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检查法操作规程

重金属检查法操作规程
重金属检查法操作规程

一、目的:建立一个重金属检查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褪黑素原料药品及工艺用水重金属限度检查。

三、责任者:质检中心全体人员

四、正文:

1.原理

重金属杂质是指在药典规定的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与一定量的标准铅溶液在同样操作条件下所显颜色比较,检查供试品中重金属限量。

H+

pb2++s2- pbs

2.仪器与用具

2.1比色管﹙50ml﹚

应注意选择各管之间的平行性,玻璃色泽一致,内径、刻度线高度一致,比色管洗涤时避免划伤内壁。

2.2过滤器

2.3移液管﹙1ml、2ml、5ml﹚

2.4容量瓶﹙1000ml、100ml ﹚

3.试液与试药

3.1标准铅溶液的制备

称取硝酸铅0.160g,置1000ml量瓶中,加硝酸5ml与水50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 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ug的pb﹚。

3.2硫代乙酰胺试液

取硫代乙酰胺4g,加水使溶解成100ml,置冰箱中保存。临用前取混合液﹙由1mol∕L氢氧化钠溶液15ml、水5.0ml及甘油20ml组成﹚5.0ml,加上述硫代乙酰胺溶液1.0ml,置水浴上加热20秒钟,冷却,立即使用。

3.3醋酸盐缓冲液﹙PH3.5﹚

取醋酸铵25g,加水25ml溶解后,加7mol∕L,盐酸溶液38ml,用2 mol∕L 盐酸溶液或5mol∕L氨溶液准确调节PH值至3.5﹙电位法指示﹚,用水稀释至100ml,即得。

3.4盐酸或稀盐酸

3.5氨试液

取浓氨溶液400ml,加水使成1000ml即得。

3.6硝酸

4.操作方法

本公司主要使用下列两种方法。

4.1第一法

4.1.1除另有规定外,取50ml比色管两支,编号为甲、乙。

4.1.2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后,加水或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溶剂稀释成25ml;

4.1.3乙管中加入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制成的供试液25ml;

4.1.4若供试液带颜色,可在甲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焦糖溶液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使之与乙管一致;

4.1.5再在甲乙两管中分别加硫代乙酰胺溶液各2ml,摇匀,放置2分钟,

同置白纸上,自上而下透视,乙管中显出得颜色与甲管比较,不得更深。

4.1.6如在甲管中滴加稀焦糖溶液不能使颜色一致时,可取该药品项下规定的二倍量的供试品溶液,加水或加该药品项下规定的溶剂使成30ml,将溶液分成甲乙二等分,乙管中加水或该药品项下规定的溶剂稀释成25ml;甲管中加入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2分钟,经滤膜﹙孔径3um﹚滤过,然后甲管中加入标准铅溶液一定量。加水或该药品项下规定的溶剂成25ml;再分别在乙管中加硫代乙酰胺溶液2ml,甲管中加水2ml,照上述方法比较,即得。

4.1.7供试品如含高铁盐,影响重金属检查时,可取该药品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液,加抗坏血酸0.5~1.0g,并在对照液中加入相同量的抗坏血酸,再照上述方法比较,即得。

4.1.8配成供试品溶液时,如使用的盐酸超过1.0ml﹙或与盐酸1.0ml相当的稀盐酸﹚,氨试液超过2ml,或加入其他试剂进行处理者,除有规定外,对照液中应取同样同量的试剂置瓷皿中蒸干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与水15ml,微热溶解后,移置纳氏比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再加水稀释成25ml.

4.2第二法

4.2.1除另有规定外,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加硝酸0.5ml,蒸干,至氧化氮蒸气除尽后﹙或取供试品一定量;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放冷,加硫酸0.5~1.0ml,使恰湿润,用低温加热至硫酸除尽后,加硝酸0.5 ml,蒸干,至氧化氮蒸气除尽后,放冷,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加盐酸2ml,置水浴上蒸干后加水15ml,滴加氨试液至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再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微热透明后,移置纳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释成25ml;

4.2.2取配制供试品溶液的试剂,置瓷皿中蒸干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 ﹚2ml与水15ml,微热溶解后,移置纳氏比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再加水稀释成25 ml;

4.2.3按4.1.5方法检查,即得。

5.计录与计算

5.1记录

必须记录所采用的方法,样品称重量,标准铅溶液取用量,操作过程中使用的试剂、试液名称和用量或对检查结果有影响的试剂用量,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及结果等。

5.2计算

5.2.1标准铅溶液浓度计算

1mol的硝酸铅﹛pb﹙NO3﹚2﹜的质量为331.2g,含铅﹙pb﹚207.2g;称取硝酸铅0.1598g配成1000ml储备液,含pb量为:

207.2×0.1598×1000

=0.1mg∕ml 331.2×1000

贮备液依法稀释十倍后所得标准铅溶液的浓度为每1ml含10ub的pb。

5.2.2重金属限量计算

进行检查时,如取供试品1.0g,与标准铅溶液2.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计算重金属限量。

标准铅溶液体积﹙ml﹚×标准铅溶液浓度﹙g∕ml﹚

重金属限量%=×100

供试品量﹙g﹚

2.0×0.000010

=×100%

1.0

= 0.0020%

=百万分之二十

5.2.3标准铅溶液取样量计算

根据取供试品量及限量计算,如取供试品2.0g,依法检查,规定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五,应取标准铅溶液﹙10ugPb∕ml﹚多少毫升?

