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培山教授指纹图谱

蛋白指纹图谱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

蛋白指纹图谱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 一、蛋白指纹图谱在肿瘤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蛋白指纹图谱? 临床上有肿瘤家族史或症象可疑者,特别是至少出现下述症状之一者都应立即进行蛋白指纹图谱检测,以期尽早发现癌症。 ☆原因不明的疼痛及体重减轻; ☆伤口长期不愈; ☆疣或黑痣发生明显变化; ☆持续性消化不良、便血、血尿; ☆持续性嘶哑、干咳及吞咽困难; ☆月经期异常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出血; ☆耳、鼻分泌物带血、视觉障碍、听力下降、常出现耳鸣现象; ☆出现肿块或可触及的硬结、硬变; ☆肝硬化患者; ☆疑有胚胎细胞肿瘤; ☆男性大于50岁的前列腺腺瘤患者; ☆疑有甲状腺髓质癌或家族中出现过这类癌症的患者。 对于蛋白指纹图谱初次检测结果阳性而未见任何异常的体检对象,建议每隔三至六周复检一次。 若复检结果呈阴性,自然排除肿瘤的可能(可能是良性疾病的一过性升高)。 若连续三次呈持续阳性,应引起高度重视,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并结合定位蛋白指纹图谱测定及各种影像学检查,以便进行肿瘤定位。 持续阳性而一时查不出阳性体征者,应继续跟踪作定期复检。还可结合受检者肿瘤家族史和当地癌谱特点进行相关检查,并适当进行预防性阻断干预。 二、蛋白指纹图谱在肿瘤疗效判断和监测中的应用已经确诊肿瘤的患者有必要做蛋白指纹图谱吗? 蛋白指纹图谱对于判断肿瘤治疗(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指纹图谱指标术前升高而于术后下降,是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指标不下降或下降很少预示着肿瘤切除不完全或存在多发性肿瘤。如果治疗完成后,尽管外科医生和病理学家认为治疗是R0切除或是影像检查也未发现残余的肿瘤,只要蛋白指纹图谱的指标未下降到健康对照组的参考水平范围内,就预示治疗无效。 蛋白指纹图谱在肿瘤治疗后经过一段时期一直处于正常水平,表明肿瘤已痊愈。蛋白指纹图谱在肿瘤治疗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又再度升高,可能预示肿瘤复发和转移。蛋白指纹图谱在肿瘤治疗后仍处于高水平或继续升高,则表明治疗效果不佳。 治疗监测期间,对蛋白指纹图谱的首次检测与复查间隔时间的设置应根据不同蛋白指纹图谱的生物半衰期。例如,参照首次治疗前水平可估计何时复查,以了解治疗是否见效。因此,复查间隔时间不宜太短,否则将可能误解为肿瘤未完全切除;但如果复查间隔太长,临床将无法区分是肿瘤复发还是初次治疗疗效不佳。 三、蛋白指纹图谱在肿瘤复发早期监测中的应用我是肿瘤患者术后5年了,我想看看有没有复发? 蛋白指纹图谱测定是外科手术切除后重要的非侵入性的监测指标。若手术后蛋白指纹图谱正常,而肿瘤复发后有所增高,则增高的速度高度预示肿瘤的进展情况。 蛋白指纹图谱指标的升高速度经常被用于评估肿瘤发展或转移情况。临床上应基于蛋白指纹图谱指标的变化,制定进一步详细检查的时间。如果蛋白指纹图谱的指标维持在低水平或正常范围内,没必要进行其他非侵入性或昂贵的检查,但如果蛋白指纹图谱指标升高,则有必要进行上述检查。对50%的病例来说,准确测定的蛋白指纹图谱的指标将比其他检查至少早10个月预示肿瘤的进展。 临床上对肿瘤的治疗监测可通过建立一个监测日程表来观察各种标志物的动态变化,从而为一段时间内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提供诊断依据。这不仅有利于治疗,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预后。由于对治疗方案的从优选择,使胚胎细胞肿瘤、卵巢癌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受益匪浅。 在治疗前蛋白指纹图谱为阴性的肿瘤患者中,有可能存在蛋白指纹图谱的抗原表达,因此推荐定时监测蛋白指纹图谱,从而观察疾病的进一步进展。 在肿瘤监测期间,标志物检测的频率取决于肿瘤的特性、所推荐的监测计划以及蛋白指纹图谱的指标或肿瘤活动的可能变化。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

关于印发《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的通知 国药管注[2000]348号 2 年 8 月 1 5 日 发 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我局在《关于加强中药注册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国药管注[2000]157号) 中要求“中药注射剂应固定药材产地,建立药材和制

剂的指纹图谱标准,具体要求另行发布”。据此,我局在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现予发布,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新的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标准复核,临床试验用药品,其药材和制剂的指纹图谱标准由省级药品检验所复核;生产用药品,其制剂的指纹图谱标准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进行二次复核。二、已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其质量标准若缺乏内在质量控制指标和无严格工艺条件,应提高和完善并起草试行标准,在此基础上制订药材和制剂的指纹图谱标准,试行标准起草管理要求同《中药仿制药品试行标准管理规定》,此项工作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实施。三、已批准多家生产的中药注射剂,各生产厂家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或联合起草药材和制剂的指纹图谱。联合起草工作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牵头组织进行。四、已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其药材和制剂的指纹图谱标准复核由省级药品检验所进行,需二次复核的品种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完成。五、制定指纹图谱所需的对照品(单一化合物或提取物),由生产单位向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对照品原料及有关技术资料,经标

