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操作规范.doc

小儿推拿操作规范.doc
小儿推拿操作规范.doc

小儿推拿操作规范

概述:小儿推拿是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

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

(一)评估

1、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和治疗史,

2、推拿处皮肤情况,

3、患儿及家属接受度和配合度,

(二)目的

1、缓解急慢性疼痛,

2、治疗疾病,

3、调整脏腑的功能紊乱,

(三)适应症

1、肺系疾病:感冒、咳嗽、发热哮喘等,

2、脾胃病证:厌食、疳积、便秘、消化不良、泄泻等,

3、心系病证:口疮、夜啼,

4、肾系病证:遗尿等,

(四)禁忌症

1、天花、胎毒及一切疮疡疾患,

2、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疾患,

3、正在出血的局部,

4、急性传染病的传染期等,

(五)告知

小儿推拿是纯绿色中医疗法,不会有副作用,每次推拿时间在

40~60分钟,嘱家长带好患儿喜欢的物品、避免饥饿。

(六)物品准备

治疗小推车:手消毒剂、推拿介质、如滑石粉、精油等,小毛巾,小儿盖被,

(七)操作程序

1、环境准备:环境安静安全、温湿度适宜,

2、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3、洗手、备齐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医嘱与患儿信息,

4、取舒适体位,暴露操作部位,

5、根据医嘱,选取穴位,在推拿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表情,

6、操作完毕,协助患儿取整理衣物,

7、核对医嘱,告知患儿及家属注意事项,整理用物、洗手,

8、做好记录并签名。

(八)护理及注意事项

1、环境安静安全、温湿度适宜,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推拿结束后适当增加患儿饮水量。

某中医院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通州区中医院中医医疗技术操作 规范 2012年8月 (内部资料,仅供参考)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一、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范(14种) 1.毫针技术2.头针技术 3.耳针技术4.三棱针技术 5.眼针技术6.火针技术 7. 腕踝针技术8.穴位注射疗法 9.皮内针技术10.醒脑开窍技术 11.皮肤针(梅花针)12.鼻针技术 13.电针技术14.口唇针技术 二、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5种) 1. 直接灸技术 2. 隔物灸技术 3. 悬灸技术 4. 热敏灸技术 5.温针灸技术 三、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1种) 1.刮痧技术 四、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范(7种) 1. 留罐技术2.闪罐技术 3.走罐技术 4. 针罐技术 5.刺络拔罐技术6.药物拔罐技术 7.刮痧拔罐技术 五、中医微创类技术操作规范(2种) 1.针刀技术2.拨针技术 六、推拿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9种) 1.皮部经筋推拿技术2.脏腑推拿技术 3.关节运动推拿技术4.关节调整推拿技术 5.经穴推拿技术6.导引技术 7.小儿推拿技术8. 器物辅助推拿技术 9.耳鼻喉擒拿技术 七、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8种) 1.穴位敷贴技术2.中药熨敷技术 3.冷敷技术 4. 湿敷技术 5.熏蒸技术6.泡洗技术

7.淋洗技术8.中药灌洗肠技术八、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8种) 1.理筋技术2.复位技术 3.正骨技术4.夹板固定技术 5.石膏固定技术6.支架固定技术 7.牵引技术8.练功康复技术九、肛肠类技术操作规范(3种) 1.注射固脱技术2.痔结扎技术 3.挂线技术

一、针刺疗法操作规范 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推拿疗法 【概述】 推拿疗法是医者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来调节机体的 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疏通经络,通畅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是祖国医学的组成部分。对绝大多数的软组织急、慢性损伤和一些慢性内、妇、儿等疾病都有显著的疗效,但对于恶性肿瘤、结核、骨折初期、皮肤溃疡、出血性疾病、灼伤等、则是本法的禁忌范围。【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 推拿手法虽流派众多,风格各异,但对手法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绝大部分手法应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技术要求,从而达到深透的目的。 一、持久 “持久是指手法操作过程中,能够严格地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地运用,在足够的时间乃不走样,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断断续续,以保证手法对人体的刺激足够积累到临界点,而起到调整内脏的功能、改变病理状态的作用。 二、有力 “有力”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使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因此,有力一是指手法直接作用于体表的力;二是指维持手法所需要之力。

