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定义

知识的定义
知识的定义

知识的定义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人们要想取得进步,就得获取足够的知识。一、什么是知识?

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但知识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于实用性,以能否让人类创造新物质得到力量和权力等等为考量。

有一个经典的定义来自于柏拉图: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

由此看来,知识属于文化,而文化是感性与知识上的升华,这就是知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关于知识定义遇到的问题

“泰阿泰德问题”

在哲学界,人们把知识的定义问题称之为“泰阿泰德问题”。这个问题最早是在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篇》中提出来的。苏格拉底和智者朋友泰阿泰德讨论知识的本性,苏格拉底认为,所谓知识必须满足如下三个条件:信念的条件、真的条件和证实的条件。由此得出结论:知识是经过证实了的真的信念。这种定义知识的方法和条件曾得到不少哲学家的赞同,但也有许多持不同意见者,于是形成“泰阿泰德问题”。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来看,知识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内,为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则为人类的知识。

三、知识的属性

知识的本质属性:1、知识的主体性;2、知识的内在性。

知识的衍生属性:1、知识的政治属性;2、知识的经济属性;3、知识的社会属性。

四、知识的一般分类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皮连生根据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研究,广义上把知识定义为“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并认为它储存在个体内即为个体知识;储存于个体之外,乃是人类知识。广义的知识从总体上可分

为三类: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和策略性知识(tactical knowledge)

1、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是个人根据一定的线索能够陈述的知识,用于说明事物是“是什么”(What’s it ?)、“怎么样”(How is it ?)、“为什么”(Why is it ?)等问题,如描述某种事实,陈述某种观点、信仰等,该类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对应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言语信息,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中的知识。具体包括三类:(1)名称或符号;(2)单一命题或事实;(3)在意义上已加以组织的大量命题。

2、程序性知识。主要是指“做什么”(What to do ? )、“怎么做”(How to do it ?)的知识,是一种实践性的知识,该类知识也称为操作性知识,是从已知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对应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的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程序性知识包括:(1)辨别;(2)概念;(3)规则;(4)解决问题。但是,对于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教师往往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表现在教师不能精心设计各种变式练习,使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而只是练习的简单重复,因而学生的理解能力差、书面表达能力差,导致交际能力差,体现不了知识的力量。

3、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How to study / How to think)的知识,是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的能力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核心就是策略性知识。它是如何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技能,是控制自己的学习与认知过程的知识。因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比前面两种知识的学习更重要。我们不能把策略性知识的学习与前面二者隔裂开来,因为只有在前二者知识的学习基础上才能形成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复述的内容即是陈述性知识;如何遣词造句进行复述即是程序性知识;用什么方法记忆文中内容、采用何种方法复述即是策略性知识。然而现代教学中存在的严峻问题是:基本上就没有策略性知识的教与学。

五、知识分类的意义

通过考察知识分类史,我们发现,历史上的那些大小不同的知识分类史实,既有某种特定的分类原因和目的,同事还在知识分类活动中蕴藏着许多人类普遍的、

重要的意义。我们撇开每次知识分类的具体目的不说,就其中所获得的普遍意义来看,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每次知识分类都有助于提升知识的质量;有助于知识的秩序化管理;有助于知识的选择与传递;有助于满足社会对知识的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与结构化等项要求;也有助于探求知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为知识创新创造条件。

六、安德森的知识分类理论

长期以来,知识只是在哲学和教育学研究中被涉及。现代认知心理学兴起以后,知识成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安德森对“知识”这一概念作了深入研究,他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提出了两种类型的知识分类理论

安德森明确区分了两种类型的知识:一类叫陈述性知识,这是个体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能用语言陈述的知识,是用来描绘世界是什么的知识;另一类叫程序性知识,是个体不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但可以通过其作业而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

2.提出了两种知识的表征形式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划分有其哲学的根源,而且对说和做两种能力的区分,古已有之。但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并不是给这两种能力贴上了现代的标签,他还对这两类知识的心理实质(心理表征)作了充分的阐释。

(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安德森认为,陈述性知识在人的头脑中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贮存的。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知识的基本单元是命题。命题由两个成分构成:关系和一组论题。论题多由名词、代词表示(有时也可以用动词和形容词表示)。任何两个命题,如果具有共同成分,则它们就可以通过这一共同成分彼此联系起来。许多彼此联系的命题构成命题网络。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脑中的知识不可能孤立地贮存,总是通过与其他知识建立某种关系而贮存。而且只有通过一定的网络系统贮存的知识才能被有效地提取利用。

(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程序性知识则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的方式贮存。产生式是指条件—活动(condition action)的规则(简称C—A规则)。C—A与S—R具有相似之处:当S出现或C满足时,便产生反应或活动;其不同之处是:C—A中的C不是外部刺激而是信息,即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活动也不仅

是外显的反应,也包括内在的心理活动或运算。一般而言,C—A规则中的条件一旦满足,活动或运算结果(A)就会出现,这个结果被贮存在短时记忆中,又会成为下一步C—A中的条件。

