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孙永生张彦喜

(甘肃陇东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内容摘要:民俗总是特定土壤孕育出的独特花朵,庆阳民俗文化的特色与庆阳特殊的历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发展对策,认识、挖掘庆阳民俗文化,开发以香包为支柱的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必将有力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香包渊源;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民俗,就是民间风俗习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所创造的享用并传承下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集体性、民族性、阶级性、普通性、历史性、地方性、传承性和扩布性等特征。在庆阳这个特殊地域中孕育出的民俗文化其思维和处事方式是反映庆阳历史的一面镜子,也是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香包便是庆阳民俗文化的一个典大。

一、庆阳香包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周人在陇东开创了我国最早的农业经济,形成了灿烂的文化源头。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积淀了深厚的陇东黄土高原,以其久远的历史和博大的胸怀,孕育了庆阳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和独特而灿烂的文明,她是庆阳民俗文化的资源和财富,也是地面/活文物0。香包,古称香囊、佩帏、亦称荷包,庆阳当地人称其为/耍活子0。源于人类早期图腾崇拜的原始生态意识在庆阳地方民俗中的积淀,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特色,古老、神秘、怪异、精致,祛疾保平安是庆阳民俗文化产品的永恒主题,它作为显示古文化形式与原始宗教观念的民间美术品,仍然保留着上古时代的原始文化形态。历史悠久的北石窟寺中有一尊北周时期的雕塑,她手里提着香包,好似现代女人手中提的小包。庆阳市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金代香包,又称/千岁香包0其工艺精湛,文明遐迩,被民俗专家们盛赞为/中国最好的香包0。这便是香包渊源的有力见证。可见香包由来已久。

在庆阳,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香包的传统,每年端午节当地人都会互赠香包、佩戴香包,据说这是唐代以来汉族的习俗,5清嘉录6云:/端午,制绣囊绝小,类荷包之形,/五毒俱全,诸疾蜂起0此时,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拖梦给人们,说妖魔鬼怪最怕香气,只要带香气就免于祸害,于是陇东人民将此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香包的种类除十二属相以外,还有粽子、瓜果、花卉、/福0字、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图案,五颜六色,各式各样。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家庭和睦。香包之所以深受当地人喜爱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源远流长的陇东刺绣,刺绣遍及庆阳地区的农村家庭,其刺绣艺术千百年来与庆阳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已成为久负盛名的庆阳四绝之一。(注四绝有: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千百年来,小香包已融入了庆阳大量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已成为高超。极具社会学、民俗学价值。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其艺术观赏价值及文化商品价值亦不可低估。

二、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2年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在庆阳市西峰区成功举办。节会期间,革命老前辈薄一波写了/庆阳香包甲天下0的题词。同时,庆阳市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0。在首届中国庆阳香包节开办之际,周祖农耕文化研究会也在此时成立,这个旨在以研究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为主的研究会诞生,标志着庆阳民俗文化发展开始有了自己更文化的研究和开发推向了高潮。此外,不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各种民俗研究和开发于一体的中心、公司、社团纷纷成立,使庆阳的民俗研究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喜人场面。香包民俗文化产业也得到空前发展。全市香包刺绣加工产业已发展到7万多户,从业人员102698人,分别占全市总农户和农村成年妇女总人数的14.6%和11.8%,其中有一定生产规模和一定生产能力的专业户8070户,加工制作人员25796人。一次对90个香包制作重点户的调查显示,在这些农户中年收入1000~5000元的33户,5000~10000元的17户,1万元以上的13户,其中8户达到了2万元以上,香包收入已占这些家庭总收入的一半(一)珍贵的民间技艺、民俗文化年久失传由于认识上、资金上、管理上等各方面原因,大量优秀而珍贵的民间民俗文化得不到保护和传承正在迅速消失,例如,民间年画皮影、剪纸、传世刺绣、面塑等经典民间艺术随其生存土壤与环境的破坏而日渐衰微;大片风格各异的古老民俗及其蕴涵的历史文化精华正在被推土机推倒铲除。

(二)香包文化产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市场空间非常狭小。随着民间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对她的研究和整理开始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这也必将使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但香包作为当地一个民俗文化产业还很幼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香包这一/商品0在市场上的定位仍很模糊,市场容量有待进一步开拓,这是香包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需求障碍。

(三)对香包产业的长远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目前,市内外香包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市场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许多人对香包刺绣能否成长为产业仍心存疑虑,有的县乡虽然成立了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公司,但机制不活、工作不到位,没有长远规划,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营销机制、信息机制和管理机制,大多企业没有注册商标,更无品牌可言。

(四)香包生产规模小,质量不容乐观。目前制作香包的大军是农村妇女,她们还是过去那种一家一户的手工制作,通过一系列平绣、锁绣、补绣、纳绣、挑花、剪绒、打结、锁边、圈金等不同针法和不同工序,形象逼真或是抽象含蓄的把作品一点一点绣制出来,生产的香包参差不齐,质量不能保证。例如:有些农村妇女只顾生产香包而不顾质量,在香包里面塞烂棉絮,潮湿发霉后又脏又臭,这不仅与香包的文化内涵格格不入,甚至连一般商品最起码的使用价值都达不到。一家一户独立的手工制作,生产效率不高,难以确保质量,总体经济效益自然较低。

三、对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植入文化底蕴,体现商品理念,为庆阳香包准确定位。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他提交的5关于紧急抢救民间文化遗产6的提案中呼吁/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日益重视自己的民间文化。世界文化的大走向是本土化,这是因为民间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是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之所在,是民族特征和个性最鲜明的表现,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与源头0。有关专家指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给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使之合乎文化发展的时代精神。把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化并且激活它们。著名民俗学家、兰州大学教授柯扬说过,目前许多地方兴起了民俗文化重建的热潮,然而在目前市场经济和商业动态不断强化的形式下,民俗文化重建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既有对优秀传统民俗的正确解读,合理包装,走向市场发挥了潜力,又有恶习陋俗的沉渣泛起和民俗文化的伪劣包装,情况不容乐观。民俗文化融入现代化时其原始内涵将发生变化,对此挖掘的越深,抓住的商机就越大。在民俗文化的挖掘与保护过程中,政府与民间,学者与领导之间需要加强沟通,达成共识。要正确处理好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品的保护开发的关系。首先是保护,其次是开发,保护为源,开发为流,源远而流长,根深而叶茂。香包首先是一种包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品,同时也是具有一定实用性的商品,香包的市场定位除了店堂装饰、美化生活而外,更重要的是在追忆历史、继承传统、祈盼吉祥、尊崇信仰等方面,通过香包刺绣的合理包装,迎合人们的审美情趣,从而开发市场需求。

(二)制定香包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加大创新研究。当前,香包产业发展存在两种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对香包产业盲目乐观,认为商机无限,另一种则怀疑/小香包0是否有/大市场0针对这些认识,为了使香包产业健康发展,就要站在庆阳经济、社会的全局的高度。制定香包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包括香包产业与其它产业的地位关系、市场研究、发展规模、奋斗目标、实施措施等,要设立专门研究机构,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既保持香包原有特色,留住源和根,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逐步形成有庆阳特色的香包品牌。

(三)坚持市场化原则,实施企业化经营。当前,庆阳香包产业发展存在许多模式,但不论哪种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须坚持市场化原则,并最终走向正规企业化经营,市场需求是香包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化经营是香包产业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支持但不应包办和干预。

