期随髓鞘崩解产物 被吞噬细胞逐渐清除, 形成斑点状软化坏 死灶,可见格子细胞形成 和轴索消失。晚期病灶区有胶质细胞与星 形细胞增生,网状与胶 原纤维增生,形成边界清楚的灰色斑块,直径一般在 0.1cm ~ 4.5cm 。病灶可新旧 并存。 重 症、晚期患者可见脑室扩大,脑回变平,脑沟增宽和脊髓变细等脑脊髓萎缩改变。偶尔 MS 可伴胶 质瘤,肿瘤起源于多发硬化的斑块。 1.2 影像学: MRI T1 加权像见多发斑点状低信号病灶,通常与侧脑室壁垂直排列,与脑室 周围白质内小血 管的走行方向一致。陈旧性斑块呈等信号。由于多发硬化是少突神经胶质 - 血管髓磷脂复合疾病, 因此有 5% 者, 皮质和基底节亦受累, 半卵圆中心的病灶可有占位效 应。脊髓病灶呈长 条形,与脊髓长轴走行一致, 一般脊髓不增粗。 T2 加权像病灶呈高信号, 边缘清晰。质子密度加权像有利于显示靠近脑室边缘、脑干及小 脑 MS 病灶。 Gd- DTPA 增强扫描 T1 加权像急性脱髓鞘病灶强化, 陈旧病灶无强化。 MRI 可判断 MS 的 分期: MRI 显示病灶大小不变、 病灶缩小或数目减少,则提示为缓解期; 若病灶增大或数目增多, 则提 示 病情加重。 MRI 还可用来随访治疗效果。 侧侧脑室周围及深部脑白质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区, T1WI ( A 、B )呈低信号, T2WI ( C 、 D )呈高信号,未见占位效应 MRI 平扫示双

医学影像学-超声

医学影像学-超声 声影→在超声波传播途径内,因反射体对超声的反射、折射、吸收导致超声能量衰减,使其后方呈一回声缺少的条状暗区,结石、骨骼、疤痕组织、钙化灶等后方均可形成声影。 尾随声影(彗星征)→胆囊内胆固醇沉着及眼球等部位的异物等。 声晕→围绕肿块周围出现的低回声带,肝内以恶性肿瘤常见,甲状腺内以腺瘤常见。 靶环征→①多数情况:胃肠道病变(如肿瘤或炎症)。②少数情况:肝内转移性肿瘤。 ⑵球形,类椭圆形及不规则形。 ⑶囊壁强回声反射,病灶后方增强,侧方声影。 ,但常有发热、疼痛,壁厚,内伴有坏死物质产生的强回声反射。 ⑵无回声暗区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增强。 沿门静脉分布,与胆管相连。 ⑵当病变出现液化坏死:无回声暗区,低回声、高回声等交错在一起,病灶边缘仍模糊不清。 ⑶完全液化后:无回声暗区扩大,内伴细小光点及斑片状高回声周边回声稍强。 ⑷少数患者可见肝脓肿破溃入胸腔及门静脉,肝静脉内栓塞的征象。 “蛋壳样”钙化,后方伴声影。 肿瘤病史,壁较厚,血流丰富,ATP升高,超声导向穿刺有助诊断。 ⑵低回声型→少见,易和肝癌混淆,病灶以低回声为主,内伴有线状强回声反射,病灶周边回声较强,形成菲薄的高回声圈,偶尔也可发现与外围小血管有相连征象,肿块呈不规则类圆形。 ⑶混合型→常较大,肿块轮廓不规则,边界欠清晰,部分边缘仍可见包膜样强回声反射,病变内回声强弱不等,可见 从边缘回声、AFP、肝炎病史判断。 ⑵回声强度表现: ①低回声型→以小肝癌常见,肿块<2cm。 ②强回声型→肿块稍大,多伴声晕。 ③混合型→肿块常较大,内伴有出血坏死形成回声杂乱。