简单的产生式只能完成单一的活动,现实中的活动更多是由单一活动组合起来的序列化的复杂的活动。经过练习,简单的产生式可以组合成复杂的产生式系统,这种产生式系统被认为是复杂技能(程序性知识)的心理机制。产生式则通过控制流而相互形成联系。当一个产生式的活动为另一个产生式的运行创造了所需的条件时,则控制流从一个产生式流入另一个产生式。

七、知识分类与学习阶段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习得阶段、巩固阶段以及提取与应用阶段。在习得阶段,新的知识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出现遗忘现象。在提取与应用阶段,人们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同类或类似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迁移。

(完整版)化工原理概念汇总

化工原理知识 绪论 1、单元操作:(Unit Operations): 用来为化学反应过程创造适宜的条件或将反应物分离制成纯净品,在化工生产中共有的过程称为单元操作(12)。 单元操作特点: ①所有的单元操作都是物理性操作,不改变化学性质。②单元操作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共有的操作。③单元操作作用于不同的化工过程时,基本原理相同,所用设备也是通用的。单元操作理论基础:(11、12) 质量守恒定律:输入=输出+积存 能量守恒定律:对于稳定的过,程输入=输出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的输入=动量的输出+动量的积存 2、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经验法):用量纲分析和相似论为指导,依靠实验来确定过程变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无量纲数群(或称准数)构成的关系来表达。 数学模型法(半经验半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在抓住过程本质的前提下,对过程做出合理的简化,得出能基本反映过程机理的物理模型。(04) 3、因次分析法与数学模型法的区别:(08B) 数学模型法(半经验半理论)因次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法 实验:寻找函数形式,决定参数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 一、概念题 1、离心泵的压头(或扬程): 离心泵的压头(或扬程):泵向单位重量的液体提供的机械能。以H 表示,单位为m 。 2、离心泵的理论压头: 理论压头:离心泵的叶轮叶片无限多,液体完全沿着叶片弯曲的表面流动而无任何其他的流动,液体为粘性等于零的理想流体,泵在这种理想状态下产生的压头称为理论压头。 实际压头:离心泵的实际压头与理论压头有较大的差异,原因在于流体在通过泵的过程中存在着压头损失,它主要包括:1)叶片间的环流,2)流体的阻力损失,3)冲击损失。 3、气缚现象及其防止: 气缚现象:离心泵开动时如果泵壳内和吸入管内没有充满液体,它便没有抽吸液体的能力,这是因为气体的密度比液体的密度小的多,随叶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不足以造成吸上液体所需要的真空度。像这种泵壳内因为存在气体而导致吸不上液的现象称为气缚。 防止:在吸入管底部装上止逆阀,使启动前泵内充满液体。 4、轴功率、有效功率、效率 有效功率:排送到管道的液体从叶轮获得的功率,用Ne 表示。 效率: 轴功率:电机输入离心泵的功率,用N 表示,单位为J/S,W 或kW 。 二、简述题 1、离心泵的工作点的确定及流量调节 工作点:管路特性曲线与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的交点,就是将液体送过管路所需的压头与泵对液体所提供的压头正好相对等时的流量,该交点称为泵在管路上的工作点。 流量调节: 1)改变出口阀开度——改变管路特性曲线; 2)改变泵的转速——改变泵的特性曲线。 2、离心泵的工作原理、过程: 开泵前,先在泵内灌满要输送的液体。 开泵后,泵轴带动叶轮一起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液体在此作用下,从叶轮中心被抛向 g QH N e ρ=η/e N N =η ρ/g QH N =

综合篇:广义知识的定义、分类和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广义知识的定义与类型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 知识的定义 2 有关知识的分类 能力要求 能利用各种分类标准对某种知识作出类别归属的判断 一、定义 ?(一)狭义的定义 ?1 知识:人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属性、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2 技能:通过练习在个体身上固定下来的巩固了的自动化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3 能力:心理活动的可能性和动作的可能性,是个体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 ?(二)广义的定义 ?1 皮亚杰:知识是主体和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交换而导致的知觉建构,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也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先验意识。 2 结合皮亚杰和当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即为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3 本质: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 二、知识的静态的分类 ?(一)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 ?随着近20年来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崛起,知识成了信息加工的一个中心概念。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同意把广义的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述性知识是用以回答“世界是什么”这一类问题的知识。与who when where what which等问题联系在一起。 ?程序性知识是用以回答“怎么办”这一类问题的知识。 ?(二)哲学的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 英籍匈牙利哲学家波兰尼(Michael Polanyi,1891—1976)提出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 )与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 )。 前者也称“明言知识”(articulate knowledge ),是能用语言文字(包括数学公式、图表)等诸种符号表达的知识。 后者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如幼儿在受正规教育之前,能用合乎语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他们未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话语中暗含的语法规则。 实际上,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两类知识划分与波兰尼的两类知识划分存在着很大的一致性。述性知识也就是显性知识,是个体能够意识到并能用言语表达的;程序性知识中有些是个体完全不能意识和用言语表达的,也就是默会知识。 ?(三)奥伯尔的知识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奥伯尔提出了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在该理论中,他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而根据对于学习的这种分类,可以将述性知识学习的结果分为机械知识与有意义知识。 机械知识:通过死记硬背来获得的知识。 有意义知识:通过意义理解来获得的知识。 三、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 ?(一)述性知识学习三阶段 1 新旧知识的联系; 2 新知识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不进行新的学习和复述,会出现遗忘; 3 意义的提取和运用。 ?(二)程序性知识学习三阶段 1 与述性知识的学习相同; 2 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的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 3 达到相对自动化的程度。 (三)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 第二节 新知识习得阶段 知识的巩固和转化阶 段 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阶段

