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研究(吴定初 四川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研究(吴定初  四川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研究(吴定初  四川师范大学)

课题名称: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研究

课题批准号:FAB011011

课题级别:规划课题

学科分类: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

课题鉴定时间:2008年10月

课题负责人: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

主要成员:张建琼、曾文婕、邓友超、李小红、曹璇、刘胜琳、吴艳红、李尚卫

研究总报告

一、题目

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研究

二、序言

近些年来,不少学科都提出了自身现代化的问题。如逻辑学现代化的问题“被提上日程”,并由此展开了逻辑学“是否需要和如何实现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彭漪涟《逻辑科学需要进行系统反思》,《光明日报》2006年7月31日第12版)。其实,不仅作为实践形态的教育需要现代化,而且作为理论形态的“教育之学”也面临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问题。

虽然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学现代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题,但它们又都以教育研究的现代化为基础或前提。似可认为,我国教育研究的现代化既应当且能够直接地推动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又应当且能够间接地促进我国教育学的现代化。

近30年来,我国的教育研究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但欲使其研究的广度、深度以及对教育决策和改革实践的推进作用获得根本性提升,必须使其尽快走上现代化之路。

围绕上述基本想法,在四川师范大学科研处的热情鼓励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四川教育科学规划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研究”,于2002年底获准立项,批准号为FAB011011。

三、摘要

教育研究现代化这一命题不仅内涵非常丰富,而且涉及面十分宽泛。从其全局到局部、从其理论到实践、从其主线到分支、从其过程到考量等等,都有若干问题需要研究甚或亟待研究。但正由于其难度颇大,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而本研究选择中国的教育研究现代化为基本对象,并围绕这一对象就一些基本的问题展开探讨。

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基本”的问题,是指探讨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绕不过”的那些“基础的、根本的”问题。本研究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意在凸显问题、剖析问题、破解问题。本研究认为:教育研究现代化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教育研究的特定目标——自身现代化和特定过程——自身现代性不断增加的辩证统一;其基本特征主要是:教育研究逐渐科学化、加强应用化、走向国际化等;其特定的历史使命和主要任务是:研究观念首先现代化、研究内容逐渐宽深化、研究手段加快科技化、研究队伍走向体系化等;教育研究在取向上,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研究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关系;以促进教育生活为基本目的,以发展教育研究的队伍、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规范研究的道德、彰显教育研究独特的个性和运用科学的评价,来实践教育研究的现代化。

四、内容结构图

(一)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假设-核心概念(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

(三)研究程序: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四)研究发现或结论(五)分析和讨论(六)建议

研究总报告主体

一、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假设-核心概念

教育研究现代化界是指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教育研究的特定目标——自身现代化和特定过程——自身现代性不断增加的辩证统一。

本课题的目的主要在于探讨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实现路径。

“科教兴国”既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主张,也是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且至今秉承的基本国策,加快教育发展无疑是落实这一基本国策的关键之一。高效、优质地发展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重视教育研究。换言之,教育研究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其现代化水平直接关系着我国当下和未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状况。

研究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既是教育研究基本原理和方法这一分支学科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又与教育现代化研究紧密相关。研究这一有相当难度的课题,不仅需要理论创新,而且有较明显的理论意义——推动我国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与发展,有日渐显露的实践意义——推动我国教育实践的改革与发展。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

理论基础:

本研究始终坚持以“立足中国”为基础,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以教育研究的现代化为“着眼点”和“着

力点”。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坚持从我国的教育实际、尤其是从教育研究的实际出发,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坚持以教育研究的现代化为“中心”、为“主线”,注重从先进国家或发达国家的教育研究中,既充分又有选择地汲取能为我所用的经验,使我国的教育研究尽快地大踏步前进,能在不久的将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本研究既包括对教育研究的学理和应用研究,又涉及对已有研究理念的梳理和对已有研究状况的评析,还涵盖对潜在的研究路向的理性思考,注重析明其应然趋势。

同时,本研究既然是教育研究基本原理和方法这一分支学科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就无疑需要以相关的原理和方法为基本依据;既然又与教育现代化研究紧密相关,就无疑应当重视联系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实际。

相关研究成果:

“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研究”包括对教育研究的学理和应用的研究,也涵盖对已有研究理念的梳理和对已有研究状况的评析,亦拟对潜在的研究路向加以理性思考,析明其应然趋势。初步查阅国内(大陆)相关文献,已有论者的开榛辟莽之功不可没灭;但遗憾的是尚未见较全面、系统论述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的专门著作。

研究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既是教育研究基本原理和方法这一分支学科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又与教育现代化研究紧密相关。以瞿葆

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专题十三、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为据,所列有关论著索引约480项,仅《现代教育发展对教育科学研究的挑战》(载《教育科学论坛》1990年5期)等个别文献涉及教育研究现代化这一问题;另据申请人调查,其后几年间直接相关的研究文章亦寥寥无几。在“教育研究基本原理和方法”类著作中,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安文铸著《教育科学学引论》、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方展画著《教育科学论稿》、张胜勇著《反思与建构》以及申请人著《教育科学研究概论──理论与方法探析》等著作中,已渗透或映射出教育研究现代化的思想或意识,但尚少专章论及且有待深入研究。

