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电视节目制播制度现状浅析和发展前瞻

内地电视节目制播制度现状浅析和发展前瞻
内地电视节目制播制度现状浅析和发展前瞻

主题词:制播分离、制播制度、公司资质、电视网

2003年伊拉克战争报道、抗非典报道,特别是央视新闻频道5月1日开播,这一系列的事件,业界和学界津津有味地谈论着中国新闻特别是电视新闻的改革,而另一个被称为中国中央电视台彻底进行制播分离改革的消息却被淹没和冷落了:从年初开始,CCTV以10个栏目为试点,栏目自负盈亏,央视不给一分制作费,只给出一定的栏目播出时间和广告段,让栏目与广告公司合作,通过广告筹措实现栏目运营。无论如何,内地电视界,这几年在制播改革的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开始结出硕果。

本文将聚焦、描述和分析中国内地电视节目制播制度的现状,探究改革前行中的问题,并以此来预测未来走向。因为电视剧作为特殊电视节目形态在制播道路上已经先行一步基本走入了社会化、市场化的正途,因此,本文电视节目的范畴仅指日常的栏目化的电视节目。

一、制播分离与制播制度改革

1、关于制播分离,有这几种不同的定义:“目前电视业制播体制正在启动所谓制播分离制,是指在电视节目的生产、流通与播出的过程中,节目的生产制作与节目的播出分别由不同的单位负责的管理制度。”⑴;民营电视公司的代表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这样理解:“可能有些节目需要电视台来控制和制作,但大多数节目会倾向于制作公司来做”⑵;“从我国国情出发,电视领域的所谓…制播分离?是指国家电视播出机构在保证掌握宣传权的前提下,将部分非新闻性节目的生产制作交由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管理体制,其实质我们可以理解为…节目制作和来源的多样化”⑶。

制播分离的概念在一定意义上是作为舶来品而被运用着。委托制作和商业购买是制播分离的两种主要形式。制播分离的概念来自于英文Commission,最早起源于英国,原意是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1982年,随着英国第四频道的出现,委托制片制度开始建立。电视公司使用独立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增加节目的多样性。美国的节目体制商业性突出,它的娱乐性节目基本上是通过买卖进行的商业市场行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英国、美国的电视台也都没有实行完全的制播分离。例如,人们所熟知的四大台,即ABC、CBC、NBC、FOX,它们的新闻节目都是通过自制来完成的,而且即便是娱乐性的节目运作,也需经过严格的节目审查。随着媒介兼并下大的媒介公司组建,制作播出呈现回归一体化的趋势,但是这种一体化与小作坊式的一体化有着天壤之别。

在西方尤其是美国,从电视节目制作生产经过市场交换到播出,存在这样几个主体和角色:电视节目生产商(供应商)负责生产制作节目,电视节目营销商(代理商)负责市场交换、节目买卖,电视节目集成商负责编排、组装、包装节目,网络运营商或节目播出单位负责节目发射或传输。这几个角色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一担多职。即使如此其内部也分工明确、角色意识和功能突出。⑷过去较长时间内,中国内地电视机构几种角色集于一身,内部结构、功能定位模糊,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和传统体制下,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合一,电视台既是节目的制作者,也是播出者,部分节目仅是在电视台系统内的交流和低补偿性流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随着电视频道增多,节目需求量和电视台供给能力矛盾增大,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制播分离成为这一浪潮的时髦口号。

2、电视节目作为特殊的精神产品,事关意识形态和舆论控制,制播制度改革事关大局,纯粹的简单的制播分离是不可取也是不现实的。在广播电影电视十五规划中,对这一问题是这样行文的:“当然为了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得到新发展,对这三权(注:制作权、播出权、覆盖权)的具体实施可以做些改革,但改革不是简单的分离,而是要形成新的机制和运作方式,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发挥宣传权”。实行制播分离是制播改革一种目标性的口号,虽然理解不同,但有几点是一致的:国家对宣传权的控制、制播专业化分工管理、电视制作社会化和多样化等。制播改革是中国整个电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曾有学者称之为“是节目体制和经营体制的巨大变革,----它是引进广告之后中国电视进一步走向市场的重大标志,是中国电视经济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⑸

电视节目的制播改革不仅仅意味着制播分离,也决不仅仅只意味着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简单分家,它必将带来电视业的重大变动和改革。电视节目的制播制度改革是对电视节目生产关系的根本调整。

3、在制播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电视节目生产社会化和市场化是两个更具操作性的概念,“所谓社会化是指节目更多地由社会上的各种节目生产组织进行制作,而不是再由广播电视媒介组织自己制作,特别是电视剧、娱乐节目、文艺节目、音乐节目、谈话节目等。所谓市场化是指节目成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形成节目交易市场,节目通过竞争,优质优价,被广播电台、电视台选中购得播出。”⑹制播分离改革的行为主体是电视台,或者叫做国家所有的电视机构,以市场化、社会化为目标取向,在电视节目制作运行机制、电视台内部机构功能分工管理、社会化合作等层面进行改革;制播改革不可忽视的是各个民营的和非电视国有系统机构的兴起,作为系统外推动力量,刺激和引领着电视节目制作创新。

4、制播分离的观点和制播制度改革的理念是随着整个电视改革的进程一步一步的被接受、认可和普及实施。中国中央电视台是业界名副其实的老大,也是中国电视进程的风向标,关制播分离的酝酿工作始于1998年初,当时是被视为台级机密,因此被有关媒体笑称为“央视改革铁青着脸”,制播制度改革的敏感度可见一斑。当时伴随着电视频道专业化的浪潮,制播分离、制播制度改革成为解决节目供需矛盾迫切需要。1999年民营电视光线传媒的《中国娱乐报道》大获成功,2000年2月29日,中央电视台工作会议正式公布了台内将要进行的包括电视节目实施制播分离三大改革的消息,被媒体称为“CCTV大地震”,制播制度改革已经在业界较大范围内摸索实践着。到2003年cctv10个栏目彻底实行“制播分离”制度,这个时候电视节目制播制度的改革已经被理论界和业界广泛接受。

二、电视台内制播现状

制播制度改革从电视台系统来考察,有三个观察层面,一是电视台内部的部门或栏目实行企业化、公司化运作,一是电视台与外部资金、公司、制作力量的合作形式,还有就是电视台内部的管理层面的变革状况。

1、自制节目的企业化运作

一个来自《新周刊》之2002中国电视红皮书的数据说:2002年中国内地共开办2200个电视频道,每个频道每天播出12小时,全国全年播出量达1000万小时,当然其中重播节目量较大,其中电视台制作节目量为170万小时,占到总量的78%。

电视台播出节目来源有以下三个:自办节目、合办节目、购买节目(多为带片广告的形式)从整个电视节目来源来看,自办节目仍是主要来源。由于中国内地电视四级覆盖、四级办电视的格局,各级电视机构的电视节目制作能力大相径庭,县级制作能力最弱,自办节目多为一档新闻和1、2个专题节目,地市级电视台自办节目能力稍强,但由于频道数目多,各个频道自办节目也就是2到3个,平均制作能力为1到1个半小时;省级电视台制作能力较强,卫星频道除了2个小时左右的电视剧外,几乎都是自制节目,但其余频道自制节目所占比例较小;制作能力最强的是中央电视台,自制节目的品种繁多。

由于城市电视台的独特媒介生态环境,城市电视台在制播制度改革方面走的较快。大部分城市电视台除了新闻、新闻专题外,其他节目(包括生活类栏目、娱乐类栏目、电视剧等)都是购买或交换的。以一般城市电视频道为例,目前每天的播出量(不含重播)为6小时左右,其中自制节目只占1小时左右,比例不到20%。而省级电视台和中央台,自制节目占播出节目的比例大多在50%以上。在具体的制播制度改革具体实施上,城市台也有了成功范例。例如广州台,1994年起开始鼓励娱乐节目的编导转向制片人,先成立了独立的制片工作室,节目实行“台内收购”,然后逐步发展成制片公司,人员也与电视台完全脱钩,并有了自己的制作力量和发行渠道。

