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物

肠道微生物
肠道微生物

肠道微生物

在人体肠道中生活着数以万亿的共生菌群,它们的种类繁多,可达上千种,数量也很惊人,是人体细胞总量的10倍以上,迄今为止,仍有80%以上的微生物不为人知。这些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存在着互利共生的关系,对于维持人类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肠道内平衡因某些因素被打破致使肠道菌群发生紊乱时,人体就可能患上诸如肥胖症、糖尿病、肠炎甚至癌症等疾病。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已解决了不可培养微生物研究的难题,使得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NGS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可以基于16S rDNA/18S rDNA基因,利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454 GS FLX,Illimina HiSeq、MiSeq),获得庞大的数据信息,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来分析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通过统计分析,对大量数据进行PCA和PCoA分析,得出发病前后样本间肠道微生物主要组成成分是否存在差异;并进一步通过RDA分析,找到与环境因子(疾病等)相关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发生的目的。

研究案例:

1、结直肠癌与肠道微生物

Tingting Wang等采用454测序技术研究结直肠癌(CRC)患者与正常人群肠道微生物的菌落组成差异。并结合real-time PCR对相关基因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丁酸盐产生菌的减少和一些致病微生物的增加使得CRC患者肠道微生物菌落的失衡。

Structural segregation of gut microbiota betwee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and healthy volunteers. 2012. The ISME Journal

研究对象: CRC患者46人,健康人群56人

研究区域:V3区

测序平台:Roche 454 GS FLX

主要结果:

(1)PCA主成分分析(图a)和PCoA主坐标分析(图b)显示CRC患者与正常人肠道微生物存在差异。蓝色圆圈代表正常人,红色圆圈代表CRC患者

(2)对CRC患者与正常人样本在98%相似水平上OTU的相对丰度进行RDA分析,找到健康人群与CRC疾病患者相关的微生物类群,进行分析与CRC 疾病相关的主要微生物类群。有48个OTU可以作一个关键变量与CRC患者和正常人肠道微生物结构差异存在显著相关性。

(3)Heatmap分析:48个OTU的相对丰度作为健康人和CRC患者肠道微生物差异的主要变量,他们在样本中的分布情况见下图。图左侧黑色OTU代表在正常人中相对丰富,红色OTU代表在CRC患者中相对丰富,每个样本的颜色强度代表在所有样本中的相对比率。

2、二型糖尿病与肠道微生物

Larsen等研究二型糖尿病患者肠道微生物与非糖尿病人群的差异,采用454测序技术结合qPCR技术对36个样本肠道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型糖尿病患者厚壁菌门和唆菌纲微生物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但是变形菌纲微生物丰富。Bacteroidetes与Firmicutes的比例、Bacteroides-Prevotella group 与 C. coccoides-E. rectale group的比例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而与BMI(体重系数)无关。变形菌纲微生物同样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

Gut Microbiota in Huma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Differs from Non-Diabetic Adults. 2010. PLoS One.

研究对象: 二型糖尿病患者18人,正常人18人

研究区域:V4-V6区

测序平台:Roche 454 GS FLX

主要结果:

(1)Rarefaction Curve:确定取样深度是否合理。

(2)PCA主成分分析:分析二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肠道微生物在门与纲水平的差异。

3 饮食与肠道微生物

为了研究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Filippo CD等人比较了15个健康欧洲孩子(EU)及14个健康非洲农村孩子(BF)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EU的饮食具有典型的西方特色,而BF的食物则能代表传统的非洲乡下的饮食构成。研究人员通过PCR扩增29个粪便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RDP数据库比对结果显示94.2%的reads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壁厚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然而它们在EU和BF中的比例具有显著差异。BF肠道中拟杆菌占大部分,而壁厚菌所占比例较低。有趣的是,含有大量纤维素和木聚糖水解基因的Prevotella和Xylanibacter菌株只存在于BF中,并且所占比例较高。

Impact of diet in shaping gut microbiota revealed by a comparative study in children from Europe and rural Africa. 2010.PNAS.

研究区域:V5-V6区

测序平台:Roche 454 GS FLX

主要结果:

EU(健康欧洲孩子)和BF(健康非洲农村孩子)样本中微生物分布统计

A:BF样本中主要微生物的分布统计;B:EU样本中主要微生物的分布统

计;

C:全部样本相似性分析;D:各样本中主要微生物相对丰度统计;

E:各样本中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相对丰度统计

4 肥胖与肠道微生物

Turnbaugh PJ等人对胖瘦不同的同卵双胞胎(31对)、异卵双胞胎(23对)及其母亲(46个)共154个个体的肠道微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肥胖与肠道门级微生物的变化相关,胖人与瘦人相比,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所占比例较低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所占比例较高。

A core gut microbiome in obese and lean twins. 2009. Nature.