三、研究程序: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本研究以中国的教育研究现代化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以下具体问题展开研究:

1、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实现路径;

2、教育研究现代化的界说;

3、教育研究观念现代化与研究主体的观念现代化;

4、教育研究国际化与教育研究民族化及其对策;

5、教育研究的取向与内容;

6、教育研究评价的科学化及其策略;

7、教育研究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8、教育研究的规范及其建设等等。

为保证上述研究任务的完成,本课题对研究过程作了以下设计:

1、研究前期(2000年初至2003年2月)

工作重点是:对一些最基础性的问题,如我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的基本涵义、基本特征与主要任务等展开预研;在准备课题申报的同时,围绕预定的研究内容开展调查研究和收集、整理材料;准备课题开题。

2、研究中期(2003年2月至2005年5月)

工作重点是:课题开题;各主研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重点是按各自承担的子课题开展调研分析、进行理论思考,并撰写子课题论文;在导师指导下,部分研究生就某些适合的子课题开展研究。

3、课题研究后期(2005年5月至2007年12月)

工作重点是:撰写、修改系列论文;刊布论文成果;编辑本课题研究成果《论稿》和联系出版。

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以理论研究法为基本方法,以“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历史和逻辑统一,观点和材料统一”为具体原则统领整个研究工作。

为落实上述“原则”和“方法”,本课题研究始终注重相关文献的查阅、收集、整理和分析。为确保文献资料的翔实,以使研究工作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之上,我们在认真分析、确定有关文献源及其分布特征之后,再根据具体文献与研究的相关度,首先较系统、全面地检阅了与课题紧密相关的材料,然后又普遍、广泛地检索了那些有一定联系的材料。

在以翔实的文献资料为基础,重点进行理论研究、注重理性思考

的同时,本课题辅之以历史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并突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力求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融理性思考与实践分析为一体。

四、研究发现或结论

教育研究现代化是教育和教育研究由“自在”走向“自为”以至“自觉”的桥梁。近30年来,我国的教育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欲使研究的广度、深度以及对教育决策和改革实践的推进作用获得根本性提升,必须使其尽快走上现代化之路。其次,由于教育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现代化的“支点”,我国正在逐渐展开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也离不开教育研究作为其智力资源;一切教育改革要想取得成功,无不迫切需要教育研究在自身的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其“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再次,人的现代化是民族现代化、国家现代化乃至整个人类现代化的核心,实现人的现代化必须依靠现代化的教育,而教育研究现代化无疑是其关键之一或重要前提。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教育研究现代化将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后进”赶“先进”的发展模式。具体分析:要义之一是改革我国传统的教育研究,即首先要明辨我国教育研究的优势、不足与缺失,进而扬长弃短,并不断培育、丰富和凸显其本身的优势与特色;要义之二是学习世界先进,即要盯准并紧跟国际教育研究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理性、客观地把握世界先进的教育研究观念和方法,并有选择地学习、借鉴和改造,进而提升我国的教育研究水平。

基本观点之一

研究教育研究的现代化,理先析明“教育研究现代化”的含义。教育研究现代化是伴随社会现代化、尤其是教育现代化而出现的。作为社会变革发展的一部分,教育研究现代化应当具有社会现代化的最本质的特征;同时,作为社会整体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教育研究现代化又应当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正是这种社会现代化的最本质的特征与教育研究自身现代化的特殊性﹙诸如特定的研究理念、内容、方法等等﹚的融合,构成了教育研究的现代性,同时也蕴蓄了教育研究现代化概念的特有内涵。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似可认为:教育研究现代化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教育研究的特定目标——自身现代化和特定过程——自身现代性不断增加的辩证统一。作为目标,它规定着教育研究现代化“究竟为了什么”——旨在引导和推动教育现代化,进而促进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作为过程,它规定着“怎样才能实现”教育研究现代化,其中,观念是指导,制度是保障,物质是具体的实施与应用,三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整体,以推动教育研究现代化不断发展。

基本观点之二

一般而言,“现代化(Modernize)”从时空两个维度来说有两种意义,即:从时间而言它是一种“运动(Moving)”的现代化,从空间而言它是一种“状态(Being)”的现代化。教育研究现代化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随着时间的运动和空间状态的变化而表现出自身的特征;具体分析,其基本特征主要有:(1)教育研究逐渐科学化,(2)

教育研究不断信息化,(3)教育研究加强应用化,(4)教育研究走向国际化等。

教育研究现代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二者在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归根结底就是要实现邓小平同志1983年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教育研究现代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支点”,有其特定的历史使命和主要任务:(1)研究观念首先现代化,(2)研究内容逐渐宽深化,(3)研究手段加快科技化,(4)研究队伍走向体系化等。

基本观点之三

教育研究观念不仅决定着研究者的研究行为,而且制约着研究的状态与性质。在教育研究现代化的过程中,研究观念的先行现代化尤为重要。所谓教育研究观念现代化,是不同国家的人们对教育研究的认识和看法不断深化、更新与完善的持续变革的过程。这一认识蕴涵三个要义:其一,就价值维度看,教育研究观念现代化追求的是人们对教育研究的认识和看法不断深化、更新与完善。其二,就时间维度言,教育研究观念现代化表现为一个持续变革的过程。其三,就空间维度论,教育研究观念现代化会体现出较强的地域性。

