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礼仪教案

国学礼仪教案
国学礼仪教案

国学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绝大多数人承认并不懂国学,也不能给国学一个定义,似乎印象中的国学就是四书五经。

国学究竟是什么?是不是仅仅就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呢?百度百科中对国学的解释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其实是一个国家学术文化的简称,也可以是一个国家一切学问的简称。国学不仅为中国独有,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有。”云南传统蒙学研究会会长郑千山认为,所谓中国国学,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文明的简称,涵盖了神州大地三江五岳的人文与生活经验。

学国学不可急功近利

在国学热的同时,随之兴起的还有各种教育基地、讲座、交流会以及不同版本的国学教材。不少家长急于求成,欲让孩子在几岁之前读完多少经典国学,并选择最难的经典让孩子朗诵,以此开发孩子的智力。对此,有网友说,“国学热”可喜,但是对国学的盲目狂热却是绝对不可取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糟粕也有不少,国学一定要学,但不能跟风。

很多家长都看重国学对自己孩子品格的教育,但一涉及到具体问题,往往从实用主义出发,把上国学班等同于上音乐、舞蹈特长培训班了。也有个别家长抱着与人攀比的心态,看到别人的孩子都上国学班了,自己的孩子说什么也不能落后。其实,这远远不够。亲子教育专家陈禾教授认为,国学是人生修养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需要随着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积累,慢慢体会其中的意义,这就意味着:国学教育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而且,父母在送孩子去读国学经典后,自己也应当好好体会经典的意思。在这里我们不一定要求孩子全懂,而重在培养兴趣,重在阅读名著过程本身,通过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国学素养。

第一课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3、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

4、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本学期的国学课,我们主要以《弟子规》为载体,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经典中学习为人处世的根本准则。

二、《弟子规》简介

1、《弟子规》是一部怎样的经典著作?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它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阐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它是一部启蒙养正,净化人们心灵的著作。古代人将它作为儿童的启蒙必读书之一。

《弟子规》是一部值得细细咀嚼的经典著作,从今天起,让我们一同与古人对话,一同回望那段尘封已久的美好岁月。

三、导入

播放《跪羊图》视频。学生静静地沉浸在“善”的音乐中,眼前出现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四、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古圣先贤孝为宗,万善之门孝为基。孝是我们的立身之根本。那么,我们现在就请出《弟子规》,朗读《入则孝》部分,感受孝的博大魅力。

2、经典讲解:

(1)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呼唤应要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回应。

父母有事交待要立刻去做,不可推拖敷衍或偷懒卸责。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世的道理是为我们好,应恭敬的聆听。我们做错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顺从接受,不可顶嘴强辩,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3、播放中华弟子规动画片第一集

4、真实演练

情境一:假如你在看电视,妈妈让你下楼吃饭,你的表现如何?

明确:当父母亲叫我们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拖拖拉拉的现象,甚至对父母不理睬,回答“干嘛、做什么、很烦耶”这些字眼,虽然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但这样非常不礼貌,相信许许多多的同学都碰到过。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父母亲叫我们的时候要马上向前说:“妈妈(爸爸),请问您有什么事?”当父母亲交代完后要说:“是的,我马上去做。不可以拖拉或偷懒。事情做完后再问一次:“请问还有事吗?”

五、引导发问:

(1)想一想从出生到现在是谁一直在关心你、照顾你?

(2)说说看,现在我们年纪还小,要如何做才能报答父母?

(3)回去想想看,父母都为你们做了那些免费的事呢?

2.给小朋友的话:

想一想你是不是也曾向父母要求过,写完功课要看电视、打电动、玩计算机,过生日要买玩具,考试100分要礼物、奖品……,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免费的,有时为了鼓励我们还送我们很多礼物,带我们去玩。看看父母的用心,为了让你们学好做人处事的道理,还不怕辛苦的带你们来孔庙上弟子规,所以你们更应该无条件的以「好表现」来回报父母,才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入则孝》,直至成诵。

2、收集整理有关“孝”的故事。

第二课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入则孝》,请大家请出《弟子规》。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一生领读,集体齐读《入则孝》

2、经典译义

(1)冬则温夏则凊

包含一个典故,哪位同学能为我们讲故事?

明确:黄香九岁的时候,冬天时会在父亲睡觉前,先帮父亲将床铺温热再请父亲去休息;夏天时会先将草席搧凉,再请父亲躺下。那同学们可以想想我们可以给父母做些什么事情呢?

(2)晨则省昏则定

明确:早上起床的时候要先向父母问早,傍晚回家的时候要向父母报告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让父母安心。

真实演练:当父母叫你起床,你是否会发脾气,对父母大呼小叫?假期后返校,出门时东西是不是不整理,到学校还要叫父母送东西过来?

引导:早上起床除了要向父母问好外,还要自己起来,把东西打点好,衣服穿好,书包收好,如果能帮忙父母准备早餐就更好了。

(3)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明确:出门时要告诉父母我们要去哪里,若临时有事,父母亲又刚好不在,可以打手机或留纸条。回家的时候要先问候父母亲,或告诉父母“我回来了”。生活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大人的事业是工作,学生的工作是学业,所以平常要认真,不要让成绩一落千丈,害父母担心。

四、观看动画片

五、布置作业

回家践行“父母呼——业无变”,切切实实行孝道,为父母倒水,夹菜,洗衣服等。

第三课

一、导入

《弟子规》中包含处事之道,非常浅显易懂。现在就请大家请出《弟子规》。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虽然是小事也不可以任性而为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意妄为让父母担心,不止是不孝的行为,更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

引导:班级存在一些不协调的音调:以作弄别人为乐,喜欢趁同学坐下不注意时将他的椅子拉开,害同学跌坐在地下。这样的行为有损于中学生的道德规范。

(2)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别人的物品虽小,也不可以私自藏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会很伤父母的心。

引导:有些同学不经过他人允许,擅自拿取他人的课本、

橡皮等等,这种现象在一些班级存在,但这种行为是相当可耻的,违背于仁义道德。就算是一块钱或一颗糖果,这样小的东西也不可随意拿取,不然就是小偷的行为。

(3)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父母亲所喜欢的东西,我们要尽力准备,父母亲讨厌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孔夫子曾说过:“人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所以对父母亲我们要尽力侍奉。

引导:父母都知道大家喜欢吃什么,喜欢做什么,竭尽全力地知不知道父母亲喜欢吃些什么?做些什么事

(4)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当我们的身体受伤或生病时,父母会担忧,常挂念儿女的健康,不时的提醒儿女,出门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天气凉了要注意添加衣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照顾自己的身体,不要让父母亲担忧。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的血肉都是父母亲给予的,所以要更要好好爱惜。若是我们的品德有了污点,会让父母蒙羞。我们平常在学校里,或是各种团体中,如果和别人起冲突,违反团体的规定,像对老师不礼貌,和别人打架,破坏公物,或是偷窃东西,流连网咖,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难过。

引导:常常有同学觉得父母亲太唠叨,这都是因为大家没有把自己的本份做好,如果同学都能把自己照顾好,父母亲又何须挂念呢?所以要先反省自己。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四)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亲爱护我们,我们孝顺也是理所当然的,若是父母亲不喜欢我们,但是我们还能够孝顺,就更难能可贵了,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贤人。

引导:“孝”活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无论父母疼爱或责骂我们,都是爱的一种表现,所以用爱回馈他们。

三、观看动画片

四、结语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我们在处世为人时,要多想一下,多走一步,积累善良的本性,善待自己的父母和家人、朋友,相信日积月累的力量是

