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练习题

逻辑学练习题
逻辑学练习题

1

某对外营业游泳池更衣室的入口处贴着一张启事,称“凡穿拖鞋进泳池者,罚款五至十元”。某顾客问:“根据有关法规,罚款规定的制定和实施,必须由专门机构进行,你们怎么可以随便罚款呢?”工作人员回答:“罚款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罚款来教育那些缺乏公德意识的人,保证泳池的卫生。”

上述对话中工作人员所犯的逻辑错误,与以下哪项中出现的最为类似?

(A)管理员:每个进入泳池的同志必须带上泳帽,没有泳帽的到售票处购买。

某顾客:泳池中那两个女同志怎么没带泳帽?

管理员:那是本池的工作人员。

(B.)市民:专家同志,你们制定的市民文明公约共15条60款,内容太多,不易记忆,可否精简以便直接起到警示

作用。

专家:这次市民文明公约,是在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组织专家组,在广泛听取市民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是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产物。

(C)甲:什么是战争?

乙:战争是两次和平之间的间歇。

甲:什么是和平?

乙:和平是两次战争之间的间歇。

(D)甲:为了使我国早日步入发达国家之列,应加速发展私人汽车工业。

乙:为什么?

甲:因为发达国家私人都有汽车。

用矛盾律解题

1、某国足球博物馆在门口贴着这样一张公告:欢迎参观!但需在此取得一张“准参证”才能进入。公告旁边放

着的A、B、C三个匣子上边分别写着:“准参证放在此匣中”、“准参证放在此匣中”、“准参证没有放在A此匣中”。并且告诉人们:“准参证”就放在这三个匣子中的一个里面,而且这三个匣子上的三句话中只有一句为假。

问:要进入该馆,应从哪个匣子中去取“准参证” ?

2、下列甲、已、丙三人的议论中,只有一句为假:

甲:3.2班的学生都不学日语。

乙:3.2班的学生都学日语。

丙:3.2班有的学生学日语。

请问:3.2班60名学生中多少人学日语?

4,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4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案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4人口供中只有一人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例题解析

这个案子的突破口就在乙和丁的口供里。这两人的口供是自相矛盾的,不可能同真,不可能同假;必有一真一假。设乙所说为假,则根据题干中的条件“4人口供中只有一人是假的”,有丙是案犯,再根据丙的口供(根据条件也是真的),则可以推出丁是主犯。这可以证明丁的口供为假,与给出条件矛盾。既然乙的口供为真,根据矛盾律,丁的口供必假。故此题答案是B。

用排中律解题

1、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的商人》中的故事情节编了一道逻辑推理题: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金盒子,一只银盒子,一只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为真,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只盒子里,我就嫁给谁。”金盒子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银盒子上写的是:肖像就在金盒里;铅盒子上写的是:肖像不在此盒里。求婚者中有人猜中了。

请问:他是怎样猜中的?

2、已知下列甲、乙、丙三人的议论中,只有一句为真:

甲:四班有的学生是河南人;乙:四班张良不是河南人;丙:四班有的学生不是河南人。

请问:四班班长是否是河南人?

用矛盾律解题

1、某国足球博物馆在门口贴着这样一张公告:欢迎参观!但需在此取得一张“准参证”才能进入。公告旁边放着的A、B、C三个匣子上边分别写着:“准参证放在此匣中”、“准参证放在此匣中”、“准参证没有放在A此匣中”。并且告诉人们:“准参证”就放在这三个匣子中的一个里面,而且这三个匣子上的三句话中只有一句为假。

问:要进入该馆,应从哪个匣子中去取“准参证” ?

2、下列甲、已、丙三人的议论中,只有一句为假:

甲:3.2班的学生都不学日语。乙:3.2班的学生都学日语。丙:3.2班有的学生学日语。

请问:3.2班60名学生中多少人学日语?