教育研究观念现代化与教育研究现代化既紧密关联又非完全对应。析其“紧密关联”,教育研究观念现代化不但是教育研究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且在一般意义上前者是后者的先导和基础。析其“非完全对应”,是指教育研究观念从理论上说应当先行现代化,但在实践中却可能与教育研究现代化同步,甚或还可能滞后于教育研究

现代化。

实现教育研究观念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包括:既要面向世界,重在确立开放意识、坚持中外平等交流和充分吸收国外先进资源,又要扎根本土,重在坚持推陈出新与不断超越的精神、对已有教育研究传统进行现代性转化和发掘本土教育研究资源等。

基本观点之四

在我国教育研究迈向现代化的当今,思考和端正教育研究的取向尤显重要。

其一,立足教育实践开展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应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基本取向;其二,从我国实际出发,主动加强教育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其三,突出教育研究自身的特性,避免教育成为“他人研究的领地”;其四,加强元教育理论研究,使教育研究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在教育研究取向上,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研究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关系。首先,教育研究的国际化和民族化,从理论言主要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体现,从实践看主要是民族教育的创新过程,它们的共同目标是致力于中国教育研究的现代化,使我国教育及教育研究由弱变强,从落后走向先进。其次,教育研究的国际化与民族化是相互联系的。教育研究的国际化要以民族化为前提,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地肯定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能赢得世界的尊重。这是我国教育研究必须坚持的信念。再次,思考教育研究民族化又必须以教育研究国际化为基础。为促进我国在新世纪更加开放地面

向世界,更加主动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国外先进的、有益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培养具有全球意识、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国际性人才。

基本观点之五

近百余年来,我国教育研究既有过“全盘西化”的苦涩,也有过“以俄为师”的尴尬。反思其发展历程,我国教育研究的民族化问题——促使教育研究密切联系本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实际,是关系我国教育研究能否在未来健康发展进而在整体上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论其必要性,教育研究民族化是解决我国教育实际问题、探求教育特有规律或特殊规律的需要;是培育、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是面向世界、繁荣世界教育研究的需要和必经之途。论其实现途径,包括改革科研体制,使教育研究密切联系我国教育实际,改革科研方法论,重视研究与运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之精华,注重研究内容的民族化,以及提高研究者的民族文化素养等。

国际化潮流和民族化方向是教育研究的必然发展走势。我们应当在“立足中国、走向世界、超越传统、创新领先”的原则指导下,抛弃中西对立、体用二元的机械思维方式,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容纳百川的姿态,对外来教育理论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筛选,并使之融入我们民族的教育思想宝库,进而研究解决我国的教育问题,改革发展我国的教育,并最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教育科学。

基本观点之六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命题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就教育领域论,只有代表、反映或暗合了人类教育和教育研究及其发展的方向,越是民族的教育、教育研究和教育研究现代化中的“精华”,才越可能是“世界的”,反之则不能成为“世界的”。

教育研究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但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有其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也自然应有其不同的实现教育研究现代化的道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成员,其教育研究现代化将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后进”赶“先进”的发展模式。其一,改革我国传统的教育研究,要明辨我国教育研究的优势、不足与缺失,进而扬长弃短,并不断培育、丰富和凸显其本身的优势与特色。其二,学习世界先进,要盯准并紧跟国际教育研究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理性、客观地把握世界先进的教育研究观念、方法的核心,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并在吸取外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身的实际加以改进,使之更适合于我国教育研究的发展,进而提升我国教育研究的水平。

基本观点之七

确定教育研究的对象,理当设定三个层次的具体标准:其一,独特性,这是“合规律”的基本反映;其二,全真性、全纳性和发展性,这是“合目的”的基本反映;其三,清晰性,这是“合规范”的基本反映。

随着教育研究对象本身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已

有的对象观逐渐显露出了它的局限性,“教育生活”对象观应运而生。确立这一对象观,一是有利于激发研究者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丰富教育研究的内容并增强教育理论对实践的包容性;二是有利于推促研究者走进“生活”,拓宽研究者的视野,激活教育研究的原创性;三是有利于提倡以人的生存、人的发展为取向的教育研究,促进教育研究功能的彰显与价值的实现。

基本观点之八

教育研究以促进教育生活为基本目的。但检视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却不难发现若干研究存在着疏离教育生活的倾向。其一,纠缠于宏大问题的思考。其二,热衷于哲学命题的拆迁。其三,局限于概念与逻辑体系的梳理。似可说,疏离教育生活的教育研究,实际上已“身陷虚无”,渐入“无家可归”的境地;而回归教育生活,才是我国教育研究长足发展和真正繁荣的必由之路。

教育研究如何回归教育生活:在研究意识上,应当还原理论体系的“工具”地位、避免观念形态教育活动的“僭越”,以凸显教育生活的目的地位和本真形态;在研究问题上,应当关注、挖掘教育生活中已经显现和尚属潜隐的问题;在研究方式上,应当以深入教育现场、对话教育实践者和研读教育案例等多种方式走进教育生活;在研究效用上,应当通过启示与批判教育生活,展露出完善教育生活的价值与功能;此外,还应当明确研究的边界,力求充分尊重教育生活,自觉地以教育生活为参照系,对研究成果进行不断的反思、批判、调整与改进。