但不管从地方到央视,自办节目的企业化运作越来越为业界所采纳,电视节目运作的成本意识、市场意识在各级电视机构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于自办的非新闻性节目,多采用各种形式的制片人制,台里只拨给少量启动经费,员工实行招聘制,按照收视率和广告收入来决定节目淘汰与否。在具体运作上栏目的公司化承包也是一种模式,在一定意义上,非新闻性自制节目是一种台内委托制作的形式。比如长沙电视经贸频道的《经营天下》、《消费报道》等栏目,由频道和栏目制片人签订协议,特别约定栏目所要完成的广告创收任务等。

电视台自制节目的公司化运作成为一个趋势,CCTV研究室主任王甫在发表的一篇有关“制播分离”的文章中讲道:“……电视台可将有的节目制作部门重新组合,建立节目制作公司,改行政拨款为台内收购,实行严格的成本核算,逐步实现自负盈亏。节目制作公司可以得到台里给的各种优惠政策,当具备相当实力后再完全与台里脱钩,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北京广播学院博士生导师朱羽君教授也认为“制播分离,节目公司制,是电视业发展的必然。”在具体运作中,大型综艺性节目的多采用公司化运作,比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湖南经视的《故事酒吧》、《南北笑星火辣辣》以及其它各地的综艺类节目等,公司化运作更适合这类节目的健康运行和发展。

2、台外合作形式

电视台台外合作一直存在着,过去多是与政府有关部门比如政法、消防、教育、人口计划生育等部门合作,由对方提供部分或全部经费和采访资源上的便利,更多的是完成专门的宣传任务,而不是经济利益的考量,这种合作形式目前从央视到地方电视台都仍广泛存在着。不过,随着电视产业化改革,电视台与外部力量在商业、市场意义上的合作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电视台对外合作的主体一种是电视台与电视台之间跨地域合作,联合制作节目,联动在所在区域播出,比如湖南经视曾经与湖北、安徽、福建等地电视台合办《星际大联盟》节目,这种形式因为在操作上的方方面面的协调问题、利益分配问题,矛盾太多,成功的案例不多,

更多的是电视台之间的部分新闻性、专题性节目的采访报道材料的交换,经济意义并不大;另外一种是已有的影视剧制作机构与电视台之间合作制作节目,或者是电视台把节目外包给这些机构制作,这种形式的合作在某些大都市存在;更多的是电视台与民间资本或公司的合作,这又存在几种形式:电视台相对独立的电视制片人制,由制片人与资方或公司签订协议,吸纳资金,并在广告分成上获得利益;另一种是由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等与电视台(频道)间达成某种委托性质的协议,独立制片,在电视台播出,交纳一定播出费,获得一定的广告时段;这两种形式目前在城市电视频道栏目运作中比较常见。

电视台栏目来源另外一种形式是购买,社会制片机构或公司独立制作的节目,电视台根据情况选择购买,多以允许带片广告的形式进行交易,不过目前这块市场仅存在于几个全国知名的、有实力的民间电视公司的几档节目上。

3、管理改革

伴随着电视台栏目运作和对外合作方式的变化,电视台或者频道的内部机构设置和功能地位也相应的有了大的调整,电视机构的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运作机制上也都有了大的变动,这一方面适应了制播制度的改革,另一方面也为制播改革打开了便利之门。

首先在电视台和频道内部,总编室或者总编室功能的节目部、编排部功能得到强化和扩充,原来总编室和节目制作部门之间的关系是行政性的协作关系,总编室为节目部门服务,有什么样的节目、有多少节目,总编室编排部门只能就米下锅,进行编排,对节目的质量只能是政策性的业务上的评价功能,对不同节目也仅存在业务上的协调功能。在目前条件下,总编室节目部门既拥有选择购买节目的权限,并且随着以收视率为中心的节目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总编室在一定意义上作为节目评估机构存在,根据自身情况和竞争情境,决定节目的上、下、改版等。这样总编室与栏目制作部门之间相对对立,总编室作为播出环节的内容组织者和控制者的定位和职能就凸现出来,这就为进一步的制播改革打下了制度上的空间。

电视生产管理机构也进行了调整,节目生产一般分为两大块:新闻节目及非赢利性节目的生产一般都划归新闻中心;总编室或节目中心负责走向市场的综艺节目和社会化的电视合作节目;技术中心统管全台技术,并以市场效益的原则参与节目制作,一方面为本台的非赢利性节目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同时又面向台外的技术市场,实行有偿服务。

建立科学的节目评估机制、实行成本核算、实施企业管理是推行制播改革的前提条件。在栏目管理运作上,目前多采取制片人制度,这一制度源于企业运作中的项目管理,制片人作为栏目这一项目的管理者,从栏目的招标、策划、批准制片到具体运作中人、财、物的管理全程负责,这种运作方式就强化了栏目的相对独立性,栏目运作的成本意识和市场意识都得到了强化。

在人事管理上,各地区各级别电视台不同程度上实现了员工聘任制,在部分新办的电视频道中实行了全员聘任制。目前在电视机构中存在着三种身份的员工:一种是正式员工,一是台聘员工,一是临时员工。在分配制度上,一线栏目制作人员已经走出了行政事业性的工资制度,一般员工按工作量分配、按效益分配,高级管理人员按创收额分成,年薪制在某些地方业已实行。

三、民间电视制作机构现状

1999年伴随娱乐节目《中国娱乐报道》风靡全国,制作方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也跃入业界和学界眼帘,民间电视制作机构引起广泛关注。其实,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些打着广告公司、文化公司之名的“专职”电视制作公司就出现了,被称为京城第一家民间电视机构的“嘉实广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1994年11月就挂牌成立运作。随着电视体制、机制的改革,特别是电视产业化的运作、电视节目社会化的推行,民间电视机构茁壮成长起来。

从与电视台的具体关系来看,民间电视制作机构有以下几种运作模式:第一种是完全独立运行,独立制作节目,通过节目市场,将节目卖给电视台(播出机构),比如王长田的“光线”制作《娱乐现场》、《音乐风行榜》等,封钢的“嘉实”制作《娱乐特快》、《热点人物》、《目击者》等节目;第二种是参与或独立运作整个电视频道,典型的是曾经巨资运作北京生活频道的“银汉”,这种方式因为有太多的政策顾忌和雷区,成功的个案比较少。第三种是以委托承包形式制作电视节目,比如“其欣然”制作的在CCTV播出的《金苹果》等。第四种是比较实在的合作经营,与电视台或者电视台所属的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民营公司提供、注入部分或全部资金,电视台提供技术、人员支持,共同制作经营节目,民间公司的主要精力在于节目的服务和经营上。这种合作方式有利于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各得其所,也在政策允许下运作,目前在内地电视运作中比较普遍。

从规模上来说,各地特别是经济容量大的都市,都存在大大小小的涉及电视节目制作的非电视台系统的公司,但有全国性影响的公司寥寥无几,并且多集中于首都北京。有这么几档有民间电视公司制作或参与制作的节目达到一定专业水平,颇得好评:《娱乐现场》、《娱乐特快》、《超级访问》、《欢乐总动员》等。在内容上集中于娱乐,同质化严重。这可能民营公司商业化经营特点有关,毕竟娱乐节目是最能够赚取眼球和利润的节目类型。