5.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4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案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4人口供中只有一人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例题解析

这个案子的突破口就在乙和丁的口供里。这两人的口供是自相矛盾的,不可能同真,不可能同假;必有一真一假。设乙所说为假,则根据题干中的条件“4人口供中只有一人是假的”,有丙是案犯,再根据丙的口供(根据条件也是真的),则可以推出丁是主犯。这可以证明丁的口供为假,与给出条件矛盾。既然乙的口供为真,根据矛盾律,丁的口供必假。故此题答案是B。

用矛盾律和排中律解题

有一天,某市一家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了一块贵重的钻石。经过三个月的侦察,查明作案的人肯定是赵、钱、孙、李这四个人中的某一个人,于是这四个人被作为重大嫌疑讯问,口供如下:赵:我没有作案。钱:李就是罪犯。孙:钱是盗窃那块钻石的罪犯。李:作案的不是我。

①假如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真话,请问:作案的是谁?

②假如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请问:作案的又是谁?

解①:钱和李的口供是相互矛盾的。根据排中律知,二者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据题意,四人的口供中只有一真,所以这一真口供要么是钱的要么是李的。这样赵和孙的口供即为假。由此可以断定赵是作案者。

解②:根据矛盾律知,钱和李的口供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据题意,四人的口供中只有一假,所以这一假口供要么是钱的要么是李的。这样赵和孙的口供即为真。由此可以断定钱是作案者。

逻辑学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这种关系叫反变关系。 3、概念的矛盾关系是指a、b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如金属和非金属。 4、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5、当O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A 假;E真假不定;I 真假不定。 6、当O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A真;E 假;I 真。 7、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8、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9、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10、在模态判断中,必然p和可能p之间是差等关系;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是矛盾关系。 1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S,P;逻辑常项是有……不是。 12、一个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全称判断;一个判断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否定判断。 1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真假不定;若q为真,则p的取值为真。 14、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小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 25、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上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26、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下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假的。 27、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结论应为特称否定判断。 28、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大前提为MIP,则其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IP。 28、思维的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29若p→q为真,则当p为真时,q的取值为真;当p为假时,q的取值为可真可假。 30、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3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形式。 32、“只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才能走向世界。”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就 算沒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也能走向世界。用符号表示为p∧ q。(看不清负号在 哪) 33、“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南方来的都是我班同学。”上述推理违背了换位法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正确的推理应为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有些南方来的是我班同学。 34、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则后件假。 35、“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上述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用符号表示为 p←q 。 36、根据概念外延之间重合情况,可以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37、“苹果就是长在树上的水果”,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规则,“文学可分为戏剧、散

逻辑学深刻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 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 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以此为例) 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 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被称作“西方逻辑之父”,主要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分别论述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论辩的方法和如何驳斥诡辩的问题。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系统论述了矛盾律、排中律,涉及同一律。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及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研究了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和推理形式,提出相应推理规则。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研究了科学归纳法问题。《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科学归纳的“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奠定归纳逻辑的基础。 穆勒(1806-1873):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在《逻辑体系》(我国近代学者严复译为《逻辑名学》)把科学归纳法发展为五种: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至此,传统逻辑的基本框架大致形成。 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由莱布尼兹奠定基本思想,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的逻辑类型。特点:借助人工语言(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对研究对象整体把握。 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17世纪末期,提出用数学演算的方法处理演绎逻辑;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汇总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 A.思维的容B.逻辑常项 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

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 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 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 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 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 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 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 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 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后一个“逻辑” 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法 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

