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试验台设计论文

多功能试验台设计论文
多功能试验台设计论文

多功能试验台的设计

摘要:写本文的目的是要设计一个综合性的试验台,在一个试

验台上给不同附件进行多项试验,改进设计理念,提高今后的设计

水平。本文以环控附件试验台为例,总结了全新的设计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工装设计中,得以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环控附件试验台工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t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2-3791(2012)07(a)-0088-01

环控附件试验台是用于对环控系统的5个附件进行装前检查的综合性试验台。这5个附件包括座舱安全活门xxx-17、单向活门xxx-19、安全活门xxx-8、安全活门xxx-12、增压调节器xxx-13。对5个性能参数完全不同的附件做21项不同的试验,并且在1个试验台上完成,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进行反复推敲,终于,圆满完成了设计任务。在设计中贯策精益设计理念,完成经益设计,能够为公司降低物耗、节约资金。

1 方案论证

在设计中,首先,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各附件的性能参数都不同,

压力最高2.0mpa,最低107kpa,压力精确度要控制在0~0.66kpa以内,流量最大为420000l/h,最小为0.01l/min,对附件的准确检测,是保证飞机安全飞行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障。为了减少试验面积和节约试验成本,利用原有空压机提供的压缩空气,经过减压、调整使其满足大流量气源的要求,再经过多个分路减压、调整使其满足小

食品试验设计与分析

食品试验设计与分析 一、名词解释 科技论文: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的文字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科技管理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每开展一个新的研究项目或建设项目,投资者都要对投资效果进行预测,要多方周密地调查研究,寻找能够获得最佳投资效果的可行方案,以便为最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种调查研究叫可行性研究。 科技合同:科技合同(协议)是在科研、试制、成果推广、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服务等科技活动中,采用经济合同这一法律形式签订的契约,合同各方必须具有法人资格,才能签订科技合同。 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总体:是指考察的对象的全体。 试验指标:在试验设计中,根据试验的目的而选定的用来衡量或考核试验效果的质量特性试验因素:凡对试验指标可能产生影响的原因或要素 正交试验设计:正交实验设计也称正交设计,是用来科学地设计多因素试验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可把科技论文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 2.科技应用文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科技合同、和科技论文。 3.根据科技论文写作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分为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学位论文后者又可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 4.试验设计的三原则重复原则、随机化原则、局部控制。 5.试验误差可分为三类,即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疏忽误差。 6.统计推断包括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 7.显著性检验方法,常用的有t检验、F检验、x2检验、μ检验等。 三、简答。 1.简述科技论文作用。 答:1.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和评审科技成果的重要依据。 2.科技论文是政府或企业进行重大技术决策的依据。 3.科技论文是科研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考核科技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科技人员申报、晋升技术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 4.4.科技论文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标志着某个部门、单位、企业的研究水平越高,也是其科技工作成效和科学研究实力的具体体现。 2.试比较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在写作格式和风格方面的异同。 答:①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结构程序,一般包括8个部分前置部分(题名、论文作者、关键词、摘要)主题部分(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②风格客观朴素在学术论文里,不需要用一些华丽的或是带情感的词句;单独性

食品试验设计课程论文精编版

食品试验设计课程论文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食品试验设计 与数据处理》 课程论文 姓名陈少玉 院(系)轻工食品学院 专业班级食品111 学号 指导教师王德培 职称教授 日期2013年11月22日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目录 摘要 (2) 关键字 (2) 引言 (3) 基本概念与原理 (3)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4) 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试验指标 (4) 挑因素、选水平 (4) 选择合适的正交表 (4)

进行表头设计 (4) 确定试验方案,实施试验 (4) 试验结果分析(方差分析) (5) 总结: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8) 附录 (8) 参考文献 (9) 啤酒酵母的正交试验设计基本程序与步骤 摘要 对于单因素或两因素试验,因其因素少,试验的设计、实施与分析都比较简 单。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同时考察3个或3个以上的试验因素,若进行全 面试验,则试验的规模将很大,往往因试验条件的限制而难于实施。正交试验设 计就是安排多因素试验、寻求最优水平组合的一种高效率试验设计方法。本文以 啤酒酵母为例,探讨正交试验设计基本程序与步骤。 关键字 啤酒酵母、自溶条件、酶、温度、PH、正交试验设计、基本步骤 引言 正交试验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又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 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本文通过以啤酒酵母试验为例,选择3 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试验指标为蛋白质含量,试验指标越大越好。逐步讨论出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步骤。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得出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 程序与步骤可以分为六点:(1)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试验指标;(2)挑因素、 选水平;(3)选择合适的正交表;(4)进行表头设计;(5)确定试验方案,实 施试验;(6)试验结果分析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