重金属限量×供试品重﹙g﹚

V=

标准铅溶液浓度

0.000005×2.0

V=

0.000010

V=1.0ml

6.结果判定

第一、二法,甲管与乙管比较,乙管所呈颜色浅于甲管,判为符合规定;反之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7.注意事项

7.1重金属硫代物生成的最佳PH值是 3.0~3.5,选用醋酸盐缓冲溶液﹙PH3.5﹚2ml调节PH效果较好。

7.2由于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遇到铅的机会较多,且铅易积蓄中毒,故以铅作为重金属的代表,用硝酸铅配制标准铅溶液。

7.3配制标准铅贮备液时,加入硝酸可防止铅水解。标准铅溶液应临用新制

或使用不超过一周。配制和贮存用的玻璃容器均不得含铅。

7.4本法检查以35ml中含有10~20ubPb的浓度为宜,以标准铅浓液2ml所显颜色最适于目测比较。

24砷盐检查法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砷盐检查法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药品中砷盐的检查。 职责:质检室质检员负责本规程的执行,质保室质监员负责本规程执行的监督检查。 内容: 1.简述: 1.1.砷盐检查法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S计算)的限量检查。 1.2.砷盐检查法中的第一法(古蔡氏法)用作药品中砷盐的限量检查;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既可检查药品中砷盐限量,又可测定含量;两法并列,可根据需要选用。 1.3.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1.4.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是将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盛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的管中,使之还原为红色胶态银,与同一条件下定量的标准砷溶液所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或在51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判定含砷盐的限度或测定含量。 2.仪器与用具: 2.1.第一法(古蔡氏法),按药典规定:有机玻璃塞D和E的孔径应与导气管C内径一致,以免生成的色斑直径不同,影响比色的准确度;B磨口塞,C管顶端与D、E有机玻璃旋塞塞盖间应紧密吻合,以防砷化氢泄漏。 2.2.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按药典规定:B磨口塞应密闭,以防砷化氢泄漏;与标准磨口塞B相连的导气管C一端长度应不低于80mm,便

于装醋酸铅棉花达80mm,另一端长度应不低于180mm尖端内径不可超过1mm,以保证产生的砷化氢吸收完全;D管的标准管与样品管要一致,管内径,色泽,刻线要相同。 3.试药与试液: 3.1.标准砷溶液: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 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l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相当于1.0 u g的As)。 3.2.碘化钾试液:按药典规定,应临用新配。 3.3.酸性氯化亚锡试液:按药典规定,配成后3个月即不适用。 3.4.乙醇制溴化汞试液:按药典规定,应置棕色磨口塞玻璃瓶内,在暗处保存。 3.5.溴化汞试纸:取质地较疏松的中速定量滤纸条浸入乙醇制溴化汞试液中,l小时后取出,在暗处干燥,即得。本试纸宜置棕色磨口塞玻璃瓶内保存。 3.6.锌粒:以能通过1号筛的细粒无砷锌为宜,如使用锌粒较大时,用量酌情增加,反应时间亦应延长为1小时。 3.7.醋酸铅棉花:取脱脂棉,浸入醋酸铅试液与水的等容混合液中,湿透后,沥去过多的溶液,并使之疏松,在100℃以下干燥后,贮于磨口塞玻璃瓶中备用。 3.8.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按药典规定。本液应置棕色玻璃瓶中,密塞,置阴凉处保存。 4.操作方法: 4.1.第一法:(古蔡氏法) 4.1.1.标准砷斑的制备: 4.1.1.1.装置的准备:取醋酸铅棉花适量(60—10mg)撕成疏松状,每次少量用细玻璃棒均匀地装入导气管C中,松紧要适度,装管高度为60—80mm。用玻璃棒夹取溴化汞试纸1片(其大小能覆盖D顶端口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置旋塞D顶端平面上,盖住孔径,盖上旋盖E并旋紧。 4.1.1.2.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A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再加

硫酸盐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硫酸盐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修订历史 分发给:质量控制部、质量保证部 下一次审核时间:

目录 页码 1. 目的 (03) 2. 适用范围 (03) 3. 责任 (03) 4. 内容 (03) 5. 参考文献 (04) 6. 涉及的文件 (05) 7. 附件 (05)

1. 目的 建立硫酸盐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硫酸盐检查法的正确操作。 硫酸盐检查法。 化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化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本规程正确执行。 4.1简述 4.1.1微量硫酸盐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氯化钡作用生成硫酸钡浑浊液,与一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在同一操作条件下生成的浑浊液比较,以检査供试品中硫酸盐的限量。 4.1.2本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B)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硫酸盐的限度检查。4.2仪器与用具 纳氏比色管 50ml,应选玻璃质量好、配对、无色(尤其管底)、管的直径大小相等、管上的刻度高低一致的纳氏比色管进行实验。 4.3试药与试液 标准硫酸钾溶液的配制 称取硫酸钾0.181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 相当于l00μg的SO4)。 4.4操作方法 4.4.1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约40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盐酸使遇pH试纸显中性;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加稀盐酸2ml,摇

匀,即得。 4.4.2对照溶液的配制 取该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置另一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约40ml,加稀盐酸2ml,摇匀,即得。 4.4.3于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中,分别加入25%氯化钡溶液5ml,用水稀释使成50ml,充分摇匀,放置l0min,同置黑色背景上,从比色管上方向下观察,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4.4.4供试品溶液如带颜色,除另有规定外,可取供试品溶液两份,分别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一份加25%氯化钡溶液5ml,摇匀,放置l0min,如显浑浊,可反复滤过,至滤液完全澄清,再加规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放置l0min,作为对照溶液;另一份加25%氯化钡溶液5ml与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放置l0min,按上述方法比较所产生的浑浊。 4.5注意事项 4.5.1供试品溶液如需过滤,应预先用盐酸酸化的水洗净滤纸中可能带来的硫酸盐,再滤过供试品溶液,使其澄清。 4.5.2加入25%氯化钡溶液后,应充分摇匀,以免影响浊度。 4.5.3 25%氯化钡溶液存放时间过久,如有沉淀析出,即不能使用,应予重配。 4.5.4应将供试品管与对照管同置黑色台面上,自上向下观察浊度,较易判断。必要时,可变换供试品管和对照管的位置后观察。 4.5.5纳氏比色管用后应立即用水冲洗,不应用毛刷刷洗,以免划出条痕损伤比色管。 4.6记录 记录实验时室温、取样量、标准硫酸钾溶液的浓度和所取毫升数,以及比较所产生浑浊的观察结果。 4.7结果与判定 供试品管的浑浊浅于对照管的浑浊,判为符合规定;如供试品管的浑浊浓于对照管,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砷盐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砷盐检查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 适用于原料、辅料等砷盐的检查。 3.责任人 质控部负责人、质控部化验员。 4.内容 4.1.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J及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4.2.简述 4.2.1. 砷盐检查法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s计算)的限量检查。 4.2.2. 砷盐检查法中的第一法(古蔡氏法)用作药品中砷盐的限量检查;第二法(二乙基 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既可检查药品中砷盐限量,又可用作砷盐的含量测定;两法并列,应根据《中国药典》品项下规定的方法选用。 4.2.3. 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 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4.2.4.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是将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盛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 银试液的管中,使之还原为红色胶态银,与同一条件下定量的标准砷溶液所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或在51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判定含砷盐的限度或测定含量。4.3. 第一法(古蔡氏法) 4.3.1. 测试时,于导气管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为60~80mm),再于旋塞的 顶端平面上放一片溴化汞试纸(试纸大小以能覆盖孔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盖上旋塞盖并旋紧,即得。 4.3.2. 标准砷斑的制备 4.3.2.1. 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 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照上法装妥的导气管密塞于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上,并将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纸试,即得。 4.3.2.2. 若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后再行检砷,则应取标准砷溶液代替供试品,照该品种项 下规定的方法同法处理后,依法制备标准砷斑。 4.3.3. 检查法 4.3.3.1. 取按各品种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液,置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中,照标准砷 斑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将生成的砷斑与标准砷斑比较,不得更深。 4.4. 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4.4.1. 测试时,于导气管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约80mm),并于平底玻璃管