逻辑学例题题目及答案

2014冬逻辑学作业( 一 ) (请注意:这是例题,只可参考巩固逻辑知识。-----袁乐) 分校专业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p并且q”中,逻辑变项是( p,q ),逻辑常项是( 并且 )。 2.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 常项 )和逻辑( 变项 )两个部分组成的。 3.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是(内涵)和(外延)。 4.在“人是从猿演变来的的”中,“人”从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角度看,是( 集合 )概念。从普遍概念与单独概念的角度看,是( 普遍 )概念, 5.定义是揭示概念( 内涵 )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 外延 )的逻辑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 B )1.“如果p那么q”与“只有p才q”这两个判断形式,它们含有( )。 A.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B.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逻辑变项 D.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逻辑变项( C )2.“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语句的“群众”属于( ) A. 负概念 B. 空概念 C.集合概念 D.非集合概念 ( C )3.“共青团员”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 ) A.工人 B. 劳动者 C.青年 D.共产党员 ( C )4.“连队”和“战士”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 A.全同关系 B. 交叉关系 C.全异关系 D. 属种关系 ( D )5“所有的金属是导电体”这一判断中主项“金属”和谓项“导电体”两概念外延之间具有( )关系。 A.全同关系 B. 真包含于关系 C. 真包含关系 D.交叉关系( D )6.“大学生”这个概念可以概括为( ) A.共青团员 B. 北京大学的学生 C.女大学生 D.学生( D )7.下列属于正确划分的是( ) A.三段论分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B. 关系判断分为关系项,关系者项,量项 C. 定义分为被定义项,定义项,定义联项 D.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推理( D )8.“概念”可以概括为( ) A.判断 B. 语言 C.推理 D.思维形式 ( D )9.下列对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 ) A.把“北京市”限制为“西城区” B.把“书籍”限制为“《普通逻辑学》 C.把“黄山”限制为“风景秀丽的黄山” D.把“数学家”限制为“陈景润” ( D )10.“郭沫若是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中”郭沫若”是( ) A.普遍概念 B.可以进行限制 C.与“作家”之间为真包含关系 D.可以进行概括 三、多项选择题(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答案,每题4分,共20分) ( A、D )1.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交叉关系的是( ) A.“出口商品”和“自行车” B. “青年”和“共青团员” C. “超过18岁的人”和“不超过50岁的人”

逻辑学试题

逻辑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做什么,都将受益无穷。这句话中“逻辑”一词的含义是()。 A、客观规律 B、思维规律 C、心理规律 D、语言规律 2、参加会议的人不都是干部。这句话可用符号表示为()。 A、SOP B、SEP C、SIP D、SAP 3、科学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 A、有效性 B、必然性 C、非或然性 D、或然性 4、明天一定下雪。这句话表达了()命题。 A、假言命题 B、模态命题 C、性质命题 D、概率命题 5、已知“我单位有的干部不会开车”为真,则可推知下面()命题为真。 A、我单位所有所有干部都不会开车。 B、并非我单位有的干部会开车。 C、并非我单位所有干部都会开车。 D、并非我单位所有干部都不会开车。 二、双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以非p为前提,若增补()或()为另一前提,可必然推出非q。 A、或者p或者非q B、当且仅当非q则p C、如果非p那么非q D、p并且q E、如果p那么q 2、在“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中,“北京”与“中国”之间是()()关系。 A、全异 B、真包含 C、相容 D、反对 E、真包含于 3、直接推理①┐(SIP)→S0P和②SOP→SIP的正确情况是()()。 A、都正确 B、不都正确 C、都不正确 D、①正确但②不正确 E、①不正确但②正确 4、以“并非甲队和乙队都获得了出线权”为一个前提,再加上()或()为另一个前提,就能进行正确的选言推理。 A、甲队获得了出线权 B、乙队获得了出线权 C、甲队和乙队都获得了出线权 D、甲队没有获得出线权 E、乙队没有获得出线权 5、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逻辑科学产生了新的逻辑是()()。 A、辩证逻辑 B、形式逻辑 C、普通逻辑 D、传统逻辑 E、数理逻辑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真值函项的类型有()()()()()。 A、重言式 B、矛盾式 C、赋值式 D、系统式 E、协调式 2、若┐p和q都取真值,那么()()()()()。