基本观点之九

教育研究道德规范是研究道德规范的下位概念,是教育研究者在研究活动中应自觉遵循的学术道德准则。它作为教育研究“行业”的“道德”,应突出教育研究的自身特点,体现研究者在学术道德上应对研究对象、相关人员以及社会教育事业所负的行为责任,着眼于调节研究活动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鼓励研究者努力提高研究质量,进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育研究道德规范的基本功能是指其自身具有的基本能力或功效,这种“能力或功效”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一种潜在的“作用”。它包括:(1)裁定功能——以有关规范为依据,通过评价等方式能够裁判和确定教育研究中是否存在违规事实,即用特定的客观标准来衡量教育研究及其过程中的善与恶等,进而鼓励研究者的规范行为或纠正其违规行为。(2)导善功能——有关规范要求研究者奉行理性与德性相统一的价值尺度,能够促使教育研究者在行为上“崇善”、“向善”。(3)整合功能——有关规范能够促进研究者之间规范、有效地配合、互动,使其在“他律”、“自律”的基础上实现“共律互动”,进而使研究效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获得“事半功倍”的绩效。

教育研究道德规范的基本作用是一种显性的“功能”。它有利于协调研究群体的人际关系,净化教育研究的学术环境;能为研究者正确选择研究课题,确定合理的研究目的,选择科学且合乎伦理的研究方法等指明努力的方向;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育研究过程和结果的

科学性与有效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御教育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以实现教育研究“求真”、“向善”等价值归宿。

基本观点之十

教育学术争鸣与批评是研究者围绕一定的理论观点和学术行为各抒己见、展开论争、扬真匡谬的学术性活动。“积极”开展教育学术争鸣与批评,既意味着“活跃”又蕴涵着“规范”。为此,必须重视相应的基本规范的建设:(1)着眼学术研究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理论性。(2)以学术事实为基础,客观地阐述见解、展开争论、品评优劣。(3)注重多视角、多侧面评析问题,切忌一叶障目或以偏概全。(4)创造学术争鸣与批评之美,给人美的享受。(5)讲求效益,力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积极开展教育学术争鸣与批评,研究者应不断自觉地提高其内在素质,其一,要有对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切关注,才能在争鸣与批评中充分展现其内在学术自由。其二,要有热爱学术进而乐于学术和为之献身的主体精神。其三,要有广博厚实的学术功底,包括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厚实的专业基础。其四,要有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其五,要有宽广的胸襟和博大的情怀。

基本观点之十一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时代潮流,对教师的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当下的实践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研究者无法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具有教育性,一些教师研究者无法形成研究共同体,一些教师研究者过分依赖外部研究者。凡此困惑,皆源自教师的研究能力不

济。故可说,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是摆脱这些困惑的当务之急。

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需要教师“对下”大量地自我偏离,与学生一道进行研究性的教和学;“对中”大度地自我开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共同体;“对上”大胆地自我理解,充分利用自己在教育实践中不可替代的专业重要性。通过上述三种针对性的方式,可以促进教师研究逐步走向专业自觉和专业成熟。

基本观点之十二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活动,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它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活动,主要集中在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领域;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而并非单纯的理论建构;同样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但不同的教师在科学性、理论性的程度上又存在着一定差异。

由于研究类型和性质不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其一,它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探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案或改进性的措施,因而应用性是其研究的目的特征。其二,它是一种群众性的研究活动,其研究主体呈现出广泛性、群众性的特征。其三,研究的内容多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实践性是其研究内容的主要特征。其四,研究的方法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行动研究”,或者称“做中学”式的研究。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作为一种“行动研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为首要目标;二是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的结合,注重研究者和行动者的合作;三是要求行动者参

与研究,对自己所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反思。

基本观点之十三

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强烈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对于幼儿教师,她们拥有教育研究的热情,但更多是对教育研究的困惑。通过抽样调查分析,当前幼儿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缺乏从事教育研究的核心价值理念,常常是为了研究而研究。(2)问题意识不强或缺乏敏锐的问题意识,选题不具有时代性。(3)研究方法落后极大地影响了研究的质量,也使不少教师充满热情的艰苦劳动没有获得应有结果。

着眼幼儿园发展与幼儿教师成长的密切关系,幼儿园引导、支持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具体策略包括:(1)幼儿园应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体,形成一个由管理者、一线教师和理论工作者共同参与的研究共同体。(2)幼儿园应针对自身发展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注重开展园本行动研究。

基本观点之十四

由于教育研究是对教育的研究,因而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研究的个性是由教育的个性决定的。教育的个性集中体现在教育的活动之中,它是一种多重的复合个性,表现为教育主体的关系主体性、教育内容的文化融通性、教育过程的多样复杂性,以及教育结果的完美创造性。

教育研究的复杂性,孕育了教育研究的个性。其一,教育研究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有着根本的不同:一是问题来源的多样性,主要包

