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概念的阐释

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概念的阐释
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概念的阐释

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概念的阐释企业是一个社会的经济细胞,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在现代市场经济里充当着微观主体的角色。企业家为企业而存在,企业家角色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企业家是企业价值增长的重要源泉,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企业家群体所具有的特殊的精神特征、品质素质是随着企业家角色的历史发展演变而发展丰富起来的,研究企业家精神,就要先理解和把握企业家的概念。

一、企业家概念的演进

“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在16世纪早期出现在法语中,指用于领导军事远征军(武装探险、开拓殖民地冒险)的人,后来泛指从事冒险活动的人。最先给“企业家”一词下定义的是18世纪中叶的法国作家贝利多尔,他定义为“按不固定的价格购买劳动力和物资,而按合同价格出售产品的人”。而最早把“企业家”这一概念用在经济学中的是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梯龙,他在1775年《商业概览》一书中将企业家定义为承担经营风险的人。这一概念后经穆勒在英国加以大力推广,得到广泛的传播。于是,“企业家”便成为经济学乃至其他学科如社会学、管理学、文化学、心理行为学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不同学科对企业家概念的内涵有不同的界定,即便在经济学界,因研究的视角和出发点的不一致,得出的解释也就不尽相同;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当时人们对企业家涵义的认识也各有不同。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研究、现代企业理论(如交易费用、代理理论等)阶段。现在笔者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企业家的论述,归纳企业家这一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论断表述(见表1-1)。

表1-1 企业家内涵界定的不同观点和主要代表人物

从各个经济学家对“企业家”概念的表述解释来看,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成果是非常丰富的,研究的历史也较长,但是至今仍然存在没有形成系统理论体系的问题。有从功能或者说是职能的角度来界定的,有从素质的(包括能力素质的、精神素质的、心理学的、身份的等)角度加以界定的,有从人力资本价值角度来认识的,我们由此看到,企业家这一概念并不是一个单一内涵概念,而是有着多维的、多层次丰富内涵的系统性概念,因此,绝不能只是从某一方面来理解它,否则就不能全面地完整地认识和解释这一历史和现实中形成运用的概念。

下面,进一步对企业家概念的进行历史的动态的考察,以期达到更深刻的感性的认识。

二、企业家的历史发展轨迹及定义

从对西方经济历史发展进程的考察,企业家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四代:第一代企业家是指近代企业阶段(15世纪到19世纪末)的资本家。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他们是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始者,敢于冒险又富于创新精神,发现并开掘潜在的市场,第一代企业家是资本与开拓精神、冒险精神的统一体;

第二代企业家是以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处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垄断资本家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的产业革命掀起了合并扩大企业规模的浪潮,那些吞并其他企业,建立大规模经营的巨型公司的石油大王、铁路大王、钢铁大王、汽车大王等垄断资本家巨头成为第二代的企业家。这一时期的企业家是资本与创新精神的高度统一。第一代和第二代企业家是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因此可称为资本家式的企业家或传统企业家。

第三代企业家是指20世纪中叶以后的法人资本主义时代的现代职业经理人员。由于垄断资本不断进行新的企业合并,形成了一批混合联合公司和跨国公司,一个垄断资本集团所属的企业不但数目众多,而且生产的产品种类和经营项目繁杂,采购和营销地域广阔,这样一个垄断资本家巨头或者一个家族少数的几个人要管理协调如此众多企业就不可能了;同时,由于公司法人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极大地削弱了少数大资本家对公司的控制,使得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分离,大批具有丰富决策管理才干的职业经理也应运而生,他们是专门从事经营管理的专家,可称为职业企业家,普遍具备创新精神、掌握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承担着经营风险并获得激励的收益的特殊阶层。

第四代企业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创业家和当代职业企业家,现在国内外理论界对他们的研究十分活跃。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近二十年里,创业家和创业者已经极

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成功事实证明了拥有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创业家的全新的价值。创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奇迹的“秘密武器”,微软的比尔·盖茨被称为“美国的新英雄”。身份和财富不再是他们必备的标志,而拥有现代工商业、金融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管理经营知识与才能,承担技术创新风险和分担经营风险,引领着知识技术的发展潮流,这成为当代企业家的典型标志。尤其十风险投资业和资本市场的极大发展,使得当代创业家、创业者和职业企业家大量涌现。

如前所述,经济学家们对“企业家”这一概念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视野,比如从创新职能、风险承担职能、行为特征、精神素质、价值特征等方面作出了多种定义,这些定义都有可取的成分,但都有片面之处。笔者通过比较来看,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关于企业家是“创造性的破坏者”的观点,准确地抓住了企业家概念的核心和要害,他认为企业家精神即是“经济首创精神”揭示出了本质。尽管这一定义存在着不足和局限,但是离开了这一点,我们就根本无法对企业家做出描述和分析。再如,对是否承担风险,经济学家们有不同的观点,笔者也认同“管理学之父”彼得·F·德鲁克说的任何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人都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企业家应承担与其行使权力对称性的风险职能,企业家承担风险可以对其产生激励效应。

笔者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区别于其他管理者的本质特征,创新不必然地带来风险,但经营风险出现总是归根在于内部或外部企业家们的创新行为,因而企业家为自己的创新承担风险,应是企业家创新职能的内在要求,这是符合经济活动的基本逻辑的,即责权利相统一,才能保证激励的有效性。如果不承担风险,那么企业家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驱动下,其创新活动就没有约束,道德风险问

题就会马上突出出来,造成社会福利的极大损失。

基于前人的表述和相关的分析,笔者从企业家的内在本质属性和经济活动的外在连接把握这一概念认为,企业家就是自身具备经营创新能力并在企业中承担经营风险、获取经营收入和风险补偿收益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家就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在企业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处于最高地位。这样的定义,就使企业家成为创新职能和风险承担职能的复合人格角色和完整意义上的权责利的统一体。

正如张维迎对企业家的定义就是从权责利统一的理解上论述的:“所谓企业家,就是承担经营风险,从事经营管理并取得经营收入的人格代表。这样定义的企业家是作为一个责权利的统一体而存在的。承担经营风险是一种责任,从事经营管理是一种权力,取得经营收入则是一种利益。只承担风险、取得收入但不从事经营者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的企业家;同样,只从事经营管理而不承担风险和取得经营收入也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企业家。”在本文对企业家的定义中,实际上对企业家的属性做出了规定,经营创新能力是企业家的自然属性,承担风险取得补偿收益是企业家的社会属性。创新能力是企业家内生的、本质性的,这种禀赋是先于企业经营活动而存在的,是企业家区别于企业普通雇员、一般管理人员和职业经理人员的本质规定性,创新是企业家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家实现企业经济和社会价值创造的活的源泉。而承担风险职能是企业家本质职能的必然的要求,属于社会经济发展中制度性的安排,是外生性的,通过这一职能实施的制度安排便可以对企业家激励相容,实现委托人的利益和社会福利的增长。

对“企业家”这一概念的理解,既要把握经营创新职能和承担风险职能的是统一的,对称性的,责权利的统一体;又要理解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以其经

营的企业规模的大小或者企业发展阶段作为标准,体现为在职业的流动过程中不断地学习锻炼和施展其创新能力;还要理解为把拥有内生性的私人性质的无形资源(人力资本)和外在的制度性安排结合起来的人,才能是现实中的企业人格代表,构成有着现实意义的企业家群体。

三、企业家精神的概念

以上对企业家概念的阐释.为我们理解和研究企业家精神堤供了相关的理论基础,然而究竟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在普遍的理解上,企业家常指具体的人,而企业家精神,通常指抽象的企业家概念,即企业家们的共性所在,西方发展到19世纪,人们将企业家具有的某些特征归纳为企业家精神,在英文术语使用上,企业家(Entrepreneur)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常常互换。

