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农业生态学考试答案

电大农业生态学考试答案
电大农业生态学考试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农业生态学:I就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技术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环境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2.生态系统:|是包括特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性整体,是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3.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也不使用基因工程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

4.生态因子和生存因子:|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生态因子和生

存因子。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均称为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存因子。

5.食物链卡指生物成员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所联系起来的链状结构。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

6.营养级:食物链中的每一个环节,实际上就是能流和物流

在进行过程中,能量和物质被暂时储存和停留的位置, 也就是每一种生物所处的位置(环节),称为营养级。

7.生物地化循环:自然界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从生物体再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流动和循环,就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简称生物地化循环。

8.生态平衡:是指在—定时间、空间内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各部分(生物、环境和人)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也可以说,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生长发育和自我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输出输入上的稳定。

9.农业生态工程:是将生态工程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建

设,是有效运用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物种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的生物群落共生原理、多种成分(产业)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的转化原理,运用最优化方法设计和建立的能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稳定和持续高效功能的一种农业生产工艺体系和技术。

10.多元重复控制:是指在生态系统内,处于同一营养级(或生态位上)可以完成相同

或相近的反馈控制功能的组分不仅仅是一个,通常是由两个或更多个组分组合起来共同承担的。也就是说,在生态系统网络中处在相同或相近生态地位上的若干组分,当受到外来干扰使其中一个或两个组分遭到破坏时,另外的组分可以在功能上给以补偿,进而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稳定不变。

二、填空题

1.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体,将农业环境资源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现实农产品并产生相应经济利益的过程称为(农业生产)。

2 .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

3.农业生态系统中最积极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以及整个农业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人)。

4.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农业生态系统时间结构的类型为:(种群嵌合型)、(种群密集型)和人工设施型。

6.生态金字塔有3种基本类型:(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7 .固氮作用有3种途径:大气固氮、(工业固氮)和(生物固氮)。

8.农业资源按其重复利用程度分类可分为(恒定性资源)、(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9.配方施肥技术包括(“配方”)和(“施肥”)两个程序。

10 .农业生态系统人工调控机制包括(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

三、单项选择题

1 .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的是( A )。

A.玉米 B .风C .土壤 D .二氧化碳三、简答题

2.农业生态系统是( A )。

A.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高 B .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

C.封闭性系统,净生产力高 D .封闭性系统,净生产力

3.根据环境范围的大小分类,环境可分为(从大至小排列)

(A )。

A.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生境、微环境、体内环境

B.宇宙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境、微环境、生境、体内环境

C.生态环境、区域环境、生境、体内环境、微环境

D.生态环境、生境、区域环境、微环境、体内环境

4.以下生态因子中属于生存因子的是( B )。

A. 土壤酸碱度 B .水C .风力D .地形

5.草原上的“草—羚羊—老虎”食物链属于( A )。

A.捕食食物链 B .腐食食物链 C .混合食物链 D .寄生食物链

6.下列生物中,能进行次级生产的是(D )。

A.果树 B .小麦 C .水稻 D .牛

7.磷元素从植物有机体直接归还土壤,被微生物分解后,再被

植物吸收利用的循环属于( C )。

A.沉积型循环B .气相型循环

C.生物小循环D .地质大循环

8.下列为中国生态农业特点的是( A )。

A.劳动与技术密集

B.化石能投入程度高

C.规模大投入少

D.高投入高产出

1.(1)生物生产

(2)能量流动与转化

(3)物质传递与循环

(4)信息控制

(5)发展与进化

2.农业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厂

主要研究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2)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研究

(3)农业生态系统与其它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

(4)农业生态系统调节、控制、改造和管理的途径及方法的研究

(1)有目的的人工控制系统

(2)组成、结构和系统稳定性的不同

(3)能流和物流的不同

(4)生产力的不同

(5)开放程度的不同

(6)所受支配的规律不同

(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调节气候,增加雨量

(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4)净化空气,防治污染

(5)降低噪声,美化环境

(6)提供燃料,增加肥源

51.简述农业和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业与牧业的关系可概括为3种类型:

(1)供求关系

农牧的供求关系就是饲料和肥料的关系。

(2)连锁关系

饲料多牧业发展,牧业发展肥料增多,肥料增加农业增产,即表现为一方增产引起双方增产,一次增产经过双方增产又引起多次增

产,形成连锁反应。

(3)限制关系

牧业从饲料中获得的物质和能量,有相当数量要消耗于畜禽代谢和储存在畜禽产品中,排泄物的养分只占饲料中的一部分。同样, 农业也不能将肥料中所获得的营养物质全部供给牧业,在物质循环上,农、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调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重视初级生产,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初级生产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是扩大农业生态系统能流规模和效率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包括扩大复种指数、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等提咼绿色覆盖面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培育和筛选优良品种并加以科学的耕作栽培措施,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和能量转换效率等,尽可能多的将太阳能转化为初级生产者体内的生物化学潜能,为农业生态系统扩大能流规模、提高能流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开发农村新能源,提高生物能的利用率,发展速生薪炭林,开办小水电,推广沼气池和节柴灶,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

提高农业内部能量资源的利用,解决农村燃料、饲料、肥料、木料“四料”之间的矛盾。开发和推广高浓度、长效、缓释的复合肥和作物专用肥,尤其是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复合肥和其他高效有机产品,推广秸秆气化技术、生物发酵生产酒精、沼气技术等。

(3)节约石化能源,优化人工辅助能的投入,提高利用效率。

(1)肥料搭配不合理,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在长期的化肥使用过程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搭配不合理,土壤有机质有下降趋势,且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酸化等,严重影响了土壤动物、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农田中的蚯蚓、有益螨虫等大量减少,甚至绝迹,土壤微生物区系少、数量低。长期施用化肥,土壤中某些有效态的营养元素含量有下降趋势。

(2)肥料利用率低,既污染了环境又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化肥施入土壤后,一般当季利用率只有30%(我国)和50% (发达国家)。其中氮的损失最严重,旱地损失为25%~35%,水田可高达50%。

①进入土壤的化学氮肥约有1/3 进入大气圈,其中转化成的N2O破坏臭氧层,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

②农业上长期施用高量氮肥是造成地下水、饮用水硝酸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地表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③化肥的大量投入和浪费,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作物病虫害发生率提高

化肥尤其是氮肥施用不当,可促使土壤中产生植物毒素的真菌发育,硝态氮的增多可诱发棉花枯黄萎病的发展,使用单一氮肥可使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增加和生活力增强。

(4)氮肥施用过量影响农产品品质氮肥施用过量对农产品品

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糖分、维生素等含量降低。

②随着氮素施用量的增加,产品中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提高。

③氮肥施用过量,产品的水分含量高,固体物少、口感差、易腐烂、货架寿命短。过量施用化学磷肥也会对蔬菜、水果中的有机酸、维生素C等成分的含量以及果实的大小、着色、形状、香味等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磷肥很可能给农产品带来污染。

在农业生产上要尽可能地减少化肥、农药和机械的投入,充分发挥畜禽粪便、农家肥、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沼渣、沼液等肥料来减少化肥的使用;用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生物防治、精耕细作等措施来防治病虫草害,以减少农药的使用;要尽可能利用人力、畜力来减少机械设备的能源消耗等。

(4)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尤其是生物能源多层次、多方向的利用和开发。

一方面,对于日光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等,要积极加以开发利用,不能让它白白浪费掉;另一方面,对于生物能源,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并采取积极措施促使它们增值,切忌盲目过量开采,以免导致这类资源的枯竭。

(5)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和信息产业。使传统农业的管理逐步进入科学的现代化管理,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安排、作物布局、栽培管理等农事活动以及对资源利用、自然灾害的防治、经济活动的安排等,都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力求更加精细和准确。尤其是可以把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用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和调控,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提高太阳能和人工辅助能的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生态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

(2)生态系统的物流和能流的畅通和输入、输出平衡

(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畅通

(4)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村建设的原则和措施:

(1)按照地域分异规律,确定不同的生产发展方向和途径。

(2)农村工业应就地取材,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发展多对象的分级生产,就地加工增值,增加经济效益。

(3)引用农业技术,要注重以“种”为中心的土肥水等多种技术措施的综合作用,以及工农业的生产工艺,把农工商联为一体,纳入本地区经济建设规划。

(4)进行以流域或区域规划为中心的水、田、林、路的综合规划,协调庭院、房舍、林地、草坪等面积比例,提高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5)处理好物质与能量投入产出间的总量平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