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始建于一七零三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八十九年建成。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四年十二月,避暑

山庄及周围寺庙(热河行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零零七

年五月八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

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距离北京180公里。是由

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

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山庄的建筑布局

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

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

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

族政教首领。这里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

成为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

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其周围寺庙金碧辉煌。这是

清帝处理民族关系重要举措之一。由于存在众多群体的历史文化遗产,使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十大

名胜、和四十四处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承德也因此成为全国首批

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避暑山庄与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并称全国四大名园。旧版电视剧《还珠格格》第一、二、三部,均在承德避暑山庄取景拍摄,山庄里的烟雨楼就是“漱芳斋”。2011年跻身“中国旅游百强景区”榜单,名列第61位。

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

的4/5。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等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当

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涧等地形,修建了多处园林、寺庙,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遥相对立的两个山峰上的亭子,一个叫“南山积雪”,一个叫“四面云山”。在亭子上远眺,山庄的各风景点,山庄外

的几座大庙,以及承德市区,周围山上的奇峰怪石,都可以一览无余。在另一座山峰上还有一座亭子叫“锤峰落照”,在这里磬锤峰首

先映入眼帘,每当夕阳西照,磬锤峰被红霞照得金碧生辉,故名“锤

峰落照”.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中国清代皇帝夏天

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

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

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

时89年。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

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

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

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的营建,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

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

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

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

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

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

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

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为了

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l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自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

后一项工程竣工,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在英法联军攻打北京时,咸丰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13

年至1780年),伴随避暑山庄的修建,周围寺庙也相继建造起来。

皇帝就带着一批大臣逃到了这里。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

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

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

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乾隆在这里接见宴赏过厄鲁特

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

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戈尔尼为首的第一

个英国访华使团。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

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

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

亦发端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

承德避暑山庄大小建筑有120多组,其中康熙以四字组成36

景,乾隆以三字组成36景,这就是山庄著名的72景。康熙朝定名

的36景是:

七十二景烟波致爽、芝径云堤、无暑清凉、延薰山馆、水芳岩秀、万壑松风、松鹤清樾、云山胜地、四面云山、北枕双峰、西岭晨霞、锤峰落照、南山积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风泉清听、濠

濮间想、天宇咸畅、暖流暄波、泉源石壁、青枫绿屿、莺啭乔木、香远益清、金莲映日、远近泉声、云帆月舫、芳渚临流、云容水态、澄泉绕石、澄波叠翠、石矶观鱼、镜水云岑、双湖夹镜、长虹饮练、甫田丛樾、水流云在。

乾隆朝定名的36景是:

丽正门、勤政殿、松鹤斋、如意湖、青雀舫、绮望楼、驯鹿坡、水心榭、颐志堂、畅远台、静好堂、冷香亭、采菱渡、观莲所、清晖亭、般若相、沧浪屿、一片云、萍香泮、万树园、试马埭、嘉树轩、乐成阁、宿云檐、澄观斋、翠云岩、罨画窗、凌太虚、千尺雪、宁静斋、玉琴轩、临芳墅、知鱼矾、涌翠岩、素尚斋、永恬居。

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正宫建于康熙五十年至五十二年修建,

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新修缮,改建,占地1万平方米。包括九

进院落,由丽正门、午门、阅射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十九

间照房、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岫云门以及一些朝房、配殿和

回廊等组成。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是皇帝处理军机政务

的办公区;后寝是皇帝和后妃们日常起居的生活区。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种隆重的大典也都在这里举行。

松鹤斋康熙时,皇太后来避暑山庄,居住在西峪的松鹤清樾。乾隆

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在正宫东面另建一组八进院落的建筑,题

名松鹤斋,以供皇太后居住。当年,松鹤斋内“常见青松蟠户外,更

欣白鹤舞庭前”。庭院中还有驯鹿悠游其间。绥成殿后依次有照房十

五间,门殿三间,大殿七间名为乐寿堂,后改名为悦性居,是皇太

后的寝宫。绥成殿、十五间照房、门殿建筑早已无存。乐寿堂仅剩

基址,1998年复建。

东宫在松鹤斋的东面,地势比正宫和松鹤斋低。东宫的前面宫墙上

另辟大门,称德汇门,为重台城门,形制与丽正门相仿。进入德汇

门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有门殿七间、正殿十一间、清音阁、福寿阁、勤政殿、卷阿胜境殿。1945年,东宫失火被烧毁。现仅存

基址。其中清音阁:俗称大戏楼。与现存故宫畅音阁、颐和园中德

和园大戏楼形式相近。阁高三层,外观雄伟。

万壑松风殿是万壑松风的主殿。康熙帝经常在这里接见官吏,批阅

奏章,读书写字。1722年,康熙发现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之第四

子弘历(乾隆帝)聪明伶俐,十分喜爱,于是传旨,命将弘历送入

宫中。这年的夏天,弘历由父母带领,随祖父前往承德避暑山庄。

康熙将避暑山庄的侧堂“万壑松风”赐给弘历居住,平时进宴或批阅

奏章,都要乾隆侍奉在旁,朝夕教诲。弘历继位后,将这座殿宇题

名为纪恩堂。乾隆三十年,乾隆写《避暑山庄纪恩堂记》,纪念康

熙皇帝对他的眷顾养育之恩。

烟波致爽殿烟波致爽殿:万岁照房北行过门殿,再北有殿七楹,进

深两间,名烟波致爽,是正宫后寝部分的主殿,也是清帝在山庄的

寝宫。康熙称这里“地既高敞,气亦清朗”,“四周秀岭,十里平湖,

致有爽气”,故名烟波致爽,并列为避暑山庄康熙三十六景之首。

湖区:苑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区,康熙曾夸耀说,“天然风景胜西湖”。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岛错落,湖

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山庄主要的风景建筑又都散落在湖区的周围,因此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

湖区位于山庄东南,面积49.6万平方米。有大小湖泊八处,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银溯、镜溯及半月湖,统称为塞湖。

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

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

江声”。“如意洲”上有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

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月色江声”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每当月上东山的夜晚,蛟洁的月光,映照着平静的湖水,山庄内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在轻拍堤岸,发出悦耳的声音,“月

色江声”的题名便是由此而来。

此区总体结构以山环水、以水绕岛,布局运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组成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世界的构图。多组建筑巧妙地营构在洲岛、堤岸和水面之中,展示出一片水乡景色。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

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

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平原区主要是一片

片草地和树林。当年这里有万树园,山区自南而北,由四条沟壑组成,依次为榛子峪、松林峪、梨树峪、松云峡。山峦之中,古松参天,林木茂盛,原建有四十多组轩斋亭舍、佛寺道观等建筑,但多

已只存基址.