三、均匀 “均匀”是指手法操作时,其动作幅度、速度的快慢、手法压力的轻重,都必须保持相对一致,幅度不可时大时小,速度不可忽快忽慢,用力不可忽轻忽重,应使手法操作既平而又有节奏性。 四、柔和 “柔和”是指手法操作时动作温柔灵活,手法变换时自然、协调。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所以,柔和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用力要缓和,手法不可生硬粗暴。 五、深透 “深透”是指患者对手法刺激的感应和手法对疾病的治疗效应,深透是要求手法的刺激,不仅作用于体表,而且能够克服阻力,使手法的效应能转之于内,达到深处的筋脉骨肉,甚至脏腑。 以上几个方面,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续运用的手法可以降低患者肌肉的饿张力和组织的粘滞度,使手法功力能够渗透到组织深部。均匀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是手法既有力,又柔和,达到“刚柔相济”的境界。 【常用的几种手法简介】 一、滚法 滚法是以小指掌指关节被侧附着在人体一定部位,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屈伸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吸定部位紧贴体表,频率为每分钟140—160次,使用于肩背、腰臂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推拿是中医推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基础到临床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小儿生理特点】 小儿生理主要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然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自出生后一方面都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成长壮实,古人把处于这种发育迅速阶段的小儿称之为“纯阳之体”。但另一方面小儿又如初生的嫩芽,脏器柔弱,故又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论说。稚阴稚阳,是指小儿形体无论在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活动上均未臻完善,需要特别呵护。 【小儿病理特点】 小儿病理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大,但经过正确医治,易趋康复。小儿因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加以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因此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对于突然发生的强烈刺激,往往不能忍受而容易出现

惊恐状态。在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调的情况下,常可引起发育障碍,表现有五迟、五软等病态。又因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特别易患麻疹、腮腺炎、百日咳等传染病。小儿患病后病情往往比成人为重,当发热较高时,易于抽搐、惊厥;感受风寒之后极易导致肺炎、喘咳。总之小儿病情来势急,变化多而迅速,可并发严重病症,但如能诊疗及时,护理得当,也容易痊愈,较快地恢复其生理功能。 【辨证特点】 首先小儿不会诉说病情,问诊常是间接的,因而不能确切地反映实际情况。较大孩儿虽能自述,也多是言不达意。其次,婴儿气血未充,脉象难凭,尤其在诊察时哭闹不安,更易影响气息脉象。闻诊虽能反映一些情况,但也不够全面。只有望诊不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应予以重视。此外,从八纲辨证来看,由于小儿阳气偏盛,感受外邪后易寒随热化,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居多。下面着重介绍几项小儿特色的诊法。 1.望小儿指纹指纹是浮露于食指桡侧缘的脉络,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 2015年8月 (内部资料,仅供参考)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 一、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范(9种) 1.毫针技术 2.头针技术 3.耳针技术 4.三棱针技术5.火针技术 6.穴位注射疗法 7.醒脑开窍技术 8.皮肤针(梅花针) 9.电针技术 二、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4种) 1. 直接灸技术 2. 隔物灸技术 3. 悬灸技术 4. 温针灸技术 三、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1种) 1.刮痧技术 四、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范(4种) 1. 留罐技术 2.闪罐技术 3.走罐技术 4.刺络拔罐技术 五、中医微创类技术操作规范(1种) 1.针刀技术 六、推拿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6种) 1.皮部经筋推拿技术 2.脏腑推拿技术 3.关节运动推拿技术 4.关节调整推拿技术 5.经穴推拿技术 6.小儿推拿技术 七、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5种)

1.穴位敷贴技术 2.中药熨敷技术3.冷敷技术 4. 湿敷技术5.熏蒸技术 八、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6种)1.理筋技术 2.复位技术3.正骨技术 4.夹板固定技术5.石膏固定技术 6.牵引技术