浅谈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的应用 摘要:本文主要为针对四篇论文做的一个评述性论文,主要围绕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这一主旨进行分析,针对论文的实验目标及假设、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数据汇报方法、实验结果分析方法等方面指出了作者在设计实验和进行数据分析时的合理与不足之处,并为今后在进行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时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评述 Discussion on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applications Abstract:This is mainly for a critical review of four papers, mainly around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of this subject for analysis, the experimental targets for paper and assumptions, experimental design, the experimental data reporting methods, analytical methods,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t the author in the design of experiments and data analysi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rational, and for the future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to provide experience and learn. Keywords: experimental design;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data;a critical review 1 引言(Introduction) 实验设计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严密性和代表性,是实验数据的前提,决定着科学研究的成败。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往往要通过实验来寻找所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对规律的研究达到各种实用的目的,比如提高产量、降低消耗等,特别是对新产品的实验,未知的东两很多,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摸索工艺条件和配方;另外,随着实验的进行,必然会得到大量的实验数据.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才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要想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就必须科学合理的设计安排实验和用科学的手段分析处

郁倩倩的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论文

超高压杀灭副溶血弧菌条件的优化研究实验设计 1 本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食品科学家们不断地探索着尽可能使天然食品的原有营养物质、色、香、味的损失减少的加工手段。食品超高压杀菌技术(high pressure processing,HPP)简称高压技术或静水压技术(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是将食品密封于高压容器,在静高压下(大于100 MPa)处理一段时间,以达到食品保藏的目的。与热处理方法相比,该项技术对食品作用均一、迅速,且无体积和形状的限制,对风味物质、色素等小分子物质的天然结构无影响,能较好地保持食品的原汁、原味及营养成分等使酶失活。根据热力学基本原理,热、压力与所作用的物料的体积相关,因此利用热能达到目的,利用压力也可行,从而为食品加工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手段;利用压力可降低加工温度,减少热对营养与风味的破坏,这一点正是加工新型食品(热敏性)所迫切需要的。[1]目前市场上加工食品的比例越来越多,营养不足、不均衡的问题日益突出,高压食品因能顺应这一趋势而被誉为21 世纪的健康食品。超高压处理,是指利用压媒(通常是液体介质,例如水)使食品在极高的压力(例如( 100~1000)MPa 下产生酶失活、蛋白质变性淀粉糊化和微生物灭活等物理化学及生物效应,从而达到灭菌和改性的物理过程。通常,将用超高压处理的食品称为超高压食品。超高压食品真正进入消费者视野只有短短20 几年,但其凭借优良的技术特性、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在生产中得到了迅速地发展。超高压食品处理技术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热加工法处理食品所带来的种种缺陷,给食品加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超高压食品处理以其“杀菌”、“保鲜”、“节能”、“环保”等特点,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2] 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同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历来被世界各国政府和主流传媒所关注。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副溶血弧菌主要由近海海洋生物携带,调查资料显示,海产鱼虾的平均带菌率为45.6一48.7%,夏季更高达90%以上。该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食源性胃肠炎,临床表现为腹泻,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头疼,发热和寒战等症状。 副溶血弧菌主要存在于浅海水中,附着于海洋生物的休表生长繁殖,如海产食品鱼、蟹等,以及含盐量高的盐渍食品如咸菜、腌肉、咸蛋等,均可传播本病。人进食污染副溶血弧菌而未煮透的食物后即可感染,在细菌产生的溶血素、肠毒

正交试验设计论文Word版

燕山大学 正交试验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正交试验设计在牌照识别中的应用 学院(系):理学院 年级专业: 11经济统计 学号: 110108020005 学生姓名:吕凯旋 指导教师:孟宪云 教师职称:教授 完成时间:2014年11月4日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院(系):理学院基层教学单位:燕山大学 说明:此表一式四份,学生、指导教师、基层教学单位、系部各一份。 2014年11月1日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评审意见表

摘要 摘要:车辆牌照识别技术是智能交通系统中采集交通数据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将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应用于车辆牌照识别技术影响因素分析。在归纳了影响牌照识别准确度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以上海市虹桥路测试数据为实例,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了光线为车辆牌照识别技术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进而给出了提高车辆牌照识别正确度的建议。 关键词牌照识别;正交试验设计;影响因素;智能交通系统

