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径定理》说课稿

《垂径定理》说课稿
《垂径定理》说课稿

《垂径定理》案例分析

张小飞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从知识体系上看,《垂径定理》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旋转与中心对称》之后,对特殊的中心对称图形圆的深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学习了圆的基本概念之后,对圆的基本性质的新探究。是中考的必考考点之一。

2、学习目标:

(1)利用圆的对称性探究垂径定理。

(2)能运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

(3)全心投入,细心认真。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垂径定理的探究及运用。

学习难点:利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征:进入初三,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对探索问题充满好奇,在课堂上有互相竞争的渴望,相比以前,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学习积极性有所减退,自我意识增强。

2.学生认知基础: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基本概念》,明确了直径、弦等基本概念,会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问题,学习了勾股定理,具备了进一步学习《垂径定理》的基本能力.

3.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明确了展示课的学习程序,并能利用学案,准备展示,变式训练,归纳方法,灵活运用,具备了学习活动的经验基础.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在本节课,我将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开展小组展示,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观察、思考、运用的过程中,养成全面、有序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学法分析:作为一节展示课,学生将在教师的带领下经历明确目标、温故知新、准备展示、展示所学、巩固提升等过程,培养学生独学静思、有效交流、积极合作、大胆展示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及大致时间分配

(1)明确目标、(1分钟)

目标出示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2)温故知新(3分钟)

采用个别提问的方式,复习基本知识点,为扎实做充分准备

(3)分配任务,准备展示(5分钟)

教师分配展示的任务,并指导学生做展示的前期准备。

(4)小组展示,变式训练(20分钟)

学生分组有序展示,在展示中鼓励提问,可做变式训练。要求展示者书写规范,过程完整,声音洪亮,表达流利,衔接紧凑。

(5)归纳梳理、整理学案(3分钟)

学生将错误的题目整理,补充不完整的解题过程,要求用双色笔。(6)反馈检测、巩固提高(12分钟)

完成学案反馈检测部分,力争按下课能够完成。

五、教后反思

垂直于弦的直径也叫垂经定理,是初中阶段圆中有关计算方面比较重要的一节。本节课主要经过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通过折自制的圆形图片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每条经过圆心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它有无数条对称轴。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垂经定理的内容。第三个环节是利用垂经定理解决有关方面的计算。其中,第二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我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具体经过以下5个步骤:

(1)让学生拿出自己手中的圆形图片对折圆,找出圆心。(学生很感兴趣,有些同学折的是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得出圆心,有些同学折的是两条斜交的直径得出圆心,但方法都很好。)

(2)让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其中一条不动,另一条直径向下平移,变成一条普通的弦,并且和原来的一条直径仍然保持垂直关系。

(3)让学生在自己的图片上画出与直径垂直的弦,并让他们把圆形图片沿直径对折,问学生会发现什么结论?(平分弦,也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4)问学生在什么样条件下得出这些结论的?

(5)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垂经定理的内容,教师再补充、强调并板书。通过这一探究过程,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学生就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垂径定理,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在这节课中我感觉最成功的地方。

当然,整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在对垂经定理有关计算方面的安排上欠妥,具体表现在:

(1)把课本中赵州桥的问题作为第一个练习题让学生解决稍微偏难,应该先解决一些简单的类型题。比如:已知弦的长度和圆心到弦的距离,求圆的半径这类题,这样的话学生不但巩固了垂经定理,而且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等再处理赵州桥的问题就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情了。(2)垂经定理中平分弦的证明过程尽量给学生留点时间让学生板书出来,这样可以防止学生缺少主动性,并且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

(3)应该给学生渗透一些情感教育,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总之,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我们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要真正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单纯的的知识接受者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27.3垂径定理教案