逻辑学知识要点

逻辑学知识要点 上篇逻辑推理 逻辑学主要是从形式上or结构上来研究推理的正确性或者有效性的科学。 任何推理形式都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组成。∕逻辑常项:推理形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是判定一种推理形式的类型的唯一根据,也是区别不同类型的推理形式的唯一根据。∕无论给变项代入何种不同的具体内容,推理形式不会改变。 如果只要分析到所包含的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为止即可判定,那么这类推理称为复合命题推理,简称推理命题,相应的逻辑称为命题逻辑。∕逻辑常项、命题变项。 必须分析到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所包含的概念即词项才能判定,则这类推理称为简单命题推理,简称词项推理,相应的逻辑称为词项逻辑。∕逻辑常项、词项变项。 第一章基本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1、负命题 负命题:就是通过否定某个命题所得到的命题,又叫做命题的否定。 一般公式是:并非¬。∕“并非“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并非”。 真假特征:p与“¬p”矛盾。 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⑴联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一般公式是:p并且q。∕“并且“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合取”。 “……和……”、“即……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的词语都是“并且”的意思。 真假特征:联言支p,q同时真,联言命题p∧q为真;p,q同时假,p∧q为假。 ⑵联言推理:就是前提or结论为联言命题,并且根据其真假特征所进行的推理。 推理形式有:分解式(由前提中一个联言命题为真,推出其任一支命题为真的推理)、组合式(由前提中一些支命题为真,推出这些支命题所组成的联言命题为真的推理)。 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选言命题是断定几个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命题。 ①⑴相容的选言命题:至少有一个存在并且可以同时存在的选言命题,即选言支(p,q)之间具有并存的关系,p,q不同假。 一般公式是:p或者q。∕“或者“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析取”。

逻辑学试题库及答案 辛苦整理 最全版本

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这种关系叫反变关系。 3、概念的矛盾关系是指a、b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如金属和非金属。 4、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5、当O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A 假;E真假不定;I 真假不定。 6、当O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A真;E 假;I 真。 7、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8、当A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E 真假不定;O为假;I 真假不定。 9、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10、在模态判断中,必然p和可能p之间是差等关系;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是矛盾关系。 1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S,P;逻辑常项是有……不是。 12、一个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全称判断;一个判断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否定判断。 1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真假不定;若q为真,则p的取值为真。 14、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小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 25、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上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26、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下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假的。 27、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结论应为特称否定判断。 28、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大前提为MIP,则其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IP。 28、思维的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29若p→q为真,则当p为真时,q的取值为真;当p为假时,q的取值为可真可假。 30、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3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形式。 32、“只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才能走向世界。”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就算沒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也能走向世界。用符号表示为p∧ q。 33、“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南方来的都是我班同学。”上述推理违背了换位法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正确的推理应为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有些南方来的是我班同学。 34、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则后件假。 35、“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上述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用符号表示为 p←q 。 36、根据概念外延之间重合情况,可以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37、“苹果就是长在树上的水果”,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规则,“文学可分为戏剧、散文和诗歌”,这一划分违反了划分不全的规则。 38、从关系判断的性质来看,“父母关心子女”属于非对称关系;“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属于对称关系。 三、图表题: 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A学生、B党员、C浙江籍学生、D大学生、E女学生、F三好学生。