(四)加强工艺技术研究,推广规范化生产,提高生产质量。香包刺绣产品具有艺术性和商品性的双重属性,其艺术完美性与商品质量相伴相生的同时更要讲究商品质量,只有质量才能最终赢得市场。加强工艺技术研究,制定规范、标准是提高生产质量最有效的途径。首先要统一样式标准,比如抓髻娃娃,五福娃娃等产品已经定型,可以按统一样式标准制作;其次要统一工艺标准,如一些定型的香包刺绣品其用料、针工、填充物应有一定的技术规范;再次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上述标准,比如产品图样定型、香料配置、制作风格、文化内涵等,生产出质量好、品位高的香包刺绣品来。

(五)加强香包设计、生产、营销等专业人才培训。庆阳香包产品要走向全国,远销国外形成大市场,必须培养一批专业人才。一是要挖掘民间的/刺绣能手0、/刺绣大师0让她们口传心授,广带徒弟,培养人才;二是有计划的选拔一些民间美术专业人才到高等工艺院校学习深造;三是请一些专家、学者及能人大师举办学术讲座,进行短期培训;四是可以考虑在职业中学开设香包刺绣专业,吸纳一些初中毕业生,解决香包刺绣人才断档,后继乏人的问题;五是既要培养香包设计、生产人才,也要引进培养香包产品的市场营销人才及企业管理人才。

(六)实施品牌战略。品牌,从表现形式上看,是产品或服务的名称或标记,从内容上看,它代表特定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个性特征,本质上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种不具备实物形态,却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一种产品要走向市场,长久的根植于消费者心中,除了产品本身高质量的使用价值外,还须依靠品牌战略,在市场上塑造良好的产品形象,求得更多的/顾客选票0。香包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品,其制作相对简单,很容易仿制,如果我们没有可以赢得市场自己的品牌,已经开拓的市场就有可能被别人抢占,因此实施品牌战略是庆阳香包不断开拓并根植于市场的必由之路。

(七)办好香包节,以节庆促发展。举办每年一届的香包节,以香包为纽带塔建了一个吸引客商,宣传庆阳的绝好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如何取得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才是问题的关键。首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0,是举办香包节的永恒主题,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其最核心的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其次,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是把自己产品销售出去,应把香

)

103

)

甘肃农业2006年第3期(总第236期)

包节办成包括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在内的庆阳优势特色产品的展销会和定货会。

(八)以香包为/名片0,带动庆阳其它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一种商品,香包的需求必然受到一定市场容量的限制随着香包市场的开拓,市场竞争也会越来越激励,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全局而言,香包仅仅是一类产品或者一个产业,还需其它产业的共同发展,香包除具有实事上的商品功能外,还具有/名片0功能。要充分发挥香色的/名片0效应,通过香包把庆阳优势资源的开发商机传递给境外客商,同时,把庆阳大量的优势产品带向国外市场,因此,香包产业的发展不应是孤立的,应该与其它特色产业的发展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彭金山1陇东民俗1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1

o钟敬文1民俗学概论1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1

?郭文奎1庆阳主导产业开发研究1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1

?5甘肃日报61

实施/东椒西畜0战略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积石山县以种草养畜示范基地建设开发畜牧产业的做法

张天昌

(甘肃积石山县畜牧局731700)

近年来,积石山县委、县政府提出并全力实施/东椒西畜、南油北药0的农业产业化调整战略,特别是2005年全县上下进一步树立畜牧强县富民的思想,大力开展了以种草养畜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畜牧产业开发工作。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积极筹措畜牧产业开发基金,采取政府引导、适当扶持、市场运作、协会为主体的方式,以/协会+农户+基地0的发展模式,把规模养殖与千家万户养殖、发展养殖与扶贫整村推进和整体移民搬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种草养畜示范基地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据统计,2005年6月底,全县大牲畜存栏5.97万头(匹),比上年同期增长12.19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4.6%;生猪存栏4.18万口,比上年同期增长12.9%;牛、羊、猪出栏量分别达到0.98头、3.82万只、2.01万口,分别增长18.6%、20.4%、18.9%;全县肉类总产量达4921.7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7.1%。并呈现出三大特色:

一是户均以/五个一0(户均建设标准化暖棚一栋、建永久性氨化池一处、种植优质牧草一亩、培训养殖能手一名、成立村级养殖协会一个)为主要建设内容,每村近100户示范户为建设规模的具有本村特色的6个种草养畜示范基地(高关村种草养畜示范基地、后沟村种草养牛示范基地、风林村集雨节灌种草养羊示范基地和中庄村、尕马家村、甘藏沟村种草养羊示范基地)基本建成,目前基地内累计种植各类优质牧草2417亩,牛羊存栏3358头只,为全县畜牧业初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基础。

二是产业化运行机制初显端倪。县上成立了有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畜牧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并多方筹措资金近200万元,在县畜牧局设立畜牧产业开发基金,作为启动资金;县畜牧局和各乡镇相应成立了畜牧产业开发小组;各相关村成立养殖协会,协会内以社为单位设2~3个养殖中心,每个养殖中心设若干个养殖小组,每个养殖小组由5~7户养殖户组成,各养殖户之间必须讲求信誉,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担保还贷(畜),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项目确定、资金利用、项目建设内容等主要环节,集小额信贷政策、参与式整村推进等项目的优点,增加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透明度,使投母基金风险最小化,初步形成了/县乡村社户五级联动,投母还贷(畜),滚动发展,以点带面,整体推进0的运行机制,为今后进一步加快全县畜牧产业开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三是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建的六个种草养畜示范基地共建标准化暖棚500多栋2.4万多平方米,永久性氨化池500多处1万多立方米,种植优质牧草800多亩,调制氨化饲料764吨,配(混)合饲料230吨,建集雨节灌100多处,投放良种牛415头,小尾寒羊为主的良种羊1743只。邀请上海专家举办养殖培训班6期500多人(次),组织业务熟练的技术骨干举办培训班6期600多人(次),并在每个示范基地确定2名技术骨干开展蹲点技术服务,从而使这些种草养殖户普遍达到了圈舍暖棚化、畜种良种化、饲草料标准化、防疫驱虫程序化、饲养管理科学化等配套技术,科技含量、养殖效益明显提高。并且六个示范基地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全县养殖户学技术,用技术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

以种草养畜示范基地建设开发畜牧产业,我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为了加快畜牧产业开发步伐,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畜牧产业开发领导小组,承担决策、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三大职能。县直有关部门及各乡镇成立了相应的专门机构,县畜牧局各负责人分片负责,各乡镇确定一名副乡长主抓具体工作。县上制定出台了畜牧普开发远景规划和年度畜牧产业开发实施方案,并与18个乡镇政府签订年度5畜牧产业开发责任书6,对产业开发中的重点项目、重点示范村和突破性工作,实行县、乡、业务部门领导分工承包,技术人员负责实施的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逐级管理,逐级负责。在投母还贷(畜)中县畜牧局与乡镇政府签订5投母还贷(畜)6合同,乡镇政府与村级养殖协会签订合同,养殖协会与各协会成员签订5投母还贷(畜)6协议,各成员的协议由该养殖小组各成员担保,尽量减小投母基金的回收风险。通过责任书和合同、协议等形式,加大了依法行政力度,明确了各相对人的职责,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二、调整产来结构,优化区域布局