27.3(1) 垂径定理 崇明县三乐学校秦健 一、教学内容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圆心角所对的弧和弦及其弦心距这四组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即“四等定理”)本节利用圆的轴对称性,进一步得到圆的直径与弦及弦所对的弧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因为圆是轴对称图形,且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所以课本对于这些量之间关系的讨论,从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开始展开,并加以推理证明; 教材分析: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揭示了垂直于弦的直径和这条弦及这条弦所对的弧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圆的轴对称性的具体化;也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进行圆的有关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在垂径定理得出的过程中,体验了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思维过程,有助于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过程,掌握垂径定理; 2、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实验——归纳——猜测——证明”的方法; 3、能初步运用垂径定理及推论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垂径定理的内容并初步学会运用. 难点: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300 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赵州石拱桥的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长)为37.4米,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也叫拱形高)为7.2米,求桥拱的半径(精确到0.1米)说明: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2D C B A O 1、观察与思考: 圆是怎样的对称图形?对称轴与对称中心分别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思考 如图,CD 是⊙O 的直径,AB 是⊙O 的弦,且AB ⊥CD ,垂足为 M ,则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弧?(半圆除外)为什么? (学生观察,猜想,并得出以下结论) ①CO=DO (同圆的半径相等) ②AM=BM,弧AD=弧BD ,弧AC=弧BC (如何证明?) (学生讨论,并得出推导过程,教师板书) 联结OA 、OB ,则OA=OB. ∵ AB ⊥CD, ∴ AM=BM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AOD=∠BOD, ∴ 弧AD=弧BD (同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 ∠AOC=∠BOC, ∴ 弧AC=弧BC. 2、定理:如果圆的一条直径垂直于一条弦,那么这条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结合图形写成符号语言: ∵直径CD ⊥弦AB ,垂足为M ∴ AM=BM ∴ 弧AD=弧BD (同圆中,相等的 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弧AC=弧BC. 3、抢答题:如图:已知⊙O 的半径OC 垂直于弦AB,垂足为点D , AD 长2厘米,弧AB 长5厘米,则AB= 弧 AC= . 4、例题分析 例1、 已知:如图,以点O 为圆心的两个圆中, 大圆的弦AB 交小圆于点C 、D 两点,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垂径定理教案

《垂径定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由圆的折叠猜想垂径定理,并进行推理验证. 2.理解垂径定理,灵活运用定理进行证明及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圆的对称性以及直径垂直于弦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我们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对圆的进一步认识,加深我们对圆的完美性的体会,陶冶美育情操,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垂径定理及运用. 教学难点 用垂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教师出示一张图形纸片,同学们猜想一下: ①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对称轴是什么? ②如图,AB是⊙O的一条弦,直径CD⊥AB于点M,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在纸片上对折操作) 【教学说明】 (1)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CD. (2)AM=BM,AC BC AD BD ,. ==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证明. 1.由上面学生折纸操作的结论,教师再引导学生用逻辑思维证明这些结论,学生们说出已知、求证,再由小组讨论推理过程. 已知:直径CD,弦AB,且CD⊥AB,垂足为点M. 求证:AM=BM,AC BC AD BD , == 【教学说明】连接OA=OB,又CD⊥AB于点M,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知AM=BM,再由⊙O关于直线CD对称,可得AC BC AD BD ,. == 2.得出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还可以得出结论(垂径定理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学生讨论写出已知、求证,并说明. 学生回答: 【教学说明】已知:AB为⊙O的弦(AB不过圆心O),CD为⊙O的直径,AB交CD 于点M,MA=MB. 示证:CD⊥AB,AC BC AD BD ,. == 证明:在△OAB中,∵OA=OB,MA=MB,∴CD⊥AB.又CD为⊙O的直径,∴ == ,. AC BC AD BD 4.同学讨论回答,如果条件中,AB为任意一条弦,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 学生回答: 【教学说明】当AB为⊙O的直径时,直径CD与直径AB一定互相平分,位置关系是相交,不一定垂直. 探究2垂径定理在计算方面的应用. 例1如课本图,弦AB=8cm,CD是圆O的直径,CD⊥AB,垂足为E,DE=2cm,求圆O的直径CD的长. 例2已知⊙O的半径为13cm,弦AB∥CD,AB=10cm,CD=24cm,求AB与CD间的距离. 解:(1)当AB、CD在O点同侧时,如图①所示,过O作OM⊥AB于M,交CD于N,连OA、 OC.∵AB∥CD,∴ON⊥CD于N.在Rt△AOM中,AM=5cm,OM12cm.在 Rt△OCN中,CN=12cm,ON5cm.∵MN=OM-ON,∴MN=7cm. (2)当AB、CD在O点异侧时,如图②所示,由(1)可知OM= 12cm,ON=5cm,MN=OM+ ON,∴MN=17cm.∴AB与CD间的距离是7cm或17cm. 【教学说明】1.求直径往往只要能求出半径,即把它放在由半径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中去. 2.AB、CD与点O的位置关系没有说明,应分两种情况:AB、CD在O点的同侧和AB、CD 在O点的两侧. 探究3与垂径定理有关的证明. 例3证明:圆的两条平行线所夹的弧相等.已知:如课本图,在圆O中,弦AB与弦CD平行.证明:弧AC等于弧BD.

