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自动控制基础知识

化工自动控制基础知识
化工自动控制基础知识

化工自动控制基础知识

金自强

化工自动控制

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

单回路反馈控制由四个基本环节组成,即被控对象(过程)、测量变送装置、控制器和控制阀(执行器)。

单回路反馈控制变量间的关系:

●e=x-z

●p=f(控制规律,e)

●q=f(调节规律,p)

●y=f(被控对象特性,f,q)

●z=f(变送规律,y)

简单控制系统有两个通道:控制通道(q-y)和扰动通道(f-y),由控制通道来克服扰动通道对y的影响。

简单控制系统分为两类:定值控制系统(x不变)和随动控制系统或伺服控制系统(x变化)。

自动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

余差C

最大偏差A

衰减比B:B’,(4:1)

过渡时间Ts,(5%)

被控对象特性参数

放大系数K=Δ输入/Δ输出,(应该使控制K大,干扰K小)

滞后时间τ=纯滞后τo+容量滞后τn

时间常数Tc,63.2%

化工自动控制元件

传感器、变送器

控制器

执行器

基本控制规律

双位控制

PID控制

复杂控制

以下以液位控制系统为例加以说明。

串级控制

如果系统中不止采用一个控制器,而且控制器间相互串联,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串级控制器的给定值,这样的系统称为串级控制系统。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1、主回路为定值系统,副回路为随动系统

2、副回路包含了主要的干扰,具有超前作用,有效地克服了时间滞后,

改善了主控制器的被控对象特征。

3、有利于克服副回路内执行机构等的非线性

在本单元中罐V101的液位是由液位调节器LIC101(主控制器)和流量调节器FIC102(副控制器)串级控制。主控制器LIC101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FIC102的给定值。即正常工况下LIC101投自动,FIC102投串级。

具体来讲,LIC101的百分比输出OP(例如50%)对应一个流量(例如20000Kg/H),该流量随LIC101的输出而变,且作为FIC102的给定值SP,FIC102投串级时,可见该SP值不断变化,FIC102的PV值因泵的流量波动而出现较大波动,但LIC101的PV值却波动较小,可见改善了主控制器的被控对象特征。

虽然也可以将FIC102投自动并设SP=20000 Kg/H,以此来间接控制LIC101的液位,但由于SP=20000 Kg/H为定值,LIC101的液位受泵的流量波动而波动较大。

串级控制系统又例:

分程控制

通常是一台控制器的输出只控制一只控制阀。然而分程控制系统却不然,在这种控制回路中,一台控制器的输出可以同时控制两只甚至两只以上的控制阀,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被分割成若干个信号的范围段,而由每一段信号去控制一只控制阀。

分程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

由于在分程点附近有多个调节器响应,故控制及时、范围广、效果好。

本单元的分程控制回路有:PIC101分程控制充压阀PV101A和泄压阀PV101B。PIC101的OP值对应PV101A和压阀PV101B不同的开度,如下图。

比值控制 在化工、炼油及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中,工艺上常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料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比例一旦失调,将影响生产或造成事故。

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参数符合一定比例关系的控制系统,称为比值控制系统。通常以保持两种或几种物料的流量为一定比例关系的系统,称之为流量比值控制系统。

比值控制系统可分为:开环比值控制系统,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变比值控制系统,串级和比值控制组合的系统等。

对于比值调节系统,首先是要明确那种物料是主物料,而另一种物料(副物料)按主物料来配比。在本单元中,FIC103为主物料,而副物料FI103的量是随主物料的量的变化而改变。主流量控制器FIC103和副流量控制器FFIC04组成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

FFIC104有两个测量值:FIC103及FI103,这两个测量值的比值为FFIC104的过程值,即pv=主物料流量/FI103的副物料流量。FFIC104在AUTO 时,设定值SP=2,表示FIC103的主物料流量/FI103的副物料流量=2。这样,FFIC104根据FIC103的流量,按一定的比例相适应调整FI103的流量。

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又例:

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特点:

1、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及时、有效

2、属于开环控制系统

3、需采用专用调节器

4、一种前馈作用只能克服一种干扰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 〕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图例。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控制点位号标识

在自动化系统中,每一个检测控制系统回路都有一个仪表位号来标识。常用

阀位

仪表位号由字母代号组合和回路编号两部分组成。仪表位号中的第一位字母表示被测(控)变量,后续字母表示仪表的功能。回路编号可以按装置或工段(区域)进行编制,第一位数表示工序号,后续数字(二位或三位)表示顺序号。相同被测(控)变量的仪表位号连续编号,构成一个回路的每一个仪表(或元件)也都有自己的仪表位号来标识。检测控制系统在管道与仪表流程困上的标注,一般由表示检测仪表的小圆因、指引线和文字说明三部分组成。如图l—16所示。