一是稳定发展耗粮型猪禽生产,突出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优化畜种结构。县上把具有市场优势和外向型潜力的牛羊作为畜牧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重点,积极发展牛羊肉、奶、毛皮等造销对路畜产品。今年新建的一个牛羊综合养殖示范基地、一个养牛和四个养羊示范基地,使我县以牛羊为主的特色畜牧业的优势日渐显现。二是以冻精人工输配和引种杂交繁育为主要手段,积极推广南德温肉牛、小尾寒羊、波尔山羊等牛羊优良品种,突出优良品种开发,优化畜产品品质结构。加强冻配点硬件建设,增加冻配点,提高冻配数量。今年新建冻配点4个,使全县的冻配点增加到14个,除安集乡等牛存栏较少的乡镇外,基本上达到了乡乡有冻配点。各冻配点积极推广南德温肉牛、荷斯坦奶牛等良种品种。由于市场的拉动和县上采取的略高于市场价收购南德温肉牛母牛,开展投母还犊以来,群众繁殖南德温牛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全县冻配进度明显好于往年。南德温投母还犊运作方式已成为我县万头南德温基地建设的/助推器0。三是坚持建设积石山麓和黄河沿岸两片山区繁殖、临大公路沿线和大河家四堡子川区育肥屠宰加工销售的区域化商品生产基地,突出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四是依法开展封山育草,认真落实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在支持/三荒0地种草的同时,鼓励耕地种草,大面积推广种植苜蓿王等国内外优质牧草品种,逐步实现粗放饲养向高效舍饲的转变和种植业由/二元0结构向/三元0结构的转变,突出天然草场的合理利用和人工种草养畜,优化种植业结构。

三、加强科技推广,提高科技含量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立足高标准建棚、多技术配套、高效益发展的思路,大力推广普及应用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青贮氨化饲料调制、配(混)合饲应用、优质牧草种植、暖棚养畜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加强了科技推广,提高了科技含量。主要做了:一是抓宣传,努力增强群众的科技意识,坚持以农村集贸市场为阵地,充分利用科普之冬(春)、科技下乡及普牧法规宣传月宣传畜牧实用技术,普及畜牧科技知识。二是邀请专家和组织技术骨干到村社开展畜牧/五良0技术培训班、现场会、发放科技资料,培训农民养殖能手。三是组织科技骨干经常深入农户开展手把手技术传授活动,并注意日常的技术服务,确定技术人员常年开展蹲点服务。

四、坚持两个到位,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优惠政策到位。县委、县政府在畜牧业建设用地、饲料用地、良种供应、税收征缴等方面制定了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了全社会对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二是扶持资金到位。在建设资金筹措方面,坚持/自筹为主,扶持为辅0的原则,政府有限扶持,激活民间资本,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投资主体作用,形成全社会融资的良好机制。主要表现在积极协调国侨办等帮扶部门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建立了近200万元的投母还贷(畜)滚动发展基金;对龙头企业县上无偿提供建设用地、投资解决/水电路0三通,并给予一不定的贴息资金;多方筹措资金对示范基地内建48平方米以上塑料暖棚补助现金1000元、建20立方料永久性青贮氨化池补助水泥10袋、种植优质牧草1亩以上无偿提供牧草种子,并按一定比例无偿投放种公羊和铡草机等设备;全方位动员帮扶单位和我县的广大干部职工在/3210节对帮扶活动中涌跃捐款,购买良种牛羊,投放给贫困户成/牛凌晨对子0等等!

)

104

)甘肃农业2006年第3期(总第236期)

关于庆阳市香包刺绣产业调查报告

关于庆阳市香包刺绣产业调查报告 前言 本调查报告通过对香包刺绣经销商的上门咨询调查,了解目前庆阳香包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商户的经营模式、经营困难、发展瓶颈、产销供等情况,为以后庆阳香包刺绣产业更好地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同时为兰州银行日后信贷业务的开展做好前期铺垫工作。两次香包市场调查,共遍及香包经销企业、个体商户数十家,与之交谈真正达到调查目的只有四家,分别是红凤蝶陇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乾琸工艺有限公司、佳园福刺绣和藏精阁刺绣商铺。调查中涉及的问题有:用于制作香包和刺绣产品原材料的购买;产品的生产加工模式;产品的销路;商家的经营情况;香包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政府的扶持力度;商家对电商平台的认识;商家有无资金需求等。 调查内容 文化底蕴:香包、刺绣在庆阳地区拥有渊源的历史,在庆阳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寄托着人们心灵深处的美好诉求,渗透着"祈福避邪"的象征意义,是赠送亲朋好友的绝佳选择。庆阳香包主打民俗文化精良产品,以香包为主打造品牌带动剪纸、刺绣、皮影等民俗产品的长足发展,在风格上保持着古朴、稚拙、淳真、粗犷、怪异、神秘的原始色彩,绣工上细密精整,针法上平济如画、丰富多变,品种上千姿百态,格调上富丽堂皇,加以大红大绿的基调,地方色彩特别浓郁。 政策导向:2002年,庆阳市政府为了将庆阳香包民俗文化延续下去并且发扬壮大,把每年的端午节定为“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这也为香包刺绣产业做大做强提供难得的机遇,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二届香包节,基于此香包文化产业平台,已为庆阳的经济建设做出很大的贡献。兰州银行定位于“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民营、服务市民”,2011年,兰州银行在庆阳的驻入为庆阳中小企业迅速壮大增添新的活力,为庆阳人民自己的企业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和优质的信贷服务,同时把庆阳经济建设推向新的历史台阶。 市场定位:在季节上,香包销售浮动性较大,销售旺季一般在春节过后和香包节这两个时段。在规模上,庆阳香包刺绣业已发展到七万多户,从业人员十万余人,形成了香包民俗生产基地40多个,香包加工点遍布庆阳城乡,初步形成了

庆阳文化基本特征介绍

庆阳文化基本特征介绍 庆阳习称“陇东”,地处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全市辖7县1区、116个乡镇,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5万。庆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华夏文明在这里孕育诞生、薪火相传、创新发展,形成了光辉灿烂、丰富厚重的文化积淀,红色南梁、周祖圣地、岐黄故里、民俗庆阳是我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庆阳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1927年王孝锡在宁县建立甘肃省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中共邠宁支部。1930年刘志丹领导太白起义,打响了陇东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以此为基础形成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地位。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庆阳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拱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西大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庆阳战斗和生活过。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铸就的以“面向群众、坚定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容的南梁精神,是庆阳最可宝贵的政治资源和精神财富。唱响祖国大江南

北的红色经典歌曲《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就是最具代表的陇东民歌。 庆阳是历史灿烂悠久的岐黄故里。远在2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有了早期农耕,闻名世界的“环江翼龙”、“黄河古象”化石和中国第一块旧石器都出土于庆阳境内。中医学鼻祖岐伯的诞生地就在庆阳,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巡游北地,与岐伯谈医论道,成就了中华医学元典《黄帝内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周代称北豳,春秋时为义渠戎国,秦汉设北地郡,中国最古老的“高速公路”秦直道纵贯全境。隋唐置庆州,唐代名相狄仁杰曾任宁州刺史,宋代名臣范仲淹父子两代3人先后四知庆州,留下了千古名篇《渔家傲·秋思》。东汉思想家王符的《潜夫论》、西晋大学者傅玄的《傅子》、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的《空同集》等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庆阳是农耕文明发祥的周祖圣地。庆阳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夏朝孔甲年间,周先祖不窋、鞠陶、公刘率族人徙居庆阳,教民稼穑,陶复陶穴,遵修训典,开创了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先河,奠定了周王朝发展兴盛的根基,《史记》称:“周道之兴自此始”。庆阳境内有世界上面积最大(910平方公里)、黄土堆积最厚(平均200多米)、塬面保存最完整的天下黄土第一塬——董志塬;有760多万亩的子午岭原始次生林,被誉为“天然水库”、“绿色屏障”。庆阳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素有“陇东粮仓”之美誉,