USP重金属检查法

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1.简述 1.1重金属是指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盐类杂质。1.2硫化钠或硫代乙酰胺在弱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生硫化氢,与供试品中重金属在规定实验条件下所显颜色,与一定量的标准铅溶液在同样操作条件下所显的颜色比较。1.3由于实验条件不同。分为三种检查方法:第一法适用于在规定条件下能生成澄清无色溶液的供试品。第二法适用于在规定条件下不能生成澄清无色溶液的供试品;第三法适用于那些不能用一法和二法的样品。 2 仪器 2.1仪器设备 50ml纳氏比色管 2.2试剂和溶液 a)硫代乙酰胺试液: 称取硫代乙酰胺4g加水溶解,用水稀释至100ml,摇匀。 b)甘油基准试液: 称取200g甘油加水至总重量为235g,然后加氢氧化钠溶液和 的水。 临用前用硫代乙酰胺试液和1ml甘油基准试液混合,在沸水浴中加热20秒钟,立即使用. c) 硝酸铅贮备液:称取硝酸铅0.1598g,置1000ml量瓶中,加硝酸1ml与水100ml

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 摇匀,作为贮备液。 标准铅溶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 SOP-QM 402-14 页号 Page:2/4 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g的Pb)。 d)醋酸盐缓冲液: 取醋酸铵25.0g,加水25ml溶解后,加盐酸,如有必要用6N 氨水或6N盐酸调PH至,用水稀释至100ml,摇匀。 第一法: 标准溶液的制备取50ml比色管,用移液管移取标准铅溶液(20 gPb),用水稀释到25ml,用1N醋酸或6N氨水溶液调PH至~之间,用窄范围的精密 pH试纸作指示,然后加水稀释至40ml,摇匀。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另取一支50ml比色管,加入按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制成的供试液25ml;或加入供试品的量以g计, 按公式1000L计算,其中L为重 金属的限度(%),用该品种项下规定的酸的体积溶解,加水溶解并稀释至 25ml,供试品溶液用1N醋酸或6N氨水溶液调PH至~之间,用窄范围的精 密pH试纸作指示,然后加水稀释至40ml,摇匀。 对照溶液的制备取第三只比色管,加入与上述供试品溶液方法同样制备的任意25ml,加入标准铅溶液,用1N醋酸或6N氨水溶液调PH至~之间,用窄范 围的精密pH试纸作指示,然后加水稀释至40ml,摇匀。 操作方法在上述三只比色管中分别加入2ml醋酸缓冲溶液(), 然后加硫代 乙酰胺_甘油基准试剂,加水稀释到50ml,摇匀,放置2分钟,同置白色背景下,至上 向下透视.供试品溶液的颜色不得深于标准溶液的颜色;对照溶液的颜色相同于或较深 于标准溶液的颜色( 注:如对照液的颜色浅于标准品溶液,则以第二法代替第一法)。 第二法: 醋酸盐缓冲液照第一法配制 标准溶液的制备用移液管取4ml标准铅溶液到适宜的试管中,并加入10ml 6N盐酸。 照方法一配制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称取一定量的样品(以g计算) ,按公式1000L1000L计算,其中L 为重金属的限度(%),置适宜的坩埚中,加适量的硫酸预以湿润,在低温小心炽灼, 直至全部炭化,(炭化过程坩埚盖可不盖严),炭化物中加2ml硝酸和5滴硫酸,小

氯化钠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氯化钠 职责:检验员室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正文: 1.性状 ——本品为无色,透明的立方形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2.鉴别 ——本品的水溶液显钠盐与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2.1执行SOP-QM-417-00《一般鉴别标准操作规程》中的钠盐、氯化物的鉴别操作。 3.检查 3.1酸碱度 ——取本品5.0g,加水50ml溶解后,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2滴,如显黄色,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 10ml,应变为蓝色;如显蓝色或绿色,加盐酸滴定液(0.02mol/L)0.20ml,应变为黄色。 3.2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5.0g,加水25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 3.2.1执行SOP-QM-411《澄清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3.3碘化物 ——取本品的细粉5.0g,置瓷蒸发皿内,滴加新配制的淀粉混合液(取可溶性淀粉0.25g,加水2ml,搅匀,再加沸水至25ml,随加随搅拌,放冷,加0.025mol/L 硫酸溶液2ml、亚硝酸钠试液3滴与水25ml混匀)适量使晶粉湿润,置日光下(或日光灯下)观察,5分钟内晶粒不得显蓝色痕迹。 3.4溴化物 ——取本品2.0g,加水10ml使溶解,加盐酸3滴与氯仿1ml,边振摇边滴加2%氯胺T溶液(临用新制)3滴,氯仿层如显色,与标准溴化钾溶液(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溴化钾0.148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摇匀)1.0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 3.5硫酸盐 取本品5.0g,依法检查,与标准硫酸钾溶液1.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02%)。 3.5.1执行SOP-QM-406-00《硫酸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3.6钡盐 ——取本品4.0g,加水20ml溶解后,滤过,滤液分为两等份,一份中加稀硫酸2ml,另一份中加水2ml,静置15分,两液应同样澄清。 3.7钙盐 第1页共2页