垂径定理学案、教学设计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导学案 广水市实验中学张运才 【学习目标】 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2.理解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它们解决有关弦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学习重点】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推论以及证明. 【学习难点】利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我能行】学生自学课本P80---P81,按照提示思考下面问题: (一)情景导入:观看赵州桥视频。聪明的同学们,你能求出赵州桥桥拱所在圆的半径吗? (二)自主探究:先自主探究,后小组交流。 探究一:把一个圆沿着它的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对折,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发现: (1)把圆纸片沿着它的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对折叠时,两个半圆. (2)上面的实验说明:圆是____ __,对称轴是经过圆心的每一条____ ___.圆有条对称轴. 探究二:请同学们按下面的步骤做一做: 第一步,把一个⊙O对折,使圆的两半部分重合,得到一条折痕CD; 第二步,在⊙O上任取一点A,过点A作CD折痕的垂线,再沿垂线折叠,得到新的折痕,其中点E 是两条折痕的交点,即垂足; 第三步,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圆交于另一点B,画出折痕AB、CD.观察你所折纸片:(1)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由圆的轴对称性你能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 (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上述结论吗? (3)请作出图形并用符号语言表述这个结论. 练习:如下图,哪些能使用垂径定理?为什么? 【交流学】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1.垂径定理结构:条件:①直径CD过圆心O②CD⊥AB结论:③AE=BE ④弧AC= 弧BC ⑤弧AD=弧BD.如果交换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的部分语句,如①③作为题设,②④⑤作为结论,命题成立吗?例如在⊙O中,CD是直径,AB是的弦,CD与AB交于点E.如果AE=BE,那么CD与AB垂直吗?注意分情况讨论: (1)若AB是⊙O的直径,CD与AB垂直吗?为什么? (2)若AB不是⊙O的直径,CD与AB垂直吗?为什么? 思考: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上述结论吗? 推论: 如果交换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的部分语句,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新结论呢?它们成立吗? 发现: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圆3.3垂径定理教案

3.3垂径定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手脑结合,充分掌握圆的轴对称性. 2.运用探索、推理,充分把握圆中的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3.拓展思维,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运用探索、推理,充分把握圆中的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四、教学难点 运用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说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二)讲授新课 活动内容1: 探究1:圆的相关概念——弧、弦、直径 1.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2.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3.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探究2: AB是⊙O的一条弦.作直径CD,使CD⊥AB,垂足为M. 你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与同伴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

小明发现图中有: 理由: 连接OA,OB,则OA=OB. 在Rt△OAM和Rt△OBM中, ∵OA=OB,OM=OM, ∴Rt△OAM≌Rt△OBM. ∴AM=BM. ∴点A和点B关于CD对称. ∵⊙O关于直径CD对称, ∴当圆沿着直径CD对折时,点A与点B重合, 和重合和重合 AC BC,AD BD. ∴== AC BC,AD BD. 活动2:探究归纳 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三)重难点精讲 例1.如图,在⊙O 中,CD 是直径,AB 是弦,且CD⊥AB,已知CD = 20,CM = 4,求 AB. 证明:连接OA , ∵ CD = 20,∴ AO = CO = 10. ∴ OM = OC – CM = 10 – 4 = 6. 在⊙O 中,直径CD ⊥AB , ∴ AB =2AM , △OMA 是直角三角形. 在Rt △OMA 中,AO = 10,OM = 6, 根据勾股定理,得:2 22AO OM AM =+, AM 8===, ∴ AB = 2AM = 2 × 8 = 16. 例2.如图,两个圆都以点O 为圆心,小圆的弦CD 与大圆的弦AB 在同一条直线上.你认为AC 与BD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