定合格后统一发放。附件:《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二○○○年八月十五日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为了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稳定、可控,中药注射剂在固定中药材品种、产地和采收期的前提下,需制定中药材、有效部位或中间体、注射剂的指纹图谱。一、注射剂用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中药材指纹图谱系指中药材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中药材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如原药材需经过特殊炮制(如醋制、酒制、炒炭等),则应制定原药材和炮制品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一)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包括名称、汉语拼音、拉丁名、来源、供试品和参照物的制备、检测方法、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有关项目的技术要求如下: 1.名称、汉语拼音按中药命名原则制定。 2.来源 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季节、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矿物药包括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产地、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动、植物药材均应固

指纹图谱技术要求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为了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稳定、可控,中药注射剂在固定中药材品种、产地和采收期的前提下,需制定中药材、有效部位或中间体、注射剂的指纹图谱。 一、注射剂用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材指纹图谱系指中药材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中药材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如原药材需经过特殊炮制(如醋制、酒制、炒炭等),则应制定原药材和炮制品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 (一)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 包括名称、汉语拼音、拉丁名、来源、供试品和参照物的制备、检测方法、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有关项目的技术要求如下: 1.名称、汉语拼音 按中药命名原则制定 2.来源 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季节、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矿物药包括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产地、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动、植物药材均应固定品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期、产地加工和炮制方法,矿物药应固定产地和炮制、加工方法。供试品的取样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规定的中药材的取样方法,以保证供试品的代表性和均一性。 3.供试品的制备

应根据中药材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检测方法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制备。制备方法必须确保该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在指纹图谱中的体现。对于仅提取其中某类或数类成分的中药材,除按化学成分的性质提取各类成分制定指纹图谱外,还需按注射剂制备工艺制备供试品,制定指纹图谱,用以分析中药材与注射剂指纹图谱的相关性。 4.参照物的制备 制定指纹图谱必须设立参照物,应根据供试品中所含成分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对照品作为参照物,如果没有适宜的对照品,可选择适宜的内标物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制备应根据检测方法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 5.测定方法 包括测定方法、仪器、试剂、测定条件等。应根据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宜的测定方法。建议优先考虑色谱方法。对于成分复杂的中药材,必要时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测定方法,建立多张指纹图谱。以色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所采用的色谱柱、薄层板、试剂、测定条件等必须固定;以光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相应的测定条件也必须固定。 6.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1)指纹图谱 根据供试品的检测结果,建立指纹图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制定指纹图谱,其指纹图谱的记录时间一般为1小时;采用薄层扫描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提供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图谱;采用光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按各种光谱的相应规定提供全谱。对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草案) 为了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稳定、可控,中药注射剂在固定中药材品种、产地和采收期的前提下。需制定中药材、有效部位或中间体、注射剂的指纹图谱。 一、注射剂用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中药材指纹图谱系指中药材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该中药材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如原药材需经过特殊炮制(如醋制、酒制、炒炭等),则应制定原药材和炮制品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 (一)指纹图谱的检测标准 包括名称、汉语拼音、拉丁名、来源、供试品和参照物的制备、检测方法、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有关项目的技术要求如下: 1.名称、汉语拼音 按中药命名原则制定。 2.来源 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中文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季节、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矿物药包括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产地、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等。动、植物药材均应固定品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期、产地加工和炮制方法,矿物药应固定产地和炮制、加工方法。供试品的取样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规定的中药材的取样方法,以保证供试品的代表性和均一性。 3.供试品的制备 应根据中药材中所令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检测方法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制备。制备方法必须确保该中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在指纹图谱中的体现。对于仅提取其中某类或数类成分的中药材,除按化学成分的性质提取各类成分制定指纹图谱外,还需按注射剂制备工艺制备供试品,制定指纹图谱,用以分析中药材与注射剂指纹图谱的相关性。