外八庙在避暑山庄周围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喇

嘛教寺庙群,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

之用。在避暑山庄的东面和北面,武烈河两岸和狮子沟北沿的山丘

地带,共有11座寺院。因分属8座寺庙管辖,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承德外八庙”。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庙融和了汉、藏等民

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这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

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这些庙宇多利用向阳山坡

层层修建,主要殿堂耸立突出、雄伟壮观。

建筑历史首先营建的是溥仁寺和溥善寺(已毁)。这两座寺院

建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是蒙古诸部王公为庆祝康熙皇帝六十

寿辰请旨建造的。

乾隆二十年(1755)建普宁寺,是为纪念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

尔部族首领噶尔丹煽动的武装叛乱而建造的。乾隆二十五年,在普

宁寺旁增建普佑寺。乾隆二十九年建安远庙,俗称伊犁庙,是为新

疆达什达瓦部二千余众迁居热河后提供参拜之所而建。乾隆三十一

年建普乐寺以纪念土尔扈特、左右哈萨克、布鲁特等族归顺清朝。

乾隆三十二年建普陀宗乘之庙,作为庆祝乾隆皇帝六十寿辰时

蒙古和土尔扈特王公进贡朝贺之所,普陀宗乘之庙仿藏式建筑修造,俗称“小布达拉宫”,西藏达赖喇嘛到热河觐见时多居此处。

乾隆三十七年建广安寺(已毁)。

乾隆三十九年建殊像寺,寺的布局仿照五台山殊像寺。同年又

仿浙江海宁安国寺的形制建罗汉堂(已毁)。

乾隆四十五年建须弥福寿之庙,是为西藏班禅喇嘛到热河祝贺

乾隆七十寿辰,特建此庙作为班禅行宫。

承德外八庙历史象征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诸蒙古王公为庆贺康熙帝60寿辰,

上书“奏请”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围建一寺院作庆寿盛会之所。康熙

帝欣然“恩准”,遂建造了溥仁、溥善二寺。溥善寺早已荒废,溥仁

寺便成康熙年间仅存的庙宇,更是珍贵。溥通普,普遍、广大意,

有皇帝深仁厚爱普及天下之意。于是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至乾

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67年间,康熙、乾隆两帝在避暑山庄东部

和北部外围陆续建造了11座大型寺庙,因其中8调有朝廷派驻喇嘛,

享有“俸银”,且在京师之外,故称外八庙。现存7座:在避暑山庄

正北相隔狮子沟,自东而西有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外八庙像一颗颗星星环避暑山庄而建,呈烘云托月之势,象征

着边疆各族人民和清中央政权的关系,表现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山庄修缮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世界文化遗产和我国现存最

大的古典皇家园林。新中国成立以来,承德不断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和修缮,避暑山庄重现了皇家园林意境,外八庙再现了昔日的雄姿。“十二五”期间,国家还要投入6亿元实施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

遗产保护工程,文物的修缮将按照清代的工序工艺修旧如旧,力求“原汁原味”。这是我国继西藏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保护工程、长城

保护工程之后的又一重大文物保护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

数额最大的单项文物保护工程。目前,各项修缮工程已经有序展开,部分工程已经竣工。

新中国成立之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工作得到党和政

府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多次就其保护作出重要批示。1953年,文

化部发出《关于保护热河承德古建筑及文物的通知》。1961年,国

务院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中的普宁寺、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76年到

2006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了三个《避暑山庄外八庙十年整修规划》,明确了以“抢救和整修”为主的保护原则,国家和地方政府相

继投入几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古建维修和园林整治,并投入大量资金

用于文物保护区周围环境的综合整治。

三个十年整修规划对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进行了抢救性修缮,

使一批珍贵的文物资源得到了抢救和保护,避暑山庄内康乾72景由仅存的17景恢复到55景,迁出了景区内外大量单位和住户,使避

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内外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受到当时的