Abstract Abstract:The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LPR)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of traffic data collecting 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This paper presents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OED) method to the analysis of factors impacting LPR.Then,main factors’influence on the LPR are sorted.Based on the real sample of Hongqiao Road in Shanghai,the OED method is found feasible.Also,it concludes that light is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LPR.And correspondent conclusion and advices of LPR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influencing factors;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

离心泵特性曲线特性研究 吕秋芸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2011级环境科学二班) 摘要:泵是输送液体常用的机械。在选用一台离心泵时,既要满足一定工艺要求的流量、压头,还要有较高的效率。要正确地选择和使用离心泵,就必须掌握离心泵送液能力(q)变化时,泵的压头(H)、有效功率(P)、效率(η)的变化规律,也就是要查明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关键词:扬程,转速,功率,最高效率 一、概述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取决于泵的结构、尺寸和转速。对于一定的离心泵,在一定的转速下,泵的扬程H与流量q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此外,离心泵的轴功率和效率亦随泵的流量而改变。因此H-q,P-q 和η-q三条关系曲线反应了离心泵的特性,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二、实验设计: 1.实验目的:测定一定条件(一定大气压、一定水温、一定转速)下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2、实验指标:当转速一定时 H、N、P与Q的关系曲线,最高效率点为工作点。 3、实验流程: 循环槽进口阀真空表离心泵压力表出口阀孔板流量计上弯摆管计量槽循环槽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装置流程图 三.实验结果 1、按实验设计方案实施后,所得的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2、实验结果图 表1 离心泵性能测定 水箱面积A=0.1718 管内径d1=48 孔内经d0=30.36 β=0.4 水温t ρ μ[CP] A d1[mm] d0[mm] 18 998.5 1.0510416 0.1718 48.0 30.36 流量测量 扬程测量 转速 功率 压差 中间 泵性能曲线 No h1[mm] h2[mm] t[s] P1[-MPa] P2[MPa] n[r/min] P[Kw] ΔP[Pa] q'[l/s] q [l/s] H[m] P[Kw] η 1 53.0 53.0 1.0 0.0100 0.2050 2957 0.880 0 0.000 0.000 21.11 0.830 0.000 2 53.0 108.0 20.0 0.0100 0.2050 2949 0.940 70 0.472 0.465 21.23 0.894 0.108 3 112.0 220.0 19.8 0.0120 0.2000 2945 1.010 180 0.937 0.923 20.99 0.964 0.197 4 218.0 400.0 20.0 0.0180 0.1950 2935 1.140 480 1.563 1.545 21.23 1.100 0.292 5 62.0 314.0 20.0 0.0238 0.1850 2925 1.260 950 2.165 2.146 20.95 1.228 0.359 6 69.0 442.0 20.0 0.0380 0.1650 2910 1.440 2000 3.204 3.193 20.58 1.425 0.452 7 47.0 386.0 14.5 0.0500 0.1450 2898 1.580 3040 4.017 4.019 19.93 1.583 0.496 8 82.0 376.0 11.0 0.0640 0.1250 2885 1.690 4170 4.592 4.616 19.50 1.716 0.514 9 63.0 382.0 11.0 0.0760 0.1050 2875 1.770 4990 4.982 5.026 18.80 1.817 0.509 10 63.0 366.0 10.1 0.0900 0.0700 2869 1.780 5300 5.154 5.210 16.69 1.838 0.463 14-真空表 15-压力表 16-泵出口阀 17-转速传感器 18-转速表 20-支架8-摆头式出水管口 9-孔板流量计 10-U型管压差计 11-计量槽 12-排水阀 13-液位计1,3-40CQ-32型离心泵 2-压差计平衡阀 4-进口闸阀 5-水槽 6-功率表 7-回水管 20

试验设计与分析结课论文

试验设计与分析 结课论文 学院: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完成日期:2015—4—22

