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地防腐规范标准资料汇总

埋地防腐规范标准资料汇总
埋地防腐规范标准资料汇总

埋地钢制压力管道沥青防腐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埋地钢制压力管道外表面的石油沥青防腐施工。

2.施工准备

2.1 防腐材料准备

2.1.1 石油沥青

2.1.1.1 防腐蚀涂层沥青的软化点应比介质温度高45℃以上,针入度宜小于20(1/10mm)。石油沥青防腐蚀涂层对沥青性能的要求应符合表2.1.1.1的规定。

石油沥青防腐蚀涂层对沥青性能的要求表2.1.1.1

2.1.1.2 常用石油沥青性能见表2.1.1.2。

常用石油沥青性能表2.1.1.2

2.1.1.3 石油沥青要具有合格证书,石油沥青中不应夹有泥土、杂草、碎纸及其它杂物。石油沥青入库后应按不同牌号分类存放,妥善保管,使用前应按要求进行复查或化验。

2.1.2 玻璃布

玻璃布宜采用含碱量不大于12%的中碱布;经纬密度为8×8根/cm2,厚度为0.1mm,宽度为250~280mm。玻璃布经纬密度应均匀,宽度应一致,不应有局部断裂和破洞。

2.1.3 聚氯乙烯工业膜

聚氯乙烯工业膜应采用防腐蚀专用聚氯乙烯薄膜;耐热70℃,耐寒-30℃,拉伸强度(纵横)不小于15MPa,断裂伸长率(纵、横)不小于200%,宽度400~800mm,厚0.2±0.03 mm。聚氯乙烯工业膜不得有局部断裂、起皱和破洞。

2.2主要施工机具

2.2.1主要设备

焙化沥青工装、除锈工装、烘干箱、沥青化验设备、电火花检漏仪、防腐层测厚仪、坡口机、火焰切割机。

2.2.2 主要工具

砂轮机、电动布砂轮、钢丝刷、直尺、角尺等。

2.3施工技术准备

2.3.1 防腐施工前,应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查并编制施工技术方案。2.3.2 防腐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熟悉掌握工程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工艺技术措施和质量控制要求。

2.4作业条件

2.4.1 防腐施工前,防腐工装设备应安装调试合格,防腐材料应准备齐全,作业工器具与消耗材料应准备齐备。

2.4.2 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已经建立,施工用水、电能满足连续施工的需要。

2.4.3 已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的专业技术培训或施工技术交底,施工人员已掌握了施工方法、技术质量控制要求和安全管理要求。3.防腐施工

3.1 石油沥青防腐施工工艺流程

3.2 沥青的熬制

3.2.1 熬制石油沥青应使用专用沥青锅,燃料宜采用煤,烟囱不得冒黑烟,以免污染环境。

3.2.2 沥青熬制温度不宜高于220℃,且不得在200℃以下持续1h 以上。

3.2.3 沥青熔化后应彻底脱水、不含杂质,取样进行化验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3的规定。

管道沥青防腐石油沥青质量指标表3.2.3

3.3 底漆涂刷

3.3.1 底漆涂刷前,应将钢管外表面的尘土、杂质、油污、水分清除干净,并彻底进行除锈。

3.3.2 底漆所用沥青应与防腐沥青的牌号相一致。

3.3.3 底漆的重量配合比为沥青:无铅汽油 = 1:2.25~2.5;在严寒季节施工时,宜用橡胶熔剂汽油或航空汽油熔化30号石油沥青,重量比为沥青:汽油 = 1:2。

3.3.4 底漆涂刷应严密不漏,厚度均匀,不流淌,无空白,无凝块。

3.4 操作工艺

3.4.1 石油沥青的防腐涂层等级和防腐涂层结构见表3.4.1。

3.4.2 防腐施工时,必须在底漆干燥后方可浇涂沥青;在常温下,浇涂沥青应在涂底漆后48h内进行。

3.4.3 沥青应在干燥和未受污染的底漆层上浇涂,沥青浇涂后,应在沥青未凝时立即缠绕玻璃布。

3.4.4 玻璃布必须干燥、清洁,缠绕时应紧密无褶皱,压边宽度为10~15mm,压边应均匀,玻璃布接头的搭接长度为50~80mm,玻璃布的沥青浸透率应达到95%以上,严禁出现大于50~50 mm的空白。缠绕时,管子两端应按管径大小预留一段不涂沥青,预留长度应符合表3.4.4的规定,钢管两端各防腐层应做成阶梯形接茬,阶梯宽度应为50mm。