经济条件、技术力量和保护理念等局限,整个遗产保护只是做到了“救命”,还没有达到治本的目的。

2010年8月以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承德避暑山

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面展开。该工程计划用3至5年

实施,由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6亿元,用于文物保护修缮和山庄

水系治理,并确定了古建筑保护、文物科技保护等多个方面的文化

遗产保护项目和3项山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这项修缮工程还成

立了一个强大的“智囊团”,每一项工程都会在缜密勘测的基础上为

之“量身定做”修缮计划。

今年9月,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指挥

部工作办公室又传出信息,目前各项保护工程进展顺利。自去年以来,共有考古勘探、安远庙保护修缮、须弥福寿之庙大红台抢险等

13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须弥福寿之庙大红台抢险、避暑山庄清代

道路等5项工程已经完成。

目前正在开工建设的有安远庙古建保护修缮工程、避暑山庄

宫墙全面保护修缮工程、山庄内文津阁碑亭保护修缮工程。普佑寺、殊像寺古建保护修缮工程也已做好开工前的准备;普乐寺、须弥福

寿之庙古建修缮项目也即将开标。有关负责人表示,所有工程将严

格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不断提升工程质量,力争全力打造国家精品

工程。

避暑山庄

乾隆

轩墀敞御园,草树静高原。游豫思仁祖,庥和逮孝孙。桥山将

酹爵,玉馆此停辕。罨画山容在,修蛇电影奔。禽言欣客至,蛩语

诉秋繁。阶篆苔纹暗,碑诗钗脚存。圣踪犹可想,衷曲向谁论。倍

切乾乾志,虞孤覆载恩。

承德避暑山庄其独特的建筑美

承德避暑山庄其独特的建筑美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艺术,为了达到突破视觉局限,与天地融通的要求,造园的过程中还非常强调借景,如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如锤峰落照借景磬锤峰等,都是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山庄的建造主要是为了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抵御沙俄的扩张以及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只用的场所。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避暑山庄可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而它们的建筑布局手法和建筑风格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关键词: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建筑格局 承德避暑山庄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山庄的基本格局是宫殿区与湖光山色的苑景区呼应融合,几条湖中小径,串起了镶嵌在湖中的三座岛屿,其中有一条之字形的小径,之径的云堤弯弯区区,连接这中心的岛屿,如意洲与皇家宫殿。 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宫室建筑林立,布局严谨,建筑朴素,是紫禁城的缩影。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其布局运用了“前宫后苑”的传统手法。宫殿位于山庄南端,包括正宫、松鹤斋、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群。正宫在宫殿区西侧,是清代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之所,按“前朝后寝”的形制,由九进院落组成;布局严整,建筑外形简朴,装修淡雅。主殿全由四川、云南的名贵楠木建成,素身烫蜡,雕刻精美。庭院大小、回廊高低、山石配置、树木种植,都使人感到平易亲切,与京城巍峨豪华的宫殿大不相同。松鹤斋在正宫之东,由七进院落组成,庭中古松耸峙,环境清幽。万壑松风在松鹤斋之北,是乾隆幼时读书之处,六幢大小不同的建筑错落布置,以回廊相连,富于南方园林建筑之特色。东宫在松鹤斋之东,已毁于火灾。 “山庄以山名,而胜趣实在水”。避暑山庄的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东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清朝皇帝对江南园林情有独钟,然而皇帝又不可能长期留在江南不回京城,于是山庄的东湖景区,大量截取江南特色景观,以供皇帝朝夕与共,仿若之神江南。建筑采用分散布局之手法,园中有园,每组建筑都形成独立的小天地。 而湖泊区最具江南风光特色的代表就是“狮子林”了。狮子林是山庄中最具有江南水乡风光的建筑,由于乾隆对苏州狮子林的颇为喜爱所以他在仿造他在承德避暑山庄中也建一座,但只求神似不要求形似,避暑山庄的狮子林是根据山庄的“银湖”与“镜湖”之间的这块小陆地的形式,因势利道并参照苏州狮子林的精髓而建,因而是山庄中最具江南园林精巧雅致的代表之作。 而山庄湖区最高点“金山亭”由于他独到的设计,他也成为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的一处标志性景观。 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而其平原区西部绿草如茵,一派蒙古草原风光 ; 东部古木参天,具有大兴安岭莽莽森林景象。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这就是外八庙,外八庙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创造了中国的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 这些寺庙如众星捧月,环绕山庄,它象徵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清朝建国初期,就奉行扶持喇嘛教的政策,以此笼络中国的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

承德避暑山庄自助游攻略

承德避暑山庄简介 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山庄的建造主要是为了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抵御沙俄的扩张。它是清帝每年北巡的重要行宫之一。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 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承德实在是个不大的城市,光是避暑山庄就又占了大半个承德,我们住的 地方叫火神庙,主要的大街上有一个大 广场,中间是康熙大帝的雕像,这里,就是承德市最中心的地方。“避暑山庄”不愧是最大的皇家园林,浓缩了各地建筑的精华。 从丽正门进入宫殿区,避暑山庄四个大字是康熙亲笔题写。 进门之后首先是澹泊敬诚殿,后面还有几个大殿,是皇帝处理公务的地方。 紧接着游览了山区,山区在山庄中占很大部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乘坐了山区观光游览车,总行程大概将近一个小时,中间停了三战,在山上面,可以俯瞰整个承德市,还可以远望外八庙、棒槌山等景点。 从车上下来直接转入湖区,在湖边漫步,真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如意湖和如意洲,名字好景色也好 · 要生娃· 安全上网不怕木马· 大渝网健身美容俱乐· 协和妇产· TT 3.15

湖边还有好多仿造的江南有名的建筑,仿镇江金山寺的,仿杭州苏堤白堤的,仿嘉兴南湖烟雨楼的…… 湖区游览完毕,我的避暑山庄也就游览完了,北方的园林虽不及江南的精巧细致,但也别有一番豪迈的气概! 有朋友说:“避暑山庄,其实不是很避暑,大家都被它的名字骗了。”个人感觉是:是否避暑要从两点来看,第一,避暑山庄相对北京,从古到近温度都要差几度;第二,从本地来说,山庄主要的避暑地在山区。当然,相对于我们挑剔的眼光,在烈日下避暑山庄当然不会达到井水与气温那样的温差呀。说避暑山庄,不过是皇帝选择此地来避暑而起的名。 是否路上走着都能见到小鹿?我没有随时见到,但是在驯鹿坡确实有鹿群,还有在院子东部。 游览攻略 避暑山庄在城市中心以北,大部分公交车都能到达山庄正门(丽正门)。普宁寺6路公车到达,出租车如果从山庄正门起步最多10块。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118路(也叫18路)可到,出租车如果从山庄正门起步最多也是10块,两庙和普宁寺之间出租车5块。磬锤峰安远庙普乐寺10路可到,出租车如果从山庄正门起步5至10块,与普宁寺普陀宗乘之间出租车5块。 游玩时时间安排:避暑山庄封山期,半天可游完(湖区平原区),坐车上山一个小时左右(分别在四面云山,广元宫,清枫绿屿下车观赏),推荐徒步上山,如果想大致在山上玩一圈需要半天,如果时间和体力不润许,可登南山积雪亭,走走松云峡。外八庙一般半天可游玩两座,推荐普宁寺和普陀宗乘之庙。推荐爬爬磬锤峰,可坐索道,也可走山路,时间半天足以。