研究区域:V2和V6区

测序平台:Roche 454 GS FLX

主要结果:

(1)A:不同胖瘦程度个体中主要门级别微生物分布及样本之间相似性水平分析;

B:第一主成分与主要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关性分析;

C:双胞胎之间,双胞胎与母亲,不相关个体之间微生物功能相似性分析。

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

5 不同个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婴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这三类人群中具有显

著的差异,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菌群也历经了巨大的变化。Claesson

MJ等人收集了161位65岁以上老人及9位成年人肠道菌群的样品,进行焦磷

酸测序。研究发现68%的个体肠道中最优势菌群为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平均比例约为57%,壁厚菌门(Firmicutes)所占比例约

为40%。但是和一些疾病或健康相关的菌群在不同个体中所占比例差别极大,

包括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

Faecalibacteria。老年人的核心微生物组与年青人也有鲜明差异,前者拟杆菌

属所占比例更大,梭菌属在两者之间具有不同的丰度模式。分析26组time-0

和time-3 month粪便样品,发现85%的个体在这两个时间的微生物组成极其相

近,这表明老年人的肠道菌群呈现出时间稳定性。

Composition, variability, and temporal stability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the elderly. 2011. PNAS.

研究区域:V4区

测序平台:Roche 454 GS FLX

主要结果:

A:本研究老年人与青年人粪便中核心微生物在门、属、梭菌属的丰度统计(与以往研究者研究成果);

B:本研究老年人粪便中unique微生物与5个数据库青年个体中unique微生物在门、属、梭菌属的丰度统计;

C:本研究中老年人、青年人unique微生物在门、属、梭菌属的丰度统计。

大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2、微生物学 二、填空题 1、微生物学的先驱者是____,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_____,细菌学的奠基人是_____ 。 2、微生物都是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____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____、立克次氏体、____;属于真核类的真菌(____、____和蕈菌)、原生藻类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____(____、拟病毒和____)。 3、微生物由于其体形都极其微小,因而导致了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的五个重要共性,即体积小,____;____,____;生长旺,繁殖快;____,____;____,____。 4、微生物的种类多主要体现在________、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方面。 5、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________、________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6、按是否具有细胞结构,微生物可分为________型微生物和________型微生物。 7、细胞型微生物根据其细胞结构特征又可分为________微生物和________微生物。 8、按照Carl Woese 的三界论,微生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0、微生物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选择题 1、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 A.它们是多细胞的 B.细胞有明显的核 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D.可进行光合作用 2、第一位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 A. Robert Hooke B. Louis Pasteur C. Joseph Lister D. James T.Watson 3、细菌学的奠基人是( )。 A. Louis Pasteur B. Robert Koch C. van Dyck D. van Leeuwenhoek 4、Louis Pasteur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在于他( )。 A. 发现了病毒 B. 提出了自然发生说理论 C. 抨击了进化论 D. 号召人们关注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5、Louis Pasteur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 A. 驳斥自然发生说 B. 证明微生物致病 C. 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 D. 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 6、微生物学中铭记Robert Koch是由于( )。 A. 证实病原菌学说 B. 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了病毒 C. 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 D. 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 7、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 )。 A. Louis Pasteur B. Robert Koch C. van Dyck D. van Leeuwenhoek 四、是非题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82.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201062J】JJPublicHealthandClinicalMedicineV olume6,Number2,May2010 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与疾病 翁幸鐾,糜祖煌 术专家论坛术 通讯作者:糜祖煌(1962一),男(汉族),江苏省无锡市人;1982年毕业于镇江医学院(现改为江苏 大学),研究员,任无锡市克隆遗传技术研究所所长;任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常务编委,编辑委 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编委,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审专家,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编委, 世界感染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编委,中国抗生素杂志编委,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审稿专 家,中华医学会微免学会支原体学组成员,亚洲支原体组织(AOM)理事;先后在中华检验医学杂 志》,Ⅸ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世界感染杂志》 和国外专业期刊发表论着,述评,专家论坛栏目文章共2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个,省市基金项目多个;参编专着3部.主要研究方向:从事微生物分子鉴定,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 及菌株亲缘性分析等. 摘要:人体肠道定植的微生物群落绝大多数是无害甚至是有益的,它们就像器官一样行使实质性功能. 一 旦肠道微生物群落异常,就会产生一系列疾病.本文阐述了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以及微生物群落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并探讨了治疗方案和研究前景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群落;异常;疾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Q939.121文献标识码:A HumanIntestinalMicrobiotaandDiseasesWENGXing-beM1Zu—huang2(| Departmentof MedicalLaboratory,NingboNO.Hospital,Ningbo,31501~China,2Departme ntofBioinformatics,Wuxi CloneGen—TechInstitu把.Wuxi,214026.Chma1 Abstract:Themajorityofhumanintestinalmicrobiotaareharmlessorevenbene ficialbyperforming functionsessentialforoursurviva1.Shiftsinthemicrobialspeciesthatresideino urintestineshavebeen associatedwi也alonglistofpathogenesis.Thereviewprovidedanoverviewontheformationof

肠道微生物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骨骼肌代谢的影响及干预策略(2020完整版)

