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

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
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

南美白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

南美白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EarlyMortality Syndrome(EMS)在泰国被定义为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Syndrome(APHNS),暂时翻译为“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长期位居世界南美白产量最高的亚太地区,持续受到大规模死亡疾病困扰。无论是大型水产公司,还是小型私人养殖户,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纵观过去十几年的对虾养殖病害历史,发光弧菌、白斑、黄头、桃拉等疾病对该区域的养殖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失。从某些方面上说,这些无可治愈的疾病摧毁了斑节对虾养殖产业,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兴起应运而生。而在近期,一种新的对虾疾病正在亚太地区蔓延。它就是所谓的“早期死亡综合征(EMS)”,也被定义为“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APHNS)”。该疾病早在2009年,在中国大陆地区被发现,随后越南(2010)和马来西亚(2011)相继报道了此疾病。2012年初,泰国的部分养殖场也发现了此疾病(Flegel, 2012)。Lightner D.V.等对早期死亡综合征的症状、病理和病因进行了精确的描述:这种突如其来的疾病造成斑节对虾(P. monodon)和南美白对虾(Litop. Vannamei)的大规模死亡(死亡率可高达100%)。一般在投苗20至30天后,疾病迅速扩散,死亡率显著上升。该疾病的表型症状包括:昏睡、厌食、生长缓慢、颜色苍白、软壳等等。将病虾解剖后发现,肝胰腺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褪色和坏死(Ligntner D.V., 2012)。造成该疾病的传染型病原尚未确定,然而,在病虾的解剖中发现了大量弧菌、少量线虫和微孢子虫(NACA-FAO, 2011)。在组织学检查中发现,该疾病似乎仅仅影响了肝胰腺(Ligntner D.V., 2012)。肝胰腺功能型障碍的病理可以概括为:1)肝胰腺E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力下降;

2)中央肝胰腺B、F、R细胞功能障碍;

3)肝胰腺小管上皮细胞大量脱落,细胞核增大;

4)大量血细胞聚集,并伴随着继发性细菌感染(如弧菌)。

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于2009年底在中国就已被发现(Panakorn,S., 2012),但当时这种情况往往被养殖户认为是苗种质量问题而并未引起重视。直至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的疾病问题才愈发突出。调查报告显示,5龄以上的池塘和盐度高于20ppt的近海区的病害情况尤为严重(Panakorn, S., 2012)。2011年上半年,海南、福建、广东和广西部分地区的死亡损失高达80%。

Prachumwat等于2012年初收集了泰国的尖竹汶省和罗勇省的EMS病虾样本,组织病理学分析后得出了与美国亚历山大大学疾病实验室相同的结论,由病变导致的肝胰腺小管上皮细胞退化和渐进功能障碍。已有的研究显示,这种类似的病变很有可能是有毒病因造成的,但对虾死亡的信息表明疾病的传播方式与传染性病原体有关。

马来西亚的南美白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在2010年中期曾有报道,主要疾病发生在彭亨州和柔佛州,当时还没有对该疾病命名。2010年,马来西亚约有7,0000吨的南美白对虾和斑节对虾产量,但FAO的2011年统计结果显示,总产量下降至4,0000吨。2012年5月,官方预计的2012年全年产量将不会超过3,0000吨。马来西亚对虾减产的根源就是早期死亡综合症(EMS),2011年,该疾病的区域危害程度已经超过了白斑综合症。但造成该疾病的病原和病因目前尚未确定,无法对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尽管如此,该疾病惊人的危害程度和蔓延速度不得不让马来西亚制定与邻国对虾进出口贸易的应急计划,尤其针对在亚太地区广泛养殖的南美白对虾。

2010年,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发现了该疾病,直到2011年3月,早期死亡综合症被确立并相继报道时,疾病问题已经泛滥(Mooney, 2012)。越南的田刚,坚江,槟知,朔庄,薄寮和金瓯等省份的总计9,8000公顷养殖面积受到该疾病的影响。2011年6月,斑节对虾

