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是中华文明最早成书的经典之一,里面有大量劳动场面的描写,浓缩了广大民众辛勤工作的身影。《国风》中最长的诗是农事诗《七月》,起首“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段描述,说的是周历九月时,妇女们就在为严冬准备粗布衣服,而农夫正月里就在修理农具,二月下地春耕,妻子小孩把饭菜送到田边地头,一片繁忙的景象。以下七段又用平铺直叙的手法,顺着农事活动的季节性,叙述豳地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过程和生活状况。农活一桩接一桩,根本没有歇息之时。虽然辛苦,但农夫懂得“人勤地生宝”的道理,对劳动从没有丝毫的抱怨。偶尔也能“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享用汗水换来的佳肴。辛勤工作在他们看来不仅是谋生手段,也是他们的存在方式。《芣苢》是一群妇女采集车前子时随口唱的短歌:“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劳动中一唱三叹,苦中有乐,后人平心静气地咏诵这些诗句,仍能感受到她们劳动中辛勤而欢悦的情感.当然,民众出于勤劳的本性,对不劳而获的贵族老爷总是看不惯的,《伐檀》中就有这样的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尚书》是上古官府重要文献的汇编,反映底层民众生产生活状况的记载不多。提到辛勤工作之事,不少是指君王和官员勤于政务,如《皋陶谟》中称赞帝尧德行时说“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不过,统治者对于民众的勤劳是高度认同的,甚至认为官员们做事要像农民种地那样勤劳才是正道。如《盘庚》中希望部属“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反之,“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大诰》中则感慨“天惟丧殷,若穑夫,予曷敢不终朕亩”。农民努力耕种才有好收成,勤政的道理与之相通。

《仪礼》《礼记》是礼乐文明方面的经典,依然有反映民众勤奋劳作的记载。《礼记》中的《月令》就是逐月观察天文物候,敬授民时,以农事为中心排列十二个月事务的政令。其中对天子及百官的职事规定得非常具体,既不能春行冬令,也不能冬行春令,否则会遭受天灾人祸.

到《易传》问世,勤劳的价值更为哲学家所升华.在世人的眼中,大概没有比天体“运转混没,未曾休息"那样不舍昼夜、不知劳累的了,《周易·乾》因之借天象以发论,表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希望人们像上天不知劳累那样,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状态。自强不息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精神之一,而勤劳是基本点,没有勤劳,其他所有美德和人类理想无从谈起。勤劳由此成为中国人性格的底色,它对于社会的重要性,犹如空气、阳光之于生命一样不可或缺,似乎再也无须多加提及和论证了。

(摘自2019年4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伐檀》中的“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反映了民众看不惯不劳而获的贵族老爷,这是出于他们勤劳的本性。

B.《七月》中叙述了豳地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过程和生活状况,农活一桩接一桩,根本没有歇息之时,农夫虽然辛苦,但对劳动没有丝毫的抱怨。

C.我们能从“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等诗句中感受到农民在劳动中辛勤而欢悦的情感。

D。《诗经》里面有大量劳动场面的描写,浓缩了广大民众辛勤工作的身影.其中《国风》中的《七月》是最早的一首农事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尚书》中虽然反映底层民众生产生活状况的记载不多,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统治者对于民众的勤劳还是高度认同的。

B。《尚书》中提到辛勤工作之事,不少是指君王和官员勤于政务,因为它是官府的文献汇编。

C。《七月》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说的是周历九月时,妇女们就在为严冬准备粗布衣服、修理农具、下地春耕的繁忙景象。

D.统治者认为官员们做事要像农民种地那样勤劳才是正道,因为他们懂得农民努力耕种才有好收

成,勤政的道理与之相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虽是礼乐文明方面的经典,依然有反映民众勤奋劳作的记载,如《月令》。其中对天子及百官的职事也规定得非常具体。

B.勤劳是中国人性格的底色,它对于社会非常重要,所以勤劳是基本点,没有勤劳,其他所有美德和人类理想无从谈起。

C.在世人的眼中,天体“运转混没,未曾休息”那样不舍昼夜、不知劳累,是哲学家对勤劳的价值的升华。

D。《月令》是以农事为中心排列十二个月事务的政令,认为春行冬令或冬行春令,会遭受天灾人祸。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最近,美国前外科医生总长Dr。VivekH. Murthy撰文《工作与孤独的流行》强调:孤独如此流行,已经成为日益增长的公共健康的威胁,他还指出工作对此负有一定责任.