民营电视公司的组织方式多为“民间资本+体制内下海的电视人”这种有效的组合。光线传播的主创人员王长田、李德来原为北京电视台《北京特快》的栏目负责人,原银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著名电视人、原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制片人夏骏和中央电视台著名电视人王坚平为首。民营电视具体运作中,资本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有不同,比如光线传媒以10万元起家,以独创节目打天下;而嘉实公司以资本注入为先导,资本运作娴熟于电视节目制作。

关于民营电视公司在中国电视发展中的作用,评价不一:有的把民营电视与国外传媒在中国内地生根的影响相提并论,认为是传媒走市场化道路的两股力量,可能会导致中国整个传播市场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中国未来的整个传媒市场结构形态;一种认为民营电视是电视台系统的有益补充,光线传媒当家人王长田的话颇有代表性:“现在我们一直强调,我们是电视台的补充,我们目前的地位相当于私营经济和国有企业之间”。⑺其实民营电视的出现和发展,既是中国内地电视制播制度改革的产物,又是制播制度改革的推动力量,极大地刺激国内电视内容制作业的发展,丰富了节目形态,刺激电视台系统内制播运作机制的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提高节目质量,适应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⑻。

四、制播制度改革中的问题

对于制播制度改革,最突出的问题是政策模糊、法制缺乏。学者郭镇之认为“当前中国

制播制度分离的前景还有待观察,主要是缺乏法制基础”⑼,王长田也感叹“对这个公司我感到信心还是有的,主要担心还是一个政策问题”⑽。制播制度中对于节目生产权限、资本运作、民营公司采访权等多方面,在政策层面不明朗。

资金资本吸纳问题:电视台内部的制播改革,社会化节目制作,必然要涉及到资金、资本的吸纳流动问题,与境外电视机构合作的问题。在中国,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按照传统思路,除了政府投资以外,其他任何部门,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不得在电视台投资或参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业,不对外融资,不向私人开放,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另外,广播电视作为第三产业,推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电视台具有了企业的身份,资金、资本运作,社会化资金进入电视节目制作运作中似乎无可厚非。这种政策模糊既给予了一定空间,但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长远发展。

采访权限问题:对民营电视公司来说,这是关于资质的一个核心问题,没有采访权,节目制作这个首发环节--采访就名不正言不顺,制作上就困难的多了,这客观上也就把节目制作类型限制在娱乐类等节目上。对地方电视台来说,采访权的地域限制也就制约了节目的类型和内容的广度,对其发展具全国性影响类电视节目有着大的制约,从长远来看,也制约了电视台系统所属制作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制片公司、独立制片人的资质问题:电视节目特别是固定栏目,具有长期性、定期性的特点,需要制作单位有一定的规模和制作实力以保证安全播出而不开天窗,这就需要一定的准入规则和资质认定。目前看来,社会制作力量特别是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多打的是文化公司、广告公司的旗号,从严格意义上没有法律保证;另外没有准入规则和资质认定,民营公司也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不能保证节目制作的质量。随着制播制度改革,会有着更多的电视台系统内公司和系统外公司走向市场和社会,市场准入和资质问题会越来越突出:谁?具有什么样的条件可以制作节目?制作何种节目?谁来审查监管?何种条件下必须出局?这是电视制播制度改革中无法回避的,都需要引起深刻的思考。

电视台内节目评估机制的问题:播出什么、不播出什么,设置什么栏目,不设置什么栏目,播出环节愈显重要。随着电视节目制播制度改革,电视台结构和功能调整,节目引进、集成、评估的角色和功能突出,其中建立科学的节目评估体系和机制至关重要。在电视台发展中,总编室的地位和功能多被忽视,常常成为安置闲散人员的集中地,功能也矮化为资料整理、日常编排、上情下达等工作,缺乏科学的节目的评估体系,机构建设不完善,拍脑袋决策明显,这不适合制播改革进程的需要。建立起以收视率、广告创收、领导专家意见相结合节目评估标准,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评估机构,成为摆在各级电视台面前的重要问题。另外,节目的采购问题,也需要科学评估机制来保证制片公司的选择公开透明,以避免人为因素干扰。

电视内容同质化问题:随着电视业竞争的加剧,在电视节目社会化制作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倾向,高收视率、高广告关注度的栏目类型过于集中,播出单位可能由于单纯为了自身的经济收益而对某类型的商业化节目开绿灯。比如,当前的民营电视制作集中于娱乐类栏目。这种趋势不利于电视栏目的多样化,不利于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阻碍了电视人的创新能力。

五、制播制度发展前瞻

1、电视台管理、运作机制与功能的转化

伴随着中国内地电视产业化的进程,电视节目制播制度改革深化,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台的概念、管理、运作机制和功能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电视台的的频道经营理念越来越深化,管理运作上成本意识、市场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电视节目的集成商角色突出,编排、包装、审查、播出的功能彰现。同时内部机构设置越来越简化,并且围绕节目集成、包装定位分化。总编室、新闻部门、节目购销部门将成为核心设置机构。

2、系统内专业制作公司崛起

电视台系统内的栏目企业化运行模式、制片人制的发展,为成立节目制作公司打下基础,公司化运作成为必然趋势,随着cctv制播制度改革的深化,cctv制下将会出现一批有实力的专业制作公司,在经济发达抑或媒介发达的地区,也将会出现区域性影响乃至全国性影响的制作公司。正因为属于嫡系部队,有着政策上、资源上等种种优势,较之民营电视公司,这些专业制作公司的规模和实力会更强更大。

3、合作、联动与矛盾

一方面是电视系统内部的区域性合作联动,随着广播电视集团化的推进,资源整合下合作更加频繁;另一方面是电视台系统内外的合作,社会公司更多的以资金注入的方式参与节目制作,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将遭遇电视台系统内公司的强烈竞争和挤压,像年初北京等地将地贴片广告时间缩短,这种软性挤压的情况会时有发生,民营公司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的劣势突出,与电视台或电视台系统内公司合作看来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4、电视网绽露头角

在电视媒介业充分发展的美国,地方电视机构的“大部分地方自办节目是新闻、社区事务、社区特别节目及地方赛事”⑾,反观中国内地地市、县级的电视制作能力薄弱,将会由全面开花型转移到制作、播出少量地方新闻、专题节目和转播电视网节目的功能定位上。这个层面上,电视网的频道运作形式已经出现,由中国电视总公司旗下的都市传媒公司创建的中国都市电视节目网目前已经覆盖收视家庭4000万户、电视观众达到1.38亿人,随着制播改革的深入,这种传播方式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引文注释:

⑴《电视传播管理事务》李晓枫等主编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17页

⑵《中国民营公司现状报告》李幸汪继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39页

⑶《荧屏内外》2002年第一期李品齐金钊《“制播分离”新解读》

⑷《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托马斯·鲍德温著龙耘、官希明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161—173页

⑸《荧屏内外》2002年第一期22页

⑹《媒介管理研究——广播电视管理创新体系》胡正荣著北京广播学院2000年版194页

⑺《中国民营公司现状报告》39页

⑻《荧屏内外》2002年第一期77页

⑼《荧屏内外》2002年第一期76页

⑽《中国民营电视公司》61页

⑾《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69页

参考书目:

1、《电视传播管理事务》李晓枫等主编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2、《中国民营公司现状报告》李幸汪继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托马斯·鲍德温著龙耘、官希明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4、《媒介管理研究——广播电视管理创新体系》胡正荣著北京广播学院2000年版

5、《传播的历史与分析——大众媒介在加拿大》玛丽·崴庞德著郭镇之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6、《荧屏内外》、《新周刊》等杂志

