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应急预案

重症医学科应急预案
重症医学科应急预案

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ICU 各种应急预案及流程

印江自治县人民医院

目录

1.病人发生冲动伤人或毁物行为时的预案 (1)

2.触电的应急预案 (2)

3.动、静脉置管脱出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 (3)

4.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的应急预案 (4)

5.护患争议应急处理预案 (5)

6.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应急预案 (6)

7.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7)

8.患者发生误吸的应急预案 (8)

9.监护室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 (9)

10.气管插管脱出的应急议案及处理措施 (10)

11.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11)

12.输液过程中出现水肿的应急预案 (12)

13.烫伤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 (13)

14.体位性低血压的应急预案 (14)

15.吞食异物的应急预案 (15)

16.脱机后非计划拔管的应急预案 (16)

17.胃管脱出的紧急预案 (17)

18.胸腔引流管脱出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 (18)

19.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应急预案 (19)

20.药物过敏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 (20)

21.医疗突发事件处理方案 (22)

22.重症监护室气管套管脱落的应急预案 (23)

23.重症监护坠床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 (24)

24.自缢的应急预案 (25)

病人发生冲动伤人或毁物行为时的预案

一、要及时发现病人冲动行为的先兆表现给以适当的引导与干预措施。

二、病人一旦发生冲动行为在场的工作人员要齐心协力控制病人的冲动行为,同时注意保护病人。

三、预计在场的工作人员不能制服时先尽量想办法稳定病人情绪,同时注意保护病人。

四、马上组织其他人员到场齐心协力将病人保护于床。

五、通知医生,必要时使用药物控制病人情绪及冲动行为。

触电的应急预案

一、发现病人触电,要立即关闭电源或用绝缘体切断电源,切忌在断电前触动病人。

二、切断电源后让病人就地平卧休息。对意识清醒者,立即松解衣物,抬起下颌,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评估呼吸,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尤其心律的变化,若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应给予相应的药物处理。

三、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实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术、吸氧。人工呼吸直至自主呼吸恢复为止。

四、心肺复苏但仍处于昏迷者或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需持续给氧和促胸代谢药物,如高渗糖、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

五、复苏后期必须维持血压的稳定,纠正酸缄平衡失调,防治因缺氧所致的脑水肿,彻底清创电灼伤面,肌注抗生素及破伤风毒素,并应用足够的广谱抗生素。

六、触电者心肺复苏后应严密监护,不可使其下床活动,以免引起继发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衰或休克。对重度触电病人此时还应注意评估深组织的损伤,如出血、渗液、及血红蛋白尿,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争取早发现早就诊。

动、静脉置管脱出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

一、预防措施

(一)、动、静脉置管前,应评估置管部位,尽量避免在关节处穿刺,酌情使用夹板或约束带。

(二)、妥善固定置管,使用缝线固定穿刺针蝶翼,外加透明敷料固定。

(三)、无延长管的置管尽量避免用直接三通管,可使用螺口延长管后再接三通管。

(四)、需使用三通管者,务必紧锁三通管锁扣,防止脱落。

(五)、指导病人正确摆放体位,翻身、过床等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六)、对小儿、有精神症状、意识障碍的病人使用约束带约束双手,以防止自行拽管。

(七)、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及时发现置管移位。

(八)、有条件者,应严密监测动脉波型及数据变化,及时发现置管脱出。

二、应急处理措施

(一)、一旦发现置管脱出血管外,立即拔出。

(二)、按压穿刺部位,防止出血、动脉置管脱出者,宜加压包扎穿刺部位15—20分钟,观察局部无渗血、血肿后松解。

(三)、必要时重新置管。

(四)、整理床单位,安抚病人。

(五)、做好记录。

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的应急预案

一、在患者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如遇呼吸机不能正常工作时,护士应立即分离呼吸机与气管导管连接口,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面色、意识和血氧饱和度,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气管插管内吸氧,或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

二、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方法。一直手规律性地挤压球体,将气体送入肺中,提供足够的吸气/呼气时间(成人:12~15/min,小儿:14~20/min)。有氧源时,将氧流量调至8~10L/min,挤压球囊1/2,潮气量为6~8ml/kg(潮气量:400~600ml);无氧源时,应去除氧气储气袋,挤压球囊2/3,潮气量为10ml/kg(潮气量:700~1000ml)。

三、将呼吸机与模肺连接,重新检查氧源、气源和电源,检测呼吸机参数,如为呼吸机故障,应立即予以更换,更换后的呼吸机应遵医嘱重新设定呼吸机参数,检测正常后,再重新将更换后的呼吸机与患者气管导管相连接。记录故障呼吸机的编号和故障项目以方便维修。

四、在更换呼吸机正常送气30min后,复查动脉血气。

护患争议应急处理预案

一、值班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与患者或家属发生争议时,应立即向值班医生、护士长、科主任报告。

二、立即与值班医生一起采取相应的积极补救措施,防止纠纷扩大。

三、维护病房的良好工作秩序,保障医疗护理工作正常进行。

如需要,依照紧急病历、实物封存程序,封存有关病历资料及相关物品,必要时保存现场。

四、对有可能导致护患矛盾激化,危及护患安全,扰乱正常医疗秩序,及时通知院总值班室和军务(保卫)处,以保障护患安全和正常医疗。

五、相关人员应24h之内,将护患争议经过以书面的形式上报护理部。

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应急预案

一、护士首先应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及时报告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

二、在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期间,安排专人守护。

三、对于躁动患者,必要时应采取约束的方法,同时要经常观察被约束的肢体颜色,了解其局部血运情况。

四、协助医生进行专科会诊,遵医嘱给予药理治疗,观察用药后反应。

五、患者出现过激行为时,应立即通知保卫处或相关部门,协助处理。

六、在兴奋和有伤人企图的患者面前,护士应做到冷静、沉着、大胆,同时也要注意自我防护,防止被患者抓伤、打伤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七、护士在语言态度上要尊重患者,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和敌对情绪。

八、对患者用物要严格管理,如刀子、剪刀、热水瓶等易造成伤害的物品禁止放在患者能触及到的位置。

九、测体温时护士应始终守护在患者身旁,以免其将体温表作为伤害性物品。

十、服药时要看着患者咽下,并检查确认。

十一、进食时注意观察提醒患者避免发生误吸、呛吸,必要时协助患者进食,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