肠道微生物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骨骼肌代谢的影响及干预策 略(2020完整版) 摘要 骨骼肌萎缩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并发症,可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并影响其生存质量。目前认为,CKD骨骼肌萎缩的主要原因与促进蛋白质分解的信号通路被激活有关。CKD状态下,肠道微生物与人体组成的动态平衡共生系统遭到破坏,由此诱发的肠道微生态失衡可加快CKD进展,并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对引起蛋白质分解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减轻或改善CKD患者骨骼肌萎缩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慢性肾脏病(CKD)所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的同时亦使疾病的预后恶化[1]。因此,骨骼肌已作为评估CKD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CKD引起骨骼肌萎缩的复杂分子机制和调控方式正逐渐被阐明,蛋白质合成抑制和分解增加是骨骼肌萎缩的特征性蛋白质代谢模式[2]。骨骼肌能够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影响局部肌肉甚至其他部位的细胞或组织代谢[3]。同样,其他组织或器官亦能调控骨骼肌生长。然而至目前为止,人们还是无法寻找到有效阻止骨骼肌萎缩的治疗方法。 在人类肠道中寄居的数以百万亿的复杂微生物菌群是维持宿主健康的共生、稳态系统,其影响着宿主的生理功能[4]。进一步研究发现,正常的肠道菌群结构在CKD、糖尿病及肿瘤等慢性疾病时亦会发生改变,且加速疾

病的进程[5]。另有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的某些代谢产物可调控肌肉细胞的代谢,一些特定的菌群有改善骨骼肌萎缩的作用。为此,回顾既往相关研究,阐明CKD-肠道微生态-骨骼肌代谢轴的分子机制及信号通路等,可为预防或改善CKD患者骨骼肌萎缩治疗提供新策略。 一、肠道微生物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健康状态下,肠道微生物通过促进营养成分吸收、氨基酸合成及调控病理性代谢产物和炎性因子等在宿主的能量代谢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6]。由于骨骼肌作为蛋白质储存和血糖调控的主要器官,因此亦参与了机体能量代谢,提示肠道微生物可能会间接影响骨骼肌的代谢功能。肠道微生物参与蛋白质的代谢首先体现在对氨基酸的调控作用上。微生物可通过分解食物为机体提供必需氨基酸,健康的肠道微环境可提高氨基酸的生物利用率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而改变肠道菌群的构成,氨基酸的代谢亦会随之变化。研究发现,增加小鼠肠道乳酸菌的数量后,其粪便氨基酸类型会发生显著改变。抗菌剂月桂酸单甘油酯诱导肠道菌群失调甚至可以改变多种氨基酸的代谢途径,最终导致机体肌肉比例下降[7]。短链脂肪酸是肠道微生物代谢释放的另一类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能与肌肉、肝脏中的特定细胞靶向结合并相互作用,进而调节能量代谢[8]。 CKD改变了肠道微生态及代谢变化。有研究证实,与健康人比终末期肾病患者的190种肠道菌群已发生显著变化。同样,CKD小鼠模型也有175种菌群的变化。它们均表现为益生菌数量显著降低,腐生菌过度生长。目

《药学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三(食品加工与安全)大纲 《食品卫生学》考试大纲 总体要求: 考生应全面系统的了解食品卫生学基本概念、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动植物食品的安全与卫生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生产过程中食品安全的管理与控制措施等知识。了解掌握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和途径,了解有关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掌握从原料验收到产品加工过程中减少和控制各种污染物的途径与方法。 具体要求: 一、掌握食品安全、食品卫生及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定义、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国内外主要的食品卫生问题。熟悉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的种类,有害因素的分类。 二、掌握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指标及其意义;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卫生学意义;熟悉霉菌的生长繁殖及产毒条件,霉菌毒素的结构、性质和毒性。 三、掌握食品中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毒性;滥用氮肥、抗生素对人体健康可能的危害。 四、掌握汞、镉、铅、砷污染食品的来源及危害,影响金属毒物毒作用强度的因素。 五、掌握N-亚硝基化合物种类、来源、体内外合成、致癌性;熟悉苯并(a)芘对食物的污染、毒性,了解其它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重点:N-亚硝基化合物种类、来源、体内外合成、致癌性,苯并(a)芘对食物的污染、毒性。 六、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及使用原则。 七、掌握各类食品及加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及控制措施。 八、掌握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特点,组胺、毒蕈、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机理。 九、掌握HACCP、GMP和 SSOP的概念。掌握HACCP计划的制定包括哪些方面、制