在工艺流程图上的调节与控制系统,一般由检测仪表、调节阀、执行机构和信号线四部分构成。常见的执行机构有气动执行、电动执行、活塞执行和电磁执行四种方式,如图l—18所示。

东方仿真软件简介

软件使用

启动程序,详见主程序帮助或教师演示。

工艺菜单介绍、画面介绍(DCS画面、现场画面、趋势画面、报警画面),详见主程序帮助或教师演示。

评分系统介绍详见评分系统帮助或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开车、正常、停车和故障处理操作。

仿真软件中控制点位号含义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题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一、填空题 1.(稳定性)、(快速性)和(快速性)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2.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可以使用(叠加)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 3.根据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控制系统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4.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复合)控制。 5.一个简单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被控对象)、(执行器)、(控制器)和(测量变送器)四个基本环节组成。 6.自动控制系统过度过程有(单调)过程、(衰减振荡)过程、(等幅振荡)过程和(发散振荡)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的为( C )。 A.自动跟踪雷达 B.无人驾驶车 C.普通车床 D.家用空调器 2.下列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的为( D )。 A.自动流水线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C.普通车床 D.家用电冰箱 3.下列系统属于定值控制系统的为( C )。 A.自动化流水线 B.自动跟踪雷达 C.家用电冰箱 D.家用微波炉 4.下列系统属于随动控制系统的为( B )。 A.自动化流水线 B.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C.家用空调器 D.家用电冰箱 5.下列系统属于程序控制系统的为( B )。 A.家用空调器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C.普通车床 D.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6.( C )为按照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定义的控制系统。 A.连续控制系统 B.离散控制系统 C.随动控制系统 D.线性控制系统 7.下列不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的是( B )。 A.稳定性 B.复现性 C.快速性 D.准确性 8.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方式的是( C )。 A.开环控制 B.闭环控制 C.前馈控制 D.复合控制 9.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的是( B )。 A.被控对象 B.被控变量 C.控制器 D.测量变送器 10.自动控制系统不稳定的过度过程是( A )。 A.发散振荡过程 B.衰减振荡过程 C.单调过程 D.以上都不是 第二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填空题 1.数学模型是指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2.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以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等。 3.(结构图)和(信号流图),是在数学表达式基础演化而来的数学模型的图示形式。 4.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拉氏变换之比。 5.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参数)决定,与(输入信号)的形式无关。 6.传递函数的拉氏变换为该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 7.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零)点。 8.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极)点。 9.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特征)方程。 10.方框图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串联)连接、(并联)连接和(反馈)连接。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数学模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信号流图不是数学模型的图示 B.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系统内部河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C.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等 D.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有解析法和实验法两类 2.以下关于传递函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 B.传递函数取决于系统和元件的结构和参数,并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有关 C.传递函数是一种动态数学模型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复习题及答案资料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 ( C ) A .线性系统有外加输入,非线性系统无外加输入。 B .线性系统无外加输入,非线性系统有外加输入。 C .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 D .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 2.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 ( B ) A .代数方程 B .特征方程 C .差分方程 D .状态方程 3. 时域分析法研究自动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 D ) A .脉冲函数 B .斜坡函数 C .抛物线函数 D .阶跃函数 4.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 2s )(1s (s 10 ++,该系统为 ( B ) A .0型系统 B .I 型系统 C .II 型系统 D .III 型系统 5.二阶振荡环节的相频特性)(ωθ,当∞→ω时,其相位移)(∞θ为 ( B ) A .-270° B .-180° C .-90° D .0° 6. 根据输入量变化的规律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 ( A ) A.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B.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C.最优控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 D.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 7.采用负反馈连接时,如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H(s),则其等效传递函数为 ( C ) A .)s (G 1) s (G + B .) s (H )s (G 11+ C . ) s (H )s (G 1) s (G + D . ) s (H )s (G 1) s (G - 8. 一阶系统G(s)= 1 +Ts K 的时间常数T 越大,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 ( A ) A .越长 B .越短 C .不变 D .不定 9.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 ( D ) A .正弦函数 B .单位阶跃函数