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三者在含义、作用以及教学策略设计上有根本的区别。

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三者在含义、作用以及教学策略设计上有根本的区别。 首先事实性知识的含义是事实性知识又叫事实,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类型,安德森等人认为是指学习者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伊根等人认为事实性知识是一种单独出现的、存在于过去和当前多的、不具有预测价值并且只能通过观察过程而获得的内容类型。从这两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事实性知识有以下这些特点。一是事实性知识的点滴性或孤立性。比如我们在回答“皖”是我国哪个省份的简称的时候,我们会回答是安徽省的简称,而不需要知道安徽为什么简称“皖”、安徽的地理位置、民俗风情、土特产等方面的信息,因而这条属于点滴性的事实性知识。二是这种知识的抽象概括水平较低。如学生能陈述“1824年鸦片战争爆发”,即证明了他掌握了一条历史方面的事实性知识。三是事实性知识的基础性。如儿童习得了自家养的宠物狗及邻居家养的宠物狗的一些事实,才有可能形成“狗”的概念。 概念性知识是一种较为抽象概括的、有组织的知识性类型。各门学科中的概念、原理、理论都属于这类知识。概念性知识的特点是抽象概括性和组织性。如儿童第一次见到某只猫,知道这只猫右耳朵,嘴巴旁边长有胡须,有四条腿,会喵喵的叫。这些特征对所有的猫来说是共同具有的,儿童此时的认识就超越了单个猫的特征而有了一定的概括性,也可以说,儿童形成了有关猫的概念性知识。又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率较慢”描述不是我们认识的单个人的情况,但我们能够理解他们心率通常较常人慢的特点。这种知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也属于概念性知识。猫的概念还与宠物、老鼠、动物等概念密切联系,按一定结构组织起来的就属于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的一套程序或步骤。程序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有联系也有区别。运用程序性知识可以获得概念性知识,而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则是程序性知识运用的前提条件,但程序性知识要回答如何做的问题,而概念性知识则要回答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 概念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的区别在地理和历史学科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如地理老师唱将地理学科知识分为“地”和“理”两方面。这里的“地”主要指具体的地理知识,而“理”则有一定的抽象概念性,因而,他们分别想当与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历史学科的老师也常将历史学科的知识分为具体知识和规律性知识,前者体现历史发展过程的体事件、现象、人物活动等,后者主要指揭示历史现象本质的历史概念、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如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这是具体的知识,而其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农民阶级在当时并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这就揭示了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属于规律性知识。历史学科中的这两类知识也分别相应于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不同于概念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是一套做事的步骤,强调的重点是如何做;而概念性知识则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在一定的关系中理解某一概念或原理。在下面的例子中体现得较为突出。一位教师执教求平均数应用题:“五年级一班分成三组投篮球。优秀组6人,共投中42个;联系组21人,共投中63个;提高组3人,共投中3个。全班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学生利用“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这一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很快列出算式平均为3.6个。对其他条件有所变换的题目,学生运用这一关系式能得心应手的做。但在如下问题上,全班的正常率只有28%:某公司要招聘20名员工,年龄4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凭,月平均工资不低于1000元。一位受聘者第一个月只领到800元工资,他到法院上控告该公司未履行合同。这位员工的官司能打赢吗?这两道题都是关于求平均数的问题,学生的反应为何不同?第二题题目则要求学生具备有关平均数的概念性知识,即学生要理解一些列原始数据的大小与平均数大小之间的关系。班上大多数学生正是缺少这种对平均数理解的概念性知识才不能正确回答后一道题,相反,他们对求平均数的程序性知识则掌握得很好。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是运用程序性知识的前提条件。在学生遇到新颖的问

平台知识库

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知识库 执法问题 1. 案件发起有几种形式?在系统中怎么操作才能出来信息填写界面? 答复:案件的发起有三种,分别为举报、自发检查、分配任务,这三种在发起时,都需要点击信息列表左下角的“加号”,才能进去填写信息界面,如下图: 2. 举报登记中,除了下拉菜单中可以选择的几项举报方式之外,还有其他的吗? 答复:除了下拉菜单中的举报方式之外,还有另外两种,分别为:如果从交办过来的举报,“举报方式”显示为“上级交办”;如果来自动态监管的数据,则会显示“动态监管”。 3. 怎样才能进行举报回复,哪些环节需要进行举报回复?