逻辑学作业

观《钱是万源是/不是万恶之源》有感 逻辑班学号:26 10电商3 梅妙欣 10251103337 谈起这个辩论赛,我不得不说一句:我跟它很有缘!在种种的机缘巧合之下,我已经看了这个比赛将近6次了。还记得,第一次观看它的时候,我还是个初中,当时的我就已经被辩手们的玩弄文字的风采与魅力深深折服了。到现在,他们铿锵激昂的语音语调,气定神闲的手语姿势,古今中外的论据论证,准确生动的文字陈述,谨慎严密的逻辑思维,还是令我深感震撼。尤其是马大的四辩选手,其逻辑严明、用词犀利的总结陈词简直令人拍案叫绝。 关于钱是不是万恶之源这个话题,争论的声音从来就不曾间断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番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下面是我看完这场比赛后,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个人看法。 如果站在反方的角度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会从两个“钱”和“恶”两个点切入来说明钱不是万恶之源。 第一,钱只是一般等价物,是人类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说钱的出现源自于人类。如果万恶来自于钱,而钱又来自于人类,那么用很简单的逻辑推出的应该:人类才是万恶之源啊! 第二,所谓的恶也只人在意识的驱使下的行为。在伦理学中,它的评判标准是道德。换言之,与道德不符合的行为就是恶,可是道德标准的制定还是人,我们还是未能跳出人的意识范畴去客观地看待:什么才是恶。既然恶是带有人的主观色彩的,不是真实的存在,这是不是意味,它会随时发生变化呢?或者某一天,它也会变成是善呢?那么钱是万恶之源,也可以说成是钱是万善之源了。是善还是恶,就在人的一念之间,我们还能说钱是万恶之源吗? 如果是站在正方的角度,我会从多个角度来论证钱是万恶之源。 从经济学看,当今所有的经济犯罪的直接目的就是谋取更多的金钱;从历史学看,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历史都有过历时数载的为了钱而烧杀抢掠的事件,利益的驱动令人丧失理智,变成金钱的奴隶;从社会学看,社会的直接利益对象便是钱,钱作为一般等价物而存在在这个社会,其强大的威力诱发人们为了获得它而不择手段,甚至触及法律的底线。综上所诉,无非就是钱这个东西引发了多少犯罪的产生,足以证明钱是万恶之源。 此外,命题中的万恶究竟指的是什么。它指的是万种甚至是所有的恶行,还是指万恶这种程度呢?如果是指万恶这种程度,我们也就可以说明钱是万恶之源了。 虽然说在钱还没有产生之前,人类社会上就已经有杀害同类等当今被我们所认定的恶的行为的存在,但这只是小数。这些只能称得上是“恶”,但绝不是“万恶”。 然而,在钱产生之后,人类社会上恶行之多罄竹难书。金钱使原本心性善良的人为了一己之私而变得丧心病狂,一切只向“钱”看,多少贩毒分子为了钱把魔爪伸向正值花样年华的青少年,多少高官为了钱而无视老百姓的居住安全,多少老板为了钱而夹带私逃置无数名工人的生计不顾……钱,还是钱,它令罪恶的种类不断地变异,罪恶的数量不断繁衍,从而派生成了今天这个罪恶种类繁多,数量惊人的“万恶”局面。钱蒙蔽了人们的双眼,禁锢人们的心灵,使一系列丑陋无比的恶行充斥这个社会,所以说钱就是万恶之源。 以上只是我个人认为可以补充武大和马大双方的论证的一些观点。是辩论还是诡辩,各花入各眼吧。

逻辑学习题集

逻辑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何在? 第二章概念 练习 一、填空题 1.词项是反映思维对象_____的思维形式。 2.任何词项都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即_____和_____。 3.词项间的关系,是指词项在_____之间的关系。 4.词项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是指,词项的内涵越_____则外延_____;词项的内涵越_____则外延越_____。 5. a、b两个词项。如果所有的a都是b,并且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关系是_____。 6.给词项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叫______。 7.划分由三个要素构成,即_____、____和_____。 8.“虎”这一词项可以概括为_____,限制为_____。 9.概括是将一个_____词项推演到_____词项;限制是将一个_____词项推演到_____词项。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这一命题中“中国人”是()。 ① 集合词项②非集合词项 ③否定词项④属性词项。 2.词项与语词的关系是()。 ① 所有语词都表达词项 ② 所有语词都不表达词项 ③ 所有词项都要通过语词来表达 ④ 有的词项不通过语词来表达 3.如c词项是a、b两个词项的属词项,并且所有a不是b,a与b的外延之和等于c的外延,则a 与b之间的关系是()。 ① 交叉关系② 反对关系 ③ 矛盾关系④ 真包含于关系 4.在“有的逻辑学家是心理学家”这一命题中,“逻辑学家” 与“心理学家”在外延上具有()。 ① 全同关系② 全异关系 ③ 真包含关系④ 交叉关系 5.“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无论何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阶级专政的工具。”这里对“国家”这个词项是()来说明的。 ①仅从内涵方面②仅从外延方面 ③先从内涵再从外延④先从外延再从内涵 6.把“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这句话作为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① 定义过宽② 定义过窄 ③ 循环定义④ 同语反复 三、双项选择题