无限的。

五、布置作业

课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弟子规》的感受

第四课

一、导入

1、朗读《弟子规》“入则孝”部分。

二、经典释疑

(1)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父母亲改正。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起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怡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就要等到父母亲高兴时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遭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2)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疾”是疾病,“尝”是用舌头品尝。在古时候,治病下药都是用煎煮的汤剂,所以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煎好了汤药,作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看,是否太凉或太热?这样父母既不会烫到,也能发挥药性,让父母病情好转。

引导:我们小时候生病的时候,父母半夜不晓得要起来看我们几次,看我们有没有踢被子,摸摸看我们的额头,看我们有没有发烧。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应该不分白天或夜晚,都应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

(3)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父母过世后,子女常常悲伤哭泣,“咽”是指伤心到哭不出声音来。古礼中规定父母过世后要守丧三年。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守丧期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呜咽起来。孔子的学生宰我曾问老师说:“为父母守丧三年是不是太久了?”孔子回答:“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因此为父母守丧三年,是天下通行的丧期。”

(5)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恭敬。

四、总结

“跪羊图中有句歌词:“莫到忏悔时,未能报答父母恩。”也许大家的年纪还小,不能切实地领悟,但请不要“失去后才懂得去珍惜”。古人的孝心感染着一代代炎黄子孙,也感染着我们这群追求梦想的人。活好当下,用爱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吧。

五、布置作业

1、观看《让世界充满爱父母篇》,写一写你的感想。

第五课

一、导入

1、朗读《出则弟》

二、经文导读及讲解

(1)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做兄姊的要友爱弟妹,弟妹则要恭敬兄姊,因为兄姊年龄较长经验丰富,比较懂得照顾弟妹,做弟妹的要尊重兄姐的指导与安排,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父母内心就会感到宽心安慰,孝道就在其中了。

(2)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兄弟姊妹之间,常常会因为财物分配不均而生怨恨,如果彼此能将财物看轻,那么手足之间

将会减少很多冲突,自然能和睦相处。兄弟之间言语要谨慎,互相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实为祸福之门。

引导:兄弟姊妹最常吵架的原因就是玩具、食物及钱财,若大家能学会如何与人分享,甚至将财物看轻,那就不会有争执。

四、观看动画片

引导:也许你们都是独生子女,但肯定有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哥哥姐姐,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真心面对,学会分享,学会付出,当你付出的同时,你肯定能收获爱与关怀,所以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耿耿于怀。我们初一(4)班的35位同学,都是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我们的兄弟姐妹?

五、总结

孔融七岁让梨,留下了一段美丽的佳话。我们在生活中也要与兄弟姐妹好好相处,用一颗宽容的心与对方交往。人生的旅途磕磕绊绊是难免的,希望大家学习水的精神,水利万物而不争,学习“上善若水”的真谛。

六、布置作业

1、小组同学分享与兄弟相处的故事。

2、背诵《出则弟》。

第六课

一、导入

朗读《出则弟》

二、整体感知

(1)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不论吃东西或坐下、走路时,都应该长幼有序,要尊敬长者一切以长者为优先。

引导1:如何用餐

和长辈同桌用餐时,要等长辈开动了之后,我们才可以挟菜,不要因为肚子饿,或是因为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先吃了起来。有一些同学吃饭时会拿着筷子在菜里面翻来翻去挑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这样是很没礼貌也不卫生。当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把主位让给长辈坐,主位就是正对门的位置。

引导2:如何坐车

坐车时,也要有秩序,排队要排好,不能争先恐后,上了车后要先往后走,把位子让出来,不要一上车就挑前面的位子坐,这样会造成别人的不方便,因为假如后来上车的是老人家、行动不便的人或孕妇,让他们在摇摇晃晃的车上走到后面坐就十分的危险。

提问:同学们,你们上小学时都是自己走在前面,父母亲或爷爷奶奶在后面帮你们背书包吗?

引导:要学会独立,不能过于依赖父母,要学会感恩,学会尊重他人。

(2)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

长辈在叫人的时候,我们要立刻去替长辈找人。如果长辈要找的人不在,就要先到长辈面前,问问看有什么事情,自己能否帮忙处理。有时候,当父母亲要找哥哥姐姐做事,但哥哥姐姐不在的时候,这时我们要代替哥哥姐姐去帮忙,不要觉得这不关我的事情。

背景介绍:古时候的房子都很大,很多亲戚会住在一起,所以当有客人来要找人的时候,没有办法直接到你们家的房子里,所以就需要招呼客人,帮长辈找人。

提问:如果今天有长辈来,你们刚好在在看电视,就在座位上大喊:“妈,有人来了!”这样的行为在你们身上有上演过吗?

引导:对长辈怀有恭敬心是非常重要的。

四、观看动画片

五、、总结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如何与长辈兄长相处,如何规范日常生活中的坐立行走,是一门大的学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在饮食、坐走、叫人等方面所要遵从的礼仪规范,希望同学们对照着自己的言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成为一名贤能之人。

六、布置作业

1、复习《入则孝》

2、对照《弟子规》,看看你做到了哪几条。

第七课

一、导入

请出弟子规,朗读《出则弟》。

二、整体感知

(1)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那是不礼貌的行为。使用正确的称谓可以培养晚辈对长辈的恭敬心。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示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见”是一个通假字,通“现”,是“表现”的意思。在长辈面前特别表现自己,这是不礼貌的。

(2)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向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到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这里的“疾”表示是快步走,“趋”表示小步走,“揖”是很恭敬地问候。

引导:当我们在忙碌中,长辈刚好来了,这时我们应当要放下手边的事情,先向长辈问好,要有恭敬之心。在校园中遇到师长时,要行鞠躬礼表示尊重,而不是假装没看见。

(3)骑下马乘下車过犹待百步余

古代的交通工具以骑马、乘马车、牛车居多,所以在路上遇到长辈,就应下车,向长辈打招呼,让长辈先过去,等待长辈大约离去距离我们百步之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引导:现代与古代交通工具的不同,所以应对之礼就有所不同。在现代,如果车子正在高速行驶,我们突然间看到长辈就摇下车窗来向他招呼,或是将车子紧急停下,这样都是很危险的。我们要懂得对长者礼让,帮他开门,等他坐好后再轻轻的把门关上,下车时,做晚辈的一定要先去开门,让他很安全的下来。

四、观看动画片

五、总结

如何称呼尊长,面对尊长时要有怎样的态度,遇到尊长时我们又要做到哪些礼节,《弟子规》中已经写得非常清楚,但是大家闭上眼,问一问自己,上面的几条你们做到了吗?如果做到了,老师为大家鼓掌,再接再厉,如果没有做到,那么从今天起,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吧,请相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六、布置作业

1、观察校园中同学遇到尊长时的表现。

2、写一写你的感受和体会。

一、导入

请出《弟子规》

二、整体感知

(1)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长辈在我们的身边时,不可贸然坐下,要注意长辈的动静,等长辈坐下或长辈叫我们坐后我们再坐下。

(2)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在长辈之前,不可太放肆而大呼小叫,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

引导:我们在公交车等公共场所时,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讲手机很大声,完全不理会旁人,这样会干扰到四周的人,

(3)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有事要告诉长辈时,要快速走到长辈面前,离开时要缓慢些才合乎礼节。常礼举要中也提到“向师长质疑问难,必起立”。长辈与我们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长辈,不可左右飘浮,这样就显得轻浮无礼。

(2)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对待叔伯等与父亲年龄相仿的长辈,要如同对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堂表兄弟,要如同对待自己亲兄弟一样友爱。广义来说:对一切年纪与父亲相当的长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一切年龄稍长于我的人,要以对亲兄长一般对待。

四、观看动画片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与长辈沟通时要注意的礼节,语句十分简单易懂,希望你们能按照上面写的每一条,对照着做。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日复一日的积累。大圣先师孔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于长辈或年龄相仿的同辈,我们应该怀有一颗大爱,让它散发出无穷的光芒。