括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大方面;二是问题存在的主观性,表现在研究者对教育问题的价值认识和对教育理论问题固有的主观认识两个方面。其二,教育研究的个性化追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研究结果的指导性。当一项研究还未完成时,研究的结果以目的形态存在着,整个研究过程实际上一直以实现这一目标状态为追求,所以说教育研究的结果客观上对研究的过程起到了一种导向作用;当研究的最终结果达成后,它又将对后续的教育起到一种决策的参考作用。二是教育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追求的执着性。三是教育研究过程中研究的形式和方法的多元化。

教育研究因其个性化的研究问题和个性化的研究追求,可以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相对区分开来,而不会成为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的附庸,从而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中拥有自己的天地。

基本观点之十五

教育研究评价科学化是教育研究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但它既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又是一种理想的追求过程;它的实现,既有赖于教育研究的不断推进,也有赖于评价者素质的提高以及评价研究的深入。

不同的教育研究类型有不同的特点:基础研究以其学术性、理论性特点,表明其研究成果对教育及教育研究总体上的理论指导意义;应用研究以其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介性特点,显示其研究成果对教育理论与实践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发研究则以其明显的实践性特点,展现其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的显在价值。作为动态发展过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学生姓名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内容、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 摘要内容应在200~400字左右,用宋体小四号字书写。摘要内容后空两行书写“关键词”。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1.5倍行距。 关键词 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8个,宋体小四号字书写,按词条的学科目录分类顺序,由高至低顺序排列。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1.5倍行距。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用“;”隔开) (备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摘要与关键词采用英、中两种语言书写,英文在前,中文在后) \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英文摘要内容必须与中文摘要完全对应。英文摘要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书写,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1.5倍行距。) Key words Key words;key words; key words(英文关键词内容必须与中文关键词完全对应。英文关键词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书写,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1.5倍行距。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用“;”隔开)

2019年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复试安排

文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安排 一、考生于2019年4月8日9:00—17:00在文学院一楼研究生教学 办(137室)报到。报到时须持本人学历证书原件和身份证(应届本科毕业生交验学生证,毕业证入学时交验)、指纹验证单、大学期间的成绩单、已发表的科研论文及专著等材料。 二、4月9日上午8:30—11:30进行复试(笔试)科目考试; 分专业笔试地点: 1.7教413室/(学科教学、课程与教学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2.7教408室/(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3.文学院三楼301室/(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美学、文艺学、艺术学理论)。 三、4月9日下午14:30—18:30同等学力与跨专业考生加试科目考试 考试地点:文学院三楼301室。 四、4月10日上午8:00—17:00进行综合面试及外语口语测试。 综合面试及外语口语测试各专业考场地点(文学院办公楼): 1. 美学(三楼美育研究中心); 2.文艺学(一楼文艺美学教研室130); 3. 艺术学理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一楼古代汉语教研室127); 4.汉语言文字学(三楼语言学实验室307); 5.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一楼比较文学教研室133); 6.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一楼古代文学教研室134); 7.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一楼文秘会议室122); 8.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楼现当代文学教研室132); 9.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二楼会议室213)。 注:

1. 请参加复试的考生4月8日先到学校研招办报到(第二行政办公区二楼211室);报到时需持 本人《准考证》、第二代身份证(应届本科毕业生交验学生证,毕业证入学时交验),扫描第二代身份证后验证指纹(不在本考点报考考生需要重新采集指纹),然后到文学院报到。 2. 各专业综合面试及外语测试考场均设在文学院办公大楼内,请提前熟悉考场位置并于面试当 日上午7:50前到面试考场秘书处报到、排号、依次为序进行面试。 3. 各专业复试(笔试)及同等学力、跨专业考生加试科目均以我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公布信息为准。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9-4-1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 号 一、填空(1' 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观察类型、 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

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 )7 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14、选定课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它包括两方面含义:()、选择进行时间研究的教育问题。 15、文献研究具有间接性、无反应性、()、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和便于做纵向分析等 特点。 16.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中的抽样比率是样本容量与()的比率。 17、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18、一份完整的问卷由指导语、()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9、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是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叙事研究、()。 20、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三是探索()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响。 二、单选(1' x25)1、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

《教育研究方法(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合计20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 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开题、评阅及答辩组织工作指南 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实行导师民主参与,硕士点负责人负责,分委员会审议,校学位委员会审定,研究生教育督导组监督指导的管理体制,具体工作由研究生处(学位办)组织执行。各学院应充分调动、发挥导师和硕士点负责人在学位论文开题、评阅、答辩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树立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现将我校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具体要求描述如下,希各位导师、硕士点负责人、研究生教学秘书,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学位分委员会成员详细阅读和掌握。 一、论文选题 1、学位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学位论文的质量,题目不能过大,应具有较强的理论或实践意义,并与本学科紧密相关。 2、课程与教学论科学硕士各专业方向的论文不得选择非教育学学科范畴的题目。 3、教育硕士的培养规格和目标不同于科学硕士,教育硕士各方向的学位论文务必强调实践性,提倡“案例、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不允许纯理论的学术论文。 4、研究生必须填写《开题报告表》(可在研究生处网站下载中心下载) 二、开题报告审核会程序 1、开题报告审核会在研究生二学年下期进行,一般应为4月30日前结束。教育硕士在第二年暑假脱产学习末期进行。 2、开题报告审核会由各硕士点组织专家组具体实施。专家组 成员3—5人,由副高以上人员担任,组长必须具有正高职称。研 究生本人的指导教师应进入专家组,但不担任组长。 3、专家组的作用是对研究生的选题论证进行审核,审核意见