4.参照物的制备 制定指纹图谱必须设立参照物,应根据供试品中所合成分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对照品作为参照物,如果没有适宜的对照品,可选择适宜的内标物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制备应根据检测方法的需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 5.测定方法 包括测定方法、仪器、试剂、测定条件等。应根据中药材所合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宜的测定方法。建议优先考虑色谱方法。对于成分复杂的中药材,必要时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测定方法,建立多张指纹图谱。以色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所采用的色谱柱、薄层板、试剂、测定条件等必须固定;以光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相应的测定条件也必须固定。 6.指纹图谱及技术参数 (1)指纹图谱 根据供试品的检测结果,建立指纹图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制定指纹图谱,其指纹图谱的记录时间一般为l小时;采用薄层扫描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提供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图谱;采用光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按各种光谱的相应规定提供全谱。对于化学成分类型复杂品种,必要时可建立多张指纹图谱。 指纹图谱的建立:根据10批次以上供试品的检测结果所给出的相关参数,制定指纹图谱。 (2)共有指纹峰的标定 采用色谱方法制定指纹图谱,必须根据参照物的保留时间,计算指纹峰的相对保留时间。根据10批次以上供试品的检测结果,标定中药材的共有指纹峰。色谱法采用相对保留时间标定指纹峰,光谱法采用波长或波数标定指纹峰。 (3)共有指纹峰面积的比值 以对照品作为参照物的指纹图谱,以参照物峰面积作为1,计算各共有指纹峰面积与参照物峰面积的比值;以内标物作为参照物的指纹图谱,则以共有指纹峰中其中一个峰(要求峰面积相对较大、较稳定的共有峰)的峰面积作为1,计算其它各共有指纹峰面积的比值。各共有指纹峰的面积比值必须相对固定。中药材的供试品图谱中各共有峰面积的比值与指纹图谱各共有峰面积的比值比较,单峰面积占总峰面积大于或等于20%的共有峰,其差值不得大于土20%;单峰面积占总峰面积大于或等于10%,而小于20%的共有峰,其差值不得大于土25%;单峰

DNA指纹图谱分析

DNA指纹图谱法的基本操作:从生物样品中提取DNA(DNA一般都有部分的降解),可运用PCR 技术扩增出高可变位点(如VNTR系统,串联重复的小卫星DNA等)或者完整的基因组DNA,然后将扩增出的DNA酶切成DNA片断,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按分子量大小分离后,转移至尼龙滤膜上,然后将已标记的小卫星DNA探针与膜上具有互补碱基序列的DNA片段杂交,用放射自显影便可获得DNA指纹图谱。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分离,鉴定和纯化DNA片段的常规方法。利用低浓度的荧光嵌入染料-溴化乙锭进行染色,可确定DNA在凝胶中的位置。如有必要,还可以从凝胶中回收DNA条带,用于各种克隆操作。琼脂糖凝胶的分辨能力要比聚丙烯酰胺凝胶低,但其分离范围较广。用各种浓度的琼脂糖凝胶可以分离长度为200bp至近50kbp的DNA。长度100kb或更大的DNA,可以通过电场方向呈周期性变化的脉冲电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在基因工程的常规操作中,琼脂糖凝胶电泳应用最为广泛。它通常采用水平电泳装置,在强度和方向恒定的电场下进行电泳。DNA分子在凝胶缓冲液(一般为碱性)中带负电荷,在电场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DNA分子迁移的速率受分子大小,构象。电场强度和方向,碱基组成,温度和嵌入染料等因素的影响。 三. 实验材料和试剂 1. DNA样品 2.化学试剂和溶液 (1)DNA样品反应缓冲液:100mM Tris,200mM NaCl,20mM MgCl2,2mM DTT,pH 8.0 (2)EcoRⅠ限制性内切酶 (3)PstⅠ限制性内切酶

(4)电泳缓冲液(50×TAE) Tris 242g 冰醋酸57.1ml EDTA(0.5mol/L pH 8.0)100ml 使用时用蒸馏水稀释50倍。 (5)样品缓冲液(DNA sample loading dye) 0.25%溴酚蓝 0.25%二甲苯青 40%(W/V)蔗糖 (6)溴化乙锭(EB)10mg/ml (7)琼脂糖agarose(电泳级) (8)DNA分子量标记物:Lambda HindⅢDNA markers 3. 仪器设备和消耗品 电泳仪、电泳槽、样品梳、微波炉、水浴锅、移液器(10μl,200μl,1000μl)、离心管、一次性枪头(200μl,1000μl)。 四. 实验步骤 1. DNA样品的制备 采集生物检测样本,在弱碱和螯合剂存在条件下进行组织匀浆,溶解细胞或细胞核膜;利用阴离子去垢剂和蛋白酶,在37孵化数小时,消化蛋白质分离DNA;使用有机溶剂如苯酚、氯仿等除去残余蛋白质,萃取DNA;用乙醇或某些盐类从溶液中沉淀DNA。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实验研究技术指南