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发展 趋势分析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渴求丰富的精神生活,于是电视综艺节目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而诞生。如今,电视综艺节目已广泛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本文试分析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并对建立电视综艺节目的科学生产运行体系进行探讨。 电视综艺节目是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运用艺术手段将不同体裁的文艺节目进行有机组合的节目形态。它既可以将音乐、歌舞、戏剧、小品、戏曲、杂技、魔术、武术、游戏、笑话、故事等多样艺术体裁融为一体,也可以选择其中几项进行组合,再运用电视的声光效果、时空变化、独特造型,制作出能够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节目。由于电视综艺节目兼容性强,集欣赏、娱乐、知识、审美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使得不同艺术体裁进行有机综合后产生了新的艺术效果,成为目前电视界极为常见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它具有主题思想明确、艺术样式丰富、参与广泛等特点。 综观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节目竞相仿效,克隆严重。 据有关资料统计,仅游戏类综艺节目,全国大概有30多家省级电视台、40多家市级电视台同时开办,看似丰富多彩,但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原本为了丰富观众的文化生活的综艺节目,因为数量的无限膨胀和播出时间的相对集中,反而给观众带来单一乏味的感觉。例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一炮打响后,就出现了一系列仿效的节目,照猫画虎;央视推出《开心辞典》,众多的益智节目随之充斥荧屏;《玫瑰之

约》、《今日有约》等婚恋征友的节目,明显也是台湾《非常男女》的翻版。 其次是节目改版十分频繁,过于随意。 通过改版可以调整节目内容,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这本是好事,但目前许多电视节目的改版却是仓促上阵,看别人改版,自己也忙着改版。因为缺少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改版之初效果还可以,但过一段时间之后,节目质量不断下滑,甚至最终被淘汰出局。改版复改版,反而使节目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其三是节目质量粗糙,品位低俗。 主要表现在主持人矫揉造作且漫不经心,缺乏激情。一些娱乐类的综艺节目品位低俗,让嘉宾出丑,拿孩子开涮,俗话套话满天飞,低级无聊的搞笑、浅薄粗俗的游戏、弱智的问答、荤话连篇的调侃成了不少电视综艺节目的固定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娱乐节目被逐渐开发、重视、放大,娱乐类节目已经成为仅次于新闻类节目的第二大收视焦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应该克服上述问题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一)寓教于乐,绿色娱乐 “电视娱乐节目是电视文化的四大功能之一,通过收看电视娱乐节目获得休息和消遣,这是人民群众非常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电视给人们带来娱乐的这种广泛性,决定了电视文艺节目必须从满足观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出发,努力做到丰富多彩,雅俗共赏。”[12]所以现在大家都是呼吁电视娱乐节目应该寓教于乐,绿色娱乐。所谓寓教于乐

探析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

探析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 摘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节目体系逐步成熟和受众对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认同, 中国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得到了长足 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过晚,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和问题,与国外的同类节目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文章通过对节目内容和受众的分析,对中国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现状进行了 分析。 关键词:娱乐节目;平民化;泡沫意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发展做好了技术 准备。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的不断变化,综艺节目从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以它独特的综合性、参与性、媒介性及艺术

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 在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中,综艺节目的备受瞩目尤其表现在它的博采众长。就它的科学技术支持而言,与电视艺术一样,它综合了光学、声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多门类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从艺 术表现形式上来说,综艺节目实现了对多门艺术的综合,它汲取了各门艺术的优点,使它的表现力得达到最好效果。从受众面来说,它拥有最为广泛的受众群体,涵盖了不同的年龄、性别、群体、民族及文化层面。从电视技术方面来说,它是多种表现手法及多种构成元素的集中体现,使它的艺术表现力丰富多彩。 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经历了一 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综艺大观》为代表的联欢形式,它将歌舞、相声小品等艺术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创了我国综艺节目的先河,但是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却很少;第二阶段是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游戏娱乐形式,以明星的参与作为卖点,主持人和观众部分互动;第三阶段是以《幸运

浅谈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与未来趋势

浅谈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与未来趋势 新闻一班陈阳201422400102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着。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精神需求也愈加丰富起来。毫无疑问,看电视成了人们的首选。而娱乐节目,就是在这时候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它以其轻松的环境,试人们的心理得到了放松,迎合了人们的欣赏口味。在其逐渐开始进驻人们的生活的同时,也不断迅速发展着,从技术上不断地进步,再到内容上的不断丰富,电视娱乐节目一直在追求不断地创新,而它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似乎出现了衰退的迹象,娱乐节目应对当前的现状进行反思,从而把握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广播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现状趋势发展创新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分析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最早的起步发展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阶段以《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为代表,当时,省级电视台还没有上星,电视荧屏上节目类型十分单调和娱乐方式匾乏,《综艺大观》这个集相声、小品、歌舞、杂技、魔术等各种文艺手段于一体的新节目样式让观众眼前一亮。同年开播的《正大综艺》则主要是以旅游的方式介绍各国风土人情。这两类综艺节目成为当时综艺娱乐节目的领头羊。这类节目最初带来的激动和新鲜感并不能确保这个栏目能一劳永逸,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的高速膨胀,人们的视野更为开阔,文化领域的变化也在所难免,更别说是一直站在时尚前沿的娱乐界。随

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其他娱乐节目的花样翻新和受众的分层分化,无法满足观众不断变化的欣赏口味,收视群逐渐萎缩,终究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第二个阶段则是《快乐大本营》和《欢乐总动员》掀起的“快乐旋风”和“欢乐热潮”,并引发全国电视界的一场“综艺变革”。这种变革不仅让各电视台的收视率节节攀升,也赢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娱乐节目在方式和观念上发生了变化,娱乐模式已开始向“明星十游戏+观众参与”转变。这类节目通过游戏情境的设置契合了人类的天性,参与性、游戏性、刺激性是其显著特点,这种特点使电视特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不同于承载教化功能的传统节目,游戏节目强调重在参与,运作方式的商业色彩较浓。但它也渐渐暴露出弊端:片面重视广告效应、低估观众智商以及穿插挑逗、胡闹等低俗内容,特别是随着一批批克隆节目的出现,观众开始对这种“纯娱乐”感到腻烦,很快这股游戏高潮回落。 第三个阶段是《幸运52》、《开心辞典》等益智博彩类节目。此类游戏运气取胜的成分大,但可采取其他的辅助形式增加智力成分或娱乐成分。在中国内地,首先是中央电视台点燃了电视益智类节目这把火。以《幸运52》,《开心辞典》为代表的集传播知识、娱乐游戏、有奖问答于一身的益智性娱乐节目迅速在荧屏走俏,收视率不断攀升。于是一场风风火火的电视大战硝烟再起,益智游戏成为内地电视人的新玩具。电视台利用特有的媒体优势让观众在寓教于乐中吸取知识的养分,使观众对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层面的知识盲区有一个学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推动了中国广播电. .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摘要:这几年来,中国的电影文化业正在改进和提高,电影正在成为社会文化舆论的中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方面都越来越好,重新赢得国内观众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现状的阐述,分析现今中国电影的优势和危机,然后据此引出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正文: 一.中国电影的现状简介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走得颇为艰辛,但毕竟还是很有价值的。从1905年中国电影的诞生,到第一代电影人的长成;从第二代的东方美学电影,到第三代电影人对民族电影的艰苦探索;从“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笼罩下的第四代电影人,到横空出世雄心勃勃地扛起家国重担的第五代,再到如今关注个体自我的第六代电影人,他们所做出的努力都经过了时间与人们挑剔的评价,得到了公众的认同。 这几年,大家可以明显感觉到,电影正越来越多,电影市场也越来越“热”。近十年来中国电影频频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亮相,让国际电影人和各国观众逐渐从知道中国电影到了解中国电影,再到关注中国电影,到现在喜欢中国电影。这些明显而迅速的变化,说明了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从近期几部电影的高票房也可看出电影市场的火热,从创下最高票房纪录12.6亿的《泰囧》到同样突破12亿票房的《西游降魔》,再到这两天票房持续增长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人不禁惊呼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迅速。来自中国国家新闻