十二、做好基础护理,按时翻身、洗漱、局部按摩,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预防压疮的发生。

十三、患者持续兴奋躁动时,体力消耗极大,应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十四、从生活上关心体贴患者,对患者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耐心解释。精神障碍患者一般疑心较大,在与其交流中要态度诚恳,热情大方。不要当着患者的面与其他人交头接耳,以免引起患者的猜疑。

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一、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二、报告医生及病房护士长,并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验。

三、病情紧急的患者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配合医生进行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

四、若是一般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安慰患者,减少患者的焦虑。

五、按要求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六、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七、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做好抢救记录。

患者发生误吸的应急预案

一、当发现患者发生误吸时,护士应立即呼叫其他医务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紧急处理。当患者神志清楚时,护士可一手抱住患者上腹部,另一手叩拍背部;当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可使患者处于仰卧位,头偏向一测,医护人员按压腹部,同时用负压吸引器进行吸引;也可让患者处于仰卧位,叩拍背部。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神志等情况。

二、立即行负压吸引,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异物。

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如患者出现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深度异常,立即采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同时急请麻醉科插管吸引或气管吸引。

三、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

四、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与节律变化,及时报告医师采取措施并做好监护记录。

五、患者病情好转、神志清楚、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及时清洁患者口腔,整理床单位,安慰患者和家属,做好心理护理。

六、待患者病情完全平稳后,向患者详细了解发生误吸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地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的情况。

监护室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

一、如果突然遇到意外停电、跳闸等紧急情况时,护士应立即打开应急照明灯或采用手电照明,安慰患者,同时通知值班医生查看患者,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心率、意识及呼吸机工作情况。

二、护士应携带简易呼吸器到患者床前,观察输液泵、注射泵等工作情况,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保护患者的安全,尤其是使用呼吸机的患者。

三、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报告院总值班室、医务部值班室、维修队、医务部、护理部等,迅速采取各种措施,尽快恢复通电。

四、一部分呼吸机本身带有蓄电池,如果蓄电池处于饱和状态,呼吸机尚能继续工作,护士应观察呼吸机能否正常工作以及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变化。

五、当呼吸机不能正常工作时,应立即停止应用呼吸机,迅速将简易呼吸器与患者人工道相连,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调整患者呼吸;如果患者自主呼吸良好,应给予鼻导管吸氧;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面色、意识等情况。

六、需紧急吸痰时,采用吸痰管接注射器吸痰。

七、需紧急药物治疗时,严格做好2人查对,遵医嘱用药。

八、停电期间,安排好医生、护士守护患者,以便随时处理紧急情况。

九、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

十、恢复供电后,遵医嘱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重新将呼吸机与患者人工气道连接。

十一、护理人员将停电经过及患者生命体征准确记录于监护记录。

气管插管脱出的应急议案及处理措施

一、预防措施

(一)、气管插管后,听诊肺部呼吸者,评估插管位置,深度并记录。

(三)、妥善固定插管,套管系带必须打死结固定于颈后部,系带松紧能进一指为宜。

(四)、对小儿、有精神症状,意识不清醒的病人使用约束带约束双手,以防止自行拔管。

(五)、向意识清醒的病人解释气管插管的目的、意义和配合要求,并安抚病人。

(六)、使用呼吸机时,呼吸回路灵活固定,酌情使用机械支撑臂,以防止回路打折。

(七)、正确测试呼吸机,减少人机对抗,以免插管脱出。

(八)、翻身或过床时,断开呼吸机连接。

(九)、吸痰动作轻柔,方法正确,减少刺激,以免强烈刺激病人呛咳而导致气管插管脱出。

(十)、加强交流沟通,及时解决病人不适。

(十一)、备急救呼吸囊于床旁。

二、应急处理措施

(一)、插管一经判定脱出时,立即通知医生,连接好急救呼吸囊。

(二)、立即通知麻醉科医生至病人床旁,给予重新气管插管。

(三)、评估病人意识、自主呼吸情况,酌情立即行面罩加压辅助呼吸、气管插管术,清醒病人指导其自主呼吸、咳嗽、吸氧。

(四)、行气管插管术后,妥善固定好插管。

(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认真记录。

(六)、整理床单位,安抚病人及家属。

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应急预案

(一)、值班护士应熟知本病房,本班次使用呼吸机病人的病情。

住院患者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如果突然遇到意外停电,跳闸等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应采取补救措施,以保护病人使用呼吸机的安全。

(二)、部分呼吸机本身带有蓄电池,在平时应定期充电,使蓄电池始终处于饱和状态,以保证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正常运行、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呼吸机蓄电池充电情况、呼吸机能否正常工作及病人生命体征有无变化。

(三)、呼吸机不能正常工作时,护士应立即停止应用呼吸机,迅速将简易呼吸器与患者呼吸道相连,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调整患者呼吸;如果病人自主呼吸良好,应给予鼻导管吸氧;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面色、意识等情况。

(四)、突然断电时,护士应携带简易呼吸器到病人床前,同时通知值班医生,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意识及呼吸机工作情况。

(五)、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总务科、医院办公室、医务办、护理部、医院总值班等,迅速采取各种措施,尽快恢复供电。

(六)、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病人药物治疗。

(七)、停电期间,本病区医生、护士不得离开病人,以便随时处理紧急情况。

(八)、遵医嘱根据病人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来电后,重新将呼吸机与病人呼吸道连接。

(九)、护理人员将停电经过及病人生命体征准确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

二、程序

突然断电——使用简易呼吸器——通知值班医生——调整病人呼吸——观察病情变化——立即联系有关部门——尽快恢复通电——随时处理紧急情况——遵医嘱给药——来电后重新调整应用呼吸机——准确记录

输液过程中出现水肿的应急预案

一、发现患者出现水肿症状时,立即减慢输液速度,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

二、将患者安置为端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三、吸氧,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减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

四、遵医嘱给予镇静、扩血管和强心、利尿药物。

五、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每隔5~10min轮流放松一侧肢体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

六、认真记录抢救过程,做好交接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烫伤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

