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知识体系结构

人教版教材知识体系结构
人教版教材知识体系结构

人教版教材知识体系结构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2.1有理数

1.2.2数轴

1.2.3相反数

1.2.4绝对值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1.3.2有理数的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1.4.2有理数的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

1.5.1乘方

1.5.2科学记数法

1.5.3近似数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

3.1.2等式的性质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4.1.1几何图形

4.1.2点、线、面、体

4.2直线、射线、线段

4.3角

4.3.1角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4.3.3余角和补角

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1相交线

5.1.2垂线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平行线

5.2.2平行线的判定

5.3平行线的性质

5.3.1平行线的性质

5.3.2命题、定理

5.4 平移

第六章平面直角体系

6.1 平面直角体系

6.1.1有序数对

6.1.2平面直角体系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6.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6.2.2用坐标表示平移

第七章三角形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7.1.1三角形的边

7.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7.1.3三角形的稳定性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2.1 三角形的内角

7.2.2 三角形的外角

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7.3.1多边形

7.3.2 多边形的内角和

7.4 课题学习镶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8.2 消元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9.1.2 不等式的性质

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9.3 一无一次不等式组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2 直方图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一次函数

11.1 变量与函数

11.1.1 变量

11.1.2 函数

11.1.3 函数的图象

11.2 一次函数

11.2.1 正比例函数

11.2.2一次函数

11.3 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1.3.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11.3.2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11.3.3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十二章数据的描述

12.1 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12.1.1 条形图与扇形图

12.1.2 折线图

12.1.3 直方图

12.2 用图表描述数据

12.2.1 用扇形图描述数据

12.2.2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

12.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

13.1全等三角形

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3.3角平分线的性质

第十四章轴对称

14.1 轴对称

14.2 轴对称变换

14.2.1 轴对称变换

14.2.2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14.3 等腰三角形

14.3.1 等腰三角形

14.3.2 等边三角形

第十五章整式

15.1 整式的加减

15.1.1 整式

15.1.2 整式的加减

15.2 整式的乘法

15.2.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5.2.2 幂的乘方

15.2.3 积的乘方

15.2.4 整式的乘法

15.3 乘法公式

15.3.1 平方差公式

15.3.2 完全平方公式

15.4.1 整式的除法

15.4.1 同底数幂的除法

15.4.2 整式的除法

15.5 因式分解

15.5.1 提公因式法

15.5.2 公式法

八年级下册

第十六章分式

16.1 分式

16.1.1 从分数到分式

16.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16.2 分式的运算

16.2.1 分式的乘除

16.2.2 分式的加减

16.2.3 整数指数幂

16.3 分式方程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17.1 反比例函数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17.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18.1勾股定理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九章四边形

19.1 平行四边形

19.1.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9.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9.2.1 矩形

19.2.2 菱形

19.2.3 正方形

19.3 梯形

19.4 课题学习重心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代表

20.1.1 平均数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20.2 数据的波动

20.2.1 极差

20.2.2 方差

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21.1二次根式

21.2二次根式的乘除

21.3二次根式的加减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2.2.1 配方法

22.2.2 公式法

22.2.3 因式分解法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

23.2 中心对称

23.2.1中心对称

23.2 .2中心对称图形

23.2.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第二十四章圆

24.1 圆

24.1.1 圆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

24.1.3 弧、弦、圆心角

24.1.4 圆周角

24.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4.2.3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 正多边形和圆

24.4 弧第和扇形面积

24.4.1 弧长和扇形面积

24.4.2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25.1 概率

25.1.1 随机事件

25.1.2 概率的意义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25.3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25.4 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