自动控制理论知识点汇总

自动控制理论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复习指南与要点解析 要求: 根据系统结构图应用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或者应用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方法不同,但同一系统两者结果必须相同) 一、控制系统3种模型,即时域模型----微分方程;※复域模型——传递函数;频域模型——频率特性。其中重点为传递函数。 在传递函数中,需要理解传递函数定义(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式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式之比)和性质。 零初始条件下:如要求传递函数需拉氏变换,这句话必须的。 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 实际上,也就是消去中间变量求取系统总传递函数的过程。 1.等效原则:变换前后变量关系保持等效,简化的前后要保持一致(P45) 2.结构图基本连接方式只有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三种。如果结构图彼此交叉,看不出3种基本连接方式,就应用移出引出点或比较点先解套,再画简。其中: ※引出点前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G s 。(注意:只须记住此,其他根据倒数关系导出即可) 引出点后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1/()G s 。 相加点前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1/()G s 。 相加点后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G s 。 [注]:乘以或者除以()G s ,()G s 到底在系统中指什么,关键看引出点或者相加点在谁的前后移动。在谁的前后移动,()G s 就是谁。 1. 考试范围: 第二章~第六章+第八章 大纲中要求的重点内容 注: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不考,但其内容都为后续章节服务。特别是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应该知道: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区别 2. 题型安排与分数设置: 1) 选择题 ---20分(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2) 填空题 ---20分 注:选择题、填空题重点考核对基础理论、基本概念以及常识性的小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对应上课时老师反复强调的那些内容。如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什么影响系统稳态误差等。 3) 计算题---60分 注:计算题重点考核对2-6章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应上课时老师和大家利用大量例题 反复练习的那部分。如根轨迹绘制和分析以及基于频率法的串联校正等。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2017版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131003 课程英文名称:Automatic Control Principle 课程总学时:64 讲课:56 实验:8 上机:0 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自动控制原理是高等工业学校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培养学生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设计能力的主干技术基础课,主要讲授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中,它起到由基础理论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还通过实验学时,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原理、设计方法和系统稳定性的一般规律 2.具有设计闭环控制系统的初步能力; 3.了解典型控制系统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控制系统的一般知识,控制系统的主要类型、性能、结构特点、应用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系统稳定的工作原理、简化的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时域分析、根轨迹分析、频域分析、系统校正、非线性分析等。 3.基本技能:掌握设计计算、结构设计,实验技能等。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学习:提醒学生使用matlab软件,要求学生使用VB编写程序来完成某些计算和绘制。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信号变换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系统校正、非线性计算等)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设计计算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熟悉标准、规范等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每个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实验,通过实验环节,学生应掌握典型系统的频率特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复习题附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 ( C ) A .线性系统有外加输入,非线性系统无外加输入。 B .线性系统无外加输入,非线性系统有外加输入。 C .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 D .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 2.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 ( B ) A .代数方程 B .特征方程 C .差分方程 D .状态方程 3. 时域分析法研究自动控制系统时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 D ) A .脉冲函数 B .斜坡函数 C .抛物线函数 D .阶跃函数 4.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 ) 2s )(1s (s 10 ++,该系统为 ( B ) A .0型系统 B .I 型系统 C .II 型系统 D .III 型系统 5.二阶振荡环节的相频特性)(ωθ,当∞→ω时,其相位移)(∞θ为 ( B ) A .-270° B .-180° C .-90° D .0° 6. 根据输入量变化的规律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 (? A ) A.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B.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 C.最优控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 D.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 7.采用负反馈连接时,如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为H(s),则其等效传递函数为 ( C ) A .)s (G 1) s (G + B .) s (H )s (G 11+ C . ) s (H )s (G 1) s (G + D . ) s (H )s (G 1) s (G - 8. 一阶系统G(s)= 1 +Ts K 的时间常数T 越大,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 ( A ) A .越长 B .越短 C .不变 D .不定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21016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函数变换、模拟电路、电路分析 总学时数:76 学分:4 适合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机械与电子工程、机械自动化、电器自动化、通信、包装工程等专业 (一) 课程教学目标 自动控制理论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侧重于理论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自动控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介绍了自动控制技术从建模分析到应用设计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内容十分丰富。通过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应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自动控制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以便将来胜任实际工作,具有从事相关工程和技术工作的基本素质,同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有关自动控制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通信工程、机电一体化、包装工程等专业、工科及相关理科的必修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础理论,并具有对简单连续系统进行定性分析、定量估算和初步设计的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和参加控制工程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将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如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状态空间分析法、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等基本方法等。为各类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打好基础。 (三) 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的概念、基本控制方式及特点、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2、熟练掌握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化简或梅森公式以及控制系统传递函数的建立和表示方法,初步掌握小偏差线性化方法和通过机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 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自 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给定值)运行。 ◎系统:是指按照某些规律结合在一起的物体(元部件)的组合,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并能完成一定的任务。 ◎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系统就可称为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 控对象组成。 除被控对象外的其余部分统称为控制装置,它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职能部件。 ?测量元件:用以测量被控量或干扰量。?比较元件:将被控量与给定值进行比较。