自溶酵母提取物的试验设计与分析 自溶酵母提取物是一种多用途食品配料。为探讨啤酒酵母的最适自溶条件,安排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试验指标为自溶液中蛋白质含量(%)。试验因素水平如下表。 水平 试验因素 温度(℃)A pH值B 加酶量(%)C 150 6.5 2.0 2557.0 2.4 3587.5 2.8 试验方案及结果分析表 处理号A B C空列试验结果yi 11(50)1(6.5)1(2.0)1 6.25 212(7.0)2(2.4)2 4.97 313(7.5)3(2.83 4.54 42(55)1237.53 52231 5.54 62312 5.5 73(58)13211.4 8321310.9 933218.95 K1j15.76 25.18 22.65 20.74 K2j18.57 21.41 21.45 21.87 K3j31.25 18.99 21.48 22.97 K1j2248.38 634.03 513.02 430.15 K2j2344.84 458.39 460.10 478.30 K3j2976.56 360.62 461.39 527.62 58 . 65 T

1计算 (1)计算各列各水平的K 值 计算各列各水平对应数据之和K1j 、K2j 、K3j 及其 平方K1j2、K2j2、K3j2。 (2)计算各列平方和及自由度 同理,SSB=6.49,SSC=0.31, SSe=0.83(空列) 自由度:dfA =dfB =dfC =dfe =3-1=2 (3)计算方差 ∑=-=m i ij j C K r ss 12186.477958.6522===n T C 4.4586.477)56.97684.34438.248(31 )(31231 221211=-++=-++=C K K K ss A 7.2224.452 ===A A A df SS s 155.0231.02===C C C df SS s 23 .3249.62===B B B df SS s 415 .0283.02===e e e d f SS s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

课 程 论 文 课程名称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专业2012级网络工程 学生姓名孙贵凡 学号201210420136 指导教师潘声旺职称副教授

成绩 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 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网络工程姓名孙贵凡学号:201210420136 摘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这门课程列举典型实例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重点介绍了多因素优化实验设计——正交设计、回归分析方法以对目标函数进行模型化处理。其适于工艺、工程类本科生使用,尤其适用于化学化工、矿物加工、医学和环境学等学科的本科生使用。其对行实验设计可提供很大的帮助,也可供广大分析化学工作者应用。关键字:优化实验设计; 标函数进行模型化处理; 正交设计; 回归分析方法 1 引言 实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界中大多数公式定理是由试验反复验证而推导出来的。只有经得起试验验证的定理规律才具有普遍实用性。而科学的试验设计是利用自己已有的专业学科知识,以大量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而得出的既能减少试验次数,又能缩短试验周期,从而迅速找到优化方案的一种科学计算方法,就必然涉及到数据处理,也只有对试验得出的数据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才能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在水处理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过程加上严谨规范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使水处理原理,内在规律性被很好的发现,从而更好的应用于生产实践。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1. 论文所围绕的目标和假设 研究的目标就是实验的目的,我们设计了这个实验是想来做什么以及想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要正确的识别问题和陈述问题,这些需要专业知识和大量的阅读文献综述等方法来获得我们所要提出的问题。需要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并且对这个具体的问题提出假设。如水处理中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有一个适宜的PH值范围。

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论文

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论文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实习论文 题目: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 响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 含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已被认为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推广小麦配方施肥,特别是研究氮、磷肥料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已刻不容缓,高产品种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施肥方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实验设计】通过研究对比不同种植模和施氮量下耕层土壤矿化氮的含量及冬小麦的产量,找出最佳栽培模式和合理的施氮量,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田间试验采取裂区设计,试验设栽培模式和施氮量2种因子。栽培模式设露地栽培(常规)、麦草覆盖(覆草)、垄上覆膜(覆膜)、垄上覆膜沟内覆草(垄沟)、冬季补灌(补灌)五种方式;施氮设不施氮、施120 kg/hm2N和240 kg/hm2N三个水平。【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五种不同栽培模式中麦草覆盖、陇上覆膜和陇上覆膜沟内覆草能显著增加耕层土壤(0-20cm)的储水量;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不同栽培模式对耕层土壤(0-20cm)矿化氮含量及冬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的施氮量对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小麦产量、生物量和耕层土壤矿化氮含量影响极为显著,施氮量为120kg/hm2N和240kg/hm2N处理的生物量比不施氮均能增加50%以上,但两者生物量之间差异很小;施氮量为120kg/hm2N和240kg/hm2N处比不施氮小麦产量均增加23%以上,土壤矿化氮含量均增加55%以上,但两者生物量之间差异很小。 关键词:不同的栽培模式;不同施氮量;水分含量;小麦产量;硝态氮氮含量;铵态氮含量 前言:不同氮、磷营养对小麦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产量及其构成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氮、磷配比及用量可提高小麦干重、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百粒重,提高小麦植株对氮、磷养分的吸收。氮是小麦营养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由于土壤中有效氮素含量低,而小麦的需氮量有很多,施氮肥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小麦吸收磷主要在拔节孕穗期,但早期的磷营养对于植株,尤其对根系极为重要。据Black的试验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200054 学时:32 学分:2 授课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教材:王钦德,杨坚主编.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第一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主要参考资料: 1.李云雁,胡传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明道绪.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袁志发,周静芋主编.试验设计与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是专业选修课。 食品质量保持、贮藏方法、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安全性和经济特性的研究及卫生标准的制定等都离不开调查和试验,都必须通过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获得可靠的数据。 试验设计是以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对科学研究中拟通过试验解决的具体问题提出科学而合理的试验方案,指导和保证试验环节的正确实施,力求以最经济的试验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数据信息,然后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可靠的结论,从而进一步指导生产以及科研工作。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试验设计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为食品科学工作者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试验和实施试验,正确制定试验方案,并能对试验结果进行正确的统计处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试验设计水平的高级专业人才。针对食品数据的特点,巧妙地选用恰当高效的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可靠的结果和科学的结论。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所介绍的几种试验设计方法,能独立进行试验设计;熟练掌握所介绍的几种数理统计方法,能独立地对试验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掌握常用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