走近庆阳民俗文化

走近庆阳民俗文化 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原题为“戏曲大舞台”,教者考虑到本地区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及科技人文等方面制约,学生对戏曲知之甚少,因此因地制宜更换题目为“我眼中的庆阳民俗文化”。教学中紧扣“民俗文化”这一主题,设计了以下四项活动: 1、说一说家乡(庆阳)的民俗文化有哪些?其中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又有哪些?(要求学生在走访调查后有针对性的列举); 2、选择自己最喜欢,最熟悉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谈谈它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要求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向老师和同学介绍) 3、尝试参与其中一种民俗文化活动,体验其艺术特征和人文魅力; 4、探讨各个民俗文化活动的内涵和发展前景(要求学生各抒己见、谈体会、谈认识,并将三项活动的资料整合写成作文)。 二、活动目标的确定 活动总目标: 1.初步了解庆阳地区几种常见民俗文化活动的有关知识; 2.了解庆阳民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新发现有喜悦感和成

就感,在活动中感受合作和交流的乐趣; 2.培养学生对当地民俗文化的感情和关注; 3.激发学生热爱民俗文化,为家乡民俗文化献计献策的激情。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与同学、与社会交往的技巧并逐步培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制定活动计划,培养实践能力; 3、学会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资料,在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团结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 5、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力求培养“自我〃社会”的认识观。 三、确立活动小组 课题确定以后,活动正式开始。为了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及其喜爱的民俗文化活动的类型,将七(三)班50名学生分为两个小组。 四、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查询、积累资料 (一)活动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父母、采访村民等方法了解有关民俗文化方面的知识,感受庆阳民俗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发展前景。 活动地点:农村书屋、学校图书室、微机室、爱好民俗文化的村

传统民间论文

民间香包刺绣 摘要:庆阳民间香包刺绣是庆阳特色论文文化产业。庆阳香包刺绣具有独特视觉符号。主要表现在符号的共性、符号完美性和符号戏剧性方面。香包刺绣在传承与发展方面,文化馆与政府、专家学者的建议、商品经济的刺激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传承发展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关键词:香包传承发展符号不足 一、甘肃庆阳民间香包刺绣介绍 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黄河中上游流域,所处区域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适宜古人类繁衍生息,从而形成远古多民族聚居的格局,这种先天的地理环境中蕴藏着明显的原始文化特征。在进入文明社会后,家家户户的妇女从小接受香包文化的熏陶,最显著的特征是母传女,婆传媳,祖祖辈辈把做针线活当作评判女人“德行”的标准之一,这种普遍制作香包的习俗,表现出一种传承广泛的区域特征,是香包在漫长历史中不曾泯灭和消亡的基本原因。香包是历史与文化积累的层累复合物,各种历史积淀的文化,深深渗透在民俗意识里,形成独特地方特色的艺术品。 二、庆阳香包刺绣独特的视觉符号

中国民间艺术,在传承远古文化符号的基础上,积累构造了一个独立的、丰富多彩的、灿烂绚丽的视觉符号系统。经过漫长历史的再创造随着神话传说的嬗变,到了今天民间艺人的心中、手中,凭智慧的直觉和心象融合想象,符号性的形式,符号的功能和符号的意味,全部融为一种对美的知觉和对意味的知觉。1.符号的共性 民间艺术可以反复使用一个传统图象符号,以满足民俗礼仪和年夏一年的节日需要乡民需要共同的象征吉祥的符号,表达一致的宿愿。民间艺术是共性大于个性,或者是在共性中求个性。 2.符号完美性、戏剧性 庆阳民间刺绣中,无论是立体的,或是平面的,其形象、构图均给人完美整体的观感。这是由于民间艺人追求完整造型和“好看”的审美观念所致。(1)形象符号的完整性 其一是所锈香包的造型很完整;其二是符号形式构造组合充实丰满。 (2)形象符号的戏剧性 这是善良祝愿的乐观理想对美感形态范畴的必然规定。民间的艺人所绣的形象有一种稚拙美,又有一点滑稽。

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学号: 200992130120 姓名:路力鸣 系别: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09电子政务 指导教师:刘艳慧 教师职称:讲师 完成时间: 2012 年 12 月 \

目录 一、庆阳香包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一)香包产地.................................................(二)制作工艺.................................................(三)类型.....................................................(四)特点.....................................................(五)传承.....................................................二、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二)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三、对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香包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二)庆阳香包民间工艺品的营销策略............................. 四、结论.......................................................... 五、致谢.......................................................... 六、参考文献...................................................... 七、附录..........................................................

庆阳市香包艺术大师

庆阳香包绣制艺术大师(艺术家)(464 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57人) 贺梅英计清安春霞谢森赵玉珍王雪琴路会宁刘建玲白彩霞安素珍李芳琴李会绒石丽峰何粉莲张秀珍曹爱玲肖郁芳道锦萍王建平张志学贺梅英刘雪玲计清马秀云杜秀梅吴玉英任水能左焕茸惠锡敏 卢造池范桂兰刘会玲张志峰马丽萍贺会珍李淑惠马玉琴党秀芳景萍王梅冯秀琴张雪梅高燕张仁民朱学虹刘玉英邵爱娃张粉妮齐粉珠赵爱霞王金娥杨书堂于小平朱会琴杨志贤赵丛梅杨草张治轩宋建国 甘肃省民间艺术家(225人) 陈淑玲何晓丽张晓琴吴俊梅任杰张兴芳李巧霞封治水郭旭燕赵兴华申桂芬白金梅柴晓艳李永红赵星玲王玉霞杨玲张秀琴刘长琴曹瑞萍方荔红卲霞张桂英王万红史海能刘慧芳赵秀宁呼秀英刘欣张晓玲李丽琴郑彦琴王彩梅汪晓荣韩靖孙正玲李红芳汪彩虹常霞王琴琴康海容尤喜霞王彩梅张小玲汪小荣刁海燕王红周淑峰敬丽萍吴素珍李雪萍李转梅李金霞

豆玲玲张炜左海霞杨彩梅马会宁闫秀珍赵金霞王宁霞石琦岳杨存香余金莲吉岁绒窦慧琴刘雪玲白红霞马春玲栗秀珍任维华葛翠儒雷改莲苏栓草田秀兰樊芝兰姜秀梅王勇周军霞张艺馨王彩霞蔡明贞李旭李崇红韩庆丰樊乔瑛贾淑梅王梅王巧惠何万娟王淑玲刘友琴李彩云徐生兰李怀萍封深娴王亚萍田红星王小琴林翠玲常莉红闫彩玲胡燕玲栾丽娜李艳娥吴雪萍郑驭文张淑红贺庆春李兴玲杨雪琴康小琴唐喜琴侯凤玉任玉芳高玉晶高建梅惠宝珍温秀银王锦萍徐翠萍张红 武文虎聂粉茸田万红毛丽娴柳永琪刘喜娥 李兰玉马小芸郭淑萍张小银刘明霞 贺婧婧齐秀梅王巧娥吕艳丽张千红 张煜欣包瑞琴贺鼎鼎顾丽萍时小燕冯改妮张煜瑶吴玉英马荣韩爱琴梁仲鑫 白淑芳刘丽红时小平张凤玲张丽萍王英柴芝润李荣华周淑霞王雪玲王建军高月梅赵丽君刘兰芳赵筱华李会叶赵小丽闫菊会段喜娥张粉兰马翠珍张捧香慕英雄李婷婷何金花申丽琴张兰芳沈继珍李若萍慕玉芳

端午节庆阳习俗

端午节庆阳习俗 篇一:端午节各地习俗 端午节各地习俗 河北省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