一、预防措施

(一)、向病人、家属和陪护人员指导正确使用热水设施。

(二)、麻醉未清醒病人、小儿,感觉障碍及昏迷病人,禁止使用热水袋。

(三)、热水、开水应放置于小儿接触不到的位置。

(四)、病区使用的取暖设施应外加保护架或安放于病人触及不到的地方。

(五)、有开水、热水剩装的位置淡水龙头上方,应明显标识“开水”或“热水”或“小心烫伤”以示警示。

(六)、使用热水袋时,灌注水温不超过70C,拧紧盖子,检查无漏后,隔一层绒布或厚毛巾包好使用,在使用热水袋过程中,密切观察局部,如发现皮肤潮红,应立即停止使用。

(七)、注意口服药应用开水或凉开水送服,切勿用过热开水送服。

注意鼻饲病人饮食的温度。

二、应急处理措施

(一)、迅速消除致伤的因素,如尽快脱去沸水浸渍的衣服。

(二)、立即用冷水冲洗受伤的部位或用湿毛巾包裹创面。

(三)、小范围的烫伤可冰敷创面。

(四)、尽快使用治疗烫伤的药物。

(五)、根据需要使用包扎疗法或暴露疗法。

(六)、密切观察烫伤局部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七)、做好记录。

体位性低血压的应急预案

一、平时作好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健康教育。

二、发现病人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马上让病人平卧休息。

三、立即监测生命体征。

四、一般通过平卧休息病人症状能够缓解。若未能缓解者立即通知医生。

五、根据医嘱给与50%的葡萄糖静脉注射,严重者给予升压药物。

吞食异物的应急预案

一、冷静劝慰病人,使病人讲出吞食何物及异物的大小,数量及有何不适。在吞食金属物或不明异物性质时,应立即行X线和B超检查。以便查明异物及时处理。

二、尽快给病人食用多纤维的蔬菜,食用时让病人粗略咀嚼既吞下以便粗纤维包绕异物。可同时给予缓泻剂。

三、如病人咬碎了体温表,吞食了水银,应立即让病人服用牛奶或蛋清。

四、自吞食异物起,要对病人每次的大便进行仔细的检查,直至找全异物为止。

五、密切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和主诉,如吞食异物较大,不可能从肠道排出,应采用手术取出,或者有腹痛或内出血征兆也可立即请外科会诊处理。

六、处理因异物引起的并发症。

脱机后非计划拔管的应急预案

一、在患者进行脱机训练过程中,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时,护士应首先给予面罩(或鼻导管)氧疗,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血氧饱和度参数、咳嗽排痰能力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二、将床头抬高30°~45°,鼓励并协助患者排痰,记录生命体征。如患者有吞咽困难和咽痛时,遵医嘱给予处理。

三、拔管30min后遵医嘱查动脉血气。

四、如果血气分析结果或生理指标异常需要再次气管插管时,应立即配合医生实施气管插管术,床旁准备呼吸机开机备用。

五、将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和处理结果及当时的生命体征参数详细记录在监护记录中。

胃管脱出的紧急预案

一、预防措施

(一)、置胃管后,应用常规方法加细带打死结妥善固定。

(二)、记录胃管插入深度。

(三)、移动病人时,将胃管固定于衣领上,同时移动胃管及引流袋。

(四)、妥善固定好外接引流袋,及时倾倒引流袋。

(五)、更换引流袋,鼻饲、注药时,避免操作用力过大或过度牵拉胃管,防止脱出。

二、应急处理措施

(一)、胃管不慎脱出,立即通知医生,酌情重新置管。

(二)、清理呼吸道,防误吸。

(三)、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

(四)、整理床单位及安抚病人。

胸腔引流管脱出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

一、预防措施

(一)、胸腔引流管安置后,使用缝线固定于体表,外加无菌敷料和胸带妥善固定。

(二)、引流管尽量置于上臂上,避开病人双手。

(三)、翻身或过床时,应同平行移动引流管和引流瓶,以降低引流管被牵拉脱出。

(四)、转运过程中,需使用无菌血管钳钳夹引流瓶,水封瓶置于病人双膝间。

(五)、正确挤压引流管和更换引流装置,防止不慎抽出引流管。

(六)、对小儿、有精神症状或意识障碍的病人,约束双上肢。

(七)、加强引流管护理的指导,防止病人自行拔管。

二、应急处理措施

(一)、引流管可疑或不慎脱出,立即通知医生,迅速作出判断。

(二)、若为引流管与水封瓶在体外发生断开连接时,立即反折或钳夹引流管,消毒后连接引流装置。

(三)、确定为引流管脱出胸腔时,协助医生紧急重新置入引流管并妥善固定,如病情允许暂不需置管者,应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外加无菌敷料封堵引流管口。

(四)、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引流是否通畅。

(五)、整理床单位,安抚病人。

(六)、做好记录。

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基本标准

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 (参照国家对康复医学科的基本规定编写) 一、科室设置、面积和床位 (一)科室设置: 1、独立设置门诊和病区。 2、设置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等,并具 备相应的临床康复评定功能。 3、支具室(有条件要具备)。 (二)康复科面积: 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治疗室用房面积要有500-1000平方米。 (三)康复科床位: 病床数一般应为医院总编制床位的2.5-3%,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 二、人员配置: 1、康复医师:康复医师和康复科病床数的比例是0.25:1,其中至少有一名 以上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2、康复师:康复师和康复科病床数的比例是0.5:1; 3、护士:护士和康复科病床数的比例是0.3:1; 三、康复科常用设备 (一)功能评定与检测设备 1、科室必须要配备关节活动评定、平衡功能评定、语言言语评定、作业评 定设备; 2、科室或医院要具备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设备; 3、有条件可以配备运动心肺功能及代谢功能评定设备。 (二)康复治疗专业设备 1. 运动治疗:一般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衡杠、楔形板、 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划船器、手指训练器、股四头肌训练器、肩及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助力平行木、电动起立床、治疗床及悬挂装置、PT凳、移位机、功率车、踏步器、助行器、骨关节训练器、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生物反馈训练设备、减重步行训练架及专用运动平板、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 2. 物理因子治疗:低频电疗设备、中频电疗设备、高频电疗设备、直流电 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磁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设备、冷疗设备、功能性牵引治疗设备等。 3. 作业治疗: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作业游戏设备、木工作业设备、粘 木或橡皮泥作业设备、编制作业设备、手眼协调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设备等。 4. 言语治疗:配备录音机(MP4等)、言语治疗设备、吞咽治疗设备、言语 治疗用具(实物、图片、卡片、记录本),非言语交流用计算机(智能化电脑控制系统)或交流板、可单幅播放的数码录像机等。 5. 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推拿、火罐等。