说明:本实验研究规程指南为在原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规范中药注射剂色谱指纹图谱试验研究而制订。本指南未能概括的内容,通过实践可自行补充调整,但申报资料或复核资料中须有相应的说明和申述。指南中的"色谱指纹图谱"指采用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实验研究的指纹图谱。光谱指纹图谱将另行规定。 一、供试品收集 供试品收集是研究指纹图谱最初也是最关键的步骤,由于不可能对一个药材的所有样本进行试验,而且生长环境条件对药材代谢产物有影响,所以要收集有代表性的供试品。收集不少于10批供试品的含义是指样本的数和量要有足够的代表性。 (一) 原料药材:在药材的化学成分与中医临床疗效的之间的关联尚未能阐明的现阶段,基本上是在承认其传统的功能主治及临床验证的基础上进行指纹图谱的实验研究。原料药材的指纹图谱主要是反映其自然状态的内在质量情况,研究其指纹图谱是以此作为选择原药材投料或混批提取的依据,同时作为研究注射剂成品指纹图谱相关性的基础。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药材个体之间指纹图谱的差异是正常的,在品种鉴定无误的基础上,力争药材有较为固定和稳定的来源,个体之间的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大致相似即可,使成品指纹图谱特征的稳定有起码的保证。 药材的"批" 不是工业生产的"批",是指相互独立的供试品,即不能将同一地点或同一渠道同一时间获得的供试品分成若干份供试品,以保证试验结果的代表性。由于收集药材供试品受主观和客观的条件限制,供试验的供试品严格讲均没有统计学的意义,所以供试品数越多越好,10批是最低的要求。供试品应保证其真实性,应有完整采样原始记录,内容包括: ?药材名称 ?供试品来源(真实记录供试品来自何处:传统产地收集或是资源丰富的产地收集,或者来自GAP基地供应;还是产地购买、市场购买或委托购买,等,以便于生产原料的采购选择和测试数据的可追溯)。 ?收集时间(购买时间)及收集人 ?货源情况调查(货源是否充足和稳定) ?基原鉴定及鉴定人:产地或GAP基地收集的药材结合植物形态鉴定品种。 如缺原植物,由熟练的专业人员凭性状或显微特征鉴别。如近缘品种、难以区分的野生品种(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应在指纹图谱研究中仔细比较,如获得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很高,也可应用,但须明确记录。并在今后实施GAP时确定一个品种,如指纹图谱相似度很低,则须确定品种,改为栽培品使用。商品混乱的品种(如陈皮)产区的选择应缩小范围,并结合资源选用药典收载品种中的一种。复方制剂中的君药及处方量大的药材必需重点注意品种的鉴定,以避免今后执行指纹图谱过程中出现难以预料的困难。

中药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的区别以及各自的意义

中药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的区别是什么?各有什么意义? 区别:中药材或中成药经过适当处理后 , 利用现代信息采集技术和质量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显现中药材或中成药性质的图像、图形、光谱的图谱及其数据 , 称为中药指纹图谱。它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 , 进而反映中药的质量和中医用药所体现的整体疗效 ; 现阶段中药的有效成分大多尚未明确 , 中药指纹图谱的整体性和模糊性正好符合中药质控的要求 , 较之单一成分或指标成分的质控方法 , 更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中药特征图谱是指中药材经过适当的处理后 , 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和仪器检测得到 , 能够标识其中各种组分群体特征的共有峰的图谱。它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别手段 , 可用于鉴别中药材的真伪 , 评价中药材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中药特征图谱可分为化学 (成分特征图谱和生物特征图谱。 意义:中药材多为植物的干燥器官 , 由于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以及我国历史上科技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原因 , 造成了中药材在应用方面的复杂性。同一名称的中药材可能来自不同基源的植物。同一基源的中药材由于产地不同、采收季节和生长年限不同而存在差别。一些中药材 , 特别是名贵药材 , 常可见到伪品与正品相混淆。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 , 使得不同来源的同种中药材其化学组成有可能相同 , 也有可能不同 , 这就必然影响到中医的临床疗效和中药的实验研究 , 并影响以其为原料生产出的中成药的化学组成 , 从而影响其质量和疗效。此外 , 我国中成药品种繁多 , 中成药生产过程中各工艺环节的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对产品的化学组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从现有的中药内在质量控制现状来看 , 还存在很多问题需逐步解决。其中 , 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中药整体化学特征的表征。因此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对于更加客观地从整体上评价中药的内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建立准确有效的鉴别中药材方法——中药特征图谱,对于我国中药资源丰富 , 但长期以来 , 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归类 , 导致中药商品混乱 , 中药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屡有发生 , 甚至出现有以假充真 , 以次充好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指纹图谱的不同方法特点及应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中药指纹图谱的不同方法特点及应用 作者:赵德玉, 毕桂宏 作者单位:辽阳市中医院,辽宁,辽阳,111000 刊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英文刊名: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7,25(3) 参考文献(21条) 1.ROY Upton高效薄层色谱在美国草药典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1(03) 2.谢培山中药色谱指纹图谱鉴别的概念、属性、技术与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1(10) 3.钱浩泉;李彩君;谢培山高良姜及其近缘植物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1(03) 4.凌大奎气相色谱保留指纹谱用于中药材鉴别的研究 1995(04) 5.苏薇薇中药指纹图谱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1(03) 6.丁建弥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鉴定野山人参[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1(01) 7.徐朝辉同种不同产地牛蒡子DNA指纹图谱特征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1(06) 8.袁湘林基体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用于中草药黄芪的鉴别的研究[期刊论文]-药物分析杂志 2001(01) 9.孙素琴;白雁道地山药红外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的鉴别研究[期刊论文]-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3(02) 10.秦海林何首乌和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的1H-NMR指纹图谱解析 1999(11) 11.秦海林核磁共振氢语法鉴别黄连的研究[期刊论文]-药学学报 1999(01) 12.秦海林核磁共振氢语法鉴别黄连的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0(01) 13.周俊国中药蛇床子的粉末X衍射分析[期刊论文]-中草药 1999(01) 14.胡平;罗安国;王如期中药菟丝子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 1997(07) 15.张朝辉;范国荣;徐国钧12种海马、海龙药材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鉴别 1998(05) 16.沈平女襄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与色谱指纹谱[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1(05) 17.Fang xingchun;Yin xia;xiang Bingren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TriditionalMedicine-Shanyao Pyrolysis/High Resolution GC/Pattern Recognition 1990(02) 18.粟晓黎;林瑞超;王兆基中药鬼臼毒性成分HPLC/UV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研究及与威灵仙、龙胆HPLC图谱比较[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0(12) 19.施超欧;陶萍丹参注射液主要成分HPLC及LC-MS定性分析[期刊论文]-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1(05) 20.颜王贞;林巧玲黄连薄层扫描指纹图谱研究 1993(06) 21.李信炯黄连薄层扫描指纹图谱研究 1987(0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14409633.html,/Periodical_zyyxk200703091.aspx