九年级下册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26.1二次函数

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第二十七章相似

27.1 图形的相似

27.2 相似三角形

27.3 位似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28.1锐角三角函数

28.2解直角三角形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29.1投影

29.2三视图

图形的旋转--知识讲解

图形的旋转--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掌握旋转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 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并能利用旋转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要点梳理】 要点一、旋转的概念 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要点诠释: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图形的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 要点二、旋转的性质 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 要点诠释:图形绕某一点旋转,既可以按顺时针旋转也可以按逆时针旋转. 要点三、旋转的作图 在画旋转图形时,首先确定旋转中心,其次确定图形的关键点,再将这些关键点沿指定的方向旋转指定的角度,然后连接对应的部分,形成相应的图形. 要点诠释: 作图的步骤: (1)连接图形中的每一个关键点与旋转中心; (2)把连线按要求(顺时针或逆时针)绕旋转中心旋转一定的角度(旋转角); (3)在角的一边上截取关键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得到各点的对应点; (4)连接所得到的各对应点. 【典型例题】 类型一、旋转的概念与性质 1.(优质试题春?内江期末)如图所示,△ABC直角三角形,延长AB到D,使BD=BC,在BC上取BE=AB,连接DE.△ABC顺时针旋转后能与△EBD重合,那么: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旋转角是多少度? (2)AC与DE的关系怎样?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1)由条件易得BC和BD,BA和BE为对应边,而△ABC旋转后能与△EBD重合,于是可判断旋转中心为点B;根据旋转的性质得∠ABE等于旋转角,从而得到旋转角度;(2)根据旋转的性质即可判断AC=DE,AC⊥DE. 【答案与解析】 解:(1)∵BC=BD,BA=BE, ∴BC和BD,BA和BE为对应边, ∵△ABC旋转后能与△EBD重合, ∴旋转中心为点B; ∵∠ABC=90°, 而△ABC旋转后能与△EBD重合, ∴∠ABE等于旋转角, ∴旋转角是90度; (2)AC=DE,AC⊥DE.理由如下: ∵△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后能与△EBD重合, ∴DE=AC,DE与AC成90°的角,即AC⊥DE.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O为正三角形ABC的中心.你能用旋转的方法将△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三部分吗?如果能,设计出分割方案,并画出示意图. 【答案】下面给出几种解法: 解法一:连接OA、OB、OC即可.如图甲所示; 解法二:在AB边上任取一点D,将D分别绕点O旋转120°和240°得到D1、D2,连接OD、OD1、OD2即得,如图乙所示. 解法三:在解法二中,用相同的曲线连结OD、OD1、OD2即得如图丙所示

初中教材知识点梳理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备注:红色字体重点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一)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为了明确表达意义,正数前面加上符号“+”,这里 的“+”通常省略; 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在正数的前面加上符号“-”。(重点看教材例子) (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1.2.1 有理数 (一)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二)有理数的分类: ① ② 1.2.2 数轴 (一)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二)画数轴的步骤:(1)画直线;(2)在直线上取一点作为原点;(3)确定正方 向,并用箭头表示(4)根据需要选取适当单位长度。 (三)一般的,设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 是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 个单位长度。 1.2.3 相反数 (一)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一般地a 和-a 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二) 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1.2.4 绝对值 (一)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远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 ???????????????? ?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

(二)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 1.; 2.; 3.。 4.有理数大小比较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异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绝对值。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 2. (三)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二)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三)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 (四)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五)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 2.; 3.。