硫酸盐检查法操作规程

一、目的:制订详尽的工作程序,规范检验操作,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二、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样品中硫酸盐的限量检查。 三、职责: 1、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 2、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 四、内容: 1.检查规则 1.1一般杂质检查所用的比色管必须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管上刻度高低一致,如有差别不应超过2mm。使用前洗净,装入水或其他适当溶液,置白色背景上从上向下垂直观察色调应一致。 1.2供试品与标准管应同时操作,按顺序加入试药,试药量、操作条件应一致。 1.3称样前将供试品混匀。 1.4供试品称量1g或1g以下时,误差应不超过规定量的±2%;1g以上时,应不超过规定量的±1%。 1.5杂质检查记录应有供试品量和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1.6进行浑浊或溶液色泽比较时,必要时应反复调换供试管和标准管的位置,然后进行观察比较。 1.7一般情况下可取一份供试品进行检查,如结果不符合规定或在限度边缘时,应对供试品和标准管各复检二份,方可判定。 1.8杂质检查所用标准溶液的贮备液,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三个月。标准溶液可每周稀释一次备用,但供试品不符合规定或在限度边缘时,应重新稀释标准液再进行复检。 1.9一般杂质检查结果以“>”、“<”、“:”、“0.XX%”表示。 2.操作内容与方法 2.1原理 硫酸盐在盐酸酸性溶液中与氯化钡作用,生成硫酸钡浑浊液与一定量的标准硫酸钾溶液在同样操作条件下生成的硫酸钡浑浊液比较,检查供试品中硫酸盐的限量。 反应式:S042-+Ba2+→BaS04↓ 2.2试剂和溶液 2.2.1稀盐酸(含HCl为9.5%~10.5%):取盐酸234mL,加水稀释至1000mL。 2.2.2 25%氯化钡试液:取氯化钡25g,加水溶解使成100mL,如不澄清,应滤过。 2.2.3标准硫酸钾溶液 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硫酸钾0.181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其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相当于100ug的S042-)。 2.2.4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50mL纳氏比色管。 2.3 操作方法

重金属检查法

重金属检查法 1.目的:建立重金属检查(药典中第一、二法)的标准规程。 2.范围:QC化验室。 3.责任:QC化验员。 4.内容: 4.1简述: pH值是3.0-3.5,选用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调节pH 较好,显色剂硫代乙酰胺试液用量经实验也以2ml为佳,显色时间一般为2分钟。以10-20μgPb与显色剂所产生的颜色为最佳目视比色范围。在规定实验条件下,与硫代乙酰胺试液在弱酸条件下产生的硫化氢呈色的金属离子有银、铅、汞、铜、镉、铋、锑、锡、砷、锌、钴与镍等。 4.2仪器与用具:纳氏比色管,应注意选择各管之间的平行 性,玻璃色泽一致,内径、刻度、标线高度一致。比色管洗涤时避免划伤内壁。 4.3试药和试液: ℃干燥至恒重的硝酸铅0.160g,置1000m1量瓶中,加硝酸5ml与水50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临用前,精密量取贮液10m1置100ml量瓶中,加

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pb)。 4.4操作方法: pH3.5)2ml,加水或该药品项下规定的溶剂稀释成25ml。 μm)滤过,然后甲管中加入标准铅溶液一定量,水或该药品项下规定的溶剂使成25ml,再在乙管中加硫代乙酰胺试液2ml,甲管中加水2ml,照上述方法比较,即得。pH3.5)2ml与水15ml溶解以后,移置甲管中,加标准铅溶液一定量,再加水稀释成25ml。 ℃灼烧的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加硝酸0.5ml蒸干,至氧化氮蒸汽除尽后,放冷,加盐酸2ml,置水浴上蒸干后加水15m1,滴加氨试液至酚酞指示液显中性,再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1,微热溶解后,移至乙管中,加水稀释成25m1。 -1.0ml,使恰湿润,用低温加热至硫酸除尽后,加硝酸0.5ml,蒸干,至氧化氮蒸气除尽后,放冷,在500-600℃“…放冷,加盐酸2m1...”起,至加水稀释成25ml。 4.5注意事项: pH3.5)时,要用PH计调节,硫代乙酰胺试液加入量以2ml 时呈色最深;硫代乙酰胺试液显色剂的最佳显色时间为2分钟,第一、第二法均为放置2分钟。 μg的Pb)为宜。小于1ml或大于3m1,呈色太浅或太深均

滑石粉 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滑石粉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适用范围:适用于滑石粉的检验。 责任者:质量管理部经理、质量检验中心主任、质量检验员。 内容 1 品名:滑石粉 2 取样:照辅料取样标准操作规程(SOP-QC-ZJ-6074)取样。 3 检验依据:滑石粉内控质量标准操作规程(SOP-QC-ZJ-4002)。 4 性状 仪器与用具:烧杯。 操作方法 4.2.1从取样样品中取本品10g,置洁净的白纸上,在明亮处用肉眼观察,为白色或类白色、微细、无砂性的粉末、手摸有滑腻感。鼻闻气微,无味。 4.2.2取本品各0.1g,分别置1000ml容量瓶中,分别加水、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至刻度,每隔5分钟强力振摇30秒钟,在明亮处用肉眼观察30分钟内的溶解情况,发现均有滑石粉颗粒。 5鉴别 试剂:氟化钙、硫酸、盐酸、氢氟酸、氢氧化钠。 试液 镁试剂:取对硝基偶氮间苯二酚0.01g,溶于4%氢氧化钠溶液1000ml中,摇匀,