DNA指纹图谱分析实验

DNA指纹图谱分析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DNA指纹图谱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操作过程 2. 学习DNA的限制性酶切的基本技术 3. 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基本操作技术,学习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DNA片段的长度,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 实验原理 1984年英国莱斯特大学的遗传学家Jefferys及其合作者首次将分离的人源小卫星DNA 用作基因探针,同人体核DNA的酶切片段杂交,获得了由多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组成的长度不等的杂交带图纹,这种图纹极少有两个人完全相同,故称为"DNA指纹",意思是它同人的指纹一样是每个人所特有的。DNA指纹的图像在X光胶片中呈一系列条纹,很像商品上的条形码。DNA指纹图谱,开创了检测DNA多态性(生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群在DNA结构上存在着差异)的多种多样的手段,如RFLP(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串联重复序列分析、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等等。各种分析方法均以DNA的多态性为基础,产生具有高度个体特异性的DNA指纹图谱,由于DNA指纹图谱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和稳定的遗传性,且仍按简单的孟德尔方式遗传,成为目前最具吸引力的遗传标记。 DNA指纹具有下述特点:1.高度的特异性:研究表明,两个随机个体具有相同DNA图形的概率仅3×10-11;如果同时用两种探针进行比较,两个个体完全相同的概率小于5×10-19。全世界人口约50亿,即5×109。因此,除非是同卵双生子女,否则几乎不可能有两个人的DNA指纹的图形完全相同。2.稳定的遗传性:DNA是人的遗传物质,其特征是由父母遗传的。分析发现,DNA?指纹图谱中几乎每一条带纹都能在其双亲之一的图谱中找到,这种带纹符合经典的孟德尔遗传规律,即双方的特征平均传递50%给子代。3.体细胞稳定性:即同一个人的不同组织如血液、?肌肉、毛发、精液等产生的DNA指纹图形完全一致。 1985年Jefferys博士首先将DNA指纹技术应用于法医鉴定。1989年该技术获美国国会批准作为正式法庭物证手段。我国警方利用DNA?指纹技术已侦破了数千例疑难案件。DNA 指纹技术具有许多传统法医检查方法不具备的优点,?如它从四年前的精斑、血迹样品中,仍能提取出DNA来作分析;如果用线粒体DNA检查,时间还将延长。此外千年古尸的鉴定,在俄国革命时期被处决沙皇尼古拉的遗骸,以及最近在前南地区的一次意外事故中机毁人亡的已故美国商务部长布朗及其随行人员的遗骸鉴定,都采用了DNA指纹技术。

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意义与作用

中药的质量是其疗效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人们多是凭借经验,从药材的外观形态、气味以及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现象来判断其真伪。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常常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中药材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材质量控制中显示了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1)中药指纹图谱的概念和分类“指纹”(fingerpint)鉴定来源于法医学,每个人的指纹在微小的细节构造中各有不同,依据这些差异,通过“比对”方式,可以确定鉴别每个人的特征。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提出了DNA指纹图谱分析,主要是通过DNA指纹图谱,对人、动物、植物等生命体进行鉴别鉴定,乃至亲子鉴定等,扩大了指纹分析的含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为指纹图谱。指纹是以图像形式表现,而DNA指纹图谱是一些DNA片段所构成的条带图谱。二是分析目的有所扩展,既可以像指纹分析一样作个体“唯一性”的鉴定,又可以鉴别确定整个物种的“唯一性”(多个个体之间的共性),还可以用作亲子鉴定,即判断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中药指纹图谱则和DNA指纹图谱又有所不同。 1)中药指纹图谱的概念:中药指纹图谱(fingerprinting)借用DNA 指纹图谱发展而来,最先发展起来的是中药化学成分色谱指纹图谱,特别是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HPLC具有很高的分离度,可把复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而形成高低不同的峰组成一张色谱图,这些色谱峰的出峰位置和高度(或峰面积)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化学成分和及其含量,整个色谱图表征了该样品所含化学成分的多少和量的