六、布置作业

1、给长辈行鞠躬礼,告诉他们:“我爱你们”。

2、采访爷爷奶奶等长辈,听他们讲过去的岁月。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入则孝》和《出则弟》,相信大家对

《弟子规》都有了全新的理解。《谨》这部分为我们讲述了日常生活中所要遵循的礼节,现在请出《弟子规》,朗读《谨》。

二、经文导读和讲解

(1)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要早起,要晚睡。这里的“晚睡”不是通宵达旦,而是针对疏懒无事,一入夜便想睡的人而言。希望他们能珍惜光阴,学习有用的学问。因为人生的岁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所以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正所谓“寸金难买寸光阴”。

引导:《曾文正公嘉言集》说“要看一个家庭会不会兴盛,就看他的子弟是不是晚起?”所以,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规划人生,及早立定志向,而不是得过且过。

(2)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我们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刷牙、漱口。解完大小便后,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究卫生的好孩子。“盥”指用两手取水洗脸,这个字的造型就像是两只手,从器皿中水。“溺”指的是小便。“辄”通“则”。

(3)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钮扣结整齐,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也才不会踩到鞋带跌倒发生危险。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绉弄脏了。

引导:重视自己的服装仪容别人才会尊重你,若是奇装异服会让别人觉得你很轻慢,所以公众人物对大家的影响很深,如果他们穿着很随便很暴露,就会带动社会的不良风气。

有时候在匆忙中很容易忽略自己的穿著,就会有尴尬的情形发生,像扣子忘记扣,拉炼忘记拉。

四、观看动画片

五、总结

我们每天离不开衣、食、住、行、学习,如何做到规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弟子规》为我们解答了心中的疑问,好好享受与古人的对话吧。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谨》((朝起早——致污秽)

2、对照自己的言行举止,看看哪一条要加强。

(1)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穿衣服重在整洁不在华丽或名牌,要依照自己的身分、地位、年龄来穿着。并要依自己的经

济负担能力,选择合适的服饰。

(2)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现今社会富裕,吃得非常丰盛,我们不要挑剔食物的好坏。饮食的分量,大约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不要过量。“贵”是着重的意思,“上”是指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循分”是遵循自己的地位,“下”是一般的平民百姓,“称家”是与自己的家庭地位条件相称。“拣择”就是挑食的意思,“过则”是过量的意思。

引导:现在同学看到其他人有名牌衣服、球鞋、手机,心里就会很羡慕,吵着要父母买给他,有些人为了追求物质的享受甚至不惜去偷或去抢,所以当我们想要ㄧ样东西之前要先想想,我们是真的需要,还是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

(3)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饮酒乃是为了促进血液循环,并不是饮酒作乐。年轻人血气方刚,酒后丑态毕露,所以不要养成饮酒的习惯。走路时仪态要从容不迫,就是要稳重不慌张、横冲直撞。即站得端正,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弯腰驼背,这样能显现出朝气蓬勃的气象,更有益身体健康。问侯他人,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千万不能敷衍了事。祭祀行礼或对他人行礼,都要从内心发出恭敬,旁人可从你的行为(腰有没有弯、速度的快慢、说话的声调)看出,所以正确的姿势可以培养恭敬心。

引导:同学喜欢在学校教室、走廊或路边奔跑追逐,经常险象环生。自我训练从容不迫的走路,是一种安定身心的好方法。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各种姿势都要端正,除了是一种礼貎,也会让自己保持良好的体态与健康。

三、观看动画片

四、总结

日常生活中的穿衣、饮食、坐立行走都是有规可循的,希望你能按照上述的句子,一条条对照着去做。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谨》。

2、与同学分享交流体会。

一、导入

朗读《谨》。

二、经典解读

(1)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勿”是“不可以”;“践”是“践踏”;“阈”指门坎;“髀”是指大腿骨;“棱”是指物体的棱角,如桌角。“践阈”是进门时踩在门坎上;“跛倚”是一只脚斜站着,“箕踞”是坐着时两脚张开得像畚箕;“摇髀”是翘脚抖腿摇臀,显得轻浮不庄重。转角处要慢慢走,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

引导:现在的房子已经很少有门坎,不过有些寺庙或旧房子仍有,所以下次记得要跨过门坎,不可踩在上面再跳下。另外很多人喜欢用一只脚站立,一只脚斜放着,这样身体肯定会歪一边。或是有人喜欢身体斜靠在墙壁上与人讲话,这样的姿势都是不雅,而且非常不礼貌。随时都要注意自己的姿势与行为,不能因为舒服就随意摆放自己的肢体,妨碍观瞻。现在虽然不常用门帘,但我们使用纱窗、门、窗户也是相同的道理,如有人正在睡觉或在图书馆看书,不要因为自己的声响而吵到别人。

(2)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还是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或转变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

(3)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当东西轻时会比较大意,所以要谨慎一些;在没有人的地方也要好像有人在一样,不要太过随便。当我们遇到事情时,不要看轻自己的能耐,还没做就先举白旗,但是也不能马马虎虎随便应付,还是要认真的做好每一个细节。

(4)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拿着空的用具,就像拿着盛满东西的用具一样,小心翼翼;走进空房间,也要像主人在家那样谨慎,不要乱走乱动。

引导:到别人家不可随便跑到别人房间,乱动别人的东西,这样会让人误会,如果主人的钱不见了,大家都会误会是你拿的。

三、观看动画片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希望同学们能将每一条和自己的言行相对照,看你做到了没有。

五、布置作业

背诵《谨》

一、导入

朗读《谨》

二、经典解读,整体感知

(1)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斗闹场”是指容易发生冲突的场所。“邪”是不正,“僻”是怪僻,邪恶不正当,不合正道的事情,我们不要去问。

(2)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进别人家门之前,要先问一问有没有人在家。进客厅之前,要提高说话的声音,让屋子里的人知道有人进来了。

当房子或房间里的人问道:“是谁呀?”,我们如果回答:“是我”可能很多时候,对方无法判断你是谁。我们应当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才不会让人混淆,浪费时间。

(3)借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

引导:

学习礼节很重要,如果从小不学好,就算以后可以拿到很高的学历,你的人生还是困难重重,会遇到很多挫折。

所以孔老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你不学习礼节,你就没法子在社会上立足。

三、观看动画片

四、总结

到他人家里做客,向别人借用物品,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希望大家都能见贤思齐,养成良好的礼节规范。

五、布置作业

1、仔细观察你身边的同学,看看他们的礼节是否到位,如果没有,要善意的提醒他们。

2、背诵《谨》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大板块,现在就一起跟随《弟子规》,感受“信”的内涵吧。

二、经典解读

(1)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到时做不到,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3)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讲话时口齿清晰,咬字要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语意不清。

(4)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已莫闲管

遇到有人在说三道四,听听就算了,要用智慧判断,不要轻易受别人影响。与自己无关的事不要去干涉,以免介入别人不必要的是非。

三、观看动画片

四、总结

信是立国之本,也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必须要做到的基本礼仪。无论是做人做事,希望同学们都能以“信”严格要求自己。

五、布置作业

1、查阅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故事。

2、背诵《信》

弟子规解释

一、总叙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二、入则孝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

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

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

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

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

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三、出则悌

17、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释】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18、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解释】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19、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解释】饮食用餐,就坐行走;长者优先,幼者在后;

20、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解释】长辈呼唤别人,应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前去转告;

21、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

【解释】称呼尊者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尊长面前,谦虚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22、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解释】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长辈没有说话时,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23、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解释】骑马或乘车,遇见长辈,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

24、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解释】长辈站立时,晚辈不可先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25、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解释】在尊长面前说话,要低声细气;声音太低而听不清楚,也不合适;

26、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解释】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稍慢一些才合礼节;长辈问话时,应当注视聆听,不可以东张西望;