长期以来,企业家的概念通常是从商业、管理及个人特征等方面进行定义。进入20世纪后,企业家概念的抽象——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就已拓展到了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的领域。而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家转到政府或社会组织工作非常普遍,也不断提出和实施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造政府服务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

首先,从“企业家精神”这个术语的内涵上分析,精神首先是一种精神品质,“精神首先是一种思想形式,是一种驱动智慧运思的意识形态,”但“精神不完全是仅仅表明个人意识状况或过程的心理的、主观的概念,精神相对于意识,它似乎应该是对意识的一种价值抽象。”企业家精神也是表明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的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他们所具有的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是对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逻辑结构的一种超越、升华。企业家群体独有

的显着的精神特征就和其他群体特征区别开来,人们日常也把它看作是成功的企业家个人内在的经营意识、品质、胆魄和魅力,并以此为标尺可以识别、挑选和任用企业家。

从前文笔者对企业家概念的分析来看,作为企业家私人信息的内生性的经营创新职能具有最为核心的本质规定性,企业家的劳动属于创新劳动,那么抽象出不同企业家的个性特征而形成的企业家精神就必然地要体现出经营创新能力和品质。只有创新,才能打破市场均衡,建立新的体系结构,产生增量价值,实现经济增长。在很多研究企业家的经济学家那里,多将创新精神作为了企业家的代名词。

但是,我们可以在此反问一下,创新精神是不是由企业家专属的呢显然不是,创新精神是作为有思维意识的人类的一种自然禀赋,而不属某类人所专有,也不以财富、地位来作为衡量创新精神的唯一尺度;另一方面,技术发明、科研开发、艺术创作、文化教育等等涉及到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人类活动,要实现发展,都源于创新活动。企业的发展,源于企业家精神,源于企业家的创新活动,但企业家精神只有通过社会制度的依托,才具有现实意义。一是要赋予企业家支配控制企业资源的权力,通过委托——代理关系,以契约形式予以确认,这才使企业家精神有价值体现的现实制度条件,通俗的讲就是对于拥有企业家才能的人,首先他要被识别和挑选作为企业的领导和经营者;二是制度的安排要让企业家为自己的创新活动所带来的风险与他承担的责任相对称,也就是社会制度保护并激励企业家通过冒一定的风险来完成创新活动,实现企业价值创造。“敢想敢闯敢干”的意识品质实际上就是外部压力下企业家精神状态的形成的必然的结果。正如池本正纯认为的“所谓企业家精神的本来意义是率

先负起承担风险的责任,克服不可靠性这一障碍的决心比任何人都坚决果敢。”不承担风险,不能称为企业家,承担风险是企业家与理论家、艺术创作人员、科学发明家和技术研发人员等的根本区别。所以,创新精神和承担风险的精神要统一起来,才可以界定为企业家身上体现出来的独有精神品质的基本属性。

其次,从外延上看企业家精神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许多学者都对此做过论述,比如萨伊曾把企业家将知识应用到具体目的和操作上作为企业家精神的一种体现;科兹纳则强调了企业家精神利用市场内潜在的获利机会这一方面;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即“经济首创精神”是实现“新组合”的原动力,是为建立以自己的家族核心的私人企业王国而发挥出来的创造力与坚强的意志;马克斯·韦伯则讲企业家从事企业经营活动是出于一种“敬业精神”,这种精神源自于对“神召”的感悟;哈耶克认为企业家是“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的代表,应该具有使大家合作工作的精神感召力等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很难对它下一个标准的、永恒的定义。从狭义上来讲,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是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以企业家自身特有的个人素质为基础,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以风险承载精神为标志的一种综合性的精神品质和意志。对于企业家群体而言,企业家精神展现为这个特殊群体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职业属性。

在人们日常经济社会生活中,企业家精神象征着一种与普通人明显区分的个人禀赋,而不仅仅体现为实际财富或地位的多寡高低,这种禀赋使得企业家自然成为社会福利增进责任的主要承担者,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强大动力。企业家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的标尺。

四、企业家群体的精神特征

虽然企业家精神属于企业家私人信息的内在的心理特征和品质,不同的企业家有着个体差异性,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他们的共性上提炼出带有普遍性的精神特征,国外学者通过对成功企业家调查比较,对他们赖以成功的精神动力及表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中获取了科学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国外的研究有较长的历史,其研究状况见表1-2

表 1-2 成功企业家精神特征研究

大量的研究还可以将企业家精神特征开列出很长的单子,不同时期和不同的研究视野让研究者的结论不尽相同,现实中的大部分成功企业家可能只是具备其中的一部分特征,而许多具有完全或覆盖那些特征的人并非一定就能够成为成功企业家,因为研究者的结论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属于归纳性概括性的结论,不可能完全掌握了现实复杂的情况。笔者也试着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力求接近和把握企业家精神的本质特征表现,总结关键几点如下:

A 有成功的信念,强烈的使命感

B 创新和改革的意识及能力强

C 自信(自我中心)、支配欲望

D 有把握的冒险,善于从失败中学习

E 责任感强,人际沟通及感召力

F 足智多谋,有管理技能

五、企业家个体素质

对于某个企业家个体而言,企业家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如何以及他怎样展现了特殊的精神风貌,从其个体条件和特征的角度,我们观察和评价的指标可以采用企业家素质来衡量。素质也即是特征,企业家成功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是在观念、气质、能力、性格等方面却有着共同之处,这些特征铸造了他们的成功。以下对照比较美国、日本、德国企业家的素质来分析:

(一)美国、日本、德国企业家的素质分析

1、美国企业家素质分析。

20世纪70年代,美国管理协会用5年时间,从4000名企业家中选出1812名最成功的企业家,将其基本素质归纳为19项:(1)工作效率高;(2)有主动进

取心;(3)逻辑思维能力强;(4)富有创造性;(5)判断力强;(6)有较强的自信心;(7)能辅助他人,指导其工作;(8)以身作则,遵守规章制度;(9)善于使用个人权利;(10)善于动员群众力量;(11)善于利用交谈开展工作;(12)关心下级乃至其家庭生活,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l3)乐观豁达;(l4)善于同职工一起并肩苦干;(15)自制力强;(16)主动果断,能在思考后立即决定;(17)客观,能听取各种意见;(18)能进行正确的自我批评;(19)灵活性强,勤俭艰苦。

1997年,美国评出了10大优秀企业家,他们具有5个特点:(l)能帮助企业确定某种切合实际的方向;(2)善于使有关合作者与自己密切合作,坚定已确定的方向;(3)创造条件给人以动力,激励员工全身心工作的能力;(4)掌握资本分配诀窍;(5)热爱本公司。

2、日本企业家素质分析

日本曾对企业家素质提出10项标准:(l)堪为全体职工的楷模;(2)头脑灵活,有预见性和洞察力;(3)品德高尚,见识广博,工作勤奋,基本功过硬;(4)有人情味,能考虑别人痛处,在部下、同事、上司、关系单位以及在主顾之间经常创造出一种令人满意的气氛,像磁铁一样吸引人;(5)仅仅把经营管理层的意向向下级传达是不够的,必须具有充分的信息和勇气,把全体职工的真正声音带到管理层,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6)具有把企业的收益与全体职工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信念;(7)自觉认清企业对社会应负的道义责任和其他责任,并在行动中恪守不误,严守信誉,在任何情况下,不为得利轻举妄动;(8)遇到困难不畏缩,不是先考虑“为什么”,而是考虑“怎样才能完成”,并有独创精神;(9)不先私后公,必须率先弃私;(10)对上级不阿谀奉承,不先做面子上的事,不文