答复:在举报登记信息填写界面,举报回复如果选择“是”,需要在两个环节产生并回复举报人,一个环节是日常检查-现场检查之后,另一个是在处罚决定审批完成之后,由举报办理人员进行回复;隐藏举报人信息只有在交办时才会起作用,并且谁隐藏举报人信息谁来进行举报回复,不隐藏时由最后的承办单位的举报办理人员进行回复。 4. 站内信有什么作用? 答复:站内信是在举报交办的时候起作用的,当举报回复完成后,如果没有涉及到隐藏举报人信息,承办单位的上级所有涉及到举报交办的单位的举报办理人员都会收到站内信(从承办单位到举报初始登记单位都会收到);如果有隐藏举报人信息的操作时,遵循谁隐藏谁回复的规律,并且除了隐藏举报人信息的单位之外,所有涉及到举报交办的单位的举报办理人员都会收到站内信,例如:从部级交办到区县级,中间由省级隐藏了举报人信息,并且需要举报回复,省级回复完成后,部级、市级、区县都会出现站内信。 5. 处理方式中的选项和现场检查中的违规项有对应关系吗? 答复:当未勾选“违规项”时,处理方式只有两种“未发现违法行为”和“其他项”;当勾选“违规项”时,处理方式只缺少“未发现违法行为”。 6. 物品在解除、退还或者罚没时,物品审批的最后一步如果选择“不同意”,会有什么结 果? 答复:当物品审批最后一级选择“不同意”时,系统会取消相关操作,物品数量恢复成操作前的状态。并且罚没的操作只有在集体讨论之后才会出现。 7. 当场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和行政处罚履行催告书中的银行等相关信息不能编辑 吗? 答复:是的,如需调整需要通过管理员在系统后台完成修改。

知识创新概念

知识创新概念: 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知识创新涵义 知识创新包括两个层次涵义,一是知识,二是创新。 知识是人类认识成果和结晶。传统意义上将知识划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而就知识来源和实质问题,哲学上又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实践是一切知识基础和检验知识标准,并将知识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就知识表现形式或存在形式,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知识经济学》中,知识又被区别为“可编码知识”与“隐知识(tacit knowledge或…意会知识?、…隐含经验类知识?)”。(注:朱葆伟:《知识意义变化》,载《方法》,1998(12)。)可编码知识指是通常以概念、推理、假设、预见等思维形式和范畴体系表现自身知识。隐知识就是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跟着感觉走”、“习惯了”等知识。我是应届生 无论将知识如何分类,在有关知识涵义理解中,有一点是不会改变,即知识相对于客观存在具体事物、具体实践活动,它不具有时空特性,而具体事物或具体实践活动是存在各自客观发展时空序列。因此,在这种意义上,知识接近于思维、意识。但是,知识又没有脱离客观存在具体事物和实践活动,它是有关它们本质规律把握。一方面,它可能为人类思维所“编码”,并借助于一定语言形式被传播、继承;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只能以人类未能“破译”(这只是相对于人类发展一定时期)“密码”形式沉淀于人们“习惯”之中(包括人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这部分知识可以通过“习”或“仿”等方式为人们所掌握,并潜移默化于人们思维活动或实践活动之中。因而,从这层意义上理解,知识又不完全等同于思维、意识。 创新和创造有着内在联系,它们具有一定共性。一是主体目性,无论是创新还是创造,首先是人按照一定目对世界所进行认识和改造,都反映着主体(具体人)性质和内容。二是首创

知识与知识库系统

知识管理与知识库系统 1.知识管理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工具的信息处理技术经历了数值计算阶段和数据处理阶段之后,已经进入了知识管理与处理的阶段,也就是说,计算机可以像人类一样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即智能。这意味着计算机信息社会进入了一个知识信息处理的新时代,而知识库技术将使计算机应用系统拥有更多的智能。 作为一种管理行为,知识管理历史悠久。知识经济将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以后的又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不仅是与传统生产要素并列的一种资源,而且是当今唯一有意义的特殊资源,知识首次以一种无形的形式作为经济基础出现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 1.1 知识管理的发展

知识作为一种组织资产的重要性在80年代中期已经被人们意识到知识管理一词正式出现于1989年,这一年为了给知识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美国一家公司联合会实行了一项管理资产的实验项目,与知识管理相关的一些文章开始出现于一些知名杂志,如《斯隆管理评论》、《哈佛商业评论》、《组织科学》等 1991年野中郁次郎和组内广隆出版了名著《知 识创造型公司:日本公司如何建立创新动力机制》标志着知识管理的产生。 1.2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IDC研究报告显示,员工做的90%的所谓创新工作都是重复的,因为这些知识已经存在。另一份报告显示,员工的1/3时间用在了寻找某些他们永远没有找到的信息上。有72%的员工认为自己所在的企业没有把公司不同地方的知识很好的相互复用,也没有实现知识的整合,形成了“知识孤岛”。

由此看来,如何优化流程将员工宝贵的工作时间能够直接运用于协作顾客或解决问题的创造价值的活动上,对营造企业竞争优势非常重要。 1.3 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就是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人与知识充分结合,并且创造知识分享的文化,以加速员工学习、创造及应用知识,提升组织的核心能力,核心为人、组织和技术,简称HOT 。 1.4 为什么需要知识管理 1)外部环境压力 ●全球化、快速化、动态化的激烈市场竞争压力 ●知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经济资源 2)竞争与生存的需求 ●知识利用可以产生竞争上的差异化,并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 ●知识会影响企业机会把握、响应速度和产品上市时间等最重要的企业生存 能力 3)知识的经济价值性 1.5 知识管理的实现方法 1)知识管理理念、方法的导入