定HACCP体系的基本原则。 《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考试大纲 一、食品安全性评价 1、掌握食品安全性与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2、熟悉食品安全性评价主要内容。 3、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研究热点及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4、熟悉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内容。 5、了解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6、熟悉保健食品的概念与特征、保健食品的基本要求。 7、了解保健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8、掌握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及安全性评价。 9、熟悉主要的转基因食品。 10、了解转基因食品的管理。 二、食品安全性管理 1、掌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管理。 2、掌握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内容。 3、熟悉GMP的主要内容。 4、掌握HACCP体系的定义、基本原理、涉及的术语及建立步骤。 5、了解ISO 9000系列标准体系。 三、食品法规与标准 1、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涉及的领域、食品法律和法规的研究内容。 2、了解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原理。 3、熟悉食品标准的分类和制定标准的原则和程序。 4、掌握GB/T 1.1-2000 的结构、层次、格式与食品标准的编制 5、了解我国食品标准体系的构成。 6、掌握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和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和编写方法。 7、了解食品企业标准体系的概念和特征,企业标准体系管理的建立和评价。 8、掌握食品企业标准体系中主要标准的制定方法和步骤。 9、掌握我国食品卫生法规体系及制定原则和依据。 10、熟悉食品标准法规的实施与监督管理。 11、了解食品卫生法与其他相关法律基本内容以及卫生许可证的要求。 12、掌握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规定的内容。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1.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瞧不见的,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 总称(<0、1㎜)。特点:小、简、低。 2.微生物学就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 变异、生态分布与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与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3.原核微生物就是指一大类只含1个DNA分子的原始核区而无核膜包裹的原始单细胞生 物。 4.细菌就是一大类细胞细小、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与水生性较强的 原核生物。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 后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只能在等渗或高渗(细菌宜等渗或低渗)培养液中保存或生长。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生成。 6.球状体又叫原生质球,指还残留部分细胞壁,尤其就是G-外膜的原生质体。 7.支原体:就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适应自然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8.细胞质指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原核生 物的细胞质就是不流动的,真核生物的不断流动。 9.贮藏物就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颗粒,主要功能就是储存营养物。 10.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其化学成分就是大型 环状双链DNA,一般不含蛋白质。用富尔根染色法可见到紫色、形态不定的核区。除染色体复制时,一般为单倍体。 11.质粒:自主复制的染色体外的遗传成分,通常就是小型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12.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 折光性强、抗逆性强的休眠体。每一个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不起繁殖作用。 13.芽孢萌发:由休眠状态的芽孢变为营养状态的细菌的过程。 14.裂殖指一个细胞通过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15.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构造完全相同 的子细胞。(Most) 16.芽殖指在母细胞表面先形成一个小突起,待长到与母细胞相仿后再相互分离并独立生活 的繁殖方式。 17.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群。 18.菌苔,很多菌落连成一片。 19.克隆,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20.放线菌就是一类呈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的G+细菌。 21.基内菌丝(营养菌丝、基质菌丝),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 射状向基质表面与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与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体。无分隔,直径与细菌相仿,可产生色素。 22.营养菌丝(二级菌丝),基内菌丝体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支菌 丝。 23.孢子丝,在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气生菌丝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称为孢子丝。 24.静息孢子,就是一种着生于丝状体细胞链中间或末端的形大、色深、壁厚的休眠细胞,富 含贮藏物,能抵御干旱或冷淡。 25.链丝段,又叫连锁体或藻殖段,就是由长细胞链断裂而成的短链段,具有繁殖功能。 26.支原体就是一类缺少细胞壁的真细菌,能离开活细胞独立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植 物支原体—类支原体。

人体肠道微生态最新研究

人体肠道微生态最新研究 摘要:人体肠道中含有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人体肠道中共同构成肠道微生态。肠道为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而微生物也发挥许多有利于人体的功能。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比例随着人体的年龄、饮食习惯等变化而变化。肠道微生态存在微生态平衡和微生态失调两种状态。微生态调节剂可调通过其中的益生菌和(或)其代谢产物对整宿主体内的微生态区进行调整,使其从失调状态到保持平衡状态。随着微生态制剂的迅速发展,益生菌的使用安全性问题也备受关注。本文对人体肠道微生态的研究、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及安全性问题展开综述。结合目前最新的研究,对肠道微生态的进行分析及展望。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微生态制剂;益生菌 The latest study of the human gut microecological Abstract:In the human intestine,there is a wide variety of microorganisms. These microbes form the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Gut is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microbes , and microbes is so beneficial to human. The typ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intestinal flora will change when human’s age or eating habit was changed.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has two states, one is microecological balance and the other is microecological disturbance. Microecological can be regulated from disturbance to balance by useing probiotic and ( or ) its metabolit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icroecologics, the security problems of using probiotic are of concern. The research of human gut microecological as well as the security problems and the using of microecologics were been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research, analysis and prospect about gut microecological were giving out. Key words: gut microecological; microecologics; probiotics; 1 人体肠道微生态的概况 人体内含有的微生物数量庞大,组成复杂。按照正常微生物群在微生态系统中所占的空间不同,通常将人的微生态系统分为以下几类:口腔微生态系统、胃肠道微生态系统、泌尿道微生态系统、生殖道微生态系统、皮肤微生态系统和呼吸道微生态系统[1,2]。人类消化道内蕴藏有约1×1014个活细菌,即100万亿个细菌细胞,然而人体细胞总数也不过1×1013个,即消化道内细菌总数比人体细胞总数还多10倍,其种类有100种以上[3,4]。而在周庆德等[5-7]研究表明,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肠道中,定植着60—400种不同的微生物,其总数可达百万亿个,已证实动物粪便干重的1/3左右为细菌。 从菌种及分布方面,人体肠道栖息着的菌属主要包括有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类杆菌属,真杆菌属等,虽然整个肠腔内都存在大量细菌,但分布、浓度