即得。 操作方法 5.3.1取本品粉末0.2g ,置铂坩埚中,加0.2g 氟化钙或氟化钠粉末,搅拌,加硫酸5ml ,微热,立即将悬有1滴水的铂坩埚盖盖上,稍等片刻,取下坩埚盖,观察水滴出现白色浑浊。 5.3.2取本品粉末0.5g ,置烧杯中,加入盐酸溶液(4→10)10ml ,盖上表面皿,可调电炉上加热至微沸,不时摇动烧杯,并保持微沸40分钟,取下,用快速滤纸滤过,用水洗涤残渣4~5次。取残渣约0.1g ,置铂坩埚中,加入硫酸(1→2)10滴和氢氟酸5ml ,加热至冒三氧化硫白烟时,取下冷却后,加水10ml 使溶解,取溶液2滴,置小试管中,加镁试剂1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4→10)使成碱性,生成天蓝色沉淀。 6检查 酸碱度 6.1.1仪器与用具:可调电炉、架盘天平、漏斗、量筒、滤纸、烧杯。 6.1.2试剂及试液:石蕊试纸。 6.1.3操作方法:取本品10g ,放入250ml 烧杯中,加水50ml ,在可调电炉上煮沸30分钟,时时补充蒸失的水分,滤过,滤液遇中性石蕊试纸应显中性反应(石蕊试纸不变色)。 水中可溶物 6.2.1仪器与用具:可调电炉、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量筒、滤纸。 6.2.2操作方法:取本品5g ,精密称定W 样后,置100ml 量杯中,加水30ml ,在可 调电炉上煮沸30分钟,时时补充蒸失的水分,放冷,用慢速滤纸滤过,滤渣加水5ml 洗涤,洗液与滤液合并,置已恒重的表面皿W 皿中,蒸干,在105℃干燥1小时,称定重 量W 可,遗留残渣不得过5mg (%)。 样 皿可)(遗留残渣W 5W W ?-= 酸中可溶物 6.3.1仪器:电子恒温水浴锅、节能电阻炉、电子天平、坩锅 、干燥器。 6.3.2试液 稀盐酸:取盐酸,加水稀释至100ml ,即得。 稀硫酸:取硫酸,加水稀释至100ml ,即得。

甘油检验操作规程

江西欧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GMP文件 1 目的:为规范质量检验人员对甘油的检验操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规程。 2 范围:适用于辅料甘油的检验。 3 责任人:QC人员(化验员)对实施本规程负责,QC主任(质量控制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质量部部长负责抽查执行情况。 4 内容: 4.1 检品名称及代码 4.1.1 物料名称:甘油 4.1.2 物料代码:F002 4.2 质量标准编号:STP-ZL-02-002-00。 4.3 取样规程编号:SOP-ZL-03-017-00。 4.4 检验项目及操作方法 4.4.1【性状】 4.4.1.1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锥形瓶 4.4.1.2操作方法: 4.4.1.3记录:记录观察到的辅料的行状、颜色、色泽,味道、溶解等。 4.4.1.4结果与判定:本品为无色、澄清的黏稠液体;味甜,有引湿性,水溶液(1→10)显中性反应。本品与水或乙醇能任意混溶,在丙酮中微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均不溶。 4.4.2相对密度 4.4.2.1仪器与用具:电子天平、比重瓶、干燥箱、恒温水浴锅 4.4.2.2试液与试剂:纯化水

名称甘油检验操作规程 编号 SOP-ZL-06-002-00 码 2/7 4.4.2.3操作方法:取本品,照《相对密度测定法》(编号:SOP-ZL-01-023-00)检查, 4.4.2.4记录与计算:记录每次称量数据,并按下述计算公式计算相对密度: 相对密度= W 1 -W W 1 -W 式中:W 0为比重瓶重(g);W 1 为供试品+比重瓶重(g);W 2 为水+比重瓶重(g)。 4.4.2.5结果与判定:在25℃时不小于1.2569。 4.4.3【鉴别】 4.4.3.1仪器与用具:红外分光光度计等 4.4.3.2试液与试剂:无水乙醇 4.4.3.3操作方法:取本品,照《红外分光光度法》(编号:SOP-ZL-01-013-00)检查, 4.4.3.4记录:记录供试品的红外色谱图并附图 4.4.3.5结果与判定: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77图)一致。 4.4.4【检查】 4.4.4.1颜色: 4.4.4.1.1仪器与用具:移液管、纳氏比色管等。 4.4.4.1.2试液与试剂:纯化水、基准重铬酸钾 4.4.3.1.3操作方法:取本品50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照《溶液颜色检查法》(编号:SOP-ZL-01-005-00),与对照液(取比色用重铬酸钾液0.2ml,加水稀释至50ml制成)比较,。 4.4.4.1.4记录:记录样品溶液和标准溶液量取的数据,溶液配制记录,观察样品溶液与对照液的颜色, 4.4.4.1.5结果与判定:样品溶液与对照液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 4.4.4.2氯化物

(完整word版)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

重金属检测方法汇总 重金属检测方法及应用 一、重金属的危害特性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类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我们从自然性、毒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生物累积性,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等几个方面对重金属的危害稍作论述。 (一)自然性: 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对于自然物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人分析了人体中60多种常见元素的分布规律,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元素在人体血液中的百分含量与它们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极为相似。但是,人类对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其耐受力则要小得多。所以区别污染物的自然或人工属性,有助于估计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是由于工业活动的发展,引起在人类周围环境中的富集,通过大气、水、食品等进入人体,在人体某些器官内积累,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二)毒性: 决定污染物毒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其物质性质、含量和存在形态。例如铬有二价、三价和六价三种形式,其中六价铬的毒性很强,而三价铬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天然水体中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而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 (三)时空分布性: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被稀释扩散,可能造成点源到面源更大范围的污染,而且在不同空间的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四)活性和持久性: 活性和持久性表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程度。活性高的污染物质,在环境中或在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化学反应,毒性降低,但也可能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污染物,构成二次污染。如汞可转化成甲基汞,毒性很强。与活性相反,持久性则表示有些污染物质能长期地保持其危害性,如重金属铅、镉等都具有毒性且在自然界难以降解,并可产生生物蓄积,长期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五)生物可分解性: 有些污染物能被生物所吸收、利用并分解,最后生成无害的稳定物质。大多数有机物都有被生物分解的可能性,而大多数重金属都不易被生物分解,因此重金属污染一但发生,治理更难,危害更大。 (六)生物累积性: 生物累积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和化学物理作用而累积。二是污染物在人体某些器官组织中由于长期摄入的累积。如镉可在人体的肝、肾等器官组织中蓄积,造成各器官组织的损伤。又如1953年至1961年,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事件,无机汞在海水中转化成甲基汞,被鱼类、贝类摄入累积,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当地居民食用后中毒。 (七)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 多种污染物质同时存在,对生物体相互作用。污染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加和性有两类:一类是协同作用,混合污染物使其对环境的危害比污染物质的简单相加更为严重;另一类是拮抗作用,污染物共存时使危害互相削弱。 二、重金属的定量检测技术