康复科应急处理预案

康复科应急处理预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康复科应急处理预案 康复科作为以中老年病人为主的科室,病人常常合并存在全身其他器官组织的病变,容易出现除神经系统以外的器官组织突发事件,为了尽可能的提高康复科医疗质量,保证病人生命安全,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保持工作的正常开展,有效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现根椐本科室特点,制定出可能出现的突发医疗事件的应急预案,总结如下: (一)适用范围 结合康复科的特点,对容易出现突发医疗事件的疾病,要高度注意,重点预防。包括:1:癫痫;2、心脏病变(包括猝死);3:突发脑梗死;3:突发脑出血;3:突发性休克;4:运动中骨折等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强化“三基”培训与业务学习,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知能力,提高科室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事件实行分级管理。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 对突发事件和可能发生的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地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三)应急处理 1、病房接门(急)诊电话后,由当班医生及护士,备好床单,氧气,吸痰器,吸痰管,多参数监护仪做好诊疗准备。在应急预案启动前,先做好应急处理准备,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并第一时间通知院领导及科室主任。 2、由科主任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面负责应急处理的指挥工作,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物资、抢救设备、急救药品、医疗器械等。 3、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断。如果患者病情涉及多个科室,归属问题存在不能得到解决时,科主任有权判定患者的归属问题。 (四)突发医疗事件应急预案终止后恢复工作 由科主任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负责联络协调。事件处理后落实恢复工作,将涉及到的人员、处理事件的过程进行记录、总结。将所用通讯设备、运输设备、医用器材及药品清点、归还相应位置 (一)晕针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晕针是最常见的一种针灸不良反应,是指在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晕针常由于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以致针刺时或留针时发生此证。一、轻度晕针应迅速拔去所有的针或罐,或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躺下。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二、重度晕针立即去针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如必要时,可配合施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措施。程序:去枕平卧→针刺水沟、涌泉穴→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改善缺氧症状→补充血容量→解除支

放射科应急预案

放射科应急预案 为了预防和处理放射科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制定如下应急处理预案: 科室应急组织及职责: 科室应急小组组长:放射科主任 成员:放射科全体工作人员。 职责:严格执行放射科各项工作制度及规定,组织实施可能各项意外事件发生的处理和上报 科室意外应急事件的上报制度: 放射科发生意外应急事件后,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积极处理的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并在其指导下工作。 放射科定期自查与监测制度: 放射科质量控制及安全防护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对放射科的医疗治疗、设备性能、抢救物品及药品等进行检查和维护,配合省、市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定期监测与检查,以预防各项意外、应急事件的发生,并保障应急事件处理的有效进行。 应急事件处理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科室各项相关制度与操作规程,做好科室的质量控制,执行科室自查与监测,并配合医院及上级各职能部门的相关工作,为各种突发、应急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做好保障。 放射性事件应急预案 1.放射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2.及时上报医疗救护领导小组并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必须配合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处理; 3.组织封闭现场,消除可能导致辐射污染突发事件扩大的隐患;

4.放射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召集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5.事故处理必须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放射卫生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 6.未取得防护检测人员的允许不得进入事故区域; 7.负责组织抢救、转运伤员; 8.组织灾害消除后重建和环境保护; 9.组织进行总体善后处理。事故处理以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放射科各项应急控制处理措施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责任制,积极配合临床科室进行需要的影像学检查,要有高度责任心,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拖延病人。并详细、完整、准确初具诊断报告,妥善保存相关资料。 2、做好传染病防治、消毒及隔离工作,尽量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诊断。 3、为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正常启动,本科室要积极配合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及相关各科室的工作,保证检查到位。 4、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知识的掌握及诊治技能,组织学习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实施办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5、加强科室院内感染管理与监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6、检查诊断室要保持通风、清洁。一旦接诊传染病、疑似传染

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职责 1.在护理部、科护士长的领导及科主任的指导下,是本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护理部、科主任负责。负责本病房的护理行政管理和业务工作。 2.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检查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严防差错事故。 3.主持晨会交班及床头交接班,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合理调配护士工作。 4.随同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参加科内会诊、疑难危重症及死亡病历讨论。 5.组织并参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 6.定期检查仪器、急救物品、贵重药品,保证仪器性能良好,药品齐全并记录。 7.定期检查各项表格记录,保证其完整性与准确性。 8.定期检查各种消毒与灭菌物品并记录。 9.负责护士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培训计划,负责组织护理查房、护理会诊。 10.组织本科护理科研工作,积极参加学术交流。 11.积极听取医师及患者的意见,不断改进病房管理工作。 12.负责科室临床教学工作的管理和实施。 13. 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资质基本要求与能力

13.1 由主管护师及以上人员任护士长 13.2 经过重症医学科专业培训,并在重症医学科临床工作五年以上,具有较丰富的重症医学科专业护理知识,有一定的管理和教学能力,并经过护士长岗位培训。 13.3 每天24 小时、每周7天能够随时可在病房从事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或是授权一名具有同样资格的主管护师承担上述工作 13.4 具有与各临床与医技科室间协调的能力,能参与检查、评价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情况。 重症医学科护士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护理工作。 2.自觉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严防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护士素质,贯彻“以病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 4.护理工作中有预见性,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5.参加主管患者的重症医学科医生查房,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护理重点。 6.掌握常规监测手段,熟练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理记录详实、准确。

康复医学科康复流程和操作规范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来院患者康复治疗的相关规定和流程 为有效提升康复医疗服务水平,真正体现文登整骨医院的“大康复”理念,根据卫生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和《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中医为体、弘扬特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全面康复理念为指导,以“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为目的,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拓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从功能评定、中医特色治疗、临床治疗、现代技术治疗等技术为着手点,将多专业诊疗康复技术融合,为病、伤、残患者提供“一站式”康复诊疗服务,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文登整骨医院来院患者康复流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以促进患者以最快、好、省的康复方式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的康复需求。 一、康复医学科组成: 1、康复治疗大厅 2、康复病房 3、深入各科室的康复治疗师参与的病区康复 4、康复门诊、治未病预防保健 5、康复辅助器具安装室。 二、康复治疗分组 1、中医药治疗组(中药饮片、中药烫洗、熏蒸等) 2、理疗组(声、光、电、磁、冷、热和力等物理因子对患者进行治 疗的方法等) 3、中医特色治疗组(针刺治疗、灸疗法、拔罐疗法、推拿疗法、导 引技术、五行音乐等)