承德避暑山庄简介

承德避暑山庄简介 承德避暑山庄特点 为什么会选承德建避暑山庄,因为承德避暑山庄这里具备了以下四个特别,第一个特点,承德是一个盆地,四周是山,按风水说是万象引领,众象朝揖。,皇帝那是惟我独尊,天下都要朝中,所以这个地势他感到非常地好。第二个特点,地势很高,空气很清新,适合于避暑,第三个特点,这个地方离北京不远,仅230公里,处理国家的政务,与宫中无异,比较方便,第四个,这地方的特点,就是这地方当时是蒙古的游牧场,不会侵占民田或者民居,而且这个地方有武烈河,有沼泽,有山有平地自然环境,选景可以有广阔的空间,便于大规模的营造皇家的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美景 承德避暑山庄这座规模宏大的园林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建筑风格独特,它没有紫金城宫殿之华丽感,建筑基座与民宅相似,青砖素瓦,装修古朴淡雅,不施彩绘,木显本色,显得格外清爽、古朴、淡雅而恬静。 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的主要建筑宫殿区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帝后居住的地方,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四组建筑。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各种隆重的大典都在这里举行。其后的殿堂分别叫“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等,是皇帝处理朝政、读书和居住的地方。其他景点还有:承德避暑山庄门、勤政殿、万岁照房、下马碑、云山胜地楼。 从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出来便是山庄的苑景区,承德避暑山庄以山为名,而胜趣实在水。整个湖区一泓清水,洲岛错落,一派江南水乡秀色。右边湖上的三座亭子叫“水心榭”,屹立在石桥之上,结构匀称,明快轻盈。山庄咫尺间,直作万里观。承德避暑山庄只有五百多公顷,却浓缩了中国的地貌和地形,浓缩了清代的历史。身在山庄,就能了解到清代的一个兴衰过程。德避暑山庄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年建成。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1994年12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曾用名热河行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距离北京200公里。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避暑山庄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87年。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

承德避暑山庄上传

承德避暑山庄 园林分析

目录 1、承德避暑山庄简介 2、承德避暑山庄建筑风格 3、承德避暑山庄设计手法 4、承德避暑山庄具体建筑分析 5、承德避暑山庄康熙年间与乾隆年间的风格差异

承德避暑山庄简介: 承德避暑山庄,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 场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始建于一七零三年,历经清康熙、雍 正、乾隆三朝,耗时八十九年建成。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 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四年十二月,被列入世界 文化遗产名录。二零零七年五月八日,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 5A级旅游景区。 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宫,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区北部, 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离宫别苑。 承德地处长城内外交通要冲,清朝开国后,皇帝每年都到木兰围 场(在今河北省围场县)巡视习武,行围狩猎。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 四十二年(1703),康熙四十七年初具规模。经过多年的扩建和改造, 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建成。以后,清朝历代皇帝每逢夏季到此避暑和处理政务,这里便成为第二政治中心。 承德位于群山环抱之中,有滦河、武烈河流过,峰峦重叠,清流索绕,林木葱郁,盛夏凉爽宜人。避暑山庄占地560公顷。山庄内有康熙用四字题名的三十六景和乾隆用三字题名的三十六景。这些风景博采全国各地风景园林艺术风格,使山庄成为中国各地胜迹的缩影。山庄可分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其中山岳约占全园面积4/5,平原占1/5。平原中湖泊占面积的一半,主要由热河泉汇聚而成。山庄创造了山、水、建筑浑然一体而又富于变化的园林。它的布局立意、造园手法在中国古代宫苑中占有重要地位。

承德避暑山庄必游景点介绍

承德避暑山庄必游景点介绍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距离北京200公里。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承德避暑山庄牌匾谷地上,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

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交通提示 避暑山庄在承德市区内,交通方便,从承德火车站前乘5、7、11、15路公交车可达。出租车7元起步,一般市区内任何一点到避暑山庄都不超过10元。 京承、京通、承石、承沈铁路干线贯穿承德全境。

承德境内有101、111、112国道通过,向北可通往内蒙古,向东可达辽宁,西南前往北京,东南则到天津。从北京到承德有京承高速公路。 最佳旅游时间 承德避暑山庄最佳旅游季节是夏末和秋初,避暑山庄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山庄内正常温度比庄外要低3-5度,这与山庄内的山区、湖区、平原区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y2a7d 武汉度假山庄 https://www.360docs.net/doc/d014625862.html,

值得一提的是,避暑山庄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5月份是防火封山的季节,所以这个时间来你就上不了山区。山庄内的荷花也是极富盛名,七八月份荷花满池塘,一直开到9月末。山庄的荷花与其他地域的荷花很是不同,开的早,败的晚,特别值得一看。据说这里的荷花全部都是当年从外地选进来的,非常有价值。 浏览路线

避暑山庄面积广大,如果只有一天时间,如下线路可以囊括山庄内的大部分精华:丽正门-内午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采菱渡-如意洲-烟雨楼-沧浪屿-长湖-文津阁-热河泉-金山亭-水心榭-东宫遗址-德汇门。东线:进德汇门,过东宫,以卷阿胜境为起始点。沿东线游览可参观到的景点:水心榭、文园、清舒山馆、月色江声、戒得堂、汇万总春之庙、新所、金山、香远益清、热河泉。 y2a7d 武汉度假山庄 https://www.360docs.net/doc/d014625862.html,