南开大学微生物及生化药学2012-2019真题-703分子与细胞生物学

一、名解 1. Continuous cell line 连续细胞系 2. Plant protoplast 植物原生质体 3. Snp 单核苷酸多态性 4. CDNA library cDNA文库 5. Intron 内含子 6. Apoptosis 细胞凋亡 7. Meiosis 减数分裂 8. RNA interference RNA干扰 9. PD-1 程序性死亡受体1 10. Gluconeogenesis 糖异生 11. Cytoskeleton 细胞骨架 12. Extracellular matrix 细胞外基质 13. Oncogene 癌基因 14. Mitochondria 线粒体 15.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半保留复制 16. Epitope 表位;抗原决定部位;抗原决定基 17. Metastasis 转移灶 18. Pseudogene 假基因;假性基因 19. Transposon 转座子 20. Endocytosis 内吞作用 二、简答 1.制备目的基因的方法和过程。 2.影响mRNA稳定性的因素 3.顺式作用原件和反式作用因子是如何影响基因表达的。 4.G蛋白偶联受体分类和作用机制 5.同源重组的分子机制 6.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 7.细胞内微管的功能有哪些? 8.简述细胞凋亡的途径有哪些? 9.密码子的偏好性。 10.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过程。 三、论述 1.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以及转录后的加工过程。 2.什么是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为什么基因工程中既需要克隆载体也需要表达载体?他们各需要哪些功能元件? 3.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在肿瘤诊断及个性化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4.结合信号假说,蛋白分选信号介绍糖基化分泌蛋白翻译后转运的过程。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

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很多人认为,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微生物和人们的生活关系不大,即便有关也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但事实上,微生物和人类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们身体的表面和内部,尤其是在肠道里,不为人知地“居住”着许多微生物。在人体内,渺小的微生物最有“发言权”。 我们体内有2公斤重的细菌,但是其中只有大约20%可以被培养和研究。绝大多数的“人体房客”至今还不为人所知,它们对人体的健康也还不被理解。 1、基本概念及综述 1.1 肠道微生物的定义:是一类生长在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它们构成了一个独特、多变的生态系统。这是在已发现的生态系统中细胞密度最高的系统之一。该系统中积聚着大量的微生物,同时细菌与宿主细胞之间紧密地接触在一起。 人类肠道微生物:即生长在人体内的肠道微生物。 1.2 肠道微生物的类别:分为两种,第一种称为正常菌群,第二种称为过路菌群,又称为外籍菌群。 正常菌群:数量是巨大的,约为1014左右,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个体的适应和自然选择,正常菌群中不同种类之间,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宿主与环境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形成一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正常菌群对宿主表现不致病。 过路菌群:是由非致病性或潜在致病性细菌所组成,来自周围环境或宿主其它生境,在宿主身体存留数小时,数天或数周,如果正常菌群发生紊乱,过路菌群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1.3 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在人类胃肠道内的细菌可构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一个人结肠内就有400个以上的菌种。从口腔进入胃的细菌绝大多数被胃酸杀灭,剩下的主要是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小肠微生物的构成介于胃和结肠的微生物结构之间。近端小肠的菌丛与胃内相近,但常能分离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远段回肠,厌氧菌的数量开始超过需氧菌,其中大肠杆菌恒定存在,厌氧菌如类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都有相当数量。在回盲瓣的远侧,细菌浓度急剧上升,结肠细菌浓度高达1011~1012 CFU/mL(CFU即colony 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单位),细菌总量几乎占粪便干重的1/3。其中厌氧菌达需氧菌的103~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名词解释 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的形 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 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 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 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 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 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 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6.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 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7.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 核。(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 8.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9.荚膜: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 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10.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具 有运动功能) 11.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 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12.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 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 不具繁殖功能。 13.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 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4.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 态、大小和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15.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 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 团。 16.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 原核生物。(属革兰氏阳性菌) 17.蓝细菌: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 素a、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旧名蓝藻或蓝 绿藻) 18.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 最小型原核生物。 19.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ˉ原核生物。20.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ˉ原核生 物。 21.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 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22.酵母菌: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23.霉菌: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 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 24.菌丝体:当霉菌孢子落在适宜的基质上后,就发芽生长并产生菌 丝,由许多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菌丝集团。 25.养菌丝: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吸收营养的菌丝。(也称基内菌 丝,较细、色浅) 26.气生菌丝: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伸向空间形成气生菌丝, 较粗、色深。 27.孢子丝: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 丝. 28.蕈菌:指那些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又称伞菌) 29.病毒: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活细胞外具 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 30.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31.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并不增殖,裂解,而与宿主 DNA复制而复制,此时细胞中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32.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 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33.噬菌斑:一个由无数噬菌体粒子构成的群体,透亮不长菌的小圆 斑,每一个噬菌斑是由一个噬菌体粒子形成的。 34.溶源性细胞:细胞中含有以原噬菌体状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 的细菌细胞。 35.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 原体。 36.类病毒: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 原体。 37.拟病毒: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也称类类 病毒、壳内类病毒或病毒卫星) 38.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又称“普利昂” 或蛋白侵染子) 39.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 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40.营养类型:指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要素即能源和碳 源的不同,而划分的微生物类型。 41.光能无机营养型:是一类能以CO?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以无机 物如H2、H2S、S等作为供氢体或电子供体,并利用光能进行生 长的微生物。(如藻类、蓝细菌和光合细菌)