4、康复技术治疗组[作业治疗组(OT)、物理治疗组(PT)、大型器 械组(机器人、减重、等速等各种仪器设备)、语言治疗组、吞咽认知训练组、心理治疗组] 6、治未病康复工程组(如假肢、矫形器、自助器等辅助器具) 具体康复流程如下: 患者的康复治疗是由一个团队(Team组)来完成,是将多专业诊疗康复技术融合,为病、伤、残患者提供“一站式”康复诊疗服务,包括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中医师、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针炙师、推拿师、护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组长:根据患者科室不同,团队(Team)组长为科室医疗组长以上人员。 成员:团队的所有成员。 骨伤住院患者康复流程 患者入院后,由主管医师检诊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以及专科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所有的骨伤科病人和健康者进行康复干预,辩证使用中草药,下达治疗医嘱和康复会诊医嘱,康复医师在24小时内检诊患者并与主管医师沟通、协商,进行康复评定,确定近、远期康复目标,制定康复处方和治疗计划,并出具相关文书或医嘱、治疗单。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对评定治疗内容进行补充,并结合患者进行教学,体现新经验、新进展、新观点。对患者及亲属进行详细告知康复训练的预期结果和可能出现的相关情况,签订康复治疗同意书。康复团队的成员分头实施康复治疗方案,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记录登记。 经过治疗康复后,进行阶段性评估和制定下一步的治疗康复方案,继续分头实施。 在治疗康复中,要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发病时间的长短,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核医学科事故应急预案

核医学科事故应急预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核医学科事故应急预案 1放射性物质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放射性污染事故指因操作不当,设备失灵、放射源的错误放置、大量放射性核素的错误使用等事件,而这又往往是突然发生需采取措施紧急进行处理。放射性事故处理主要包括放射源和污染环境的处理及受照人员的初期医学处理。为保证职业性放射性工作者和广大居民的安全,必须按照防护规定的法律、法规的要求,本着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对核医学实验室采取综合性的卫生防护措施。放射性三废处理、放射性表面污染的去除、加强管理、剂量监督、个人防护等,没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不可忽视。为保证核医学科正常工作有序开展,及时有效安全的处理在放射源使用和储存中突发的放射性事故,特制订如下应急预案: 1、应急组织: 1.1放射源及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由省卫生监督所及医院医务部统一领导管理。 1.2科室内由科主任作为负责人,建立健全放射性物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做好放射突发事件中的医学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 2、应急程序: 2.1当出现放射源意外照射或丢失造成的放射事件时,值班人员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及时向医院、卫生行政部门及环保局等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并立即封闭现场,防止事故蔓延。 2.2初步估计人员受照射剂量,对受照人员及可能受照人员尽快进行初期医学处理,必要时及早使用抗放射药物;初步判断人员有无放射性核素体内污染,必要时及早采取阻断吸收和促进派出措施。 2.3对有污染可能的事故,均应给受照人员更换内外衣,并进行初步体表去污;去污原则是及时、勿扩散,污染程

重症医学科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

重症医学科2015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总结2015年,ICU在医院和护理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卫计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活动,全力以赴投入到“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不断转变服务理念,改变工作模式,优化工作流程,以“基础护理”为立足点,真正将基础护理落到实处,做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新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全程护理 1.建立以责任护士为组长的小组责任制(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调整排班模式,实行APN上班制,减少交接班环节。在护士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将不同层级,不同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护士分成2个小组进行排班,保证每班都有4名或4名以上护士在班的排班模式,根据工作量、工作的难易程度,对护理人员做出相应的动态调整。增加重点时段护士人数,例如:晨晚间护理、中午班、节假日值班等;根据患者数量、患者的病情轻重及护士的能力等因素实施弹性排班,合理调配护士人力。实行APN弹性排班,此排班模式保证高峰工作段、重点时间段、晚夜班护理人员时间充足,为患者提供连续的无缝隙的全程护理服务。 2、结合护士分层管理,将病人责任到人,掌握病人情况,真正将病人放在心中。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落实特级护理制度,做到病人分级,护士分层。既强调高年资护士对危重病人的管理,又强调人人参与生活护理。实行整体包干全人护理,保证责任护士管床到位。责任组长不仅分管病人还负责对本小组护士工作给予监督管理,并指导本组护理人员完成医疗护理任务及危重病人的护理;责任护士负责对所分管病人病情的观察,落实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做到全程全方位无缝隙护理。 二、拓展护理技术范畴,提升专科护理品质,全方位为患者提供服务 根据我科收治病人的特点,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疾病专科护理要点,及护理新进展,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认同和赞赏。把护理质量关口前移,责任下沉;护士长每天检查优质护理服务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改进、并进行指导。 根据本科收治疾病,编制指导用书“疾病护理常规”等。每月按照分层次培训计划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 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 一、科室、面积和床位 (一)科室:独立设置门诊和病区。至少设置具备临床康复评定功能的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康复工程室等。 (二)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治疗室总使用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三)床位:根据需求和当地康复医疗服务网络设定床位,应为医院总床位数的2%-5%,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 以收治神经科、骨科疾病患者为主或向康复医院转型的三级综合医院,其康复医学科床位数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二、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25名医师,其中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1名具备中医类别执业资格的执业医师。 (二)每床至少配备0.5名康复治疗师。 (三)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 三、设备 (一)功能评定与实验检测设备。

至少独立配备运动心肺功能评定设备、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设备、肌力和关节活动评定设备、平衡功能评定设备、认知语言评定设备、作业评定设备等。 (二)康复治疗专业设备。 1.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划船器、手指训练器、肌力训练设备、肩及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治疗床及悬挂装置、功率车、踏步器、助行器、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生物反馈训练设备、减重步行训练架及专用运动平板、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 2.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直流电疗设备、低频电疗设备、中频电疗设备、高频电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磁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设备、冷疗设备、牵引治疗设备、气压循环治疗设备等。 3.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手功能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设备等。 4.言语、吞咽、认知治疗:至少配备言语治疗设备、吞咽治疗设备、认知训练设备、非言语交流治疗设备等。