当今这个年代,从技术上来讲,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史无前例地便捷,不仅车疾马快,还有电话,视频、电邮、各种社交软件等。几乎在瞬间,你就可以联系到另一个人。

然而,从情感上来讲,人们却前所未有地孤独。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孤独的人数已经翻了一番,研究表明,美国如今有超过40%的成年人感到孤独,实际人数可能会更高,此外,过去几十年来,认为自己拥有亲密知己的人数一直在下降。而在工作场所,许多员工,还有一半的首席执行官,都有孤单感。

孤独会导致压力,长期或慢性压力会导致一种关键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升高。压力也与体内较高的炎症状态有关,这又会损害血管和其他组织,增加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病、抑郁症、肥胖和过早死亡的风险。慢性压力还可以劫持你的大脑的前额皮层,大脑的这个区域控制着人的决策、计划、调节情

绪、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节选自“同语轩”2018年2月10日)

材料二: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65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四分之一承受着孤独的痛苦,这可能会增加罹患许多疾病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早亡,而这些人当中近三分之二的人体重超标。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增加超重可能性的相似基因区域也导致社交孤立。

这是首次有研究发现孤独与肥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科学家建议,可以通过鼓励人们减肥来应对孤独感的盛行.剑桥大学资深科学家约翰?佩里说:“这项研究使我们能够利用遗传学来确定孤独和肥胖之间的因果关系。”他说:“我们常常认为孤独纯粹是由我们周围的环境和生活经历造成的,但这项研究表明,基因也起着作用。基因和环境总有复杂的交错,但研究的确表明,在人口层面,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肥胖问题,我们也能减少孤独。"

报道称,该团队分析了英国生物医学库487647名参与者的基因变异情况,个人感知的孤独,与其他人互动的频率以及这些互动的质量等问题提供了问卷回复。然后,他们研究了单个个体的基因构成,以确定他们是否具有孤独易感性.那些认为自己孤独的人在15个遗传位置上的DNA有着“不同的表达”。

(节选自《参考消息》2018年7月5日)

材料三:

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寿命越来越长;全球范围内分散的家庭数量越来越多;个人文化的地位越来越高于集体文化……孤独似乎是当代生活的默认特征,尤其体现在富裕和城市发展良好的国家中。

美国石英财经网站报道称:“分析以往研究发现,生活在孤独环境中的人与保持社交关系的人相比,其早死概率提升50%。”该网站提到了两份综合分析报告,这两份报告旨在评估社会关系对健康的影响程度。在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中,约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总是”或“经常”感到孤独。

涵盖148项研究、涉及逾30万参与者的第一份分析指出,丰富的社会关系可使早死概率下降

50%。第二份分析涵盖70项研究,涉及来自美国、欧洲、亚洲的近340万人.该分析指出,隔绝、孤独和独居在早死方面产生的影响相当于肥胖。

美国犹他州杨伯翰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尔特—伦斯塔德说,尽管这种“流行病”并不仅限于富裕国家,但由于富裕国家“寿命更长,结婚率降低,每个家庭中子女的数量更少,离婚的人更多且独居的人也更多”,因此这种现象在这类国家中更为突出.

在美国,约有4260万年龄在45岁以上的成年人患有慢性孤独症。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在生活中无人陪伴,超过一半的人没有结婚.此外,婚烟和子女数量均呈现下降趋势.