最新旋转知识点总结与练习.docx

旋转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知识点 1 旋转的定义 旋转知识点总结与练习O 旋转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_____,点 O 叫做旋转中心 ,________叫做旋转角 . 要点诠释: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1. 如图 , 将正方形图案绕中心 O旋转 180°后 , 得到的图案是() 2.如图 2,该图形围绕自己的旋转中心 ,按下列角度旋转后 ,不能与其自 身重合的是() A.72 B. 108C. 144D. 216 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________;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________; (3)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 ______. 要点诠释:图形绕某一点旋转, 既可以按顺时针旋转也可以按逆时针旋转. 3.如图 , 将△ ABC绕着点 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20° ,B 点落在 B′位置 ,A 点落在 A′ 位置 , 若 AC⊥A′B′, 则∠BAC的度数是() A.50°B.60°C.70°D.80° 4.如图 , 直线y 4 x 4 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把△AOB绕点A顺 3 时针旋转 90°后得到△ AO B , 则点 B 的坐标是 A. (3,4 ) B.(4,5) C.(7,4) D.(7,3) 旋转的作图:在画旋转图形时 ,首先确定旋转中心 ,其次确定图形的关键点 ,再将这些关键 ,沿指定的方向旋转 指定的角度 ,然后连接对应的部分 ,形成相应的图形. 5.在下图 4× 4 的正方形网格中 , △ MNP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 , 得到△ M1N1P1 , 则其 旋转中心可能是()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知识点 2 中心对称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_____,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____,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 这个点对称或______,这个点叫做 ______,旋转后能够重合的对应点叫做关于对称中心的 _______. 要点诠释:( 1)有两个图形 , 能够完全重合 , 即形状大小都相同; ( 2)位置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将其中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 全等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的, 而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的) 6.如图所示,在下列四组图形中,右边图形与左边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有_______. 1 / 5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一、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的内容 专题组织单元:八组。两次综合性学习:“语言的艺术”“走进信息世界”。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在每组课文之后设有“词语盘点”总计词语334个。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共计 181个;“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共计153个。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二)本册教学目标 1.语文基础知识部分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 2.阅读部分 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一般为每分钟不 少于300字。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理解重点句子3.习作 明确提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习作不少于400字。 4.综合性学习 “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来说,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了解不同的信息传播方式, 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 (三)高年级段的教学目标 项目具体目标 语文基汉语 拼音 常用汉字3000个 汉字2500个常用字。 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字,辨析形近字。

础知 识部分 书写规范,行款正确,有一定的速度。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辨别词语感情色彩。 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推想文章中语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积累背诵优秀诗文60篇。 积累常用成语。 阅读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并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了解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了解说明方法;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累计 145万字。 习作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40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能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 的意见;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资料;能够把搜集的资料进行简单整理,并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四)五年级下册教材的习作训练 组别写作内容备注第一组给远方小学生写信应用文

旋转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旋转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知识点1 旋转的定义 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_____,点O 叫做旋转中心, ________叫做旋转角. 要点诠释: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1. 如图,将正方形图案绕中心O 旋转180°后,得到的图案是 ( ) 2. 如图2,该图形围绕自己的旋转中心,按下列角度旋转后,不能与其自 身重合的是( ) A. 72 B.108 C.144 D.216 旋转的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________; (3)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______. 要点诠释:图形绕某一点旋转,既可以按顺时针旋转也可以按逆时针旋转. 3. 如图,将△ABC 绕着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20°,B 点落在B′位置,A 点落在A′ 位置,若AC⊥A′B′,则∠BAC 的度数是( ) A .50° B .60° C .70° D .80° 4.如图,直线4 43 y x =-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把△AOB 绕点A 顺 时针旋转90°后得到△AO B '',则点B '的坐标是 A. (3,4) B. (4,5) C. (7,4) D. (7,3) 旋转的作图: 在画旋转图形时,首先确定旋转中心,其次确定图形的关键点,再将这些关键,沿指定的方向旋转指定的角度,然后连接对应的部分,形成相应的图形. N 1 A B O x y O ' B ' (第4题)

5.在下图4×4的正方形网格中,△MNP 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M 1N 1P 1,则其 旋转中心可能是 (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知识点2 中心对称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_____,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____,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______,这个点叫做______,旋转后能够重合的对应点叫做关于对称中心的_______. 要点诠释:(1)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 (2)位置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将其中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全等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的,而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的) 6.如图所示,在下列四组图形中,右边图形与左边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有_______. 中心对称的性质: 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经过_____,并且被对称中心所_____.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____. 7.如图,已知△ABC 和点O.在图中画出△A ′B ′C ′,使△A ′B ′C ′与△ABC 关于O 点成中心对称. 知识点3 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____,那么这个图形叫做 _________,这个点叫它的_______. A B C D N P P 1 M 1 N 1 第11题图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框架图(一目了然,快速记忆)

《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复习神器,一目了然,快速记忆)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一.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1)哲学与世界观:A 区别:a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 、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 c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B: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 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 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七.哲学两大派别:2.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哲 学