古典皇家园林的典范承德避暑山庄

古典皇家园林的典范—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市,占地面积约500 多万平方米, 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著名的帝王宫苑。这座占据半个承德市的皇家园林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100 多处建筑,集古代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之大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瑰丽的艺术风采。 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和离宫,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五年才宣告竣工,历时近90 年。据说康熙北巡时,喜欢承德武烈河一带山林葱郁,清泉甘甜,环境十分清幽,而且相距盛京(今沈阳)不远,同时在这里还可以举行“木兰秋”狩猎活动,召见安抚蒙古王公贵族,因此决定疏浚湖泊,在此建筑行宫。避暑山庄即成为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每年有相当多的时间在此会见王公贵族及外国使节,成为除北京以外另一个政治中心,很多历史事件在此发生。 这座宏伟的皇家园林布局精巧,全园的五分之四为山地占据,园内地势起伏,群峰环绕,山间小溪清泉,密林幽深,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其园林建筑特点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将江南水乡和北方草原巧妙地融合,成为中国皇家园林艺术荟萃的典范。

*朴素淡雅的宫苑 避暑山庄的布局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份。宫殿区在山庄南部,这里地势平坦,各种宫殿林立,布局严整,俨然紫禁城的缩影,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已毁的东宫四组建筑,是清朝皇帝处理政务、举行庆典和后宫居住的地方,与北京紫禁城相比,山庄的宫殿建筑朴素简洁,布局不失严谨。 正宫位于宫殿区西侧,是主体建筑,按“前朝后寝”的形制,包括9 进院落,布局严谨且淡雅,与华丽巍峨的紫禁城宫殿有所不同,皇帝平日处理政务、休息和举行重大典礼就在正宫。其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四川、云南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 正宫后面是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等一系列殿寝建筑。其中烟波致爽殿是皇帝载山庄的寝宫,于1710 年建成, 是一座五开间平房,康熙认为此地“地既高敞,气亦清朗”, 且“四周秀岭,里澄湖,致有爽气”,故名。这里位居避暑山庄康熙36 景之首。皇帝上朝、退朝途中,停留休息,更换朝服是在四知书屋,所谓四知,是知柔、知刚、知显、知藏。有时皇帝也在此接见大臣和各民族王公。 太后居住在具有“松鹤延年”寓意的松鹤斋,古树耸立,环境清幽;万壑松风在松鹤斋之北,是乾隆幼时读书之处,六

承德避暑山庄历史

承德避暑山庄历史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中国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历时89年。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的营建,大至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 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皇帝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园林建筑。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l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后一项工程竣工,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在英法联军攻打北京时,咸丰皇帝就带着一批大臣逃到了这里。 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13年至1780年),伴随避暑山庄的修建,周围寺庙也相继建造起来。 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三车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戈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

承德避暑山庄

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

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戈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7] 1961年国务院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中的普宁寺、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76年到2006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了三个《避暑山庄外八庙十年整修规划》,明确了以“抢救和整修”为主的保护原则,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投入几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古建维修和园林整治,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区周围环境的综合整治。 2010年8月以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面展开。该工程计 山庄美景5[8] 划用3至5年实施,由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6亿元,用于文物保护修缮和山庄水系治理,并确定了古建筑保护、文物科技保护等多个方面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3项山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这项修缮工程还成立了一个强大的“智囊团”,每一项工程都会在缜密勘测的基础上为之“量身定做”修缮计划。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指挥部工作办公室又传出信息,各项保护工程进展顺利。自去年以来,共有考古勘探、安远庙保护修缮、须弥福寿之庙大红台抢险等13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须弥福寿之庙大红台抢险、避暑山庄清代道路等5项工程已经完成。[9] 3气候 承德避暑山庄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

介绍承德避暑山庄的导游词

介绍承德避暑山庄的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承德避暑山庄观光游览。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征。作为山庄缔造者的康熙、乾隆,都曾六下江南,遍历天下景物之美。在修建避暑山庄时,博采众家之长,融合中国南北园林风格为一体,使避暑山庄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结与升华。我国园林专家们说,整个避暑山庄就是祖国锦绣河山的缩影。专家们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这个问题我想还是请女士们、先生们游览了避暑山庄之后再来回答。不过,我这里先给大家提个醒,这原因与避暑山庄的地形有关。(导游员采用悬念法,以激发游客游览的兴趣) 各位,避暑山庄到了,请大家下车,现在我就带领大家一睹她的风采。 (在丽正门外)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面前这座古色古香的门,就是避暑山庄的正门,叫丽正门,是清代皇帝进出的门。宫门面宽三间,上下两层。下层辟有三个方形的门洞,上层有城台和阙楼。你们看,中间门洞的上方有一块石匾,上面是乾隆皇帝用满、藏、汉、维、蒙五种文字题写的“丽正门”,它象征着我们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门的两边有两尊石狮,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门前有御道广场,青石铺路,

广场东西各立一块石碑,上面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所以我们又叫它下马碑。广场南边有一道红色照壁,使这座皇家园林与外界隔开。关于红照壁,传说里边藏有从鸡冠山飞来的金鸡,在夜深人静时,轻叩照壁,金鸡就会发出叽叽的叫声。如果哪位想考证一下的话,就请夜里到这里来听一听。好了!今天我请大家当一回“皇帝”,进去感受一下皇帝的生活。 (进丽正门内) 请各位向右看,远处的山峦上,有一巨大石柱,擎天而立,直插云端。它上粗下细,很像洗衣用的棒槌,我们承德人叫它棒槌山,康熙皇帝赐名“磬锤峰”。修建避暑山庄时,巧借此景,使山庄内外浑然一体,扩大了空间感,创造了新的意境美,这是山庄设计者运用“借景”这一造园艺术的成功典范。一般来承德的人,都要到山上去摸一下棒槌山,因为承德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摸到棒槌山,能活一百三。”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明天上山摸一摸,一定很有意思的。 前面这片宫殿就是清代皇帝在承德“办公居妆的地方,现在承德人把这里为避暑山庄博物馆。 (在第一展室里)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这张图就是避暑山庄全图,是清代山庄鼎盛时期的全貌图。避暑山庄,又叫“热河行宫”、“承德离宫”。它从康熙四十二年(172019年)开始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最后落成,历时89年。清代前中期的几位皇帝几乎每年都来这里消夏避暑,处理政务,通常是每年农历四、五月份来,九、十月份返回北