胶囊用明胶中间产品检验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胶囊用明胶中间产品检验操作规程,保证检验人员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2.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10年版)。 QB2354-2005《药用明胶标准》(2005年7月26日发布)。 3.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胶囊用明胶中间产品的检查等项目的检验。 4.责任 QC。 5.内容 5.1 冻力强度 5.1.1仪器:冻力仪、分析天平、水浴锅 5.1.2方法:取本品7.50g,置冻力瓶内,加水制成 6.67%的胶液,加盖,放置1-4小时后,在65±2℃的水浴中搅拌加热15分钟使样品溶散均匀,在室温下放置15分钟,将冻力瓶水平放置在10℃±0.1℃的恒温水浴中,用橡胶塞密塞保温17±1小时后,迅速移出冻力瓶,擦干外壁,置冻力仪测试台上测试,冻力强度应不低于180Bloom g。 5.2 粘度 5.2.1仪器:勃式粘度计、电子天平 5.2.2 方法: 5.2.2.1取本品20g,置于锥形瓶中,加水至300g,放置1-4小时后,在65±2℃的水浴中搅拌加热使样品溶散均匀,取出冷却至约61℃。 5.2.2.2 开启勃氏粘度计,设定温度为60±0.1℃,用手指顶住毛细管末端,应避免空气或泡沫进入,迅速将胶液倒入粘度计里,直到超过上刻度线2-3cm。按下控温按钮,将手

指移开毛细管末端时按下时间按钮,当胶液水平达到下刻线时,进行读数,即得。 5.3 粘度下降 5.3.1仪器:勃式粘度计、电子天平 5.3.2 方法:取5.2.2项下剩余胶液进行称量,放入培养箱内,在60±1℃培养24h。取出,进行称量,加水至与前一次称量结果相一致,照5.2.2.2项下的方法,进行读数。计算即得。 5.3.3 结果计算: n 1-n 2 粘度下降%= ×100% n 1 式中: n 1 —试液原有粘度,毫帕·秒(mPa·s); n 2 —培养24h后试液的粘度,毫帕·秒(mPa·s)。 5.4 酸碱度 5.4.1仪器:分析天平、酸度计 5.4.2方法:取本品1.0g,加热水100ml,充分振摇使溶解,放冷至35℃,依法测定,PH 值应为4.0-7.2。 5.5 透光率 5.5.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 5.5.2方法:取本品2.0g,加50-60℃的水使溶解并稀释制成 6.67%的溶液后,冷却至45℃,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在450nm与620nm的波长处测定透光率,分别不得低于50%与70%。 5.6 亚硫酸盐(以SO 2 计) 5.6.1仪器:分析天平、蒸馏装置 5.6.2试剂试液:磷酸、碳酸氢钠、0.05mol/l碘溶液 5.6.3方法:取本品10.0g,置于长颈圆底烧瓶中,加水150ml,放置1小时后,在60℃水浴中加热使溶解,加磷酸5ml与碳酸氢钠1g,即时连接冷凝管(产生过量的泡沫时,可加入适量的消泡剂,如硅油等),加热蒸馏,用0.05mol/l碘溶液15ml作为接收液,收集馏出液50ml,用水稀释至100ml,摇匀,量取50ml,置水浴上蒸发,随时补充水适量,蒸

砷盐检查法标准操作程序

砷盐检查法标准操作程序 1.目的:建立砷盐检查法标准操作程序,使砷盐检查法操作规范化、标准化。2.范围:适用于砷盐检查。 3.职责:质量管理部QC负责本规程的实施;质量管理部负责人负责本规程实施情况的监督。 4.规程 4.1 原理: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4.2仪器与设备:电子天平(感量:0.0001g)、1000ml量瓶、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导气管、具孔的有机玻璃旋塞、中央有圆孔的有机玻璃塞盖、水浴箱。4.3 试液与试剂:三氧化二砷、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典化钾试液、酸性氯化亚锡试液、锌粒、醋酸铅棉花、溴化汞试纸。 4.4 操作方法 4.4.1标准砷溶液的制备:称取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 )。 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l的A S 4.4.2 标准砷斑的制备(古蔡氏法,装置图参考《中国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P42)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 ml,置100 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中;加盐酸5 ml与水21 ml,再加典化钾试液5 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连有顶端平面装有一片溴化汞试纸的旋塞装在管内并有60㎎醋酸铅棉花的导气管密塞于磨口锥形瓶上,并将磨口锥形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试纸,即得。 若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后再行检砷,则应取标准砷溶液代替供试品,照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同法处理后,依法制备标准砷斑。 4.4.3 检查法:取按各药品项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品溶液,置磨口锥形瓶中,照标准砷斑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将生成的砷斑与标准砷斑比较,不得更深。

