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收购案例

房地产收购案例
房地产收购案例

房地产收购案例

【篇一:房地产收购案例】

事件概述:

自2013年中国民营企业“并购成长”的逻辑初步确立以来,国内并购

市场日益风起云涌。发现依靠自身累积发展太慢的企业家,从2014

年起纷纷加速并购扩张,2015年,并购更蔚为风潮,产业链上的横

向并购、纵向并购乃至合纵连横案例令人眼花缭乱,诞生了不少教

科书式案例。由于该10大经典案例篇幅过长,分为前五个为(上),后五个为(下),分两篇发布。

2015年十大经典并购案例包括:

【1】电建集团整体上市

【2】中信股份923亿港元配售

【3】招商蛇口整体上市

【4】中石化混改及专业化分拆上市

【5】千亿引资,启动销售板块混改

【6】南京新百收购中国脐带血库

【7】神州数码it分销业务借壳深信泰丰

【8】首旅酒店收购如家酒店

【9】利亚德兼并平达系统

【10】天神娱乐两次并购完善游戏产业链

尽管,2016年下半年,并购重组监管严格,但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

调整,尤其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是离不开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而并购重组作为影响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结构的重要手段,是

不会停止的,只会更加活跃。当然,我们要严格遵守证监会的最新

规定,做好事,做好人,要相信好并购才会有好报!

一、电建集团整体上市

涉及上市公司:中国电建(601669)

独立财务顾问(经办人):

中信建投(林煊、白罡、张冠宇、杜鹃、李笑彦、于宏刚)、

中信证券(高愈湘、马滨、刘日、陈琛、杨斌、凌陶)

案例类型:整体上市

交易背景:电建集团2011年成立时,正值中国电建申请ipo。为保

护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利益,避免集团与上市公司的潜在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电建集团筹备组及中国电建向中国证监会及社

会承诺:电建集团成立后将完善治理结构,协调业务发展,具备条

件后实施整体上市。虽然2012-2014年a股持续低迷,但为如期兑

现承诺,中国电建仍启动了资产重组,重组方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到

中小投资者利益,赢得了投资者支持。

这一交易的结构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中国电建以3.63亿元/股,向电

建集团非公开发行40.4亿股普通股,同时承接电建集团债务25亿元,收购的标的资产是电建集团持有的顾问集团、北京院(即北京

勘测设计研究院,下同)、华东院、西北院、中南院、成都院、贵

阳院、昆明院等 8 家公司 100%股权,此为中国电建主业的上游资产。二是向不超过200名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2000万股优先股,募集资金20亿元。交易完成后,电建集团所持中国电建股权由67.43%

上升到77.07%(图1、2)。

项目亮点:在低迷的市场下,为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尽可能提升

重组后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eps),该项目独立财务顾问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协助公司制定了“溢价发行+承接债务”的交易方案:通过承

接债务和发行优先股等方式,避免了股权稀释;通过溢价发行,保

护了投资者利益,并开创了资本市场多项先例。

第一,溢价发行,让利中小投资者。本次重组是央企a股溢价发行

第一案,发行价格为3.63元/股(除息前),相比发行底价2.77元/

股溢价约31%,换算后,中国电建向电建集团少发14.68亿股,即

电建集团向中小投资者让利14.68亿股。高溢价也表明了大股东对

未来的信心。此外,通过溢价发行普通股认购资产,有效控制了上

市公司重组后普通股股本的扩张程度,减轻了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摊

薄的压力。

第二,以承接债务方式实现部分对价,进一步减少了发行股份数量,提升了重组后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水平,实现交易双方共赢。而水电、风电勘测设计的优质资产注入,也为中国电建承接25亿元债务

提供了偿还保证,减轻了上市公司负担。

第三,以发行优先股方式配套融资,开创资本市场先例。由于优先

股不计入股本,发行优先股配套融资,同样能减少普通股股本扩张,减轻发行普通股配套融资的传统模式对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摊薄效应。

总体来看,通过溢价发行、承接债务、发行优先股等方式,中国电

建总计减少发行27.08亿股普通股,以2014年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

利润计算,8家标的公司的净利润为20.6935亿元,经计算,重组前

后,中国电建eps分别为0.4985元/股和0.5026元/股,没有被摊薄,还有些增厚(表1、2)。

第四,通过本次交易,实现了水电、风电的设计、施工业务板块整

体上市。电建集团不仅将水电、风电勘测设计及建筑施工业务置于

统一的管控平台下,还从根本上理顺了股权和管理关系,推动了内

部资源整合,为实现产业一体化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竞

争力。

二、中信股份923亿港元配售

涉及上市公司:中信股份(00267.hk)