行业知识库平台解决方案

行业知识库平台解决方案

XX公司行业知识库平台 解决方案 重点行业信息化知识库及服务体系构造

1 概要 行业发起建设行业知识库平台可对整个行业起到的促进作用如下: ? 推动大企业向高端咨询转型。 ? 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服务转型。 ? 加强行业用户与软件企业的战略合作。 ? 拓展行业应用市场, 抵制国外对手占据高端应用,扩大市场份额。 ? 优化行业结构,提升软件行业发展速度。 行业信息化知识库,是指软件企业在服务于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积累的行业关键知识、实施经验、软件构件重用等的总称。行业知识库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图表 1 行业知识库参考模型 行业知识库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创新,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情况、业务模式和不同的操作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又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所有这些过程、模式和业逻辑,都需要行业知识作为基础架构进行支撑,通过 行业信息化知识库 行业信息化全景图 行业业务模型行业数据模型行业解决方 案 行业解决方案仿真系统 行业领域构件 行业标准 行业法规法律 行业分析报告

面向知识的架构(SOA)提升行业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 2 项目特点 行业知识库包括两大部分,即行业知识库体系以及行业知识库本身。前者是知识库理论基础,其文档系统可以概括为: 1. 知识体系。行业的知识与分类、行业标准法规文件、行业业务模型、行业数据模型、 行业信息系统的构件、行业案例、行业分析报告和信息资源定义等 2. 技术体系。行业总体解决方案、行业技术框架、系统需求分析、硬件网络环境、系统 概要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系统测试报告、行业系统软件源码、构件软件和构件实体等 3. 服务体系。产业链全程服务体系、服务组织机构、服务规则规章、服务方式方法、服 务技术支撑框架、售前售中售后条例等。 知识库本身是知识库解决方案的实现,包括知识库开发平台和知识库应用平台。XX公司知识库开发平台采用SOA架构,以服务方式提供知识构件。在知识应用平台上构件作为服务与知识库解决方案、业务模型、数据模型等知识一样进行注册等维护管理。 行业知识库建设将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实施行业整个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目标;把信息化融入到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全面落实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运用信息化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全面准确量化的管理体系,实现管理从定性向定量、由静态向动态、由事后向实时的转变,提升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应对国际竞争环境的能力。 XX公司在行业知识库开发上从知识体系建设和技术体系建设出发,采用两个建设并进的策略进行。在知识体系建设上,首先对目标行业进行全业务梳理,摸清目标行业的家底,调查、收集和整理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文件,按照元数据的标准进行编目和归类,生成可以管理和操作的知识元素库。同时在技术体系上,构建以SOA架构为基础的知识库技术平台,参照业务梳理的成果,按照知识库的知识组织思路,在新架构下支撑对老系统的升级改造和新业务的构件开发。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点梳理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一)物质的多样性1、物质的三种状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三态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之间的间隔(距离、空隙)改变,大小改变不了.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举例:Fe2O3、CO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物质的种类(一种或多种)各举两例:纯净物:氧气、水、高锰酸钾混合物:空气、溶液、大理石、煤、石油 4、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元素的种类(一种或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各举两例:单质:铁、氧气、氦气、碳化合物水、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钙 5、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看是否含碳元素,(除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根是无机物).各举两例:有机物:甲烷(CH4)乙醇(C2H5OH)乙酸 (CH3COOH)葡萄糖(C6H12O6)无机物大多数不含碳元素化合物.

物质的构成和变化(二)微粒构成物质1、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2、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定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离子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5、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6、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7、化学反应的实质:宏观:物质生成新物质,微观:分子生成新分子 8、五个原子团的离子符号:(NH4+、NO3-、OH-、SO42-、CO32-) 9、分子的性质:不停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有间隔、有质量和大小 10、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电子运维知识库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保密级别:□公司级□部门级■项目级□普通级 采纳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 : 2000 标准 质量记录编号:分发编号: 电子运维知识库管理系统 建设方案 Version 1 。0 2007。12 Written By Creator @ 湖南科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目录

1. 概述 1.1. 建设背景 现湖南E-OMS 系统已初步形成了面向日常运维事务、对日常运维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具有湖南移动自身特色的电子化运维的平台性系统,成为湖南移动网络部日常工作、网络维护不可或缺的系统。 随着E-OMS系统的完善,电子化运维的使用人员对资源的优化,使用的方便程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建设一套电子运维知识库系统,来提高运维工作效率,以便于日常工作管理。 1.2. 建设原则 按照集团公司的规划,知识库系统采用独立部署,统一建设的原则,达到应用统一和信息共享的目的。由于客服目前已经依据集团规划,建设了一套知识库系统,因此不允许再进行重复性的建设。 1.3. 建设内容 根据前面所述的系统的建设背景及原则,我们提出:依托客服现有的知识库系统,建设电子运维知识库管理系统。通过对现有客服知识库系统的改造来满足电子运维对知识库的需求,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成本,加快了建设的速度。 总体建设方式如下: 1、在现有知识库中新增电子运维专用数据节点,同时分配给电子运维专用的账号及权限,以便进行管理。 2、通过对现有知识库系统知识搜索功能的改造,增强现有知识库的搜索引擎功能。 3、在现有知识库系统上,增加新的业务接口,满足电子运维对知识库的需求。