27、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解释】对待别人的父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别人的兄长,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四、谨

28、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解释】早上要比长辈起的早,晚上要比长辈睡的晚;人生易老,珍惜时光;

29、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解释】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后,马上洗手;

30、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解释】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31、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解释】放置衣服时,要有固定的位置;衣物不要乱放,避免造成脏乱;

32、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解释】服装贵在整洁,不在华丽;穿着上要根据自己的身份,与家庭的情况相称;

33、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解释】对待饮食,不要挑食偏食;饮食适量,不要过少过量;

34、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解释】少年未成,不可饮酒;酒醉之态,最为丑陋;

35、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解释】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36、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解释】进门时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抖动;

37、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解释】进入房间时,揭帘子、开关门的动作轻缓,不要发出声响;在室内行走,宽处转弯,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

38、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解释】拿着空的器具,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39、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解释】做事不要慌慌张张,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惧困难,不可草率行事。

40、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解释】打斗、赌博、色情等不良场所,绝对不要接近;对邪恶的事情,不要好奇过问;

41、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解释】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里的人知道有人来了;

42、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解释】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让人无法分辨是谁;

43、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解释】借用别人的物品,要明着向人请求、征得同意;没有征得同意,擅自取用是偷窃行为;

44、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解释】借人物品,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不难;

五、信

45、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解释】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不可使用;

46、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国学第3课-汉服与中华传统礼仪上课讲义

汉服与中华传统礼仪 一、衣冠上國今猶在——漢服簡介 何谓华夏 ◆有服饰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是谓“夏”,华夏就是指我们这个服饰盛美、礼仪优雅高尚 的民族。华夏民族(汉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通常用华夏和中华指代中国文明。◆《易经·系辞》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也就是说,早在黄帝时代, 古老华夏的服饰就已经相当有规模了。而且服饰形制取诸乾坤天地,意义就更不寻常。到了周代,尽管现代意义上的汉族还没形成,但华夏文明已经郁郁葱葱。 何谓汉服 ◆汉服是汉民族的民族服装。虽然汉服在各朝各代有所不同,但是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 格(交领右衽)是一样的,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汉服传承了数千年岁月,伴随着华夏文明一同辉煌。 ◆周时的服制规矩深深影响了后来三千多年的服装理念,从此后无论服装如何千变万化,关键 的要素始终都保持不变。那就是:交领右衽、无扣结缨、褒衣大袖。 汉服特点 ◆交领右衽 左领压右领是有对别人的尊重,体现了我华夏泱泱大国是礼仪之邦的含义。 ◆无扣结缨 ◆不用扣子,两根细细的带子,一左一右在腋下“结缨” 汉服制式 ◆上衣下裳制 “上衣下裳”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制。后来因为方便的需要,衣裳慢慢连成一体。 然而后世男子的最高级别礼服一直是衣裳制的;一体式的大多是常服。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礼是相当严肃的一件事,自然穿最高级别的礼服。 周制昏服 ◆上衣下裳的服制并不都是隆重的礼服,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就是女子的常 服——襦裙。襦裙模式一直保留到近代。大概因为人类社会中美的主要承担者都是女性的缘故,上襦下裙才利于搭配组合。 ◆普通中腰襦裙——盛唐以后,裙腰才慢慢降低。下图是《大宋提刑官》里英姑穿 的宋代襦裙剧照。这部古装剧的服饰还是很严谨的。不但头上没有插扇子、筷子、鸡毛掸子,而且也不是单纯追求视觉华丽,它比较忠实地还原了宋代服饰崇尚简朴清淡的风格。 钗钿礼衣——(左图)唐代盛装。汉服传统中女子的礼服一般是深衣,寓意女子德贵专一。但唐代比较例外,襦裙大发展的唐代,襦裙制的钗钿礼衣是很隆重的礼服了。钗钿礼衣是很多层的礼服,后来日本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日本皇室的专用礼服“和服十二单”。 ◆上下连裳 ◆上下连裳,就是分别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后再缝缀在一起,最后衣服还是一体的 样式。 ◆上下连裳最典型的是深衣。因为它上下相连,“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部编版小学语文国学礼仪《弟子规》教案集

《弟子规》国学教育课堂教案设计 国学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绝大多数人承认并不懂国学,也不能给国学一个定义,似乎印象中的国学就是四书五经。 国学究竟是什么?是不是仅仅就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呢?百度 百科中对国学的解释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其实是一个国家学术文化的简称,也可以是一个国家一切学问的简称。国学不仅为中国独有,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有。”云南传统蒙学研究会会长郑千山认为,所谓中国国学,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文明的简称,涵盖了神州大地三江五岳的人文与生活经验。 学国学不可急功近利 在国学热的同时,随之兴起的还有各种教育基地、讲座、交流会以及不同版本的国学教材。不少家长急于求成,欲让孩子在几岁之前读完多少经典国学,并选择最难的经典让孩子朗诵,以此开发孩子的智力。对此,有网友说,“国学热”可喜,但是对国学的盲目狂热却是绝对不可取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糟粕也有不少,国学一定要学,但不能跟风。 很多家长都看重国学对自己孩子品格的教育,但一涉及到具体问题,往往从实用主义出发,把上国学班等同于上音乐、舞蹈特长培训班了。也有个别家长抱着与人攀比的心态,看到别人的孩子都上国学班了,自己的孩子说什么也不能落后。其实,这远远不够。亲子教育

专家陈禾教授认为,国学是人生修养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需要随着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积累,慢慢体会其中的意义,这就意味着:国学教育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而且,父母在送孩子去读国学经典后,自己也应当好好体会经典的意思。在这里我们不一定要求孩子全懂,而重在培养兴趣,重在阅读名著过程本身,通过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国学素养。 第一课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3、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 4、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本学期的国学课,我们主要以《弟子规》为载体,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经典中学习为人处世的根本准则。 二、《弟子规》简介 1、《弟子规》是一部怎样的经典著作?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它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阐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它是一部启蒙养正,净化人们心灵的著作。古代人将它作为儿童的启蒙必读书之一。 《弟子规》是一部值得细细咀嚼的经典著作,从今天起,让我们一

国学礼仪与个人修养

《国学礼仪与个人修养》 主讲:高荣 《课程对象》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希望提升个人修养与交际水平的各界 《授课方式》:讲授+案例+分享+演练 《课程收益》 1. 了解礼的产生、发展、特点以及相关的礼乐、礼服、礼器等基础知识; 2. 了解国学中的礼仪之道; 3. 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4. 掌握说话艺术与交谈技巧; 5. 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交礼仪。 课程背景: 文化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绝不逊于经济、政治、军事的力量;缺少强势文化的跟进,耀眼一时的物质文明走不了更远。在“孔子学院”之外,中国需要更多代表中华文化的“中国符号”走向世界。 欢迎走进温爽老师的《国学礼仪与个人修养培训》课程,共同感悟国学文化的内涵! 课程大纲: 第一讲:解读“礼仪之邦”的礼乐文化 1. 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创造 2. 礼的核心——敬 3. 乐的核心——和 4. 传统礼仪与人文奥运——礼乐背后蕴藏的文化精神(赏析08北京奥运主题曲《我和你》) 5. 对孔子学院走俏海外的思考 第二讲:国学思想对礼仪的影响 1. 先有此“孝”才有彼“笑”——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 2.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国学中的仁爱思想是一切礼仪行