核医学科应急预案

核医学科应急预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放射性事件的应急预案 第一部分总则 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应对核医学放射事故,提高医学应急响应能力,避免或减少因放射性核素造成的放射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将放射事故造成的损失和污染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安全,维护正常和谐的放射诊疗秩序,做到对放射事故早发现,速报告,快处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特制定本预案。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国家核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卫生部核事故与放射事故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江苏省核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订本预案。 核医学突发事件 开展核医学诊疗的医疗机构,应当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规程,防止放射性同位素污染人体、设备、工作场所和环境;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对接受体内放射性药物诊治的患者进行控制,避免其他患者和公众受到超过允许水平的照射。医疗机构发生下列放射事件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如实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①诊断放射性药物实际用量偏离处方剂量50%以上的; ②放射治疗实际照射剂量偏离处方剂量25%以上的; ③人员误照或误用放射性药物的; ④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和污染的等。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放射事故的医学应急工作。 工作原则 核医学应急工作坚持“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国家核应急工作方针。 第二部分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应急组织体系

2018年重症医学科ICU优质护理服务工.doc

. (ICU) 2018 年重症医学科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 . . “夯实基础护理,我科自开展优质护理以来,明确一个主题:通过加强护理 质量管理,积极落实基础护理和专科护提高满意度”,根据护理部的工作计划,依据二级甲等综理,极大提高患者满意度,使科室的护理工作于继续推进优质 护理服务进程,合医院复审标准,护 ICU2018年护理部的工作同步发展,完成 护理工作目标,特制定理工作计划。工作目标一、 、规范科室的护理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完成科室的建章立 1 制工作。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建立护理岗位能级要求护理工作模式, 2 95%。工作,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达到使各项护理工作达到二级综落实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3、 合医院工作标准。加强质量控制工作,通过二级管理和护理部垂直管理体 系, 4、 无严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事件报告制度。 5、做好护理风险管理,落实 护理安全 (不良 使护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满足优质护做好人力资源培训,6、理服务工作的需要、做好科室的教学工作,完成新入护士、实习护士的规范化7 划及实施。培训计 、做好科室的医院感染防护工作,规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8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留置导尿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

、完成指令性任务。 9 实施方案二、 继续规范科室的护理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完成科室制 )(一度的修订工作。按照国家《重症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要求,制定并规范 科室的护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应急预案、操作规范、各级各类人员的 培训计划、护理安全管理、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建立符合重症的管理制度。 医学科 (ICU)建立护理岗位能级要求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推进优质二 ) (95%。护理服务工作进程,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达到以患者满意度和电话、创新优质护 理服务工作思路和方法, 1 转科患者的满意度为考核指标,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询访做好科室的服务特色,护理岗位能级要求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建立病人满 (扎扎实实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现“六满意”的目标。 意、家属满意、医生满意、领导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 )、按照科室基础优质护理服务项目及专科优质护理服务项 2 每月进行总结点评,促落实责任护士按照工作流程履行职责,目,督励的 方法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积极参与。以正激建立护理岗位能级要求、 3 科室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每季度进行总结、分析,及时修订措施。的 整体护理模式 ;、适时修订绩效考核办法,增加科室护理新技术、新项目的 4 量化考核时间系数,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激励机制。 .. 落实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使各项护理工作达标,实) (三现常态化管理。深刻领会每句每字的深认真学习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1、 刻含义,逐项落实。、每月进行自查总结、报告、沟通等级评审工作运作 情况, 2 建设性建议和措施提出 )四加强质量控制工作,无严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明确目标,按照护理部的工作计划,制定科室的工作计划, 1、有具体执行措施。、认真做好一级质量

康复科应急预案

康复医学科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 (一)晕针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晕针是最常见的一种针灸不良反应,是指在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晕针常由于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以致针刺时或留针时发生此证。 一、轻度晕针应迅速拔去所有的针或罐,或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躺下。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 二、重度晕针立即去针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如必要时,可配合施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措施。 程序:去枕平卧→针刺水沟、涌泉穴→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改善缺氧症状→补充血容量→解除支气管痊孪→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送急诊科进一步抢救。 (二)滞针 滞针时指针刺后发生的针下滞涩而捻转提插不便等运针困难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痛剧的状态。 滞针多因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腧穴后,患者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不当,向单一方向捻转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或留针时间过长而中间未行针。主要表现为,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病人常痛不可忍。发生滞针时,对精神紧张者,可延长留针时间,循按针穴周围皮肤,若仍不能缓解者,可在针穴旁再进一针。单向捻转所致者,向相反方向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解除滞针。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行针时避免单向捻转,若用搓法则应注意与提插配合,则可避免肌纤维缠绕针身而防止滞针的发生。 (三)断针 断针即对病人实施针灸治疗时,针灸针折断于患者肌肤内的现象。 [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剥蚀损坏;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行针时,强力捻转提插,肌肉强烈收缩或患者改变体位;滞针和弯针现象未及时正确处理。 [现象]针身折断,残端留在患者体内。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清理呼吸道低效或无效与患者昏迷,无法自主咳嗽排痰有关 护理措施 ?1、设专人护理。 ?2、对有人工气道者,及时湿化气道吸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3、每2小时翻身排背一次,鼓励清醒病人正确咳嗽排痰并刺激其咳嗽排痰. ?4、保持室内空气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在50﹪-70﹪,每天开窗通风 1-2次,每次15-30分钟。 ?5、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氧及病人是否有呼吸困难、紫绀加重、烦躁不安等呼吸道 阻塞的情况发生。 ?6、正确留取痰标本,观察痰液的量、性质、颜色和气味,并记录。 ?7、非禁食的病人每日水摄入量在2000以上。 ?8、听诊双侧呼吸音及痰鸣音,观察每班咳痰情况,必要时行雾化吸入。 ?9、保持静脉通道畅,并备齐抢救物品和药品。 中枢性高热与丘脑下部、脑干等损害或病变,导致中枢性体温调节失常 ?护理措施 ?1监测病人体温,每4小时一次 ?2高热者,物理降温,包括醇浴、冰敷、冰毯等,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 ? 3 体温下降时出汗较多,要勤换床单、衣裤,保持皮肤清洁。 ? 4 高热时要嘱病人多饮水,或遵医嘱静脉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 5 遵医嘱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并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 ? 6 注意观察病人口腔粘膜及全身情况,及时给予病人预防口腔炎、感冒和褥疮的知 识指导。加强基础护理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被动卧位有关 ?护理措施: ?1、根据患者皮肤状况,及时翻身拍背,给予骨隆突处按摩,用软枕垫足踝部、臀部 等,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 ?2、穿棉质衣服,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干燥,每日温水擦身2次以上,勤换衣裤。 ?3、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潮湿及有污渍时及时更换。 ?4、及时修剪指甲,以免抓破皮肤 ?5、适当使用压束带,以免抓破皮肤。 ?6、加强饮食护理,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气体交换受损与痰过多过粘稠,咳嗽无力,惧怕疼痛有关 ?护理措施 ?1给于病人舒适的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卧位等,鼓励清醒患者咳嗽排痰,保持呼 吸道通畅。