《图形的旋转》知识点

图形的旋转 本节我们重点了解旋转、平移性质,除外还有一个重点是点的对称变换。 二、知识要点 1、旋转:将一个图形绕着某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变换叫做旋转。其中,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2、旋转性质 ①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 ②对应线段与O形成的角叫做旋转角 ③各旋转角都相等 3、平移:将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方向平移一定的距离的变换叫做平移。其中,该直线的方向叫做平移方向,该距离叫做平移距离。 4、平移性质 ①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 ②两个图形的对应边连线的线段平行相等(等于平行距离) ③各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5、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①中心对称:若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O旋转180°,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其中,点O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②中心对称图形:若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O旋转180°,能够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其中,这个点叫做该图形的对称中心。6、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若两个图形沿着某条轴对折,能够完全重合,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或它们成轴对称。其中,这条轴叫做对称轴。 注:轴对称的性质:①两个图形全等;②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轴对称图形:若一个图形沿着某条轴对折,能够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7、点的对称变换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 P'(-x,-y)

(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 (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 (4)、关于直线y=x对称 两个点关于直线y=x对称时,横坐标与纵坐标与之前对换,即:P(x,y)关于直线 y=x的对称点为P'(y,x) (5)、两个点关于直线y=-x对称时,横坐标与纵坐标与之前完全相反,即:P(x,y)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为P'(-y,-x) 注:y=x的直线是过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y=-x的直线是过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 三、经验之谈: 本节中点的对称变换考得相对较多,如果在大脑中百思不得其解的话,我们可以动手作图出来观察。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 结构图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 【整体结构图】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 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 普遍联系 基本特征 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 思现象与本质 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 义可能与现实 哲偶然与必然 学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的本质 认识与实践 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认识的真理性 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 真理与谬误 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 社会存在 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 基本结构社会结构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 社会历史进程 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 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结构图】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

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 (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 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马克第二性问题 思主不可知论 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 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 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 界观特征科学性 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 法论特征实践性 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 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 西方哲学 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 方哲学的关系相互影响 深化了马哲的宇宙观 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的一系列 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的丰富和发展基本原理 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的研究领域 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的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哲学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章结构图】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辩证唯物主 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物质及其的意义义反映论 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存在形式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时间和空间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实践的本质: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主体 世界实践的要素实践客体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结构图

第五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六章知识结构 第七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二)开展好课题学习 可以如下展开课题学习: (1)背景了解多边形覆盖平面问题来自实际. (2)实验发现有些多边形能覆盖平面,有些则不能. (3)分析讨论多边形能覆盖平面的基本条件,发现问题与多边形的内角大小有密切关系,运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运用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 首先引入用地砖铺地,用瓷砖贴墙等问题情境,并把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一些多边形能否镶嵌成平面图案,并记下实验结果:

(1)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图1).用正五边形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2)用正三角形与正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用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也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3)用任意三角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用任意四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图2).

观察上述实验结果,得出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 (1)拼接在同一个点(例如图2中的点O)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周角); (2)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例如图2中的OA两侧的多边形有公共边OA). 运用上述结论解释实验结果,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在图2中,∠1+∠2+∠3=180°.因此,把6个全等的三角形适当地拼接在同一个点(如图2), 一定能使以这点为顶点的6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并且使边长相等的两条边贴在一起.于是, 用三角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又如,由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可以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5-2)×180°=540°. 因此,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等于 540°÷5=108°, 360°不是108°的整数倍,也就是说用一些108°的角拼不成360°的角.因此,用正五边形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最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与运用.1.利用二(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本章知识安排的前后顺序