结论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在教学内容当中,结论性的知识就

●结论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在教学内容当中,结论性的知识就是告诉学生“是什么”(what),过程性的知识是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去做(how),后一部分知识对于一个人终生学习能力的获得,对于学生学科能力的获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地获取更多的知识。当我们期望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时,这部分知识在我们的课程和教材中就应该成为必不可少的内 容。 ●事实性知识与概念、原理性知识事实性知识是一些标签性的知识或是一些名词性的知识,如某一孤立的生物学现象、生物体的某一特定结构的名称等。另外一部分知识是构成生物学科的原理、规律、概念等知识,如基因、染色体、自由组合规律等,这些对学生理解生命科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学生今后面对生活、面对职业的选择和学生学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记忆的规律来看,事实性的知识比较容易忘记,很多实事性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很快被遗忘,而概念、原理这样的知识需要人们一定程度的理解,并随着这些知识的不断运用及实践经验的积累使这些知识不断加强。 ●零散性知识与核心知识有些生物学知识是零散的、琐碎的,例如,某一个动物在某一地区的俗名是什么。与此对应的另外一些生物学知识则在学科的知识结构中具有主要作用,是构成学科知识框架的核心主题,如遗传、进化、生殖、发育等。在教学实践中,有些零散知识与核心知识又有一定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用一些零散的、事实性的知识去支持或帮助学生理解核心知识、形成核心知识。在教学当中选择什么样的零散的、事实性的知识,地域性的差异非常大,这样的选择权利通常要留给一线教师,不适合在国家的指令性教学文件中作统一要求,而对于核心知识“课标”则应该有明确要求。 ●过去重要的知识与现在重要的知识某些知识在过去的时代中可能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知识(或者其中的一部分知识)对今天的中学生和普通公民来说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有些知识却会显得更加重要。作为一名生物学课程工作者来说应该能够把握这种变化。 ●公民知识与专家知识在设计中学生物学课程时,还会从另外一方面来分类知识,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要求来看,有些学科知识属于公民知识,即与公民生活、工作、决策关系密切的知识;而另一些知识属于专家知识。例如,不能要求学生在学习植物分类时,对每一种植物都能准确地讲出它的种名和分类地位,因为这是对植物分类专业人员的要求,而对公民,要求他们了解分类的原则、方法、工具及理解生物多样性即可。教师在把握教学内容的时候,不能要求所有的中学生都具备专家的知识。

知识库系统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产品白皮书
2009.5
声明:本文件只供指定用户使用,未经银海天怡公司允许,此文件不得传递至第三方。
Created with Print2PDF. To remove this line, buy a license at: https://www.360docs.net/doc/d07486496.html,/

目录
概述
知识库 系统
系统简介
系统规划
Page 2
Created with Print2PDF. To remove this line, buy a license at: https://www.360docs.net/doc/d07486496.html,/

随着企业组织机构和人员的增加,以及业务领域的拓展,使得随 之产生的大量文档、业务数据等知识元素,分散的沉淀在各个系 统之中
越来越多的知识停留在纸质的 沉淀和分散在各个系统中,知 识搜索和共享非常困难
知识分散度
前端客户服务人员无知识库系 统支撑,业务营销和服务解释 口径不统一
人员数量
Page 3
Created with Print2PDF. To remove this line, buy a license at: https://www.360docs.net/doc/d07486496.html,/

面对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大量电子数据信息,企业往往容易走入误 区,利用搜索引擎技术,为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满足企业内部的 信息检索
我们应该更多考虑,如何调整散布在各处 的知识片段,如何将知识与人进行自动关 联,如何打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界限,形 成具有企业自身业务需求特点的知识平台
搜索引擎
知识平台
Page 4
Created with Print2PDF. To remove this line, buy a license at: https://www.360docs.net/doc/d07486496.html,/

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策略

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策略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是对地理现象的反映,它体现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概念的建立和原理的理解需要一种感知,不是一种简单的背诵式的记忆。这一感知过程也就是地理思维的形成过程,是对众多地理信息进行抽象;因此,在概念原理的教学过程中,选用经典的例子和案例可以让学生领会、感悟地理概念及原理的本质特征。提出地理概念原理的教学对策是让学生感悟,在感悟中形成地理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探讨几种感悟教学的切入点。 :地理概念、原理本质特征教学策略信息感悟 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 一、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本质特征体现着基本地理思维 1.地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地理信息的一种抽象。 现行高考考试大纲中改变了能力目标的表述,侧重于学习行为过程;在四个考核目标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直接与地理概念和原理有关。所谓地理信息,就是用文字、图象、数字等表达的一些地理现象和特征;调用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地理概念和原理。当我们理解了地理概念和原理背后的地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后,就能有效地实现“调动和运用知识”去解读信息。