过饰非。

3、德国企业家素质分析

德国的戈延格教授提出,2000年的企业家应具备10个方面的素质:(l)开阔视野,要具有全球性眼光;(2)要向前看,改进战略性思想;(3)将远见卓识和具体目标结合起来;(4)要有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变革的能力;(5)要具有较强的协调和沟通的能力和知识;(6)具有管理各种不同人物和各种不同资源的能力;(7)要能不断改进质量、成本、生产程序和新品种;(8)要具有创造性管理的才能;(9)要善于掌握情况、各种信息,并通晓决策过程;(10)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富于创新精神,并能造就社会新的变革。

(二)中国企业家个体素质分析

中国企业家协会和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袁宝华认为,中国企业家应具备5条基本素质:(1)强烈的事业心;(2)能够正确处理职工、企业和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3)能够不断提高经济效率,确保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4)具有正确决策的能力,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5)是一个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善于调节和解决企业内外部矛盾,调动好各方面的积极性。

着名经济学家魏杰认为,企业家身上有着一般人不具备的特殊素质:1、强烈的创新精神;2、从不停止的经济冲动;3、坚韧不拔的内在毅力;4、对市场变化的灵敏触觉;5、极强的复合素质。

笔者则认为,我国企业家至少应具备5个方面的基本素质:(1)思想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责任感是企业家对全社会和工作等所应承担责任的明确认识,可分为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等,要求企业家以社会利益、企业利益、员工利益为重,表现为大公无私、正直、

人性化管理等。事业心是企业家的工作抱负,表现为以工作为享受、经营企业成为一种事业成功的内在需求、使工作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造就高度的敬业精神;这些内在动力能够驱使企业家拼命工作,是企业家市场成熟的标志之一,使得企业家全力以赴地经营管理企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终取得企业与自身成功,并创造出一定的社会效益。

(2)身体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企业家不但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处理文件、主持会议,而且要协调企业内外部关系,与各方人士交涉,每一项工作均需要付出巨大的心力和体力,必需有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作为支撑,否则就无法适应中国特色国情下企业外部协调和内部管理的繁重工作。

(3)心理素质。企业家要情绪稳定、自信开朗、乐观豁达,成就欲强,坚强耐挫。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始终面临着激烈竞争而又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特别是当前我国仍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各项配套措施还不够健全,企业家必须乐观自信,对社会、对国家、对企业、对自己有信心,具有良好的自我克制、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和自我激励的能力才能够不畏挫折。经受住各种考验和打击,胜不骄,败不馁;企业家必须心胸宽广,才能够吸纳不同意见,容纳各种不同类型人才,才能容忍人之不足和缺点,做到取人之长;企业家应时常进行自我反省,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不断完善与提高;强烈的成就欲会使企业家忍受企业与个人短期利益的牺牲,追求企业长期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心理素质,也可称作心理品质,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方面表现出来的持久而稳定的基本特点。心理现象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按其性质可以把它分为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前者包括人的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念活动,这三种活动相互影响,密切联系,构成人的心理活

动过程。后者包括人的态度、信念、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能力等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征的综合,就是人们常说的个性,也就是个性心理待征。在企业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他们有的性情温和,处理问题周密细致;有的粗犷豪爽,办事大胆果断;这就是不同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这些现象说明,企业家的心理素质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各有差异,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无关系,有时还很重要,不可小视。

进一步分析,心理因素对工作成就的影响是有科学依据和充分事实佐证的。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通过长时期、大规模的追踪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个性与成就的关系大于智力与成就的关系,同样都是高智商的人,有的成绩卓着,有的一无所成,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个性差异。比如,特尔曼在100个男性被试者中,挑出成就最大的20%为一组,同成就最小的20%的人相比较,发现这两组人在智力方面没有什么差别,关键是他们的个性特征存在显着差异。成就最大的这一组人的个性特征是:有理想、谨慎行事、有进取心、自信心和不屈不挠精神,在最后完成任务的坚持性方面,也都明显地高于成就员小的那一组人。美国“卡鲁创业家协会”曾对75例美国成功的创业家做过仔细的研究,分析出11种“企业家的心理特征”:健康的身体;控制及指挥的欲望;自信;紧迫感;广博的知识;超人的观念化能力;脚踏实地;不在乎地位;客观的待人态度;情绪稳定;迎接挑战。

(4)能力素质。主要有:①创新能力,要求企业家能够对新环境、新事物、新问题敏锐感知并敢于承担变革与开拓的风险;②决策能力,要求企业家善于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新情况,预测各种可能结果,做出正确决策;③战略管理能力,要求企业家具有战略眼光,能从总体上把握形势,既考虑当前利益,又考虑长远

利益,尤其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能够着眼于长期目标,而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④文化管理能力,要求企业家既能够塑造所在企业的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如建立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培育团队精神、构建学习型企业等,又能够不断借鉴和吸纳其他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进行自身文化的丰富化;⑤信息管理能力,要求企业家善于收集、整理与分析信息,并使之系统化,力争在企业内外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这是决策科学化的最重要基础条件;⑤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要求企业家善于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主动培养人才;人际关系管理能力。

(5)知识素质。拥有较为丰富的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极为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本企业所涉及到的技术工艺知识,与一定的外语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企业家成长中精神、素质与机制的交互作用

一个出色的企业家应该具有全新的思想观念,健康的身体,强健的心理,卓越的能力,丰富的知识经验,优秀的品质。企业家应该兼备以上几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综合表现在个体的企业家身上,就体现为某种精神面貌;我们看一个企业管理者是否具备成功企业家的潜在精神品质,就要从他的知识、能力、身体、心理等素质特征来具体调查和分析,并比较这些素质特征是否和外在的环境相符合。企业家个体成长中的精神、各方面素质因素与外部激励约束的机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关系构成,其中企业家精神处于核心地位,它对其他各因素起到指导、传接和凝聚的作用,拿掉了企业家精神这一核心因素,就无从探讨企业家的本质内涵和属性。企业家素质、能力及其成长必然地受到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并且在一些情形下,企业家精神直接决定了企业家把握企业创新和寻找潜在机遇的能力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和运用。正是因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有时候经

济学家和大众谈论企业家的素质或能力时往往就当成企业家精神来说了。见下图所示:

职业操作能力;在企业家精神的引导和外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企业家发挥其天赋和能力,创造出个人和企业、社会的价值,实现其特殊的职能。如下图所示:

民的儿子,受他们那个时代的教育的影响,讲的是报效国家(方向明,1997)。在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众多企业家就是凭着一股闯劲甚至带有某些偏差的意识行为站立于经济潮头的;在外部机制不健全、法制不规范的情况下,也不断出现企业家用自身特殊的能力及权力去侵吞国有资产、违法经营、出现个人专权、“59岁现象”等情况。而且反过来看,良好外部机制与有效激励以及企业家群体的精神风貌对成长过程中的企业家素质、能力和人力资本投入发挥着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如何制定合理的机制与企业家激励制度,如何在规范的制度环境