完整word版逻辑学重点整理

逻辑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逻辑学 答: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自身规律的学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 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什么是概念 答: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 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3、什么是命题 答: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4、什么是推理 答:推理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5、什么是定义 答: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6、什么是划分 答:划分是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几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三要素: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 7、什么是直言命题 答:直言命题是直接地无条件地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8、什么是直言三段论 答:直言三段论也叫三段论,它是借助于一个共同的词项(概念)把两个直言命题联结起来,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间接推理。 9、什么是同一律 答:同一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10、什么是不矛盾律 答:不矛盾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庇必有一假。 11、什么是排中律 答:排中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12、什么是充足理由律 答:充足理由律是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被确定为真的思想总有它的充足理由。 二、用图解法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 A船B轮船C货船 答: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为:

2.A泰山B山东C中国D联合国答:可用图表示为: A 3.A词B褒义词C贬义词D合成词 4.A现代化B社会主义现代化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答:可用图表示为: 5.A石拱桥B卢沟桥C拱形桥洞 6.A小说家B戏剧家C诗人D文学家答:可以用图表示为: 三、将具有下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中

逻辑学笔记整理

《逻辑学》笔记整理 2012300160016 马院12级思政杨郑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逻辑”和逻辑学 一、“逻辑”一词的含义 “逻辑”这个语词由英语Logic音译而来,导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思想、理性、言词、规律等。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其含义主要有: 1、客观规律性。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生活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生活的规律性。 2、思维的规律性。例如:“应该合乎逻辑地思维,明确地表达思想”。这里的“逻辑”是指思维要合乎思维的规律。 3、某种理论观点。例如:“明明是侵略,却说成是友谊,这是强盗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一种荒谬的理论。 4、与“逻辑学”同义,指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例如:“认真学习逻辑知识,熟炼运用逻辑知识,对思考问题、写文章、说话、办事以及进一步发展智力都大有好处”。这里的“逻辑”便是指逻辑学。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简单的逻辑方法。 思维的形式结构也叫思维的逻辑形式,它是由逻辑常项和变项组成的。综上所述,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的学说。推理形式及其有效性的判定是它的核心内容。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与意义 一、逻辑学的性质 从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可知,这门科学提供给人们的是认识事物、表达论证思想时必须运用的一种思维工具,所以,它是一门工具性质的科学。 二、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学习逻辑学的根本意义,是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具体来说,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主要有: 第一,有助于正确认识事物,从已知进到未知。 第二,有助于准确、严密地表达和论证思想。

【逻辑学】概念(作业答案)

逻辑学讲义(II)——概念 课后作业(2) 一、指出下列各题中划线概念之间是否属于概括或者限制。 1.蚂蚁的一个复眼由50个小眼构成。 答:不属于。 2.寒露是我国的二十四个节气之一。 答:“节气”是“寒露”的概括。 3.“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答:不属于。 二、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它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理性就是合乎逻辑的行动。 答: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全异”的逻辑错误。 2.真诚就是不虚伪,虚伪就是不真诚。 答:定义不正确,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 城镇居民指的是不在农村居住的居民。 答: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交叉”的逻辑错误。 4. 生命就是内在关系对外部环境的不断适应。 答:定义不正确,犯了“定义含混”的逻辑错误。 5. 过失犯罪就是由于某种过失而导致的犯罪。 答:定义不正确,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三、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它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1. 电影包括科幻片、故事片、武打片。 答:不正确,犯了“划分不全”、“划分标准不同一”、“子项相容”等逻辑错误。 2. 自然界可分为非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和微生物界。 答:不正确,犯了“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3. 直系亲属包括祖父母、外公外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叔伯、姑母、舅父、姨母等。 答:不正确,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四、分析下述论证中在概念方面存在的逻辑错误。 1.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始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逻辑学试题大全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 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 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的 。 、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与“”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A 、 B 、 C 、 D 5、当p 真、q ?也真时,下列为真的公式是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q p ? 6、和“并非: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物美”相等值的命题是 ( ) A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物也不美 B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但物不美 C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或物不美 D 、这个商店的商品物美但价不廉 7、“出席会议的人有大学毕业的”与“出席会议的人有不是大学毕业的” ( )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1分*10 二、单选题2分*10 三、图解题共10分 1.用欧拉图表示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3分*2 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三段论 2分*2 四、证明题共12分 1.证明三段论的有关规则 6分*1 2.依据判断变形进行的直接推理 3分*2 五、分析题 4题共24分 三段论、对当关系推理、逻辑的基本规律、穆勒五法、真值表六、综合题 3题共24分综合推理 1亚里士多德被成为逻辑学之父。 2.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概念质的规定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是概念量的规定性。 3.概念的种类: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肯定概