药学微生物学习题

绪论 一、填空题 1、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从显微镜开始的,其发展经历的三个时期是、、和。 2、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 二、判断是非 1、巴斯德是一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他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因为显微镜稀少,列文虎克逝世后微生物学未能迅速发展。 ( ) 3、病原菌学说最初是由科学家柯赫提出来的。 ( ) 三、名词解释 1、微生物: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 应用的一门学科。 四、选择题 1、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以哪两位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 A、巴斯德、列文虎克 B、柯赫、列文虎克 C、巴斯德、柯赫 D、巴斯德、弗莱明 2、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是。 A、列文虎克 B、柯赫 C、巴斯德 D、斯坦利 3、菌种的分离、培养、接种、染色等研究微生物的技术的发明者是。 A、巴斯德 B、柯赫 C、吕文虎克 D、别依林克 4、自然发生说的理论认为。 A、微生物来自无生命的物质 B、大动物中发现有系统发育 C、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的 D、病毒是从细菌退化的。 5、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A、驳斥自然发生说 B、证明微生物致病 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 D、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 五、问答题 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那些种类? 2、微生物的一般特性是什么? 3、微生物学发展的各个时期有哪些主要成就? 第一章细菌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名词解释 l、细菌2、中介体3、质粒4、异染颗粒5、荚膜6、鞭毛7、芽胞8、L型细菌 二、填空题 1.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作为测量单位。 2.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和——三种。 3.菌体有一个弯曲的叫——、有多个弯曲叫——。 4.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和——。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和——。 5.细菌细胞壁共有的成分是——,G+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G—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和——多层结构组成,其——是G—菌的内毒素的毒性基团。 6.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和——。 7.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和——。

肠道微生物调控动物肌肉的生长和发育

11-05 摘要:栖息于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群与宿主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肠道菌群的定植状态、繁殖能力和营养需求受到宿主生理稳态的影响,同时,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随宿主外部和内部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波动。此外,肠道菌群通过肠道神经系统和外周循环系统直接或间接参与并调控宿主的信号传递、物质代谢、免疫形成和器官功能。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动物的能量稳态和整体生长性能,是决定动物产肉性状和肉品生产的根本因素。当前,大量研究表明动物肠道微生物在促进肌肉生长和维持肌肉机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些学者提出了“肠——肌轴”的双向信息交流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消化道微生物参与调控人和动物的肌肉生长和发育、肌肉疾病形成、物质与能量代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深和完善关于肠道微生物调控肌肉生长和发育的认识。 近年来,肠道微生物已逐渐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哺乳动物胃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细菌、真菌、古菌、病毒等),其中绝大多数是细菌。单胃动物肠道细菌的数量高达1014个,是细胞数量的10倍以上,由500种以上的细菌组成。仔猪出生后肠道微生物区系迅速发展,出生12 h后结肠中细菌的数量达到109~1010 CFU/g内容

物,以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为主,并在断奶以后逐渐形成稳定的肠道菌群。肠道菌主要分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其中前2类菌门的数量超过全部肠道菌的90%。 在动物的进化过程中,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形成了稳定的共生关系。微生物长期稳定的寄居在动物消化道内,它们的增殖和繁衍依赖动物机体提供适宜的环境因子和营养源。肠道菌群的黏附定植、组成变化和代谢活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控制宿主的生长、发育以及各项生命活动。反之,肠道菌的定植和生长随着宿主动物的年龄、性别、生长环境、饮食营养的不同而发生波动和改变。病原菌、药物、应激和外部刺激等引起的宿主的急剧生理变化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 1 肠道微生物的重要生理功能 当前的研究证实,肠道菌对于宿主的健康生长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除了协助宿主分解和消化进入肠道的各类营养物质(特别是膳食纤维),肠道菌群还能合成和产生多种营养功能物质(如B族维生素和部分功能性氨基酸等)。一些益生菌能够促进肠上皮黏液的分泌,协助宿主形成肠黏膜保护屏障,抑制外源致病菌群的定植。细菌产生的代谢物、菌体蛋白、细菌素等经由迷走神经和循环途径参与宿主各种代谢调控与信号传导。肠道微生态紊乱会引起宿主免疫失衡从而引发机体代谢表型障碍,并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如抑郁症、帕金森症和肥胖症等。通过补充益生菌或益生元来促进优势菌群的繁殖,或者采用菌群移植的方式恢复肠道稳态,能够有效地减少有害菌的数量,恢复或者促进宿主的健康发育。 2 肠道菌群定植稳态影响动物肌肉生长和代谢 骨骼肌是动物重要的组织器官,负责机体的运动和平衡,保护内脏器官,同时还是重要的能量储存和消耗器官。骨骼肌组织可以通过分泌产生