(节选自《参考消息》2018年12月27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便捷,人们却倍感孤独.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相比,美国孤独的人数即将翻一番。

B。英国65岁以上人群大多体重超标,其中约有四分之一感到孤独,这会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并导致早亡。

C。涉及多个国家的一份研究分析表明,隔绝、孤独和独居在早死方面产生的影响要大大高于肥胖。

D. 由于富裕国家人的寿命更长,结婚率降低,每个家庭中子女的数量更少等因素,孤独现象更为突出。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独会导致压力,并同时损害血管和其他组织,最终劫持人的大脑前额皮层。

B。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基因表达异于常人,也是人孤独的一个重要原因。

C。减肥、丰富的人际关系、亲人陪伴等,可有效改善孤独的症状,并降低死亡风险.

D.三则材料介绍了孤独的可能成因及危害,还说明了与孤独有关的其他社会问题。

6. 结合三则材料,请简要概括造成孤独症状的可能因素。(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扒火车

⑴父亲扒过火车,在浙赣线上。

⑵他扒的是拉煤的货车.火车经过车站时,父亲挑着一担米糖,身影如风,和火车进行赛跑。他的脚下,像装了风火轮一样,越跑越快。就在火车驶离站台的一瞬间,父亲纵身一跃,一手稳稳地托住肩上的担子,一手凌空攀上车门边的把手,三下两下,身手敏捷地上去了。彼时,天边夕阳正在缓缓坠落,在这个背景的衬托下,父亲站在火车顶上黝黑的剪影,伟岸,如松。

⑶其实,这是我理想中的父亲,和儿时连环画上的铁道游击队差不多.父亲个子瘦小,身单力薄,别说是挑一担米糖追赶火车,就是让他在平地上挑稍微重一点的担子,也是吭哧半天,举步维艰。但是,他确实扒过火车,在浙赣线上。

⑷我老家丰城以产煤而闻名江南,素称煤海,浙赣铁路特意在这里设了一个小站,每天挖出山一样的煤炭,从小站的煤场装运出发,过樟树,过新余,过宜春,过萍乡,一路西行到达湖南株洲,然后换火车头,转京广线南下或者北上。我的家,就在小站二十里地开外的一个小山村。

⑸1977年冬末的黄昏,万物萧条,母亲挑着一对空箩筐,走在去镇子的路上,父亲袖着双手,缩头缩脑,亦步亦趋,跟在母亲的背影里。寒风凛冽,如刀,从平原那边一刀一刀割过来.两个人走到镇上时,又冷又饿,几乎要虚脱。母亲娘家的舅舅住在镇上,开一爿铁匠铺。母亲带着父亲在她舅舅的店里,厚着脸皮喝了两碗稀粥,仰仗舅舅担保,在镇子东边的糖坊里赊了六十斤米糖。

⑹和往年一样,母亲摸黑又送了五里路,把担子搁下,紧了紧父亲扎在破棉袄上的腰带,叮嘱道:“小心点儿,一家人能不能过个年,就看米糖能不能卖出去了,就指望你了。”黑暗中,父亲点了点头。母亲又从怀里掏出两枚煮熟的鸡蛋,放进父亲里面衬衣的口袋里,说:“明天你生日,带上吧.”父亲又是点了点

头,然后在母亲的注视下,挑着六十斤米糖,一步三颤,嘴边呼呼地冒着白气,像只鸭子一样摇摇晃晃,朝煤矿火车站的方向一路歪下去.