旋转知识点归纳解析

旋转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1:旋转的定义及其有关概念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O 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 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定点O 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 经过旋转到点P ',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如图1,线段AB 绕点O 顺时 针转动0 90得到B A '',这就是旋转,点O 就是旋转中 心,A AO B BO '∠'∠,都是旋转角. 说明: 旋转的范围是在平面内旋转,否则有可能旋转为立体图形,因此“在平面内”这一条件不可忽略.决定旋转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旋转中心;二是旋转角;三是旋转方向. 知识点2:旋转的性质 由旋转的定义可知,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这说明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由此得到如下性质: ⑴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对应点的排列次序相同. ⑵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 ⑶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⑷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例1 、如图2,D 是等腰Rt △ABC 内一点,BC 是斜边,如果将△ADB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C D A '的位置,则 ADD '∠的度数是( )D A.25 B.30 C.35 D.45 分析:抓住旋转前后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等性质,本题就很容易解决. 由△C D A '是由△ADB 旋转所得,可知 △ADB ≌△C D A ',∴AD =D A ',∠DAB =∠AC D ',∵∠DAB +∠DAC =090, ∴∠AC D '+∠DAC =090,∴∠045='D AD ,故选D. ' 图1 图2

民事诉讼法地知识体系框架图(超级版)

民事诉讼法知识体系框架图 基本原则:平等、调解、辩论、处分 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基本制度:合议、回避、两审终审、公开审判 人民调解不影响起诉 主管问题劳动争议仲裁前置 选择仲裁不得诉讼 管辖 级别管辖 地域管辖 管辖问题裁定管辖 管辖权异议 主体论 原告与被告: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特殊情形下的当事人确定 必要共同诉讼 共同诉讼: 当事人普通共同诉讼 诉讼代表人 诉讼代理人 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第三人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本证 依照证据与证明责任之间的关系分类 反证 直接证据 依据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系分类 证据分类间接证据 原始证据 依据证据的来源分类 传来证据 概念 举证责任合同纠纷举证责任分配 侵权的举证责任分配 绝对免证:自然规律和定理证据论免证 相对免证:众所周知/推定/ 生效文书确认 证明对象三种形式 自认撤回 三点注意 适用与确定(必须;协商与指定)举证延长:可两次延长,本院决定 举证期限效力:增加/变更诉求/反诉-举证期限内 一审程序 “新的证据”概念 二审程序 适用与确定(非必须;协商与指定) 证据交换视为公开质证(认可的证据) 效力: 出庭(证人) 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依职权;依申请

原则上都要质证 质证 例外(证据规定47、48):需要保密的证据不得公开质证 证据论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年龄智力不相当,证人 无因不出庭;证人有利害;视听有疑点;复件无核对认证明显优势证据:《证据规定》第73条 不利证据的认定:《证据规定》第75条 证明力大小排序:《证据规定》第77条 原告:有利害关系 被告与诉讼请求明确具体 起诉条件主管与管辖要求“正确” 不予受理 程序启动不符合起诉 条件的处理: 驳回起诉 一审程序主管:诉讼与仲裁 不予受理和内涵 应当受理的一事不再理例外 特殊情形注意 离婚、收养婚34 案件的特殊民诉111 规定意见151 诉讼时效:应当受理 主体 申请撤诉的条件时间 撤诉裁定 诉讼程序特殊情形视为撤诉的情形 适用范围不同 诉讼中止与适用效果不同 延期审理恢复审理上不同程序论法定情形不同

旋转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旋转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知识点1 旋转的定义 旋转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o 旋转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________ ,点O 叫做旋转中心, _______ H 做 旋转角. 要点诠释: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1.如图,将正方形图案绕中心C 旋转180°后,得到的图案是 ( ) 旋转的性质 ⑴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________ ; (2)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 ________ ; 』 R (3) 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 _____ . 彳 要点诠释:图形绕某一点旋转,既可以按顺时针旋转也可以按逆时针旋转? 咲\卩伙 3. 如图,将厶ABC 绕着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20° ,B 点落在B'位置,A 点落在A ;辿 — 位置,若ACL A B',则/ BAC 的度数是() - A. 50° B . 60° C . 70° D . 80° 4 4. 如图,直线y 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把厶ACB 绕点A 顺 时针旋转90°后得到△ ACB ,则点B ?的坐标是 A. (3,4) B. (4,5) C. (7,4) D. (7,3) 旋 转 的 作 图 在画旋转图形时,首先确定旋转中心,其次确定图形的关键点,再将这些关键,沿指定的方向旋转 指定的角度,然后连接对应的部分,形成相应的图形. 5. 在下图4X 4的正方形网格中,△ MNP 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 MNR,则其 旋转中心可能是 () A.点A B. 点B C. 点C D. 点D 知识点2 中心对称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 ____ ,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 ___ ,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 这个点对称或 _______ ,这个点叫做 _____ ,旋转后能够重合的对应点叫做关于对称中心的 要点诠释:(1)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 (2)位置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将其中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 180°能够与另 一个图形重合(全等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的,而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的)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在下列四组图形中,右边图形与左边图形成中心对称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m ED m m M (B) (C) (D) 2.如图2该图形围绕自己的旋转中心,按下列角度旋转后,不能与其自 身重合的是( ) A. A 72v B. 108 C. 144 D . 216