微生物学考试复习-名词解释大全

考前复习: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 到的微小生物。 2.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者生物 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 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3.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 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4.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 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成为芽胞。 5.性菌毛:仅见于少量G-菌,数量少,一个菌只有1-4根,比普通菌毛长而粗,中空呈管状。 6.鞭毛:许多细菌,包括所有的弧菌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和个别球菌,在菌 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少仅1-2跟,多者达数百根,这些丝状 物称菌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7.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8.热原质:或称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 应的物质,称为热原质。 9.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 肿瘤细胞的物质。 10.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称为细菌素。

11.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病毒和真菌等在 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12.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或非病原 微生物的方法。 13.防腐: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14.无菌操作:无菌是不存在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 15.溶原性细菌:宿主菌在温和噬菌体感染后,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基因整合,使宿主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16.转化:是受菌体直接摄取供体菌的DNA 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17.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给受体菌的方 式称为接合。 18.转导:是由噬菌体介导,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入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 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转导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19.流产转导:任何供体菌的DNA片段都有可能被误装入噬菌体内,故称普遍 性转导,普遍性转导可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供体菌DNA片段通过同源组合 整合至受体菌染色体,随染色体复制而稳定遗传称为完全转导,另一种是供体 菌DNA 游离在细胞质中,不能自身复制,也不能传代,称为流产转导。 20.溶原性转换:是局限性转导,的一种形式。宿主菌在温和噬菌体感染后,以 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基因组整合,使宿主菌成为溶原性细菌。 21.固有耐药性:指细菌对某些抗菌药物的天然不敏感,亦称为天然耐药性。 22.获得耐药性:指细菌DNA的改变导致其获得了耐药性表型。耐药性细菌的 耐药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或获得新基因,作用方式为接合、转导或转化。 23.抗菌药:抗菌药物指具有抑制菌或杀菌活性、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 药物,包括抗生素。