?执行元件:根据比较后的偏差,产生执行作用,去操纵被控对象。 参与控制的信号来自三条通道,即给定值、干扰量、被控量。 2、自动控制原理及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而不是对某一过程或对象的具体控 制实现(正如微积分是一种数学工具一样)。 ◎解决的基本问题: ?建模: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实际问题抽象,数学描述) ?分析: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动/稳态性能) ?综合: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控制器设计(方案选择、设计) 3、自动控制原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 研究对象单输入、单输 出系统 (SISO) 多输入、多输 出系统 (MIMO)

4、室 温控 制系统 5、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被控对象:在自动化领域,被控制的装置、物理系统或过程称为被控对象(室内空气)。 ◎控制装置:对控制对象产生控制作用的装置,也称为控制器、控制元件、调节器等(放大 器)。 ◎执行元件:直接改变被控变量的元件称为执行元件(空调器)。 ◎测量元件:能够将一种物理量检测出来并转化成另一种容易处理和使用的物理量的装置称 数学 模型 传递函数 状态方程 研究 手段 频域法、根轨迹法 状态空间方法 研究 目的 系统综合、校正 最优控制、系统辨识、最优 估计、自适应 控制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作业参考答案99651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一 1.1 指出下列系统中哪些属开环控制,哪些属闭环控制: (1) 家用电冰箱 (2) 家用空调 (3) 家用洗衣机 (4) 抽水马桶 (5) 普通车床 (6) 电饭煲 (7) 多速电风扇 (8) 调光台灯 解:(1)、(2)属闭环控制。(3)、(4)、(5)、(6)、(7)、(8)属开环控制。 1.2 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环节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起什么作用? 解: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环节如下: (1) 给定元件:由它调节给定信号,以调节输出量的大小。 (2) 检测元件:由它检测输出量的大小,并反馈到输入端。 (3) 比较环节:在此处,反馈信号和给定信号进行叠加,信号的极性以“+”或“-”表示。 (4) 放大元件:由于偏差信号一般很小,因此要经过电压放大及功率放大,以驱动执行元件。 (5) 执行元件:驱动被控制对象的环节。(6) 控制对象:亦称被调对象。 (7) 反馈环节:由它将输出量引出,再回送到控制部分。一般的闭环系统中,反馈环节包括检 测、分压、滤波等单元。 1.3 图1-1表示的是一角速度控制系统原理图。离心调速器的轴由内燃发动机通过减速齿轮获得角速度 为w的转动,旋转的飞锤产生的离心力被弹簧力抵消,所要求的速度w由弹簧预紧力调准。 (1)当w突然变化时,试说明控制系统的作用情况。(2)试画出其原理方框图。 图1-1 角速度控制系统原理图 解:(1)发动机无外来扰动时,离心调速器的旋转角速度基本为一定值,此时,离心调速器和减压比例控制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当发动机受外来扰动,如负载的变化,使w上升,此时离 心调速器的滑套产生向上的位移e,杠杠a、b的作用使液压比例控制器的控制滑阀阀芯上 移,从而打开通道1,使高压油通过该通道流入动力活塞的上部,迫使动力活塞下移,并通 过活塞杆使发动机油门关小,使w下降,以保证角速度w恒定。当下降到一定值,即e下 降到一定值时,减压滑阀又恢复到原位,从而保证了转速w的恒定。

自动控制理论

阶段一 一、判断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 1.时间常数是表征系统惯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2.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恰与理想微分环节相反,互为倒数。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3.(错误)凡是输出量对输入量有储存和积累特点的元件一般都含有积分环节。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B;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4.(错误)传递函数是在傅立叶变换基础上引入的描述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输入、输出

关系的函数。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B;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5.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本身固有的特性,而与扰动信号无关。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6.求取自动控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时,若系统为线性系统,可以应用叠加原理。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7.(错误)框图又称结构图,它是微分方程的一种图形描述方式。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A;] 标准答B;

案: 案: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8.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不存在一一对应的数学关系。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9.随动系统中输入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0.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开环控制,相应的控 制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自动控制原理基础教程第三版胡寿松第一章课后答案

1-2 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2图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 解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反转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1-4 题1-4图为水温控制系统示意图。冷水在热交换器中由通入的蒸汽加热,从而得到一定温度的热水。冷水流量变化用流量计测量。试绘制系统方块图,并说明为了保持热水温度为期望值,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系统的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各是什么? 题1-4图水温控制系统原理图 解工作原理:温度传感器不断测量交换器出口处的实际水温,并在温度控制器中与给定温度相比较,若低于给定温度,其偏差值使蒸汽阀门开大,进入热交换器的蒸汽量加大,热水温度升高,直至偏差为零。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冷水流量加大,则流量值由流量计测得,通过温度控制器,开大阀门,使蒸汽量增加,提前进行控制,实现按冷水流量进行顺馈补偿,保证热交换器出口的水温不发生大的波动。 其中,热交换器是被控对象,实际热水温度为被控量,给定量(希望温度)在控制器

