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会计学基础知识重点

最新会计学基础知识重点
最新会计学基础知识重点

会计学教学大纲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第二学年会计学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初级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包括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是学习其他财务会计课程的入门课程。该课程着重讲授会计学的基本理

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账务处理的基本程序。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以原理的说明为主,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地介绍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突出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各会计核算方法。

(三)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本课,是学习其他财务会计课程的入门课程,它的主要内容是讲解会计及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并不进行过深的理论探讨,以掌握簿记学为主要

内容,即主要是关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需要与中级会计学的课程相衔接,前者以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为主,后者主要是通用类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具体应用。此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的其他课程如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学以及审计学等打下基础,同时,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管理学和西方经济学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初级会计学》,朱小平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

四版

2、《基础会计学》,马彦玲等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年第一版

3、《会计学》,阎达五、于玉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基础会计学》,徐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二、学时分配

章课程内容

学时

1 总论 4

2 会计处理方法 2

3 会计科目与账户 4

4 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16

5 会计凭证 4

6 会计账薄 4

7 成本计算 4

8 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4

9 财务报告 4

1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3

1 1 会计工作的组织

2 合计51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总论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该了解会计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掌握会计的涵义,职能,目标,会计对象与要素,会计基本准则、会计方法,及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等内容。

重点和难点:会计的含义,会计的对象及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

一、会计的含义、职能和目标

1、会计的含义

2、会计的基本职能

3、会计的目标

二、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

1、会计对象

2、会计要素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四、会计的方法

1、会计核算

2、会计分析

3、会计考核

4、会计预测

5、会计决策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教授为主

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的核算职能?它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会计的监督职能?它具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会计要素?各个会计要素的内容怎样?

4、什么是会计等式?它反映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5、会计核算的原则有哪些?其内容如何?

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必须明确会计记录离不开确认和计量。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会计信息搜集、转换、传递、加工、整理、输出的全过程。对于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确

认与计量的关系、会计报表的编制应该有一个初步地了解。

重点和难点:确认与计量对于会计核算的意义,初次确认与再次确认的含义,确认与计量的关系,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会计循环与会计报表等。

主要内容:

一、会计确认

1、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2、会计确认标准

3、会计要素的确认

二、会计计量

1、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

2、会计计量单位

3、会计计量基础

4、会计计量单位与会计计量基础的组合

三、会计记录

1、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与审核凭证

4、登记账薄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财务报表

四、会计报告

1、资产负债表

2、利润表

五、会计循环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教授为主

1、什么是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两者的关系如何?

2、简述会计计量基础的类型。

3、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的关系如何?

4、简述会计记录方法。

5、什么是会计循环?

6、什么是收付实现制?什么是权责发生制?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明确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的必要性,原则;了解账户与科目的关系,账户的结构;掌握复式记账的原理,种类。

重点和难点: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和方法,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的关系,以及账户分类。

主要内容:

一、会计科目

1、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2、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二、会计账户

1、设置账户的意义

2、账户的格式

3、账户的分类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教授为主

思考题:

1、什么是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有什么意义?

2、什么是账户?账户与会计科目是何关系?

3、账户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四项金额的关系怎样?

第四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该课程的重点章节,复式记账原理是簿记学的核心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除了应该掌握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之外,特别应该熟练掌握借贷记账

法的应用,要能够根据记账规则及简单的经济业务活动熟练地编制会计分录。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账户按照用途和结构的分类理解并且掌握账户的用法。

重点和难点:借贷记账法规则的应用,正确理解作为记账符号的“借贷”二字;重点账

户的结构和使用。

主要内容:

一、复式记账原理

2、记账符号和账户结构

3、记账规则

4、试算平衡

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1、购进业务的核算

2、生产业务的核算

3、销售业务的核算

4、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的核算

5、其他业务的核算

三、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1、盘存账户

2、资本账户

3、结算账户

4、期间账户

5、跨期摊提账户

6、成本计算账户

7、计价对比账户

8、财务成果账户

9、调整账户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在课堂教授的基础上辅之以练习

思考题:

1 、复式记账法的特点和种类是什么?

2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 、什么是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4 、制造企业有哪些主要的经济业务?

5、制造企业对购进业务进行核算时应设置哪些账户?如何核算?

6 、制造企业对生产业务进行核算时应设置哪些账户?如何核算?

7、制造企业对销售业务进行核算时应设置哪些账户?如何核算?

8、如何进行利润形成的核算?

第五章会计凭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和种类,理解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的内容。熟练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

方法,最终达到正确使用会计凭证的目的。

重点和难点: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和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会计凭证的审核。

主要内容:

一、会计凭证概述

二、原始凭证

1、原始凭证及其种类

2、原始凭证的填制

3、原始凭证的审核

三、记账凭证

1、记账凭证及其种类

2、记账凭证的填制

3、记账凭证的审核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

1、会计凭证传递的作用

2、会计凭证传递的组织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教授为主,辅之以实物演示。

思考题:

1 、什么是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有何作用?

2 、原始凭证的填制应遵循哪些要求?

3 、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联系是什么?

4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是什么?

5 、什么是内部牵制制度?其内容如何?

第六章会计账簿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设置和登记账簿对于系统地提供经济信息、加强经济管理的作用,掌握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内容、格式、登记依据和登记方法,熟练掌握登

记账簿的各种规则,包括错账更正的规则,达到正确地登记账簿和利用账簿的目的。

重点与难点:错账的更正方法,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主要内容:

一、会计账簿概述

1、会计账薄的意义

2、设置和登记账薄的作用

3、设置账薄的原则

4、账薄的总类

二、会计账簿的登记

1、会计账薄的基本要素

2、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

3、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三、记账的规则

1、启用账薄的规则

2、登记账薄的规则

3、更正错帐的规则

4、总分类帐与明细分类帐的平行登记规则

5、账薄的更换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教授为主,辅之以实物演示。

思考题:

1 、设置和登记账簿的作用有哪些?

2 、三栏式日记账的登记方法如何?

3 、明细账的格式有哪些?其适用范围如何?

4 、更正错账的方法有哪些?其适用范围如何?

5 、什么是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第七章成本计算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于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因此本章要求初步了解成本计算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重点和难点: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及两者的区别,存货计价方法。

主要内容:

一、成本计算概述

1、成本计算的定义

2、成本计算的内容

3、成本计算的作用

二、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

1、材料取得成本的计算

2、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

三、耗费资产成本的计算

1、存货盘存制度

2、存货的计价方法

3、存货结转的账务处理

四、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成本的计算

1、负债成本的计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