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4.概念间的关系: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 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4)交叉关系:若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交叉关系; a b (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a,则a、b之间为全异关系,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6)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5.下定义的方法:属加种差的方法,公式:被定义项=种差+属概念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同一个系。否则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否则犯“同语反复”或

逻辑学作业

学逻辑用逻辑 在选修逻辑学之前,我对逻辑和逻辑学的认识是模糊的,从小到大,似乎都是在感性的做着很多事情,高兴时欢笑,难过时落泪,喜欢一件事情就去做,从不考虑能否成功,很多时候决定一件事情用到的是肾上腺激素而不是逻辑学。逻辑的应用也只体现在当我们学要证明数学题时的“因为所以”或编制电脑程序时的if语句。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选了形式逻辑学,直到上了第一节选修课,听老师说到逻辑学的定义,甚至说到逻辑学能摆平毕业论文,我才意识到原来它并不是不存在,而是我没有意识到罢了。 要想让逻辑学为你的大学生活铺平道路就要首先明白逻辑的定义。这也是学习逻辑的第一步。逻辑是命题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任何没有联系的思想、概念、信念或命题,不存在逻辑问题,既不是合逻辑的,也不是不合逻辑的。逻辑是一个命题或判断的序列,或可任意命名的从一个得出另一个的序列。逻辑是一种结构,是一种联系,它可以帮助我们判定哪些思想与一组给定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逻辑是证明一些正确的基本命题的工具,通过采用逻辑规则,这些命题可以成为不容置疑的。那么既然逻辑是工具,那么它就因该为人们服务,对于我们学习逻辑学的大学生,也应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逻辑。 逻辑学最主要的作用体现在人们的语言上,语言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提出我们不了解的事物的问题。而逻辑的一部分职责就是训练我们提出类型恰当的问题。生活中很常见的逻辑错误就是提问“与语境无