以“通过”、“不通过”为结论。通过者按计划开展论文工作,不通过者,在半年内需重新开题。 4、选题来源指为国家、省、市、校项目或自选项目;论文类型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或其它类型。提倡学生结合导师课题进行学位论文撰写。 5、对已达到“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申报条件的研究生,请专家组推荐给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实施方案见附件) 三、论文撰写 1、论文撰写期间,学生应主动与导师联系,接受导师当面指导或通过电话、Email等形式接受指导。 2、论文初稿、修改稿形成应符合我校《学位论文撰写及答辩工作流程》上的时间要求。 3、教育硕士在定稿前一般要求到校脱产1——2月。 四、答辩资格审查 培养科和各院所应对应届毕业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包括:1、是否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并考试合格(注:到培养科核查成绩) 2、各项费用是否缴清 3、学位论文是否按时提交 4、学位论文格式是否规范 对不合要求者应推迟答辩。 五、提交学位论文电子版到“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 1、3月25日前通过学院答辩资格审查的学生提交论文电子版到学院教学秘书处 2、教学秘书收齐后统一报送校学位办,同时提供由导师和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签字、加盖学院印章的“学位论文检测登记表”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师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学生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述,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容、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 摘要容应在200~400字左右,用宋体小四号字书写。摘要容后空两行书写“关键词”。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1.5倍行距。 关键词 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8个,宋体小四号字书写,按词条的学科目录分类顺序,由高至低顺序排列。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1.5倍行距。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用“;”隔开) (备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摘要与关键词采用英、中两种语言书写,英文在前,中文在后) \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英文摘要容必须与中文摘要完全对应。英文摘要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书写,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1.5倍行距。) Key words Key words;key words; key words(英文关键词容必须与中文关键词完全对应。英文关键词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书写,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1.5倍行距。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用“;”隔开)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时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题一

三人行预测模拟题系列-----教育研究方法部分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科研选题存在可行性的条件中,除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外,还有一个条件是() A、必要性问题 B、可能性问题 C、能力问题 D、时机问题 2、在历史研究法的运用中,主要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程度的评论被称为是() A、外部评论 B、内部评论 C、辨伪评论 D、证真评论 3、在教育观察研究中,帮助研究者获取观察资料的重要工具是() A、观察计划 B、观察提纲 C、摘要笔记 D、观察记录表 4、题录、索引、文摘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5、在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中,考察教育现象的起源、形成、变化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常用方法是() A、教育观察法 B、发生学方法 C、教育调查法 D、教育实验法 6、以教育事实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A、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 B、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 C、学术论文、教育实验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 D、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学术专著等 7、选择研究问题的首要原则是() A、需要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可能性原则 8、教育研究方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教育观察法 B、教育实验法 C、教育调查法 D、教育测量法 9、提高问卷效度的关键是 A、正确选题 B、写好指导语 C、问卷题目的行文技巧 D、设计目标体系 10、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也称为() A、霍桑效应 B、马太效应 C、皮格马里翁效应 D、消散效应 二、辨析题: 1、教育研究的新手适合运用结构性调查方法 三、论述题: 1、某中学进行“运动处方”式教学实验,取初二两个班为样本。首先对这两个班学生进行体质、体能测查,并对测查数据进行了常模参照分析。由同一教师任教,对比班,按常规体育课进行教学。实验班学生按测查结构,分为耐力、速度、灵敏、力量等不同小组,有针对性地制定“锻炼处方”,每周进行三次以上“处方”式锻炼。三个月后,对两个班再次测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运动处方”式教学对学生体质、体能是否有影响。 请回答: (1)这个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 (2)这个实验是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的? (3)这个实验属于哪类实验设计?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代号:2044; 适用专业及层次: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专科;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29日。 一、判断题 1.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计算机互联网。 [答案]对 2.编制测验题目是编制测验的中心环节,测验题目是具体体现测验目的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测验好坏的重要方面。 [答案]对 3.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答案]对 4.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定量分析。 [答案]对 5.测验(或,测验量表)法是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的定量化研究。 [答案]对 6.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答案]对 7.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小概率事件。 [答案]错 8.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随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答案]对 9.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自己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答案]对 10.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诊断与预测二种功能。 [答案]无错,但不完备 1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当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答案]完全正确 12.等距变量有相等单位,能用数量准确说明某一量比另一量大(或小)多少,但无绝对零点,像身高、摄氏温度、体重、百分制计分等都是等距变量的例子。 [答案]部分错误 13.操作定义的作用主要有4条:第一,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第二,它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第三,它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第四,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答案]无错误,但不完备 14.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

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五套)

第一套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 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 ) 的。 2. 量化处理是对经过编码分类的资料,运用()方法进行加总、求平均、求百分比、进行差异检验等。 3. 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4. 参与性观察指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生活和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地观察。 5. 量表是一组符号或一组数量,经过某种建构过程,使之依一定规则描述该量表所测量的()特性,可分为四种量化水平:名称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6.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7.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8. ( )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9. 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解决()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10. 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11. 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12. 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点或实验处理。 13. 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评估、()与预测三种功能。