3.4.5现场组焊结束并经水压试验合格后,应按照相同的施工要求和质量标准,对管道预留的未防腐的管端处进行防腐蚀处理。3.4.6 最后一层沥青浇涂后,应冷却到100℃以下再进行聚氯乙烯工业膜包扎,外包聚氯乙烯工业膜应紧密适宜,无皱褶、脱壳等现象,压边应均匀,压边宽度为15~20mm,接头长度为100~150mm。3.4.7 管道涂层的补口和补伤防腐结构及所用材料均应与原管道防腐层要求相同,补口、补伤处的泥土、油污、铁锈等均应清除干净,呈钢灰色;补口时的每层玻璃布及聚氯乙烯工业膜,均应在原管涂层接茬处搭接50mm 以上;防腐涂层损伤面直径大于100 mm以上时,应按该防腐层结构要求进行补伤,小于100mm时可用沥青进行修补。

3.4.8 气温低于5℃时,防腐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测定沥青涂料的脆化温度,达到脆化温度时,不得进行起吊,搬动等作业。

(2)在气温低于-5℃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75%时,在采取防雪措施的基础上,管子不需要预热即可进行防腐施工;当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5%,管子上有凝结霜露时,应先经干燥及加热后方可进行防腐施工。

(3)在气温低于—25℃时,不得进行管子的清洗和防腐施工。4.质量检查

4.1 埋地钢制工艺管道防腐蚀施工作业完成后,应在涂层干固后,隐蔽作业前进行检查验收。

4.2 质量检查项目和内容

4.2.1 外观检查

防腐涂层外观检查以目测进行,不允许有脱皮漏刷和泛锈等现象存在;透底、流坠、皱皮等现象不允许大面积出现;外表应光亮、光滑,厚度应均匀,颜色应一致,并保持刷纹通畅。

4.2.2 厚度检查

4.2.2.1 防腐涂层应用测厚仪进行测厚,其最低厚度应满足表4.2.2.1的规定。

4.2.2.2 厚度检查应逐根管子进行,发现厚度不够处应进行修补。4.2.3 粘结力检查

4.2.3.1在防腐层上切一个45°的V型口,从角尖端处撕开防腐层,撕开面积为30~40cm2,不易撕开而且撕开后粘附在钢材表面上的第一层沥青占撕开面积的100%为合格。

4.2.3.2粘结力检查每20根抽查一处,若不合格再抽查两处,若仍有一处不合格则该管防腐层不合格。

4.2.4 电火花检测

4.2.4.1 采用电火花检漏仪进行防腐涂层的连续完整性检测,以不打火花为合格,检漏电压见表4.2.4。

4.2.4.2 石油沥青防腐结构的最低检测电压也可按下式计算:

U=7480δ

式中:U—检漏电压(V);

δ—涂层厚度(mm)取实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4.2.4.3 电火花检测应每20根管子抽查一根,检测应从一端测至另一端,若不合格再抽查2根,其中仍有1根不合格则应逐根检查。

4.2.5 经过补口的防腐蚀涂层应重点抽查,抽查率为10%且最少不得少于2个,若一个补口不合格,应再抽查2个补口,如仍不合格则应逐个对补口进行检查。

5.成品保护

5.1 防腐后管段的堆放、装卸、运输、下沟、回填等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防腐蚀涂层不受损伤。

5.2 防腐后管段应分类整齐堆放,且应用支垫垫起高出地面,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

5.3 搬运防腐后管段时必须采用专用吊具轻拿轻放,推荐使用宽尼龙带或其它适当材料制作的吊环,防止损坏防腐层。

5.4 防腐管段下沟前,应检查管沟尺寸是否符合要求,沟底应平整,无碎石、砖块等硬物,下沟后,软土回填应超过管顶100mm以上,然后方可二次回填。

6.施工安全技术要求

6.1 沥青溶化现场必须备有消防器材。

6.2 防腐施工人员必须戴帆布手套,穿长衣长裤,扎好鞋带并戴好口罩和眼镜,传递沥青桶、沥青壶时应平稳可靠,绝不允许抛扔,以防止热沥青飞溅烫伤。

6.3 向沥青锅内添加沥青块前,应将大块砸小,并从锅边轻轻放入,防止沥青飞溅烫伤,沥青锅内的温度应控制在230℃左右,最高不得超过250℃,以免过热自燃。

6.4 沥青防腐底漆配制时,热沥青温度必须先降至110℃以下,并应将汽油缓慢地倒入盛有沥青的容器中,也可将沥青成细流状缓缓地倒入盛装汽油的容器内,同时不停的搅拌直至全部稀释为止。6.5 防腐施工的全过程都必须远离火源,施工人员也不得携带火种,以防止火灾发生,施工现场应备有消防器材。

7.竣工技术文件

埋地钢制压力管道沥青防腐工程竣工技术文件应按QG/4441.53.00《压力管道安装竣工技术文件规定》进行编制。

1.本标准由技术管理处提出,曹美生审核,吴忠宪批准。

2.本标准由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发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