胶囊用明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绍兴市永得利胶囊有限公司 胶囊用明胶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性状:目视本品为淡黄色至黄色、半透明、微带光泽的粉粒或薄片;无臭。2.鉴别: 2.1试剂配制 2.1.1重铬酸甲试液:取重铬酸甲7.5g,加水例溶解成100ml,即得。2.1.2稀盐酸:取盐酸234ml,加水稀释至1000 ml,即得。 2.1.3鞣酸试液:取鞣酸1 g,加乙醇1 ml,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即得,本液应临用新制。 2.1.4钠石灰:即碱石灰,含变色指示剂的粉红色小粒,吸收二氧化碳后颜色渐渐变淡。 2.2取本品0.25 g,加水50 ml,加热使溶化,放冷,取溶液5 ml,加重铬酸钾-稀盐酸﹙4﹕1﹚的混合液数滴,即生成澄黄色絮状沉淀。 2.3取上述鉴别项下剩余溶液1 ml加水50 ml,摇匀,加鞣酸试液数滴,即发生浑浊。 2.4取本品约0.3 g,置试管中,加钠石灰,加热,产生的气体有氨臭味。3.冻力强度 仪器:JS-2冻力测试仪压入速度:1.0mm/s 压入深度:4mm 3.1冻胶的制备:取本品两份各7.50g,分别置冻力瓶内,加水制成6.67%的胶液,加盖,放置1-4小时。 3.2测定胶溶液用蒸馏水配制,其浓度为质量百分比。胶溶液的浓度是含水份12%的商品胶6.67g。 3.3胶溶液的配制方法:将规定的水量加入,在20℃左右的室温下,放置2小时,使其吸水膨胀,然后置于65℃±1℃的水浴中,在15分钟之内溶成均匀的液体,在沉溶解过程中,可偶尔转动瓶子,溶解后倒过来数次。 3.4室温10±0.1℃的恒温水箱里放置16-18小时﹙一般17小时﹚;在此过程中,恒温水箱、制冷机应始终连续工作,不能断电停机。

硫酸盐检测方法详解

硫酸盐检测方法详解 硫酸盐在地壳中是一种丰富的组份,由于石膏、硫酸钠及某些页岩的溶出,使水中含量甚高。硫化矿经氧化使矿山排水含硫酸盐很高,含硫有机物及排放工业废水均为硫酸盐的来源,天然水中的浓度可由数mg/L至数千mg/L。水中的亚硫酸盐可氧化为硫酸盐,而硫酸 盐在缺氧的条件下可还原为硫化物。 饮用水中硫酸盐浓度过高,易使锅炉和热水器结垢,产生不良的水味。当硫酸盐浓度为300-400mg/L时,多数饮用者开始察觉有味。在有镁离子或钠离子存在时,硫酸盐超过 250mg/L时有轻泻作用。根据饮用者味觉的敏感度,味觉阈为300~1000mg/L。WHO基于 味觉的考虑,饮水中硫酸盐控制浓度为400mg/L。 测定硫酸盐的方法有称量法、EDTA容量法、硫酸钡比浊法、硫酸苯肼法、亚甲蓝比色法、 络合比色法、甲基麝香草酚蓝自动比色法、难溶性钡盐比色法、原子吸收间接法及离子色谱法等。称量法为经典方法,手续繁琐且不能测定浓度低于lOmg/L的硫酸盐,目前在常规分 析中已较少应用。硫酸钡比浊法可测40mg/L以下的硫酸盐,但反应条件苛刻,近年来对加 入试剂的方式加以改进,获得较好精密度。离子色谱法是目前测定硫酸盐较好的方法,但设备较昂贵,尚不能在基层水质分析室推广使用。难溶性钡盐比色法,属于这类方法的有铬酸钡比色法、钼酸钡法、二羟甲苯醌(DHTQ)钡比色法及四氯化醌酸钡比色法。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天然水中所含硫酸盐浓度差别很大,可由数mg/L至数百mg/L,因此所选用的分析方法 应能满足多种情况的需要。 水样保存:ISO规定,硫酸盐水样在冷藏条件下可稳定7~28天。北京市卫生防疫站把自来水及清洁地面水在4℃及30℃下保存37天,硫酸盐浓度并无明显变化,在冷藏条件所得结果与ISO基本一致,见表17.1。 1.5.2过滤:在水质分析中,常用滤纸、玻璃砂芯滤器、古氏坩埚等过滤水样。 (1)滤纸分为定性滤纸与定量滤纸,用棉花等纤维制成。常用的有直径为5.5,7,9,12.5 及15cm等规格。 ①定性滤纸:定性滤纸含硅、铁、铅等杂质,灼烧后灰分多,供一般过滤用,不能用于常规定量分析及微量金属分析。常用的定性滤纸分快速、中速及慢速三种。 ②定量滤纸:分为单洗及双洗两种。单洗定量滤纸已经过盐酸处理,除去铁及无机盐等 杂质,但灼烧后灰分仍较高,不适合精密分析用。双洗定量滤纸是用盐酸和氢氟酸处理过

重金属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重金属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重金属检查法检查 职责:质量控制部全体人员 内容: 1.简述 重金属是指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显色剂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采用硫代乙酰胺试液或硫化钠试液作显色剂,以铅的限量表示。由于实验条件不同,分为4种检查方法:第一法适用于供试品不经有机破坏,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显色的重金属限度检查;第二法适用于供试品需灼烧破坏,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经处理后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显色的重金属限度检查;第三法用来检查能溶于碱而不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即生成沉淀)的药品中的重金属;第四法用微孔滤膜过滤,使重金属硫化物沉淀富集成色斑,用于有色溶液或重金属限度较低的品种。检查时,应根据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选用。四种方法显示的结果均为微量重金属的硫化物微粒均匀混悬在溶液中所呈现的颜色;采用滤膜法可获得“色斑”;如果重金属离子浓度大,加入显色剂后放置时间长,就会有硫化物聚集下沉。重金属硫化物生成的最佳PH值是,选用醋酸盐缓冲液()调节PH较好,显色剂硫代乙酰胺试液用量经实验也以为佳,显色时间一般为2分钟。以10-20μg的Pb与显色剂所产生的颜色为最佳目视比色范围。在规定实验条件下,与硫代乙酰胺试液在弱酸条件下产生的硫化氢呈色的金属离子有银、铅、汞、铜、镉、铋、锑、锡、砷、锌、钴与镍等。由于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遇到铅的机会较多,且铅易积蓄中毒,故以铅作为重金属的代表,用硝酸铅配制标准铅溶液。 2.仪器与用具 纳氏比色管50ml应选玻璃质量好、无色(尤其管底)、配对、刻度标线高度一致的纳氏比色管。 滤器见中国药典重金属检查法第四法附图,由具有螺纹丝扣并能密封的上、下两部分以及垫圈、滤膜和辅助滤板组成。 滤器上盖部分A的入口处应能与50ML注射器紧密联接,滤器下部F的出口处能套上一合适橡皮管。A与F能通过螺纹丝扣密封。 垫圈应内径光滑、大小相同,以使斑点边缘圆整、清楚、大小一致。在滤器上加上橡皮垫圈,既可使滤膜与滤板紧密结合,又可避免在旋紧滤器接头时扭曲或损坏滤膜。 滤膜的直径为10MM,孔径为μm,使用前在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可使色斑均匀。 50ml注射器,应能与滤器上盖入口处紧密联接。