-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 一、科室、面积和床位 (一)科室:独立设置门诊和病房。至少设置具备临床, 康复评定功能的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 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康复工程室等。 (二)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治疗室总使用面积不少于500 平方米。 (三)床位:至少为医院床位数的2.5% ,但不得少于 10 张床,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 平方米, 床间距不少于1.2 米。 二、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25 名医师,其中至少有1 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1 名具备中 医类,别执业资格的执业医师。 (二)每床至少配备0.5 名康复治疗师。 三)每床至少配备0.3 名护士 三、设备(一)功能评定与实验检测设备。

至少独立配备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评定设备、平衡功能 评定设备、语言评定设备、作业评定设备等配备肌 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设备。 (二)康复治疗专业设备。 1.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 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 和哑铃、墙拉力器、肌力训练设备、前臂 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功 率车,治疗床(含网架)、连续性关节被 动训练器(CPM、训练用阶梯、训练用 球、踏步器、助行器、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 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儿童运 动训练器材等。 2.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直流电治疗设备、低频电治疗设 备、中频电治疗设备、高频电治疗设备、 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 设备、牵引治疗设备等。 3.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手功能 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设备等。

4.言语、吞咽、认知治疗:至少配备言语治疗设备、吞 咽治疗设备、认知训练设备、 非言语交流治疗设备等。 5?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推拿、中药熏(洗)蒸等中医康复设备。 6.康复工程:至少配备临床常用矫形器、辅助具制作设备。 (三)急救设备。 至少配备简易呼吸器、供氧设备、抢救车。 (四)信息化设备。 至少配备1台能够上网的电脑。 四、规章制度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规定 或认可的康复医学科诊疗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感染管 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

14 核医学科放射安全事件及放射治疗事故应急预案

核医学科放射安全事件及放射治疗事故应急预案 文件编号:HYXK-YJYA-201303014-01 一、目的 为了加强核医学科工作中放射安全事件及放射治疗事故应对,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防止放射安全事件及事故的扩大,减轻造成的后果,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更好的维护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生安全,根据《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及其他有关法律及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科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核医学科突发放射安全事件及放射治疗事故的应急处理。三、应急组织机构 核医学科应急组织分为:正常班(白班)、节假日值班,组长统一指挥事故处理,如果现场组长不在或在事故中受伤及节假日值班时,现场由职称最高人员负责指挥,组织现场人员开展事故处理。 正常班: 组长:边艳珠 成员:魏强、胡玉敬、吴大勇、李金福、张文艳、张旺、田国章、卢亚敏、陈芳、刘光霞 节假日值班: 组长:值班技师 成员:值班医师 四、应急小组职责 发生放射安全事件或放射治疗后,科主任及科室人员,必须积极配合环保、卫生部门及公安机关对事故的调查,提供有关方面的基本情况,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领导小组的职责:发生事故时,组织人员实施救援行动,报告预案组长,通知医院委员会。组织或配合有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总结和改进救援经验教训。 领导小组组长:为科室处理的总指挥,全面负责营救受辐射人员及事故处理,做好抢险救助安排,提供事故所需的技术资料。 领导小组成员:事故发生时听从组长指挥,积极参与事故救援及处置,及时查明辐射安全事件中受误辐射的实际人数,对受误辐射人员进行紧急抢救,及时向指挥部汇报现场事故情况,配合环保、公安人员作好辐射现场的隔离和警戒工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修订稿)

最新版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设置,更好地发挥综合医院的康复医疗服务功能以及对社区康复医疗的转诊、培训和技术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康复医学诊疗需求,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是对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开展康复医学诊疗工作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综合医院。 第二章性质、功能与布局 第三条 康复医学科是卫生部规定的12个临床一级学科之一,是综合医院必备临床科室。它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康复评定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的有关躯体、内脏器官、脑高级功能和心理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重症、复杂和疑难的残疾患者,提供全面和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并作为区域性康复医学资源中心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供康复医学技术咨询、培训,为所在区域功能残障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技术指导的科室。 康复医学科的服务宗旨是预防和改善各种疾病、损伤、畸形等导致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功能障碍。主要业务范畴包括:神经损伤及疾患康复(脑血管病、脑损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等)、骨与关节伤病康复(骨关节伤病围手术期、骨性关节炎、脊柱伤病、骨折后、截肢、软组织损伤、运动损伤、先天畸形等)、内脏疾病康复(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老年康复(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等)、儿童疾病康复(脑性瘫痪、智力发育迟滞、孤独症等)、疼痛处理等。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置本《规范》规定的康复医学科,并开展《规范》要求的康复医学诊疗工作。 第四条 一级综合医院应设置康复医学治疗部门,在当地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上一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指导下,协同当地有关部门,动员、组织群众,大力开展残疾的一级预防工作,对于已经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做好三级预防;同时在上级综合医院的指导下,配备不少于2名有执业资格的康复专业人员,积

《康复中心应急预案》

《康复中心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一)晕针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晕针是最常见的一种针灸不良反应,是指在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晕针常由于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以致针刺时或留针时发生此证。 一、轻度晕针 应迅速拔去所有的针或罐,或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躺下。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 二、重度晕针 立即去针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如必要时,可配合施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措施。 程序:去枕平卧→针刺水沟、涌泉穴→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改善缺氧症状→补充血容量→解除支气管痊孪→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送急诊科进一步抢救。 (二)滞针 滞针时指针刺后发生的针下滞涩而捻转提插不便等运针困难的 现象。具体表现为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