垂径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兰甲明 【教学内容】§7.3垂径定理(初三《几何》课本P 76~P 7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②掌握垂径定理,理解其证明,并会用它解决有关的证明与计算问题; ③掌握辅助线的作法——过圆心作一条与弦垂直的线段。 2.能力目标:①通过定理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 ②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①结合本课教学特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育渗透; ②激发学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垂径定理的证明。 【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法。 【教具准备】自制的教具、自制课件、实物投影仪、电脑、三角板、圆规。 【教学设计】 一、实例导入,激疑引趣 1.实例:同学们都学过《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初二语文第三册第一课·茅以 升),其中介绍了我国隋代工匠李春建造的赵州桥 (如图)。因它位于现在的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赵 县(古称赵州)而得名,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 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被 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它的结构是当时世界桥梁 界的首创,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 2.导入:赵州桥的桥拱呈圆弧形的(如图1),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长)为37.4 米,拱高(弧的中点到弦AB 的距离, 也叫弓高)为7.2米。请问:桥拱的 半径(即AB 所在圆的半径)是多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能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 (图1) ⌒

二、尝试诱导,发现定理 1.复习过渡: ①如图2(a),弦AB 将⊙O 分成几部分?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②如图2(b),将弦AB 变成直径,⊙O 被分成的两部分各叫什么? ③在图2(b)中,若将⊙O 沿直径AB 对折,两部分是否重合? (a) (b) (a) (b) (c) (图2) (图3) 2.实验验证: 让学生将准备好的一张圆形纸片沿任一直径对折,观察两部分是否重合;教师用电脑演示重叠的过程。从而得到圆的一条基本性质—— 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3.运动变换: ①如图3(a),AB 、CD 是⊙O 的两条直径,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 ②如图3(b),当AB ⊥CD 时,图中又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 ③如图3(c),当AB 向下平移,变成非直径的弦时,图中还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此外,还有其他的相等关系吗? 4.提出猜想:根据以上的研究和图3(c),我们可以大胆提出这样的猜想—— (板书) ?????===????⊥BD AD BC AC BD AE CD E AB,CD O 垂足为弦的直径是圆 5.验证猜想:教师用电脑课件演示图3(c)中沿直径CD 对折,这条特殊直径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并给这条特殊的直径命名为——垂直于弦的直径。 三、引导探究,证明定理 1.引导证明: 猜想是否正确,还有待于证明。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寻找证明思路。 ①证明“AE=BE ”,可通过连结OA 、OB 来实现,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证明。 ②证明“弧相等”,就是要证明它们“能够完全重合”,可利用圆的对称性证明。 B B B ⌒ ⌒ ⌒ ⌒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

《24.1.2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柳城县寨隆镇中学覃光洋

学 案 导 案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2.你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弧?为什么? 相等的线段: . 相等的弧: = ; = . 3.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结论吗?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 弦,并且 的两条弧. 4.你能用几何方法证明这些结论吗? 5.你能用符号语言表达这个结论吗? 如图2 CD 是直径(或CD 经过圆心),且CD AB ⊥ ∴ = ; = ; = (三)探究垂径定理的推论 如上图,若直径CD 平分弦AB 则 1.直径CD 是否垂直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如何证 明? 2.你能用一句话总结这个结论吗?(即推论:平分弦的直径也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如果弦AB 是直径,以上结论还成立吗? 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语言:∵CD 是⊙O 的直径 又∵AE=BE ∴CD AB ⊥ = ; = . (四)探究: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 已知:⊙O 的直径为10cm ,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3cm , 求弦AB 的长 归纳:圆中常用辅助线---作弦心距,构造Rt △.弦的一半(2 a )、弦心距(d)、半径(r )三个量的数量关系为 . 教师出示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发现垂径定理的证明方法,并由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尝试将文字转变为符号语言,用几何符号表达定理的逻辑关系。教师更正。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尝试得出垂径定理和推论,教师规 范并板书。 教师提醒学生此中的弦一定不能是直径。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讨论,让一名学生展示。 教师讲评,引导学生联系弦、半径、弦心距等因素,从而构成直角三角形,利用 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的获得知识。 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垂径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并为探索垂径定理的推论打基础。 让学生亲自探索出各条推论,以使学生以后在应用中可明明白白的应用。 巩固并熟练垂径定理的使用方法。 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C A B D E O C A B D E O (图2) (图1)

圆的垂径定理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十四章第一节圆的第二课时.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有关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性质之后对垂直于弦的直径和这弦的关系的学习,研究的是垂直于弦的直径和这弦的关系.垂径定理的推证是以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圆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为依据的.本节内容是本章基础,是圆的有关计算和圆的有关证明一个重要工具.本节课的学习也为下节课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赵州桥历史的了解,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培养不断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和得出探究的结果。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三、教学目标1.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 2.明确垂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及定理的推理过程。 3.能初步应用垂径定理进行计算和证明。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垂径定理及应用。 难点 垂径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1.问题:你知道赵州桥吗?它是1300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石拱桥,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的主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m,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m,你能求出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吗?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2.把一个圆沿着它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设计题图:复习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直线是对称轴!