为的基础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学中的忠恕之道与心态调整 4. 从《三字经》中读懂现代古今礼仪文化 第三讲:中国式以貌取人与最古老的语言 1. 第一印象,永久的印象——以貌取人是本能 2. 《水知道答案》的启示——相由心生 3. 着装的品味取决于个人的文化品位 4. 云想衣裳花想容——着装的原则与规范 5.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饰物的佩戴 6. 从中医的视角看体态对内脏的影响 7.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古今谈 8. 中外手势大比拼 9. 距离产生美——空间礼仪 10. 什么才是真正的眉开眼笑?——眼神与微笑 第四讲:谈吐文雅,言之有“礼” 1. 音由心起——用声音传递感情,语气、语调、语速的训练 2. 言为心声——语言的作用和态度 3. 谈出来的情谊——选择能走进他人内心的话题 4. 看孔子与学生们的语言对答魅力 5. 学会赞美别人 6. 幽默的力量 第五讲:透过细节看社交 1. 孔子是“社交明星” 2. 人际关系的彩虹桥——介绍与称谓 3. 五花八门的见面礼——握手等礼节 4. 社交场上的身份证——名片礼

国学礼仪知识

国学礼仪知识 篇一:国学礼仪心得- 学国学知礼仪 --学习国学礼仪心得 5月20日,融入国学礼仪的《导师制礼仪培训师研修班》在郑州的xx宾馆会议室开班了,截止24日结束,作为学员之一的我,一分钟不少的听完了全部课程。五天的学习,感觉受益匪浅,从思想上、理念上、知识上,言行举止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下面是我在学习国学礼仪中的点滴体会。 20日下午的《国学礼仪十八说》课,自己是在懵懵懂懂中听完的,因为以前在国学礼仪方面知之甚少,且对古文也不感兴趣。但是第二天下午的《国学礼仪十八说》课中,当听到x老师讲,古人说当时学生忙于学习知识,而放弃礼仪的学习时,我惊呆了,联系到现在学生的状况,感到古人几百年前的话,怎么就和现在的状况类似呢?情不自禁的举手提问,向老师请教。由此,激起了我学习国学礼仪的兴趣和渴望,在后面几天的国学礼仪课中,竟自觉的融进了课程之中,礼仪培训师研修班学习结束回来后,到x老师的博客中和网上一些国学礼仪知识网站进行学习。 我国历史悠久,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其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作为文明标志之一的礼仪,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因

为我国的礼仪自成体系,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而且还因为我国的礼仪一向被视为法治的补充,在社会整体中发挥着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职能。长期以来,通过礼教或政教作用于人们的思想领域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从而形成了一套以“礼”为核心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使我国在世界上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通过国学礼仪的学习,知道了中国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还知道了古人的名言:孔子说“人无礼,无以立”;荀子说“人无礼而不立,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这就说明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礼仪与人、与家、与国的关系。 通过学习了解到:礼是天地之道,天地互礼,日月相顾。礼是人之道,人类互礼,万类相济。互礼为敬,故曰:礼道主敬。而且在《礼记?》开篇中说道:毋不敬。 篇二:国学礼仪教案 国学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绝大多数人承认并不懂国学,也不能给国学一个定义,似乎印象中的国学就是四书五经。 国学究竟是什么?是不是仅仅就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呢?百度百科中对国学的解释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其实是一个国家学术文化的简称,也可以是一个国家一切学问的简称。国学不仅为中国独有,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有。”云南传统蒙学研究会会长郑千山认为,所谓中国国学,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文明的简称,涵盖了神州大地三江

国学礼仪教案_《感恩父母》

国学礼仪教案——《感恩父母》 教育目标: 1、养成良好的礼仪风范,懂得孝顺父母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2、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让学生在情中回味,在情中感悟。 3、学会如何感激父母,回报父母,在生活中自觉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 教育重点: 明白父母的不易,感恩父母。 教育难点: 在生活中孝顺父母,帮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育准备: Ppt 教育过程: 师生行礼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你们是从哪里来吗? 是我们的父母生育我们,再将我们抚养成人,健健康康的长大,他们是这个世 界上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最伟大的人。 2、观看视频短片 师: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视频短片,看完之后,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从这个视频 里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的父母曾为你做过什么事情你很感动?你与父母相处关 系的是怎样的?爸爸妈妈每天辛苦的工作是为了什么?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是谁 给于的,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将会怎么样? 3、品读故事《小男孩与苹果树》 树林里有一棵苹果树。有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跟苹果树玩。他上树摘 苹果吃,在树荫里打盹,他爱这棵苹果树,苹果树也爱他。 时光飞快地过去。小男孩变成了大男孩。他不再跟苹果树玩了。一天,男 孩回到苹果树身旁,他看起来很难过。

"来跟我玩一会吧。"苹果树对他说。 "我不是小孩子了,我不会爬树了,我需要玩具,我需要钱买玩具。"小男孩说。 "对不起,我没有钱。不过你可以把我所有的苹果摘下来拿去卖钱。"苹果树回答他。 小男孩打起精神来,它把所有的苹果摘光了,然后快乐地离去。 摘了苹果后,小男孩再没有来看过苹果树,直到他长成一个男人。一天,他再次回到苹果树这里。 "来跟我玩一会吧。"苹果树对他说。 "我没有时间玩,我要工作来养活我的家庭。我们需要一所房子安身,你能帮助我吗?"男人说。 "对不起,我没有房子。不过你可以砍掉我所有的树枝拿去盖房子。"苹果树回答说。 男人打起精神来,他砍掉了所有的树枝,然后快乐地离去。 看到男人快乐,苹果树也非常快乐,不过男人砍了树枝以后再也没有来看过苹果树。苹果树又孤零零了,它很伤心。 一个炎热的夏日,男人回到苹果树这里。苹果树高兴地发抖。 "来跟我玩一会吧。"苹果树对他说。 "我一天比一天年纪大,我想去航海,让自己放松下来。你能给我一条船吗?"男人问。 "用我的树干去做条船吧。你就可以航行到很远的地方,你会快乐的。" 于是男人砍了树干做了条船,他真的去航海了,并且很长时间没有回来。 很多年以后,男人终于回来了。 "对不起,孩子,"苹果树愧疚地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没有苹果给你吃。" "没关系,我牙齿都掉光了,不能咬苹果了。"男人说。 "也没有树干给你爬。"苹果树说。

国学礼仪+仲记酒家员工素养提升培训课程

国学礼仪+仲记酒家员工素养提升培训课程

国学礼仪+仲记酒家员工素养提升培训课程 ——杨兰 【培训时间】客户自定 【培训场地】客户自定 【培训人数】客户自定 【课程意义】 世界著名酒店经理人科迪斯?塞缪尔斯曾说过:“酒店本身就是商品;任何酒店实质上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除极少数与众不同的酒店外,消费者最看重的只有价格,他们对这家或那家酒店并无特殊偏好。因此,要在酒店行业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勇于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 随着酒店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顾客的日趋成熟,顾客对酒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服务品质成为酒店在新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武器。服务品质是酒店的生命线,如何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树立酒店良好的服务形象,为宾客提供满意超越期望的服务,从而以优质的服务赢得顾客的忠诚,获取竞争优势,是众多酒店经营管理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课程收益】

1.明确企业目标及个人使命 2.牢固树立顾客满足的意识 3.运用系统思考的工作观念 4.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职业习惯 5.建立团队学习与合作的氛围 6.掌握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课程特色】 反应层面—生动、互动,学员爱听,愿意参与;收获层面—大量真实案例,真正让学员学有所得; 行为层面—实用工具与方法,让学员学以致用;转化层面—培训与指导相结合,令效果全面提升。 【课程大纲】 第一讲打造金牌服务员阳光心态 1、积极心态(调整员工心态的案例) 2、人生三端(方向、方法、方丈) 3、认识自己 4、角色定位 5、员工的职业选择