氯化钠检验操作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氯化钠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操作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氯化钠的进厂检验。 2引用标准 《氯化钠质量标准》T-2-69 3 产品名称、分子式、分子量 产品名称:氯化钠Sodium Chloride分子式:NaCl 分子量58.44 4 质量标准

5. 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的立方形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6. 鉴别 本品的水溶液按《一般鉴别试验》(TY/10·10·T·101现行版)的方法试验,显钠盐与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7. 检查 7.1酸碱度取本品5.0g,置100ml烧杯中,加水50ml溶解后,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2滴,如显黄色,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10ml,应变为蓝色;如显蓝色或绿色,加盐酸滴定液(0.02mol/L)0.20ml,应变为黄色。 7.2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5.0g,置25ml比色管中,加水25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 7.3碘化物取本品的细粉5.0g,置瓷蒸发皿内,滴加新配制的淀粉混合液(取可溶性淀粉0.25g,加水2ml,搅匀,再加沸水至25ml,随加随搅拌,放冷,加0.025mol/L硫酸溶液2ml、亚硝酸钠试液3滴与水25ml,混匀)适量使晶粉湿润,置日光下(或日光灯下)观察,5分钟内晶粒不得显蓝色痕迹。 7.4溴化物取本品2.0g,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ml比色管中,加苯酚红混合液[取硫酸铵25mg,加水235ml,加2mol/L氢氧化钠溶液105ml,加2mol/L醋酸溶液135ml,摇匀,加苯酚红溶液(取苯酚红33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2mol/L氢氧化钠溶液1.5ml,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25ml,摇匀,必要时调节pH值至4.7] 2.0ml和0.01%的氯胺T溶液(临用新制)1.0ml,立即混匀,准确放置2分钟,加0.1 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0.15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标准溴化钾溶液(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溴化钾30m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溶液相当于2μg的Br)5.0ml,置10ml比色管中,同法制备,作为对照溶液。取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TY/10·10·T·102现行版)的测定方法,以水为空白,在59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应小于对照溶液的吸光度(<0.01%)。

硫酸盐还原菌鉴定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硫酸盐还原菌鉴定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明义1,2,梁小兵13,郑娅萍2,赵由之1,魏中青1 (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 550002; 2.贵阳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贵州贵阳 550001) 摘 要 硫酸盐还原菌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环境意义。系统地论述了硫酸盐还原菌鉴定和检测常用手段,如硫酸盐还原菌分离纯化培养方法、检测遗传标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和生物特征化合物方法。这些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展了硫酸盐还原菌的研究领域和深度并使对硫酸盐还原菌在分子水平的研究成为可能。 关键词 硫酸盐还原菌;分离纯化;遗传标记;生物特征化合物 中图分类号 Q9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7021(2005)06-0081-04 Advanced in Identif ication of Sulfate2R educing B acteria and Its Detection Method WAN G Ming2yi1,2,L IAN G Xi2bing1,ZHEN G YA2ping2,ZHAO Y ou2zhi1,WEI Zhong2qing1 (1.State Key L ab.of Envi ron.Geochem.Inst.of Geochem.Chi nese Acad.of Sci.Guiyang,Guiz hou550002; 2.Teach,&Res.Sect.of Biochem.&Molec.Biol.Guiyang Med.Coll.Guiyang,Guiz hou550001) Abstract Sulfate2reducing bacteria(SRB)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logy,economy,and environment.Identifi2 cation of the bacteria and common detection methods were introduced,includin g the isolation,purification of the bacteria,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s based on the genetic markers and detecting methods of biologically charac2 teristic compound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technologies,it is possible to expand the research field and pro2 fundity of SRB and their research at molecular level. K eyw ords sulfate2reducing bacteria(SRB);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genetic markers;biologically characteristic compounds 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2reducing bacteria, SRB)是一大类严格厌氧菌,其利用硫酸盐作为有机物异化时的电子受体,并在代谢活动中产生高浓度H2S。硫酸盐还原菌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环境意义。研究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参与有机物厌氧降解和低硫酸盐环境中碳的厌氧矿物化,其产生的H2S除了对很多微生物和其他生物有毒害作用,也可以作为一些硫代谢细菌的电子供体;同时由于硫酸盐还原菌产生的H2S、代谢过程中引起油和气体酸化以及细菌和FeS对孔隙的堵塞等原因可造成钢铁、金属等材料的腐蚀,引起工程设施受损[1,2]。硫酸盐还原菌在倍受关注的甲基汞生物富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亦参与环境甲苯和二甲苯降解以及可溶性铀和不溶性铀转化[3~5]。作为自然界中一类生物,硫酸盐还原菌是硫化物转化、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和发动者。 随着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研究的深入,要求建立准确可靠的硫酸盐还原菌鉴定和微生物群落结构中硫酸盐还原菌量化分析的方法。本文围绕着对硫酸盐还原菌类群鉴定和量化分析方法作一综述。  收稿日期:2005-03-25  作者简介:王明义 男,主管检验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分子生物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73050) 3通讯作者18 微生物学杂志 2005年11月第25卷第6期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Nov.2005Vol.25No.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