中设定;冷水流量是干扰量。 系统方块图如下图所示。这是一个按干扰补偿的复合控制系统。 1-5 题1-5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及各部件的作用,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5图 炉温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 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f u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r u 。此时,0=-=f r e u u u ,故0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r u (表征炉温的希望值)。系统方框图见下图。

化工自动化课后题

第一章 第二章.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概念 1.什么是化工自动化它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在化工设备上,配备上一些自动化装置,代替操作人员的部分直接劳动,使生产在不同程度上自动地进行,这种用自动化装置来管理化工生产过程的办法,称为化工自动化。意义:(1)加快生产速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2)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3)能够保证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或扩大,达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能力。(4)改变劳动方式,提高工人文化水平,为逐步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创造条件。 2.化工自动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自动检测、自动保护、自动操纵和自动控制。 3.闭环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有什么不同 答:(1)闭环控制有反馈环节,通过反馈系统是系统的精确度提高,响应时间缩短,适合于对系统的响应时间,稳定性要求高的系统。(2)开环控制没有反馈环节,系统的稳定性不高,响应时间相对来说很长,精确度不高,使用于对系统稳定性精确度要求不高的简单的系统。 答:测量元件和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检测、运算、执行)。 答:管道及仪表流程图是自控设计的文字代号、图形符号在工艺流程图上描述生产过程控制的原理图,是控制系统设计、施工中采用的一种图示方式。 6.(1)PI-307 表示测量点在加热蒸汽管线上的蒸汽压力指示仪表,该仪表为就地安装,工段号为3,仪表序号为07(2)TRC-303 表示同一工段的一台温度记录控制仪,,工段号为3,仪表序号为03,仪表安装在集中仪表盘面上。(3)FRC-305 表示一台流量记录控制仪,工段号为3,仪表序号为05,仪表安装在集中仪表盘面上。 7.什么是自动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它与控制流程图有什么区别 答:自动控制系统的方框图是控制系统或系统中每个环节的功能和信号流向的图解表示,是控制系统进行理论分析、设计中常用到的一种形式。它是由方框、信号线、比较点、引出点组成的;工艺流程上的线条及箭头方向有时并不与流体流向相一致。 8.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测量变送装置、控制器、执行器各起什么作用 答:(1)测量变送装置的作用是:测量液位的高低转化为一种 特定的、统一的输出信号;(2)控制器的作用是:接受变送器送来的信号与工艺需要保持 的液位高度相比较得出偏差,并按某种运算规律算出结果,然后将此结果用特定信号发送出去;(3)执行器的作用:能自动根据控制器送来的信号值来改变阀门的开启度。 答:(1)被控对象:在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中,将需要控制其工艺参数的生产设备或机器。 (2)被控变量: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将需要控制的参数称为被控变量。(3)给定值:变送器的输出信号进入比较机构,与工艺上希望保持的被控变量数值。(4)操纵变量:具体实现控制作用的变量。 10.什么是干扰作用什么是控制作用是说明两者关系。 答:干扰作用是指除操纵变量以外的各种因素引起被控变量偏离给定值的作用;控制作用是通过对被控变量的测量得到测量值,使其与给定值比较,得出偏差信号。这个信号按一定规律计算出控制信号来改变操纵变变量克服干扰作用。两者关系是控制作用的一部分职能就是

(完整word版)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答案(第五版终极版)