药学本科医学免疫与微生物学在线练习答案

医学免疫与微生物学在线练习2答案 (一) 单选题 1. APC呈递外源性抗原的关键分子是:() (A)MHCⅠ类分子 (B)MHCⅡ类分子(C)MHCⅢ类分子 (D)粘附分子(E)协同刺激分子 参考答案: (B) 2. 细胞摄取可溶性小分子物质,被称为:() (A)胞吞 (B)吞噬 (C)胞饮(D)受体介导的胞吞(E)捕获 参考答案: (C) 3. 胞浆区含有ITIM,与B7结合后终止T细胞活化的CD分子是:() (A)CD3 (B)CD28 (C)CD4 (D)CD8 (E)CD152 参考答案: (E) 4. 糖脂类抗原由下面哪个分子进行提呈() (A)CD1 (B)CD8(C)CD4 (D)MHC I类分子(E)MHC II类分子 参考答案: (A) 5. 亲代与子代间必然有一个HLA单体型相同的原因是:( ) (A)性连锁遗传(B)连锁不平衡 (C)高度多态性现象(D)单体型遗传方式(E)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 参考答案: (D) 6. 内源性抗原肽需经哪种分子转运进入内质网:() (A)LMP (B)TAP(C)CLIP (D)(α-β-Ii)3(E)Ii 参考答案: (B) 7. 能促进T细胞生长的细胞因子是:() (A)IL-1(B)IL-2(C)IFN-γ(D)TNF-α(E)TNF-β 参考答案: (B) 8. 可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是:( ) (A)B细胞(B)巨噬细胞(C)树突状细胞(D)上皮细胞(E)内皮细胞 参考答案: (C) 9. 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的分子对是:() (A)CD28-B7(B)CD4-MHC II类分子(C)CD8-MHC I 类分子(D)TCR-抗原肽(E)ICAM-1与LFA-1 参考答案: (A) 10. 与mIg共同组成BCR复合物的是:() (A)CD19和CD21 (B)CD28和CD152(C)CD79a和CD79b(D)CD80和CD86 (E)CD40和CD40L 参考答案: (C) 11. HLA多态性的区域位于:() (A)胞膜外区(B)跨膜区(C)胞浆区(D)肽结合区(E)Ig样区 参考答案: (D) 12. 提呈低浓度抗原最有效的APC是:() (A)巨噬细胞 (B)树突状细胞(C)上皮细胞 (D)内皮细胞(E)B淋巴细胞 参考答案: (E) 13. B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是:() (A)CD5 (B)CD19 (C)CD22(D)CD21 (E)CD35 参考答案: (D) 14. γδT细胞主要分布于:( ) (A)淋巴结深皮质区(B)脾脏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内 (C)粘膜和皮下组织(D)外周血中(E)淋巴液中 参考答案: (C) 15. 婴幼儿容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原因是:( ) (A)物理屏障发育尚未完善(B)化学屏障发育尚未完善 (C)微生物屏障尚未发育完善(D)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E)血-胎屏障尚未发育完善 参考答案: (D) 16. HIV壳膜蛋白gp120受体是:() (A)CD2 (B)CD3 (C)CD4 (D)CD8 (E)CD25 参考答案: (C) 17. HLAⅡ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位于:() (A)α1和β1结构域之间(B)α1和α2结构域之间 (C)β1和β2结构域之间(D)α1和β2-m结构域之间(E)α2和β2-m结构域之间 参考答案: (A) 18. T细胞表面传递抗原识别信号的分子是:() (A)CD2(B)CD3(C)CD4(D)CD8(E)CD28 参考答案: (B) 19. T细胞特征性标志是:() (A)TCR (B)CD2 (C)CD4 (D)CD8 (E)BCR 参考答案: (A) 20. 模式识别受体主要分布于:( ) (A)T细胞 (B)B细胞(C)NK细胞(D)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E)白细胞 参考答案: (C) 21. B1细胞接受多糖抗原刺激后可产生:( ) (A)以IgM为主的高亲和性抗体(B)以IgM为主的低亲和性抗体 (C)以IgG为主的高亲和性抗体(D)以IgG为主的低亲和性抗体 (E)IgM和IgG两种不同类型的抗体 参考答案: (B) 22. 中性粒细胞表面的路易斯寡糖与哪种粘附分子结合介导其沿血管壁滚动:( ) (A)β1整和素(B)β2整和素(C)P-选择素(D)L-选择素(E)E-选择素 参考答案: (E) 23. 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APC是:() (A)DC (B)Mφ(C)B细胞 (D)内皮细胞(E)纤维细胞 参考答案: (A) 24. 与特异性抗原相遇前的成熟T细胞称为:() (A)初始T细胞(B)效应性T细胞(C)细胞毒性T细胞(D)记忆性T细胞(E)前T细胞 参考答案: (A) 25. 胞浆区含有ITAM的CD分子是:() (A)CD3 (B)CD28 (C)CD4 (D)CD8 (E)CD152 参考答案: (A) 26. HLAⅡ类基因包括:( ) (A)HLA-A座位(B)HLA-A、B、C座位 (C)HLA- DR、DQ、DP三个亚区(D)HLA-DR亚区(E)HLA-DQ亚区 参考答案: (C) 27. 兼备抗原加工提呈和吞噬杀菌作用的固有免疫细胞是:( ) (A)树突状细胞(B)B细胞(C)单个核细胞(D)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 参考答案: (D) 28. CTL细胞表面CD8分子识别结合的部位是:( ) (A)MHCⅠ类分子β2-m(B)MHCⅡ类分子β1功能区 (C)MHCⅠ类分子重链α1功能区(D)MHCⅡ类分子α2功能区(E)MHCⅠ类分子重链α3功能区 参考答案: (E) 29. 专职APC与非专职APC之间的区别是因为前者组成性表达:() (A)MHCⅠ类分子 (B)MHCⅡ类分子(C)MHCⅢ类分子 (D)粘附分子(E)CD分子 参考答案: (B) 30. MHC复合体基因编码的产物不包括:() (A)MHCⅠ类分子的α链(B)MHCⅡ类分子的α链 (C)MHCⅠ类分子的β2-m(D)MHCⅡ类分子的β链(E)TAP异二聚体分子 参考答案: (C) 31. 鉴别B-1细胞和B-2细胞表面的主要标志是:() (A)CD4 (B)CD8 (C)CD5(D)CD28 (E)CD40 参考答案: (C) 32. 人类MHC基因定位于:() (A)第2号染色体(B)第6号染色体(C)第9号染色体(D)第17号染色体(E)第22号染色体 参考答案: (B) 33. 淋巴细胞归巢受体的配体是:() (A)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B)血管地址素(C)黏膜地址素(D)L-选择素 (E)P-选择素 参考答案: (B) 34. NK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 (A)CD3-、CD56+、CD16+(B)CD3+、CD56+、CD8- (C)CD3+、CD4+、CD28+(D)CD3+、CD8+、CD28+(E)CD3-、CD34+、CD117+ 参考答案: (A) 35. 根据HLA单体型遗传特征,同胞之间有二个单体型相同的几率为:() (A)l0%(B)25%(C)50%(D)75%(E)l00% 参考答案: (B) 36. 与强直性脊柱炎密切相关的HLA分子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