独家财务顾问:中信证券

案例类型:央企混改

交易背景:这一2014年中信股份整体上市以来香港市场最大规模的

配售项目,交易结构包括两部分:一是采取“转老股+发新股”等方式,以13.8港元/股向正大光明投资公司(正大集团与伊藤忠商社各持50%权益的投资实体,简称“正大-伊藤忠”)进行803亿港元的战略

配售;二是向雅戈尔配售120亿港元,合计配售规模高达923亿元。同时,伊藤忠出资以日元计超过5000亿,创下日本企业对中国投资

的最高纪录。

本次交易涉及股权转让、发行可转换优先股、优先股转股与市场配

售等多项业务,并涉及中信股份、伊藤忠商社与雅戈尔三家三地上

市公司,因此,要求信息披露高度一致与同步,协调难度较大,交

易结构复杂。

中信证券全程独立操办了本次交易,项目组在优化方案实施路径、

选择停牌定价时间、把控信息披露节奏、挖掘投资亮点和估值潜力、打造投资故事和估值逻辑、完善配售路演安排、与投资者和独立股

东沟通策略等方面投入大量精力,确保万无一失,显示中资投行经

过多年国际化探索,已经具备独立操办超大型、复杂的跨境资本运

作的基本能力、专业化水平、职业化素质。

项目亮点:第一,开创大型国企集团层面大规模混合所有制改革之

先河,混改较早的中石化则采取了分而治之的专业化重组策略。中

信集团整体上市后,成为第一家将经营主体和注册地迁址香港的大

型央企,集团此次通过“老股转让+新股配售”结合的方式,向“正大-

伊藤忠”出让20%的大比例股权,使得股东构成与治理结构进一步国

际化,成为大型国企混改新标杆。

第二,创新突破的交易结构和技术方案。本次交易各方诉求多样,

如“正大-伊藤忠”要求最低20%持股比例,以达到权益法核算,港交

所要求中信股份保证最低公众持股比例21.87%以及发行价格与发行

时机锁定等。经综合考虑,中信证券在整体交易中创新性地引入了

可转换优先股,同时在发行方案中设置反摊薄条款、优先股转股机

制等,最大限度满足了各方需求。环环相扣,互为条件,最终实现

各方互利共赢。

三、招商蛇口整体上市

涉及上市公司:

招商地产(000024)、招商局b(200024)、招商蛇口(001979)合并方财务顾问/联席主承销商(主办人):

中信证券(陈健健、成希)、招商证券(王大为、章毅)

被合并方财务顾问(主办人):海通证券(王行健、王悦来)

案例类型:央企混改、整体上市、换股吸收合并、b转a

交易背景:招商蛇口将通过整体上市,立足前海蛇口建设自贸区,

力求在全国拓展,成为领先的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同时,招商局

将调动集团综合资源,倾力打造其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本次交易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将招商地产/招商局b的股东分为两类:招商局集团关联股东和非关联中小股东,通过发行股份换股吸

收合并招商地产。前者指招商蛇口(即新上市主体001979)及其全

资子公司达峰国际、全天域投资、foxtrot international limited和orienture investment limited(招商局蛇口控股间接控制的境外全

资子公司),其不参与本阶段的换股及现金选择权。

针对后者,招商蛇口发行19.02亿股,用于吸收合并招商地产/招商

局b及新加坡上市的股份,并给予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无异议股

东则以换股价将持有的招商地产和招商局b的股份换成招商蛇口的a 股股份。本步骤不涉及现金交易。

招商地产a股现金选择权的行使价格为 24.11元/股,较该股定价基

准日前120个交易日的交易均价21.92元/股溢价9.99%,招商地产

b股现金选择权的行使价格为19.87港元/股,较该股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的交易均价18.06港元/股溢价10.02%。分红派息之后,上述现金选择权行使价分别调整为23.79元/股和19.46港元/股。