⑺不远处的村落,隐在荒凉的山坳间,灯火稀疏,偶尔几声狗吠,在寒冬的夜空中,空荡荡地响起,空荡荡地落下。父亲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凌晨四点,终于到了煤矿火车站.偌大的车站,空荡无人,几盏昏暗的路灯,亮在半空中,异常冷清。

⑻父亲观望了一阵,然后蹲在铁路脚下,从箩筐里摸出两个用针线缝补起来的大蛇皮袋,将箩筐套在里面扎牢固,还特意在外面留了很长的麻绳。忙完这些,他爬上火车尾部的一节露天车厢,手攥住麻绳的另一头,像用水桶在井里打水一样,站在车顶边沿,将那两个大口袋吃力地拽了上去。

⑼这时,一盏马灯从扳道房里游离出来,灯光昏黄如豆。父亲忙猫腰隐在旮旯里,心里无比恐慌.那盏马灯一路逡巡,从车头到车尾,走走停停,走到父亲这边的车厢停住了,父亲听见脚底下有男人瓮声瓮气的嘀咕声:“今天老汉我六十岁生日,高兴哩,每人发六个馒头。”紧接着,车下扔上来一个塑料袋,准确无误地砸在父亲头上.父亲瞬间明白了什么,忙站起身去看-—一个穿铁路制服的老人,举着马灯,左脚有些跛,已经踅回身,一高一低地朝车头摆去,不时往车厢里扔东西.

⑽原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还有一群同路人,更没想大家早已在老人的眼皮底下。父亲看着老人远去的灯光,温暖无比,他想说些“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之类的祝福话,但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父亲捏了捏自己衬衣口袋里两枚圆溜溜的熟鸡蛋,踮脚望了望老家小山村的方向,眼泪无声地涌了出来。

⑾火车是在第二天下午才出发的。火车一声长鸣,浑厚深沉,惊醒了沉睡在煤堆里的父亲。他蓬头垢面,全身黑乎乎的,像一个挖煤工。父亲探出脑壳,警觉地看了看四周。冬天的下午,没有阳光,天幕低垂,病恹恹的,满是阴霾。远处,是枯瘦的山水,空旷的田野,还有一排排光秃秃的直刺向天空的白杨树。火车过樟树,过新余,过宜春,一路呼啸,向西驶去。火车头喷出的一团团白雾,在暗哑的黄昏里,炊烟一样袅袅升起,把父亲看得如痴如醉。

⑿父亲心想,家里该喂猪打潲,做晚饭了。

(取材于夏阳的同名小说)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门见山,直接交代父亲扒火车的历史,用父亲“扒火车"这一违法行为开篇,引人好奇,促人探究。

B. 母亲的精明能干、坚强镇定,反衬出父亲的懦弱无能,而正是母亲面对艰苦环境的勇气促使父亲由懦弱走向坚强.

C。穿铁路制服的老人借自己过六十岁生日给扒火车的众人放行,体现出在艰难时代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D. 两枚熟鸡蛋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既体现了父母亲的相濡以沫的深情,也表现了父亲对于家人的挂念、对于承担责任的决心。

8。小说是如何刻画父亲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作具体分析。(5分)

9. 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文中划线句的丰富意蕴。(5分)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分)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予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10.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吾子:您

B。人益不事师益:利益

C.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恒:经常

D.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被:覆盖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宗元先概括了韦中立来信的内容,并对韦中立的“欲相师”的要求直接谢绝。

B.韩愈因反对不事师的坏风气,抗颜为师,而遭到笑骂攻击,以致被逼得不能安居长安.柳宗元以此说明师道之衰,以及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C.作者不仅赞美了韩愈提倡师道的勇敢精神,斥责了那些群怪聚骂反对从师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敢为师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D。第三段中作者用了三个反问句,表达了对士大夫之流压抑“从师”做法的愤慨与沉痛之情。12.以下四句话中,不属于作者“不敢为人师”的理由的一项是( )(3分)

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B。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C.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D。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1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9分)

(1)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5分)

(2)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4分)

(二)课内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的一项是( )(3分)14。下列对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不正确

...

A.这首诗充分体现陶渊明诗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特点,质朴中见精巧,平淡中见深味。

B.“守拙归园田”一句,“守拙"呼应“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呼应“性本爱丘山”。

C.“方宅十余亩"至“鸡鸣桑树颠"八句运用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细节描写等手法,描写了一幅安宁、恬静的田园生活画面。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中的“自然”,既是指田园生活自然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的生活状态。

15.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四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

, .