大小。 如前所述,中药指纹图谱不同于法医学中的DNA指纹图谱。常规意义下的指纹强调的是绝对的“个体特异性”,据此可对任何犯罪嫌疑人指证和控罪。恰恰相反,中药指纹图谱赖以鉴别中药的药材真伪和质量优劣所要强调的却是作为药用植物物种的“共有特征性”。更值得指出的是,常规意义的“指纹”分析的依据主要是来源于先天的遗传,而中药药用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分析依据却主要来源于该植物物种后天的代谢产物,且大多为植物的次生代谢物。它对后天的生长环境的依赖性很强,远比纯先天性遗传的“指纹”脆弱得多,故有中药“道地性”和“最佳采集时间”之说。然而,植物的代谢过程仍受其物种先天遗传的影响,所以,利用中药药用化学成分的色谱指纹图谱是完全可以对不同药材种属进行鉴别,对同种药材质量优劣进行评价的。 谢培山先生对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给出了以下定义: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色谱鉴定手段。借以鉴别真伪,评价原料药材、半成品和成品质量均一性和稳定性。其基本属性是“整体性”和“模糊性”。 2)中药指纹图谱的分类:狭义的中药指纹图谱是指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广义的中药指纹图谱则可按测定手段和应用对象进行不同的分类。 (ⅰ)按测定手段分类:中药指纹图谱按测定手段可分为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和中药生物指纹图谱。①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

中药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的区别以及各自的意义

. 中药指纹图谱和特征图谱的区别是什么?各有什么意义? 区别:中药材或中成药经过适当处理后,利用现代信息采集技术和质量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显现中药材或中成药性质的图像、图形、光谱的图谱及其数据, 称为中药指纹图谱。它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进而反映中药的质量和中医用药所体现的整体疗效; 现阶段中药的有效成分大多尚未明确,中药指纹图谱的整体性和模糊性正好符合中药质控的要求,较之单一成分或指标成分的质控方法, 更具有科学性和全面性;中药特征图谱是指中药材经过适当的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和仪器检测得到,能够标识其中各种组分群体特征的共有峰的图谱。它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别手段,可用于鉴别中药材的真伪,评价中药材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中药特征图谱可分为化学(成分)特征图谱和生物特征图谱。 意义:中药材多为植物的干燥器官, 由于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以及我国历史上科技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原因, 造成了中药材在应用方面的复杂性。同一名称的中药材可能来自不同基源的植物。同一基源的中药材由于产地不同、采收季节和生长年限不同而存在差别。一些中药材, 特别是名贵药材, 常可见到伪品与正品相混淆。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 使得不同来源的同种中药材其化学组成有可能相同, 也有可能不同, 这就必然影响到中医的临床疗效和中药的实验研究, 并影响以其为原料生产出的中成药的化学组成, 从而影响其质量和疗效。此外, 我国中成药品种繁多, 中成药生产过程中各工艺环节的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对产品的化学组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从现有的中药内在质量控制现状来看, 还存在很多问题需逐步解决。其中, 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中药整体化学特征的表征。因此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对于更加客观地从整体上评价中药的内在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建立准确有效的鉴别中药材方法——中药特征图谱,对于我国中药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归类,导致中药商品混乱,中药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屡有发生,甚至出现有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

指纹图谱方法

方法 1 参照物的选择及溶液制备绿原酸为金银花的主要成分,而且所选择的金银花药材供试品溶液提取方法很容易将绿原酸提取出来,在色谱图中容易辨认,所以选择绿原酸作为参照物。参照物溶液的制备方法: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加50%甲醇配制成每毫升含0.06 mg的溶液,即得。 2 检测波长及流动相的选择根据文献报道,绿原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的主要活性成分,经测定绿原酸参照物溶液和金银花药材提取液在327 nm处均有最大吸收,因此,选择327 nm 为测定波长。在用同一浓度的样品溶液、色谱柱、流速(0.7 ml/min)、检测波长和HPLC 仪器的条件情况下,通过对多种溶剂系统进行考察,最后确定的最佳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40∶60),流速为0.7 ml/min,检测时间30 min。 3 提取方法的选择金银花中主要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异绿原酸,它们是奎宁酸和咖啡酸的酯,其中绿原酸含量高,是金银花及其相关制剂的活性指标成分。参照文献资料[4,5],经对多种提取溶剂研究,结果表明,以50%甲醇溶液作为提取溶液进行超声提取,能将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充分提取,提取液中有效成份不需要进一步提取分离与富集,可以直接进样分析。 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金银花药材,置硅胶干燥器中干燥24 h,研细,取约0. 5 g,精密称定,置100 ml具塞锥形瓶中,加50%甲醇50 ml,超声处理30 min,用微孔滤膜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置50 ml量瓶中,用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5 测定法及数据处理分别精密吸取参照物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30min的色谱图。用中国药典委员会推荐的“中药指纹图谱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版本2004A)进行数据处理,将多个批次的色谱图进行比较,得到可全面反映多个色谱图特征的金银花药材的对照指纹图谱。以此模式为基准,计算每个色谱图与之相比较的相似度(范围应在0.90~1.99之间)。