养殖业遭受空前的损失,其中茶荣省6200公顷养殖面积遭受毁灭性打击,死亡的对虾总数约为3.3亿尾,直接经济损失120亿越盾(合计约380万人民币);朔庄省2,0000公顷养殖面积受灾,经济损失1,5000亿越盾(约4.7亿人民币)(Mooney, 2012)。201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越南签定了“疾病传播控制协议(TCP)”,旨在控制早期死亡综合症的传播。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派遣专家前往越南协助调查和病害防治工作,越南政府也将号召对虾养殖户配合即将到来的专家进行调研工作。该协议于2012年4月开始实施,早期死亡综合症的预防工作将覆盖所有东南亚对虾养殖国家。

PS:南美白对虾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MNV)已被控制在印度尼西亚,所以,关于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在亚洲其他国家爆发的传闻可信度偏低(Senapin et al., 2011)。

参考文献:

1)Flegel, T.W.2012. Historic emergence, impact and currentstatus of shrimp pathogens in Asia. 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 110:166-173.

2)Lightner, D.V,Redman, RM, Pantoja, CR, Noble, BI, Tran, L. 2012. Early mortality syndrome affects shrimp inAsia. Global Aquaculture Advocate,January/February 2012:40.

3)Mooney, A.2012. An emerging shrimp disease inVietnam, microsporidiosis or liver disease?

4)NACA-FAO 2011. Quarterly Aquatic Animal Disease report (Asiaand Pacific Region), 2011/2, April-June 2011. NACA, Bangkok, Thailand.

5)Panakorn, S.2012. Opinion article: more on earlymortality syndrome in shrimp. AquaCulture Asia Pacific, Volume 8 No. 1: 8-10.

6)AnuparpPrachumwat,A., Thitamadee, S., Sriurairatana, S., Chuchird, N., Limsuwan, C. Jantratit, W.,Chaiyapechara, S., Flegel, T.W. 2012. Shotgun sequencing ofbacteria from AHPNS, a new shrimp disease threat for Thailand. Poster, National Institute for AquacultureBiotechnology, Mahidol University, Bangkok, Thailand

以前的大家只会发现虾的肝肿大,肝萎缩,究竟肝肿大,肝萎缩做造成肝什么病变,没人说,后果就是造成虾肝脏的纤维化,纤维化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虾的肝硬化。在大体形态上肝硬化会出现肝脏早期肿大、晚期明显缩小,质地变硬,外观呈棕黄色或灰褐色,表面有弥漫性大小不等的结节和塌陷区。大家可以从虾的肝胰腺上直接看到。

虾的肝硬化由可能是:

1.病毒感染

2.遗传

3.自身免疫低下

4.工业毒物或乱用药物

5.脂肪肝

6.水体藻类毒素、水质变化

肝硬化众所周知会引起肝功能损害,而肝功能损害会出现,活力降低,消瘦,甲壳变软,食欲不振,水肿,腹泻,肠道溃疡等…

目前大家所说有肠炎偷死病,我个人怀疑极有可能是虾的肝硬化引起原发性肠道溃疡。虾肠道短直,所以肠粘膜容易脱落,引起大家所说的肠炎,只是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肠道里,都以为是肠道引起的病,其实虾肠道的问题是极有可能是虾的肝脏引起的,至于牛哥为什么说叫你们用五毛钱的甘草去治

那些肠炎初起的虾,因为甘草有一定的保护肝脏的作用,还有解毒作用,还有增加免疫力的作用,所以肠炎初期使用应该有一定的效果!

当你没发现虾肝肿大,肝脏成红褐色这时应该虾的肝脏已经是肝硬化的前期了,而且你会发现虾的鳃盖也有一包肿起来的东西吗?这就叫作肝性水肿啦,这时如果虾还吃料,赶紧内服一些保肝护肝的中药+营养药+解毒药应该是可以治好或者减轻肝硬化的进度,如果等肝脏到了萎缩的阶段就基本只能叫车了!跳

跳死估计也是急性肝炎爆发,一跳就出现肝性昏迷,直接沉水,挂了.