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今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超过81亿元,同比增长39%。这些数据无疑给业界打了一剂强心针,现在国产电影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大量资本正往里涌。 (二)现今中国电影的危机 首先是电影题材缺乏创意,喜欢翻拍和跟风。近年来,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掀起了一场翻拍狂潮。这其中就形成出了“翻拍成败两重天”的局面。比如成功翻拍的《画皮》,其取材于《聊斋志异》,多次被搬上大屏幕,有分悦版的、温情恐怖版的,题材虽好但是看多了不免感到乏味。除此之外,中国电影还喜欢跟风拍摄,有一个题材的电影大热之后便一窝蜂的出现好多质量上良莠不齐的相同题材的电影,比如去年的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引发观影热潮后,今年电影市场上便出现许多类似的爱情题材的小清新的电影,就像最近上映的《分手合约》便是其中之一。 其次是中国电影畸形的商业化。人们说中国电影的现状是商业片庸俗化,艺术片低调话。现今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导演都开始拍摄商业大片,植入的广告日益泛滥,这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反感。2002年创下205亿票房的《英雄》拉开了当下国产大片营销产业的序幕。为了争取高票房,越来越多的导演选择用明星来造势,用宏大的场景来吸引观众,而忽略了电影的本身。除了各种叫座不叫好的商业大片之外,影片中越来越多的广告植入也让人诟病。实际上和好莱坞的广告产业相比,中国电影的植入广告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场份额,都是小巫见大巫。但即使这种“小巫”,观众认为中国电影过度商业化,拼命追求经济效益,置观众于不顾的感受,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但实际上这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恰好说明,中国电影看上去很商业化,其实离真正成熟的商业化还差得很远。 最后便是中国的电影渐渐的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现在的中国电影的一个趋势,就是西化严重,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电影是一门离不开科技更新的艺术,对于西方发达的科技,我们应该借鉴。可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我们引用的是他们的科技,借鉴的是他们的技术和方法,我们的电影故事还应该是我们自己的故事。中国大地上的故事,需要中国电影人们用影像抒写的还很多,又何必非得要中国人穿上西方人的外套像个小丑似的扮演他们的悲欢离合呢?中国电影更多面向的是中国观众,所以应该选择中国人的审美、娱乐取向,而不是一味讨好西

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综艺节目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渴求丰富的精神生活,于是电视综艺节目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而诞生。如今,电视综艺节目已广泛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本文试分析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并对建立电视综艺节目的科学生产运行体系进行探讨。 电视综艺节目是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运用艺术手段将不同体裁的文艺节目进行有机组合的节目形态。它既可以将音乐、歌舞、戏剧、小品、戏曲、杂技、魔术、武术、游戏、笑话、故事等多样艺术体裁融为一体,也可以选择其中几项进行组合,再运用电视的声光效果、时空变化、独特造型,制作出能够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节目。由于电视综艺节目兼容性强,集欣赏、娱乐、知识、审美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使得不同艺术体裁进行有机综合后产生了新的艺术效果,成为目前电视界极为常见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它具有主题思想明确、艺术样式丰富、参与广泛等特点。 综观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节目竞相仿效,克隆严重。 据有关资料统计,仅游戏类综艺节目,全国大概有30多家省级电视台、40多家市级电视台同时开办,看似丰富多彩,但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原本为了丰富观众的文化生活的综艺节目,因为数量的无限膨胀和播出时间的相对集中,反而给观众带来单一乏味的感觉。例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一炮打响后,就出现了一系列仿效的节目,照猫画虎;央视推出《开心辞典》,众多的益智节目随之充斥荧屏;《玫瑰之约》、《今日有约》等婚恋征友的节目,明显也是台湾《非常男女》的翻版。 其次是节目改版十分频繁,过于随意。 通过改版可以调整节目内容,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这本是好事,但目前许多电视节目的改版却是仓促上阵,看别人改版,自己也忙着改版。因为缺少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改版之初效果还可以,但过一段时间之后,节目质量不断下滑,甚至最终被淘汰出局。改版复改版,反而使节目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其三是节目质量粗糙,品位低俗。 主要表现在主持人矫揉造作且漫不经心,缺乏激情。一些娱乐类的综艺节目品位低俗,让嘉宾出丑,拿孩子开涮,俗话套话满天飞,低级无聊的搞笑、浅薄粗俗的游戏、弱智的问答、荤话连篇的调侃成了不少电视综艺节目的固定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娱乐节目被逐渐开发、重视、放大,娱乐类节目已经成为仅次于

(完整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社会学的吴倩,今天是我代表我们小组为大家做这次的演讲。那我们这次汇报的主题是中国电视剧史的发展。 我将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我的汇报:发展历程、艺术特点、现状分析 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发展历程 从1958到1965年是它的发展初期,在这阶段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从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电视剧大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育。以题材论,大体可分为六类: 1.配合全党全国中心任务 2.歌颂新人新事新的生活 3.歌颂英雄人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少年儿童教育 5.国外题材 6.民间传说题材 第二阶段是1966—到1976年出现的停滞时期 这一阶段的电视剧有1967的样板戏《谈京剧革命》,同年也拍摄了一部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接着,在1975年录制播放了两部电视剧《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这一时期的电视剧是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产生的,1976年5月中旬,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

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歪曲历史真实,专写错误路线的: 2、描写英雄人物却是犯错误的,歪曲英雄形象的。 3、描写战争恐怖,渲染苦难、宣传和平主义的。 4、专写中间人物的,丑化工农兵形象的。 5、美化阶级敌人,模糊阶级界线,调和阶级斗争的。 6、提倡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宣扬人性论和所谓“人情味”。 7、有关谈情说爱,宣扬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 8、传统剧目,包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鬼戏,不管中国或外国的一律不播, 第三阶段是1978到80年代末的复苏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第一部彩色电视剧1978年5月《三家亲》,这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0年,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了两部从美国引进的系列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1981年2月5日春节播出的9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是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 1984年播出的电视剧《血疑》曾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并且首次在电视剧中插播了企业广告。 在80年代末出现了大批让人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大家应该对这段音乐很熟悉吧,这就是1987版被奉为经典的西

电视节目发展史

1958年的5月1日,中央电视台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至今已有46年又5个月17天。对于这46年5个月17天,新闻史学家们有着各种不同的归纳性的理解。可以说,有多少电视史学派,就有多少种理解的角度和方法。在各自不同的理解中,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史学家们习惯于将这46年5个月17天划分为若干个阶段。 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早期(1958~1966), “文化大革命”带来挫折(1967~1976),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1992), 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 一、“台”时代:缺乏竞争的阶段:(1958年——90年代初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业几乎是没有竞争的,这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958年至1983年:

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 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上海在九十年代初更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电台和两个无线台的直辖市),还有属下各地区(市)和县(市)级政府也自办电视台。 1958年 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电视节目。6月1日,首次播放本台记者拍摄的新闻影片。 1979年 8月,中央电视台设立《为您服务》专栏,介绍电视节目,回答观众

中国现代电影发展现状

现代电影的发展 ——电影基础设施支持增长前景乐观: 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些因素都将激发中国电影业的潜在市场。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使人们加大在旅游文化,电影和游戏方面的支出。中国居民在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09年的8.9%。 ——现代化电影院数量的增加: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影播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众多大型购物中心,而这些也都建了许多多剧场影剧院。为了提高观众的体验效果,这些新建的电影院一般都配备了现代化的视听放映设施。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多剧场影剧院数目已由2005年的838家增加至2013年的3,000家。电影院和银幕的数目也分别由2005年的1,243和2,668增加至2014年的将近20,000。 ——有利的监管环境: 中国政府一直都支持电影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政策使得中国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参与者获益。这些政策包括私人资本投资,电影院数字化,金融机构参与电影融资及电影的出口等。而对电影产业实施的税收减免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电影公司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及进口税方面的负担。此外,政府还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来保护版权内容,其中就包括在