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的原则与步骤

(一)建立指纹图谱的一般原则 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应以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学研究为依托,体现系统性、特征性和稳定性三个基本原则。唯此,才能保证指纹图谱的标准化、规范化、客观化,从而便于推广和应用。 1.系统性是指指纹图谱中反映的化学成分应包括该中药有效部位所含大部分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全部,如中药两头尖中抗肿瘤的有效成分为皂苷类化合物,则其指纹图谱应尽可能地反映其中的皂苷类成分;银杏叶的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和银杏内酯类,则其指纹图谱可采用两种方法,针对这两类成分分别分析,达到系统全面的目的。 2.特征性是指指纹图谱中反映的化学信息(如保留时间)应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这些信息的综合结果,将能特征性地区分中药的真伪与优劣,成为中药自身的“化学条码”。如北五味子的HPLC指纹图谱和TLC指纹图谱,不仅包括多种的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而且具有许多未知类成分,这些成分的峰位顺序、比值在一定范围内是固定的,并且随药材品种不同而产生差异,依此可以很好地区别其来源、产地,判别药材的真伪优劣。 3.稳定性是指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在规定的方法、条件下的耐用程度,即不同操作者、不同实验室所重复做出的指纹图谱应在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以体现其通用性和实用性。因而要求包括样品制备、分析方法、实验过程、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全过程都要规范化操

作,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机构,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二)建立指纹图谱的一般步骤 1.方案设计与思路 (1)研究对象的确定 在调研有关文献、新药申报资料(质量部分和工艺部分)及其它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详尽地了解药材、中间体及成品中所含成分的种类及其理化性质,综合分析后找出成品中的药效成分或有效成分,作为成品和中间体指纹图谱的研究对象,即分析检测目标。 例如,黄芪含黄酮、皂苷及多糖三类有效组分,黄芪多糖注射液及其中间体的指纹图谱则以多糖为研究对象,黄芪原药材的指纹图谱应把黄酮、皂苷及多糖作为研究对象。 复方注射剂应根据君臣佐使的原则,以君药、臣药中的有效成分作为指纹图谱的研究对象,佐使药中的成分可采用其它指纹图谱方法进行辅助、补充研究。 (2)研究方法的选择 研究方法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来选择。大多数化合物可采用HPLC。例如黄芪中黄酮、皂苷、多糖等。挥发性成分应采用GC。例如鱼腥草中的鱼腥草素、土木香中的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和二氢土木香内酯等。某些有机酸经甲酯化后亦可用GC分析。采用上述方法难以分离检测的成分,可考虑使用TLC和CE。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技术要点

中药指纹图谱是指中药材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和仪器检测得到的,能够标示该中药及其制剂中的各种组分群体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通过指纹图谱整体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及含量或比例的制定和比对,可有效地控制中药材及中药产品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目前,指纹图谱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或天然药物质量的最有效手段。 实施中药指纹图谱难免会有一个提高、完善的过程。从技术上说,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是完全可行的,但在实际应用中,还要解决诸多问题。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药材来源及样品处理 对制作指纹图谱的动、植物药材必须做到固定品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期、产地加工和炮制方法。对矿物药应固定产地和炮制、加工方法,这是制定合格指纹图谱的先决条件。对供试样品的取样应注意样品的代表性与均匀性,以保持实验室取样与实际生产应用药材一致。除此之外,还必须做到组方和用量固定,生产工艺稳定。 ■检测方法 作为一张合格的指纹图谱必须具有特征明显、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的特点,而且要求做到操作和应用方便。目前最常采用的制备中药指纹图谱的检测方法有光谱法和色谱法。光谱方法如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在实际应用中能提供识别的信息较少,往往当同类化合物其取代基团发生变化时,对应的光谱却难以体现出来,建议尽量不要采用。 色谱法最大特点在于可进行复杂组分的成分分离,特别是新的高效、通用检测器的发展和引入,使得采用色谱法检测可得到足够多的图谱识别信息,是目前制备指纹图谱的主流方法。尤其是薄层色谱(TLC)、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已成为3种公认常用的指纹图谱分析手段。其中特别又以HPLC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适应性广、检测器种类多、灵敏度高、稳定性、重复性好而备受推崇,成为制备指纹图谱的首选方法。 参照物的选择:以色谱法制备得到的特征指纹图谱识别信息,主要是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比值。因此,在图谱测定中必须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以起到辨认和评价色谱指纹图谱特征的指引作用。 常用的参照物可采用对照品或内标物。采用内标物作为参照物时,要求其化学性质应能适合与供试品相同或相似的色谱分离检测条件。这在实际分析中往往难以满足,尤其较复杂的指纹图谱往往难以选择到保留时间合适的内标物插入图谱中。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尽量选择容易获取的,一个以上注射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作为参照物,以考察指纹图谱的稳定程度和重现性,并有助于色谱的辨认。同时,也可初步了解图谱中各色谱峰成分的性质。 高效液相色谱试验条件选择:色谱指纹图谱一次进样记录时间—般为60分钟,有时甚至需要记录更长时间。因此,要求实验使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器系统,尤其是高压恒流泵和检测器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减少漂移。同时,应有特别的措施保证仪器系统的清洗和维护。