食品试验设计论文

《食品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姓名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教授 日期 2011年12月19日

目录 前言: (3) 1.正交试验设计的特点 (3) 2.正交试验设计案例 (3) 3.基于案例的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分析 (4) 3.1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试验指标 (4) 3.2挑因素,选水平 (4) 3.3选择合适的正交表 (4) 3.4进行表头设计 (5) 3.5确定试验方案,实施实验 (5) 3.6实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方差分析) (6) 4. 结论 (9) 4.1优化工艺条件的确定 (9) 4.2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9) 参考文献 (10)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摘要:本文结合“研究啤酒酵母最适合的自溶条件”这个试验设计案例具体阐述了“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关键词:正交试验;试验设计;基本程序;基本步骤 前言: 正交试验设计和分析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工艺优化试验设计和分析方法, 是部分因子设计的主要方法。正交试验以概率论、数理统计和实践经验为基础, 利用标准化正交表安排试验方案, 并对结果进行计算分析,最终迅速找到优化方案, 是一种高效处理多因素优化问题的科学计算方法。本文通过研究啤酒酵母最适合的自溶条件的试验具体说明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以求对学习正交试验设计和分析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 1.正交试验设计的特点 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来安排与分析多因素试验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由试验因素的全部水平组合中,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的,通过对这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找出最优的水平组合。对于单因素或两因素试验,因其因素少,试验的设计、实施与分析都比较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同时考察 3个或3个以上的试验因素,若进行全面试验,则试验的规模将很大,往往因试验条件的限制而难于实施。正交试验设计就是安排多因素试验、寻求最优水平组合的一种高效率试验设计方法。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特点是:用部分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通过对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 2.正交试验设计案例 【案例1】为了研究啤酒酵母最适合的自溶条件,选择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因素有温度℃(A)和pH(B),加酶量(C)3个,试验指标为蛋白质含量,试验指标越大越

单因素实验优秀论文设计实用模板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竹叶中多糖的提取方法研究 指导老师汪洪 专业班级食品营养与检测112 姓名戴晓鹏 学号 20117100203

2014年5月28日

摘要:本研究以竹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观察了温度、时间、固液比、提取次数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比较了水提、超声波提取和微波提取三种提取方法对竹叶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提最佳浸提参数:温度80℃,时间90min,固液比1:25,浸提次数3次。超声波提取最佳浸提参数为:温度70℃,时间20min,固液比1:20,浸提次数3次。微波提取最佳浸提参数为:微波功率500W,固液比1:15,时间2min,浸提次数3次。最佳提取工艺方法是超声波提取,条件是温度70℃,时间20min,固液比1:20,浸提3次。 关键词:水提;超声波;微波;沉淀;提取次数