6、顾客的角色定位 7、企业的角色定位 8、调整心态快乐工作 第二讲满意服务从心开始——服务意识 1、聚集顾客宣言 2、聚集服务问题 3、服务意识的剖析 4、服务人员应具备的服务意识 5、走出服务意识的误区 第三讲对客服务中应有的服务态度 1、服务意识决定服务态度 2、做好服务细节标准 3、服务态度决定一切 4、在观察中做好跟进服务 第四讲:客户服务礼仪——体现企业的“品质” 1、穿出你的职业化 (1)着装本身就是一种语言 (2)你应该像个样子 2、说出你的职业化 (1)服务行业语言浅析 (2)沟通的力量 3、动出你的职业化

国学礼仪小故事-国学礼仪小故事

国学礼仪小故事|国学礼仪小故事【--经典手机短信】 导语:国学经典小故事,即折射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体现了国学经典的深厚底蕴,读来饶有趣味,蕴含哲理。那么,国学经典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整理国学礼仪小故事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孟母三迁 孟母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连住处的选择都费尽心思,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儿子成长的环境。原先他们家离墓地很近,孟子常到墓地里和小朋友做一些模仿堆坟、送葬之类的游戏。孟母看到环境对孩子影响不好,便迁居到一个闹市的附近,很快孟子玩耍时就模仿起商贩叫卖一类的事来。孟母说这也不是孩子应住的地方,于是又迁居到学校附近。从此孟子模仿学校里的礼仪等课程。孟母说这才是教育孩子的好环境,于是定居下来。这就是成为千古美谈的“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 孟子上学后,有一天还没到放学时候就跑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拿起刀就把织机上没织完的布割断了。割断的布,散成一堆线头。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说:“你废弃学业就像

我割断织机上的布,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孟子受到很大震动,从此成年累月努力学习,从不中断,从不松懈,终于成为大学问家。孟母教育有方,注意抓紧早期的品德教育,殷殷施教,这值得做父母的人借鉴。学校教师乃至全社会都应重视儿童教育,普施甘霖使之茁壮成长? 黄香扇枕温席 黄香(56?-106),东汉大臣,9岁时母亲病死,从母亲生病到死,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由于劳累和悲伤,他非常消瘦、憔悴(qiáocuì),周围人赞扬他是难得的好孩子。母亲去世后,他更加孝敬父亲,尽量关心、体贴、照顾父亲。他家在湖北的江夏(现云梦县东南),在骄阳似火的夏季,晚上屋里不但炎热,蚊子还很多。为让父亲睡好觉,天未黑小黄香便守在睡榻边,用扇子使劲把父亲的床席、枕头扇凉,把蚊子扇跑,使父亲能够安寝。在寒风刺骨的冬夜,屋里没有取暖设备,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在父亲睡前他自己先脱下衣服,钻到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把父亲的被窝焐暖后,再让父亲睡下。小黄香热爱父母,体贴入微的照顾父母,人们交口称赞:“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他的“扇枕温席”传为美谈。 缇萦救父 缇萦(Tíyíng)是汉文帝时一个“太仓长”淳于(Chúnyú,复姓)意的小女儿。淳于意精通医道,后弃官回家行医,就诊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

所谓国学,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固有学术。这既是中华文明的最高形态,也是中国学术的源头发轫,更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精神家园。所谓经典,按照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理解,“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因此,国学经典,就是中华文明最好、最有价值的书籍,就是中国人最诚心、最喜欢阅读的书籍。 国学经典的主题是丰富的,既有关于国家大事和社稷安危的思想议论,又有山水清游、亲友往来和个人情绪的隽言妙语。无论哪一类主题,实质都是关于真、善、美的追问,关于人的心灵和灵魂的思考,关于信仰信念、思想真理、价值标准和道德修身的阐述。经典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形式是哲学、历史和文学作品。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有历史都是关于人的活动的记载,一切文学都是人学。阅读经典,就是学哲学、看历史、欣赏文学作品。在哲学经典中,我们仿佛倘佯在思辨的王国,感触思想的震撼,享受智慧的乐趣。在历史书籍中,我们好像同先贤前辈一起呼吸,探秘他们的活动踪迹,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犹如身历其境,可以爱、可以恨,在爱中追求善与美,在恨中鞭挞丑与恶。总之,品读国学经典,益处颇多,最大的益处是修身养性,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诚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 第一章不学礼无以立 一、礼仪辨 (一)诚 诚,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万物都是真实的存在,不诚无物。礼是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形式。失去了真诚的礼,就是徒具形式、毫无意义的虚礼。 《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同仁堂的堂训: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共献仁术,济世养生。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力。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西汉刘向著《新序·杂事卷七》。 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礼记·表记》

一年级国学课《弟子规》教案

第一课:国学教育的认识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 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的外貌特征——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也可请学生自己来回答外国人的体貌特征,以便区别。 中国中国人的内在特征——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中国心包括中国的文化、传统,各地的生活习俗。 举例说明:汉字是我们的文字;语言——中国话;礼貌方面——古代是鞠躬,现代是行礼和握手。(外国人则是亲吻、或是拥抱。)还有过春年、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清明节等等,都是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地方……(教师自己举例) 热爱自己的国家 举例——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

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让学生自己来举一些例子,参与到课堂的气氛中来。 教具:画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下面有若干根系 讲解: (2)向学生讲解这棵大树,好比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学生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如果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学生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擦掉根部一段)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根和叶的关系。理解大树的含义、及根的重要性。了解个体和群体的依赖关系。 向学生讲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 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 接着讲解《弟子规》是学生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

国学礼仪心得

心得体会,贵在写出真情实感。字里行间流露着诚恳、谦虚的交流态度,真诚的东西才能打动人。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国学礼仪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礼仪心得 中华古国,悠悠五千载;中华文明,绵绵无千年;中华经典,浩浩五千卷。中华经典的星空里,群星闪耀。诗情融花意一体,智慧与激情齐飞。阅读经典就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就会被那蓉智的思想灵光所感染,比如,《三字经》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言而有信;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广阔胸襟;《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的宇宙万物的奥妙……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伟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其中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的灵魂。毋庸置疑,国学经典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辅助教学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济,更是当代学生学习的模范用书。 是这本书教会了我何为真诚,让我领略了真诚的无限魅力!以言语温暖他人也是泛爱众。人生有限,可祝福别人的机会屈指可数,利用好自会喜悦。当老师以

真诚心帮助学生,昔日视若无睹的机会骤然间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摸。方知没有哪种职业会比国学经典更有功劳、最愉快,渐渐在享受经典。原来我的生活习惯不节俭,现在的习惯令人赞叹,这一切佳绩源于《弟子规》潜移默化间教会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感,严谨细致、团结守信、处处为人着想的待人处世方法,锲而不舍、善思好学的态度。德育和教学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我喜欢眼见为实。一本《弟子规》让我明白立身处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中,庆幸圣贤与己如影随形。懂得经典是拿来做的,不知何时起赢得了家长从未有过的尊敬,只因我请了古圣先贤来帮我。 树的本是根,人的本是孝。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是我们成长的根。我们一定要从小做起,把根扎牢,让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做人要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把孝永远传下去。我向善启孝心的国学经典致敬,是你为我们扎下了正确做人的深根。鸡蛋原理中,因为鸡蛋是幼小的生命,在破碎的那一刻,我们一定会心灵伤痛。我们要唤醒和保护他们那一颗生命同体的仁爱之心。那是一种很清晰的感觉——心灵得到了深深的净化,同时,又把自己深藏在心底好久都没有去关注的东西给唤醒了。 我相信,我们班的每个同学,自小就读过很多中国儒家的名句和文章,而且很多都是在课堂上经过老师讲解的,深谙其中的道理,印象都应该很深刻。可是这些宝贵的东西,在重复的考试和自我的奋斗中,离我们越来越远,已经和那些染尘很久的器皿一样,被埋没了。