关于对虾白斑综合症的研究进展与讨论

关于对虾白斑综合症的研究进展与讨论 摘要: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是对虾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能导致养殖的对虾大规模死亡。WSSV是含有囊膜的无包涵体杆状双链DNA病毒,属于线形病毒科(Nimaviridae),白斑病毒属(Whispovirus)。WSSV传染能力强,致死率高,且能感染多种虾、蟹。本文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研究现状做了详尽的报道,以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便利,并在最后用哲学的观点对其进行了相关讨论。关键词:对虾;病害;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检测;基因;蛋白质 1 对虾养殖及其病害 1.1 世界对虾养殖情况 由于全球对虾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且海洋中能捕捞的量逐年减少并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对虾养殖业便逐渐兴起。1982年,对虾养殖产量在世界虾类总产量中的比重不到5%,到2003年,已上升到37%。目前,虾类的消费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中国,消费量约占世界虾类产销量的75%,而主要对虾类生产国,包括海洋捕捞和人工养殖对虾却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少部分在西半球。1997年-1999 年养殖对虾的国际市场价格非常好,于是一个新的对虾养殖高潮突然掀起,越南和印度成为对虾主要出口国。2002年,中国养殖对虾产量超过泰国居世界第一。2004年全世界虾关产量达到607。9x104t,全球最大虾类生产国依次为中国、泰国、印尼、越南等,而西半球国家只有拉丁美洲厄瓜多尔居于主要产虾国的第十位,其次是墨西哥[1]。在此背景下,全球养殖对虾的面积激增,产量大幅度增加,给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巨额利润,使对虾养殖业得到更迅猛的发展。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为全球粮食安全、食物供给、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平衡、就业和扶贫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虾养殖起源于亚洲,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南美国家基于本国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对虾养殖业,特别是南美白对虾的人工养殖,目前亚洲总产量仍然位居世界对虾养殖产量的80%以上[2]。 1.2 我国对虾养殖业发展 我国对虾养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努力发展,目前我国对虾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在我国水产品出口市场上,对虾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国对虾养殖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起步发展期: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我国对虾养殖面积从几千公顷发展到近10万公顷,养殖对虾产量从几百吨增长到近20多万吨。其特点为养殖中国对虾为主,人工育苗商业化,饮料生产工业化,水产冷冻加工业开始起步,对虾养殖成为辽宁、山东、河北三省水产养殖发展的最大亮点。 (2)第二阶段为萧条期:从1993年-1997年,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暴发流行,全国对虾养殖产量从1992年的22万多吨,下降到1994年的5。5万吨。对虾养殖产量的急剧下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养虾养殖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很多对虾养殖企业因病害严重,又无法控制,纷纷转移养殖其他经济种类海洋生物或者放弃。 (3)第三阶段为恢复-快速发展期:由于经历了灾难性瘟疫,对虾的病害防治引起了人们的不断重视。从1998-2003年,历经多年的努力探索,政府和企业把对虾养殖业作为优势产

白斑综合症病毒研究的最新进展

Advances in Marine Sciences 海洋科学前沿, 2020, 7(2), 44-51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d116937109.html,/journal/am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d116937109.html,/10.12677/ams.2020.72007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Xuefei Li1, Yiwen Tao1, Huarong Guo1,2* 1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Genetics and Breeding, College of Marine Life Scienc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Institute of Evolution and Marine Biodiversity, College of Marine Life Science,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May 4th, 2020; accepted: May 20th, 2020; published: May 27th, 2020 Abstract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is one of the major viral pathogens which has greatly ham-per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of shrimps and crabs. Compared with other viruses, the WSSV genome is characterized with a huge size and relatively low homology. 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and prospected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 genome, me-chanism of virus-host interaction, detection, prophylaxis and control of the WSSV. This review will contribute to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SSV and it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Keywords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Genome, Interaction Mechanism, Shrimps, Crabs 白斑综合症病毒研究的最新进展 李雪飞1,陶奕文1,郭华荣1,2* 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山东青岛 收稿日期:2020年5月4日;录用日期:2020年5月20日;发布日期:2020年5月27日 摘要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是危害我国虾蟹类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通讯作者。