中营造企业家群体精神,我们在后面作详细论述。

最后,准确理解企业家精神的功能既有助于我们规范企业家精神的概念本身,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企业家精神成长与培养的重要性。企业家精神具有诸多功能,体现在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上。首先,企业家精神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但作为衡量企业经营者是否是企业家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企业家选择和任用机制上具有指导意义,它也能够更好地激发企业家的潜力,使之以最佳的状态投身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而且对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也能从整体上提高企业家的素质,使之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这是企业家精神在经济领域发挥其功能的集中体现;其次,企业家精神在社会方面的功能则体现在,虽然企业家精神代表的是企业家这个群体所特有的精神品质,但它对其他领域、其他的社会群体有着强烈的示范效应,企业家精神可以映射整个国家的整体素质,企业家精神所倡导的一些价值取向和原则也成为其他社会群体学习的风向标;最后,企业家精神对文化的功能则体现在,企业家精神其实也可以被看作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体现的是企业家的优秀品质,这对营造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论文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论 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简述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企业家需要具备的理念、素质与能力以及在我国现阶段企业家培育的机制与途径 什么样人才算企业家企业家不是一种职位或头衔,它的实质是一种精神。企业家是参与企业的组织和管理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 早期经济学家萨伊认为,企业家是冒险家,是把土地、劳动、资本这三个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的第四个生产要素,他承担着可能破产的风险。 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以自己的创新力、洞察力和统帅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平衡性,创造交易机会和效用,给生产过程提出方向,使生产要素组织化的人。美国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家是不断在经济结构内部进行“革命突变”,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实现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人。 美国经济学家德鲁克也认为,企业家是革新者,是勇于承担风险、有目的地寻找革新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机会的人。 由上表述也可看出企业家的一些本质特征:冒险家,创新者。因此,我们不妨将企业家定义为:企业家是担负着对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企业家与一般厂长、经理等经营者之不同,主要表现就在于企业家敢于冒险,善于创新。企业家是经济学上的概念,企业家代表一种素质,而不是一种职务。直接解释:企业家就是企业中能够让企业合法经营、不断发展具有社会责任的人。 企业的发起人、经理人、和投资人都有资格成为企业家,又都有可能不是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的本质。企业家是参与企业的组织和管理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 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学习精神、执着精神和诚信精神的论述最有代表性,此外,我觉得实干精神也是企业家最显着的特征之一。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 熊彼特关于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的创新者观点,凸显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和特征。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一个企业,要么增值,要么就是在人力资源上报废,创新必须成为企业家的本能。但创新不是“天才的闪烁”,而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创新是企业家活动的典型特征,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等。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所以,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象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 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 坎迪隆(Richard Cantillion)和奈特(Frank Rnight)两位经济学家,将企业家精神与风险(risk)或不确定性(uncertainty)联系在一起。没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就不可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创新风险是二进制的,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只能对冲不能交易,企业家没有别的第三条道路。在美国3M公司有一个很有价值的口号:“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和无数个青蛙接吻”。“接吻青蛙”常常意味着冒险与失败,但是“如果你不想犯错误,那么什么也别干”。同样,对1939年在美国硅谷成立的惠普、1946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索尼、 1976年在台湾成立的Acer、1984年分别在中国北京、青岛成立的联想和等众多企业而言,虽然这些企业创始人

乔布斯经典语录青春座右铭

乔布斯经典语录青春座右铭 乔布斯经典语录青春座右铭 1、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面临重大决定时所用过的最重要的方法。因为几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的名声,所有对困窘或失败的恐惧---在面对死亡时都消失了,只有最真实,重要的东西才会留下来。 2、十几年来,世界各地的书店里涌现出海量的关于历史人物的书籍。这些人物包括苏格拉底、达芬奇、哥白尼、达尔文以及爱因斯坦成为人们灵感的灯塔,而苏格拉底排在第一位。西塞罗评价苏格拉底说:“他把哲学从高山仰止高高在上的学科变得与人休戚相关。”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你的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吧,这不是关于苏格拉底,这是关于你自己,以及关于你如何给你每天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真善美。 3、佛教中有一句话: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4、你是否已经厌倦了为别人而活?不要犹豫,这是你的生活,你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来决定如何生活,不要被其他人的所作所为所束缚。给自己一个培养自己创造力的机会,不要害怕,不要担

心。过自己选择的生活,做自己的老板! 5、追随我的好奇与直觉,大部分我所投入过的事务,后来看来都成了无比珍贵的经历! 6、不要迷惑于表象而要洞察事务的本质,初学者的心态是行动派的禅宗。所谓初学者的心态是指,不要无端猜测、不要期望、不要武断也不要偏见。初学者的心态正如一个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一样,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赞叹。 7、死亡很可能就是生命中最棒的发明,是生命交替的媒介。 8、不要被教条所限,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9、犯错误不等于错误。从来没有哪个成功的人没有失败过或者犯过错误,相反,成功的人都是犯了错误之后,做出改正,然后下次就不会再错了,他们把错误当成一个警告而不是万劫不复的失败。从不犯错意味着从来没有真正活过。 10、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11、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乔布斯创新论文企业家精神论文

乔布斯创新论文企业家精神论文 乔布斯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2010年5月26日,苹果在乔布斯的带领下,以一种复仇者独有的高姿态完成了其令人惊叹的重返巅峰之旅,在于比尔盖茨竞争了30多年之后,史蒂夫.乔布斯这位苹果公司创始人终于将他的公司送上了纳斯达克的巅峰。按市值计算,苹果已经超越微软,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 乔布斯的回归将苹果式的悲剧转变成苹果式的商业革命,将处于破产边缘的公司实现了惊天的逆转。人们确信,只有史蒂夫.乔布斯才能救苹果,并且把苹果炼成金,乔布斯演绎着企业家传奇。如果德鲁克大师能够活到现今,他一定会很欣慰看到苹果的传奇,在乔布斯身上,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发挥地淋漓尽致。 在德鲁克眼中,企业家的本质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创新,而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顾客提供价值和满意度,创造出一种新的满足,创造出新的消费诉求。 创新有七大来源,乔布斯最擅长的是关注产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具有敏锐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两位世界级的天才,看到人们对电脑的需求,找到了新的价值。 相继辍学,开始了创业生涯,乔布斯、盖茨以几乎零的原始投入,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改变着世界。 20世纪80年代,电脑和市场结构开始出现巨大的变化,两人都捕捉到了商机。盖茨采取了平民战略,乔布斯走上了精品路线,在新

生事物面前,人人渴望自己能够拥有一部现代化电脑设备,这时消费者只要得到任何一部电脑,都会给他们带来从未有过的喜悦,而这种喜悦与完美和品位无关。盖茨的平民路线似乎更容易成功,尽管当时苹果设计了近乎完美的个人计算机——Machintoch,但因其高昂的价格而无人问津。盖茨荣登全球首富宝座,而乔布斯则被自己一手创立的苹果逐出了大门。 没有乔布斯的十年,苹果日渐衰落,1997年乔布斯回归苹果时,苹果已经处在破产的边缘,当时正是个人计算机向互联网时代的转变,善于创新的乔布斯抓住了这次创新的机遇。互联网给了乔布斯一次新的机会,为用户提供比个人计算机系统更灵活的操作系统平台。在自己的平台上,把硬件和网络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尽管微软的操作系统在技术上有优势,但微软在硬件的开发上却远不如苹果公司。网络平台给苹果提供了新的应用工具。 加上苹果在硬件的设计上追求时尚、新颖的完美主义,吸引年轻一代出于时尚消费电子产品。而今时代之风又变,互联网时代又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进行转变,在未来几年人们会习惯从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转为通过大屏幕高清晰、高处理能力的手机上享受娱乐内容,苹果的i。 hone、i。 ad两种天王级的产品主宰着移动终端市场。 纵观乔布斯在苹果的岁月,乔布斯善于抓住一个又一个的创新机遇。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创新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德鲁克先生的著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另辟蹊径,把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实践精神提到了一个相当的理论高度,既强调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又突出的实践的的本质特征。这是一本基于创新又强调行动的好书,书中充满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这本书主要从三个主题来讨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实践、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以及企业家战略。每个主题都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层面”,而非一个阶段。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下我的感受。 在彼得?德鲁克看来,创新是唯一能造就一个持续和健康发展的经济。在书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德鲁克赋予了创新新的内涵。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特有的工具,创新是有目的性的,他告诉我们凡是能使现有资源的财富生产潜力发生改变的事物都足以构成创新,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也许仅仅一个创意、一个新的认知就可以成为一个创新,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新的价值和满意度,它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并创造了一种新的价值。在此书中,德鲁克提出了“七大机遇”的创新来源,三个内部来源:意料之外的事件---意外的成功和意外的失败、不协调的事件---实际情况和预料