承德避暑山庄建筑分析

承德避暑山庄建筑艺术 摘要:承德避暑山庄鉴于康熙42年(公元1703年)至乾隆57年(1792年)竣工,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占地8460亩。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苑囿,与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并称全国四大名园。多种建筑形式的自由组合与变化,人工园林与山林景观的对比与和谐,各民族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会。山庄的建筑有镇江金山寺样式的“上帝阁”,有苏州“狮子林”一般模样的“文园狮子林”,有似于杭州西湖苏堤、白堤的“芝径云堤”,有酷似宁波范氏“天一阁”的“文津阁”。它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是具有创造力的杰作。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造园技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在建筑上,它继承、发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 避暑山庄的历史是清朝历史的缩影。见证了康乾盛世的辉煌与荣光,记录了晚清的颓败与悲凉。康熙皇帝每年都要前往木兰围场(位于避暑山庄北),表面是打猎娱乐,内含重要的的政治意义,军事意义。第一,通过行围活动,不仅可以使八旗官兵既习骑射,又习劳苦,用以保持八旗官兵传统的骁勇善战和醇朴刻苦的本色,抵御骄奢颓废等恶习的侵蚀,做到安不忘危、常备不懈。第二,皇帝可以借每年的木兰行围,在那里定期接见蒙古各部的王公贵族,以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满蒙关系,加强对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三大部的管理,这对于北方边防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由此,从北京到河北省围场修建了不少行宫,但不能让康熙满意,直到看到了承德,一个不足千人的小村落和守候在这片山峦之间的丹霞地貌山岩--馨锤峰,其奇特的自然景观博得了康熙的垂青, 1713年,以“前朝”和“后寝”为部分格局的避暑山庄正宫区基本落成,康熙将理政生活牵制

避暑山庄原因和意义

承德避暑山庄选址的原因和意义 承德(古称热河)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肇建于1703年,初建时称热河上营,初具规模后称热河行宫,1711年康熙帝赐名避暑山庄。避暑山庄历经清朝康雍乾三朝,耗时89年建成,它是清朝在塞外的中心行宫,借“避暑”之名行“谋政”之实①。康熙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避暑”与“谋政”的重要场所,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战略地位重要。大清王朝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一如此前两千年中原王朝的心病,确保北疆的安全是清朝前几代统治者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康熙年间,北疆的巩固是通过皇帝的北巡、围班、朝觐、恩崇、绥抚等活动实现的,经过康熙十六年、康熙二十年两次亲临塞外,康熙二十二年大规模的北巡木兰行围正式开始,康熙帝就此将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借行围射猎进行侦察,多尔衮、顺治帝间或到塞外巡行,发展成北巡制度②。承德避暑山庄“其左通辽沈,右引回回,北压蒙古,南制天下”③,既是理想的北巡驻跸之地,也是大清龙兴之地——东北白山黑水的门户与前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时朝鲜驻大清朝陪臣柳德恭曾指出:“此康熙皇帝之苦心,而其曰‘避暑山庄’,特讳之也。”后来清高宗也曾透露:“我皇祖建此山庄,所以诘戎绥远,意深远也。”④山庄建成以后,热河成为大清前期沟通东北与内蒙

古,用兵中俄边境,连接西北蒙、 回各部,向南控制中原的政治策源地之一。尤其是东北与内蒙古成为大清王朝稳固的大后方。 二是清初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满蒙联盟是清王朝的基本国策,满蒙友好是清王朝统治重要政治基础。清王朝入主中原之前,皇太极已经解决了漠南蒙古的安定问题,但是漠北、漠西蒙古长期动乱不止,康熙八年(1669年)以后,北部相继出现布尔尼、噶尔丹、策旺阿拉布坦等叛乱,同时新崛起的沙皇俄国也屡以哥萨克人侵扰边境。为抵御侵略和推行“绥怀蒙古以为藩屏”的政策,亟需于塞外接近蒙古的地方构筑行宫,以供清帝“理政视事”,实施靠前指挥,提高处置政事、军情效率,同时供边疆各族上层“岁时展觐”、“锡洽联情”,实现清帝“察民瘼,备边防,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雄图大略。⑤清初,蒙古王公以天花为由,不愿进塞,视进塞“为惧”,在塞外修建行宫,既可以起到放低姿态、怀柔拉拢之目的,亦可借塞外行猎,展示天朝威风,震慑蒙古各部。通过平定“三藩”战争,康熙发现八旗兵战斗力严重下降,其原因主是要“昇平日久”,上至王公贝勒、统兵将领,下至普通士兵,生活安逸,缺乏严格训练和实战锻炼。经过深思熟虑和半个多月勘察,康熙帝选定现在的木兰围场作为皇家猎场,每年率八旗兵及朝廷要员在此举行大规模“秋狝大典”,以练兵强军、联络北部各少数民族,达到“习武绥远”双重目的。为满

承德避暑山庄历史

承德避暑山庄历史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承德避暑山庄历史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中国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历时89年。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那么大。与北京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的营建,大至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 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十九年(1754年),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l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动工兴

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后一项工程竣工,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在英法联军攻打北京时,咸丰皇帝就带着一批大臣逃到了这里。 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13年至1780年),伴随避暑山庄的修建,周围寺庙也相继建造起来。 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戈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亦发端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