第二,在发行股份吸收合并招商地产的同时,招商蛇口向8名特定

对象以锁价方式,以23.6元/股的价格发行5.2966亿股,募集配套

资金总额不超过125亿元(表3),资金将主要用于蛇口太子湾自贸启动区一期等项目。

配套再融资完成后,原招商地产/招商局b的非关联中小股东将持有

招商蛇口19.02亿股,占比23.98%;8名特定对象机构持有5.2966

亿股,占比6.68%;招商局集团及关联方持股55亿股,占比

69.34%。至此,招商蛇口完成吸收合并招商地产/招商局b,并实现

整体上市,其主营业务涵盖社区、园区的开发运营和邮轮产业的建

设与运营。

本次交易涉及创新内容众多,工作量巨大,但推进效率较高,自

2015年4月招商地产停牌,至9月17日董事会发布公告,10月9

日股东大会决议高票通过,至12月招商蛇口挂牌上市,8个多月基

本完成发行人的改制、交易方案的设定、审批流程的履行、发行人

的股份发行及上市。

中信证券和招商证券作为合并方财务顾问以及配套融资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全面负责本次重组方案的设计、估值、监管层审批沟通、战略投资者引入、尽职调查、换股实施等工作。在分工上,招商证

券由于是关联企业,与集团的交流比较多,中信证券与证监会的沟

通比较多。

项目亮点:该项目是中国资本市场首例非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上

市公司,同时配套融资的交易,以配套融资方式引入来自基石投资

人的约118亿元资金。本次交易也是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披露之后,首家央企推出的创新性混改方案。

通过本次交易,招商蛇口同步吸收合并了招商地产的a、b股股份,

并同步完成新加坡b股退市。因此,本次重组也是首例a+b股同时

转a股案例,创新性地解决了b股历史问题,势必成为未来解决b

股问题的蓝本之一。

据招商证券投行总部总经理谢继军介绍,解决b股问题,需要平衡a 股股东、b股股东等各方主体的利益,操作难度大:对于a、b股并

存的公司,简单的b股转a股,a股股东不能接受;纯b股公司转

板a股,如果没有一个资产注入方案能解决股东的一些诉求,b股股东也未必同意。而目前注册制推行在即,监管层强制解决b股问题

的可能性也在降低。

目前,已经有4例b股转a股公司,包括东电b(900949)、新城

b(900950)、招商局b(200024)、阳晨b(900935)。东电b

转a(浙能电力,600023)最早完成,由于其换股时用净资产折价,

上市时按市盈率计价,换股价偏低而a股发行价偏高,有人质疑其

损害b股原股东利益,因而方案在股东大会上仅低票通过。

新城b转a(新城控股,601155)项目的合并方财务顾问摩根士丹

利华鑫证券(主办人为陈南、周辰)和被合并方财务顾问中信证券(主办人为石横、陈鑫)吸取了东电b项目的经验教训,在设计换

股方案,尤其是换股比例等核心要素时,充分考虑了每股净资产和

每股收益是否摊薄、a股与b股之间的估值差异、对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保护、境外投资者利益平衡等问题,最终b股换股价格较

停牌前的收盘价有较大溢价,同时a股发行价的市盈率较可比上市

公司的市盈率有较大折价,有效保护了投资者利益,获股东大会高

票通过。

与此同时,被合并方财务顾问致力于理顺b股股东的部分代持关系,尤其是部分境外个人股东由境外托管行名义持股的情况等,并尽可

能在股东大会前进行电话沟通或走访,充分了解中小股东的利益诉求,获得其对方案的支持。项目完成后,新城b股多年融资功能缺失、交投冷清的弊病成功解决,新城控股与新城发展(01030.hk)

组成a+h的双平台,有助于估值修复,兑现公司的长期实质性利好。阳晨b转a股尚在进行中,其“先合并,再分立”的方案颇具特色。

首先,上海城投控股(600649)以1:1的换股比例,吸收合并阳晨b,上海城投控股下属环境集团接收阳晨b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等一切权利和义务。城投控股和阳晨b均提供现金选择权,分

别是10元/股和1.627美元/股。合并后,城投控股分拆上海环境上市。1股城投控股的老股能够获得0.783股新的城投控股以及0.217

股的上海环境新股,大股东承诺上海环境新股上市后,不低于10送10的分红送股。

城投控股与阳晨b原本同属上海城投集团旗下,通过本次重组,城

投控股一方面合并了阳晨b的城市污水处理业务,彻底解决了其与

阳晨b股之间的潜在同业竞争;另一方面实现了下属环境业务板块

的整体独立上市。

四、中石化混改及专业化分拆上市

涉及上市公司:

仪征化纤(600871、01033.hk,现名石化油服)

独立财务顾问与主承销商:国泰君安(项目主办人:唐伟、刘云峰)、瑞银证券(项目主办人:张瑾、邵劼)

案例类型:央企混改、重大资产重组

本案财务顾问国泰君安和瑞银证券协同各方,精心设计了创新的交易架构。第一步,重大资产出售:仪征化纤向大股东中国石化出售其全部资产与负债,其评估值为64.91亿元,仪征化纤由此获得现金64.91亿元。

第二步,定向回购股份:对中国石化持有的仪征化纤24.15亿a股股份,仪征化纤全部予以定向回购并注销,定价为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2.61元/股,回购总价为63.03亿元。

第三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仪征化纤以2.61元/股,向石化集团发行a股股份92.24亿股,收购其持有的石油工程公司100%股权,该公司评估值为240.75亿元。

第四步,募集配套资金:仪征化纤以2.61元/股,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a股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60亿元。本案被评价为“目前a股市场并购、重组最为复杂的方案”。

项目亮点:第一,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构成借壳上市。交易完成后,石化集团直接持有公司88.32亿股,占重组后公司总股本的61%以上,仍为实际控制人。

第二,仪征化纤重组前为中国石化的控股子公司,双方聚酯业务有一定的同业竞争问题。通过向中国石化出售资产并回购股份,仪征化纤不再由中国石化控股,但其业务资产全部进入中国石化,从而彻底解决了股权嵌套和同业竞争问题。

第三,创新的股份回购方案,节省了重组的税费。为了充分利用重组的税收优惠政策,方案中设计了股份回购的交易,令仪征化纤可以完全以发行股份的支付方式来购买石油工程公司100%股权,从而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的条件,相较以部分现金+发行股份来收购的常规方案,节省了重组的税费。

经国泰君安计算,仪征化纤向中国石化出售全部资产和负债获得现金约64.91亿元,注入资产交易价格为240.75亿元,如果按常规方案,本次重组股权支付比例约为73%(资产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方可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条款),公司将需缴纳超过12亿元的企业所得税(注入资产账面价值为190.96亿元,交易价格为240.75亿元,增值部分49.79亿元需缴所得税)。

第四,境内外审批程序成功衔接。本次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涉及a+h 上市公司,在境内,需获国资委批准和中国证监会核准;在境外,既涉及港交所依据上市公司条例的审批,也涉及香港证监会依据收

购守则的审批。由于本次重组涉及对反向收购的认定和受制裁国家

业务的审查,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的审批属于前置审批,所有公告

和股东通函必须经其审批后方能发出,然后才能召开股东大会;而

境内审批属于后置审批,股东大会通过后才正式审批。这造成项目

审批难度和时间要求大大提高。为此,财务顾问项目团队保持与各

监管机构持续有效的沟通,最终成功缩短审批时间,于2014年12

月31日前完成重组,避免仪征化纤退市风险。

第五,此次交易同时涉及非常重大收购事项(vsa)及非常重大出售

事项(vsd),相当于上市公司全部业务被整体置换,因此,有可能

被港交所认定为反向收购(rto),若此,则整个交易需要按照新上

市流程进行审批。公司与瑞银证券就此问题与港交所反复沟通,最

终港交所聆讯委员会确认其并不构成反向收购。

第六,成功豁免强制性全面收购要约义务。该重组完成后,石化集

团的持股比例由重组前的40.25%提升至72%(不含配套融资)或61%以上(含配套融资),这将触发全面收购要约。不过,由于仪

征化纤是以发行新股的方式向中国石化集团收购石油工程业务,符

合收购守则26.5条规定,可以申请豁免要约。经过瑞银反复与香港

证监会沟通,公司最终成功取得豁免。而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

办法》,本次发行股份前,石化集团已经拥有仪征化纤的控制权,

且石化集团承诺该等股份锁定36个月,若经股东大会非关联股东批

准并同意石化集团免于发出要约,则石化集团可以免于向中国证监

会提交豁免要约收购义务的申请。

第七,以股权代替资产进行置出资产交割,大幅节省了交割时间。

在仪征化纤向中国石化出售其全部资产和负债的交易中,若直接以

资产和负债的形式交割,存在因土地评估增值较多,需要缴纳大量

土地增值税和资产权属变更办理所需时间较长等问题,将大幅增加

重组成本,严重影响重组进程。因此,公司与瑞银设计了如下交割

方案:仪征化纤先以全部资产和负债设立一个全资子公司仪化有限,再将该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中国石化,以股权转让代替资产交割。这样节省了土地增值税和交割时间,为2014年底前重组实施完毕赢