网络内容共享方面的政策。除了这些政策,政府也在实现电影产业逐步开放方面一直作不懈努力。从2000年初的私人电影公司放行授权政策到增加电影出口配额,在过去20几年中,中国政府不断简化电影审查程序,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影制作包含所有在电影制作有关的活动,如电影素材选取,电影融资,制作团队和演员选取,拍摄,后期制作及获取监管部门的批准。 近几年,中国国内电影制作板块变得尤为活跃。根据资料显示,从2005年到2014年期间,中国电影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4.9%。2012年国产产量总量达到最高745部,2013年共产出近638部电影。进入门槛低和从非电影公司和金融机构获取的融资不断增加使得电影制作市场出现高度分散,现在全国范围类总共拥有约300个电影制片厂。 总的来说,一部成功的电影包含以下关键因素:优秀的电影制作团队和演员,电影剧情的市场化,获得一家有实力的电影发行公司的支持。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电影巨星频频亮相国际市场,电影制作成本,特别是演员成本,未来将不断出现攀升。 近年来,电影制片人通过不同渠道来获得电影融资,其中包括电影制片厂,电影业之外的投资者,电视台,海外预售发行权,电影植入广告和政府支持等。此外,凭借票房和版权以及个人信誉担保,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也参与电影融资领域。一些电影制片厂也能够通过向公共和私人发行股票来融资。 通过建立中外电影制片商的合作不仅给了外国电影制片商更好地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使得外国电影不受进口配合的限制可以在中国放映。《十月围城》就是通过香港电影制片商和中国内陆投资者合作创造出的佳作。 ——电影发行 电影发行对电影商业化运作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影发行商通过在各大院线安排电影的放映和媒体宣传来创造公共利益。电影发行商主要负责制作

浅析中国综艺节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浅析中国综艺节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 当前,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进入了的一个崭新的时期。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今天,把握好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紧紧依靠以核心价值观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理念为先导,弘扬社会正能量,摒弃低俗、恶俗、媚俗,避免过度娱乐化,成为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本研究主要从现在电视、网络播出的综艺娱乐节目本身出发,分析了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问题。然后结合国外综艺节目的发展模式,探究中国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走向,最后就我国综艺节目发展的趋势进行预估。 [关键词]综艺节目同质化受众本位文化内涵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介绍 据最新的调查成果显示,2015年在我国电视节目收视率排行榜中,播出量第一的是电视剧,占总数的57%;而综艺节目的播出量占到总量的15%,紧随电视剧收视率之后,综艺节目无论是在收视率、还是在观众地忠诚度方面都占有着很大优势,其整体竞争力显得很强。2015年关于电视剧的微博转发量较去年同比增长6%,而综艺节目的微博的转发量呈现井喷式增长,接近到172%1。由此可见,综艺节目在中国的观众中一直很受关注。近年来,我国的综艺节目都是靠模仿和引进而取得好的收视率。现在各地方电视台播出的引进海外模式的节目多达几十档,“这些节目扎堆上演,广电总局不得不当即下发限制令,要求每个卫视在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一个。这些引进模式,受观众追捧的背后,综艺的原创性不足的有关问题渐渐凸显出来。 (二)文献综述 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不论是学术界和文化产业界都开始了电视节目的研究,英国的著名学者Dyer认为:综艺娱乐节目的各种形式都是让人感到身心愉悦的,各类综艺娱乐节目给人们带来了某种形式上的的生活幻想,能够使人们感觉到信心满满、活力倍增,人们可以都过节目来寻找出一个在孤独的世界中难以寻找到的的幻想社会。近一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繁荣发展,电视综艺节目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中国传媒大学的张国涛教授认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历史,可以大致划分成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表演类节目、游戏类节 1中国广告网,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d15974670.html,/html,《2015年中国电视节目市场研究报告:各类节目人群属性最全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概述1

广播电视节目概述 1.广播电视节目 (1)广播电视节目定义 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主持形式和播出形式他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 (2)广播电视节目的三个层次:一套节目、一个节目、一次节目。 ①一套节目:即一个台每天以同一呼号或在同一频率、频道中播出的全部节目,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节目群,形成节目的顺时链。 ②一个节目:在特定时间段、连续播出的具体内容整体,这个节目既是顺时链的一环,自身又可由每天在同一时间段播出的多次节目组成自成一体的历时链,属于整个节目系统的基本层,又称作栏目。 ③一次节目:在当天某一特定时间播出的具体内容的整体,它是节目历时链的具体环节,属于整个栏目的基础层次。而作为节目系统的基础层次的一次节目,本身也是完整的微观系统,往往包含着一系列下属概念,如报道形式、样式、体裁等。 这三个层次以统辖——隶属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台的有机节目系统。 如果一个台有几套节目,那么在同一时间内就有几个节目在播出,这些节目之间又形成了共时链的关系。整个系统形成了梯级构建。 (3)广播电视节目分类 ①内容性之分: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性节目。 ②内容构成、组合形式分: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性节目。 ③播出方式分:直播节目、录播节目。 ④按播出时间分:定期节目、特别节目、插播节目。 ⑤播出次数、内容关系分:首播节目、重播节目、滚动节目。 2.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1)广播的传播特点: ①传播迅速,信息量大 ②听众广泛,覆盖面广 ③声情并茂,参与性强 ④转瞬即逝,不易保存 ⑤线性传播的选择性差

中国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学年论文 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年级:09 学号:200902024113 姓名:闫亚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指导老师:刘维维 二零一二年六月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学年论文 院系政法与传媒系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年级09姓名闫亚红 题目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指导教师 评语 指导教师(签章)成绩 系主任(签章) 年月日

内容摘要 在电视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电视艺术百花齐放的今天,电视综艺节目作为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游戏益智娱乐等多种视听享受,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和喜爱。因此电视综艺节目在传播主流价值观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受众舆论等方面也渐渐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起步过晚,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在发展上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与国外的同类节目相比存在一些差距。本文将从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及文化背景出发,针对当前一些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对策,并由此分析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综艺节目发展历程问题对策前景

目录 一、传播模式与噪音 (3) (一) (3) (二) (3) 二、 (4) (一) (4) (二) (4) (三) (5) 三、 (5) (一) (5) (二) (6) 参考文献 (10)

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电视技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发展做好了技术准备。随着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的不断变化,综艺节目从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以它独特的综合性、参与性、媒介性及艺术性,逐渐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1.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界定 在观众的普遍认知当中,一般只是把综艺节目与电视剧和其它科教节目、民生节目、新闻类节目等区别开来的一种节目形式。电视综艺节目是一种大众艺术,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在各种新型电视节目争奇斗艳的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电视综艺节目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看。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有论者主张在电视节目中,除了新闻类(含纪实节目)、经济生活类(含服务教育节目)和文艺类节目中的电视剧外,都可以归入综艺节目之列。这样的界定自然过于宽泛。 而从狭义的角度看,我们不妨说,电视综艺节目是电视节目中一种很重要的节目类型,它借助于电子技术手段,运用独特的电视表现方法,如声光效果、时空的自由转换、独特的视觉造型等,广泛融合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小品、曲艺、杂技、游戏、竞赛问答等艺术形式或非艺术形式为一体,用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的艺术审美的和消闲娱乐的等等需求。电视综艺节目具有极强的包容力和极大的综合性,往往是内容丰富、雅俗共赏,形式则多种多样、灵活自由,且观众有较强的参与感。① 2.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节目类型,都有其占据主导地位的节目理念。 ○1综艺表演类节目时期 这一时期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曲苑杂坛》等央视节目。《综艺大观》一经开播就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平均收视率18%,平均每期收视人数达2亿。这类节目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为一体,融合了高雅品位和大众品位,在人们审美内容非常贫瘠的上个世纪,极大的满足了受众观赏需求。但由于缺乏与观众的互动,节目形式十几年如一日,渐渐不能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最终被“末位淘汰”,退出了荧屏。 ○2游戏娱乐类节目时期 1997年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推出一下子改变了人们心中电视节目的形象,原来综艺节目不是只有唱歌、戏曲、相声等文艺表演。这类节目以明星为招牌,集游戏、表演、竞技、参与和搞笑于一体,一改往日国内综艺节目的正统、庄重,以活泼、清新、娱乐的新风尚掀起了电视娱乐节目的高潮。《快乐大本营》的出现很快红遍了大江南北,紧随其后,《欢乐总动员》《超级大赢家》等一批有影响力 ①张国涛.电视综艺的观念演变[J].现代传播,2005(6).