学国学知礼仪心得体会

学国学知礼仪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学国学知礼仪心得体会,请参考! 学国学知礼仪心得体会1 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解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

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继续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轻松而洒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开始,接续国学薪火,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学国学知礼仪心得体会2 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

国学礼仪名言与释义

国学礼仪名言与释义 中华民族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国学礼仪是华夏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最基础的纽带和规则之一。中华礼仪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中国五千年国学礼仪文化流传下来的关于礼的描述,充满了人们对于礼仪的思考与智慧。 《礼记》主要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学者学礼研礼的记录,包括礼 仪制度的记载和礼学思想的阐发等多方面的内容。就其礼学思想而言,又包括礼的价值的说明、礼的发生与制作的论述、礼的相因与损益的探讨、情礼关系的分析以及乐论等内容。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不失色于人,指重视修身养性,经常保持气定神闲得姿态,无论仪容、应对都是庄重大方,有规律,不轻率;不失口于人,指说话谨慎,不寻人之短,不伤人之痛,也不讽刺挖苦。 2、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人有礼貌,待人做事讲究礼节,说话恭敬文明,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与人相处和睦,不会伤害到别人,也不会被别人伤害;否则,待人粗暴,说话粗鲁,无大无小,无长无少,难免与人发生矛盾,产生口角之争,甚至拳脚之斗。 3、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儒家认为,一个人必须知礼义,懂礼仪,礼仪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人知道如何端正仪容身态,表情适当,言辞恭顺,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君臣名分确立,父子关系亲密,长幼上下和睦。

4、以及其他一些关于礼的观点见解: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转》 首服既加,而后人道备,故君子重之,以为礼之始矣。《五经要义》除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著作传记之外,诸子百家关于礼的理解也很多: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恒”是“永久、持久”的意思。爱护别人的人,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爱护;尊重别人的人,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俗话所说的“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 2、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礼是做人的头等大事。不按“礼”办事,社会就会瓦解,陷入混乱;人将无法生活。 3、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荀子》 人没有礼节,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做事不讲究礼节,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国家没有礼法,就会动荡不安。 4、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礼仪是一个社会的根本制度,廉耻是一个人的根本原则。礼仪廉耻是维持国家的四个基本要素,如果这四个要素不能贯彻执行,则国家很容易灭亡。

国学礼仪培训教案

国学礼仪培训系列课程 ——序-重回汉唐(一) 目的: 1、了解国学中的礼仪之道 2、掌握说话艺术与交谈技巧 3、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交礼仪 背景 礼是门,是文明之门,文化之门 仪是道,礼是价值观,礼是双向道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文明曾为此骄傲和自豪过,现今,也正为此哀叹着。如今社会中礼仪的精神或承载的文化精神曾经的拥有和现在的流失,正是百年来对文化的毁灭和打击,让中华儿女忧心忡忡,我们得重拾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学习中国文化,传承美德,重回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 一、解读礼乐文化 礼的核心——尊敬 乐的核心——和 传统礼仪与人文 礼乐文化背后蕴藏的人文精神 一、什么是国学 什么是“国学”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国学”这个名词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但是“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但胡适等人在运动后期则针对性地提出“整理国故”口号,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洋奴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我中华”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口号之响起,尤其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方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但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挟泥沙俱下”。一些文化投机者也看准这个“牛市”,将阴阳八卦、谶纬迷信、星相占卜、特异功能、巫婆神汉、建阴宅、拜神庙,乃至恢复繁体字,倡导小学生读经,都贴上振兴“国学”的标签。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医家,农学、天文、历法、算法、术数等自然科学知识,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二、国学中的礼仪 认识中国的礼文化 通过人的相貌,仪态,眼神,表情比较说明通过学习礼来修身的重要性……

国学礼仪心得

国学礼仪心得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学国学知礼仪 --学习国学礼仪心得 5月20日,融入国学礼仪的《导师制礼仪培训师研修班》在郑州的xx宾馆会议室开班了,截止24日结束,作为学员之一的我,一分钟不少的听完了全部课程。五天的学习,感觉受益匪浅,从思想上、理念上、知识上,言行举止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下面是我在学习国学礼仪中的点滴体会。 20日下午的《国学礼仪十八说》课,自己是在懵懵懂懂中听完的,因为以前在国学礼仪方面知之甚少,且对古文也不感兴趣。但是第二天下午的《国学礼仪十八说》课中,当听到x老师讲,古人说当时学生忙于学习知识,而放弃礼仪的学习时,我惊呆了,联系到现在学生的状况,感到古人几百年前的话,怎么就和现在的状况类似呢?情不自禁的举手提问,向老师请教。由此,激起了我学习国学礼仪的兴趣和渴望,在后面几天的国学礼仪课中,竟自觉的融进了课程之中,礼仪培训师研修班学习结束回来后,到x老师的博客中和网上一些国学礼仪知识网站进行学习。 我国历史悠久,以文明古国着称于世,其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作为文明标志之一的礼仪,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因为我国的礼仪自成体系,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而且还因为我国的礼仪一向被视为法治的补充,在社会整体中发挥着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职能。长期以来,通过礼教或政教作用于人们的思想领域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从而形成了一套以“礼”为核心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使我国在世界上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通过国学礼仪的学习,知道了中国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还知道了古人的名言:孔子说“人无礼,无以立”;荀子说“人无礼而不立,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这就说明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礼仪与人、与家、与国的关系。 通过学习了解到:礼是天地之道,天地互礼,日月相顾。礼是人之道,人类互礼,万类相济。互礼为敬,故曰:礼道主敬。而且在《礼记?》开篇中说道:毋不敬。

国学经典社团章程

国学经典社团章程 从宋代四大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学"这一概念的使用,与"国医"是一样的。"国医"即国家的医学,"国学"自然亦即国家的学术了。在还没有"西医"、"外学"、"西学"等概念的境域下,这本来是个很好理解和接受的概念,只是当"西医"、"外学"、"西学"出现后,才容易产生歧义而引起争论了。 国学经典社团章程范文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名称:xx师范大学国学社 第二条社团性质:xx师范大学国学社系自愿结成之共同研习、传承、弘扬国学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 第三条社团宗旨:xx师范大学国学社是以国学爱好者为对象、以传承中华生命智慧为目标的共同修学之团体。我们紧扣经典文本,体贴圣贤情怀,力倡为己之学,涵泳变化气质,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体认与实践,探索传统文化所面临之现代化困境;我们愿将中华乃至世界各民族文化之精华融入到当下的思考与生活之中,让生命更加饱满温润、恢弘大气、恬淡喜乐。 国学社之宗旨: 涵养性情,变化气质; 传承文化,弘扬国艺; 以道会友,以友辅仁; 明习礼仪,抵制低俗;

知行合一,圆成生命。 xx师范大学国学社是一个平等、开放的思想交流平台,在本社禁止一切商业、宗教、政治上的宣传活动。 第四条xx师范大学国学社系xx师范大学学生社团的成员。它承认并遵守《xx师范大学学生社团管理规定》,自觉接受xx师范大学校团委和校社团联合会的监督管理,接受xx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的业务指导。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五条本社团的活动范围 (一)读书系列 1、晨读 初阳沐发,晓风拂衣,诵读千年经典,变化生命气质。以四书、老庄、《近思录》、《传习录》为主,兼顾佛教、耶教和社科经典,尚友古圣先贤,立定大本大源。 2、读书会 亲近圣贤,有次第地研习经典: 儒家:《礼记·大学》、《礼记·曲礼》、《论语》、《孟子》、《荀子》、《礼记·乐记》、《礼记·中庸》、《左传》、《近思录》、《传习录》; 道家法家:《老子》、《庄子》、《韩非子》; 佛家:《金刚经》、《坛经》、《中论》、《成唯识论》。 3、礼乐风范 礼仪研习组。泱泱中华,何日复我礼仪之邦?大礼与天地同节,礼仪体现的是气质和风度,是关怀和尊重。通过礼仪培训和践习,诸如成人礼的