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概念 4.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哪些环节组成? 答:主要由测量与变送器、自动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组成。 9.试分别说明什么是被控对象、被控变量、给定值、操纵变量? 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将需要控制其工艺参数的生产设备或机器叫被控对象。 生产过程中所要保持恒定的变量,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称为被控变量。 工艺上希望保持的被控变量即给定值。 具体实现控制作用的变量叫做操纵变量。 12.什么是负反馈?负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系统的输出变量是被控变量,但是它经过测量元件和变送器后,又返回到系统的输入端,能够使原来的信号减弱的做法叫做负反馈。 负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意义是当被控变量,y受到干扰的影响而升高时,只有负反馈才能使反馈信号升高,经过比较到控制器去的偏差信号将降低,此时控制器将发出信号而使控制阀的开度发生变化,变化的方向为负,从而使被控变量下降回到给定值,这样就达到了控制的目的。 11.图1-18所示试画方框图,并指出该系统的被控对象、被控变量、操纵变量及可能影响被 被控对象:反应器被控变量:反应温度操纵变量:冷却水流量:干扰变量A、B的流量、温度。 13.结合11题,说明该温度控制系统是一个具有负反馈的闭环系统。 当被控变量反应温度上升后,反馈信号升高,经过比较使控制器的偏差信号e降低。此时,控制器将发出信号而使控制阀的开度变大,加大冷却水流量,从而使被控变量下降到S.P。所以该温度控制系统是一个具有反馈的闭环系统。 14.图1-18所示的温度控制系统中,如果由于进料温度升高使反应器内的温度超过给定值,试说明此时该控制系统的工作情况,此时系统是如何通过控制作用来克服干扰作用对被控制变量影响的? 当反应器的温度超过给定值时,温度控制器将比较的偏差经过控制运算后,输出控制信号使冷却水阀门开度增大,从而增大冷却水流量,使反应器内的温度降下来。这样便可以通过控制作用克服干扰作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 15.按给定值形式不同,自动控制系统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18.什么是自动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它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系统由一个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的过程,称为系统的过渡过程。 非周期衰减过程、衰减振荡过程、等幅振荡过程、发散振荡过程。 20.自动控制系统衰减振荡过渡过程的品质指标有哪些?影响这些品质指标的因素是什么? 答:自动控制系统衰减振荡过渡过程的品质指标有最大偏差、衰减比、余差、过渡时间、振荡周期或频率。 影响因素有被控对象的额性质,自动化装置的选择和调整。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全面)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电模拟及其阶跃响应分析 一、实验目的 ⑴ 熟悉典型环节的电模拟方法。 ⑵ 掌握参数变化对动态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⑴ CAE2000系统(主要使用模拟机,模/数转换,微机,打印机等)。 ⑵ 数字万用表。 三、实验内容 1.比例环节的模拟及其阶跃响应 微分方程 )()(t Kr t c -= 传递函数 = )(s G ) () (s R s C K -= 负号表示比例器的反相作用。模拟机排题图如图9-1所示,分别求取K=1,K=2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打印曲线。 图9-1 比例环节排题图 图9-2 积分环节排题图 2.积分环节的模拟及其阶跃响应 微分方程 )() (t r dt t dc T = 传递函数 s K Ts s G ==1)( 模拟机排题图如图9-2所示,分别求取K=1,K=0.5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打印曲线。 3.一阶惯性环节的模拟及其阶跃响应 微分方程 )()() (t Kr t c dt t dc T =+ 传递函数 1 )(+=TS K S G 模拟机排题图如图3所示,分别求取K=1, T=1; K=1, T=2; K=2, T=2 时的阶跃

响应曲线,并打印曲线。 4.二阶系统的模拟及其阶跃响应 微分方程 )()() (2)(2 22 t r t c dt t dc T dt t c d T =++ξ 传递函数 121 )(22++=Ts s T s G ξ2 2 2 2n n n s s ωξωω++= 画出二阶环节模拟机排题图,并分别求取打印: ⑴ T=1,ξ=0.1、0.5、1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⑵ T=2,ξ=0.5 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四、实验步骤 ⑴ 接通电源,用万用表将输入阶跃信号调整为2V 。 ⑵ 调整相应系数器;按排题图接线,不用的放大器切勿断开反馈回路(接线时,阶跃开关处于关断状态);将输出信号接至数/模转换通道。 ⑶ 检查接线无误后,开启微机、打印机电源;进入CAE2000软件,组态A/D ,运行实时仿真;开启阶跃输入信号开关,显示、打印曲线。 五.实验预习 ⑴ 一、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模拟机的原理及使用方法(见本章附录)。 ⑵ 写出预习报告;画出二阶系统的模拟机排题图;在理论上估计各响应曲线。 六.实验报告 ⑴ 将每个环节的实验曲线分别整理在一个坐标系上,曲线起点在坐标原点上。分析各参数变化对其阶跃响应的影响,与估计的理论曲线进行比较,不符请分析原因。 ⑵ 由二阶环节的实验曲线求得σ﹪、t s 、t p ,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并分析σ﹪、t s 、t p 等和T 、ξ的关系。 实验二 随动系统的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及稳定性 一.实验目的 了解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的实际结构及工作状态;控制系统稳定的概念以及系统开环比例系数与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二.实验要求 能按实验内容正确连接实验线路,正确使用实验所用测试仪器,在教师指导下独立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主要知识点 考试必备