14.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封闭型访谈;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型访谈。 15. 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 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15分) 1. 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A. 问题、目的与对象的确定 B. 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 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 组成评价专家组 2. 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 的有效程度。 B. 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 C. 外在效度的分析与区分度分析无关。 D. 题目内部区分度分析指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内间的一致性。 3. 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 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 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 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用表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清代移民对四川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成都府农业为例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院系名称:___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____ 专业名称:_________历史学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__2013年5月10日_____

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学院名称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专业名称历史学 论文题目清代移民对四川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成都府农业为例 题目来源实习实践()教师科研()教师拟定(√)其它() 一、基本任务与要求 基本任务:(1)在学校图书馆、学院资料室、CNKI等渠道搜寻与论文题目相关的文献、专著、期刊等资料,整理阅读书目。(2)认真阅读搜集相关资料,并做好资料记录。(3)撰写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4)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论文初稿、二稿、定稿,并提交指导老师检查审阅。(5)完成论文之后参加论文答辩。 要求:(1)正确认识此次论文的意义与要求,端正态度;(2)独立完成论文撰写,不得抄袭他人学术成果;(3)论文必须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 二、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 1.选题:2012年12月5日前 2.开题报告:2013年1月1日前 3.收集资料及实施研究:2013年3月1日前 4.完成初稿:2013年4月20日前 5.完成修改稿:2013年5月1日前 6.完成定稿:2013年5月10日前 7.答辩:2013年5月20日前 三、需要提供有关材料 1.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 2.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3.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实施过程记录表; 4.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严格按照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工作手册要求撰写]; 5.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评审表(指导教师用); 6.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评审表(评阅人用); 7.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28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28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用思辨的方法研究“对职业教育价值问题的理性审视”,这一研究属于 (分数:2.00)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价值研究√ D.事实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的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教育事实研究。其中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的研究,主要解释“是什么”的问题。(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其中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的一般原理有关。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3)按照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本题的命题是“对职业教育价值问题的理性审视”,采用思辨的方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3.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这一研究属于 (分数:2.00)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价值研究√ D.事实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的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教育事实研究。其中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的研究,主要解释“是什么”的问题。(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其中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的一般原理有关。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旨在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3)按照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本题的命题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采用思辨的方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C。 4.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家长阻力分析——一项质的研究”,这一研究属于 (分数:2.00)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定性研究√ D.定量研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3)根据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其中定量研

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821教育研究方法[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821教育研究方法[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5小题,每题6分,共计30分) 1.研究假设 答:研究假设是指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简单地说,即研究问题的暂时答案。其主要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和内容性假设。 2.操作性定义 答:操作性定义,又称操作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从本质上说,操作性定义就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在实证性研究中,操作性定义尤为重要,它是研究是否有价值的重要前提。 3.校本调研 答:校本调研是指为了改进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调研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调研的直接目的。 4.参与观察 答: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

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与其他研究技术相比,参与观察导致研究者把他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强加于他试图理解的那个社会环境的可能性最小,它常常是在“没有先入之见”的情况下进行探讨。因此,它为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提供了最好的方法。 5.批判性阅读 答:批判性阅读是一种在理智上主动参与和作者的内在对话的阅读模式。其不仅要求积极地去发现所阅读文本中的假定、关键词、理由、辨明、支持性的例证、类似的经验、含义、结论以及任何其他的结构性特征,更要对其加以准确而公允的解释和评估,从而超越人云亦云的阅读方式。 二、简答题(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 1.简述文献研究的价值。 答:教育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载体。教育研究科学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是判断教育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其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从选题、初步调查以及论证逻辑、制定计划、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到形成研究报告,都离不开有关课题文献的检索和利用。文献研究的具体价值主要体现在:(1)提供已有研究信息,有助于明确课题方向 文献资料提供了科研选题的依据。即查阅文献的重要目的就是发现与确定研究问题,通过查阅文献,研究者可以对所研究的问题作系统的判断性的分析,从中把握相关领域研究的历史发展、研究进展与主要成果、研究重点、研究的方法,并获取最新发展趋势的信息。另外,通过查阅文献,还能发现已有研究中存在的分歧、不足或空白,由此入手提出具有创意的研究问题。即要知晓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尚未解决,研究争论的焦点何在,进而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B.分析为主的时期 C.独立学科时期D.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2.从古希腊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属于教育发展历程的()。 A.直觉观察时期B.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前实证主义时期 3.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是()。 A.整理知识B.创新C.经验描述D.继承 4.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教育观察研究B.教育调查研究 C.教育测量研究D.教育实验研究 5.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A.收集资料B.选择课题C.提出假设D.制定方案 6.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B.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D.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7.课题论证的目的是()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B.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审查课题的实用性D.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C.课题评估D.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A.问题的应用价值B.问题的范围 C.问题的学术价值D.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

11.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A.顺查法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 12.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 A.日记描述法B.描述记录法C.轶事记录法D.连续记录法 13.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 A.结构式观察B.非结构式观察C.直接观察D.参与性观察 14.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D.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5.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A.洛克B.裴斯泰洛齐C.皮亚杰D.陈鹤琴 16.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A.自然情景观察B.实验室观察C.结构式观察D.非结构式观察 17.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 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18.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 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19.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 A.开放式问题B.事实性问题 C.态度性问题D.封闭式问题 20.问卷调查中问卷的主体部分是() A.标题B.指导语C.问题D.结束语 21.测量的最高层次是() 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 22.对人们在某一生活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的某一研究问题进行的一次性收集资料的研究是()