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痛剧的状态。滞针多因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腧穴后,患者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不当,向单一方向捻转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或留针时间过长而中间未行针。主要表现为,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病人常痛不可忍。发生滞针时,对精神紧张者,可延长留针时间,循按针穴周围皮肤,若仍不能缓解者,可在针穴旁再进一针。单向捻转所致者,向相反方向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解除滞针。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行针时避免单向捻转,若用搓法则应注意与提插配合,则可避免肌纤维缠绕针身而防止滞针的发生。 (三)断针 断针即对病人实施针灸治疗时,针灸针折断于患者肌肤内的现象。 [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剥蚀损坏;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行针时,强力捻转提插,肌肉强烈收缩或患者改变体位;滞针和弯针现象未及时正确处理。 [现象]针身折断,残端留在患者体内。 [处理]嘱患者不要紧张,不要乱动,以防断端向肌肉深层陷入。如断端还在体外,可用于指或镊子取出;如断端与皮肤相平,可挤压针孔两旁,使断端露暴体外,用镊子取出;如针身完全陷入肌肉,应以x线下定位,用外科手术取出。 [预防]认真检查针具,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剥剔出不用。选针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 二、范围 医院所有的临床、医技科室、后勤服务保障部门。 三、职责 1、建立健全医院的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医院院长为第一责任人, 主管院长、科主任、护士长、实验室负责人为本部门具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级人员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2、临床医技科室医务人员负责垃圾的分类投放,清洁工人负责垃圾收集、包装密封并运送到科室医疗废物暂存点。 3、物业公司专职人员(总务科监管)负责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手术室等)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运送到医院暂时贮存地点,并与 产生点工作人员交接登记签名,按要求存放。每天/隔天与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交接并做好交接记录。每月收集各科室及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的交接记录,并检查数量是否一致。交接表保存3年。按要求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包装容器。 4、药剂科负责输液瓶的回收及无害化处理。负责药物性废物的无害化处理。 5、核医学科、检验科、实验室负责放射性废物、病原微生物标本的无害化处理。

6、医疗废物管理部门负责对医疗废物处理进行监督检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 四、标准 1、临床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科室主任为医疗废物管理第一责任人。 (2)医务人员负责垃圾的分类投放,科室清洁工人负责垃圾收集、包装密封,污物袋装满3/4时即需包装密封,分类投放于科室的暂时贮存地点,并做好交按记录,交接记录月底护士长签名后一份交总务科统一保存,另一份物业公司存档。 (3)科室设感染性废物收集桶(黄色污物袋)、锐器合(黄色)及生活垃圾收集桶(黑色污物袋),容器必须加盖、防渗漏、防锐器穿透,各种污物桶要有明显的警示标志。污物收集桶每周定期清洁消毒二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 (4) 进行污物收集、处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胶手套、穿胶水鞋、戴口罩、帽,必要时穿橡胶围裙等。 (5)病人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带针头)、输液器(带针头)、输血器等用后直接投入锐器合。治疗室加药后的注射器可分离针头后投入感染性废物桶,针头投入锐器盒。 (6)未作回收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医疗用品(包括指套、手套、吸痰管、阴道窥镜、肛镜、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臀垫等)、医疗器械等投放于感染性废物收集桶。

重症医学科2018年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

重症医学科2018年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相关要求,深化拓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工作内涵,以护理部确定的“强专业、树形象、重品质”专业能力要提高;团队形象再提升;品质管理创佳绩为主题。在总结 2017 年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经验的基础上, 2018 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宗旨,以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基础,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一、实施项目内容 (一)专项推进项目 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健康与饮食、康复与心理。 (二)项目负责人: 组长:徐妍(护士长) 组员:柴红丽、苗建彬、马爱波、周会 (三)项目推进具体措施 一、病情观察 主题:睡眠管理 目标:让病人睡个安稳觉 措施: 1.对于清醒的病人为患者树立时间、地点观念,如:阿姨您好!这 里是赤峰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我是您的责任护士xxxx现在是早晨xx点xx分。在病房明显处悬挂钟表以便患者观看时间。

2.噪音: 1)工作人员减少在病床旁的对话,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 作轻、关门轻) 2)监护仪的报警声音调节 3)抢救时注意保护其他患者 4)宣教家属探视时保持病室安静 5)减少治疗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如测量无创血压等 3.光照 1)7:00---9:00尽量使用自然光 2)避免强光照射 3)暗化病室:夜班22:00熄灯,打开床头灯 4)睡眠时可戴耳机和眼罩 4.报警 1)设置合理的报警限 2)及时处理报警并消音 3)及时处理误报警并调整 5.集中治疗及护理操作: 1)静脉给药 2)静脉操作如检测CVP 3)检查(超声、胸片、心电图) 4)肺部物理治疗、翻身、按需吸痰 5)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操作,避免无创血压频繁监测带给病人的刺

康复治疗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康复治疗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处理 流程 应急预案 ?康复患者在康复治疗时突发病情变化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须快速、严密救治,确保突发事件的处置质量 应急预案 ?一、目的和原则: ?确保患者在突发病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因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突发衰竭或紊乱而可能引发猝死或其他危重急症)变化时能及时给予快速有效地抢救,避免次生伤害发生,为临床成功救治和赢得宝贵时间 处置流程 ?二、组织结构及职责: ?1.急救小组成员:主管治疗师、组长、护士 ?2.职责分类:组长负责急诊抢救工作,协调组织相关人员,保证患者第一救治场所

抢救工作 ?三、工作程序: ?(1)在康复治疗室内或外区域发现患者突然倒地或异常情况,医务人员必须行使救治的职责 ?(2)现场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治疗师为第一急救成员,应立即搀扶扶住患者避免摔倒,再转移至安全地带(床、垫或就地平卧) ? ?(3)同时立即电话通知患者所在的病区临床医师或护士,报告者应准确说明患者姓名、诊断和出现病情变化时所在场所及当时的大概情况 ?(4)患者去枕平卧,应立即观察病人的意识、呼吸及大动脉搏动情况,测量血压、吸氧。当判断呼吸、心跳骤停时,应快速调整病人体位,解扣、松衣同时呼叫,开始实施心肺复苏术,给予初级生命支持 ——C. A. B.

?(5)配合临床医生及护士救治患者?(6)主管治疗师或护士应简要记录患者当时救治情况至患者转移回病房的整个过程?(7)主管治疗师及时向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患者汇报当时患者变化情况及处置过程详细向 ?(8)及时记录康复日志 ?(9)组长向科主任报告事件?(10)组长对该事件处置过程总结,周会报告 常见病情变化 ?缺氧昏厥体位性低血压低血糖 ?癫痫 ?异物窒息 ?摔倒 ?高血压危象 ?房颤 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