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海南省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一般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在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县治城垣定安,五百年历史的明成化古城门洞内,仍有两个石阶叠架着两条鲜艳、修长、昂扬的龙舟。海岛先人,端午时节,扛起龙舟,奔向大河,挥汗于南渡江中竞渡……历史就从一个个古色端午,时光交错着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乡”之称的文昌,是宋庆龄的祖居地,临海傍河。自古以来,当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祈福求安。海南除了与内地相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水和洗草药澡。家在海南的小郑说,从小过端午,家里总会四处弥漫艾草香味。妈妈早早的在家门口悬挂艾草,晚上,烧了一大锅的艾草水,就着艾草,洗洗身子,说是这样,可以驱魔避邪,强身健体。小吴,家在海边,幼时,每逢端午,家里人都会带他到海边去洗龙水。百姓们认为,屈原先生早已当了龙神,洗洗“龙水”,龙神会保佑孩童健康成长。自幼,海岛内的百姓,都相信,海浴——用海水擦眼,可以去眼疾;用海水洗身,可以去除皮肤疾病。滂海的澄迈县,为纪念这一特色民俗,每逢端午,都会在盈滨半岛举办“龙水节”。海岛各地的人们老老少少,都纷纷来此一起“洗龙水”。万人共泳,这一端午海面奇观,你看过么?端午,也是清明之后,海南人一家团聚的日子。据说,只要能够回家,岛上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回祖宅。祭祖、向父

千岁香包之乡——甘肃庆阳

千岁香包之乡——甘肃·庆阳 这是一件距今约1000年的“千岁香包”,2001年出土于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双塔寺。“千岁香包”黄色铺底,莲花陪衬,玛瑙、绿松石、宝珠结串带链,叶片环绕,花似海棠,暗合着佛教的最高境界。 “千岁香包”是庆阳农耕文明筚路蓝缕的历史见证,也是庆阳民间民俗文化薪火传承的恒久象征。 位于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的庆阳市,土地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260万,辖七县一区。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特的农耕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香包、陇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和陇东民歌被称为庆阳“五绝”,《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等红色歌曲,就是植根于庆阳民歌沃土的经典之作。香包绣制、陇东唢呐、环县皮影戏、窑洞营造技艺、庆阳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2年以来,庆阳市连续举办香包民俗文化节和农耕文化节,推动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创新和发展,“庆阳香包〃中国香道”的名片更加靓丽。优秀的传统、绚丽的文化,彰显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庆阳与世界对话的又一通道。 庆阳是一片神奇的高天厚土。境内的董志塬是世界上

面积最大、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黄土塬面,享有“天下黄土第一塬”的美誉。早在20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有了早期的农业生产。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这里曾与中医鼻祖岐伯论医,遂有《黄帝内经》行世。周先祖不窋在这里“教民稼穑”,开启了先周农耕文明的先河。黄河古象化石、环江翼龙化石、第一块中国旧石器让这里举世震惊,承载着庆阳发展演进的历程。 庆阳是甘肃省惟一的革命老区,原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4年,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华池县南梁建立了西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南梁政府。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后来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地域辽阔的西北革命根据地。这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最完整、从未丢失过的“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发生在环县的山城堡战役是红军长征中的最后一次大胜仗,挫败了蒋介石的“围剿”计划,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发生,成为国共两党结束第一次内战、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历史转折点,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迅速形成。 庆阳地处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蕴藏着储量丰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庆阳香包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分析

庆阳香包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分析 发表时间:2017-09-19T14:02:37.317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6月作者:高强李文冠[导读] 通过此次研究能为庆阳香包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西北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730070 摘要:庆阳香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悠久,文化特色鲜明,国内外都有相关研究机构或研究人员,影响巨大。但是在目前的传承和发展中依然表现出很多矛盾,阻碍较大,困境较多。我们通过质性研究,从收集到的527份有效调查问卷和相关访谈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庆阳香包文化的困境,旨在通过此次研究能为庆阳香包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字:香包文化、困境分析、传承、发展、香包一、庆阳香包文化的简介以及影响: 庆阳香包文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香包,又称荷包,亦称香囊、佩帏、容臭,庆阳俗称"绌绌"或"耍货"。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1】它是黄土地土生土长艺术杰作,充分展现出丰富的区域性文化内涵和古老的地方风情与民族特点。庆阳香包种类繁多,亲近生活,源于生活,独具地域特色,早在4600年前庆阳人民的生活中就出现了香包,《黄帝内经》中记载,人们将中草药装在香包中【2】随身携带,预防疾病,这种习俗流传久远,在现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庆阳的广大地区仍然将香草等物质装进香包辟邪。2001年,庆阳市华池县在对境内宋代双石塔进行整体搬迁挖掘时,在塔体内发现了一只香包。据考证,这只香包距今至少有800多年,但仍色泽艳丽,图案如新,被称为“千岁香包”,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香包。庆阳香包独特精致,造型古朴,图案夸张,寓意吉祥,色彩绚丽,人文气息浓厚,其强大的包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去参观学习,博大精深的庆阳香包不仅包含了几何原理,色彩调配,人文美学,还特别突出地域风格。目前庆阳香包文化的影响遍及海内外,不仅有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而且成立了很多的研究所或者科研机构专门从事香包文化的研究梳理。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香包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依然困境重重。 二、庆阳香包文化的发展困境分析:(一)地域困境: 1.庆阳香包是庆阳当地的民俗产物,在当地有着很好的声誉,但是庆阳地处大西北,位于黄土高原的核心位置,没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由于地势和土质等多方面的影响,火车至今还没有直通庆阳腹地,所以造成了文化传输存在断裂带,以庆阳香包文化为例,主动走进来和走出去研究的人很少,地理位置的弊端对其有很大的影响,走进来的人大部分也只停留在阶段性的研究参观的层次,主动投入研究的人却很少,一方面黄土高原的生活很难适应,另一方面,没有相关的资助使其完成相关研究,来回奔波在交通条件恶劣的西北,得不到物质保障,所以对香包文化的研究也只停留在表象,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没有大力开发;而走出去的人大多出于经济原因的考虑,使香包的商品属性覆盖了其独特的文化属性,所以走出去的人站在自己的利益经济角度,他们的文化视野就比较狭窄,忽视了香包文化价值的开发和传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文化和市场脱离的矛盾,【3】所以香包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内受到传播腹地的巨大影响,对外受到交通不便的巨大影响。 2.庆阳香包文化的分布不均衡,基本呈现零星的点状分布在全市范围内。由于香包文化的特殊性,既受到历史传统的影响,又受到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所以造成香包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就是分布不均衡,包括从业者和研究者等,表现出城乡和区域的巨大差异。研究表明农村地区的相关研究者或者从业人员零星的点状分布更加明显,而且地区分布的频数极低,城镇则呈现明显的点带状分布,而且地区分布的频数较高,相对密集。其中主要还是因为香包文化属性的影响原因,在农村地区经济落后,相关从业和研究者较少,香包的文化属性较小,而在城镇地区,经济发展较好,而且基础设施较健全,所以香包的文化属性较大。其次,由于城镇地区本身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所以相对利于香包文化的发展,农村地区则由于历史文化积淀较小,可发掘的文化内涵较少,所以香包文化的发展很脆弱。不均衡的分布将会加大区域内香包文化的差距,同时不利于香包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二)时间困境: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生命,就是机会,所以能把握住优越的时间对于香包文化的发展百利无一害。庆阳香包文化历经千年,源远流长,应该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占据着一定的时间优势,所以香包文化才能不断传承,积淀浓厚的文化底蕴。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于香包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不再满足在固定时间内进行香包文化的创作和交流,而是希望拓宽和延伸香包文化发展的时间轨道,拓宽香包文化单一的民俗性质。研究表明当地香包文化还固守传统,最主要围绕在端午节这个时间段进行交流,【4】与人们向往的主流时间有一定的冲突,所以削短了香包文化的时间延伸。我们发现由于香包文化的底蕴和内涵的影响,多数的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固定的时间段购买香包,他们的文化需求加大,比如其他传统节日或者交流送礼都会考虑到庆阳香包。其次,与香包相关的文化活动举办太少,难以加强区域文化凝聚力,对于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归属感很不利,研究表明1 3.5%的地域半年举办一次关于香包的文化,63.6%的地域一年举办一次,6.8%的地域两年举办一次,16.1%的地域从未举办。对于优秀的文化,应该突破时间的困惑,主动的进行革新,这样才能突显文化的先进性,而庆阳香包还存在瓶颈。所以造成对内的传播缺乏深度,对外传播缺乏动力。(三)传承困境:传承是桥梁,它使庆阳香包从古走到今,但是经过千年的传承发展,我们发现这种桥梁是单一的,脆弱的,负荷非常小。主要就表现为传承者的困境,传播方式的困境,文化创新的困境。目前庆阳香包文化的传承者集中在民间艺人这个群体,他们数量较小,而且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老龄化严重,文化水平低下,而年轻人大部分不愿意传承香包文化,对香包文化的理解程度也不够,研究人才较少。【5】在经济生活的冲击下,庆阳香包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陷入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经过研究表明有40%的人认为存在传承者较少的困境,有30%的人认为存在传承者老龄化困境。其次,在香包文化的传播方式上大部分依靠传统方式,人们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有效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受众较小,没有形成系统的传播体系,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进行传播学习的很少,而且香包文化的学习教材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香包文化大范围的传播。最后在文化的创新上缺乏特色,存在资源浪费的现象。香包文化特色鲜明,底蕴深厚,但是出现了文化市场和人们的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不能超前于时代的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创新的能力较低,对于外部资源和市场的结合不充分。