B A C E D O 3.如图,AB 是⊙O 的一条弦,做直径CD ,CD ⊥AB ,垂足为 E 。 (1)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 么? (2)你能发现图中有那些相等的线段和弧?为什 么? 线段:AE=BE 弧:AC BC AD BD ==, 得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证明出垂径定理 4.得垂径定理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5.利用垂径定理解决求赵州桥拱半径的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垂径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6.随堂检测 1、如图1,如果AB 为⊙O 的直径,弦CD ⊥AB ,垂足为E ,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CE=DE B 、B C B D = C 、∠BAC=∠BAD D 、AC >AD 图1 图2 图3 2、如图2,⊙O 的直径为10,圆心O 到弦AB 的距离OM 的长为3,则弦AB 的长是( ) A 、4 B 、6 C 、7 D 、8 3、某居民小区一处圆形下水管道破裂,维修人员准备更换一段新管道,如图3所示,污水水面宽度为60cm ,水面到管道顶部距离为10cm ,则修理人员应准备_________cm 内径的管道(内径指内部直径). 4、如图3,在⊙O 中,弦AB 的长为8cm ,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3cm.求:⊙O 的半径. 设计意图:灵活利用垂径定理来解决问题,体现出垂径定理的重要性! _B _A _O _M A B O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三章圆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学习过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以及本节定理的证明要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在本章前两节课中也已经初步理解了圆的轴对称性和圆弧的表示等知识,具备探索证明几何定理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探究图形性质的不同手段和方法,具备几何定理的分析、探索和证明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该节内容为1课时.圆是一种特殊图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学生通过类比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能利用圆的轴对称性探索、证明得出圆的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具体地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2.运用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 3.经历运用圆的轴对称性探索圆的相关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教学重点: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难点: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以及应用时如何添加辅助线.三、教学设计分析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1.圆是轴对称图形吗?指出它的对称轴。 2.如图,AB是⊙O的一条弦,作直径CD,使CD⊥AB,垂足为M. (1)该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你能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 条件:①CD 是直径;结论:③AM =BM ; ②CD ⊥AB ④=;⑤=. 证明:连接OA ,OB ,则OA =OB . 在Rt △OAM 和Rt △OBM 中, ∵OA =OB ,OM =OM , ∴Rt △OAM ≌Rt △OBM . ∴AM =BM . ∴点A 和点B 关于CD 对称. ∵⊙O 关于直径CD 对称, ∴当圆沿着直径CD 对折时,点A 与点B 重合, 和重合,和重合. ∴=,=. 2.证明完毕后,让学生自行用文字语言表述这一结论,最后提炼出垂径定理的内容——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辨析:判断下列图形,能否使用垂径定理? 注意:定理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直径(半径),垂直于弦. 4.垂径定理逆定理的探索 如图,AB 是⊙O 的弦(不是直径),作一条平分AB 的直径CD ,交AB 于点M . (1)下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 条件:①CD 是直径; ②AM =BM 结论:③CD ⊥AB ; ④=;⑤=. 让学生模仿垂径定理的证明过程,自行证明逆定理,并表述逆定理的内容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O C D B A O C D E O C D B

《垂径定理》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 圆是一种特殊图形,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该节内容分为2 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能用折叠的方法得到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其对称 轴是任一条过圆心的直线。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2 .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相互合作交流的精神。 2. 通过学习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使学生领会数学的严谨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的主动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难点】 和圆有关的相关概念的辨析理解。 (提前一天布置) 1. 每人制作两张圆纸片(最好用16K 打印纸) 2. 预习课本P 74~P 76内容 第一环节 复习提问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在学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如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方形。 2、我们所学的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你能找到多少条对称轴? 归纳: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活动内容: (一)探索垂径定理。 做一做 1.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O,沿圆周将圆剪下,把这个圆对折使圆的两半部分 重合。 2.得到一条折痕CD。 3.在⊙O上任取一点A,过点A作CD折痕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其中,点M 是两条折痕的交点,即垂足。 4.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圆交于另一点B,如右图 问题:(1)观察右图,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你能发现图中有那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 在⊙O中,AB为弦,CD为直径,CD⊥AB 提问:你在图中能找到哪些相等的量?并证明你猜想的结论。 证明过程见PPT。 几何语言