④等回声型→较少见,肿块与肝组织回声强度相似,此型易漏诊。 ⑶小肿块球形多见,大肿块轮廓多不规则,边不清,回声强弱不均或呈结中结样改变,有时在大的肿块外周伴有子结节。 ⑷肿块可导致肝体积增大,形态失常,或局部肝包膜隆起(驼峰征),肝内血管移位(如抬高或压低),门静脉或肝静脉内栓塞,肝内胆管局限性或广泛性扩张,肿块周边出现声晕。 肝实质回声均等,内见多发低回声、高回声团,边界不清,回声不均,要考虑转移性肿瘤,结合病史 “牛眼征” 。 低回声团,前者易伴钙化。 ②肝包膜锯齿状改变。 ③肝实质回声增强,光点粗大,分布不均,血管网走行不清,可伴有强回声或低回声结节。 ④门静脉高压时,门静脉内径增宽>1.3cm,侧枝循环形成(附脐静脉、食道胃底静脉、脾肾静脉)。 ⑤伴脾肿大及腹水,或肝癌及门静脉栓塞。 肝豆状核变性、糖原贮积症、白血病、结缔组织疾病、慢性肝炎,以及某些化疗药物和抗生素作用,对 ①胆囊腔内强回声团。②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③改变体位强回声团移动。④合并炎症时囊壁增厚, ⑵充满型结石→ ①囊壁、结石、声影三合征(WES):仅见一条半月形的强回声带,后方伴声影,或在结石与囊壁间呈现一线状暗带。 ①胆囊明显增大。②胆囊颈管及囊壁内结石改变体位不会移动。 )引起胆囊呈实体样变。 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瘤、

医学影像诊断学

医学影像学:以影像方式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形态与功能信息及实施以影像导向的介入性治疗的科学。 流空效应:从开始激励到信号采集有一段时间间隔,由于血液在流动,所以采集信号时,受激励的血液已经流出了切面,流入切面的是未受激励的血液,所以在图像中血液是没有信号的,称为流空效应。 PACS: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即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由图像信息采集系统、图像信息传输系统、图像信息存储系统、图像信息处理系统由四个系统组成。肺纹理:在肺部X线片上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肺纹理,主要由肺动脉和肺静脉组成。 空气支气管征:当病变扩展至肺门附近时,可在实变的高密度阴影中显示含气的支气管影,称为空气支气管征(air bornchogram)。 原发综合征:原发综合征包括肺内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管炎和所属淋巴结炎,哑铃状征象. 心胸比率:心脏横径(T1+T2)与胸廓横径(Th)之比即为心胸比率(CTR)。正常≤0.5.最大不超过0.52。大于此值为心脏增大。 肺门舞蹈:肺动脉段凸出,两肺门动脉扩张,透视下可见肺动脉段及两侧肺门血管搏动增强,呈扩张性搏动 龛影(niche)又称壁龛,是由于胃肠道壁上的溃烂缺损,达到一定程度,造影时被钡剂填充,当X线呈切线位投影时,形成一突出腔外的影像,轴位上则呈致密钡点或钡斑与器官重叠,适当加压,轮廓不改变。 憩室(diverticulum)由于胃肠道管壁的局部组织薄弱和内压增高形成,或由于管腔外临近组织病变的粘连,牵拉造成管壁各层向外突出的囊袋状影像。 充盈缺损(filling defect)指消化管腔内的隆起性病变以致钡剂不能在该处充盈。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均减少,而比例仍正常 骨质软化(osteomalacia)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为骨内钙盐含量降低,骨发生软化 青枝骨折:儿童青枝骨折属于不完全骨折,常见于四肢长骨骨干,表现为骨皮质发生皱褶,凹陷或隆起而不见骨折线,似嫩枝折曲后的表现 骨疲劳性骨折(fatigue fracture)又称应力骨折,系长期,反复的外力作用于骨,如集中于骨的某一部位,可逐渐地发生慢性骨折,到发现检查时,骨痂已形成,局部骨膜增生,部分病例可见骨皮质有裂缝。 柯莱斯骨折(colles’fracture)是指桡骨远端距离远端关节面2.5cm以内的骨折。常伴远侧断端向背侧移位和向掌侧成角,桡骨前倾角减小或成为负角,使手呈银叉状畸形 Codman三角是由于骨膜反应性新生骨的中央部分被迅速发展的肿瘤组织破坏,两端残留的骨膜新生骨向外掀起而形成的三角阴影. 1.X线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 2.软X线摄影用于软组织,特别是乳腺的检查;高电压摄影主要用于胸部检查。 3.支气管扩张的三种类型:柱状型支气管扩张;囊状性支气管扩张;曲张性支气管扩张。 4.局限性胸腔积液包括: 1包裹性积液2叶间积液3肺底积液 5..结核病的分类:1.原发性肺结核(Ⅰ型)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3.继发性肺结核(Ⅲ型)4.结核性胸膜炎(Ⅳ型)5.其他肺外结核(Ⅴ型) 6.心脏大血管X表现中右心缘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较直,为上腔静脉及升主动脉的复合影。下段弧度大密度高,由右心房组成。左心缘由三段组成上段为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的起始部