关的”问题。比如同学之间询问时间时会问“现在是什么时间?”从逻辑学角度,这样提问只有在特定的时区和确定时间方法的语境下才有意义,但生活中往往不会被注意。生活中还要注意的就是复杂提问语句的谬误,它体现在这样的句子中:你用我饭卡吃过多少次饭?但这样的问题在特定的语句中可能有意义,但它们做了一些其大多数潜在回答者都难以承认的假定。 逻辑学另一大作用就是教会我们辨别事物的真假,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坠入诡诈的深渊。诡诈有很多形式,我们经常用的也是容易忽视的就是离题。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面临一项繁重的任务时,你总是会工作前干点儿别的,我也是如此,写这篇论文之前,我就不断的拖延,不去做这件事,我会听会儿音乐,看会儿视频等。这说明了面对一项困难任务时,人按其本性更多的时候是寻找逃避的办法。在逻辑学上也是如此,我们常常不是迎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而是发现自己坠入某种角容易的不相干的思绪中。事实上,我们往往趋向于极端,花费更多的精力来逃避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本身。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一个人违反交通规则被抓,警察问他为什么闯红灯,他说我最后一眼看得时候还是绿灯。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典型的回避方法,如果认真看待,就会造成离体的谬误。当我们和人们激辩时,我们会说:怪不的你会这样思想,因为你是华水的。这样的说法假定了对方的地位阻碍了他独立思考,这种谬误否认了对方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当代大学生要留神那些自称是某些领域权威而实际上在那些领域知之甚少的人。尽管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P6) 一、 1.逻辑学得研究对象就是思维得形式结构及其规律,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得科学。 2.思维形式结构就是思维内容得存在方式、联系方式。逻辑常项就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得不变部分,它决定思维得逻辑内容。逻辑变项就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得可变部分,它容纳思维得具体内容。如“所有S就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其中“所有……就是……”就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全称肯定”得逻辑内容。“S”、“P”就是逻辑变项(词项变项),代入不同具体词项,表达不同得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又如“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其中“如果……那么……”就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蕴涵式得逻辑内容,即前件真则后件真(“有之必然”),并非前件真而后件假(并非“有之而不然”)。“P、Q”就是逻辑变项(命题变项),代入不同得具体命题,表达不同得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3.对思维形式结构得代入,就是指用具体得词项或命题替换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并具有真假值。如用具体得词项“杨树”与“落叶乔木”,分别替换“所有S就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S”与“P”,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所有杨树就是落叶乔木”,并具有真值。又如用具体得命题“过度砍伐森林”与“会破坏生态平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P”与“Q”,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具有真值。 4.现代逻辑从形式上定义与说明逻辑规律。如命题逻辑中得逻辑规律就就是重言式(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得任意一组赋值下都真),谓词逻辑中得逻辑。规律就就是普遍有效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一个真命题)①,传统逻辑主要从内容、作用上定义与说明逻辑规律。逻辑规律有特殊与一般之分。如定义、划分得规则,就是特殊得逻辑规律,作用于定义、划分得特殊范围。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与充足理由律,就是一般得、基本得逻辑规律,概括正确思维形式结构得基本性质与联系,普遍作用于各类思维形式结构,支配各类思维形式结构得特殊规律(规则),对思维具有强制得规范与约束作用,保证思维得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与论证性。违反这些规律,会发生逻辑谬误。 5.逻辑矛盾,就是指一类思维形式结构,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虚假得思想内容。如“有S不就是S”、“P并且非P”。命题逻辑中得矛盾式,指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得任意一组赋值下都假。谓词逻辑中得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不能得到一个真命题。模态逻辑中得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模态公式在任意模型得任一可能世界上都假。逻辑矛盾又叫自相矛盾。狭义得逻辑矛盾指同时肯定一对互相矛盾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不就是牛”)。广义得逻辑矛盾还包括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就是马”),因为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得命题,相当于同时肯定两对互相矛盾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不就是牛”与“这就是马,并且这不就是马”)。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引论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 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逻辑学规则归纳

逻辑学中规则归纳 第二章概念 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在外延上必须全同 2.定义项不得直接或简介地包含被定义项 3.定义必须清楚明确 划分的规则: 1.划分所得各子项外延之和应等于母项的外延 2.划分所得各子项应当互相排斥 3.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 4. 第四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 三段论的规则 关系判断: 不能以非对称关系判断作为前提进行推理 不能以非传递关系判断作为前提进行推理 混合关系推理: 1.前提中的性质判断必须是肯定推理 2.前提中两个相同项(相当于中项)至少有一个项是周延的 3.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4.前提中关系判断是肯定的,则结论中的关系判断也必须是肯定的 5.前提中的关系判断是否定的,则结论中的关系判断也必须是否定的

6. 真值判断 在逻辑演算中,先列出小括号中的逻辑式,再列出中括号中的逻辑形式 当且仅当所有联言肢为真时,联言判断为真;当;联言判断为真时,所有联言肢为真 全部选言肢中只要有一个为真,则相容选言判断为真;只有当全部选言肢为假时,相容选言判断才是假的 相容选言推理只有一个正确的推理形式,即否定肯定式 相容选言推理规则是: 1、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2、肯定一部分选言肢,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不相容选言推理规则是: 1、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2、肯定一部分选言肢,就要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选言肢穷尽是选言前提真的充分条件,却不是其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有之则必然,无之未必然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有之未必然,无之必不然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逻辑性质:有之则必然,无之必不然 由此可得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推理规则: 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充分条件:有之则必然)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充分条件:无之未必然) 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 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必要条件:有之未必然)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条件相似,只不过是位置换一下而已只要记住上面那四条:有之则无之则即可 重言式有: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 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否定其中一个得出肯定另一方个的结论) 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反三段论:三段论形式正确,结论不成立,一前提成立,可推出另一前提不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