中国综艺节目发展变迁及其困境

中国综艺节目发展变迁及其困境 作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副教授 郝俊慧叶昌前 2005-06-19 17:10 10月8日,各大媒体都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第三套节目)今起正式改版,对原有34个栏目进行了调整,减至22个。开创了中国综艺节目先河的央视名牌栏目《综艺大观》成为首批被淘汰的栏目之一。”这档融相声、小品、歌舞、杂技、魔术等为一体,有着14年历史的综艺节目,在捧红倪萍、周涛等多个主持人后,终于成了昨日黄花。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的是10月24日落下帷幕的《非常6+1》特别节目——《梦想中国》,在经过三个多月的全国选秀之后,来自上海的王思思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大奖——金蝶奖,同时环球唱片将把她全新包装推向市场,至此,又一个由全国电视观众实时投票推选出“全民偶像”诞生了,这种新生代互动全民造星式综艺节目也达到了一个高潮。由这两个内容形式截然不同的综艺节目之命运来看中国综艺节目十四年变迁,我们发现,在内部元素、形式形态、运作方式、经营理念上综艺节目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已经不仅仅是“综合才艺”的表演,其外延已经扩大到了整个综合娱乐节目,可以说现在我们经常讨论的具有娱乐性、消遣性和趣味性电视娱乐节目就是综艺节目发展的新形式。 综艺节目从大的类型方面来讲有现场晚会型和栏目型两种,小的内容形式方面包括歌舞表演、游戏、曲艺、访谈、速配、真人秀等等,凡娱乐艺术的内容无所不包。如果我们从这个概念范畴出发来看这十几年综艺节目的发展,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年《综艺大观》的开播,这是大陆电视综艺节目的鼻祖,标志着电视“晚会时代”的开始;第二阶段是96年起风靡一时的《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让人们初次接触到游戏娱乐综艺节目;新旧世纪交替之际,综艺节目逐渐由以前的嘉宾表演型向全民互动型转变,98年开播的《幸运52》通过竞猜加奖品,掀起了一番益智类节目的高潮,也开创了综艺节目的第三阶段——益智时代;第四阶段出现在近两年,像《欢乐英雄》和《非常6+1》这样全民参与的互动性节目逐渐成了荧屏的主角。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综艺节目在短短的十几年出现如此快速的转变呢? 1、时代的变迁带来受众需求的转变 电视节目的兴衰是与整个大时代背景相契合,90年代初,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尚未全面拉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还是相对落后,对电视节目没有太高的要求,贫乏的频道资源和节目资源使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成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所以当集曲艺、音乐、舞蹈等于一体的《综艺大观》出现在人们面前时,的确以“小春节晚会”的姿态吸引了不少观众。然而接下来的十年是中国改革开放逐渐走向高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十年,也是新闻媒介改革最重要的十年,电视技术迅速发展,有线、无线的同城之争开始上演,卫星传播技术打破了电视的传播界限,频道越来越多,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很难再固定在一个台上,传统的小晚会已经不是唯一的娱乐选择。 国家开始推行双休日,一年当中,国民有1/3的时间在休假,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进行电视消费,因此满足观众休闲时光对电视的消遣需求,最大化的占有一周当中的收视份额,成为了很多卫视的周末战略核心。尤其是到了90年代后期,商品市场逐渐细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消费行为的变化使电视的受众出现了分化的趋势,开始从“大众”走向“分众”。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爱好的受众对电视内容有了不同的需求。于是,晚会类综艺节目开始分化,由以前大而全的综合型节目根据内容分化为不同的类型节目,比如《同一首歌》和《周末喜相逢》,同时人们的生存压

浅析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

浅析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 摘要:电影产业化的观念和制度并没有真正确立、国产电影的数量和质量与电影市场要求不相适应、电影市场现状与市场潜力之间存在明显差距、进口影片与国产影片、市场"大片"与普通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票房份额严重失衡,特别是发行业、放映业与制片业利益冲突日益激化,则说明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发展和调整时期,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关键词:中国电影电影产业好莱坞电影发展现状 第一、电影产业体制的改革阵痛。中国电影的"体制改革"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的,电影业在市场压力下逐渐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这一过渡首先是制片方式的转变。电影制作机构的增扩,电影出品权的逐渐放开,部分地分散了电影生产的垄断性,为电影作为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可能性。因而,10多年来,不仅国家或者电影企业投资生产影片,而且还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国营和民营、电影企业与非电影企业、大陆与港台、中国与外国联合拍摄的影片,各种社会资金注入电影企业,使国产影片的投资规模年增长幅度从90年代以来达到了10%以上,国产电影在引进资金的同时也引进了这些资金所代表的运作机制、文化观念、以及市场竞争意识,这为提高电影的创作、制作水平和艺术、技术质量提供了经济前提。其次是发行方式的转变。90年代初期,一直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统购统销、垄断经营的电影发行体制解体,多种机制、多种形式的发行放映模式并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制作、发行、放映业的积极性;扩大引进发行外国电影特别是从1994年开始引进世界"流行"影片,在刺激电影市场的同时也影响到本土电影的制作策略和影片风格。 (一)近年来电影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发行业和制片业的相互渗透和参与趋势仍在增加,许多地区和机构已经建立或者正在酝酿建立制作、发行甚至放映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摘要:今日电视娱乐节目热度和地位直线上升,其理论学习和研究也在不断升温,学习和研究的视界、角度、方法都有了较大的拓宽和延伸,在许多电视节目中,电视娱乐节目变成了一个重要的节目方法。自90年代以来,电视娱乐节目变成了荧屏“主力军”。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影响力日益增大。论文深化学习和研究了电视综艺节目特质及发展现状,分析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不足,并据此提出了电视综艺节目解决对策。 关键字:中国;电视娱乐;现状;趋势;受众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n National TV variety show Abstract:Today, the heat and the status of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straight up, its theoretical study and research are rising, learning and research horizon, angle, approach has a greater broaden and extend in many television programs,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becomes an important program method. Since the 1990s, the television screen entertainment into a "main force." Chinese TV entertainment through more than twenty years of development influence is increasing. Deepen the study and research papers television variety show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analyzing the shortcomings of China's TV variety show, and puts forward a TV variety show Solutions. Key words:China;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status quo; trends; Audience