情况不一致和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四个外部来源:产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人口统计数据、认知、情绪以及意义上的改变、新知识---包括科学的和非科学的。可见,高科技只是创新中的一种。德鲁克的理解,创新是一个经济或社会名词,而非科技名词。内部创新比外部创新风险低、成功率高,高科技创新在所有创新中风险最高、成功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高科技的接受时间比较长、需要形成配套产业,当然,如果成功了,高科技创新带来的心理成就感最大,企业也会占据行业的龙头地位。

传统文化与企业家精神

传统文化与企业家精神 美国管理学家钱德勒在其《看得见的手》一书中描述了美国商业发展史,提出了“管理”这只“看得见的手”对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的替代作用。指出:“现代工商企业已成为美国经济中最强大的机构,经理人员则已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决策集团。因此,在美国,随着现代工商企业的兴起,出现了所谓经理式的资本主义。” 而掌握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权力的人就是我们称之为“企业家”的人。无论是大股东或者职业经理人,只要其掌握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决策权限,那么就可以称之为企业家。因此,对于现在的中国,企业家可以分为几类: 一是国有企业的经理人,这些经理们掌握着国有企业的实际经营权;二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职业经理,他们也掌握着企业的实际经营权。三是民营企业(或以个人股份为主体的股份制企业)的老板,这些人将股权与经营权合二为一;四是民营企业的职业经理人,这类人比较少,他们接受大股东的授权,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权。 而就是这只对美国企业走向强盛起决定性作用的“看得见的手”,在我国却难以完全发挥其对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有著名教授提出这主要是我国缺乏“信托”责任的原因,可为什么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就偏偏缺乏这种信托责任感呢? 1、企业的目标与个人发家致富的区别 除了国有企业外,我国的民营企业都是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如果把企业看成仅仅是个人发家致富的手段的话,那么离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相去甚远的。从我国企业在不断的投机中,寻求着没有竞争的所谓“蓝海”领域,可以看出,财富似乎成了企业家或经理人唯一追求的目标。也就是说,当一个企业看到有钱的事就去做的话,说明企业家的真正作用还没发挥出来H绻蟪闪似笠滴ㄒ坏哪勘辏敲丛谝桓黾壑倒刍齑τ诙喜愕纳缁峄肪持校梢韵胂蠡崤嘌鲈趺囱钠笠岛推笠稻瘛? 2、小农意识下的投资收益观 可口可乐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忍受了长达十几年的亏损,而最终打开中国的市场。这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讲,可以说是忍无可忍。对于现阶段中国的投资者,能在一年以上收回投资的项目,是少有人去做的。这种快速的投资回收观直接影响着中国企业的成长。为种观念,显然是受到了传统的小农经济下形成的投资收益观的影响。 3、竞争意识的匮乏 同样在传统的和合文化下,我们的企业缺乏真正的竞争意识,而这恰恰是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因素。在一个没有公平竞争意识的文化下,要培养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公平竞争是不容

乔布斯经典名言大全

乔布斯经典名言大全 寄语:乔布斯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他经历了苹果公司几十年的起落与兴衰,先后领导和推出了麦金塔计算机(Macintosh)、iMac、iPod、iPhone、iPad等风靡全球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生活方式。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他们具有超长的耐力和毅力,今天为大家收录了一些乔布斯经典名言大全,欢迎阅读。 1. There's a phrase in Buddhism, 'Beginner's mind.' It's wonderful to have a beginner's mind. 2. 你想用卖糖水来度过余生,还是想要一个机会来改变世界? 3. 我们的目标是做世界上最棒的设备,而非成为最大的企业。——乔布斯 4. 关于生命:没有人能逃脱死亡,但这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终点。知道自己患上绝症之后,乔布斯并没有怨天尤人,反倒幽默地告诉自己和大家:死亡可以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这份坦然让他患癌之后仍然积极地工作生活,继续活了八年之久。 5. remembering that you are going to die is the best way i know to avoid the trap of thinking you have something to lose. 6. 别问消费者想要什么,企业的目标是去创造那些消费者需要但表达不出来的需求。 7. 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总有一天你是对的。——乔布斯 8. 你不能只问顾客要什么,然后想法子给他们做什么。等你做出来,他们已经另有新欢了。 9. 每一个生命来到世间,都注定改变世界。这样的改变应该让每个鲜活的生命在回首时都发自内心地呐喊:“我曾经来过!”、“我就是传奇。” 10. 关于人生:做墓地里最富有的那个人毫无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晚上睡觉前可以说自己做了些精彩的事。成功的人总会为自己树立可以预见的目标,然后一点点让它变为现实,而不会沉迷于不切实际的幻想。 11. 拙劣的艺术家模仿,伟大的艺术家偷取 (能工摹其形,巧匠摄其魂)。——乔布斯

机会与企业家精神Opportunities and Entrepreneurship

Opportunities and Entrepreneurship 这篇文章通过更加详细的阐述机会再创业过程中的角色来扩展了企业家精神的视角,尤其是通过一个关注特征和存在的创业机会的不平衡框架,来解释研究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另外本文还解释了一些机会的种类和应用。 研究者对创业的研究从关注什么样的个体或者企业更加的具备创业导向到关注创业精神与存在的机会之间的关系,已经有很多的研究关注在这样的点,但是这些研究都非常的混乱,作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区分定义出机会在创业精神框架中的地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本文首先是对之前的文献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探讨,比如提出一些探讨性的问题,以及为什么均衡性的假设在创业情景下是存在问题的;第二部分就是为什么创业精神要基于已经存在的机会以及客户的行为而不是简单的基于客户的特征,阐述这些机会到底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价格不能反映他们的存在,如何发现机会以及机会是如何丢失掉的;第三部分对机会的类型划分了三个维度;第四部分阐述了对本理论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分支,最后总结。 一、已经存在的创业精神相关的理论 过去三十年的研究很多都忽视了机会再创业精神中扮演的角色,首先研究者大多认为企业家精神取决于个人之间稳定的确定的差异而不是他们所感受到机会存在的信息,而我们的研究认为人们对机会的感知信息也会很大程度影响到企业家精神;第二是大多数研究都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稳定均衡的现象,但是我们认为为了合理的解释企业家精神,研究者必须假设或者允许它是一种不均衡的现象。 在均衡的经济下,研究者假设参与者不会有任何的动机去做出改变,他们对现在的产品质量等都是很满意的,用经济学术语说就是达到了帕累托最优,但是这个与创业的过程相矛盾,并且会阻碍他的发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首先均衡理论任务目前的价格机制考虑了所有可能影响的因素来指导资源的分配,从而能够科学合理的最优化的分配资源,但是实际上价格机制没有办法包含所有分配资源所需要的信息;第二个是均衡理论认为所有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的信息和期望都可以简化为价格数据库里的资源,因此制定基于价格机制的长期合同,但是未来的信息被简化为现在的价格信息的前提是目前市场上必须包含所有的商品与服务,未来市场不存在创新性活动因为他们都被信息所困扰,这样未来市场的创新行为会被道德折磨以及不利的选择问题所损害;第三是均衡理论认为所有的决策都是最优的,当所有的信息都被合并入价格机制之后,决策就变成一种数学化的有机机制,但是很多的决策在一些阻碍之下并不是最优化的;第四是通过假设价

乔布斯经典语录大全(100句)