得了宝贵时间。

第八,成功实施重大资产重组的配套融资。在油价大幅下跌、上游

公司计划削减资本开支的压力下,瑞银协助公司高效组织了非公开

的路演推介及发行工作。经过与主流投资机构高质量的持续沟通,

公司按照原定时间表成功完成发行工作,募集配套资金60亿元,并

且取得了72.41%的发行底价溢价。

五、千亿引资,启动销售板块混改

涉及上市公司:中国石化(600028,snp.nyse)

财务顾问: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德意志银行、美银美林等

案例类型:央企混改

交易背景:2014年9月12日,中国石化下属销售公司与境内外共

计25家投资者签署协议,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

正式启动销售板块混改。

这场中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上市前融资中,25家投资者

合计出资1070.94亿元,其中,境内投资者合计出资569.5亿元,

境外投资者合计出资480.94亿元。

项目亮点:第一,其投资者阵容豪华,均来自国内外大型金融或产

业集团,也是首单公募基金和企业年金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的案例。其股东名册上还有财务顾问的身影,中信证券通过华夏基金投资团

及金石基金投资团,合计投资96.5亿元;认购25.75亿元的cicc evergreen fund,是中金公司专门为此次增资设立的开曼公司(表6)。

2015年4月1日,中国石化公告,销售公司增资引进投资者完成工

商变更。

第二,本次重组引资充分体现了中石化以混改带动“混业”、“以非油

养油”的战略转型布局。重组同期的2015年3月,易捷销售有限公

司成立,成为其非油品业务的运营平台;同时,中石化先后与12家

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大润发、复星、航美、宝利德、新奥

能源、腾讯、海尔、汇源、中国双维等9家产业合作伙伴同时成为

此次混改的引资对象,与销售公司在产业和资本上形成了双线合作。本次引资1070.94亿元,占股29.99%,据此计算,销售公司估值3570亿元。中国石化总市值在5024亿-11223亿元之间波动,销售

公司的估值/中国石化市值的比例在31.81%至71.06%之间波动。不

论未来销售公司独立a股上市,抑或依托中国石化旗下四川美丰(000731)、泰山石油(000554)等平台而整合上市(需破解“一

份资产两次上市”的难题),或者是赴港ipo(聘请德意志银行、美

银美林等外资投行为财务顾问,或有此考虑),对于参与混改的社

会资本和民营资本,都是一场盛宴。

梧桐学社第3期-新三板挂牌业务中的律师实务

分享时间:2016年10月11日、10月13日、10月18日、10月

20日、10月24日晚上20:00--22:00(共五期,10小时课程,授课

内容可回听,火热报名中)

分享形式:第三方直播间

分享嘉宾:赵小岑律师,天津旗帜律师事务所安和证券团队合伙人

律师。

2013年起从事新三板挂牌业务,亲自参与主办的新三板项目十多个,具有非常丰富的实务操作经验。曾供职于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参

与相关重大证券项目。

分享费用:399元/人,报名人员免费提供10个与课程内容相关法律

资料文件

【篇二:房地产收购案例】

房地产企业间的著名并购案例有哪些?其过程是怎样的? - 知乎提问登录加入知乎房地产企业间的著名并购案例有哪些?其过程是怎样的?不限中外。关注者164被浏览78561 条评论分享邀请回答关注

问题写回答7 个回答默认排序35 人赞同了该回答“万科并购南都”与“融创收购绿城”,有趣的是,南都地产创始人与绿城地产掌门人宋

卫平同为著名的杭州大学77级历史系同班同学,而万科董事会主席

王石与融创掌门孙宏斌则在顺驰时期有过恩怨。

万科并购南都

一、收购背景

这起著名的收购案发生在2005年,看看2004年中国宏观经济发生

了什么?