电视综艺节目概述

第六章电视综艺节目(电视综艺娱乐节目) 第一节电视综艺节目界定、发展与类型 一、电视综艺节目的界定 电视综艺节目(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电视综艺节目时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运用电子的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将不同体裁的文艺节目进行有机的组合。它既可以将音乐、歌舞、戏剧小品、戏曲片段、杂技魔术、武术游戏、笑话故事等多样艺术体裁融为一体,也可以选择其中几项进行组合,再运用电视的光色效果,时空变化,独特造型,构成能够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电视综艺节目。由于电视综艺节目兼容性强,可集欣赏、娱乐、知识、信息、审美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使得不同艺术体裁进行有机综合之后产生新的艺术效果,既保留原有艺术形态的艺术价值,有充分发挥电子创作的特殊艺术功能,使之成为目前电视界极为常见的一种电视节目样式,一种给观众提供文化娱乐和审美感受的电视节目形态,故而也可以称为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它具有明确的主题思想、综合艺术样式、广泛的参与性等特点。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与类型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以电视综艺栏目和电视综艺晚会为主的阶段 所谓电视综艺栏目:主要是指以栏目化的形式出现,通过电视栏目主持人的主持串联,将诸多电视文艺样式组合在一起,经过电视杂志化的艺术处理,给观众以文化娱乐和审美享受的电视文艺形态。

电视综艺晚会:是指以电视播出的技术手段,文艺晚会的艺术样式,通过电子技术手段的制作,对各种文艺节目进行再创作,经过节目主持人的组织和串联,将文艺与娱乐融为一体,给观众以综合审美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综艺晚会一般观演空间比较大,可容纳的演员与观众较多,现场效果追求演员和观众的互动。电视综艺晚会根据其特点,可以分为节庆综艺晚会、主题综艺晚会、行业综艺晚会等。 这个阶段受到关注的是从1983年起举办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1990年开播的《综艺大观》。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电视节目容以专业歌舞和曲艺为主,明星表演,观众观看,节目形式比较固定,虽然有时也出现主持人向观众文化等环节,但观众基本不能参与到节目中去,与观众有较大距离。容缺乏亲和力,形式缺少变化,与观众缺少互动成为传统综艺节目的硬伤。 (二)以电视游戏娱乐节目为主的阶段 1997年,电视湘军模仿港台节目制作《快乐大本营》以及1998年推出《玫瑰之约》。此后地以“欢乐”、“快乐”和“速配”为主题的节目掀起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第二次浪潮。 这一阶段节目的娱乐性增强,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增强,现场观众甚至有直接参与节目的机会。各种各样的游戏,轻松活泼的氛围令观众耳目一新,但简单的游戏已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其地位很快被知识竞技类为主的益智类节目代替。 1999年有线电视台开播《欢乐总动员》,掀起一股“快乐”“欢乐”浪潮,但是由于被过度克隆和复制,逐渐走向低潮。

浅析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

视听2016.12| 调查研究发现, 最近几年,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受日韩等国综艺节目的影响较大。在我国的综艺节目当中,很多都是对日韩等国综艺节目的引入以及改编,且高收视率也集中在较少的几个节目中。针对我国综艺节目所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改进;而针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我们也应该有所把握。 一、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 (一)跟风严重,盲目克隆 我国电视台的数量有很多,包括中央台、各省台、市台等等。但是在众多的电视台当中,所播放的综艺节目往往大同小异,出现了严重的节目同质化现象,甚至各个卫视之间互相抄袭,模仿成风,没有一套独具自身特色的电视综艺节目。当前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即某个电视台推出一个综艺节目后,获得了热烈的反响,那么其他电视台就会争先恐后地推出同系列的节目,这些节目往往是换汤不换药。比如前几年江苏卫视推出了婚恋类综艺节目《非诚勿扰》,播出后反映热烈,于是其他卫视也纷纷效仿,湖南卫视《我们恋爱吧》、浙江卫视《我们结婚吧》等等纷至沓来。再如,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在2005年首次推出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成为选秀节目成功的典型,而粉丝经济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此后,许多卫视也纷纷推出了选秀类的节目,如浙江卫视《梦想中国》以及后来居上的《中国好声音》《中国新歌声》等相继出现。纵观这些同质化的综艺节目,形式相对单一,甚至很多节目都出现了模型化的情况,即节目的规则、流程等都有相对固定的模式。这样一来,观众对于节目不能很好地进行区分,甚至出现节目混淆的情况,这对节目本身的经济价值以及审美方面的价值都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二)节目整体质量以及品位均不高 有一部分的综艺节目,看点主要是对节目中嘉宾的隐私进行挖掘,而对于节目本身主要的内容导向却不加以重视,甚至是模糊的。这些节目为了能够抓住观众的目光,对于道德、底线等都不甚在意,于是就出现了节目中尺度无把握、审丑、出位等情况。这些现象对人们的价值观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传播积极的正能量。一些违背了传统的价值观念,比如享乐主义、金钱一切等在这些节目中被推崇。在我国很多电视综艺节目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模式化的内容,如粗俗的游戏、恶趣味的搞笑等,在一些问答环节中,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对话以及问题都十分浅显庸俗。这一类的综艺节目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关注,其原则就是娱乐大于一切。综艺节目原本是供人们茶余饭后观看的、传播一些正能量的节目,但是很多综艺节目已经抛弃了节目本身所应承担的社会功能,比如社会教 育、传播正能量的功能,甚至还存在着一些综艺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而摒弃道德底线。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我国某个相亲类的综艺节目中,一些女嘉宾对于男嘉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家有多少钱。这一问题很快就引起了争议,该女嘉宾言语十分大胆,但是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对物质的追求以及金钱至上的观念。这一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很大的热议,因为这一女嘉宾的观念在很多方面都是与道德相违背的,而电视节目对其进行播放、传播,传递出了负能量。 红极一时的电视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在录制节目时选择了博物馆进行拍摄,这一事件也引起了很多人民群众的反对。博物馆是陈列文物的地方,我们参观博物馆的时候都应该处处小心,避免造成对文物的损害,而综艺节目竟然到博物馆中拍摄,这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电视综艺节目能够使我们获得快乐,也能够使我们得到短暂的放松,但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那些违背传统道德的以及低级趣味的东西不应该出现在综艺节目里。 (三)节目改版随意且改版的频率高 节目的改版应该是在某个节目发展了一定的时间以 后,原来有某些地方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对节目进行改版。节目的改版是为了促进节目更好地发展,一个综艺节目如果能够成功地进行改版,对于市场的定位能够有更好的把握,那么这一综艺节目势必会提高自身的收视率。但是目前很多综艺节目的现状是改版十分频繁且随意,这样一来,改版不但不能促进节目的发展,还会导致节目的播放情况更加糟糕。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也发现,我国综艺节目的改版往往进行得十分仓促,如果综艺节目的收视率差强人意,就会对其进行改版,改版的频率十分频繁。但是高频率的改版并没有改善收视率低的情况,一些综艺节目虽然改版,但事实上换汤不换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电视综艺节目应将重点聚焦于节目质量上,而不是频繁改版上。例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这一综艺节目在十几年间,改版的次数并不多,但是每一次改版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一次的改版是针对节目模式进行的,将原先的晚会式综艺节目改变成了游戏娱乐节目;其次是由于大众的审美观念有所改变,为了更好地迎合大众,节目对娱乐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再者是对主持模式的调整。这一节目虽然改版的次数并不多,但是每一次改版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保证了节目的常新常青。可以说,改版并不是改善综艺节目的唯一出路,综艺节目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还需要相关人员用心去经营。 二、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 (一)坚持原创, 加强创新 视听研究 浅析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 □来羽雨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娱乐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得尤为迅速。我 国的电视综艺节目相较于以往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观众对其喜爱程度也在慢慢加深。然而,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具体的发展过程当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与韩国、日本、英国等一些娱乐文化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本文主要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综艺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希望对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问题;发展趋势 39 DOI:10.19395/https://www.360docs.net/doc/d15974670.html,ki.1674-246x.2016.12.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