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仓储与配送(3)

仓储概念;在特定的场所储存物品的行为
仓储的种类
按仓储经营主体划分:
一;企业自营仓储按仓储经营主体划分:
1自用仓储,不对外经营
2商业营业仓储——专业仓储单位
3.公共仓储———公共事业单位
具有内部服务的性质:为车站,码头的运输和作业服务
具有营业仓储的性质:无仓储合同,仓储费包含在运费中
4.战略储备仓储——国家政府
适用于国防安全,社会稳定的需要

(二)按仓储对象划分:
1.? 普通物品仓储
无特殊保管条件,普通生产,生活用物质和用品
2.? 特殊物品仓储
需特殊保管条件 ,如:危险品仓储(需用监控,调温,防爆,防毒,泄压等装置 );
冷库仓储(一定温度);粮食仓储(恒温)

(三)按仓储功能划分:
1.储存仓储
注意对物资的质量保管和维护
2.物流中心仓储
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和组织:主要面向社会服务;物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大;少品种,大批量 ;存储吞吐能力强;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
如北方集散地:天津新港;华东:上海;华南:广州、深圳;西南:成都;国际物流中心:香港、新加坡等。

(四)按仓储物的处理方式划分
1.保管式仓储——原物返还
2.加工式仓储
例:木材的加工仓储: 针对造纸厂需要将树木磨成木屑;针对家具厂需要将原木加工成板材或剪切成不同形状的材料;针对木板厂需要将树枝、树杈、碎木屑、参入其他材料制成复合木板。
3.消费式仓储:——替代物返还 所有权转移

我国仓储活动的现状
(一)条块分割,具有明显部门仓储业特征
(二)仓库众多,但是布局不合理
(三)存量巨大,但管理水平较低
(四)仓库、设备简陋,技术差别极大
(五)仓储管理法规不够健全

我国仓储的发展方向
(一)? 仓储经营方体化、功能专业化
1.打破条块分割,成为市场经营方体
2.仓储功能要专业化
(二)仓储标准化
包括仓库标准化、货架标准化、托盘标准化、包装标准、仓储合同格式标准化、仓单标准化、装卸搬运标准化、运输标准化、检验标准化、仓储信息标准化等
(三)仓储机械化、自动化
机械化具有承重能力强、工作时间久、效率高、损害低等众多优势,自动化是指计算机管理和控制的仓库的仓储。
(四)仓储信息化、信息网络化
1.信息化:主要是信息的自动识别、自动交换和自动处理。目前我国3万家仓库,真正实现信息化的不到5%,仍以人工操作为主,作业效率相对低下,出错率较高;
2.信息网络:需要仓库、厂商、物流管理者、物资需求者、运输工具间通过信息

网络,实现仓储信息共享、通过信息网络控制物流,做到仓储信息网络化。
(五)管理科学化


一、仓储管理的概念
就是对仓库及仓库的物质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包括仓库、机械人、资金、技术)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

二、仓储管理的任务
(一)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获得最大的仓储资源的配置
配置包括选址、规模、 专业性和功能 、布局及设备配备等

三、仓储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效率原则:——是经营效益的基础
效率:
作业效率:快进 快出 出入库时间和装卸时间
仓容利用率:多存储
破损率 差错率:保管好
没有生产的效率就没有经营的效益
(1) 高效是仓储生产管理的核心
(2) 高效是管理艺术的体现
(3) 高效需有效过程管理的保证

(二)经济效益的原则——利润是其表现
利润 = 经营收入 — 经营成本 — 税金
最大化 最小化
(三)服务的原则 ——影响经济效益
仓储活动本身就是向社会提供服务产品、围绕服务定位 如提供服务、改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要在经营成本和服务水平间寻找平衡。
不能因一味降低经营成本,而降低服务水平。如运输:一路揽货提高效率,但造成运货时间耽误;也不能不计成本,一味追求服务水平,无原则的服务标准(一味吸引客户);那么缺乏经济效益。

一 、仓储在物流操作中的作用
(一)运输整合和配载
(二)分拣和产品组合
(三)流通加工
(四)平衡生产和保证供货
(五)存货控制
二 、仓储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物流成本可分为仓储成本、运输成本、作业成本、风险成本。仓储成本的控制和降低直接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