垂径定理教案

课题: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课时) 展示课课型名称:“引导—探究—发现”型教学模式 【设计思路】 垂径定理是圆这一章书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书本用叠合法推导定理的过程。 本课时探索如何高效地解决重点和难点并存的教学内容教学。采用启发式和探究 发现法教学,探索初中数学重要定理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对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过程,掌握垂径定理。 2)初步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计算和证明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运用叠合法经历和推导垂径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各种数学方法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探索过程和体验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究、 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适当进行爱国教育和美育渗透。 【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学生对用“叠合法”探索和证明垂径定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介绍赵州桥;联系它与圆的关系,提出问题:赵州桥的主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m,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m,你能求出赵 州桥主桥拱的半径吗? 2、复习24.1.1圆的知识,为探究准备图形的知识。 (二)动手动脑,探索定理 1.探究准备 课前让学生用纸剪一个圆。要求学生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几次,通 过交流,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这一结论,理解掌握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 尝试猜想和探究定理 使CD⊥AB,垂足为E. (1)此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2)你能发现图中有那些相等的线段和弧?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积极思考、探究和猜想,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为什 么会出现这些相等的线段和弧,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已知条件和利用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 单位:登封市大金店二中 授课教师:唐海广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学习过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以及本节定理的证明要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在本章前两节课中也已经初步理解了圆的轴对称性和圆弧的表示等知识,具备探索证明几何定理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探究图形性质的不同手段和方法,具备几何定理的分析、探索和证明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该节内容为1课时.圆是一种特殊图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学生通过类比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能利用圆的轴对称性探索、证明得出圆的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具体地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2.运用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运用圆的轴对称性探索圆的相关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情感与态度 1. 培养学生类比分析,猜想探索的能力. 2. 通过学习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使学生领会数学的严谨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的主动精神.教学重点: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难点: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以及应用时如何添加辅助线.三、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类比引入,猜想探索,知识应用,归纳小结. 第一环节类比引入 活动内容: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2.如果将一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高对折,可以发现什么结论 3. 圆,得到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呢 活动目的: 通过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向圆的轴对称性过渡,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类比分析的能力. 第二环节猜想探索 活动内容: 1.如图,AB是⊙O的一条弦,作直径CD,使CD⊥AB,垂足为M.(1)该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你能图中有哪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 条件:①CD是直径;②CD⊥AB 结论(等量关系):③AM=BM; ④⌒AC=⌒BC;⑤⌒AD=⌒BD. 证明:连接OA,OB,则OA=OB. 在Rt△OAM和Rt△OBM中, ∵OA=OB,OM=OM, ∴Rt△OAM≌Rt△OBM. ∴AM=BM. ∴点A和点B关于CD对称. ∵⊙O关于直径CD对称, ∴当圆沿着直径CD对折时, 点A与点B重合, ⌒AC和⌒BC重合,⌒AD和⌒BD重合. ∴⌒AC=⌒BC,⌒AD=⌒BD.

经典垂径定理教案

经典垂径定理教案

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掌握垂径定理,理解其探索和证明过程; 能初步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2、能力目标: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实验一归纳一猜想一证明”的方法; 在解题 过程中,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同一个问题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 决。 3、情感目标:通过圆的对称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观,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垂径定理、记住垂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难点:对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在解决问题时想到用垂径定理 教学用具:圆规,三角尺,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怎样的对称性质?(中心对称) 2、实验:探究圆的轴对称性。如图(1),若将O O沿直径AB 对折,观察两部分是否重合?让学生用自己准备好的圆形纸片 A O B 亲自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努力发现: 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 都是它的对称轴 3、弓I入新知:如图(2),左图中AB是。O的弦,直径CD与弦AB相交,那么沿直径 CD所在的直线折叠之后,图形可以重合吗?右图中,AB是。O的弦, 直径CD丄AB,垂足为E。此时再沿直径CD 所在直 线折叠,图形可以重合吗?(重合,说明此图也 是轴对称图形,称这种处于特殊位置的直径称为 垂直于弦的直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