2004年2月,国务院要求严格控制钢铁、电解铝和水泥等部分行业

过度投资。随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加强货币信贷调控,严格

控制这些行业的贷款。

4月2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

发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其中,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由原

来的20%提高到35%。

4月29日,国务院决定花半年左右时间集中整顿土地市场,要求各

地各部门在一个半月内对所有在建、拟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全

面清理。重点清理钢铁、电解铝、水泥、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高尔夫球场等项目及2004年以来所有新开

工的项目。

4月30日,央行、国家发改委、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

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要求进一步控制信贷规模,降低风险。

10月28日,央行于当晚18时14分在其网站上宣布提高存贷款利率。

2004年中央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紧信贷、紧货币、土地市场整顿。

地方型的地产公司在银行获得融资不再容易,南都集团的流动性也

受到很大的挑战,这是这桩收购案得以实现的重要原因。由于南都

集团公司非上市公司,无法获取当时的公开财务数据,但从其旗下

主要总公司上海中桥(也就是这次收购案的交易方)的财务状况上看,其2004年末负债总额29.5亿,净资产6亿,资产负债率76%。而转让标的浙江南都担保总额高达26.5亿,其净资产为3.5亿,当

年公司净利润仅8000万。可见,南都公司即使不是捉襟见肘,也是

处于公司、股东间互相担保的时期,存在很大的现金压力;

彼时的万科,希望借风布局华东市场,而南都在华东耕耘多年,其

土地资源、专业团队则是万科最为看重的资产。万科2004年的财报

数据中,其合并报表货币资金为31.3亿,归属公司货币资金18.7亿,资产负债率60%(并表)。万科有较为充足的资金完成这次收购(18.6亿交易总价款),且其设置的分期支付计划也能有效缓解资

金压力。

二、收购设计

如上方图示,南都集团控股公司上海中桥将旗下上海南都股权的70%,苏州南都股权的49%和浙江南都股权的20%转让给万科旗下

三家子公司,股权转让总价款18.6亿元。万科设计了分期付款计划:签订协议生效10日内,万科支付40%交易价款(7.4亿);中桥将

上海南都、浙江南都对应股权完成转让手续后5日内,万科支付10%交易价款(1.85亿);签订协议一年内,万科支付30%交易价款(5.57亿);签订协议两年内,万科支付剩余的20%(3.71亿);

在公告中,万科还披露了此次收购设计的风险点防范方案:

上文提及浙江南都对外担保金额巨大。在交易合同中,中桥保证,

如浙江南都实际承担了该等担保责任,则该等事实发生之日起五个

工作日内,中桥将向浙江南都全额补偿;

对于标的公司股权转让时点也进行了约定,中桥如未能按时过户,

万科可随时节约并由中桥承担违约责任;

三、定价

万科在公告中言及,本次定价主要考虑公司净资产值、项目评估值,同时考虑标的公司的品牌价值和管理层、员工价值。

从上表看出,万科的收购价款高于标的公司的对应净资产,这是明

显的高溢价收购。而这样的高溢价,主要是源于万科对交易公司所

拥有的土地资源的价值评估。在公告中可以找到标的公司主要的土

地资源如下:从上表看出,万科的收购价款高于标的公司的对应净

资产,这是明显的高溢价收购。而这样的高溢价,主要是源于万科

对交易公司所拥有的土地资源的价值评估。在公告中可以找到标的

公司主要的土地资源如下:

经过收购,万科可以获得占地586万方的土地资源,这占万科2015

年获取土地资源的85%,占万科全集团土地储备的50%左右。经过

收购,万科可以获得占地586万方的土地资源,这占万科2015年获取土地资源的85%,占万科全集团土地储备的50%左右。

四、后续情况

万科逐渐从部分控股+参股南都,转向全面收购南都旗下的地产业务。2006年8月,万科与中桥签订第二份收购协议,以17.65亿的价款

收购浙江南都60%股权、上海南都30%股权、镇江润桥30%股权、

镇江润中30%股权、苏州南都21%股权。2007年3月,万科以

3.93亿的价款收购中桥持有的浙江南都20%的股权,至此,万科拥

有浙江南都(已更名为浙江万科南都房产集团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

留个坑,回头再补融绿收购案细节。35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一个混在商业地产圈内的金融人2 人赞同了该回答路劲收购顺驰

上实收购中新

华润收购华远

万科收购朝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