乔布斯经典语录大全 1、你必须相信点滴的进步会连接着你的未来。 2、CEO重要的职责就是去哄、去祈求、去威胁你的员工,让他们尽一努力达到公司的目标。我要让他们看到公司的目标比他们想象的更宏伟、更有价值,这样他们才会付出一切。当他们尽了力,但是还没有做到最好时,我会告诉他们,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回去做好了再来见我。 3、物质欲望的圈套就像童话里的红舞鞋,让人一眼望去便对它充满无限的喜爱。不管这舞鞋是否适合自己的双脚,都会毫不犹豫地将其穿上,感受那一刻最令自己兴奋的感觉。而当这种感觉消散后,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空虚…… 4、生意场上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定,我称为陈规陋习,只要你多提问多思考,脚踏实地工作,你很快就能学会经商,这不是什么难事。 5、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6、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 7、没人愿意死,即使人们想上天堂,人们也不会为了去那里而死。但死亡是每个人共同终点。从来没有人能够逃脱它。也应该如此。因为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一个发明。它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对我来说,成为墓地里最富有的人并不重要,每天做些美妙事才重要 8、所谓初学者的心态是指:不要无端猜测、不要期望、不要武断也不要偏见。初学者的心态正如一个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和赞叹。 9、记住你即将死去!不要为别人而活! 10、没有经验,你就永远不可能知道经验的价值,或者永远不可能知道如何正确地保有经验所创造的财富。 11、死亡很可能就是生命中最棒的发明,是生命交替的媒介。 12、你唯一要做的是,把你的特质发挥的淋漓尽致,把对手远远的抛在后面。 13、通过这些精英的相互碰撞,通过辩论、对抗、争吵、合作,相互打磨,磨砺彼此的想法,才能创造出美丽的石头。 14、苹果的核心并不是成本削减。苹果的核心是从尴尬的困境中创新突围。 15、牢记自己即将死去,这是我所知道的避免陷入患得患失困境的最好方法。你已经一无所有,就没有理由不听从自己的心声……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企业家精神和特质

企业家精神和特质 ●企业家是梦想家。古今中外的企业家对人生都充满了梦想,他们从不满足于现状,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有永无止境的好奇心,有征服世界、超越他人、创造个人王朝的强烈欲望。美国电脑大王戴尔在他15岁生日时,好奇心让他把父母送给自己的一台计算机从里到外彻底拆散,认真研究机器的内部结构,疯狂痴迷这种计算机将给顾客带来的巨大商机。戴尔不久便在大学成立了自己的计算机公司,通过不断更新机器的零部件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不到20岁的年轻人,从大学退学,专心致志地开始实施他超越IBM、采用直销方式销售计算机的梦想。20多年后的今天,戴尔公司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家用计算机公司。●企业家是冒险家。凯恩斯认为企业家具有动物的本能,对商机和市场利润有着超人的敏感。动物的本能使企业家身上充满了一种冒险的精神,标新立异,逆向思维,敢做常人不做的事情。在企业家的眼中,四处都是金矿,危机中充满商机。回顾美国历史,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到美国内战结束,一批又一批的移民从欧亚大陆移民美国,开拓冒险,寻求商机,充分体现了美国民族的冒险精神。而美国的历史也是企业家不断冒险、不断创新的历史,产生了洛克菲勒、摩根、福特等巨人财团。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也变成了企业家冒险和创业的乐园,为那些敢于突破制度限制、思想行为不受约束、对商机有超度敏感的企业家提供了发财致富的机遇,并在中国社会制造了大批的富豪。 ●企业家是偏执狂。企业家不但充满梦想和欲望,他们更具有一种为实现梦想、满足欲望而拼命奋斗的执著精神和内在推动力。除了说出那句“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葛鲁夫,古今中外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企业家都是偏执狂,不但对自己的事业充满自信,而且不轻易受外界影响,在挫折面前坚忍不拔、永不放弃。一位在美国工作了40多年的创投教授把企业家的这种执著精神比作“激光”的光头:光头的力量很强就是因为所有的光线都集中在那一点上。企业家的偏执和执著就像一支激光枪,让他们集中毕生精力追逐并实践他们的梦想。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就是这样一个相当执著的神奇人物。本田在创业过程中勇于挑战传统,性格自由奔放,思想充满活力,坚持原创,拒绝模仿,终于创造了本田的引擎技术,形成今天本田的核心竞争力。在公司用人十分强调学历的日本社会,本田则强烈主张“学历不如能力,经历不代表实力”的理念。本田对员工和创新的执著形成了本田今天独特的公司文化和企业风格。 ●企业家是创新者。熊彼特(Schumpeter)认为企业家的天职是创新,企业家

乔布斯给我们的创业启示

乔布斯给我们的创业启示 乔布斯走了,但是他带给了我们很多的财富,值得我们去深深地探讨。市面上有关史蒂夫?乔布斯的财经图书不下20本,笔者觉得最值得翻阅的要属《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乔布斯传》,而深入揭示早期苹果发展历程的《重返小王国》则在时间上占据先机,具有史料价值,是后来许多跟风传记重要的信息来源地。我认为,《苹果往事》可与《重返小王国》一并阅读,《苹果风暴》的调侃文风则能带领我们走出乔布斯过于伟大的身影,让我们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创业伙伴并不太信任的乔布斯 伟人都是有缺陷的,甚至是极大的缺陷,乔布斯就是这样一种人。在苹果公司创业早期,他并不是很值得信任的人。1976年4月1日愚人节这一天,沃兹答应合作了,和史蒂夫?乔布斯签了长达10页的合作书,它宣布了苹果公司的正式成立。但没过多久,两位共同创始人的

矛盾就公开化了。苹果II产品给乔布斯及公司带来巨大的利益,乔布斯却变得非常吝啬,这让苹果公司共同创始人沃兹深恶痛绝,选择主动远离他。 苹果公司早期的软件工程师们都知道,史蒂夫心中并没有什么成就感,而是背负着巨大的挫折感。他没有研发出什么产品,也没有展现什么管理或营销方面的人才。”在早些时候,没有人知道史蒂夫整天做些什么。他偶尔在员工面前出现一次,却总在那里发表长篇、激烈的抨击演说。” 苹果公司早期产品的专利权属于共同创办人沃兹,沃兹的家人都反对他把发明技术交给乔布斯,他们认为:“乔布斯是那种人,觉得自己理当一上来就占据高位,不肯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地从基础做起。” 沃兹在回忆录中,也表现出对创业初期乔布斯的失望。他认为乔布斯从一开始就欺骗过他“我与史蒂夫平分了第一笔生意所得的700美元”,“后来我发现史

论西方企业家理论的演变和发展(一)