如何防制对虾白斑综合症

如何防制对虾白斑综合症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业部于2008 年12 月1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以第1125 号公告发布了修订后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对虾白斑综合症被列入一类动物疫病,说明对虾白斑综合症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程度。对虾白斑病是由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引发的一种急性、综合性病症的传染病,以甲壳上有明显白斑,肝胰脏肿大,来势快,感染率高,死亡快,危害性极大为特征。白斑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病目前已成为海、淡水养殖对虾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一旦发病可能出现对虾暴发性死亡,令人措手不及,严重的能导致整池绝产、全军覆没,给广大养殖者造成惨重损失。所以及早发现、积极治疗该病是养殖成败的关键。 1病原 对虾白斑综合症的病原为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主要有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日本对虾杆状病毒、系统性外胚层和中胚层杆状病毒及白斑杆状病毒等。病毒粒子为杆状,有一层囊膜和两层蛋白衣壳。包含双链DNA 。 2流行病学世界上所有的养殖对虾种类均是白斑病病毒的宿主。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短沟对虾、刀额对虾、南美白对虾、墨吉对虾和斑节对虾的糠虾期幼体到成虾等都能因感染而患病,甚至病重造成死亡。对虾白斑病病程急,短则2-3 天,长则1 周可使全池虾死亡,养殖对虾发生白斑病以前,虾塘内往往有少量脊尾白虾(水白虾) 巡边,然后死亡,我国从南到北都有这种现象发生。浙江地区中国对虾流行白斑病在每年5 月中旬至6 月上旬,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稍晚些。在发病高峰期来临之前,采取必要措施能有效降低发病率,对对虾早期白斑病的确切诊断至关重要。 病虾、死虾及被污染的水源和饲料为传染源。主要是水平传播,经口感染,病虾该病经口传染,健康虾摄食病虾,故一般大虾先死。即由于病虾把带毒的粪便排入水体中,污染了水体或饵料,健康的虾吞食后也被感染,或健康的虾吞食病虾、死虾后感染,或使用发病池塘排出的污水而感染,或池塘上空和水边鸟类、蛙类吃掉后感染未发病池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病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disease) 【病原】该病病原为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该 病是由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引发的一种综合性病症。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主要有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日本对虾杆状病毒、系统性外胚层和中胚层杆状病毒及白斑杆状病毒等。 【症状】病虾一般是停止摄食,行动迟钝,体弱,弹跳无力,漫游于水面或伏在池边、池底不动,很快死。病虾体色往往轻度变红或暗红或红棕色,部分虾体的体色也不会改变。发病初期可在头胸甲上见到针尖样大小白色斑点,数量不是很多,需注意观察才能见到。并且可见对虾肠胃还充满食物,头胸甲不易剥离。病情严重的虾体较软,白色斑点扩大甚至连成片状。有严重者全身都有白斑,有部分虾伴肌肉发白,肠胃也没有食物,空空的,用手挤压甚至能挤出黄色液体,头胸甲很容易剥离。病虾的肝胰脏肿大,颜色变淡且有糜烂现象,血凝时间长,甚至不凝。 【流行及危害】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病程急,一般虾池发病后2-3天,最多也不过7天可使全池虾死亡。病虾小者体长4厘米,大者7-8cm以上。该病主要是水平传播,经口感染,即由于病虾把带毒的粪便排入水体中,污染了水体或饵料。健康的虾吞食后感染,或健康的虾吞食病虾、死虾后感染,或使用发病池塘排出的污水而感染等。白斑病也常继发弧菌病,使病虾死亡更加迅速,死亡率也更大。发病前期水体理化因子变化较大,pH值在一天中的变化甚至超过0.5,水体的透明度较小,有机物的耗氧量较大。 【防治方法】预防措施:做好养殖池塘的清淤、消毒及培水;选择健康无病毒的虾池进 行放养;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水质及各种理化因子的变化,保持水体的相对稳定;投喂营养全面的颗粒饲料。