庆阳剪纸的基本情况和文化内涵

庆阳剪纸的基本情况和文化内涵 甘肃庆阳位于陕甘宁三省交会地带,远离大城市,交通闭塞,很少受外来文化冲击。早在20万年前,人类始祖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历史文化灿若星河;庆阳又是革命老区,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足迹遍布这里的每一片热土,播火浴血的正义酣歌仍犹在耳如泣如诉,红色革命文化遗址星罗棋布;黄土高原造就的黄土风情别具一格,粗犷豪放,浑朴天成,绚烂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巧夺天工的庆阳剪纸更是勤劳智慧的庆阳人民在漫漫长夜里点亮的灯盏,在敦厚朴实的心灵里开出的浪漫花朵,这样的山花烂漫,朵朵如诗如画。 一、历史沿革 庆阳剪纸,由来已久,在国内外早有影响。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用纸剪人影像以代活人的剪纸艺术就开始了。到了隋唐时代,剪纸用途进一步拓展,人们用纸剪出武将秦琼、敬德的形象,贴在门上作为门神,祛邪挡鬼。此后,剪纸艺术不断衍变,题材不断拓宽,用途不断增加,由宫廷祛邪走向民间生活。 庆阳作为当时京畿之地,是剪纸艺术最先兴起地区之一。后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剪纸不断发展成熟。1930年,庆城县胡仙川创剪的《五福捧寿图》在《波兰画报》上发表,庆阳剪纸首次走出国门。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就组织专业人员对庆阳民间剪纸进行过搜集整理。解放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古元借鉴庆阳剪纸,创作了很多珍贵的木刻。这些木刻又影响了庆阳剪纸,使庆阳剪纸有了新的提高。

1959年庆城县编印了《庆阳民间剪纸》一书,在西峰召开的全国群众美术现场会上受到了专家们的喜爱和好评。1985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王光普的《陇东民俗剪纸》,再次把庆阳剪纸介绍给全国。庆阳剪纸源于生活、讲究情趣,是劳动妇女生产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的结晶,是她们的爱心浇灌的花朵。 二、地域文化环境 庆阳市属黄河中游内陆地区。介于东经106°20′至108°45′与北纬35°15′至37°10′之间。东倚子午岭,北靠羊圈山,西接六盘山,东、西、北三面隆起,中南部低缓,故有“盆地”之称。自古以来处于比较偏远、闭塞的环境中,有很大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很少受到外界因素和其他文化的影响和冲击,逐渐形成了庆阳特有的文化氛围——农耕文化。 在悠久博大的农耕历史文化中,民俗文化独树一臶。民俗文化中的庆阳剪纸,由于源于生活、讲究情趣,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感受、气质、观念、习俗和文化传承的结晶,是她们爱心浇灌的花朵。著名民俗学家靳之林先生称民间剪纸艺人是“真正的艺术家”,而这些艺术家多是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甚至一些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剪纸艺术大师”也识字不多,有的纯粹一字不识。她们的手艺是从上辈人那里学来的。农村女孩五、六岁就围着奶奶、妈妈学剪纸,到十五、六岁就能执剪了,“二八闺秀学针线,巧剪花样百家传。”庆阳民间剪纸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喜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美术研究》《民间文学》《剪纸报》《甘肃日报》等报刊多次发表庆阳民间剪纸作品,1986年,

庆阳五毒香包的艺术解读

庆阳“五毒”香包的艺术解读 【摘要】庆阳香包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地域性。五毒香包是庆阳最具特色的香包之一。它渗透着袪病趋吉、祈福避邪的象征意义,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理想和追求。具有鲜明的象征性。 【关键词】五毒香包; 寓意;表现;审美特征 “五毒”香包与其他香包一样,在表现手法上率真朴实,古拙而秀雅,有着夸张粗犷的陇绣艺术特色;赋予着生命、活力、思想、信仰;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纯朴、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蕴含着华夏文明博大、雄奇、阳刚的民族气魄,体现着独有的艺术特征。 一.寓意传统古老 中国传统思维习惯对庆阳“五毒”香包的影响很大,人民通过实践不断丰富、发展了精神文化并表现在“五毒”香包艺术上,具有辟邪驱鬼、消灾护身、祈福纳祥等意义,呈现出与其它民间艺术类似的浓厚的寓意风格。不但反映出人们的民俗生活、心理状态、思想愿望和价值体系;而且反映着中华民族群体古老的生命意义。蕴藏着符合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的形式美的基本原理;保留着人类摇篮地的遗风以及浓厚的原生态文化;发扬着从原始艺术那里继承下来的永恒主题。 传说在民间,农历五月为毒月,五月初五为毒日。民间俗信这一天人容易被邪物侵袭,尤其是老人、儿童、和妇女,因为体质弱,更容易受疾病和鬼魅伤害,于是人们要佩戴有药