论西方企业家理论的演变和发展(一) 【摘要】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始于是18世纪中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家理论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古典阶段经济学侧重探讨企业家的职能;新古典阶段经济学侧重探讨企业家的特质;新自由主义阶段经济学侧重探讨企业家的作用。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代表人物,创立了各具特色的企业家学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模式。 【关键词】企业家理论理论演变理论发展 西方企业家的理论研究是随着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西方企业家理论的发展,根据时间的顺序,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古典阶段企业家理论 “Entrepreneur”(企业家)一词最早见于16世纪的法语文献。而最早将企业家应用于商业的是康替龙(Cantillon),他在1755年所著的《商业性质概论》一书中认为企业家特质就是承担收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后来的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企业家问题,创立了各具特色的企业家学说。而在古典阶段,对企业家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探讨企业家的职能。1.重农主义经济学派的企业家理论 魁奈(FrancoisQuesnay,1694~1774)等重农主义经济学家沿袭了康替龙的企业家理论。魁奈认为企业家是简单的监督管理者,他抛弃了康替龙关于企业家的风险承担内涵。重农主义经济学家波多(Baudeau)继承了魁奈和康替龙的观点,认为农场主是指承担费用、承担风险、享受获利——最终所有的一切经营都是为他自己利益的人。杜尔阁(Turgot)则认为,企业家是富有的工业企业家或者商人,为了积累更多的财富而从事有风险的经营和生产管理事务。2.萨伊的企业家理论 最早赋予企业家突出重要性的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BSay1803),在其《政治经济学问答录》中首先指出企业家概念包括企业家职能和企业家精神两项内涵。他对企业家阶层的诠释是:“结合一切生产手段并为产品价值寻求价值的代理人,是预见特定产品的需求以及生产手段,发现顾客、克服困难,将一切生产要素结合起来的经济行为者。”企业家是将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组合起来进行生产的人,是生产过程的中心枢纽,是生产要素和生产环节的协调者。 萨伊之后,约翰.穆勒(JohnStuartMill1848)在英国推广了这一术语。古典阶段的另一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则认为企业家的特质是人格化的资本,或者说企业家是一定资本的所有者。二、新古典阶段企业家理论综述 新古典经济对企业家的研究侧重于企业家的特质,即企业家的性质。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歇尔,熊彼特,奈特以及柯兹纳等人。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家的特质进行了分析。 1.马歇尔的企业家理论 马歇尔(A.Marshall)提出了在修正不均衡,使不均衡走向均衡这一动态过程中企业家承担着重大作用的观点。马歇尔所谓的企业家是多重角色的,他赋予企业家中间商人、风险承担者、领导协调者、创新者等角色,形成了企业家理论的雏形。马歇尔指出:“企业家们属于敢于冒险和承担风险的有高度技能的职业阶层。” 马歇尔这种赋予企业家多重角色的折衷观点使其企业家角色理论失去了鲜明性,但其思想博大渊深,极大地影响了后人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方向。 2.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 熊彼特(J.A.Schumpeter)从企业家资质或能力角度分析企业家阶层的角色功能,他界定了企业家是管理者,其管理活动的核心是创新,企业家的创新产生了动态的经济运动与经济发展。他提出了企业家即创新者,第一次把创新作为企业家的首要职能,强调创新是企业家的判别准则。企业家通过“创新”显示个人成功的欲望,即是一种非物质的精神力量支持着企业家的活动,熊彼特把它称为“企业家精神”。

乔布斯最经典语录

乔布斯最经典语录 乔布斯最经典语录 乔布斯最经典语录 1、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2、成为卓越的代名词,很多人并不能适合需要杰出素质的环境。 3、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4、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种植自己的粮食,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自己穿的衣服,我们说着别人发明的语言,使用别人发明的数学…我们一直在使用别人的成果。使用人类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来进行发明创造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5、佛教中有一句话: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6、我们认为看电视的时候,人的大脑基本停止工作,打开电脑的时候,大脑才开始运转。 7、我是我所知唯一一个在一年中失去2.5亿美元的人…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 9、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10、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1 1、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

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1 2、不要按照用户的坏习惯去设计,也不要按照程序员的思维去设计! do not aording to user bad habits to design, also do not aording to programmers thinking design! 1 3、有好的想法要坚持,不要被其他人的观点的噪声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当你的想法站不住时,立即大度的丢弃,这其实是更是一种坚持。 have good ideas are going to insist, don't be others' opinion noise dron out our on inner voie. When our ideas stand, immediatel magnanimous disard it is, and it is also a kind of persistene. 1 4、任何一款产品都不应该带着BUG去见用户,那怕失信于媒体推迟发布时间。 an produt are not should bring a BUG to meet users, that is afraid to betra media postpone the release of time. 1 5、产品一定是让人感觉最新,但坚决不做小白鼠去尝试前无古人的新产品。

值得学习的乔布斯精神

值得学习的乔布斯精神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能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的改变世界。 —Apple’s “Think Different” commercial, 1997乔布斯去世,哀思遍及全球。一个企业家成为了近年来全球最受关注的去世人物,非常罕见。不过,若从乔布斯生前受到的关注程度看,死后备极荣哀也在意料之中。 乔布斯的离开,给很多人的心中留下了难以承受之痛。产业界失去了一位近乎疯狂的创新精神教主,苹果公司失去了一位引领创新的先锋领袖,消费者失去了一位以“用户体验”至上、追求完美的知音——“乔帮主”。乔布斯的创新精神将保持着激励的力量,正如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所说:“终有一天,人们不再使用iPhone、iPad、Mac,甚至有一天,苹果也将失去它的光彩,但乔布斯的理念和智慧将永远流传于世间。他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和林肯、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一样永远地激励着年轻人。” 但是,也有很多人并不理解,为什么要如此大张旗鼓地纪念乔布斯。诚然,iPhone、iPad 无论从外观还是功能上来说,都受到了全球消费者得热爱,但也有很多人使用别的手机、平板。也有很多人认为,不管再怎么说,苹果生产的不过是消费电子产品而已,如此纪念太过小题大做。乔布斯到底值不值得去纪念,去敬仰?乔布斯身上又有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这些即将走上社会的在校学生去学习、借鉴甚至反思的呢? 另外,作为在校的研究生,是不是在学校学习成绩好,走上了社会就一定可以成功?学的越多,就越容易成为书呆子么?大学只上了六个月的乔布斯,却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创造了对整个电子产业产生深远影响的苹果公司。学校的知识和成功之间究竟有怎样的联系,作为学生,将来我们又该如何从学校走向社会?此外,“成功”又是什么?在通过阅读《乔布斯传》之后,我觉得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从知识走向成功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 一、乔布斯简介 史蒂夫·乔布斯(1955-2011),发明家、企业家、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前行政总裁。同时也是前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董事长及行政总裁。1972年,乔布斯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宅基高中(Homestead High School)毕业后,没有选择学费相对便宜的州立大学,和就在自己家旁边的斯坦福大学,转而选择了当时充满嬉皮士精神和自由精神的里德学院(Reed College),全美学费最贵的学校之一。乔布斯在厌倦了大学的主修课程后,自认为大学花费了父母的大量金钱却没有学到什么,于是决定退学。尽管已经退学,但里德学院仍允许其旁听书法美术设计课等课程,并住在学校宿舍。日后其自称对书法美术的素养使他对电脑软件字形美学处理特别重视。 1976年,21岁的乔布斯与26岁的斯蒂芬·沃兹尼亚克在自家的车房里成立了苹果公司。他们制造了世界最早商业化的个人电脑之一,并称为Apple I,其售价是666.66美元,然而依苹果电脑前首席执行官约翰·史考力(John Sculley)的看法,乔布斯并不算有科技研发能力。1983年,苹果公司的业务越做越大,乔布斯便开始找出色的首席执行官管理公司。他找上了百事可乐公司的约翰·史考力,对他说:“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呢,还是改变整个世界?”史考力随后欣然前往苹果公司,出任首席首席执行官。1985年,乔布斯在苹果高层权力斗争中离开苹果并成立了NeXT公司,瞄准专业市场。在之后十年,该公司成为了众所周知的3D电脑动画公司,并在1995年推出全球首部全3D立体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1997年,苹果收购NeXT,乔布斯回到苹果接任行政总裁(CEO)。 2007年,乔布斯被《财富》杂志评为了年度最强有力商人。乔布斯的生涯极大地影响了硅谷风险创业的传奇,他将美学至上的设计理念在全世界推广开来。他对简约及便利设计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姓名:尹聪 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班级:电气三班