医学影像学-临床专业本科修改版教材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专业使用) (依据“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5版修订) 医学影像学教研室制定 二O O六年七月 一、前言 [医学影像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也是临床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 按照皖南医学院要求,本大纲以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影像学第五版为基础,结合皖南医学院学生培养方向编写,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使用。 大纲按54学时编写,教学内容安排为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介入放射学三部分。 影像诊断学包括X线、CT与MRI,依据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讲授相关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表现,并突出其X线、CT、MRI检查诊断的选择和应用价值,超声按系统独立讲解,介入放射学仅作一般性介绍。 本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了解医学影像学新知识、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二、理论内容和要求 第一篇总论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现状 2、熟悉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检查技术、图象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 3、了解CT、MRI成像的基本原理、检查技术、图象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章 X线成像 第一节普通X线成像 一、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 1、X线产生 2、X线特性; 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二)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三)X线成像设备 二、X线图象特点 三、X线检查技术 (一)普通检查 1、透视 2、摄片 (二)特殊检查 (三)造影检查 1、对比剂 2、造影方式 3、造影前准备及造影剂反应处理 (四)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 四、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五、X线检查的防护 第二节数字化X线成像 一、DR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二、DR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一、DSA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二、DSA检查技术 三、DSA的临床

脑白质

脑白质 大脑是由上百亿个神经元组成的,而神经元又是由细胞体和神经纤维组成的,细胞体中有细胞核(颜色深),神经纤维中有细胞质(颜色浅)。 在大脑中细胞体聚集在大脑表层,看起来颜色深,叫做脑灰质;而神经纤维聚集在大脑内部,看起来颜色浅,叫做脑白质。 脑白质病是一种大脑的结构性改变,以中枢神经细胞的髓鞘损害为主要特征,病变累及专门发挥高级大脑功能的白质束。其临床表现从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和个性改变,到痴呆、昏迷,甚至死亡。 而中毒性脑白质病是由多种毒性因素引起脑白质病:颅脑照射;药物治疗,如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及免疫制剂;滥用药物,如甲苯、乙醇、海洛因等;还有环境毒素等。在这些因素中,颅脑照射和抗肿瘤化疗是中毒性脑白质病非常确定的病因。随着肿瘤患者放、化疗的广泛应用,出现医源性脑白质损害的肿瘤患者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一病症,笔者就肿瘤放、化疗引起中毒性脑白质病的临床及其研究进行综述。 脑白质病最显著的临床表现是精神状态的改变,即在没有失语的情况下有注意力、记忆力、视觉空间技能、执行功能和情感状态等其中至少一项缺陷。轻度病例表现为慢性意识模糊状态,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丧失和情感功能障碍;更为严重的病例则产生痴呆、意识缺失、木僵和昏迷等严重后遗症。而灰质的疾病则相反,是以累及语言、行为或感觉功能为主。如果脑白质发生了局灶性坏死,