(一)猜想,证明,形成垂径定理 1、提问:继续观察图(2)的右图,根据圆的对称性,把圆沿直径CD所在的直线折叠之后,圆中的线段和弧会出现怎样的位置关系?同时出现怎样的数量关 系? 2、猜想:可能出现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E和线段BE重合,弧AC和弧BC重合,弧AD和弧BD重合。 可能出现的数量关系是: A 户 A A AE 二BE, AC 二BC, AD 二BD 3、证明: 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或者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来证明线段AE与线段BD相等,利用圆的对称性证明对应弧相等。板书: (AE = BD CD是圆0的直径〕 A 杵 工—M

经典垂径定理教案

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掌握垂径定理,理解其探索和证明过程; 能初步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2、能力目标: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实验—归纳—猜想—证明”的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同一个问题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 3、情感目标:通过圆的对称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观,并激发学生对数学 的热爱。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垂径定理、记住垂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难点:对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在解决问题时想到用垂径定理。 教学用具:圆规,三角尺,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怎样的对称性质?(中心对称) 2、实验:探究圆的轴对称性。如图(1),若将⊙O 沿直径AB 对折,观察两部分是否重合?让学生用自己准备好的圆形纸片 亲自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努力发现: 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 都是它的对称轴。 3、引入新知:如图(2),左图中AB 是⊙O 的弦,直径CD 与弦AB 相交,那么沿直径CD 所在的直线折叠之后,图形可以重合吗?右图中,AB 是⊙O 的弦,直径C D ⊥AB,垂足为E 。此时再沿直径CD 所在直线折叠,图形可以重合吗?(重合,说明此图也是轴对称图形,称这种处于特殊位置的直径称为垂直于弦的直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 B (1) (2)

(一)猜想,证明,形成垂径定理 1、提问:继续观察图(2)的右图,根据圆的对称性,把圆沿直径CD 所在的直线折叠之后,圆中的线段和弧会出现怎样的位置关系?同时出现怎样的数量关系? 2、猜想:可能出现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E 和线段BE 重合,弧AC 和弧BC 重合,弧AD 和弧BD 重合。 可能出现的数量关系是: ,,AE BE AC BC AD BD === 3、证明: 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或者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来证明线段AE 与线段BD 相等,利用圆的对称性证明对应弧相等。板书: O CD AB,E AE BD CD AC BC AD BD =????=??⊥??=? 是圆的直径垂足为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垂径定理的文字表述,板书: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二)分析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1、再次明确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加深学生的印象。 2、利用反例、变式图形对定理进一步引申,揭示定理的本质属性,以加深学生对定理本质的了解。 练习:在下列图形中,能使用垂径定理的图形有哪些?

垂径定理教学引入设计案例

案例:垂径定理教学情境引入时的启示 ——参与式教学给我带来的喜悦 一、引言 教师对教材深入开发和挖掘,创设有利于学生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轻松、愉快、平等、有趣、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达到师生共同相互参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让学生达到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自身主体性发展,方可推进有效课堂教学。 本文在初中数学“垂径定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参与式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改进活动探究问题,有效地完成了“垂径定理”的学习内容,学生获得记忆最深刻的知识。 二、背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新授课,昆十八中103班学生,共有45人,上课时间2014年10月9日。 教材设计是这样的:共有5个部分。 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以我国隋代建造的石拱桥——赵州桥为背景,已知它的跨度为37.4米,拱高7.2米,你能求出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吗? 2、活动探究,做好准备 用纸剪一个圆,把一个圆沿着它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3、展开思考,有所发现 如图,AB是⊙O的一条弦,做直径CD,使CD⊥AB,垂足为E. (1)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2)你能发现图中有那些相等的线段和弧?为什么? 4、分析归纳,得到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5、应用定理,解决问题 最后利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求出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是27.9m 三、提出问题 教材中的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第二个环节“活动探究,做好准备”,用纸剪一个圆的探究活动,活动还不够深入。 在第三个环节“展开思考,有所发现”,应更改设问,因为原来设问的内容太直接,且问题不够开放。 只有这样更改,在第三个环节“分析归纳,得到定理”,才会产生有效的知识迁移,学生会获得记忆最深刻的知识。 四、解决问题 理论依据:

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圆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圆是初中几何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本节通过第一课时建立圆的概念,认识圆的轴对称性与中心对称性。讲解时将观察与思考、操作与实践等活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第二课时加深学生对弦、弧之间关系的认识,掌握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教学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发现结论,再通过推理的方式说明结论的正确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最终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现代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探索与分析,讨论与归纳等数学活动是学习的主要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图形中准确识别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半圆、等圆、等弧等; 2.认识圆的对称性,知道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3.能说出等弦、等弧之间的关系,能灵活运用垂径定理及逆定理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抽象和建立圆的概念、探究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的过程,熟记圆及有关概念; 2.通过折叠、旋转的动手实验,多观察、探索、发现圆中圆心、弧、弦之间的关系,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3.利用圆的对称性通过折叠来发现垂径定理,充分体验探索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揭示与圆有关的本质属性;(2)垂径定理探索及其应用。 难点:垂径定理探索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观察与思考 观察汽车和皮带转动轮的视频或图片 提问:车轮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形(问题简单,一起回答) 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可以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三角、四边形等?” 生:“不能!”“它们无法滚动!”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讲课教案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

2 垂径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兰甲明 【教学内容】§7.3垂径定理(初三《几何》课本P76~P7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②掌握垂径定理,理解其证明,并会用它解决有关的证明与计算问题; ③掌握辅助线的作法——过圆心作一条与弦垂直的线段。 2.能力目标:①通过定理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 ②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①结合本课教学特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育渗透; ②激发学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垂径定理的证明。 【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法。 【教具准备】自制的教具、自制课件、实物投影仪、电脑、三角板、圆规。 【教学设计】 一、实例导入,激疑引趣 1.实例:同学们都学过《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初二语文第三册第一课·茅以 升),其中介绍了我国隋代工匠李春建造的赵州 桥(如图)。因它位于现在的历史文化名城河北 省赵县(古称赵州)而得名,是世界上现存最 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 历史,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它的结构是当时世界桥梁界的首创,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 2.导入:赵州桥的桥拱呈圆弧形的(如图1),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长)为37.4米,拱高(弧的中点到弦AB 也叫弓高)为7.2米。请问:桥拱的 ⌒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半径(即AB 所在圆的半径)是多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能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 (图1) 二、尝试诱导,发现定理 1.复习过渡: ①如图2(a),弦AB 将⊙O 分成几部分?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②如图2(b),将弦AB 变成直径,⊙O 被分成的两部分各叫什么? ③在图2(b)中,若将⊙O 沿直径AB 对折,两部分是否重合? (图2 ) (图3) 2.实验验证: 让学生将准备好的一张圆形纸片沿任一直径对折,观察两部分是否重合;教师用电脑演示重叠的过程。从而得到圆的一条基本性质—— 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3 .运动变换: ①如图3(a),AB 、CD 是⊙O 的两条直径,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 ②如图3(b),当AB ⊥CD 时,图中又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 ③如图3(c),当AB 向下平移,变成非直径的弦时,图中还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此外,还有其他的相等关系吗? 4.提出猜想:根据以上的研究和图3(c),我们可以大胆提出这样的猜想—— (板书) ?????===????⊥BD AD BC AC BD AE CD E AB,CD O 垂足为弦的直径是圆 5.验证猜想:教师用电脑课件演示图3(c)中沿直径CD 对折,这条特殊直径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并给这条特殊的直径命名为——垂直于弦的直径。 三、引导探究,证明定理 B B B ⌒ ⌒ ⌒ ⌒

垂径定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探索垂径定理的证明过程; 掌握垂径定理,能初步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实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 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收获新知;通过分组训练、 深化新知,共同感受收获的喜悦。 2、在解决垂径定理的相关问题中总结出相应的解题方法和常见辅助线作法,渗透类比、转化、数形结合、方程、 建模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图片欣赏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3)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难点】 垂径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教学重点】 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证明与计算问题 【教学媒体】 自制教具,圆规,三角尺,PPT课件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设计意图:通过该观察和猜想让学生感知当直径与弦垂直时有特殊的性质。 2、操作验证 你能借助桌上的圆形纸片进行适当的操作来个猜想是否合理吗?动手试一试。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弦对的两图2 图3 图1

②、归纳垂径定理的几个基本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记定理应用的条件,检验是否理解了定理,熟悉定理能应用的相应图形。 垂足为M,AB=12,半径OB=10

师生共同总结常用方法:垂径定理常和勾股定理结合使用,半径、半弦、弦心距三个量中任知两个量,可求第三个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即学即练,初步运用定理解决简单计算问题,并总结解题方法。 方法归纳:当半径、半弦、弦心距三个量中不直接具备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计算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连半径”这一辅助线作法和方程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