对虾白斑病的诊断和防治

一、对虾白斑病的诊断 1.不显症对虾白斑病病毒检测对不显症对虾是否携带白斑病病毒,目前已有几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酶联免疫法和核酸探针法已经在生产实践中应用,通过检测,能在发病前20-40天作出预报,指导生产者提前做好预防。 2。显症对虾白斑病的诊断头胸甲是否容易剥离,头胸甲上是否有白斑是判断白斑病的可靠体征。早期白斑病在头胸甲上可见到针尖样大小白色斑点,数量不多,不易观察到,此时对虾胃内还充满食物,头胸甲不易剥离。中晚期的白斑病白斑大且连成片,严重的全身甲壳都有白斑,胃内空空无食物,头胸甲很容易剥离这时用药已太迟。 因为白斑病病程急,短则2-3天,长则1周可使全池虾死亡,所以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早期白斑病的确切诊断至关重要。养殖对虾发生白斑病以前,虾塘内往往有少量脊尾白虾(水白虾)巡边,然后死亡,我国从南到北都有这种现象发生。浙江地区中国对虾流行白斑病在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稍晚些。如果发现塘内脊尾白虾死亡,时间又恰好在5-6月,即应警惕对虾是否传染上白斑病。 二、对虾白斑病的治疗和预防 1.对虾白斑病的治疗如果确定对虾白斑病尚属初发期,大多数对虾胃内充满食物,即可对症治疗。治疗白斑病

应以内服药为主,结合水体泼洒中草药制剂及水体消毒。消毒前先泼洒中草药制剂,目的是为了减少死亡。内服药由抗病毒药(大多为中草药制剂)、强抗菌药、保肝护胆药和维生素类药物组成处方。西药对付病毒病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无能为力,而中药可显神威。抗病毒中草药制剂种类不少,有病毒刹星、对虾抗毒净、对虾解毒散、对虾病毒净;非中草药抗病毒制剂有百毒净(成分利巴韦林);强抗菌药有虾病消、虾病宝、伟达康等;保肝护胆药有肝胃宝、虾肝宝。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维生素C应选用包囊型,非包囊型维C损耗大,疗效不确定。外用水体泼洒中草药制剂可选虾用泼洒剂。水体消毒可用碘制剂、海因类消毒剂。 2.对虾白斑病的预防白斑病的预防可选用上述一种中草药制剂和一种维生素制剂组成配伍内服,一般一周使用一次,中草药制剂可轮换使用。外用水体消毒按常规。 3.内服药使用方法药物添加到饲料中,最好在饲料厂生产过程中完成,养殖者也可以自己添加。药物添加到饲料中应混合均匀,不易散失。养殖者可将易溶组份按比例溶解于水,然后投入足量配合饲料吸干药水,拌和后倒入鱼油,再拌和后投喂。不溶于水的组份可用粘合剂粘结投喂。比较麻烦的是将药物添加到鲜饵中,可将药物粉剂与海藻粉混匀,然后粘附到鲜饵上投喂。 三、白斑瘸治疗效果分析

中国对虾白斑症病毒病的防治

中国对虾白斑症病毒病的防治 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号:2004336603 姓名:陈丽梅班级:2班 ㈠病原体白斑症病毒 (WSSV) 该病毒与我国台湾省的白斑杆状病毒(WSSV)和日本对虾杆状病毒 (RV-PJ)所描述的是同一类病毒,是一类具有囊膜,无包函体的杯状病毒C亚群。DNA型病毒。 ㈡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虾首先停止摄食,行动迟钝,弹跳无力,漫游水面或静卧水底,不久即死。病虾体色有时候轻度变红或暗淡退色,但有时候体色并不改变。典型的病虾在其甲壳的内面又直径数毫米的白点,白点有时变为淡黄色,在显微镜虾呈花朵状,外围较透明,花纹清楚,中部不透明,花纹不清,白点在头胸甲上特别清楚,肉眼可见。白点在酸中容易分解。但在有些地方的病虾白点不明显,甚至没有。病虾头胸甲与其下方的组织分离,容易剥下。血淋巴混浊。淋巴样器官和肝胰脏肿大,皮下组织,结缔组织,淋巴样器官,造学组织,肝胰脏,触角腺,腮,中肠,心脏,中枢神经等组织和器官均发生病变,这些组织受感染的细胞核肥大,核仁偏位,浓缩成电子密度很大的团块或破成数小块,分部在核边缘;有的核中核仁消失,各种胞器减少以至解体。核内有大量病毒粒子。严重者核膜破裂,病毒粒子再感染周围的细胞。在腹部肌肉纤维之间有时也出现病毒粒子。有的病虾在腮和触角腺中可看到血细胞变性坏死,包围成结节状结构,其大小为20~50μm,淋巴器官有血细胞浸润。