世界最美的十大旅游景点介绍

世界最美的十大旅游景点介绍 篇一:世界著名50大景点世界著名50大景点 1、美国大峡谷-The Grand Canyon 美国大峡谷(Grand Canyon)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由于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罗拉多大峡谷,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是地球上最为壮丽的景色之一。科罗拉多河在科罗拉多高原上共切割出19条主要峡谷,总面积为2724.7平方公里,其中最深、最宽、最长的一个就是科罗拉多大峡谷。它全长44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峡谷之一。峡谷顶宽6至28公里,最深处1800米。谷底水面不足 1000米宽,夏季冰雪融水,水深增至18米。山石多为红色。 2、澳大利亚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大堡礁(英文:The Great Barrier Reef),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位于南半球,它纵贯于澳洲的东北沿海,北从托雷斯海峡,南到南回归线以南,绵延伸展共有2011公里,最宽处161公里。有2900个大小珊瑚礁岛,自然景观非常特殊。大堡礁的南端离海岸最远有241公里,北端较靠近,最近处离海岸仅16公里。在落潮时,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在礁群与海岸之间是一条极方便的交通海路。风平浪静时,游船在此间通过,船下连绵不断的多彩、多形的珊瑚景色,就成为吸引世界各地游客来猎奇观赏的最佳海底奇观。 3、美国佛罗里达州棕榈海滩-Florida 佛罗里达风景最亮丽的棕榈海滩是全球著名的旅游天堂之一。适宜的气候、美丽的海滩、精美的饮食、艺术展览和文艺演出,即使是最挑剔的游客,在棕榈海滩也能满意而归。每年的四月,棕榈海滩的艺术活动是最丰富多彩的,包括各种海滩工艺品展览,其中于4月4日启动的棕榈海滩爵士节以展示美国最杰出的爵士音乐而赢得了艺术爱好者。 4、新西兰皇后镇-Sout Island 新西兰的皇后镇是一个被南阿尔卑斯山包围的美丽小镇,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城市。皇后镇全处都是完美的观光地点,夏季蓝天艳阳,秋季为鲜红与金黄的叶子染成缤纷多彩的面貌,冬天的气候清爽晴朗,还有大片覆着白雪的山岭,而春天又是百花盛开的日子。四季分明,各有着截然不同的面貌。市区附近的瓦卡蒂普湖(Lake Wakatipu)是座深而蓝的高山湖。壮丽的山脉上几座覆着白雪的绿棕色山点缀于背景中。从皇后镇到山顶,则是一片绿油油的色彩。皇后镇之名源于殖民者认为此处风景秀丽应属女王所有,由此得名皇后镇。 5、好望角-Cape Town 好望角是一个突出的小

避暑山庄10大景观介绍

避暑山庄10大景观介绍 1.烟雨楼 烟雨楼初建于五代,原在湖滨。烟雨楼的名称,最早见于南宋诗人吴潜所作《水调歌头·题烟雨楼》词。明·嘉靖嘉兴知府赵瀛在南湖填土成岛后,第一次在岛上建烟雨楼,从此楼在湖中。后几经毁废重建,现今之烟雨楼于一九一八年由嘉兴县知事张昌庆重建,继任汪莹完工。烟雨楼后之假山全为太湖石叠成,传为明代造园家张南垣所作。至道光年间已倾圮零乱,一九一八年重建烟雨楼时,由沈石荪整理堆垒成虎豹狮象形状,形象逼真,威武可爱。楼前有一荷池,形如南湖特产无角菱。 2.沧浪屿 沧浪屿位于避暑山庄如意洲乐寿堂西北,水芳岩秀殿西侧湖滨。为“乾隆三十六景”第十七景。虎皮墙环绕,中心建有殿堂六间。南为垂花门、前庭,庭右曲径幽深,庭左长廊直通正殿。北三间在水池之上,檐下悬康熙题额“沧浪屿”,源于《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池水清澈见底,红色鲤鱼漫游于睡莲菱叶之间;池北假山,奇形怪状,参差不齐,挺拔陡峭,形成“屿不满十弓,而陡壁直下,有千仞之势”。在这座玲珑剔透的园中之园内,殿堂、水阁、清泉、假山同门座、小亭、曲廊巧妙地组织在一起,相互因借,不旷不抑,恰到好处。

3.博物馆: 这里曾是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和皇帝的“紫禁城”相比更多的体现了乡村野趣。到避暑山庄博物馆旅游,避暑山庄博物馆拥有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其中的展览面积就达到1.3万平方米。避暑山庄博物馆按照主体建筑作为参观对象,配殿设专题展览的布局,开辟了山庄概况、避暑山庄与八庙由来、和慈禧生活、八旗制度等陈列,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清代皇帝在此的休息生活的画面,在这里你也可以看到中国国家级的珍贵文物。到避暑山庄博物馆旅游,避暑山庄博物馆内的陶瓷馆、钟表馆、挂屏馆和绘画馆等都是你不容错过的景点。到避暑山庄博物馆旅游,避暑山庄博物馆所珍藏的文物中以陶瓷最为珍贵,其中的豆绿地粉彩开光轿瓶、黄地粉彩开光诗文轿瓶、黄地粉彩瓜棱式轿瓶 等都是避暑山庄博物馆内不可多得的景点