则精神状态改变比一般体征如偏瘫、感觉障碍和视力丧失突出。中毒性脑白质病的病变分布通常是弥漫性的,其临床分度总体上与白质损害的严重程度相平行。 初步精神状态检查,包括评价注意力不集中的试验、鉴定记忆力障碍的三词延迟回忆试验、评价视觉功能障碍的时钟绘画和评价脑功能的交替运动序列。如果精神状态检查结果可疑,可进一步进行神经精神学测试。如果初步精神状态检查的前两类试验未发现任何缺陷,则可确定无可察觉的大脑损害;如果前两类试验发现异常,可进行大脑神经影像学检查。加权磁共振成像是首选检查手段,是鉴别早期或轻微脑白质病与精神疾病的重要手段,而CT仅能显示重度脑白质损害。 确实有脑白质毒素接触史,如放、化疗和免疫治疗等,并排除其他脑白质损害原因,如遗传性脱髓鞘病等;接触毒源后发生精神状态改变,以及可能的剂量症状反应关系;有确凿的神经放射学证据,或典型神经病理结果。 要重视肿瘤放化疗性脑白质病的研究 .为什么说颅脑照射和抗肿瘤化疗是中毒性脑白质病的非常确定病因?因为,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上升,以及肿瘤放、 化疗和免疫治疗等广泛的应用,抗肿瘤治疗所致的脑白质病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进一步认识肿瘤放化疗引起的脑白质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医学影像学鉴别诊断

化脓性关节炎与关节结核的鉴别关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病程起病慢, 病程长,以月、年计。起病急, 病程短,以天、周计。临床表现结核中毒症状局部疼痛畏寒, 发热; 局部红、肿、热、痛 X线表现关节边缘破坏,关节纤维强直骨质疏松关节负重面破坏,关节骨性强直,骨质增生硬化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良性恶性生长情况生长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无转移生长迅速,侵及邻近组织器官;可远处转移局部骨变化与正常骨界限清晰浸润性生长,与正常骨界限模糊,可有肿瘤骨。骨膜增生一般无骨膜增生 , 病理骨折后可有少量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并可被肿瘤侵犯骨膜增生,破坏,形成骨膜三角周围软组织变化多不累及周围软组织多累及周围软组织形成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良恶性肺肿瘤比较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形状多为球形不规则包膜有包膜无包膜边缘锐利,光滑不锐利,有毛刺分页或样切迹脐坏死无有,部分可形成空洞生长慢,无周围浸润快,呈浸润生长增强CT扫描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明显强化,CT值大于20HU 结核瘤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结核瘤周围型肺癌好发部位上叶后段下叶背段肺任何部位大小 2~3CM多见 4CM以上多见形态无分叶或波浪状边缘有分叶多见边缘边缘清楚边缘常见毛刺密度可有钙化或空洞密度均匀卫星病灶多见无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X线区别良性溃疡恶性溃疡龛影形状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整不规则,扁平有多个尖角龛影位

置突出于胃轮廓外位于轮廓内龛影周围粘膜水肿的表现如粘膜线、项圈征、狭颈征等,指压挤样充盈缺损,有不规则环和口部粘膜皱甓向龛影集中直达龛口堤,粘膜皱甓中断破坏附近胃壁柔软,有蠕动波僵硬峭直蠕动消失常见慢性关节病的鉴别化脓性关节炎滑膜型关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经过急性、发展快慢性、发展慢慢性、发展慢 单发大关节、多发对称小关节发病部位单发、大关节多见多发小关节多见多见软骨破坏早期出现出现较晚晚期出现骨质蔬松早期可见持久、显著持久、程度不同骨质破坏早期出现支重部位中晚期出现非持重部中晚期出现边缘性骨和增生骨质破坏伴增生位骨质破坏、无增生质破坏、穿凿性较常见、早期少见、晚期纤较常见、晚期关节强直骨性强直维性强直纤维性强直表四脊椎结核和脊椎转移瘤的鉴别脊椎结核脊椎转移瘤脊椎压缩骨折单个或不连续多个椎体破坏相邻二个或连续多个单个 (跳跃式) 椎弓受累少累常见不常见保持正常保持正常椎闸隙改变变窄或消失偶见一侧局限性肿块少见椎旁软组织对称性梭形肿胀可钙化中老年、有恶性肿瘤史中青年临床病史青年儿童、常合并肺部结核表一不同组织吸收X线的差别和黑白影象吸收X线少的物质—(肺) 吸收X 线多的物质—(骨) 透视荧光屏上X线照射多—白荧光屏上X 线照射少—黑摄片胶片上感光溴化银多—黑胶片上感光溴化银少—白密度低高透亮度高低或索条状影,提示病灶愈合原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简介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620403 专业名称医学影像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各种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技术所必需的医学和理工学基本知识,掌握 X 线摄影技术、计算机体层检查技术、磁共振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从事医学影像技术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各级医疗机构医学影像科室,在诊疗技术岗位群,从事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完成各类医学影像检查的技术实施等工作,也可以在影像设备生产运营企业,从事医学影像设备生产、经营和服务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独立进行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体位设计、扫描参数设定、图像后处理的能力; 2.掌握医学影像成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够规范操作和使用各种医学影像设备; 3.熟悉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掌握初步影像学诊断的技能; 4.熟悉影像设备技术参数,具备维护、管理医学影像设备的能力; 5.了解超声检查、放射治疗和介入诊疗的基础理论与操作技术; 6.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卫生意识和责任感,处事严谨细致。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医学影像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超声技术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的验证实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实际操作演练、医学影像设备结构的部件识别和基本电路分析、医学影像诊断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阅读诊断的实训。 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能力考评(CT/MR/DSA 乳腺技师)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医学影像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医学影像技术