一、针刺疗法操作规范 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

小儿推拿疗法(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

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第4部分:小儿推拿疗法 1 范围 GB/T ×××××的本部分规定了小儿推拿疗法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 本部分适用于小儿推拿疗法技术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引用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2346 腧穴名称与定位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的小儿推拿疗法部分。 3.1 小儿推拿 Tuina in pediatrics 通过对小儿体表的经络穴位施以各种不同的推拿手法,调整阴阳及脏腑功能,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作用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4 操作步骤与要求 4.1 施术前准备 4.1.1 器具 普通诊疗床,推拿用介质如清水、滑石粉、葱汁、姜汁、食用油等。 4.1.2 环境 环境清洁卫生,室内安静,温度适宜,避免吹风受凉。 4.1.3 体位 选择患儿舒适、能暴露操作部位、便于医师操作的治疗体位,如坐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 4.1.4 部位 根据病症辨证选取适当的治疗穴位。 1

4.1.5 医师 操作前医师双手须修剪指甲,刚剪过的指甲要用指甲锉锉平。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可按证候选择介质涂抹。 操作时医师双手温暖,精神专注,态度和蔼,争取患儿的配合。 4.2 施术方法 4.2.1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4.2.1.1 推法 分为直推法、分推法、旋推法。 直推法:医师用拇指螺纹面或桡侧缘(或用示、中两指螺纹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单向直线推动。 分推法:医师用双手拇指桡侧缘或螺纹,或用双手示、中指螺纹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作分向推动。又称分法。 旋推法:医师用拇指螺纹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推摩。 4.2.1.2 揉法 分为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 指揉法:医师用拇指或示指,或用示、中、无名指螺纹面,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回旋揉动。 掌揉法:医师用掌根部分,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回旋揉动。 鱼际揉法:医师用手掌大鱼际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回旋揉动。 4.2.1.3 按法 医师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或掌心在一定的穴位向下逐渐用力揿压。操作时手法要求轻柔、速度均匀协调、压力大小适当。 4.2.1.4 摩法 医师用手掌掌面或示、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形的有节律的抚摩。动作宜轻柔而有节奏。一般以按摩的速度和方向来区别补泻,如急摩为泻、缓摩为补;顺时针摩为泻、逆时针摩为补。此法在小儿多用于腹部。 4.2.1.5 运法 医师用拇指或中指螺纹面,由此穴向彼穴或在穴周作弧形或环形推动。因常用手指进行推动,故又称指运法。操作要求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作用力仅达皮表,只在皮肤表面运动,不带动皮下组织。

小儿推拿职业班师资课程课件小儿推拿班师资课程教学大纲

小儿推拿职业班师资课程课件小儿推拿班师资 课程教学大纲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小儿推拿班师资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应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正常人体解剖基础知识、经络腧穴基础、小儿推拿手法学、儿童保健手法套路等课程的课程安排,对疾病的认识、治疗疾病的原则,熟悉、了解其它相关知识,使学员具有一定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本课程以课程讲授与学员实践为主,其中重要内容以学员实践为主,并配以师资学员试讲、幻灯制作等教学手段和方法。 2、部分内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教学,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 三、课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 小儿推拿课程安排剖析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正常人体解剖基础知识、经络腧穴基础、小儿推拿手法学、儿童保健手法套路等课程的课程安排学时数和课程构架。 2、了解:各门课程讲授方法。

【讲授内容】 1、剖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正常人体解剖基础知识、经络腧穴基础、小儿推拿手法学、儿童保健手法套路等课程包含的内容细分。 2、根据师资学员实际情况安排各门课程课时数与构架该课程内容大纲。 课程讲稿撰写规范 【目的要求】 1、掌握:各门课程培训大纲的撰写,各课时讲稿的撰写。 【讲授内容】 1、培训大纲的建立与规范、各课时讲稿书写规范。 2、安排师资学员撰写讲稿,预备登台授课。 服务规范、授课规范 【目的要求】 1、掌握授课要求: 1.自身知识结构完整,系统,全面,授课时尽量避免知识性错误; 2.课前认真备课,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3.授课思路清晰明了,语言风趣幽默,情感丰富,善于启发,在保证学生听懂的前提下,活跃课堂气氛; 4.在授课过程中,适当穿插课外知识,与学员走近,传达新鲜信息;同时注意适可而止,尽快回归课本(灵活借鉴评书方式); 5.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生活,修养等各方面为学生做榜样; 6.热爱自己的岗位,与时俱进,利用一切机会学习以完善自身; 7.尊重学生,不伤害其自尊心,在学生犯错误后,教育引导,循循善诱,宽容以待,礼貌用语; 8.善于观察学生,因材施教(教育方式);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方案说明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 范 2015年8月 (内部资料,仅供参考) 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 一、针刺疗法技术操作规范(9种)