四川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难度及跨专业报考人数详细分析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四川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难度 及跨专业报考人数详细分析 本文系统介绍四川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难度,四川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方向,四川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学费介绍,四川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四川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四川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教育硕士考研机构! 一、四川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 总体来说,四川师大的教育硕士考研难度不大,院校招生量较大,2015年四川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招生人数241人,考试题目难度不高。据统计,录取的人基本都是跨专业的学生,其专业课认真复习后,及格很容易。 据凯程从四川师大内部统计数据得知,每年教育硕士考研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教育硕士考研考试科目里,333教育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师范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二、四川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怎么样? 四川师大教育硕士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就业渠道广阔,就业机会多。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硕士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 就业方向:全国高校、高职、中职、高专、中专里做教师、行政、辅导员;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室里做研究人员;编辑部、报社、期刊社、杂志社做编辑;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人事考试院做工作人员或研究人员;中小学里做管理人员或教师;公司里做项目工作;培训机构做相关培训等。 三、四川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方向介绍 四川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方向及初试科目如下: 小学教育,特殊教育,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招生人数共44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④821教育研究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招生人数20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④833教育技术学基础 学科教学(音乐) 招生人数6人

四川师范大学2008级毕业论文附表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小学后进生的学习情感因素原因及其处理 学生姓名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班级级班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年月日

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王俊峰学号2008080524 指导教师毛双 学院名称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专业名称科学教育 论文题目浅谈因材施教在高中化学中的实施 题目来源实习实践(√)教师科研()教师拟定()其它() 一、基本任务与要求 二、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 1.选题:2012年2月1日前 2.开题报告: 2012 年2月25日前 3.收集资料及实施研究:2012年3月15日前 4.完成初稿:2012年4月15日前 5.完成修改稿:2012年5月10日前 6.完成定稿:2012年5月20日前 7.答辩:2012年5月25日前 三、需要提供有关材料 1.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 2.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3. 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实施过程记录表; 4. 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严格按照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工作手册要求撰写]; 5. 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评审表(指导教师用); 6. 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评审表(评阅人用); 7. 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答辩记录表。

四川师范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王俊峰学号2008080524 专业科学教育 论文题目浅谈因材施教在高中化学中的实施 1、选题背景(含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与意义。 1.1问题的提出 因材施教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之一,我国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就是这一原则的最早践行者,它历经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沧桑而不衰,可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新出现的教育问题时它仍是不可或缺的一把钥匙。 由于目前我国教育条件和教育模式的限制,如仍以高考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和教师的关键标准,大班授课制度,师生比不协调;教育机制过多统一,班内分组不够灵活;学生任务繁重,教师时间很紧;教学设施不全,教学资源有限等。导致各层次的学生因自身素质不同,很难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而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即通过教学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调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得到协调发展。 此外,从2004年秋季开始,广东、山东、宁夏、海南4个省份开始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试验,并于2010年9月,重庆、四川、甘肃等省区开始试行全日制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后,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部进入高中新课改。本次课改突出了发展能力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就需要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化学学科作为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实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科能力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同样也要注意面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2 实施因材施教的意义 2.1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面向全体,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但由于学生都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在考试成绩、生理特点、心理特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的要求才能落到实处;只有教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认知特点,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教学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动力。

四川师范大学“申请-考核”选拔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管理办法.docx

附件 四川师范大学“申请-考核” 选拔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管理办法 (试行) 为推进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方式,提高生源质量,我校试行“申请—考核”方式选拔录取博士研究生,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原则 (一)遵循公平、公正原则,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二)强化学科综合考核,注重考查申请人的培养潜力与学术创新能力。 二、组织管理 (一)选拔工作由“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具体工作由研究生院组织实施。 (二)博士培养单位成立由党政领导、纪委书记、学位点负责人组成的“培养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本单位选拔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培养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需组织本单位召开党政联席会,讨论并同意当年以申请-考核方式招生后,向研究生院提交书面申请,研究生院审核同意后方可以申请-考核方式招收博士。

(三)由5名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博导组成博士培养单位的“材料评议专家组”,组长由博士培养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确定。材料评议专家组需在工作开展前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客观、公正地审核申请者的申请材料并进行学术评价,向培养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提交评议成绩。 (四)博士培养单位由一级或二级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综合考核小组”,其中成员总数不少于9名,博导不少于5名。综合考核小组根据学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进入综合考核的申请者进行综合考核,向培养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提交综合考核结果。 三、选拔对象 博士培养单位申请—考核方式的招生计划按照当年我校博士招生章程执行。以下两类人员可以参加申请—考核选拔攻读博士: (一)非定向就业的学术学位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以下简称“应届生”),年龄不超过35周岁(截止教育部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 (二)已获学术学位硕士的人员(学位证书发证日期截止录取前一年度12月31日,以下称“往届生”,境外获得者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年龄不超过45周岁。 四、申请条件 (一)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