用或驱邪作用的各种香草填补的香包来祈福纳祥、趋吉避凶。西北地区在上古时期是华夏始祖轩辕氏和皇帝族群生活的地方,也是周祖的发源地,还是沟通中西贸易文化的重要中转站。当地在毒日这天有很多以“五毒”为主要形式的佩戴品(今为香包),到周祖时期更加盛行,至今依然古风浓郁。“‘五毒’是几种动物,它们在古代民间文化中被赋予特殊的含义。不同地区的定义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一些形象丑恶,令人厌恶与恐惧的形象,如螃蟹、蟾蜍、毒蛇、蜘蛛、蝎子、蜥蜴、蜈蚣、壁虎等。‘五毒’题材中经常出现的动物在远古社会都是被人们认为对生存构成威胁的危险动物。远古条件下人们对各种毒虫心生敬畏,所以赋予其某种神性或魔性。在我国原始宗教道教里最常见的做法手段--画符,其中亦有五毒符一种,符中画‘五毒’受压,借灵物之形来压制毒虫之灵,使毒虫失魂落魄,无力危害,体现了以毒攻毒的思想”[1]。庆阳独具特色的“五毒”香包也借用了这种以毒攻毒、以保平安、除百病、遇难呈祥、护佑健康的思想。它是人类生命的艺术和审美的升华,是民族最为原始的生命精神与信仰内涵长期积淀于民间的艺术观念。从而深化在各种意蕴深邃的“五毒”香包之中。 “北宋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卷二十五‘以蟹辟疟’条中说:‘关中无螃蟹。元丰(1078—1085年)中,予于陕西,闻秦州人家收得一干蟹,土人怖其形状,以为怪物,每人家

庆阳文化

传承庆阳民俗文化 一、指导思想: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继力量。振兴祖国离不开科技和教育,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在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同时,努力在学生中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二、活动背景: 民俗文化是千年传承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门艺术,都须在不断的传承和发扬中壮大。地域性的历史文化,是一定地域内人文底蕴的标志,作为民俗文化,不仅仅在于口授手传上,更重要的还在于对它的研究和整理上,没有研究就没有开发它潜在生命力的可能,没有整理就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门类。 庆阳民俗文化是指以庆阳香包,剪纸,皮影,刺绣,泥塑,根雕等为代表的物质形态的和以庆阳皮影道情,陇剧,杂曲,民歌,荷花舞,唢呐艺术,徒手秧歌,社火等为代表的非物质形态的,并在此基础上,伴随着人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活动,所形成的一系列的民间文化风情。庆阳民俗文化底蕴丰厚,香包刺绣、剪纸、道情、皮影和民歌堪称“五绝”,庆阳由此获得了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周祖农耕文化之乡等荣誉。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的产业开发确实唤起了人们的保护意识,走向市场是民俗文化的大势所趋,但单靠市场果真能拯救民俗文化吗?

所以,近年来,年过七旬国家级剪纸艺术大师、庆阳民协剪纸委员会主任金香莲,为推动庆阳民俗文化更好地健康传承与发展,从2007年至今带头组织虞金香、张锐利、雪秀梅、段彩霞、贺彩霞等十八位剪纸艺术大师,以“艺术从小学抓起、从娃娃抓起”为口号,与庆师附小、特殊教育学校、西峰区第四中学、董志小学、南街小学、庆城县白马初中、白马小学、镇原县职中、毛头小学、华池县柔远小学、合水县西华池小学等二十多所学校建立了固定的义务教学关系,实现授艺教学“四定”即定学校、定教师、定时间、定节次。几年来义务教学剪纸课1257节次、刺绣课88节次,受教育学生3607人。通过这项活动既传授了民俗文化知识,又培养了剪纸技能,使庆阳独特的剪纸艺术得到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并为今后创建庆阳剪纸品牌化保护和文化艺术产业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活动目标: 通过实施本活动,使学生能亲自开展调查与考察,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对课题进行探究,从而引起孩子们对庆阳民俗文化的关注,增强传承庆阳民俗文化的意识,养成负责任的社会态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合作的科学品质,让学生从小就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四、活动计划: 1、活动时间:2013年3月-----4月 2、参加人员:七年级全体学生

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

庆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峰唢呐是以唢呐为主奏的民间吹打乐,也称鼓吹乐。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经历代艺人们不断繁衍发展至今,其独特的曲牌音乐体系,庞大的演奏群众,广泛的民俗应用和浓郁地方风格成为我国浩瀚的民族民间音乐中一个独特乐种。以西峰为中心分布在周边庆城县、环县、合水县、宁县、正宁县及镇原县部分乡镇。西峰区现有唢呐班社31个,从业人员286名。西峰区唢呐曲牌内容丰富,意味质朴,自成体系,独具风格,经普查采录的有1200余首,经筛选编入《庆阳地区民间器乐集成》达496首,这些曲牌按源流沿革可分为器乐化程度较高的传统曲牌类、民歌变奏类与地方戏曲相关类。西峰唢呐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表现在民间音乐文化的特殊性上,而且表现在其内容延伸上,如“跑报”这一文化空间也是有价值的内容之一。这一口头形式传承,由艺人即兴创作的口头文学活动,充分显示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继承发扬传统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香包,庆阳群众俗称“耍活”,又叫“搐搐”,“搐儿”。庆阳香包和庆阳历史一样悠久,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民俗内涵,具有稚拙、粗犷、浑厚、朴实的风格,凝聚着中华人民宽厚乐天向上的气质,蕴含着博大,雄强阳刚

的民族魂魄,一年一度的端阳节是民间香包艺术的大博览。特别是小孩,满身披挂香包,两肩之上,一头肩只老虎,一头肩只狮子,背上参着青蛙,长蛇、五毒胸前挂满金爪,莲里生子,八仙人物,十二生肖、鱼、绣球等各类香味扑鼻的耍活,老者胸前挂一个“葫芦烟袋”香包;念书娃娃的是“书套”香包,新媳妇进门第一年要给公婆、兄弟姐妹送香包,学徒要给师傅送香包;年青小伙子在一块互相抢香包等。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可以看到清晨上学路上,学生们手提粽子,包着香包,恭恭敬敬献给老师;上班的职工们争抢着相互传看,品评着姑娘们的手艺,不仅这样,在现代科技工艺高度发展的今天,庆阳民间香包却成为高贵的礼品,走向全国,全世界,走向全国,全世界,走进豪华的家庭。庆阳香包已不是原来含义上的“耍活”,它已成为传递感情联络友谊的纽带,为经济、道德、文明建设服务。随着经济上的开发搞活,随着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需要庆阳民间香包已被社会各界影响,而且受到国外友人的青睐,1988年全国第五届民间工艺美术年会在西峰召开,1989年建国40周年大庆时,又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第二届艺术节,1986年法中友协主席吉莱姆访问了民间美术大师祁秀梅,并考查了全区民间美术,这些都为庆阳香包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现在,那些世世代代只知道为自己做嫁衣的妇女们开始走向了高

中秋节香包寓意

中秋节香包寓意 篇一:浅谈传统民间刺绣香包 浅谈传统民间刺绣香包 摘要:中国刺绣的历史源远流长。香包挂饰是民间绣品的分支,是刺绣文化的一个活细胞。从文献及民间记录的佩戴香包的习俗入手,分析香包的历史渊源、纹样、造型演变及佩戴香包的传统意义,得出香包是原始的医疗方式与巫术观念相结合的衍生物,揭示中国民间工艺品承载的浓重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民族精神。 关键词:香包刺绣辟邪图腾传统文化 1背景 刺绣,中国著名的传统民族工艺,指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缎、麻葛、布帛等底布上以不同的针法运行穿刺构成各种花纹、图案或文字。[1]香包,古称香囊,亦称佩帏,各地名称不一,又有荷包、艾包、香缨、绣囊、锦囊、朱砂袋之称,甘肃庆阳俗称“绌绌”或“耍活”。香包是运用刺绣的针法在丝绸上绣制出富有内涵、精美华丽的图案纹饰,再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在其内部装上各种浓烈芳香气味的药物研制的细末,用作节令庆贺以及生活的实用品和观赏品。香包中包裹的东西各不相同,有装填了朱砂、雄黄一类药物的,也有装填了沉香、檀香、艾草、菖蒲等香料的。古时认为,香包中的这些药物及香料均可辟邪趋灾,保持健康。