1工业自动化: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用自动控制装置,部分或全部地取代人工操作,试生产在不同程度上自动地进行,这种用自动化装置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的办法,成为工业化工自动化。 2工业自动化包括:1自动检测2自动控制3自动保护4自动操作。 3被控对象:需要实现控制的设备机械或生产的过程。 4被控变量:对象内要求保持一定数值的物理量,影响生产的关键变量。 5操作变量:受执行器控制,用以使被控变量保持一定数值的无聊或能量。 6干扰:除被控变量以外,作用于对象并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一切因素 7设定值:工艺规定被控变量所要保持的数值。 8输入:对被控变量有影响的一切因素。 9输出:被控变量。 10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包括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测量变送环节。 11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有稳定快速准确 12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使偏差e的绝对值越来越小 13反馈:控制系统的输出通过测量、变送环节、返回到控制系统的输入端,并与设定值比较的过程。 14闭环系统:系统的输出被反馈到输入端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的系统。 15开环系统;系统的输出没有被反馈回输入端,执行器只根据输入信号进行控制的系统。16过渡过程;系统从偏离平衡的状态回复到平衡状态的过程。 17过度过程包括1衰减过程2等幅震荡过程3发散过程 18过渡时间:当被控变量接近新值的+—5%的范围不再超出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19传递函数:输出与输入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它表征了系统本身的特性,近于系统的本身有关,而与输入无关 20方块图:把控制方案的自控系统中各环节用填入相应传递函数的方块来表示,并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各环节间的作用信息及方向。 21对象特性对象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 22对象的数学模型有稳态数学模型和动态数学模型。 23建模方法有机理建模、实验建模、混合建模。 24描述对象特性的数学模型有参数模型和非参量模型 25被控对象:当控制变量增大时被控变量也增大,即为正作用 执行器有气开阀(正作用)气关阀(反作用) 26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包括理论计算法和工程整定法,其中后者又包括1临界比例度法2衰减曲线法3经验凑试法 28副控制器:同简单控制系统的正反作用选择的方法相同 30均匀控制方案包括简单均匀控制和串级均匀控制:主副控制器都采用纯比例作用 31比值控制系统有开环比值控制系统、单闭环比值:负流量构成闭环,双闭环比值、变比值 32选择性控制系统1开关型选择性控制系统2连续型选择性控制系统3混合型选择性控制系统。 33积分饱和:当一个具有积分作用的控制器处于开环工作状态时,如果偏差输入信号一直存在,由于积分作用的存在,控制器的输出不断增加或不断减少,一直达到输出的的极限值为止。 35抗积分饱和的措施:1限幅法2积分切除法 36分程控制:一台控制器的输出可以同时控制两台或者以上的控制阀

自控系统基础知识与保养维护

自控系统基础知识及保养维护 测量的定义:测量是将被测量与同性质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确定被测量对标准量的倍数,并用数字表示这个倍数。 直接测量定义:在使用仪表进行测量时,对仪表读数不需要任何运算,就能直接表示测量所需要的结果,称为直接测量。 间接测量定义:在使用仪表进行测量时,首先对与被测物理量有确定函数关系的几个量进行测量,将测量值带入函数关系式,经过计算得到所需要的结果,这种测量称为间 接测量。 联立测量(组合测量)定义:在应用仪表进行测量时若被测物理量必须经过求联立方程组,才 能得到最后结果,则称这种的测量为联立测量。 电测技术的优越性:用电测技术的方法对非电量进行测量,称之为非电量测量技术。在现代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普遍采用电测技术进行各种参数的检测,这主要是因为: 优点 ?便于实现自动、连续的自动测量; ?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度; ?便于实现信号远距离传输和远距离测量; ?反应速度快,不但能测量变化慢的非电量,而且能测量变化速度快的非电量; ?测量范围宽广,能够测量非电量的微小变化量; ?便于和各种自动控制器和显示仪表配套; ?便于与微处理器和电子计算机接口。 电测技术测量原理及方法:在非电量电测技术中,首要的问题是将各种非电量变换为电量,在检测装置中完成这种变换的环节通常称为传感器,在非电量测量中,所采用的检测原理与技术是多种多样的,目前一般采用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按被测参数,如温度、压力、位移、速度。。。。。。等来分类,另一种是按传感器工作机理,如应变式、电容式、压电式、光电式等 电阻温度传感器PT100 ,PT200,500,1000特点及性质 ?常用的有两线制(近距离测量),三线制(工程测量),四线制(高精度及实验室 测量) ?电阻温度系数大、线性好、性能稳定、使用温度范围宽、加工容易等特点。 ?用于测量-200 ℃~+500 ℃范围内的温度) ?温度与电阻的变化系数0.0003851K=1℃ 电阻温度传感器误差消除原理:举例 采用三线制PT100电阻测量温度,传感器与测量仪表距离200m,令AB之间电阻120欧姆,AC之间电阻120欧姆,CB之间电阻5欧姆。 仪表在计算时首先检查AB两点之间的实际测量电阻130,再次测点CB两端电阻5,由于CB 两端的电阻一端是在一起短接的,所以安理论计算应该是0,现在测得的CB两端电阻为5欧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层次:?本科?专科 ◆课程英文名称: Automatical control principle ◆课程类别:本科选?通识必修?通识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 专科选?公共必修?公共选修?职业技术必修?职业技术选修 ◆适用专业:自动化 ◆配套教学计划:2011级教学计划 ◆开课系部:自动化系 ◆学分:5 ◆学时:80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10 ;课外学时:0 ◆执笔人:海燕教研室审核人:海燕系部审核人: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具备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计算,实验的初步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和参加控制工程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应用控制理论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能对系统进行校正和提出改善系统性能的途径和方法,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常规控制器和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及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 3.掌握用传递函数,方框图,信号流图及状态空间描述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 4.掌握常规控制器的基本控制规律、动态特性和对控制系统的作用。 5.掌握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根轨迹法及状态空间分析法。6.初步掌握控制系统的校正和设计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7.掌握脉冲传递函数的概念,了解离散控制系统的一般分析方法。 8.初步了解非线性系统的基本知识。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在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被列为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以工程数学、电路、电机拖动等为前序课程,也是过程控制系统等课程必需的理论基础,因此本课程的学习对全面掌握各门专业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重点是第三、第四、第五章章,次重点是第一、第二章,一般章节为六章。 三、教学容和教学方式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4学时) (一)教学要求