2.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特点是高度的概括和时空的条件性。认识概念、原理的过程,是一种信息有序化的过程;所以,概念、原理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概念的建立过程与原理的把握是一种地理思维的形成过程。 3.地理概念、原理的建立过程,是一种对地理现象中所蕴涵的本质特征的感悟。 在概念原理的教学过程中,选用经典的例子和案例可以让学生领会、感悟地理概念及原理的本质特征。 例如,应用基本概念原理的本质特征解决问题的典型例子有“热力环流”。 二、地理概念教学 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最基本的特征是强调准确性和关联性。准确性要求学会归纳、判断;关联性要求学会联想、发散。他们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1.从“准确”的相对性中去感悟概念 概念要求准确,所以概念中的限定词通常是作为把握概念的关键。但从表达这一层面来说,所下的定义永远是一个相对的准确;从反映概念的某一事物的现象和特征来说,通常又不能涵盖概念的全部。这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比如,热力环流:体现在许多环节上;空间上有地面和高空,温度上有冷和热,空气运动有垂直和水平运动。“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也就不能达到概念本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设计案例

教师在教学之中采用题海战术,是可以对学生程序性知识有一定好处的,如可以完善一些细微的缺漏,弥补不足之处。但是这种题海战术对学生的害处也不小。例如,学生为此会花费大量时间,课外生活也会因之减少,甚至有些学生在长期情况下,会出现厌学,避学等情况,所以,教师应该搜集一些经典,综合性的习题。 情景与示范4.5 (中国)地形特点: (《中国地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这里的三个目标中行为动词是“说出"、“填写”、“说明",从这些行为动词可知,这节课是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目标的。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中国地形三大特点及其影响。 ①地势由西向东变化特点及其对河流影响。 ②沿海大陆架分布特点及其对经济影响。 ③地形类型分布特点及其对经济影响。 2.对给予的某一纬度地形剖面图,能填写不同剖面所代表的地形类型。 3.能说明“山地”和“山区"两个术语的含义异同。 [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 ①知识准备:学生已具备地形、地势和五类地型等概念。 ②技能准备:能运用分层设色图、地形剖面图和景观图识别地形类型和地势变化。 2.知识类型及其习得条件 中国地形、地势是一般地形、地势概念的特例,全课基本上是下位概念和具体事实性知识学习,原有上位概念是其学习的必要条件,阅读技能是其支持性条件。 3.课型 新知识习得与巩固并重。 4.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告知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师:我们学习过《中国地理》中“位置、疆域和政区"、“人口和民族”两章,今天学习第三章“地形”中的第一节(板书:地形特点)。 请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里的原有概念与新学习的知识是上下位关系。只要原有概念清晰,新知识学习难度不大。 (二)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找到新知识同化点 师:为了学好本课知识,我们来回忆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 师:呈现景观图。 生:看图。 (以下4种景观图让学生一一识别并回答) 师:景观图表示哪类地形? 生:答。

人教版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和原理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和原理 【知识点精析】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 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 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宏观 元素 组成 微观分子 原子核 质子原子 中子离子 核外电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 鸣气及各种溶液。 28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 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ì元素符号 ? ?化学式 4. 化学用语í

概念性知识--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教学实录 (一)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一些分数并提出活动要求。 3/42/57/205/911。/255/68/21...... 活动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先用计算器计算,把上述分数化成小数,再把这些分数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2,小组代表汇报本组把哪些分数归为一类,为什么? 生:我们组把分子能被分母除尽的归为一类:3/42/5 分子不能被分母除尽的归为一类:5/95/68/21...... 师:通过分类,你想到什么? 生:我想到一些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能除尽,另一些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不能除尽。 生:有些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还有一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哪些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那些分子除以分母,能除尽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分子除以分母,不能除尽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二)引导探究 1.进行猜想 师:我们来猜想一下,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回答后综合板书: 可能:(1)与分子有关系;(2)与分母有关系;(3)与分子分母都有关系。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个课题: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2.讨论研究方法 师:设计怎样的实验才能知道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是由分子还是由分母决定的?请各小组讨论一下。 生:有人认为由分子决定,有人认为由分母决定,不如分两种情况都实验好了。 师:如果猜想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是由分子决定的,怎样证明呢? 生:我想从刚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里,先拿出一个分数来,变换这个分数的分母,如果怎么换,得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那就是那个分子在起作用了。 师:你的思路是,如果真是由分子决定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就与分母无关,无论我们怎样换分母,得到的分数应该还能化成有限小数,对吗? 生:是的。 师:这思路好。如果换某个分母后,得到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了,怎么办呢? 生:说明不是由分子决定的。 师:科学试验中,排除一种假设,也是一种成果。如果猜想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母有关,又怎样实验呢? 生:也可以用类似刚才讨论的方法。 师:根据刚才的讨论,我们可以明确一下步骤: 步骤一:先确定一个假设(由分子或由分母决定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中考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复习:溶液