2民间传统刺绣香包 2.1香包的历史渊源 早在《抱朴子·登涉》中就有记载:“黄帝欲登园丘,其地多大蛇,广成子教之佩戴雄黄,其蛇皆去。”在远古时代,广成子其人既是巫师也是医生。可见香包在我国远古时代就有了。 端午节佩戴香包的由来相传于战国。传说屈原投江时正值夏天,蚊虫四飞,民众唯恐屈原遗体遭叮咬,纷纷用艾草点燃,以烟熏虫,后有人建议,何不以布包艾叶香料。后来,人们用针线缝好布包后,装上药物、香料,再串以布绳,紧挂颈间,蚊虫污物不敢近,相传下来,端午做香包就成了中国传统习俗。 到了唐宋时期,香包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而男官吏们则开始佩戴荷包了。有的官吏上朝时干脆把荷包缀于朝服之上。 宋人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午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棉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除汗也。”这种装了蚌粉的袋子戴在幼儿身上,据说是用来消除汗味的。这也许又是香包的早期形式。明清时代,刺绣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端午节佩戴精美的刺绣香包更加盛行。万历时期浙江《新昌县志》云:“佩香囊、艾虎”。清雍正时期《辽州志》云:“系五丝,佩朱砂袋。”清代诗人黄兆枚在端午节游吉林时,也曾写有“缠丝帚子色斑斓,绵缎荷包堆髻间”的诗句。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装物几经变化,从辟虫的雄黄粉,驱邪的艾叶,吸汗的蚌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包,制作也日趋精致,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如河北邯郸县的端午节习俗:姑娘们采集艾叶,

庆阳“香包”市场调查及发展战略分析

广告市场调查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庆阳“香包”市场调查及 发展战略分析 系别艺术设计系 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 班级广告09班 姓名田文宝 学号200908103124 指导教师(职称)滕艾娟(讲师) 日期2011年11月25日

摘要............................................... 一.调研项目.......................................... 1.庆阳香包的特征................................................ 2.庆阳香包的目标市场及定位.................................... 3.消费者对香包认知心理分析..................................... 二、庆阳香包产业市场发展的战略....................... 1.选择民间艺术,塑造美好形象........................ 2.办节会,亮风采............................................... 3.换思维,长精神 ................................................ 三、庆阳香包产业市场环境分析......................... 1.市场环境优势.................................................. 2. 市场环境劣势..................................................................................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庆阳香包的问卷调查.............................

庆阳香包营销策划书

中国?庆阳香包 营 销 策 划 书 组名:12物流庆阳小组 组长:王利 组员:张卫军魏永霞 时雪敏王芸孙静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一、前言 民间文化艺术是中华文化的母体。在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长河中,这个

“生产者的艺术”,孕育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成长,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国民的心灵、精神乃至性格。甘肃省庆阳市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绚丽多彩、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艺术。庆阳民俗文化产品是上溯文化源头、下植民俗沃土而绽开的奇葩,古老、神秘、怪异、精致,充满了人类的良好愿望,有物必有图、有图必吉祥,纳祥祈福、禳灾避邪、祛疾保平安是其永久的主题。而庆阳香包也是这种美好愿望的结晶。 二、庆阳香包的简介 庆阳香包又称“绌绌”,是庆阳的一种民间民俗物品。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这种刺绣品又叫荷包,庆阳民间称作耍活子。吉祥如意,祝愿祈福,禳(rang)灾避邪,祛病保平安是庆阳香包祈祝这个大千世界的亘古主题。 据史书记载,香包,又称荷包,亦称香囊、佩帏、容臭,庆阳俗称“绌绌”或“耍货”。庆阳地区有端午节制作佩带“绌绌”(“绌”原指原始骨针的一种缝制方法,后借称用布缝制、袋口能松能紧的包袋)的习俗。其起始时间尚不可考,据说形成于公元前两千三百多年,《黄帝内经》的作者歧伯曾携一药袋防疫驱瘟、禁蛇毒,开创“薰蒸法”。因歧伯生于庆阳,故此法在当地渐成习俗,流传不断。草药被称为“香草”,因而药袋便称为“香包”或“绌绌”。中华医学最早的经典之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香包的记载。庆阳现存的最古老的香包历史也在800年以上。2001年,庆阳市华池县在对境内宋代双石塔进行整体搬迁挖掘时,在塔

香包来历

香包来历 古代称“香囊”,亦称“佩帷”、“容臭”、“香袋儿”、“荷包”,庆阳俗称“绌绌”或“耍活”。它是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内装用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以作节令志庆、生活实用和观赏品玩用。庆阳香包刺绣起源于古黄帝时代,初创于岐伯之手,发展于秦汉唐宋年代,成熟于明清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既粗犷豪放,又精细纤丽;既浓烈娇艳,又清纯素雅;既是大写意,又是纯工笔。其构图简洁明快,寓意传统古老;色彩大红大绿,过度跨越色谱;绣面厚实沉重,形态稚拙传神。绣工细密精整,针脚平齐如画;针法丰富多变,品种千姿百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民俗学家靳之林在看过庆阳的香包之后大发感慨:“我考察过全国的香包,好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庆阳,一个是云南。相比之下,庆阳,特别是庆阳的正宁香包是最好的。”2002年,老一辈革命家薄一波亲笔题词:“庆阳香包甲天下。”香包不是一只单纯的绣品,让我们站在历史和现代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香包的制作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香包,古称香囊,亦称佩帏、容臭。其制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纫,乃连缀之意。佩即佩帏,在这里既指香包,也含佩带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装满香草的佩帏带在身上。这说明香包早在屈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饰物了。汉代《礼记》有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容臭即香包,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到了唐宋时期,香囊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而男官吏们则开始佩戴荷包了。有的官吏上朝时干脆把荷包缀于朝服之上。当然,那时的荷包与香包不完全一样,香包里主要装的是香草,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细物”的。这与前不久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手包型“千岁香包”比较吻合。至清代,香囊已成为爱情的信物了。《红楼梦》第十七回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一次“闹别扭”便是由送荷包引发的。而历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则多半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驱恶避邪的。再看香包的图案,以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千岁香包”为例,选用变形的梅花、荷花及缠枝花为刺绣纹饰图案,是按照佛教净土的教义设计的,其寓意是把这件小香包看作“西方净土”,因为变形梅花从唐代起就作为佛胸前的吉祥标志。800多年前的佛教信徒们向佛塔敬献这种香包,完全是为了向佛表示崇敬和祈福的诚意。从我国民间现存清代以来的香包看,大多数以花卉和动物为主图,以隐喻象征等手法表达各种情感寄托和美好向往。比方,用双鱼、双蝶、蛟龙等象征两性相爱、交合、生育;用莲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喻意女性;用登梅的喜鹊、采花的蜜蜂隐喻男性;松鹤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而利用汉字的谐音做比喻者更是随处可见:送给新婚夫妇的“早生贵子”(枣儿、花生、桂圆、莲子组合图案);送给长寿老人的“耄耋童趣”(以猫和蝴蝶戏牡丹组合图案,喻意老年生活非常有情趣);送给小孩的“福寿娃娃”(以憨态十足的娃娃为主体,周围环绕蝙蝠、桃子组图,寓意此子今生多福多寿)……翻开这一层层厚重的文化积淀,面对这一幅幅多彩的生活画卷,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尽都是古朴而又拙巧、原始而又鲜活的艺术瑰宝。其实,这才是揭示人性欲望的艺术;表达思想信仰的艺术;展示生命活力的艺术。可以说是真正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大众文化、人性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