正确解读磁共振脑白质区内斑点影精编版

正确解读磁共振脑白质区内斑点影 张磊,解放军306医院,医学影像科 或许每个人在体检或者看病的过程中都与磁共振MRI检查有过接触,可能最多检查的部位就是因头疼脑热而行头颅MRI,而在获得的颅脑检查报告中经常会见到“腔隙性脑梗死”、“多发脱髓鞘样改变”、“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甚至“脑缺血灶”这样的诊断报告,这些不同的诊断名字究竟要表达怎样的病理意义呢? 首先,规范地来讲“缺血灶”不属于正规诊断名词,在教科书及医学文献搜索引擎里是无法检索到其定义及相应的理论基础,它可以表示一种缺血缺氧的状态,而定义为“缺血灶”只能算是想象化的口头描述或俗称。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 LACI)、脱髓鞘样改变或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 LA)、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 spaces, VRS或者PVS)的确是存在于脑内需要鉴别的斑点状病灶。虽然在大多情况下少许斑点影的存在可以认为是微不足道的,或被视为正常,但是其各自还是具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生理基础的。 脑白质区内斑点影界定之改良Fazekas法参考标准 由于磁共振对水成像的敏感性,腔隙灶、脱髓鞘和血管周围间隙在磁共振的T2WI 上均呈高亮的信号,与过去的CT检查比较虽然大大提高了这些病变的检出能力,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鉴别诊断上的困难,MRI可以笼统地称之为不明原因亮点。 腔隙性脑梗死(LACI)

属于腔隙性卒中综合征的一种,是由Charles Miller Fisher通过尸检及病理对照于60年代正式提出的。“Lacunar”是深部脑组织坏死后残留的腔隙 A-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分支; B-大脑后动脉的丘脑膝状体动脉; C-基底动脉旁穿支动脉(桥脑支)。