中考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复习:溶液 主要考点: 1.常识:温度、压强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 ①一般固体物质 ....受压强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而绝大部分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逐渐升高(如:硝酸钾等);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变化不大(如:氯化钠等);极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降低的(如:氢氧化钙等)。 气体物质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②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过滤、蒸发、结晶 过滤法用于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组成的混合物,可溶物形成滤液,不溶物形成滤渣而遗留在滤纸上; 结晶法用于分离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有差异的可溶物混合物,主要包括降温结晶法及蒸发结晶法 降温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物质(即陡升型物质),如硝酸钾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蒸发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即缓升型物质),如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 2.了解:溶液的概念;溶质,溶剂的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转换的方法;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溶液的概念就是9个字: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液体的,只要同时 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物质,都可以认为是溶液。 ②一般简单的判断方法: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的时候,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在同一个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特别容易判断错误的是,经过化学反应之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③概念: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策略性知识的定义

1.策略性知识的定义 1人教网2010教学心理学纲要第四节中的解释 策略是当今教育领域特别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相当热门的课题,主要涉及学习策略、元认知和自我调节的学习等研究领域。至今,对策略性知识的界定尚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目前对策略性知识的界定主要存在着三种取向:一是把策略性知识视为学习活动或步骤;二是将策略性知识视作学习的规则、能力及技能;三是将策略性知识认定为学习计划。这三种取向的共同之处在于将视点聚焦于学习本身的活动中,分歧则在于对策略性知识的特定性水平(即抽象性水平)定位的差异。 其二,策略性知识的基本功能是解决怎么办,即如何学才最好、最有效的问题。比如数学学习中的心算问题,关于“会不会心算”的问题是由程序性知识(即通常意义上的智慧技能)来完成的,策略性知识在这里是要解决“如何算才迅速与准确”的问题。基于策略性知识本身的特殊规定性,我们认为,策略性知识是指用以提高效率与效果,直接作用于主体认知过程(或信息加工过程)的程序性知识。 2从百度上查到的解释 策略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对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它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的监控系统。 2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How to study / How to think)的知识,是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的能力的知识。 3从知识分类的观点看,策略性知识也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范畴,其实质也是一套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和程序,它控制着人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活动。 4.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核心就是策略性知识。它是如何运用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的技能,是控制自己的学习与认知过程的知识。因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比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更重要。但我们不能把策略性知识的学习与前面二者隔裂开来,因为只有在前二者知识的学习基础上才能形成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复述的内容即是陈述性知识;如何遣词造句进行复述即是程序性知识;用什么方法记忆文中内容、采用何种方法复述即是策略性知识。然而现代教学中存在的严峻问题是:基本上就没有策略性知识的教与学。 5在策略性知识中,认知策略、学习策略与反省认知(又称元认知)是三个相互联系的概念。一般来说,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就认知领域来看,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是同一概念,都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或有效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及知识点

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及知识点 1.软件通常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2.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3.8086CPU芯片的结构特点是将运算部件与总线接口部件分开,目的是减少总线的空闲时间,提高指令执行速度。 3.根据目前常用的存储介质可以将存储器分为磁表面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和光存储器三种。 4.典型的接口通常具有如下六种功能:控制、缓冲器、状态、转换、整理、程序中断。 5.计算机经历了从器件角度划分的四代发展历程,但从系统结构来看,至今为止绝大多数计算机仍是冯?诺依曼式计算机。 6. 中断方式指:CPU在接到随机产生的中断请求信号后,暂停原程序,转去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以处理该随机事件,处理完毕后返回并继续执行原程序;主要应用于处理复杂随机事件、控制中低速I/O。如打印机控制,故障处理。 7. 总线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A、按传送格式分为:串行总线、并行总线; B、按时序控制方式分为:同步总线(含同步扩展总线),异步总线; C、按功能分为:系统总线,CPU内部总线、各种局部总线。 8. 存储系统的三级组成 A、主存:存放需要CPU运行的程序和数据,速度较快,容量较大; B、Cache:存放当前访问频繁的内容,即主存某些页的内容复制。速度最快,容量较小; C、外存:存放需联机保存但暂不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容量很大而速度较慢。 9. 中断接口的基本组成及作用 A、地址译码。选取接口中有关寄存器,也就是选择了I/O设备; B、命令字/状态字寄存器。供CPU输出控制命令,调回接口与设备的状态信息; C、数据缓存。提供数据缓冲,实现速度匹配; D、控制逻辑。如中断控制逻辑、与设备特性相关的控制逻辑等。 10. 将有关数据加以分类、统计、分析,以取得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我们称其为数据处理。 11. 目前的计算机,从原理上讲指令和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存放。 12. 计算机问世至今,不管怎样更新,依然保有“存储程序”的概念。最早提出这种概念的是冯?诺依曼。 13.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 14. 根据传送信息的种类不同,系统总线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15. 根据逻辑部件的连接不同,单机系统中采用的总线结构基本有三种类型,它们是片内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 16. 计算机系统采用“面向总线”的形式的优点是: A、简化了硬件的设计 B、简化了系统结构 C、系统扩充性好 D、系统更新性能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