目录 引言 (1) 1材料与仪器 (2) 1.1实验材料 (2) 1.2实验试剂 (2) 1.3实验仪器 (2) 2 实验方法 (3) 2.1竹叶多糖提取工艺流程 (3) 2.2样品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3) 2.3浸提条件对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 (4) 2.3.1单因素试验 (4) 2.3.2浸提工艺正交试验 (4) 2.3.3不同浸提方法的比较研究 (5) 2.4分析方法 (5) 3 结果与分析 (5) 3.1 单因素试验结果 (5) 3.1.1温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5) 3.1.2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6) 3.1.3固液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6) 3.1.4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7) 3.1.5乙醇浓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8) 3.2正交试验 (9) 3.2.1水提工艺正交试验效果 (9) 3.2.2超声波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10) 3.2.3微波提取工艺正交试验效果 (11) 3.3竹叶多糖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效果 (12)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学习科研方法与实验设计课程的收获

天津科技大学 学习科研方法与实验设计课程的 收获、体会与建议 学院(系):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 学号: 姓名: 日期:2017-01-15

天津科技大学课程论文 1.前言 严师就是一面夺目的旗帜,吸引着弟子们去追赶、超越。严师的能力提供了足以匹敌的模范。 严师出高徒。严师靠的是什么?是自己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魅力四射的人格,一丝不拘的严格要求。所谓严师出高徒强调的是教师自身的智力、功底、修养、水平、品德等方面总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教师的内功与学生学习活动相结合,外化为学生进步超群卓绝,造就一大批出类拔萃的学生。 当进行选课的时候,就听师兄师姐说,王老师是一个严格的老师,选其课,需谨慎。可严师出高徒,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这门科研方法与实验设计。因为如何进行准确的选题,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查阅文献以及如何设计实验,对于一个即将搞科研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 各章节收获与体会 2.各章节收获与体会 2.1.绪论 第一次上课是从关于扯面技术创新视频开始的,王老师以此引出我们这门科研方法与实验设计的课程内容。然后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这门课程的各大章节的知识概要。 科学研究是运用严密的科学方法,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认识客观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活动过程。是对研究变量或指标的共同的本质的概括。科学研究的特点:1.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他是围绕着研究课题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认识活动,而一般的认识活动就没有科学研究那样明确与集中。2.具有自觉的继承性与创造性。科学研究以认识世界为目的,这就必然要继承一切人类的科学知识,又因为要提供新的理论和信息,这也就必然决定其具有创造性,而不是仅仅为验证。3.具有极强的探索性。科学研究是要认识未知世界,认识人类尚未认识的客观规律,因而决定科学研究具有探索的性质。 科学研究的三要素:第一要素:提出问题,其实质就是探究什么。第二要素:猜想与假设,实质就是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第三要素:设计并进行实验。 科学研究对研究生是及其重要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世界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科学是社会经济繁荣的前提;科学是国家繁荣兴盛的象征。它是不断研究和探索的产物,是实验的结晶。而研究生作为科学的追随者,对科学进行研究和发现,有着重要的意义。以科学中的食品科学来讲,它直接关乎人类的日常饮食的健康,身体发育生长的健康。 现阶段的研究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我们阅读过大量的书籍,懂得许多理论知识,但是对于食品这一严谨的科学,理论知识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实验,正是通过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才有大量丰富的理论知识。进行食品科学研究,不仅对食品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我们开拓视野,引领研究生对食品科学研究和发现有着重要影响。 课堂最后老师给我们留下了一份作业,写下自己对这门课程的期望,个人想法建议等。我记得我当时的期望是这样写的:作为一个科研初学者,我宛如一张白纸,希望通过这门课能学到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实验及其设计;为下学期进入实验室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两个多月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如文献的检索,选题的确定等,在科研的道路上有了显著的进步。可能是由于课时太短以及自身学习的原因,学生对科学实验及其设计部分还未完全掌握。当时留下的作业我没有写出对自己和老师的要求,今天借此机会给补上:对自己的要求:上课不能迟到;课堂笔记要找一个专门的笔记本,重要的知识点要随时记下来。能不拍照的就不要用手机拍照进行记录;虽然已经结课,但接下来的课程我要做到。对老师的要求:可能是由于课程太短的原因,