(2)《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

, 。

(4)《归园田居》中写出陶渊明渴求摆脱官场,向往回归农村生活的对偶句是:

,。

(5)《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

, .

三、语言表达(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17-19题。

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奇妙景象.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极光可真是这样_______,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_______的色彩,早已不能用_______去描绘.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________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种之多。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瞬息万变变化莫测五光十色入木三分

B.千变万化高深莫测五颜六色出神入化?C.千变万化高深莫测五光十色入木三分

D.瞬息万变变化莫测五颜六色出神入化

18。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析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种之多。B.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种。

C.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划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种。?D.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

能认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种之多。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上下纵横近万公里,甚至还存在成百上千公里的极光带?B.极光带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C。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D.极光带成百上千公里上下纵横,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的一项是(3分)

20.下列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与节气对应正确

..

①新荷乍露嫩绿,后园初发幽篁。枝上青梅尚小,鱼儿游在池塘.

②乾坤平分昼夜,却是燕子来时。水边新绿野菜,陌上粲然花枝。

③江山清明疏净,田畴农人正忙。枯蝉傍依衰柳,秋风老了荷塘。

④一世繁华落尽,秋水深处泊舟。江山无边寥廓,岁月几度闲愁.

A.①春分②立夏③白露④立冬?B。①春分②立夏③立冬④白露

C。①立夏②春分③立冬④白露 D. ①立夏②春分③白露④立冬

21.下列诗句中,没有

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2。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给予修改。(5分)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①______改为______

②______改为______

③______改为______

④______改为______

⑤______改为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答案】D 【解析】选项D中“《七月》是最早的一首农事诗"无中生有.文中只有“《诗经》是中华文明最早成书的经典之一”“《国风》中最长的诗是农事诗《七月》”等信息。

2.【解析】C 。对应的原文“起首‘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段描述,说的是周历九月时”,选项“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说曲解文意.

3。【解析】B.因果倒置,原文“勤劳是基本点,没有勤劳,其他所有美德和人类理想无从谈起”是“勤劳是中国人性格的底色,它对于社会的重要性”的原因。

4。D5。A

6. ①工作压力大;②老年化严重;③体重超标(或肥胖);④遗传基因;⑤人际关系淡;(1点1分)7.B

8. ①正面描写:通过细节刻画“观望"“蹲"“摸出"“攥住”“拽”等词表现出父亲的警觉、麻利,突出了他的能干。②侧面烘托:母亲精明能干形象烘托父亲的看似弱小.③对比手法:将想象中伟岸的父亲与现实中瘦小、单薄的父亲形象作对比,凸显父亲在艰苦环境中,以瘦弱之躯承担家庭重担的伟大。④欲扬先抑:父亲“个子瘦小”“身单力薄”,作者突出父亲的其貌不扬,似乎难以承担生活的重压,与后文父亲的坚韧形象形成反差。(每点2分,写出任3点即可5分;只写手法,不分析不给分。)

9。①“火车喷出的白雾像炊烟一样袅袅升起”:火车的出发,意味着“卖米糖”的希望就要实现,一家人就会有饭吃,就能过个年

②“如痴如醉”:父亲想象未来的美好生活,内心无比激动。

③令他更为激动的是,在生活的重压之下,自己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每点2分,写出3点即可5分)10。B(益,更加)

11.A(没有直接谢绝.)

12.D(D句的意思是“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过错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不含有“不敢为人师"之意)

13(1)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

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5分)

(2)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4分)

14. C

15. ①对自己涉足官场的悔恨;②对官场乏味、不自由的生活的厌倦;③家乡田园生活的向往。2分×316(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5)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7.D 18 B 19 C 20 D 21 B

22。①“莘莘学子”改为“学子”②“高足”改为“弟子”③“垂念"改为“感念"

④“鼎力相助"改为“全力相助”⑤“希望"改为“祝愿"

四23.同高考

参考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写: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又怎么敢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了《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

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