自动控制原理基础知识教案

本课程介绍

一、制冷空调自动化课程的基本概况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掌握制冷空调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制冷空调自动化系统的构造、组成和工作原理。 3.初步具备对简单制冷空调自动化系统的实际解读和操作技能。 三、本课程的特点: 1.是针对由制冷、电气、电子等技术综合而成的实际自动控制系统。 2.是制冷原理、空气调节、制冷设备、电工学、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的综合应用。3.是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结合。 四、本课程的教学方式 先详细介绍制冷空调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对系统组成和控制对象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重点讲述制冷空调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和应用技术。在介绍控制系统原理及应用技术时,采用的是先分支后整体的思路,即在介绍系统部件的结构、原理的基础上,再介绍整个系统的结构、原理与应用。 一、制冷与空调技术的概况 制冷(Refrigeration)技术是一门研究人工制冷原理、方法、设备及应用的科学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上,常把制冷分为“普冷”和“深冷”(又称低温技术)两个体系,普冷的制冷温度高于一120℃,而深冷低于一120℃,但它们的划分界限不是绝对的。 1834年英国人波尔金斯(JacobPerkins)制成第一台用乙醚作制冷剂的制冷机以来,制冷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制造了建立在不同原理上工作的各种制冷机,其中有1844年美国人高斯(Goss)发明的空气压缩式制冷机;1862年法国人卡尔里(Carre )制成的吸收式制冷机;1874年瑞士人皮克(RaoulPierre Pictet)首先制造了以二氧化硫作制冷剂的制冷机;同年德国人林德(Linde )发明了氨制冷机,因此成了公认的制冷机始祖,对制冷技术的实用化起了重大作用。1881年后又出现了以二氧化碳为制冷剂的制冷机,1890年有了以水为制冷剂的蒸汽喷射式制冷机,1930年出现了以氟利昂为制冷剂的制冷机,后者给制冷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到了20世纪60年代,半导体制冷(又称热电或温差电制冷)又独树一帜,成为制冷技术的新秀,对微型制冷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制冷的具体实现有许多方法,工程上常用的有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半导体制冷等制冷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可以根据使用的条件进行选择。在各种制冷方法中,蒸气压缩式制冷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大约占90%以上。 空调是空气调节的简称,它是通过对空气的处理使室内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简称“四度”)达到一定要求的工程技术。 二、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应用 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应用范围与涉及的温度区域非常广阔,从工农业生产到日常生活,从接近于绝对零度的最低温到室温或更高。制冷的应用范围一般可分为三个温区。 ①低温区(约一100℃以下)主要用于气体液化、低温物理、超导和宇航研究。 ②中温区(-100-5℃)主要用于食品冻结和冷藏、化工和机械生产工艺的冷却过程、冷藏运输等。 ③高温区(5^-50℃)主要用于空气调节和热泵设备。 三、制冷与空调自动控制的内容 自动控制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进行操作,它是围绕着工业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制冷与空调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对制冷与空调系统参数如压力、温度、湿度、流量、液位、空气成分等自动检测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