1 .毫针技术3.耳针技术 2 .头针技术 4 .三棱针技术 5. 火针技术 6 . 穴位注射疗法 7. 醒脑开窍技术8 . 皮肤针(梅花针)9. 电针技术 — - 、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4种) 1.直接灸技术 2. 隔物灸技术 3.悬灸技术 4.温针灸技术 三、刮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1种) 1.刮痧技术 四、拔罐疗法技术操作规范(4种) 1.留罐技术 2 .闪罐技术 3.走罐技术 4. 刺络拔罐技术 五、中医微创类技术操作规范(1种) 1.针刀技术 六、推拿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6种) 1.皮部经筋推拿技术 2 .脏腑推拿技术 3.关节运动推拿技术 4 .关节调整推拿技术 5.经穴推拿技术6 .小儿推拿技术 七、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5种)

1.穴位敷贴技术 2 .中药熨敷技术3.冷敷技术 4. 湿敷技术 5.熏蒸技术 八、骨伤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6种) 1. 理筋技术 2.复位技术 3. 正骨技术 4.夹板固定技术 5. 石膏固定技术 6.牵引技术

、针刺疗法操作规范 针刺是中医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即用金属制成不同形状的针,运用不同手法在人体上刺激一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调整人体脏腑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 %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进针法 1.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中医儿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与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与屏风等。 【操作方法】 1、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进针角度与深度 2、1 角度:就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就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就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就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就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与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小儿推拿治疗技术指南

小儿推拿治疗操作规范指南 目的通过对小儿体表的经络穴位施以各种不同的推拿手法,调整阴阳及脏腑功能,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作用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一操作步骤与要求 1. 施术前准备 1. 1器具 普通诊疗床,推章用介质如清水、滑石粉、葱汁、姜汁、食用油等。 1. 2 环境 环境清洁卫生,室内安静,温度适宜,避免吹风受凉。 1. 3 体位 选择患儿舒适、能暴露操作部位、便于医师操作的治疗体位,如坐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 1. 4 部位 根据病症辨证选取适当的治疗穴位。 1. 5 医师操作前医师双手须修剪指甲,刚剪过的指甲要用指甲锉锉平,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可按证候选择介质涂抹。操作时医师双手温暖,精神专注,态度和蔼,具备亲和力,争取患儿的配合。 2. 施术方法 2. 1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2. 1. 1 推法 分为直推法、分推法、旋推法。

直推法:医师用拇指螺纹面或桡侧缘在选定的穴位上作单向直线推动。 分推法:医师用双手拇指桡侧缘,或用双手示、中指螺纹面自穴位中间向两劳作分向推动。 旋推法:医师用拇指蝶纹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推摩。 2. 1. 2 揉法 分为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 指揉法:医师用拇指或示指,或用示、中、无名指螺纹面,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回旋揉动。 掌揉法:医师用掌根部分,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回旋揉动。 鱼际揉法:医师用手掌大负际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回旋揉动。 2. 1. 3 按法 医师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或掌心在一定的穴位向下逐渐用力按压。操作时手法要求轻柔、速度均匀协调、压力大小适当。 2. 1. 4 摩法 医师用手掌掌面或示、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形的有节律的抚摩,动作宜轻柔而有节奏。一般以按摩的速度和方向来区别补泻,如急摩为泻、缓摩为补;顺时针摩为泻、逆时针摩为补。此法在小儿多用于腹部。 2. 1. 5 运法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推拿

