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辨析题

马原辨析题
马原辨析题

辨析题:对命题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1.唯心主义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答案要点: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2.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答案要点:这是错误的观点。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他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答案要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但比普遍性丰富,不能完全进入普遍性之中。

整体和部分则是反映事物的包含和组合的关系。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是部分的总和;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

可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从不同方面反映事物不同关系的两对范畴,不能把两者等同。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评析上述观点。

答案要点: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并贯穿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统一,不可分割,二者的辩证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上述观点指出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相互联系、包含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

又统一,相反相成,不可分割。但这些辩证思想是朴素的、零散的,并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5.真理是客观实在,谬误是主观幻想。

答案要点: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内容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即社会实践是客观的,但真理属于认识范畴,其形式则是主观的,所以不是客观实在。谬误是错误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但谬误也有客观的来源,并不全是主观幻想。

6、“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历史是人的有意义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研究思想史对于深入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7、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不反映经济基础的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原理回答问题。

1、运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的原理,说明发展先进文化

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性。

答案要点: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表现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先进文化是对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先进文化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快

速发展;先进文化能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全民族素质;先进文化能够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

2、用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1)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有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摘自孔德《实证哲学》)

(2)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3)每一种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既然一件事实只有当它被人想起时才是一件历史的事实,问什么是历史的事实和什么是非历史的事实这个问题就毫无意义了。一件非历史的事实是一件没有被思想过的事实,而且是不存在的,而谁也没有遇见过一件不存在的事实。(摘自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请回答:

材料1和材料2这两段话所表明的基本思想倾向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材料3与材料1、2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材料2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思想?

答案要点:

材料1、2所表现的共同思想倾向都认为人类历史有其客观的规律,这种规

律是可以为人们认识的。人类历史是不断进步和前进的历史,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可能的。它们的不同点在于,材料1的作者孔德看到了历史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类进步是可能的,但他把这种进步过程,把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作是严格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的,而看不到人作为历史主体所应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们不仅可以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发挥能动作用。

材料3的基本思想倾向是通过否定历史事实的客观性而否定历史有其客观

规律,所以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不可能的。在克罗齐看来,历史都是当代人按照当代人的兴趣和目的而编撰的历史,是一种主观的东西。这是他与前二者的主要分歧所在。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方面,历史的规律是客观的,历史发展的过程有其固

定的秩序,人们即使认识到这些规律,也不能改变它。另一方面,人在历史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从而利用规律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这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自觉活动能动性的唯物辩证的理解。

如何实现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事物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即克服与保留的统一、非连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坚持辨证否定观就是要反对形而上学,用科学分析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

要超越自我,首先就要在学习、反思中不断认识自我,这样你才知道你想在哪些方面改变自己,你越全面地认识自己,越无条件地接纳自己,你在超越自己的过程中,对可能失败的担心和恐惧也就会越少。我们都在探讨如何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我,你就要鼓起勇气来接受一些你自己不欣赏的部分。不过我们做自我分析时大都停留在意识层面上,我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美化了自己,而妨碍了对自我的探索。

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认识自我与超越自我。一个人只有充分认识自我的兴趣、爱好、才能、特长以及自己所处的环境特点等,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与特长,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从而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要认识自我,就必须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就必须正确地对待名利、个人得失,必须有明确的奋斗方向、执著的追求与坚忍的意志。如果是理想问题,请铭记周总理当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生理想;如果是毅力问题,请铭记“故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古训;如果是品性问题,请铭记“品性蕴涵力量”“性格决定成败”的良言;如果是功利问题,请铭记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名言,而当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请学会用屈原的“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的名言来激励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认识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有利于个人的进步,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才能做一个物质的开拓者,精神的富有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