试验设计和统计课程论文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实习论文 题目: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 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已被认为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推广小麦配方施肥,特别是研究氮、磷肥料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已刻不容缓,高产品种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施肥方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实验设计】通过研究对比不同种植模和施氮量下耕层土壤矿化氮的含量及冬小麦的产量,找出最佳栽培模式和合理的施氮量,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田间试验采取裂区设计,试验设栽培模式和施氮量2种因子。栽培模式设露地栽培(常规)、麦草覆盖(覆草)、垄上覆膜(覆膜)、垄上覆膜沟内覆草(垄沟)、冬季补灌(补灌)五种方式;施氮设不施氮、施120 kg/hm2N和240 kg/hm2N三个水平。【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五种不同栽培模式中麦草覆盖、陇上覆膜和陇上覆膜沟内覆草能显著增加耕层土壤(0-20cm)的储水量;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不同栽培模式对耕层土壤(0-20cm)矿化氮含量及冬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的施氮量对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小麦产量、生物量和耕层土壤矿化氮含量影响极为显著,施氮量为120kg/hm2N和240kg/hm2N处理的生物量比不施氮均能增加50%以上,但两者生物量之间差异很小;施氮量为120kg/hm2N和240kg/hm2N处比不施氮小麦产量均增加23%以上,土壤矿化氮含量均增加55%以上,但两者生物量之间差异很小。 关键词:不同的栽培模式;不同施氮量;水分含量;小麦产量;硝态氮氮含量;铵态氮含量 前言:不同氮、磷营养对小麦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产量及其构成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氮、磷配比及用量可提高小麦干重、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百粒重,提高小麦植株对氮、磷养分的吸收。氮是小麦营养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由于土壤中有效氮素含量低,而小麦的需氮量有很多,施氮肥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小麦吸收磷主要在拔节孕穗期,但早期的磷营养对于植株,尤其对根系极为重要。据Black的试验[1],磷肥可以显著增加分蘖与次生根数;在磷肥充足的条件下,氮肥促进分蘖与次生根数的作用

食品研究中常用试验设计方法的比较分析(综述)

食品研究中常用试验设计方法的比较分析 摘要:通过查找关于食品方面的文献,本文综述了对比试验设计、随机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和均匀试验设计这五种试验设计方法的应用以及其数据处理方法,并归纳比较了这五种实验设计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关键词:食品研究试验设计比较 为了推动食品科学的发展,常常要进行科学研究。例如,食品原料资源的研究,新产品开发和新的加工工艺的研究等。这些研究都离不开试验。进行试验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若试验设计方法好,则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即可收集到必要而有代表性的资料,从中获得可靠的结论,达到试验的预期目的,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整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正确的试验方法可使食品研究得到正确的试验结果,而正确的统计分析可排除试验假象,增加试验的可靠性。因此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科学地整理、分析所收集得来的资料对于食品的科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1]。 随机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等试验设计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研究,但是不同的试验方案设计都是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 ,这种理论基础需要不同的假设条件 ,只有在满足试验假设条件的前提下 ,也就是正确的试验设计才能正确地表达试验效应 ,得到正确的试验结果。每种多因素试验设计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优缺点 ,采用不同的试验设计用于不同的试验需求 ,满足不同用途的试验 ,可以达到不同的试验目的 ,并不是每种多因素试验设计都适用食品研究。因此了解各种多因素试验设计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科学地进行试验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2]。 1 对比试验设计 对比试验是以差异对比的原则设置简单的处理和对照试验。它是通过简单的比较试验分析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常常应用于食品质量的工艺诊断[5]。 对比试验依据调查指标的不同资料的性质也不同,不同性质的资料分析方法

实验设计与大数据处理论文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 学院名称: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二OO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研究 摘要: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实验进行改进,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法,研究不同改性条件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找出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正交试验设计;正交表;大豆分离蛋白;改性 一、概述 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选择试验的条件,并利用正交表的特点进行数据分析,找出最好的或满意的试验条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适用于多因素的设计问题。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如果人们的膳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 就会使人消瘦, 引起各种疾病, 特别是对于儿童, 会造成发育不良, 智力低下。人类食用蛋白质主要有两大类, 即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由于植物蛋白周期短、资源丰富、产量大等优点, 在食用蛋白中占70% 以上, 而动物蛋白则不足30%。近年来, 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 耕地面积减少, 开发高营养、高产量的植物蛋白成为人类研究的重要目标。功能特性在食品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但由于天然大豆蛋白的这些功能特性尚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加工的要求, 为此, 国内外学者正谋求一些方法来改善这些功能特性。 通过改性可以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起泡性、溶解性、乳化性等,本试验主要对乳化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三因素三水平实验,影响因素较多,利用正交设计实验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工作量,降低成本,因而对此进行正交试验设