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小儿推拿 (公开征求意见稿)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小儿推拿的术语和定义、指导原则、准备工作、操作方法、禁忌症、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措施、调护。 本规范适用18岁以下亚健康状态人群的推拿干预。 本规范适用于对各级各类医院及保健机构小儿推拿临床操作进行规范管理,指导相关医师及保健人员正确进行治未病小儿推拿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ZYYXH/T158—2010中医保健技术操作规范·保健拔罐 ZYYXH/T159—2010中医保健技术操作规范·保健刮痧 ZYYXH/T163—2010中医保健技术操作规范·耳部保健按摩 ZYYXH/T169—2010中医保健技术操作规范·脊柱推拿 ZYYXH/T170—2010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全身推拿 ZYYXH/T171—2010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少儿推拿 ZYYXH/T174—2010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艾灸 ZYYXH/T176—2010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穴位贴敷 ZYYXH/T172—2010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膏方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小儿推拿Massage for children 它是在中医儿科学和中医推拿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在小儿体表的特定腧穴或部位施行独特推拿手法的一种操作方法。 4指导原则 4.1小儿推拿主要用于小儿养生保健和亚健康状态的调整,如体质虚弱,易疲劳、易感冒、反复咽炎、鼻炎、厌食、挑食、食积、口臭、记忆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口吃、语言发育迟缓、反应迟钝、易受惊吓,夜眠不安、睡中惊惕等。此外对于儿科常见病,如腹泻、呕吐、感冒、发热、头痛、遗尿,脱肛等有干预作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讲解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40个小儿推拿手法,其特点是取穴以手臂部穴位为主,全身穴位为辅;手法灵巧独特,操作规范简便,且疗效显著。快来跟着学两招吧!

一、脾经(脾土) 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 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 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 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 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 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二、肝经(肝木) 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 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因肾 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保健调理按摩技术操作规范-编制说明

《保健调理按摩技术操作规范》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项目是根据国标委发〔2018〕60号文《关于下达2018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计划编号20181665-T-468,标准项目名称《保健调理按摩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制定,主要起草单位:湖南颐而康保健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夏良子、北京五指生、北京国康健康服务研究院、中健标(北京)认证服务有限公司等。计划应报批时间2019年10月。 (二)工作过程 起草阶段: 2016年8月26日,在北京,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83)(以下简称健标委)宣布正式成立《保健调理按摩技术操作规范》国家标准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会议部署了有关标准立项的工作计划。 2017年2月,根据国标委立项要求,工作组进一步完善立项文件,形成草案上报健标委。 2017年6月,工作组在深圳调研考察,讨论并通过了由工作组提出的《保健调理按摩技术操作规范》国家标准立项文件。 2017年10月,健标委正式向国标委提出《保健调理按摩技术操作规范》国家标准立项申请。 2017年11月1日,工作组成立暨第一次研讨会在内蒙古通辽市举行。湖南颐而康保健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组长单位,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拟立项标准的名称、范围、主要内容,初步确定了标准的主要架构是:保健调理按摩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保健调理按摩基本手法、保健调理按摩分类、保健调理技能人员、保健调理按摩操作要求等,同时成员单位北京市五指生足部反射区保健中心有限公司、山东华夏良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对保健调理按摩基本手法、分类、人员技能要求、操作要求等提出了修改意见。深圳市汉宫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国艾堂中医研究院、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国珍健康研究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等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2018年1月21日,工作组在北京京燕饭店举行第二次标准研讨会,健标委委员、专家、观察员、调研员,中医药相关院校代表,企业代表等,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和论证,对草案进行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经管规范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经管制度 参照国家中医药经管局2010年下发的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结合我县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科室常见病种的中医特色治疗及操作规范。各科室必须按照执行。 一、脑病科: 1.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针灸治疗(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 熏洗疗法 康复训练 2.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针灸治疗(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辩证取穴和循经取穴)治疗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穴贴敷、灸法和拔罐。 推拿治疗 熏洗疗法 康复训练 3.痴呆: 针灸治疗:采用辨经刺井法,颞三针疗法。 康复疗法 推拿疗法 4.眩晕: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经管制度 针刺疗法包括体针、耳穴、耳尖放血疗法。 5.头痛(偏头痛): 推拿按摩 针灸治疗:根据头痛的轻重缓急或针、或灸、或点刺放血、或局部取穴,方法有耳针、电针、腕踝针;热敏灸疗法、浅针疗法、火针疗法(用于偏头痛发作期或预防性治疗)。 6.假性延髓麻痹: 针刺治疗:可采用项针疗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头体针疗法。 康复训练:包括吞咽功能训练和言语训练,参照相关诊疗常规进行。 二、急诊科: 1.外感发热: 退热治疗包括针刺退热、刮痧退热、药物擦浴退热。 三、心病科: 1.心悸:包括体针、耳针。 2.病毒性心肌炎:包括体针、耳针。 四、精神科: 1.不寐(失眠): 针灸治疗:包括体针、耳针、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热敏灸、浅针疗法等。 中药足浴。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经管制度 2.郁病(抑郁症): 针灸治疗:体针、耳针、温灸。 理疗 五、肺病科:

1.风温肺病: 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实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中药保留灌肠、刮痧法、拔罐法、经络刺激法。 2.咳嗽: 针灸治疗 药物敷贴 砭术、刮痧、拔罐疗法 雷火灸、热敏灸、经络刺激法 3.哮病(支气管哮喘):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包括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电磁波疗法、经络刺激法。 六、骨伤科: 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手法:包括松解类手法、整复类手法。 针灸疗法:针刺法、灸法。 牵引疗法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经管制度 其他外治法:敷贴、熏洗、涂擦、刮痧、拔罐、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膏摩、中药离子导入。 康复训练 2.附骨疽(慢性骨髓炎) 外治法:外用膏药、外用洗药。 3.骨蚀(股骨头坏死): 外展石膏或支具外固定术治疗 4.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针灸治疗:针灸、雷火灸、电针、穴位注射。 针刀治疗:分析病情,寻找高应力点、神经卡压点及引起功能障碍畸形的原因,选择不同治疗点,进行松解与解锁。 七、针灸科: 1.面瘫(面神经炎): 针灸治疗:采用循经及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包括体针、电针、灸法、拔罐。 2.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针灸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穴位电刺激、电针刺激、温针灸、平衡针疗法、拔罐、穴位注射、TDP照射、腹针疗法、热敏灸疗法。 八、内分泌科: 1.消渴病(2型糖尿病): 中药外用 中医特色治疗操作规范及经管制度 针灸疗法:可根据病情选择体针、耳针、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穴位磁疗、激光穴位照射。 2.消渴病痹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熏洗(蒸)法:适用于各种证型,对阳虚寒凝证尤为适用。 针灸疗法:体针、耳针、电针、推拿疗法。 3.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 40个小儿推拿手法,其特点是取穴以手臂部穴位为主,全身穴位为辅;手法灵巧独特,操作规范简便,且疗效显著。快来跟着学两招吧!

一、脾经(脾土) 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 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二、肝经(肝木) 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小儿推拿培训讲义(基础班)(下发版)

1 小儿推拿培训讲义(基础班) 一、基础班课程概述及学习目标设定: 1、课程概述: 初级班以实际的成长问题和穴位的操作为主要的授课内容,常用手法10种,涉及到的穴位40多个,小儿推拿配穴原则以及小儿推拿专项操作流程。 2、学习目标设定: 在课程结束时,掌握常用穴位;小儿推拿专项的熟练操作;按摩手法要练到熟练操作; 针对小儿的体质知道应用什么保健方案。 二、小儿推拿概述 1、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1)小儿推拿的概念: 小儿推拿是调理师用手触及小儿肢体的某些部位及穴位,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体质确立相应的调理原则,选用适当的穴位及手法,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防病治病的目的。 2)小儿推拿发展简史 1、1973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即有小儿推拿这方面的描述; 2、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腹痛方法中介绍了捏脊法. 3、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记载“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风寒。” 4、宋代《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按摩的作用已由温通闭塞发展到按摩具有解表发汗的作用。 5、明代1601年小儿推拿兴旺发达时期:太医院-按摩科形成独特的小儿推拿体系。《小儿按摩经》、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 6、清光绪年间,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在国内颇有影响,带动了小儿推 拿的发展。 7、新中国.小儿推拿呈蓬勃发展趋势:《实用小儿推拿学》、《小儿推拿学》. 8、90年代.青岛医学院用仪器观察胃在推脾土、加上运内八卦穴前后胃液对蛋白质消化的分解情 况,证明推拿能促进胃的运动和消化功能。 3)小儿推拿介质 1、清介质:滑石粉爽身粉水酒精(切勿用油、膏之类的介质) 2、药介质 【生姜汁】发汗解表、温中健胃、助消化之功效。【葱白汁】发汗解表、散寒通阳之功效。【薄荷水】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功效。【中药原液】(类同枸杞原液)增强免疫力。注:针对不同的症状用不同的中药原液,直接渗透到经络穴位中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