㈢流行情况 此病发生再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墨吉对虾和斑节对虾的糠虾期幼体到成虾,我国于1993年4月中旬首先发生在福建省,并很快就蔓延到广东,以后迅速沿海岸向北发展,一直到辽宁省,几乎遍布全国个养虾地区。一般虾池发病后2~3天,最多不足一周时间壳全池虾死亡。病虾小者体长4cm,大者7~8cm以上。从山东情况来看,1993年6月中旬日本对虾首先发病,随后是中国对虾。该病使全国养虾业受到严重打击,大部分地区的虾池绝产,1993年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86亿人民币,现在该病仍在全国流行,眼中影响养虾业的发展,最低发病水温18~20℃。该病也常继发弧菌病,使病虾死亡更加迅速,死亡率更高。其传播主要是水平传播,经口感染,即由病虾排除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与黄头病毒双重快速检测试纸条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与黄头病毒双重快速检测试纸条 摘要:双重检测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和黄头病毒(YHV)试纸条是建立于特定地对WSSV包膜蛋白VP28(W1和W30)和YHV核壳体蛋白p20(Y19和Y21)的使用单克隆抗体(MAbs)上。单克隆抗体W30和Y19与胶体金结合并喷到紧挨玻璃纤维垫的样品小室内。单克隆抗体W1和Y21羊抗鼠免疫球蛋白G(GAM)抗体被分别喷到硝化纤维膜条的位置指定W,Y和C。这些试纸条被干燥存储在一个塑料袋里并放置在塑料盒子中。取对虾的游泳足作为样本,来评估试纸条对WSSV和YHV的检测能力。将游泳足匀浆在100μl缓冲液中,并置于试纸条的样品小室中,顺着消化纤维膜条流动,并可以在15分钟内被观察到抗体蛋白复合物。样本中虾被WSSV和(或)YHV感染,病毒蛋白将会结合到胶体金单抗上。这些复合物会被在测试线W和(或)Y上的单抗俘获,造成外观可见的颜色带。任何未结合胶体金单抗的,就会通过W和Y线,被GAM抗体俘获,在C处形成条带。当样本不包含WSSV和YHV蛋白质或含量低于检测下限的病毒蛋白的测试,只能C处观测到条带。灵敏性测试与使用单一单抗斑点印迹试验相对比,500倍的敏感度低于对WSSV的1-step PCR和1000倍的敏感度低于对YHV的RT-PCR。尽管如此低灵敏度,双重检测试纸条在速度、简单的操作和在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或专业技能依然具有优势。而且此试纸条能同时检测WSSV和YHV的能力也节约了花销。 1.背景介绍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对虾黄头病病毒(YHV)是对虾商品化养殖中最常见的具有高传染性的病毒。这些病毒已经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尤其在泰国,过去十年里它们已经导致了10亿美元的损失(Flegel, 2006)。各种分子方法已经开发来用于这些病毒的诊断,包括对WSSV的PCR分析(Takahashi et al., 1996; Lo et al.,1996; Srisala et al., 2008);对YHV的RT-PCR分析(Wongteerasupaya et al.,1997; Cowley et al., 2004);对YHV的qRT-PCR分析(Dhar et al., 2001; Ma et al., 2008);对WSS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Jaroenram et al., 2009)和对YHV的RT-LAMP(Mekata et al., 2009))。这些方法中,PCR和qPCR由于其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已用于广泛用于检测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