仓库
仓库是储藏保管物品的场所的总称。
1)科学储备,提高物品调节水平。
2)有效地衔接生产与库存,加快物资周转,降低成本。
3)适当加工,衔接产需,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效益。
4)为企业的生产指挥和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仓库的分类;
1)按在社会中所处的领域分类
(1)生产仓库
(2)流通仓库。又分为:
①成品仓库 ②储运仓库 ③储备仓库
2)按保管的物品分类
(1)原材料、产品仓库
(2)商品、物资仓库。又称“商品物资综合仓库”。
(3)农副产品仓库 (4)一般专用仓库
(5)特种危险品仓库 (6)冷藏冷冻仓库
(7)恒温恒湿仓库 (8)战略物资仓库
3)按建筑类型分类
(1)平房仓库。又称“平库”。
(2)楼房仓库。又称“楼库”。
(3)筒式仓库。又称“罐

式仓库”。
(4)高层货架仓库。 (5)简易仓库。
4)按储存物资种类的多少分类
(1)综合仓库 (2)专业仓库
5)按仓库的产权归属分类
(1)自建仓库 (2)租用仓库。


仓储作业一般包括收货、存货、取货、发货等环节。

托盘;
托盘是为了使物品能有效地装卸、运输、保管,将其按一定数量组合放置于一定形状的台面上,这种台面有供叉车从下部叉入并将台板托起的叉入口。以这种结构为基本结构的平面台板和在这种基本结构基础上所形成的各种形式的集装器具都可统称为托盘。
特点:自重量小、 返空容易、装盘容易 、便于点数
以托盘为运输单位时,货运次数变少体积重量变大,而且每个托盘所装数量相等,既便于点数、理货交接、又可以减少货差事故。
托盘的分类;
1按结构不同分类 ;平式托盘 ,箱式托盘,柱式托盘,轮式托盘
2按托盘材质不同分类 ;
木托盘、钢托盘、塑料托盘、纸质托盘、铝托盘、胶合板托盘、冷冻托盘及复合托盘等
3按托盘按其适用性分类 ;通用托盘,专用托盘

我国目前托盘规格主要有三种尺寸:
800×1000㎜;
800×1200㎜;
1000×1200㎜

叉车是泛指具有各种叉具,能够对货物进行升降和移动以及装卸作业的搬运车辆。其类型可分为:
按动力装置分类
内燃动力叉车
电动叉车
步行操纵式叉车
按结构特点分类
平衡重叉车
前移式叉车
侧叉式叉车

2.3.1、输送与分拣设备的分类
1.按照所运货物的种类,可分为只用于装卸和搬运颗粒、粉末物料等散货的输送机,只用于输送成件包装物品的输送机以及两者都可输送的输送机。
2.按照使用范围,可分为分拣输送系统和生产输送系统。

1.输送机械的特点
1)可以以连续、稳定的流水方式搬运货物,使输送机械能够达到很高的生产率。
2)沿固定的路线输送货物,动作单一,结构简单,便于实现自动控制。
3)通用性差。
4)大多数连续输送设备不能自行取货,因而需要相应的供货设备。
5)具有积存性。

2.输送机械在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作用
输送机械在现代物流系统中,特别是在港口、车站、库场、货栈内,承担大量货物的运输,同时也是现代化立体仓库的辅助设备,常与装卸设备组合在一起使用。

自动化仓库 (Automatic Warehouse)
自动化仓库是指由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和控制,不需人工搬运作业,而实现收发作业的仓库。
立体仓库 (Stereoscopic Warehouse)
立体仓库是指采用高层货架以货箱或托盘储存货物,用巷道堆垛起来重机及其他机械进行作业的

仓库。

与传统仓库相比,自动化仓库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
1由于使用高层货架存储货物,存储区可以大幅度地向高空发展,从而能充分利用仓库的地面和空间,可节省库存占地面积,提高空间利用率。

2)由于AS/RS使用机械和自动化设备,运行和处理速度快,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能方便地纳入企业的物流系统,使企业物流更趋合理化。
3)能够准确地对各种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可减少货物处理和信息处理中的差错。同时借助于计算机管理还能有效地利用仓库的储存能力,便于清点和盘库,合理减少库存,加快资金周转,节约流动资金,提高仓库的管理水平。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优点;(1)能按指令自动完成货物的存取,并能对库货物进行自动管理
(2)能大幅度地增加仓库高度,减少占地面积
(3)自动存取,提高了仓库出入库频率
(4)计算机全面管理仓库能提高仓储的综合能力有效地利用仓库储存能力
(5)便于先进先出的实施
(6)适应特殊库存和特殊作业的需要

一、仓库规划的定义
仓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或库区内,对仓库的平面布局、数量、规模、地理位置和仓库内设施等各要素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整体设计。

二、仓库规划的基本原则——经济性
1.规模的经济性
2.数量的经济性
3.满足一定服务的能力

(一)仓库数量决策

主要影响因素
1.成本:运输成本、存货成本、仓储成本、失销成本、物流总成本
2.客户服务水平
3.运输服务水平
4.中转供货的比例
5.计算机应用程度
6.单个仓库的规模