教材知识点梳理解析

九年级化学目录及教材重难点梳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目录: 1、化学的魅力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1.2走进化学实验室 1.3物质的提纯 1.4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 2、浩瀚的大气 2.1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 2.2神奇的氧气 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3、走进溶液的世界 3.1水 3.2溶液 3.3溶液的酸碱性 4、燃料及其燃烧 4.1燃烧与灭火 4.2碳 4.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4.4化学燃料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的魅力主要重难点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别,主要依据是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反应体现 出的性质:稳定性,能使指示剂变色,可燃性等。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4)化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用途,来研究新材料,如 光导纤维。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1.2走进化学实验室 1)认识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2)了解一些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操作要求:试管、酒精灯、广口瓶、细口瓶、 集气瓶、试管夹、托盘天平和砝码、量筒等实验仪器的使用及操作要求、同时学会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等实验室操作规则。 1.3物质的提纯 1)掌握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并且会区分。 2)会物质提纯的方法——过滤、蒸发,掌握过滤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明白过滤 的原理,在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掌握蒸发的方法。 1.4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 1)单质及化合物的概念,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是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是化合物。单质是 元素的游离态,化合物是元素的化合态。 2)21种常见元素的记忆,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为:O 、Si 、Al、Fe 、Ca 、Na,以及元 素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③有些还可以表示单质的化学式(金属和稀有气体)。 3)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某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③表示该物质由何 种元素组成、④表示一个某某分子由几个某某原子构成。 第二章、浩瀚的大气主要重难点

初三数学旋转知识点总结

第23章旋转知识点总结 一、旋转 1、定义 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叫做旋转,其中O叫做,叫做旋转角。 2、性质 (1)对应点到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 二、中心对称 1、定义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 2、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形。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并且被对称中心。(3)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判定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三、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征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 ) . 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 ,y的符号,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 , ) . 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相等,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 , ) .

旋转练习题 一、细心选一选(每题3分,共30分) 1.下面的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 B . C . D . 2.如果一个多边形绕它的中心旋转60是 ( ) A .正三角形 B .正四边形 C .正五边形 D .正六边形 3.在线段,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正五角星,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图形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4.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ΔADE 绕着点A 旋转900后到达ΔABF 的位置,连接EF ,则ΔAEF 的形状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5.如图2,把Δ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ΔDEC ,若∠A=25°, 则∠CED=________. A 、45° B 、55° C 、65° D 、75° 6.在坐标系中,点(5,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是( ) A 、(-5,4) B 、(-5,-3) C 、(-3,-5) D 、(5,3) 7.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 A .全等的两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B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C .中心对称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D .轴对称图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8. 观察下列图案,其中旋转角最大的是 ( ) 9.如图将叶片图案旋转180°后,得到的图案是 ( ) F E D C B A C D B E A 图1 图2

初中数学知识点及结构图(修改版)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 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 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 a 1 ;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无意义即0 a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