国学礼仪心得 -

学国学知礼仪 --学习国学礼仪心得 5月20日,融入国学礼仪的《导师制礼仪培训师研修班》在郑州的xx宾馆会议室开班了,截止24日结束,作为学员之一的我,一分钟不少的听完了全部课程。五天的学习,感觉受益匪浅,从思想上、理念上、知识上,言行举止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下面是我在学习国学礼仪中的点滴体会。 20日下午的《国学礼仪十八说》课,自己是在懵懵懂懂中听完的,因为以前在国学礼仪方面知之甚少,且对古文也不感兴趣。但是第二天下午的《国学礼仪十八说》课中,当听到x老师讲,古人说当时学生忙于学习知识,而放弃礼仪的学习时,我惊呆了,联系到现在学生的状况,感到古人几百年前的话,怎么就和现在的状况类似呢?情不自禁的举手提问,向老师请教。由此,激起了我学习国学礼仪的兴趣和渴望,在后面几天的国学礼仪课中,竟自觉的融进了课程之中,礼仪培训师研修班学习结束回来后,到x老师的博客中和网上一些国学礼仪知识网站进行学习。 我国历史悠久,以文明古国着称于世,其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作为文明标志之一的礼仪,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因为我国的礼仪自成体系,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而且还因为我国的礼仪一向被视为法治的补充,在社会整体中发挥着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职能。长期以来,通过礼教或政教作用于人们的思想领域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从而形成了一套以“礼”为核心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使我国在世界上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通过国学礼仪的学习,知道了中国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还知道了古人的名言:孔子说“人无礼,无以立”;荀子说“人无礼而不立,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这就说明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礼仪与人、与家、与国的关系。 通过学习了解到:礼是天地之道,天地互礼,日月相顾。礼是人之道,人类互礼,万类相济。互礼为敬,故曰:礼道主敬。而且在《礼记?》开篇中说道:毋不敬。 也就是说人类要敬天、敬地、敬祖、敬亲、敬人、敬己、敬事、敬万类。因为敬是人类效仿天地之德的根本:天地互礼,阴阳共存。敬是为了节制人们的情欲和惰性:制人情,节民性。 在学习中还认识到礼仪教育是养正之本。 其一,礼仪养正是第一教育。古人入小学,以“洒扫应对进退”为开始,先教学生行为规范,先教学生做人做事。

国学师资培训之心得.doc

国学师资培训之心得

能参加此次培训,首先,要感谢我的孩子,是孩子的教育问题,让我有幸接触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并深深爱上传统文化,结缘于经典,有了第二次成长学习的机会! 在和孩子一起学习经典成长中,孩子各种令人欣慰的变化,带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动、惊喜.让我深深体会到: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孩子越小越好改变,我们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又是孩子终生指导师的父母,太需要学习了!尤其是具有巨大能量的经典圣贤教育,真正可以改变我们及孩子的一生! 由于自己各种不良习气太重,加上在孩子读经过程中,受先入为主的大量读经和急功近利、过多、过快的思想,在教育孩子及读经路上,时常遇到困惑.为了做一个称职的妈妈,同时为了给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读经氛围,把读经班办好.希望更多的家庭和孩子也能接受圣贤经典教育,进行系统读经.也希望心中产生已久的开办全日制读经班的理想与愿望早日实现! 另外,一个促使我急切想学习经典教学经验的原因是:由于自身成长不足,再者自己不善言语、交流沟通,各方面能力欠缺,也没有相关教育及推广经验,光凭着一股满腔的热情,所以,在推广经典的路上,不断走弯路!尤其是,在地面推广中,尤其是读经班的开展工作中,耗时耗力,但收效却甚微!未能真正带动家长们和孩子们喜欢上读经,同时,在参加学习本地多处每周如期举办、连续开办5年之久的公益性亲子学习传统文化活动中,基本上只限于弟子规的力行落实学习,而且学习人数与热情,也寥寥无几,也说明了看似简单,首要学习的力行落实的做人处事的规则方面. 缺凡实质的东西,这些空洞、形式化的理念,没有具体的让人能根本性的改变提升的学习方向、方法、让人知道却难以做到,难以从中真正受益!而育心的理念、方法,才能真正帮到大家,找到正确的路!得到真正的改变与提升,而作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

所谓国学,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固有学术。这既是中华文明的最高形态,也是中国学术的源头发轫,更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精神家园。所谓经典,按照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理解,“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因此,国学经典,就是中华文明最好、最有价值的书籍,就是中国人最诚心、最喜欢阅读的书籍。 国学经典的主题是丰富的,既有关于国家大事和社稷安危的思想议论,又有山水清游、亲友往来和个人情绪的隽言妙语。无论哪一类主题,实质都是关于真、善、美的追问,关于人的心灵和灵魂的思考,关于信仰信念、思想真理、价值标准和道德修身的阐述。经典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形式是哲学、历史和文学作品。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有历史都是关于人的活动的记载,一切文学都是人学。阅读经典,就是学哲学、看历史、欣赏文学作品。在哲学经典中,我们仿佛倘佯在思辨的王国,感触思想的震撼,享受智慧的乐趣。在历史书籍中,我们好像同先贤前辈一起呼吸,探秘他们的活动踪迹,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犹如身历其境,可以爱、可以恨,在爱中追求善与美,在恨中鞭挞丑与恶。总之,品读国学经典,益处颇多,最大的益处是修身养性,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诚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

(二)敬 礼者,敬而已矣。——《孝经》 敬是仁爱的表现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弟子规》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三)表达敬意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尊老、敬长、尊师,自谦。在朝序爵,在野序齿。 方式:敬语、容貌、服饰、进退、揖让,先后。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礼记·曲礼上》 (四)诚敬从鞠躬做起 诚敬之心若立于内,则必然会通过一定的形体动作形于外,令对方真切的感受到。表达诚敬的形体动作很多,其中鞠躬就是中国人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 (五)学有本末,力行为先 童蒙养正,培根固本。——《弟子规》

服务礼仪培训教案

服务礼仪培训教案 培训提纲 服务礼仪培训的目的一、 服务礼仪的定义及作用二、 服务礼仪培训的内容三、 (一)仪容仪表规范 (二)仪态规范 、仪态基本要求1 、服务礼仪形体训练2 (三)接待过程中的服务礼仪 (四)服务规范用语汇编 培训对象:新进员工四、 、培训方式:讲解、案例、互动演示等。五 授课者:培训四组成员六、 小时3课时:七、 言前 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为大家培训的内容是“服务礼仪”。首先欢迎在座的各位加入新世纪百货 达州商都,经过前期一段时间的实习,我想大家已经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也明确了自己的岗位职责,我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有效地帮助大家塑造良好的个人职业形象,进 而赢得客户的信任感,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服务礼仪培训的目的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发达,企业的技术、产品、营销策略等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 仿,而代表公司形象和服务意识、由每位服务人员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是不可模仿的。 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怎样把客户服务放在首位, 最大限度为客户提供规范化、人性化的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是现代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所以, 现代企业必须在服务培训上下功夫,才能在同行业中获得持续、较强的竞争力。 更需要懂得服务礼仪规范:不仅需要职业技能,如何做好服务工作,对于服务人员来说, 热情周到的态度、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灵活、规范的事件处理能力。 服务礼仪的定义及作用二、 就是服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通过言谈、举止、什么是服务礼仪?(定义) 行为等,对客户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和惯例。简单地说,就是服务人员在工作场合适用的礼 仪规范和工作艺术。服务礼仪是体现服务的具体过程和手段,使无形的服务有形化、规范化、系统 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