3.仓库选址的考虑因素
1)基础设施要素
(1)防火防污,保证环境安全
环境条件:仓库选址要注意所处的环境条件,特别要对安全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
自然条件也是必须考虑的,事先了解当地自然环境有助于降低建设的风险。
(2)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运输 (交通运输条件)
(3)地质良好,有利于仓库建筑 (地质条件)
(4)给水充足,又无水淹危害 (水文条件)
(5)靠近电源,便利仓库作业 (水电供应条件)
(2)成本因素
(3)时间因素
补充:
人力资源条件:在仓储配送作业中,最主要的资源需求为人力资源。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条件也是选址评估的重点之一,政府政策的支持更有助于业者的发展。

二、仓库布局的基本原则
1. 便于储存保管
2. 利于作业优化
3. 保证仓库安全
4. 节省建筑投资


、配送的概念
5.我国对配送的定义
在经

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6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活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形式。
从物流来讲,配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
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特殊的配送则还要以加工活动为支撑,所以包括的方面更广。
配送的主体活动与一般物流却有不同,一般物流是运输及保管,而配送则是运输及分拣配货,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运输则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从这一主要手段出发,常常将配送简化地看成运输中之一种。
从商流来讲,配送和物流不同之处在于,物流是商物分离的产物。而配送则是商物合一的产物,配送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形式。

四、配送的作用;
有利于物流活动实现合理化
推行配送制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
利于开发和应用新技术
推行配送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有利于有效地解决交通问题
完善运输和整个物流系统
提高了末端物流的效益
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配送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分类依据:
配送商品的种类和数量
配送时间及数量
配送的组织形式
配送的职能形式

(一)按配送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分类
少品种大批量配送
这种配送适用于需要数量较大的商品,单独一种或少数品种就可以达到较大运输量,可实行整车运输,如煤炭等。
多品种少批量配送
按用户要求,将所需的各种商品(每种商品需要量不大)配备齐全,凑成整车后由配送中心送达用户手中。日用商品的配送多采用这种方式。
(二)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
定时配送
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配送,配送品种和数量可根据用户的要求有所不同。
定量配送
按规定的批量进行配送,但不严格确定时间,只是规定在一个指定的时间范围内配送。这种配送计划性强,备货工作简单,配送成本较低。
定时定量配送
按规定的准确时间和固定的配送数量进行配送。
即时配送
不预先确定不变的配送数量。也不预先确定不变的配送时问及配送路线,而是按用户要求的时间、数量进行配送。
(三)按配送的组织形式分
集中配送
由专门从事配送业务的配送中心对多个用户开展配送业务。集中配送的品种多、数量大,一次可同时对同一线路中

几家用户进行配送,其配送的经济效益明显,是配送的主要形式。
共同配送
几个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用户进行配送,具体执行时共同使用配送车辆,称共同配送。
分散配送
是商业零售网点对小量、零星商品或临时需要的商品进行的配送业务。这种配送适合于近距离、多品种、少批量的商品的配送。
加工配送
在配送中心进行必要的加工,这种将流通加工和配送一体化,使加工更有计划性,配送服务更趋完善。
(四)按配送的职能形式分
销售配送
批发企业建立的配送中心多开展这项业务。批发企业通过配送中心把商品批发给各零售商店的同时,也可与生产企业联合,生产企业可委托配送中心储存商品,按厂家指定的时间、地点进行配送。若生产厂家是外地的,则可以采取代理的方式,促进厂家的商品销售,还可以为零售商店提供代存代供配送服务。
供应配送
大型企业集团或连锁店中心为自己的零售店所开展的配送业务。它们通过自己的配送中心或与消费品配送中心联合进行配送,零售店与供方变为同一所有者的公司各部门内部的业务,从而减少了许多手续,缓和了许多业务矛盾,各零售店在订货、退货、增加经营品种上也得到更多的便利


1 配送中心;是接受生产厂家等供货商多品种大量的货物,然后按照多家需求者的订货要求,迅速、准确、低成本、高效率地将商品配送到需求场所的物流节点设施。
一般配送流程
进货、储存、理货、配货、配装、送货、交货
有加工功能的配送流程
储存前加工(进货后直接加工)
储存后加工(进货后先储,按需再加工)
加工后直接送货
加工后先储存再送货

布局;辐射型
商品有配送中心向四周配送,形成辐射状
扇型
商品从配送中心向一个方向配送,形成扇型,商品有一定流向
双向辐射型
商品从配送中心向两个相反方向,形成双向辐射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