肺部空洞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总结

肺部空洞得影像学鉴别诊断 一、肺内单发空洞 (1)肺内单发空洞得病变 1、周围型支气管肺癌:周围型肺癌得空洞发生率为2%~16%,其中:鳞状细胞癌占80%,腺癌与大细胞癌占20%,支气管肺泡癌可发生空洞或薄壁囊性病变,单发或多发、小细胞未分化癌一般不发生空洞、 2、肺结核:在成人肺结核中空洞约占40%。主要见于继发性肺结核,少数原发病灶也可形成空洞。空洞可能为厚壁或薄壁、肺结核得空洞分为:(1)浸润干酪灶得空洞:为浸润病变内发生干酪性坏死后产生得空洞、洞壁较薄,主要由增生得结核性肉芽组织构成,内壁为较薄得干酪性物质。(2)纤维干酪空洞及干酪空洞:病灶发生得空洞,洞壁有较厚得干酪层及较薄得结核性肉芽组织与纤维包膜。结核球得纤维包膜完整、(3)纤维空洞:具有典型得干酪性坏死、结核性肉芽组织与纤维组织3层结构。纤维组织为空洞壁得主要成分,由于纤维组织得收缩与牵拉,空洞形态不规则。?3.肺脓肿:急性肺脓肿得壁主要为炎性渗出病变,慢性肺脓肿得壁以纤维组织占主要成分。肺脓肿发生于肺炎后、吸入性及由肺外蔓延得病变,后者见于阿米巴肺脓肿、 4。肺霉菌病:主要见于新型隐球菌、笰状菌等、?5。尘肺空洞:空洞发生在进行性尘肺融合块得基础上,常合并肺结核。空洞病灶较大,形态不规则,洞壁以厚壁为主,薄厚不均。内壁为较薄层得干为结核球或干酪壁、薄壁或厚度不均匀、?6。其她疾病:如肺梗死与结节病等。?(二)肺内单发空洞得鉴别诊断?单发空洞得鉴别诊断就是根据空洞病变得大小、洞壁得厚度、空洞内外缘得表现、洞内及周围得异常形态等。 1. 空洞病变得大小:2cm以下结节发生空洞以肺结核多见,肺癌在2cm以下较少发生空洞。4cm以上得肿块发生空洞多见于肺癌。有得肺结核空洞如纤维厚壁空洞与纤维干酪空洞也较大,前者形态不规则,后者有得与肺癌鉴别困难,需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慢性肺脓肿空洞可较大或较小。煤工尘肺空洞病灶较大。 2.空洞壁得厚度:一般将洞壁厚3mm以上称为厚壁空洞,<3mm薄壁空洞。厚壁空洞得疾病较多,常见于肺癌、肺结核得纤维干酪空洞、干酪空洞与纤维厚壁空洞,以及急性及慢性肺脓肿。薄壁空洞见于肺结核得浸润干酪灶空洞与纤维薄壁空洞。空洞壁薄厚不均见于肺癌与肺结核,明显得厚度不均匀使空洞为偏心性或特殊形态。肺癌空洞得壁一般在肺门侧较厚,空洞多偏于外侧。结核球在引流支气管开口处得干酪病变最先软化,因此空洞腔开始多位于病变得肺门侧,即与引流支气管相连处,呈小圆形。空洞进一步发展呈新月状,也多位于病变得肺门侧,最后可形成类圆形空洞、霉菌引起得空洞根据病原菌种类不同可为厚壁、薄壁或厚薄不均、?3、空洞得内缘:内缘光滑见于肺脓肿、肺结核纤维空洞;内缘毛糙见于肺脓肿、肺结核得纤维干酪空洞;空洞内缘凹凸不平见于肺癌与肺结核纤维干酪空洞;空洞内缘得壁结节主要发生于肺癌,肺结核纤维干酪空洞内得未液化得干酪物质也可以形成壁结节。?4。空洞得外缘:空洞外缘清楚者见于肺结核纤维干酪空洞、慢性肺脓肿,有得肺癌空洞得外缘也光滑清楚。外缘有毛刺及“ 放射冠”影像者见于肺结核得纤维厚壁空洞与肺癌。外缘有分叶者多见于肺癌、?5、空洞周围:卫星灶见于肺结核得各种空洞。病变与胸膜之间得线状影像在肺癌、肺结核与肺脓肿空洞均可出现。空洞周围有片状浸润影像者为急性肺脓肿、浸润干酪灶空洞,慢性肺脓肿附近有得可见局限得片状影像、空洞周围有明显得肺气肿与纤维索条影者多见于尘肺、 6、空洞腔内容物:气液平面主要见于急性肺脓肿。一般认为肺结核空洞无气液面,但有得研究指出,气液面在肺结核空洞占9%~21%,多为合并感染及出血、空洞内得固体成分为肿瘤结节、干酪坏死物、凝血块与霉菌球等,在空洞内气体得衬托下使空洞表现为不同得形态。霉菌球发生于肺癌、肺结核及慢性肺脓肿空洞,或支气管扩张、肺囊肿内,为类圆形可移动得结节,多位于坠积部位。新月形空洞为弓形得气体影,总就是位于霉菌球得上方。若空洞内容物与洞壁附着,如侵袭性笰状菌病、肺癌、肺结核空洞,新月形得气体影可位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