承德避暑山庄旅游攻略

承德避暑山庄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冬天虽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环山,阻滞了来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袭击,故温度要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是旅游避暑胜地。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距离北京200公里。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游览线路 p; 避暑山庄面积广大,如果只有一天时间,如下线路可以囊括山庄内的大部分精华:丽正门-内午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采菱渡-如意洲-烟雨楼-沧浪屿-长湖-文津阁-热河泉-金山亭-水心榭-东宫遗址-德汇门。 但其他另有几条常常参观的线路: 东线:进德汇门,过东宫,以卷阿胜境为起始点。沿东线游览可参观到的景点:水心榭、文园、清舒山馆、月色江声、戒得堂、汇万总春之庙、新所、金山、香远益清、热河泉。中线:下万壑松风蹬道至如意湖、下湖中间的拱桥,是中线的起点。经芝径云堤,到采菱渡,如意洲,到达中线结景青莲岛(烟雨楼)。西线:出正宫岫云门,下玉麟坡,沿如意湖西岸北行,至“水流云在”分道,一是东转至萍香泮;一是北行至文津阁,是湖洲区西路游览线,也是连接全园四个功能分区的交通干线。主要景点有如意湖(亭)、芳园居、芳渚临流、临芳墅、远近泉声、文津阁。 特别提醒 1.开放时间:8:00-17:30 2.山庄周围宾馆很多,山庄内的宾馆条件差而房价贵,如果是为了省门票而入住没有什 么必要,唯一的好处是可以领略山庄夜景。 3.游览避暑山庄强烈建议请导游,或至少蹭听。不但能增长很多人文历史知识,也能听 到各种有趣传说,为美景增色不少,而且很多精华点位臵较为偏僻或乍看不引人注目,有人指点才不会错过。 4.湖州区是山庄风光最为秀丽的地方,荡舟湖上会是不错的选择,租船点在如意湖西岸, 有普通手划船、龙头手划船、脚踏船可供选择,租金依次为每小时10元、14元、20元,押金为50元、100元、100元。 5.正宫、松鹤斋、东宫和万壑松风四处建筑,现已辟为博物馆,用于清代宫廷史记和宫 廷艺术品展出。 6.山庄里有专门的环山游览车,每人40元。此路线可游览大部分景区景象,有的路况 较为险要,切记安全第一。

中国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造园手法

中国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造园手法学习了园林艺术鉴赏这门课,使我受益匪浅。其中皇家园林的造园手法更是让我大开眼界。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苑”,为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类型之一。中国自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阶段,连续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像古代西方那样震慑一切的神权,在中国相对皇权而言始终是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家气派。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着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使皇帝的权威极重,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家气派。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因此在中国园林中.皇家地位的尊贵是不可动摇的,在园林建造手法上,可以说是专横跋扈的,于是,在园林中表现为淋漓尽致的施展和无限的追求.

一般建在京城里面,与皇宫相毗连,相当于私家的宅园,称为大内御苑;大多数则建在郊外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地方,一般与离宫或行宫相结合,分别称为离宫御苑、行宫御苑。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则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并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清朝时期,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高潮时期奠定于康熙,完成于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朝的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自然的转向于园林方面。那时,从海淀镇到香山,共分布着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西花园、熙春园、镜春园、淑春园、鸣鹤园、朗润园、自得园等90多座皇家园林,连绵20余里,蔚为壮观,此外在北京城外还有许多皇家御预苑。其中以圆明园、清漪园(颐和园)、避暑山庄、北海最为出名。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和处理政务的场所。距离北京180公里。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东北角有清泉,即着名的热河泉。平原区在湖区北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

承德避暑山庄旅游审美

承 德 避 暑 山 庄 建 筑 赏 析 姓名:贾瑞芳 学号:1313020133 班级:13130201

承德避暑山庄建筑赏析 一、承德避暑山庄简介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与北京紫荆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其建筑继承和借鉴了中国园林建筑的优秀传统,不仅汇集了中国古典园林丰富多样的建筑类型,而且充分发挥了园林建筑造型变化多端的特点,将建筑与园林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形成了避暑山庄“依松为斋,则窍岩润色;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的特色。 二、避暑山庄园林汇集多种多样的园林建筑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多种多样,诸如殿阁楼台、轩馆斋室、廊桥亭榭、寺观塔碣等等。集中国园林之大成的避暑山庄,各种各样的中国园林建筑类型,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根据个体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及功能,避暑山庄内的园林建筑建筑,功能型园林建筑主要有:宫、殿、厅、堂、馆、轩、斋、室等。这类建筑在园林中主要供人们日常生活起居办公之用,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功能型建筑一般体量较大,形式比较庄严、规整,在园林中居于主要位置。根据这类建筑在园林中所处的地位来看,还可以分为“堂正型”建筑和“偏副型”建筑。“堂正型”建筑在园林中一般居于正位和主位,空间体量都比较大,如宫、殿、厅、堂等;“偏副型”建筑,跟堂正型建筑相比,处于次要位置,空间体量也比较小,如馆、轩、斋、室等。 (一)殿 殿,也可称宫殿,古代泛指高大的堂屋。《汉书·黄霸传》颜师古注:“古者屋之高严,通呼为殿,不必宫中也。”“宫”最早和室是同一概念,为一般房屋的通称。《尔雅·释宫》说:“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后来宫殿专指皇帝居所或供奉神佛之所。宫殿在宫苑或寺观的总体布局中,属于堂正型建筑,处于中心或主要位置,多半在中轴线上,或在园林前列。皇家园林宫殿建筑高大严肃、富丽堂皇,主要用于举行大典、处理政务、听政接见、燕飨寝居等。如避暑山庄宫殿区的建筑布局规整严谨,有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澹泊敬诚殿(正宫主殿)、依清旷殿(四知书屋)、十九间殿,烟波致爽殿(后寝主殿)等几大正殿,同时在正殿两侧还有东西配殿,起陪衬作用。在山庄的宫殿区人们感受到的是肃穆的氛围,产生的是崇高的美感。 (二)厅、堂 宋李斗《扬州画舫录·工段营造录》说:“厅事,犹殿也。”《集韵·青韵》:“厅,古者治官处谓之听事。”明计成《园冶·屋宇》:“古者之堂,自半以前,虚之为堂。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厅有两种形式,一是侧面山墙封闭,正背两面开设门窗;二是四面都设门窗(常是落地槅扇),称之为“四面厅”。厅,在古代是办理事务,或会宴宾客,观赏景色的场所。“堂”与“厅”之间没有十分严格的界限。一般以梁架木料用扁作者为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