高中英语全部知识体系结构图汇总

高中英语全部知识体系结构图汇总 一、简单句的五个基本句型 1. 主语+不及物动词 2. 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3. 主语+系动词+主语补语 4. 主语+双宾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5. 主语+宾补动词+宾语+宾语补语 制矣’王词Uj=屯词、犹词.动词、形各罰、凰询、 虚词Wh冠詞.介词,逹词,感观词 名诚L可數帘词、不可数宕闻、塔词斯有掐、名词甲复軸 动同I动词的SS >?iU-< 动词的时?i 融过去时、-?s??时、一熾野皋时、现在进杼时、过去逢希时、 I 进来琲行时、现在完成BX就去完咸时、碍来完咸时、完成进行时 讷词的诅态C王动????) 非渭诸动词(不定式、分瓠动?ffl) 语il { \优R (人称代词、枸主氏词、反身枕词F掘示悅词、鬼问代词、关系代恫、不定代词)f旬子种冕陳述句、紳可旬、祈便?k愿叹旬旬子?s.谕单旬、笄列句-显合伺I句也句子成分.主语、谓咏當语、謨语、定语、状语"?i?.同拉语 《从旬! 名词?JU?(主语从罠宜语从句、気语从旬、利位语U¢) 形容讨性定语从旬性宣语A?1非限槪性定语从创 J 穂词It状语从句(时间.堆点、菜样?庫因.轴勲且的“让步、方武.?K) H ?L动词短语、名词??.畀词短语〔甜0短请) ? C f全部普钢词o??生词、不在搁内e?≠ι?a*用??硫伽谚单伺心词師∣????词)騎殊站梅,耐旬.辭旬* SA??讥旬型.處礼话气 二、复合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定语从句:n、pron+先行词+句子(不完整的) 名词性从句:主+谓(Vt)+宾 状语从句:主+谓+宾语+状语

词 的墓本用去* 殆畜词的比ficS? 副问的昼丰用? 动词SiKf I合呱 转常J 枸慨?? 蟲生” 歸生和荀占P I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课本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知识点梳理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重点短语】1、have a fever 发烧2、have a cough 咳嗽 3、have a toothache 牙疼 4、talk too much 说得太多 5、drink enough water 喝足够的水 6、have a cold 受凉;感冒 7、have a stomachache 胃疼8、have a sore back 背疼 9、have a sore throat 喉咙痛10、take risks 冒险 11、hot tea with honey 加蜂蜜的热茶12、see a dentist 瞧牙医 13、get an X-ray 拍X 光片14、take one’s temperature 量体温 15、put some medicine on sth、在……上面敷药16、give up 放弃17、sound like 听起来像18、all weekend 整个周末 19、in the same way 以同样的方式20、go to a doctor 瞧医生 21、go along 沿着……走22、on the side of the road 在马路边23、shout for help 大声呼救24、without thinking twice 没有多想 25、get off 下车26、have a heart problem 有心脏病 27、to one’s surprise 另某人惊讶的就是28、thanks to 多亏了;由于29、in time 及时30、make a decision 做出决定 31、get into trouble 造成麻烦32、right away 立刻;马上 33、because of 由于34、get out of 离开;从……出来 35、keep on doing sth、继续或坚持做某事37、fall down 摔倒 36、put a bandage on sth、用绷带包扎38、feel sick 感到恶心 39、have a nosebleed 流鼻血40、cut his knee 割伤她的膝盖 41、put her head back 把她的头向后仰45、run out (of) 用完;用尽 42、have problems breathing 呼吸困难43、mountain climbing 登山运动44、be used to doing sth、习惯做某事46、so that 以便 47、so、、、that、、、如此……以至于、、、…48、be in control of 掌管;管理 49、in a difficult situation 在闲境中 【重点句型】 1、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What'the trouble with you? = What's wrong with you? 您怎么了? 2、What should she do? 她该怎么办呢? 3、Should I take my temperature? 我应该量一下体温不? 4、You should lie down and rest、您应该躺下休息一会儿。 5、Do you think it comes from a newspaper or a book? 认为它就是来自报纸还就是书呢? 6、I think I sat in the same way for too long without moving、 我想我以同样的姿势一动不动地坐得太久了。 7、She said that the man had a heart problem and should go to the hospital、她说这个人有心脏病应该去医院。 Unit 2 I ’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重点短语】 1、Clean-Up Day 清洁日 2、an old people’s home 养老院 3、help out with sth、帮助解决困难 4、used to 过去常常、、、、、、 5、care for 关心;照顾 6、the look of joy 快乐的表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