DNA 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第10章 DNA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10.1 DNA指纹图谱产生的原理 10.1.1 高变异DNA序列的发现 1980年,Wyman 和 White在进行人体DNA 基因文库的研究中,筛选到一个随机DNA片 段,以其为探针进行RFLPs分析,检测到8个等位基因,平均杂合率超过75%,因此推测该 位点的多态性来源于DNA重排而非碱基突变,这是人类基因组中发现的第一个高变区(hyper variable regions,简称HVRs)。此后,人们在人类基因组中又陆续发现了其他一些高变区, 如α-珠蛋白基因(Higgs等 1981,1986)、胰岛素基因(Bell等 1982)、脂蛋白基因(Knott 等 1986)、D-Ha-ras癌基因(Capon等 1983)、Zata-珠蛋白基因(Goodbourm等 1983)等基 因的侧翼及肌红蛋白基因(Weller等1984)的第一个内含子区域,都含有这种HVRs。这些高 变区的共同特点为:都是由一短序列(即重复单位)首尾相连、多次重复而成,其多态性来源 于重复单位的重复次数不同。同一高变区的这些重复单位还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但因重复单位 的重复数目不同,形成了众多的等位基因。这些高变区后来被叫做小卫星(minisatellite)(Jeffreys等 1985a),有的人又称其为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简称VNTR)(Nakmura等1987)。在小卫星DNA内,重复单位数目的高度变异是由于不 等交换所造成的,换言之,即在有丝分裂时的姊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ds)或减数分裂 时的同源染色体间互换所致。有时候,发现DNA链架突变的发生频率高于点突变,其频率为每 世代每千个核苷酸对在10-5~10-2。虽然不等互换导致重复单位数目增加或减少,但不同重复 的形成却是由于点突变造成的。此外,基因转换(gene conversion)与重组似乎在同源性的维 持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DNA复制期间的滑动复制(slippage)是重复单位内简单序列 (1~4个核苷酸对)演化的机制(Wolf等 1989)。故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不等互换、基因转换及滑动复制,均足以导致重复单位间同源性的维持及重复单位数目的变化。 大多数重复序列单位共有一个约 10~15个核苷酸对的核心序列(core sequence),此核心序列高度地保留于相关的小卫星DNA家族中,它是重组信号,可能是真核生物DNA重组交换的热点,可促进小卫星DNA的不等交换(Jeffreys等 1985a;Wyman等 1990)。核心序列是重复单位间序列相似的基础。在小卫星DNA区域内,同源染色体可能有不同数目的重复单位,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可产生DNA指纹。由此可见,串联重复序列的高度变异性与其特殊的结构密切相关。然而,基因组中此类串联重复序列的真实生物学功能至今仍不清楚。 本章作者:丁 波,张亚平

中药指纹图谱操作指南

中药指纹图谱操作指南 说明:本实验研究规程指南为在原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规中药注射剂色谱指纹图谱试验研究而制订。本指南未能概括的容,通过实践可自行补充调整,但申报资料或复核资料中须有相应的说明和申述。指南中的"色谱指纹图谱"指采用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实验研究的指纹图谱。光谱指纹图谱将另行规定。一、供试品收集供试品收集是研究指纹图谱最初也是最关键的步骤,由于不可能对一个药材的所有样本进行试验,而且生长环境条件对药材代产物有影响,所以要收集有代表性的供试品。收集不少于10批供试品的含义是指样本的数和量要有足够的代表性。(一) 原料药材:在药材的化学成分与中医临床疗效的之间的关联尚未能阐明的现阶段,基本上是在承认其传统的功能主治及临床验证的基础上进行指纹图谱的实验研究。原料药材的指纹图谱主要是反映其自然状态的在质量情况,研究其指纹图谱是以此作为选择原药材投料或混批提取的依据,同时作为研究注射剂成品指纹图谱相关性的基础。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药材个体之间指纹图谱的差异是正常的,在品种鉴定无误的基础上,力争药材有较为固定和稳定的来源,个体之间的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大致相似即可,使成品指纹图谱特征的稳定有起码的保证。

药材的"批" 不是工业生产的"批",是指相互独立的供试品,即不能将同一地点或同一渠道同一时间获得的供试品分成若干份供试品,以保证试验结果的代表性。由于收集药材供试品受主观和客观的条件限制,供试验的供试品严格讲均没有统计学的意义,所以供试品数越多越好,10批是最低的要求。供试品应保证其真实性,应有完整采样原始记录,容包括: 药材名称 供试品来源(真实记录供试品来自何处:传统产地收集或是资源丰富的产地收集,或者来自GAP基地供应;还是产地购买、市场购买或委托购买,等,以便于生产原料的采购选择和测试数据的可追溯)。 收集时间(购买时间)及收集人 货源情况调查(货源是否充足和稳定) 基原鉴定及鉴定人:产地或GAP基地收集的药材结合植物形态鉴定品种。如缺原植物,由熟练的专业人员凭性状或显微特征鉴别。如近缘品种、难以区分的野生品种(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应在指纹图谱研究中仔细比较,如获得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很高,也可应用,但须明确记录。并在今后实施GAP时确定一个品种,如指纹图谱相似度很低,则须确定品种,改为栽培品使用。商品混乱的品种(如皮)产区的选择应缩小围,并结合资源选用药典收载品种中的一种。复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