计的改进。 二、试验设计 1.试验目的:研究不同条件下对蛋白质乳化性的影响。 2.试验指标:用蛋白质的乳化性(y)作为考察指标,该指标越大表明影响性越大。 3.确定因子与水平:本实验设定的因素水平有质量分数,离子强度,PH值。质量分数选择0.5%,1.0%,2.0%;离子强度选择0.1M,0.5M,1.0M;PH值选择5,7,9。 表1 因素水平表 4.正交表选择:本实验为三水平三因素实验,经分析选用L9(34)。 三、试验结果 按试验设计方案实施后,所得的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试验结果数据表

实验设计论文

种子发芽率的正交试验设计 13应统1班20132678 李平 一:概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奇迹,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育着21%的人口,袁隆平教授的改良水稻,为广大的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粮食产量,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作为农作物的根本,种子的质量至关重要,所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是非常重要的。 二:实验设计; 1、试验目的:怎样才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减少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粮食产量; 2、试验方法:无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 3、试验指标:种子发芽的百分比,指标值越大表示条件越好; 4、试验因子和水平:经过分析影响种子发芽率的主要因素,除了种子自身的质 量认为不能控制之外,还有光照时间,温度和湿度这三个方面,在分别选取三个水平来研究;(如下表1) 表1 因子水平表 因子水平A 温度 (℃) B 湿度 (%) C光照时间 (小时/天) 1 25 80 8 2 10 40 4 3 40 120 12 5、正交表的选择:经分析选用L(34)表 三:试验结果; 经过上述试验设计的实施得到结果表2如下: 表2 试验计划与实验结果 因子试验号A 温度 (℃) B 湿度 (%) C光照时间 (小时/天) 实验结果 种子发芽率(%) 1 25 80 8 93 2 25 40 4 84 3 25 120 12 80 4 10 80 4 90 5 10 40 12 82 6 10 120 8 78 7 40 80 12 89 8 40 40 8 80 9 40 120 4 79 四:方差分析;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200054 学时:32 学分:2 授课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教材:王钦德,杨坚主编.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第一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主要参考资料: 1.李云雁,胡传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明道绪.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袁志发,周静芋主编.试验设计与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是专业选修课。 食品质量保持、贮藏方法、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安全性和经济特性的研究及卫生标准的制定等都离不开调查和试验,都必须通过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获得可靠的数据。 试验设计是以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对科学研究中拟通过试验解决的具体问题提出科学而合理的试验方案,指导和保证试验环节的正确实施,力求以最经济的试验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数据信息,然后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可靠的结论,从而进一步指导生产以及科研工作。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是试验设计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为食品科学工作者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试验和实施试验,正确制定试验方案,并能对试验结果进行正确的统计处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试验设计水平的高级专业人才。针对食品数据的特点,巧妙地选用恰当高效的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可靠的结果和科学的结论。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所介绍的几种试验设计方法,能独立进行试验设计;熟练掌握所介绍的几种数理统计方法,能独立地对试验结果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掌握常用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 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能力:

正交实验设计课程论文

摘要:正交试验设计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又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析因式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 关键字:正交试验设计单指标直观分析正交表 0 引言 如今,科学的快速进步带来各种各样革命性的产品,这些产品不是凭空而生,是人类科学家经过多次成功与失败的试验总结完善而成。试验设计融会于各种学科领域,并非只存于工学;它是一个理论到实践应用实施的过程,包括明确试验目的、制定可行方案、结合专业和统计学的知识,做出周密完整、科学严谨的整个试验过程。但试验往往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实际试验过程中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导致各种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挑选最合适的的主干部分,用最优的方案去得到我们需要的试验结果。而正交试验设计可以满足上述特点,试验次数少、效率高、低成本。本文主要论述单指标正交试验设计及其结果的直观分析。 1 普通试验方法 1.1 独立重复试验 某几个试验因素各自不同的因素水平数相乘便得到独立重复试验的总次数,如对a因素b水平试验来说,其试验总次数为次。这种试验盲目性大,没有明确的最优试验方案,耗时耗力,特别是对于某些杂,多的因素水平而言,毫操作性。 2 正交表 2.1 等水平正交表 正交表是一整套规则的设计表格,是正交试验设计用来安排试验因素和水平数并分析试验结果的基本工具,符号表示举例如下: L 8(2 7) 正交表的列数m 每一列的水平数r 实验的次数n 正交表的代号L 正交表的构造需要用到组合数学和概率学知识,而且如果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正交表类型选择不当,则会造成很大一部分人力物力的浪费,甚至有些正交表其构造方法到目前还未解决。但目前广泛使用的正交表有以下几种: 2水平正交表: 3水平正交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