学号:2010117112 【摘要】: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精神引领。诸多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不但能够促进创业与创新精神的高涨,培育积极进取的市场环境,还可以激发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学习;执着;诚信 “企业家”这一概念由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在1800年首次提出,即:企业家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或者说,“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例如,伟大的企业家、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他们创造的最伟大的“产品”不是收录机,也不是栅条彩色显像管,而是索尼公司和它所代表的一切;沃尔特·迪斯尼最伟大的创造不是《木偶奇遇记》,也不是《白雪公主》,甚至不是迪斯尼乐园,而是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及其使观众快乐的超凡能力;萨姆·沃尔顿最伟大的创造不是“持之以恒的天天平价”而是沃尔玛公司——一个能够以最出色的方

式把零售要领变成行动的组织。西方发展到19世纪,人们将企业家具有的某些特征归纳为企业家精神,在英文术语使用上,企业家(Entrepreneur)和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常常互换。 长期以来,企业家的概念通常是从商业、管理及个人特征等方面进行定义。进入20世纪后,企业家概念的抽象——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就已拓展到了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的领域。而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家转到政府或社会组织工作非常普遍,也不断提出和实施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造政府服务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 对企业家精神的分析 彼得·德鲁克承继并发扬了熊彼特的观点。他提出企业家精神中最主要的是创新,进而把企业家的领导能力与管理等同起来,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家在经济上的冒险行为,企业就是企业家工作的组织”。 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曾在26个国家和地区与几十万名企业家交谈。其中79%的企业领导认为,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的成功非常重要。全球最大科技顾问公司Accenture的研究报告也指出,在全球高级主管心目中,企业家精神是组织健康长寿的基因和要穴。正是企业家精神造就了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奇迹,引发了20余年美国新经济的兴起。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呢?

浅谈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浅谈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9-10T09:40:07.0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刘逍[导读] 摘要:企业家因为企业而存在,也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企业家所具有精神,是一种能够影响企业发展的行为,也是企业价值增长的重要源泉,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史无前例”的以中央专门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并肯定了企业家是经济活 动的重要主体。 中交基础设施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1 摘要:企业家因为企业而存在,也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企业家所具有精神,是一种能够影响企业发展的行为,也是企业价值增长的重要源泉,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史无前例”的以中央专门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并肯定了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特别是国际化时代,国有企业肩负“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使命,更需要具有创新、拼搏、敢担当、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通过以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为基础,阐述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并结合我国企业在培养企业家精神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提升和培育对策。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精神;诚信;创新 1.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1.1企业家精神的发展 在18世纪3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1]首先提出了“企业家”的概念,即:“企业家”使经济资源的效率从低到高。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家是将有限资源整合,以创造更大价值的人。“企业家精神”来自“企业家”。此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下面选取了一些学者观点:(1)萨伊[2]认为,企业家是“把所有生产资料、劳动力、各种形式的资本或土地结合起来的经济行为者。”(2)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别人未曾做过的事情,而且具有创造性内涵的魅力。(3)美国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熊彼特的观点上进行了延伸,提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为创新。(4)舒尔茨认为创业就是处理非均衡的能力。 很长一段时间,企业家的概念经常在商业和个人特征方面进行阐述和定义。20世纪之后,企业家精神融入管理,行为和心理学学科。从管理学角度阐述,那些人尽皆知的企业家,他们的成功并不只是说他们创造的某种产品,而是其在带领企业创造产品的过程中,注入企业的核心精神,就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企业家精神”。例如,迪士尼乐园的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Walt Disney),其卓越不在于创建迪斯尼乐园,也不在于画出了米老鼠和唐老鸭,而在于他及他的迪士尼公司给世界大朋友、小朋友制造梦幻和快乐的超凡能力;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Akio Morita),其伟大的创作不是电子收录机或彩色显像管,是管理学界正在研究的索尼精神;再说在中国餐饮界创造传奇的海底捞和他的创始人张勇,海底捞的成功不单于这份火锅的味道有多好,也不在于创造出“夏天排队吃火锅”的奇观,而是企业所创造的一种服务及其代表的一种精神,毫无疑问,海底捞模式不仅在业界引起热议,也成为了各大商学院的经典案例。 总之,企业家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意义层面很多。但是,我们可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企业家精神的普遍内涵,即:创新、实干、不执着于冒险而关注于机遇。 1.2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特别内涵 纵观经济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它也是企业家的创新史和企业家精神的实践史。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让一批有眼光、有胆识的优秀企业家们具有了发挥创造力、释放才能的机会和空间,激发了中国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复盘这40年中国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原因在于: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国策;另一方面,是中国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 在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企业家不仅具有企业家精神,而且与西方企业家相比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那些中国商界有所大成又具社会威望的企业家们,无一例外是“兴业、报国、福天下”的实践家。代表当代中国企业家的独特精神内涵。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中央政府特殊文件形式“史无前例”明确界定了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并肯定了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 与此同时,“意见”还用三个“弘扬”来体现新时期中国倡导的杰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 2.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的影响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尽管内涵和层次存在差异,但一般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家精神总是与创新,建立、引领和重塑企业,捕捉市场机会,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等内容相结合。企业家精神对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促使企业成长,创造就业机会具有重要作用。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更多依赖创造和实现各种经济运行中企业家价值的过程。企业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业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显着促进经济变化和长期增长。 3. 当前我国企业在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经济史的研究,物质的富裕与民众精神素养的提升并无完全必然的关系,同样,公司的发展和成长并不一定提升企业家精神,但也可以说,一个带领企业不断发展的企业家,一定具备优秀企业家的精神特质。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家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现代中国新的文化注入了很多如讲求效率质量均衡发展、创新敬业等优质因子。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家不那么“精神”,有的精于钻营与腐败分子沆瀣一气,有的钻政策法律空子、套钱欺诈,有的粗制滥造、糊弄了事,有的甘当“老赖”、为富不仁,尽管是个别企业家的个体素质问题,但也个中折射了中国经济或显或隐的问题和在企业家精神培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乔布斯经典语录集锦

乔布斯经典语录集锦 1、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2、品牌不是打上苹果的标志就是苹果的品质,打上苹果的标志也需要信心和对客户的承诺。 3、人生短暂,过着过着你就没了。 4、请遵从你内心的声音,它们已经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5、我们认为看电视的时候,人的大脑基本停止工作,打开电脑的时候,大脑才开始运转。 6、我是我所知一个在一年中失去2.5亿美元的人…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协助。 7、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8、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 9、不要为别人而活,也不要为今天的自己而活,把今天的工作做好了,明天自然属于你,薪水自然比别人高。 10、产品设计时的所有功能都是一个整体,不应该有任何理由去砍功能,破坏整体性。 11、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在模仿别人这种事上。 12、所有的产品一定会离开苹果商店但不能离开苹果系统,我们要协助客户持续使用苹果产品,直到寿终正寝。 13、成为卓越的代名词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聪明,而在于他有多么勤劳。

14、东方佛学中有一句话:永远保持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15、成就一番伟业的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16、我认为看电视的时候,人的大脑基本停止工作,打开电脑的时候,大脑才开始运转。 17、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18、不要按照用户的坏习惯去设计,也不要按照程序员的思维去设计! 19、有好的想法要坚持,不要被其他人的观点的噪声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当你的想法站不住时,立即大度的丢弃,这其实是更是一种坚持。 20、任何一款产品都不应该带着BUG去见用户,那怕失信于媒体推迟发布时间。 21、要有勇气追随心声,听从直觉--它们在某种水准上知道你想成为的样子。其他事情都是其次的。 22、你想用卖糖水来度过余生,还是想要一个机会来改变世界? 23、死亡很可能是的、的生命创造。它是生命的促变者。它送走老一代,给新一代开出道路。 24、你如果出色地完成了某件事,那你应该再做一些其他的精彩事儿。不要在前一件事上徘徊太久,想想接下来该做什么。 25、是否能成为墓地里最富有的人,对我来说无足轻重。重要的是,当我晚上睡觉时,我能够说:我们今天完成了一些美妙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